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采用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成就和崇高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初步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明清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为本节课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可能对其中的细节和背景认识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掌握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等重要事件。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的冲击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分析其内外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讲授法,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重要事件、影响等方面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
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3、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了解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掌握识图和用图的方法。
2、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时代没有赋予太平天国改朝换代的任务。
2、认识太平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
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农民必须在先进力量组织领导下,科学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建设,才能恰当的发挥农民的力量。
3、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和评价。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鸦片战争》,我们了解到: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无耻地向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种种变化。
同学们假设一下,如果大家生不逢时,刚好处于那个时代,你们能感受到哪些变化?(情境体验法)学生活动:结合当时的情境,想象自己感受到的种种变化。
社会更加混乱、政治腐败,矛盾重重。
银贵钱贱。
赋税沉重,生活困难。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代,探寻问题的答案。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1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1.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的困境等。
2.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北伐和西征等。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影响,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异同,加深对太平天国运动特点的认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如: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有什么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如金田起义、天京事变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脉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如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货币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太平天国领导人、清朝官员、农民等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2.问题导向:本案例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本案例鼓励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4.教学策略:本案例运用了问题驱动、史料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本质,提高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
2.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作用,如洪秀全、石达开等。
3.能够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和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讲述洪秀全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农民阶级在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下的困境,从而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景和重要事件。通过展示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艰辛和挫折。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虽然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但它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我通过讲述洪秀全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我通过展示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艰辛和挫折。我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牺牲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和正确判断,使他们能够以历史的视角看待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性关怀和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6页)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知识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要求:认真作答,书写工整,注意对历史事件、人物、纲领性文件等方面的掌握。
3.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高潮和失败等历史过程,强调关键人物洪秀全、杨秀清等的作用。
3.详细解读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其主张和意义。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阶级斗争等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局限性在哪里?”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时,注意梳理历史线索,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家庭作业要积极参与,与家人共同学习,增进感情。
5.小组分享时,注意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事件、关键人物等。
2.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7.拓展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等相关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革命性质和时代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主要战役、领导人物、政治纲领、历史意义等。
2.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提醒学生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800字。
2.制作一份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领导人物、政治纲领、历史意义等。要求: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字迹工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有哪些重要人物?”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鸦片战争、民族矛盾加剧等,为学生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高潮和失败过程,详细讲解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等主要战役。
2.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影响以及评价其历史地位。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地图等,提高历史史料解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汲取教训,认识到内部分裂、腐败是导致事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培养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品质。
4.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农民起义的艰辛历程,认识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是曲折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5.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理性看待现实问题的态度,提高其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强调其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在讨论、思考、合作等方面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5)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3.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2)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丰富,涵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失败原因和影响等方面。通过讲授、讨论、总结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反思,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教训。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发现自身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研究任务,如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过程、失败原因等。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组织小组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案例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其历史意义和影响深远。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刻矛盾和危机,也揭示了中国封建统治的腐朽和落后。本次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深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起源,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关键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于局限性。
一、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11课,上接《鸦片战争》,被称为“鸦片战争的回声”,同时太平天国运动也是辛亥革命等民主革命的先声,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学习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历史基础较好的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太平天国运动,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基于基本史实的了解,但认识较为粗糙、浅显,只停留在表象的认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作用等更为实质性的知识掌握不够。
鉴于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于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二、学习目标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等基本史实;(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3)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材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评价《资政新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图片和太平天国形势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深入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4)通过推理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能力,做到论从史出;(5)通过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和探究精神,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到人民的巨大力量;(2)通过学习天京事变,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由于本课内容较多,因此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并采用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同时辅之以图片,采用角色扮演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表格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对比分析,阐述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结合历史地图,直观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地理分布和势力变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脉络。
4.教师运用丰富的历史实例,阐述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史实运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表格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它不仅对清朝政权产生了沉重的打击,而且对后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小组合作的互动式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互相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入理解。
4.反思与评价的总结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形成长期记忆。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评价能力。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优秀教学案例
1.分配小组任务,让学生就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让学生通过讨论活动深入理解运动的发展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பைடு நூலகம்解决能力。
2.运用视频资料展示、历史地图分析等方法,生动、直观地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与其他农民起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军队的征战和天京事变等是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视频资料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4.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短视频,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太平天国运动的地理位置和征战路线,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好奇心。
3.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对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了解?”、“你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欲望。
最新版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高一历史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二. 重点与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完成民族革命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他们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本来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任务,但是却由工人阶级领导完成,这一特殊情况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①客观原因:鸦片战争使清政府和一系列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
中国需要担负巨额的军费和赔款,而这些清政府都要强加到百姓身上,会加剧横征暴敛。
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更加认识到其自身负担的加重,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所以在阶级矛盾激化的同时,民族矛盾也在升温。
这是导致中国社会矛盾尖锐的客观原因;②主观原因: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洪秀全诞生在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小聪颖,但1828——1843年四次参加科举不第,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后,开始信奉上帝,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利用宗教来进行反清的宣传。
这种宗教可以说是中西结合的畸形儿。
最初洪秀全在广东地区创立此教,信奉的人很少,因为就在当时中国的基督教徒还很少,那么怎么才会有众多的信奉者呢?怎样进行反清的宣传呢?因此,洪秀全在实践中逐渐将基督教中国化;另外再加上他本人也是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的,所以“拜上帝教”便具有了以下特点,即: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相关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习题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矛盾、民生疾苦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
2.详细介绍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等关键事件和文献,阐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如农民战争、反封建、宗教色彩等,并探讨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将所学知识与同学分享,共同提高。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包括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等关键事件和文献。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挖掘背后的社会矛盾和历史根源。
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克服片面、主观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它为什么会爆发?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哪些影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承上启下,导入新课。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性质、影响等方面。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设计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片面性、表面化的现象,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容易受到影视剧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
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历史教训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600字。
3.选择以下两道题目中的一道进行论述:
a.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特点看,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b.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要求:论述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600字。
4.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绘制一份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轴,标注关键事件、人物和地点,并简要说明每个事件的意义。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天平天国史》、《近代中国与太平天国》等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其他方面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理性看待现实问题。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章,要求包括背景、过程、主要人物、关键事件、性质、特点、历史地位等方面内容,不少于800字。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场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音乐,以及历史地图的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图片和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战场的分布,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意识。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事件,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史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全面:教师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和纲领进行介绍,并通过史料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使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6页)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洪秀全与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安庆保卫战、天京陷落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脉络,认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背景、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同时,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此外,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农民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强调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性质、历史地位和影响。
3.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我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它给我们的启示。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它为什么会发生?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3.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衔接。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加剧、农民阶层的困境等,使学生了解运动的起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必修①教学设计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衰历程的重大事件;识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论从史出找原因。
(2)组织学生研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作出正确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读分析太平天国的两大文献,感受太平天国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形成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学习评价天京变乱的讲解,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3)学习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认识时代呼唤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及代表。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两大文献及精神。
难点:对两大文献的评价;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此部分的学习内容涉及较少,感知也较我少。
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总结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课内容比较繁杂,且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接受,所以应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思考讨论,教师加以归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太平天国爆发、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路线图等视频、太平天国路线图动画、及有关图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教材,写成《同步作业》导学案;列出本课大事年表;查找相关本地区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调研存在疑惑和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在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由于我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第一册第11 课《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课方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 . 设计思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学生在历史教课中占主体地位||,教师是历史教课的组织者和指引者 ||。
对于农民起义类的历史知识点||,在过去教课中 ||,常常重视理性的剖析 ||,而对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比较比较忽略||,对学生的情形再现和感情体验比较小看 ||。
在学习目标确实定上 ||,教课方案力争表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要点而不求八面玲珑 ||。
努力实践历史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在教课中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指引和培育||,又不忽略双基训练 ||,着重历史思想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育 ||。
为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留下较大的空间||,表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二 .教材剖析:本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属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模块 ||。
《太平天国运动》打破了阶级剖析法的传统 ||,必定了近代农民阶级反侵略求民主的踊跃作用 ||。
它介绍了运动的历程 ||,字里行间灌输着对学生的历史感情培育 ||。
三 .学生剖析:(1)初中已学过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平时也观看过太平天国起义的电视剧 ||,||,因此学生对它其实不陌生 ||,拥有必定的掌握和理解能力;(2)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感情比较丰富 ||,可以调换学生的感情体验||,融入惨剧的天国的学习之中难度不是很大;(3)经过两个月来 ||,学生初步拥有必定的合作、沟通、研究能力||。
四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文件的内容和正确评论(2)过程与方法:①课外采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字介绍和图片||。
②找出要点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 ||,商讨沟通 ||。
(3)态度感情与价值观:认识近代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但不可以领导中国革命取获成功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获成功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金田起义:详细讲解金田起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
2.太平天国的建立:阐述太平天国的建立过程,分析太平天国政权的特点和性质。
3.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衰落: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太平天国政权的兴衰原因。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要求,鼓励学生认真对待作业。
3.课后反思:鼓励学生课后反思自己在太平天国运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衰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深度,我在教学设计中采取了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我侧重于帮助他们建立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经过;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我则引导他们从社会、经济、政治等多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他们进行历史思考,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平天国运动》教案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3)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重点与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案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太平天国领导者洪秀全的塑像及洪秀全的《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这首诗表达了洪秀全要领导农民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决心。
洪秀全出身于农民家庭,曾经和千千万万个学子一样,他的理想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
然而,我们并没有在清朝的官员中见到他的身影,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走上反清的道路,是什么原因使他可以一呼百应,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可以成为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呢?新课学习一、金田起义展示材料:材料一英国棉纺织品于1840年至1845年的五年之间,输入量增加了四倍多。
究其原因,其货物美价廉也!材料二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大量外流。
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占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
银价继续上涨,1838年,白银一两可换铜钱1600文,1849年已涨到2350文。
材料三腐败的清政府,为支付2000万元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7000万元的军费开支,极力进行搜刮,不断加捐加税。
“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材料四广西地瘠民穷,水、旱、蝗灾不断,灾害严重。
设问: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你是如何理解的?I归纳:1.直接原因:自然灾害;2.间接原因:外国侵略;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过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洪秀全用什么来发动群众呢?4.洪秀全的准备:创立“拜上帝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面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造成了一部分手工业者的破产;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影响;鸦片战争的战费和赔款分摊到参与战事的省份,清政府的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进一步激化了清政府与广大人民的矛盾;与此同时,水、旱、蝗灾不断,广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广西地区地瘠民穷,灾害特别严重,各种矛盾尤其突出,从而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发源地;此外,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抗清政府的斗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成熟,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既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又是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材料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彼疆比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设问: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归纳:(1)洪秀全的宗教理论的特点: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是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2)原因:①基督教思想中的平等理念适应了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政治需要;②破产农民对原有的宗教信仰发生动摇。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1851~1864年)1.表格整理太平天国的主要事件:(结合地图)阶段主要事件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发展胜利进军,1853年定都天京高潮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军事全盛(北伐和西征)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领导集团的内讧)努力陈玉成、李秀成组织军事反击;洪仁歼提出《资政新篇》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1.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起义爆发后,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一些重要城市,并沿长江东下,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将其改名天京,定都于此。
2.太平天国的高潮(1)军事斗争:①北伐:太平天国于1853年开始进行北伐,横扫六省,进逼天津。
但由于北伐军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②西征:太平军挥师西征,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并在湖南大败湘军取得辉煌胜利。
③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解除了对天京的威胁。
到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政权建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男女平等,解放妇女,废除买卖婚姻,禁止娼妓等;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清政府的镇压:为对付日益强大的太平天国,咸丰皇帝下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成为天国的主要力量。
3.太平天国的失败(1)天京事变: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太平天国由此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2)天京事变之后,为挽救危局,洪秀全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
太平军连挫清军,占领江南大部分地区,士气重新高涨。
(3)《资政新篇》的问世:洪秀全还任用洪仁歼主持朝政,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①主要内容:提出效法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兴办医院和学校,设鳏寡孤独院、育婴堂;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
②评价:它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又缺少必要的条件,并未真正实行。
(4)天京保卫战: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5)历史意义: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这一体制变革的勇敢尝试,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2.太平天国重要文献: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后期的《资政新篇》。
问题:结合课后“解读与探究”,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归纳:革命性:在封建自然经济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革命的核心问题,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要获得土地。
《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在分配方面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维护小农经济,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严重的落后性和空想性。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由于军事紧张,《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方面的制度也无法实施,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异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1853年,定都天京,天平天国处于全盛时期。
经过天京事变,天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有关经济的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建立理想的地上天国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群众基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不能反映农民需求,未能实现评价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具有空想性。
根本无法实现,说明农民阶级没有先进思想做指导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2.通过《天朝田亩制度》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以土地制度、圣库制度为核心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它作为改造封建社会的一种方案,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他宣布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平均主义的公有制社会,因此,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但它毕竟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平均分配的方案根本无法实施。
同时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的理想社会,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只是一种空想,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由此可见,《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
所以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新特点:合作探究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展示材料: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国际评述(一)》材料二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纪事》设问:(1)为什么马克思会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同一运动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请结合史实说明。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经历了14年,势力波及18个省,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在哪里呢?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狭隘性、自私性、保守性、分散性,不能单独完成革命任务。
)这一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彻底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无法克服自身的宗派主义倾向,保持团结。
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