大学精品课件:9.2-2听觉及平衡觉(8版-生理学本科)
关于听觉和其他感觉课件
第三节 躯体感觉
• 皮肤感觉 • 内部感觉
一、皮肤感觉
(一)肤觉的概述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
觉。 肤觉的基本形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
和痛觉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 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位不同,各种点的 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意义:人们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认识和触觉 分不开。 在视觉、听觉损伤的情况下,肤觉起 着重要的补偿作用。 肤觉对维持机体与环境的 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
平衡觉与视觉、内脏感觉都有联系。当前 庭器官兴奋时,视野中的物体似乎出现移动, 人的消化器系统也出现呕吐、恶心等现象。人 们熟悉的晕船、晕车现象,就是由于前庭器官 受刺激引起的。
(三)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 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这些感受器把内脏 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传入中枢,并产生饥渴、 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内脏感觉性质 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又叫"黑暗"感觉。
皮肤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触觉感受性。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 叫两点辨别阈限。通常用两点阈规来进行测量。 皮肤的部位不同,两点阈也不相同(图3-35)。
(三)温度觉
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是温度觉的适宜刺激。 一种温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 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来决定的。皮肤表面的温度 称为生理零度。 皮肤对冷、热刺激的接受,分别由不同感受 器来完成。罗弗尼氏小体接受温的刺激,克劳斯 氏球接受冷的刺激。 身体的不同部位,生理零度不同,因而对温度 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二)触压觉
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梯度)在皮肤上引 起的感觉,叫触压觉。
触压觉分触觉和压觉两种。外界刺激接触皮 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这种感觉叫触觉。外 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叫压觉。
听觉生理及平衡生理学、耳症状学
Lecture Notes▲声的物理学基础与听觉的一般特性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2. 声波物体振动后引起空气分子疏密相间地向四周传播的过程称为波。
能产生听觉的振动波称声波。
3. 振幅(amplitude) 声波在介质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最大位移称振幅。
4. 频率(frequency) 物体每秒振动次数称频率,其单位为赫玆(Hertz)。
人耳能感觉到声波频率在20~20000Hz, 对1000~3000Hz声波最敏感。
5. 纯音与复音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除极少数为纯音(单音)外,绝大多数为复音。
纯音:如仅含一个频率的音叉振动后所发出的声音。
复音:由一个较强的基音(频率最低而振幅最大者)和数个较弱的泛音(其他频率成分)组合而成。
6. 音高(pitch)与音色(timbre) 音高是指基音频率的声刺激给人耳的感觉。
音色是指同一基音频率但有不同数目的泛音所形成的声音特色。
例如乐器的音调是由基音频率决定的,其音色则为泛音的频率与强度所决定。
7. 乐音(musical sound)与噪声(noise) 周期性、有规律的声振动产生乐音,非周期性、无节奏的声振动即为噪声。
8. 声强(sound intensity) 即声音的强度,为单位时间内声波作用在与其传递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
声强级以分贝(decibel, dB)为单位。
9. 响度(loudness) 是指一定强度的声波作用于人耳而引起的一种识别声音强弱的感觉。
10. 听阈(hearing threshold)与听力图(audiogram) 声音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值称听阈。
将各个不同频率的听阈连接成一曲线称听力图或听力曲线。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1.空气传导(air conduction) 声音通过鼓膜和听骨链传入内耳称空气传导。
空气传导的过程简示如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外、内淋巴液波动→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声音通过颅骨传导到内耳称骨传导。
大学精品课件:9.2-2听觉及平衡觉(8版-生理学本科)
47
转椅实验——开始左转
48
转椅实验——匀速旋转与旋转突然停止
49
(三)眼震颤
眼震颤方向:
旋转运动开始时,快动相与旋转方向一致
旋转运动停止时,快动相与旋转方向相反
眼震颤实验意义 根据眼震颤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50
电动转椅训练:电动转椅 是围绕一个有主动轴旋转, 一张类似牙科治疗椅的转 椅不但可以做180度顺时 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运转, 而且可以同时上下前后摆 动。转椅主要用于检查宇 航候选者的前庭神经功能, 以了解其对震动及眩晕的 耐受能力。
32
听 觉 产 生 过 程
声波经耳廓→外耳→鼓膜振动和听骨链传递→卵圆窗膜振动 →蜗管淋巴液振动→基底膜振动→螺旋器的毛细胞产生感受 器电位→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发生复合→产生耳蜗微音器 电位→经听神经传导至听觉中枢,产生主观听觉。
33
五、前庭器官的功能
前庭器官:包括前庭和半规管
前庭 a. 椭圆囊 b. 球囊 半规管 a. 上半规管 b. 外半规管 c. 下半规管
21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蜗底感受高频音调
蜗顶感受低频音调
22
耳蜗对音调的初步分析
蜗底感受高音调, 蜗顶感受低音调。 蜗底部损坏时高 音调感受发生障 碍;而蜗顶部损 坏则低音调的感 受消失。
23
耳蜗对音调的初步分析
24
2.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
毛细胞顶部纤毛的弯曲或偏转是对声波振动刺 激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是引起毛细胞兴奋并 将机械能转变为生物电的开始。 感受器电位: 静纤毛 向动纤 毛弯曲 毛细胞顶 部机械门 控离子通 道开放 大量阳 离子内 流
四、听觉
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外耳:耳郭、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耳蜗、前庭器官。
听觉器官ppt课件
增强振压(1.3倍),减小振幅 (约1/4),防止卵圆窗膜因振 幅过大造成损伤。
ppt课件.
7
2.3 鼓膜-听骨链-卵圆窗的增压效应
①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与卵 圆窗面积之比为:
55mm2∶3.2mm2=17∶1 ②经听骨链的传递使声压增 强1.3倍;
卵圆窗压强:鼓膜压强=22倍
鼓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或闭锁→鼓室
内的气体被吸收→鼓室内压力↓→鼓膜
内陷→耳闷、耳鸣及重听的症状。
ppt课件.
咽鼓管 9
声波的气导
声波的骨导
声波 外耳道
声波 颅骨
鼓膜
耳蜗壁
听骨链
耳蜗内淋巴
卵圆窗
基底膜
前庭阶外淋巴
骨导敏感性比气导要
基底膜 低得多,当气导明显受
损时,•骨导才相对增
强。助听器就是根据
骨导的原理设计的。
ppt课件.
15
3、微音器电位(CM)
当将引导电极置于耳蜗内或耳蜗附 近记录到的与声波频率和振幅变化 一致的电位波动,称为微音器电位 (microphonic potetial)。
具有以下特征: ①在一定声强范围内能与声刺激的频 率、极性、幅度完全相同; ②无不应期、无适应性、无疲劳现象; ③对缺氧、温度下降和深麻醉相对不 敏感; ④是一种交流性的电位。
ppt课件.
盖膜
前庭阶 前庭膜 蜗 管血 管 纹
鼓阶
柯氏器 基底膜
12
3.3 基底膜:由辐射状纤维丝(听丝)(20000~ 30000根)构成,其宽度愈近蜗底部愈窄,愈近蜗顶部 愈宽;每一听丝上有一个螺旋器(科蒂器)。
基底膜的宽度与不同频率的声波行波传播在基底膜上的最大振幅部位图
听觉ppt课件
一、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外 耳郭 耳 外耳道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中 鼓膜
产生振动
耳 耳 听小骨 传导振动
鼓室
内 前庭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
耳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耳蜗
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11
长久以来,人们对耳聋的发病情况认识和重视不够。
其实,耳聋的发病率很高,耳聋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最主 要的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85年全球听力残 疾人数为4200万,1995年为1.2亿,到2001年增加到了2.5 亿。在16年中增加了6陪!在我国,据估计有听力障碍的 残疾人约270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其中聋哑人200 多万,七岁以下聋儿有80多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
在有声的世界里声音是 怎样传播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耳的结构预防措施。 4、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自主学习:
1、耳的内部还有哪些结构呢?请大家认 真观察图4-4,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 能。
2、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
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
每年的3 月 3日是我国的爱耳日
还有那些感觉器官?
鼻子 闻 舌头 尝 皮肤 冷、热、痛等刺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千手观音》是由残疾人作为“特殊艺术”主体而创作的,它体现 了艺术美和人性美,观音的至真至善至美与“慈与爱,美与善”的 深刻主题,更体现了作为残疾人艺术家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千手 观音》是 中国国宝级人类文化遗产 2005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 人艺术团的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平衡觉PPT课件
8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retinal structure
9
视网膜的多层网络结构
根据内层细胞的不同类型及突触连接
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 内网状层(inner plexiform layer)
内核层 (inner nuclear layer) 外网状层(outer plexiform layer)
4
视觉的中枢通路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 视交叉→视束→(主要)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距状 沟周围的皮质(枕叶视区)
视束中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至上丘和顶盖前区 顶盖前区→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
和睫状肌,完成瞳孔对光反射。 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支
一、视网膜
1. 眼的结构
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 体、玻璃体。
眼的感光系统: 视网膜
3
简约眼 (reduced eye) Listing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的一种简单的等效
光学模型。基本参数如下: 眼球前后径=20mm;折光指数=1.33;节点在角膜前表 面后方5mm;节点至视网膜的距离为15mm。平行光 线正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节点(nodal point)
② 双极细胞的情况也相似。 ③ 神经节细胞感受野呈空间拮抗的型式
15
感光换能—视色素的光化学变化 (photochemical reaction of retina)
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 视紫红质(rhodopsin)(视蛋白opsin+视黄醛retinal) 视蛋白:348个AA,7次跨膜α螺旋 视黄醛:维生素A醛
听觉PPT课件
三、中枢性耳聋
中枢性耳聋的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
(1)脑干性中枢性耳聋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
轻;如果累及一侧耳蜗神经核与对侧的交叉纤维则产生双侧性耳聋, 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聋多见,常见于脑桥、延髓病变。
(2)皮质性耳聋皮质性耳聋对于声音的辨距、性质难以辨别,有
时虽然一般听觉不受损害但对于语言的审美能力降低。由于一侧耳蜗 神经核纤维投射到双侧的听觉皮质,一侧听觉皮质受损或传导通路的 一侧受损产生一侧或双侧听力减退。
一、传导性耳聋
传音病变
•Conductive Deafness –The bones of the middle ear fail to transmit sound waves properly to the cochlea (middle-ear deafness).
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
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炎症等。
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 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二、神经性耳聋(1)
感音病变 •Nerve Deafness –Damage to the cochlea, the hair cells, or the auditory nerve.
•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 做声音的掩蔽。 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低频音的掩蔽能力强。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 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大,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 用增加,覆盖的频率范围也增加,掩蔽音强度减小,掩蔽作用覆盖的频率范围也 减小。
9.3听觉、平衡觉-课件
声波振动 鼓膜、听骨链
卵圆窗膜
基底膜 内淋巴液 基底膜与盖 内毛细胞兴奋 膜相对位移
外毛细胞兴奋 毛细胞顶端的纤毛弯曲或偏转 可实现机械-电能的转换
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
• 毛细胞顶部有机械门控K+离子通道 • 毛细胞基底侧膜上有被Ca2+激活的K+离子通道
基底膜的振动在声波分析中的作用
气传导骨传导内耳耳蜗耳蜗纵切面示意图内耳耳蜗前庭阶鼓阶内的外淋巴通过顶部蜗孔相通内外淋巴不相通内淋巴外淋巴耳蜗螺旋器柯蒂器organ毛细胞的底部有丰富的听神经末梢分布毛细胞的兴奋机制声波振动鼓膜听骨链基底膜基底膜与盖膜相对位移外毛细胞兴奋内淋巴液内毛细胞兴奋毛细胞顶端的纤毛弯曲或偏转可实现机械电能的转换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离子通道基底膜的振动在声波分析中的作用基底膜的振动以行波方式自蜗底开始向蜗顶传播低频声波
• 是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复合 • 特点:等级式反应
无潜伏期和不应期 不易疲劳 不发生适应
平衡感觉
内耳(迷路, labyrinth) • 耳蜗—听觉 • 前庭器官—维持身体平衡
前庭器官(vastibular apparatus)
• 椭圆囊和球囊:囊斑(macula) • 半规管:壶腹嵴(crista ampularis)
• 骨传导 (bone conduction): 正常听觉中作用甚微 声波→颅骨振动→颞骨岩部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骨传导和气传导
• 振动的音叉柄直接接触前额正中,待声音消 失后移至耳廓旁,又可以听到声音
• 振动的音叉放在耳廓旁,待声音消失后将音 叉柄接触前额正中,不会听到声音 敏感性:气传导>骨传导
内耳耳蜗
听觉、平衡觉
听觉 (The Sense of Hear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强过大时(70dB以上),这两块肌肉反射 性收缩,阻止较强振动传递到耳蜗,对感音 装置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有潜伏期,因此对 突发性爆炸声的保护作用不大。
10
2.中耳的传音功能
(4)咽鼓管:
结构特点:是鼓室与鼻 咽腔相通的管道,其鼻 咽部的开口通常呈闭合 状态,当吞咽、打呵欠 或喷嚏时则开放 功能作用:
4
听域:听阈与最大可 听阈曲线间的面积。 显示人耳对声波频率 和强度的感受范围。
5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1.耳郭 ①收集声波; ②判断声源方向。
2.外耳道 ①声波传导的通路。 ②长约2.5cm,最佳共振 频率为3800Hz。
6
(二)中耳传音功能 1.中耳的结构
鼓 鼓 膜 室
外耳道 鼓膜 卵圆窗
锤骨
镫骨
卵圆窗膜
砧骨
圆窗膜
8
中耳对声波的增压功能
鼓膜和卵圆窗膜有效振动面积之 比为=59.4:3.2=18.6﹕1
听骨链长、短臂长度之 比为1.3﹕1
中耳传音总增压效应为18.6×1.3=24.2倍 声波通过鼓膜、听骨链作用于卵圆窗膜时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9
2.中耳的传音功能
(3)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反射:
14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① 前庭阶和鼓阶: 在蜗底部:前庭阶与卵 圆窗膜相接,鼓阶与圆 窗膜相接。蜗顶部以蜗 孔使二阶相互沟通,其 内充满外淋巴。 ② 蜗管: 是个盲管,管内充满内淋巴。
15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16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基底膜上有声音感受装置:螺旋器(柯蒂器, organ of Corti) 柯蒂器组成: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支持细胞
17
螺旋器(柯蒂器, organ of Corti) •毛细胞顶部表面有纤毛,称为听毛; •外毛细胞中较长的纤毛埋植于盖膜的胶冻样 物质中; •盖膜内侧连接耳蜗轴,外侧游离在内淋巴中。
1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cala vestibuli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前庭膜
scala media
柯蒂器器,organ of Corti
听骨链 咽鼓管
锤骨 砧骨 镫骨
锤骨
砧骨 镫骨 咽鼓管 圆窗
7
2.中耳的功能——传音功能: 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到内耳淋巴
(1)鼓膜 频率在2400HZ以下的声波作用于骨膜时,鼓膜可 复制外加振动的频率,鼓膜的振动与声波振动同步 (2)听骨链 由锤骨、砧骨和镫骨 组成杠杆,传音和放 大声压,减小振幅。
21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蜗底感受高频音调
蜗顶感受低频音调
22
耳蜗对音调的初步分析
蜗底感受高音调, 蜗顶感受低音调。 蜗底部损坏时高 音调感受发生障 碍;而蜗顶部损 坏则低音调的感 受消失。
23
耳蜗对音调的初步分析
24
2.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
毛细胞顶部纤毛的弯曲或偏转是对声波振动刺 激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是引起毛细胞兴奋并 将机械能转变为生物电的开始。 感受器电位: 静纤毛 向动纤 毛弯曲 毛细胞顶 部机械门 控离子通 道开放 大量阳 离子内 流
去极化
感受器 电位
25
(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内电位
耳蜗内电位
+80mV 参照电极 探测电极
毛细胞顶端 内外电位差 毛细胞RP
-70~-80mV
160mV
毛细胞基底部 内外电位差 0电位
80mV
26
(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内电位 (1)定义:耳蜗未受到刺激时且以鼓阶外 淋巴为参考零电位时,蜗管内 淋巴的电位为+80mV,为耳 蜗内电位,又称内淋巴电位。 此电位对基底膜的机械位移敏感。
20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行波学说: 当声波振动→耳蜗,以行波方式从蜗底向蜗顶传播, 同时振幅也逐渐加大,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 最大,以后则很快衰减。 不同频率的声波,• 其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现 的部位不同: 高频声波(波长短)传播近,最大振幅位于蜗底部; 低频声波(波长长)传播远,最大振幅位于蜗顶部。
27
1.耳蜗内电位 (2)耳蜗内电位特征
① 是正值; ② 与蜗管外侧壁的血管纹细胞膜上的Na+-K+泵有 关: 泵K+入内淋巴量>泵Na+出内淋巴量有关。 ③ 对缺氧非常敏感,与Na+-K+泵的耗能有关。
28
2.微音器电位(CM)
定义:耳蜗受到声波刺激时,耳蜗及其附近结 构记录到的一种与声波频率和幅度完全 一致的电位变化,是许多毛细胞感受器 电位的复合表现。 特征:
四、听觉
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外耳:耳郭、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耳蜗、前庭器官。
2
听觉的产生过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内的淋巴液和 基底膜→螺旋器毛细胞→声-电转换)→神经 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3
适宜刺激 :空气振动疏密波(20~20000Hz),最敏 感频率在1000~3000Hz之间。 听阈:每种频率的声波的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 小振动强度。 最大可听阈:声强增 加至某一限度时引起 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 膜痛感,此限度即最 大可听阈。
scala tympani
盖膜
基底膜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听神经
19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基底膜振动和“行波理论” 过程: 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骨链→卵圆窗 →耳蜗内外淋巴液振动→基底膜振动→基底 膜上盖膜和毛细胞发生交错运动,听毛弯曲 ,机械门控通道开放→毛细胞的电位变化→ 神经纤维AP→听神经→听中枢。
调节鼓膜内与外界大气压气压间的平衡、维 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
11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声 波 外耳道 鼓 膜 听骨链 卵圆窗 耳蜗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鼓室内空气 圆窗 耳蜗
正常听觉传音 正常情况下不重要,当听骨 途径(主要) 链损坏时才起作用,但听觉
敏感度要大为减低。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2.骨传导: 声波→颅骨振动→耳蜗内淋巴振动 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特点:
正常:气导>骨导 传音性耳聋:骨导>气导 感音性耳聋:气导和骨导都减弱甚至消失
13
二、内耳的功能——感音功能
内耳(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内耳耳蜗形似蜗牛壳, 其骨性管道约 2.5~2.75转,蜗管腔 被前庭膜和基底膜分 隔为三个腔:前庭阶、 蜗管和鼓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