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败血症精品完整课件
正常体重儿: 体重在2500-3999g之间的婴儿, 多为正常新生儿。
巨大儿: 出生体重超过4000g者,包括正 常新生儿和有疾病的巨大儿。
.
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
小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 10百分 位以下的婴儿,胎龄已足月,体重不足2500克者 称足月小样儿。
适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10- 90百分位者。
.
细菌感染病原学
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菌
球菌
革兰阳性菌
链球菌(A、B、D组) 肺炎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肠球菌
革兰阴性菌
脑膜炎双球菌 淋球菌
杆菌
单核细胞李斯特杆菌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沙门氏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脆弱类 拟杆菌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
发达 国家1
发展中 国家2,3
大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90百 分位以上的婴儿。
.
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 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 晚期新生儿: 出生后2-4周后新生儿
.
高危儿: 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 需监护的新生儿
与婴儿因素有关的: 如早产儿、过期产 儿、小于胎龄儿、低或极低体重儿,各种 手术产儿,以及生后有窒息、呼吸窘迫、 出血、严重黄疸或感染的新生儿。
— 联合应用抗生素指征 — 严重感染 — 混合感染 — 需长疗程, 单一药物易产生耐药性感染 — 由于药物协同作用, 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
量减少
.
新生儿期用药特点
• 新生儿肝肾功能不成熟,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同 较大儿童有差异
• 药代动力学随胎龄、体重及生后日龄发生变化 • 大多数抗菌素缺乏新生儿期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资料 •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 新生儿不是缩小的儿童
巨大儿: 出生体重超过4000g者,包括正 常新生儿和有疾病的巨大儿。
.
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
小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 10百分 位以下的婴儿,胎龄已足月,体重不足2500克者 称足月小样儿。
适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10- 90百分位者。
.
细菌感染病原学
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菌
球菌
革兰阳性菌
链球菌(A、B、D组) 肺炎链球菌 葡萄球菌 肠球菌
革兰阴性菌
脑膜炎双球菌 淋球菌
杆菌
单核细胞李斯特杆菌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沙门氏菌 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脆弱类 拟杆菌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
发达 国家1
发展中 国家2,3
大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平均体重第90百 分位以上的婴儿。
.
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 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 晚期新生儿: 出生后2-4周后新生儿
.
高危儿: 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 需监护的新生儿
与婴儿因素有关的: 如早产儿、过期产 儿、小于胎龄儿、低或极低体重儿,各种 手术产儿,以及生后有窒息、呼吸窘迫、 出血、严重黄疸或感染的新生儿。
— 联合应用抗生素指征 — 严重感染 — 混合感染 — 需长疗程, 单一药物易产生耐药性感染 — 由于药物协同作用, 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
量减少
.
新生儿期用药特点
• 新生儿肝肾功能不成熟,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同 较大儿童有差异
• 药代动力学随胎龄、体重及生后日龄发生变化 • 大多数抗菌素缺乏新生儿期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资料 •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 新生儿不是缩小的儿童
新生儿败血症 ppt课件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
新生儿1病房 2013.10.10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第7版
定义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 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反应。
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霉菌、病毒或 原虫
本节主要阐述细菌性败血症
第7版
第7版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第7版
诊断
高危因素病史 临床症状体征 周围血象、CRP↑
第7版
细菌培养
血培养 是金标准
应在用抗生素前做 严格消毒 取血量要足(至少 0.5mL) 已用抗生素者作L型细菌培养 疑为肠源性感染者行厌氧菌培养
第7版
新生儿败血症与化脑的关系:脑脊液检测可以尽早 准确判定新生儿败血症是否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一经确诊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时给予有效 治疗,尽量避免因治疗不当引发出现并发症给患 儿带来的严重伤害。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败血 症常见并发症,该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患儿起病 急,有发热、呕吐、惊厥或昏迷等症状,脑膜刺 激征阳性以及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也有部分患 儿症状特征表现不明显。临床诊断时应注意:(1) 所有细菌性败血症均有导致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能, 最常见为B溶血性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7版
屏障功能差
皮肤角质层薄、粘膜柔嫩 →易损伤
脐残端未完全闭合 →细菌易进入血液
第7版
皮肤破损
脐残端未完全闭合
血脑屏障功能不全 细菌性脑膜炎
呼吸道纤毛运动差
第7版
胃液酸度低、胆酸少, 杀菌力弱
肠粘膜通透性高,分泌型 IgA缺乏
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neonatal septicemia
新生儿1病房 2013.10.10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第7版
定义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 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反应。
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霉菌、病毒或 原虫
本节主要阐述细菌性败血症
第7版
第7版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
第7版
诊断
高危因素病史 临床症状体征 周围血象、CRP↑
第7版
细菌培养
血培养 是金标准
应在用抗生素前做 严格消毒 取血量要足(至少 0.5mL) 已用抗生素者作L型细菌培养 疑为肠源性感染者行厌氧菌培养
第7版
新生儿败血症与化脑的关系:脑脊液检测可以尽早 准确判定新生儿败血症是否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一经确诊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应及时给予有效 治疗,尽量避免因治疗不当引发出现并发症给患 儿带来的严重伤害。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败血 症常见并发症,该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患儿起病 急,有发热、呕吐、惊厥或昏迷等症状,脑膜刺 激征阳性以及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也有部分患 儿症状特征表现不明显。临床诊断时应注意:(1) 所有细菌性败血症均有导致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能, 最常见为B溶血性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
第7版
屏障功能差
皮肤角质层薄、粘膜柔嫩 →易损伤
脐残端未完全闭合 →细菌易进入血液
第7版
皮肤破损
脐残端未完全闭合
血脑屏障功能不全 细菌性脑膜炎
呼吸道纤毛运动差
第7版
胃液酸度低、胆酸少, 杀菌力弱
肠粘膜通透性高,分泌型 IgA缺乏
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预防和措施课件
为什么要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促进健康教育
预防工作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新生儿健康的重 视,增强家长的健康意识。
健康教育的普及可以改善整体社区卫生水平 。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孕期检查
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 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控制母体感染是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第一步。
为什么要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为什么要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提高生存率
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败血症 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及时的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新 生儿健康。
为什么要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降低医疗成本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 费用,降低医疗负担。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为家庭和社会节省大量医 疗资源。
谁负责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谁负责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医疗机构
医院和诊所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体系,确保新 生儿护理的安全性。
医务人员需接受相关培训,掌握预防措施。
谁负责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家长
家长应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关注宝宝的健康状 况,及时就医。
家长的参与对新生儿健康至关重要。
谁负责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
社会支持
社区应提供健康教育和支持,增强公众对新生儿 健康的认识。
通过宣传活动提升大众的健康意识,促进预防措 施的落实。
谢谢观看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分娩环境
确保分娩环境的无菌及适宜温度,减少新生儿暴 露于病原体的机会。
医院应严格遵循感染控制标准。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新生儿护理
出生后对新生儿进行适当的护理,包括保持温暖 和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24小时内进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新生儿败血症教学查房PPT课件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要与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非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主要 依据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区分。
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
新生儿败血症还需要与其他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脐炎等。这些疾病与新生儿 败血症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鉴别 诊断。
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斑 、血压下降等。
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低血糖或高血糖。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为出 血倾向加重、休克难以纠正、多器官功 能衰竭等。
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ARDS)、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 竭等。
PART 04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感谢观看
Thank Yo能力。
PART 02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
常见的病原体
细菌
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是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体。
病毒
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虽然不如细菌感染常 见,但也可能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真菌
在免疫系统受损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中,真 菌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病原体的侵入途径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热 量和营养、保持呼吸循环稳 定等,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支 持治疗环境。
并发症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休克、脑膜炎等,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降低患儿的病 死率和致残率。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胎膜早破、产 程延长等高危因素;严格消毒隔离制 度,防止医源性感染;积极治疗孕妇 感染性疾病,减少病原体对胎儿的影 响。
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
新生儿败血症还需要与其他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脐炎等。这些疾病与新生儿 败血症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鉴别 诊断。
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斑 、血压下降等。
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低血糖或高血糖。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为出 血倾向加重、休克难以纠正、多器官功 能衰竭等。
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ARDS)、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 竭等。
PART 04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感谢观看
Thank Yo能力。
PART 02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
常见的病原体
细菌
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是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体。
病毒
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虽然不如细菌感染常 见,但也可能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真菌
在免疫系统受损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中,真 菌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病原体的侵入途径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热 量和营养、保持呼吸循环稳 定等,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支 持治疗环境。
并发症处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休克、脑膜炎等,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降低患儿的病 死率和致残率。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胎膜早破、产 程延长等高危因素;严格消毒隔离制 度,防止医源性感染;积极治疗孕妇 感染性疾病,减少病原体对胎儿的影 响。
新生儿败血症培训课件
。保守序列区域反映了生物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而高变序列区域则能体现物种间的差异。 ❖16S rDNA分子的序列特征为不同分类级别的近缘 种系统分类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目前16SrDNA 的序列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菌种鉴定和系统发生 学研究。
Logo
降钙素原
➢ PCT-肝脏中产生,正常人血浆中检测不到,感染后测定值 在1~1000ng/dl之间。
菌较常见。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
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等多见。
Logo
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母亲感染、羊膜污染等 ❖产时感染:羊膜早破、产程过长、产道细
菌上行感染等
❖病原体以G-杆菌为主
感染途径
产后感染:多途径 ❖1、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院内感染 ❖诊疗器械 ❖患儿之间 ❖医护人员手 ❖G+、G-、真菌
Logo
Logo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Logo
❖ neonatal septicemia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引起全身感染
Logo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 存活新生儿中发病率4.5‰-9.7‰,病死率在 1.3-5%。
➢ 在美国统计学资料,体重>2500g新生儿败血症发 病率0.57‰,出生体重在1500-2500g新生儿败血症 发病率1.38‰,出生体重<1500g,发病率在高达 10.96‰
Logo
Logo
病因和发病机制
非特异免疫功能 ❖ 屏障功能差:皮肤、脐残留、呼吸道、消化道、
血脑屏障 ❖ 淋巴结发育不全 ❖ 补体水平低 ❖ 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少 ❖ 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8等细胞
Logo
降钙素原
➢ PCT-肝脏中产生,正常人血浆中检测不到,感染后测定值 在1~1000ng/dl之间。
菌较常见。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
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等多见。
Logo
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母亲感染、羊膜污染等 ❖产时感染:羊膜早破、产程过长、产道细
菌上行感染等
❖病原体以G-杆菌为主
感染途径
产后感染:多途径 ❖1、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院内感染 ❖诊疗器械 ❖患儿之间 ❖医护人员手 ❖G+、G-、真菌
Logo
Logo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Logo
❖ neonatal septicemia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引起全身感染
Logo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 存活新生儿中发病率4.5‰-9.7‰,病死率在 1.3-5%。
➢ 在美国统计学资料,体重>2500g新生儿败血症发 病率0.57‰,出生体重在1500-2500g新生儿败血症 发病率1.38‰,出生体重<1500g,发病率在高达 10.96‰
Logo
Logo
病因和发病机制
非特异免疫功能 ❖ 屏障功能差:皮肤、脐残留、呼吸道、消化道、
血脑屏障 ❖ 淋巴结发育不全 ❖ 补体水平低 ❖ 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少 ❖ 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8等细胞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ppt课件
4
三、感染途径
➢ 出生前感染(宫内): 孕妇有明显的感染史,尤其是羊膜腔的感染更易引起发病;细菌可通过血
行或直接感染胎儿。 ➢ 出生时感染(产道):
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或分娩时吸入、吞入污染的羊水后感染,也可与助产 时消毒不严有关。 ➢ 出生后感染(环境、护理):
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
8
五、护理措施
5.加强皮肤护理,及时处理脐炎、脓疱疮、皮肤破损等局部感染灶,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每4小时监测T、P、R、BP的变化,还应注 意皮肤黄疸的进展、皮疹、肤温、肌张力、肝脏的大小,以及有无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的症状,警惕化脓性脑膜炎、DIC等并发症的发生。 7.健康教育: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恐惧及焦虑,讲解与败血症发 生有关的护理知识,指导家长正确喂养,科学护理患儿,注意冷暖,防止感 染。
➢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1.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薄、黏膜柔嫩易损伤;脐残端未完全闭合,离血管近,细菌 易进入血液;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液酸度低、胆酸少,杀菌力弱,肠道黏膜通透性高,同 时分泌型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有利于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脑屏障功能 不全,易患细菌性脑膜炎。2.淋巴结发育不全,缺乏吞噬细胞的过滤作用,不能将感染局限 于局部淋巴结。3.经典及替代补体途径的部分成分含量低,机体对某些细菌抗原的调理作用 差。4.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趋化性及黏附性低下,备解素、纤维结合蛋白、溶菌酶 含量低,吞噬和杀菌能力不如,早产儿尤甚。5.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 介素等细胞因子的能力低下。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
1
三、感染途径
➢ 出生前感染(宫内): 孕妇有明显的感染史,尤其是羊膜腔的感染更易引起发病;细菌可通过血
行或直接感染胎儿。 ➢ 出生时感染(产道):
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或分娩时吸入、吞入污染的羊水后感染,也可与助产 时消毒不严有关。 ➢ 出生后感染(环境、护理):
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
8
五、护理措施
5.加强皮肤护理,及时处理脐炎、脓疱疮、皮肤破损等局部感染灶,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每4小时监测T、P、R、BP的变化,还应注 意皮肤黄疸的进展、皮疹、肤温、肌张力、肝脏的大小,以及有无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的症状,警惕化脓性脑膜炎、DIC等并发症的发生。 7.健康教育: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的恐惧及焦虑,讲解与败血症发 生有关的护理知识,指导家长正确喂养,科学护理患儿,注意冷暖,防止感 染。
➢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1.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薄、黏膜柔嫩易损伤;脐残端未完全闭合,离血管近,细菌 易进入血液;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液酸度低、胆酸少,杀菌力弱,肠道黏膜通透性高,同 时分泌型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有利于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脑屏障功能 不全,易患细菌性脑膜炎。2.淋巴结发育不全,缺乏吞噬细胞的过滤作用,不能将感染局限 于局部淋巴结。3.经典及替代补体途径的部分成分含量低,机体对某些细菌抗原的调理作用 差。4.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趋化性及黏附性低下,备解素、纤维结合蛋白、溶菌酶 含量低,吞噬和杀菌能力不如,早产儿尤甚。5.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 介素等细胞因子的能力低下。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
1
新生儿败血症ppt课件
早期表现:无特异性。 一般表现: 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不哭、 体重不增
.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特殊表现: 黄疸
肝脾肿大 出血倾向 休克 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
合并症:脑膜炎、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
.
正常
黄疸
.
病因发病机制(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不成熟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特异性免疫功能
.
特异性免疫功能
Ig G 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易感染
IgM、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低,
易感G-杆菌。
T细胞 处于初始状态,产生细胞因子低下。
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活性低
.
病因发病机制(感染途径)
头孢拉定# 30-60 q12h 30-60 q12h 30-60q12h 30-60q12h 30-60q8h
头孢呋辛# 20-30 q8h 20-30 q8h 20-30 q8h 20-30q12h 20-30q8h
*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时剂量加倍. 。#严重感染时剂量加倍。
表 新生儿败血症常用抗菌药物、用法(mg/kg)及间隔时间(2)
黄疸
.
肝脾肿大
.
出血倾向、瘀斑 .
中毒性肠麻痹
.
呼吸困难
.
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valuation
1.细菌学检查: (1) 细菌培养 血培养 脑脊液培养 尿培养 (2) 病原菌抗原检测 (3) 鲎试验:阳性提示G-杆菌感染
.
血培养
.
脑脊液培养
.
尿培养
.
其他
.
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valuation
.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特殊表现: 黄疸
肝脾肿大 出血倾向 休克 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
合并症:脑膜炎、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
.
正常
黄疸
.
病因发病机制(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不成熟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特异性免疫功能
.
特异性免疫功能
Ig G 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易感染
IgM、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低,
易感G-杆菌。
T细胞 处于初始状态,产生细胞因子低下。
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活性低
.
病因发病机制(感染途径)
头孢拉定# 30-60 q12h 30-60 q12h 30-60q12h 30-60q12h 30-60q8h
头孢呋辛# 20-30 q8h 20-30 q8h 20-30 q8h 20-30q12h 20-30q8h
*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时剂量加倍. 。#严重感染时剂量加倍。
表 新生儿败血症常用抗菌药物、用法(mg/kg)及间隔时间(2)
黄疸
.
肝脾肿大
.
出血倾向、瘀斑 .
中毒性肠麻痹
.
呼吸困难
.
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valuation
1.细菌学检查: (1) 细菌培养 血培养 脑脊液培养 尿培养 (2) 病原菌抗原检测 (3) 鲎试验:阳性提示G-杆菌感染
.
血培养
.
脑脊液培养
.
尿培养
.
其他
.
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valuation
新生儿败血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结论和建议
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 后的关键。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 究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临 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
VS
建议
为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孕期保健和宣传 教育,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败血 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广和规范新生儿 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诊疗 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新 生儿败血症的研究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等症状。
智力障碍
03
败血症引起的脑膜炎、脑脓肿等病变可能导致新生儿智力障碍
,表现为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等。
06 研究展望和结论
研究现状和展望
现状
目前,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诊断标准的统一、治疗方案的优化等。
展望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有望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和预防 措施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的提高。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选 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静脉、肌注等 )和剂量。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抗 生素的疗效和副作用。
支持治疗
保暖和供氧
维持新生儿正常体温,提 供足够的氧气,以改善呼 吸和循环功能。
营养支持
通过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 ,提供足够的热量、蛋白 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体征观察
医生在体检时可能发现患儿面色苍白或发灰,四肢冷凉,皮肤有出血点或淤斑, 以及肝脾肿大等体征。
新生儿败血症 ppt课件
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
常有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
死亡率较早发型低
ppt课件
12
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 —“五不” ※ v 反应差、嗜睡(不动) v 发热或体温不升 v 不吃 v 不哭 v 体重不增
ppt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13体征高度怀疑败血症
黄疸
肝脾肿大
有时是唯一表现
轻至中度肿大(出现较晚)
特异性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IgG 来自母体,胎龄愈小,含量愈低 →早产儿更易感染 IgM和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含量很 低→对G- 杆菌易感
ppt课件 8
细胞免疫
未接触特异性抗原→T细胞处于naï ve状态
→细胞因子↓→不能有效辅助B细胞、巨
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ppt课件
9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拭子、脐残端等培养阳性仅证实 有细菌定植不能确立诊断
ppt课件
20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ppt课件 21
诊断
高危因素病史
临床症状体征 周围血象、CRP ↑ 、PCT ↑ 败血症?
病原菌或病原体抗原检出
确诊
ppt课件 22
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
治疗
ppt课件 23
u一般PCT>2.0ug/L为临界值
ppt课件
18
细菌培养 血培养 是金标准
应在用抗生素前做 严格消毒 取血量要足(至少 0 .5mL)
已用抗生素者作L型细菌培养
疑为肠源性感染者行厌氧菌培养
ppt课件 19
脑脊液培养 尿培养
新生儿败血症ppt课件
03
保持新生儿脐带清洁,避免感染
04
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05
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6
及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03
产后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04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
05
密切观察新生儿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症状
06
典型病例
3
2
4
1
病例1:男婴,出生后2天出现黄疸,体温波动,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
病例4:女婴,出生后5天出现发热,皮肤出现红疹,呼吸急促等症状,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
04
孕期预防
产前检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性疾病
01
孕期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02
营养补充:合理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03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宠物、人群密集场所等
04
孕期用药:谨慎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05
产时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早产:早产儿免疫系统更易受感染
低体重:低体重儿免疫系统更易受感染
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增加感染风险
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等
01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
02
预防措施: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加强营养等
03
预后: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后遗症
02
症状:发热、黄疸、呼吸急促、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皮疹等。 Nhomakorabea04
保持新生儿脐带清洁,避免感染
04
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05
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6
及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03
产后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04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
05
密切观察新生儿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症状
06
典型病例
3
2
4
1
病例1:男婴,出生后2天出现黄疸,体温波动,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
病例4:女婴,出生后5天出现发热,皮肤出现红疹,呼吸急促等症状,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
04
孕期预防
产前检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性疾病
01
孕期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02
营养补充:合理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03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宠物、人群密集场所等
04
孕期用药:谨慎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05
产时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早产:早产儿免疫系统更易受感染
低体重:低体重儿免疫系统更易受感染
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增加感染风险
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等
01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
02
预防措施: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加强营养等
03
预后: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后遗症
02
症状:发热、黄疸、呼吸急促、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皮疹等。 Nhomakorabea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消毒不严所致; 产后感染:最常见。
10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3.辅助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
11
1.健康史
了解母亲有无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感 染史;
了解有无宫内窘迫、产时窒息、胎膜 早破等病史;
了解接生情况,脐部情况及生后感染 接触史等。
12
2.身体评估
患儿的肤色、面色、反应等情况 有无感染灶,尤其是脐部和皮肤有无破 损和化脓 有无黄疸加重 肝脾肿大 休克、出血倾向
13
2.身体评估
早发型
1.生后7天内起病 2.感染发生在出生
前或出生时 3.常呈暴发性多器
官受累
晚发型
1.出生后7天后起病 2.感染发生在出生后 3.常有脐炎、肺炎或
脑膜炎等局灶性感 染
病例分析
患儿女,五天,拒食、反应差1天,皮肤黄染 并加重10小时,面部颈部散在小脓疮,心肺 无异常,脐部稍湿,肝肋下1.5cm。
请给出初步诊断,并提出主要护理措施?
1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
XX XX
2
定义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 血液循环,并在其 中生长、繁殖、产 生毒素使患儿出现 严重感染中毒症状 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尽量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 不能进食时可行鼻饲或通过静脉高营养 必要时输注血浆或新鲜血 早产儿可静滴丙种球蛋白
34
5.密切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4小时测1次T、 P、R、Bp等。
如患儿出现面色青灰、呕吐、脑性尖叫、 前囟饱满、两眼凝视,提示可能有脑膜炎 的可能;
22
辅助检查
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血培养(+)确诊、脑
脊液培养、 尿培养、其他。 2、病原菌抗原、抗体的检测
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增高(CRP)
23
其他
24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尽早用药; 静脉、联合给药; 疗程要足(10~14天);有并发症要
3 ~4周 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3.防止受凉、感染(脐部、呼吸道、消化 道)。
4.定期预防接种和健康体检。
36
T细胞 处于初始状态,产生细胞因子低下。
8
2.致病菌
我国: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欧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 李斯特菌.
9
3.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母亲菌血症或败血症; 产时感染:出生时呑入或吸入被污染的羊水
32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 早期、静脉、联合、足疗程给药。 血培养阴性者,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应
继续治疗5~7天; 血培养阳性者,疗程至少10~14天;有并发
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 抗生素的选择:明确病原者可根据药敏实验
用药;病原未明确者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
33
4.保证营养供给
14
2.身体评估
一般表现—差
反应差 嗜睡(不动) 发热或体温不升 不吃 不哭 体重不增
(五不现象)
15
2.身体评估
出现下列症状时高度怀疑败血症
黄疸 肝脾肿大 出血倾向 休克征象 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
窘迫或暂停、青紫 合并症: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
3
病因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
屏障功能差 淋巴结发育不全 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 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 细胞因子能力低下
4
屏障功能差--皮肤破损
5
脐残端未完全闭合
6
血脑屏障功能不全
7
特异性免疫功能
IgG 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易感染。
IgM、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低, 易感染G-杆菌。
(2)观察体温变化 体温不稳定时,每 1~2小时测1次体温。
(3)体温不升,则保温。
31
2.清除局部病灶 脐炎、口炎、脓疱 疮、皮肤破损等,
脐炎先用3%H2O2清洗,再涂碘伏; 皮肤小脓疱可先用75%酒精消毒,无菌
针头刺破,祛除脓液,局部涂抹抗生素 软膏; 口腔溃烂时用4%硼酸水冲洗,并多喂开 水。
26
二、处理并发症
抗休克 清除感染灶 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减轻脑水肿
27
三、支持疗法
保暖、供给足够热卡和液体、维持 血糖和电解质正常
四、免疫疗法
静注免疫球蛋白 交换输血 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者输粒细胞 血小板减少者输血小板
28
4.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度,家长因缺乏 养护知识而感到内疚,病情较重的患儿家长 可能出现焦虑和恐惧。
29
【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灶
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
纳差及摄入量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化脓性脑膜炎、出血倾向、
肺炎、体克等。
30
【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稳定
(1)当体温过高时,可松开被子,给予 物理降温及多喂开水。新生儿不宜用退热 剂、酒精擦浴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否 则易出现体温不升。
如患儿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 脉搏细弱、皮肤有出血点应考虑伴有感染 性休克或DIC的可能,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积极处理。必要时专人看护。
35
【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常识, 让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
2.指导家长正确喂养(提倡母乳)和护理 患儿,注意皮肤清洁。
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16
黄疸
正常
黄疸
17
肝脾肿大
18
出血倾向、瘀斑19中毒性肠麻痹20
呼吸困难
21
辅助检查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5×109 /L或>20×109 /L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20 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血小板计数<100×109 /L 血沉增快
10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3.辅助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
11
1.健康史
了解母亲有无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感 染史;
了解有无宫内窘迫、产时窒息、胎膜 早破等病史;
了解接生情况,脐部情况及生后感染 接触史等。
12
2.身体评估
患儿的肤色、面色、反应等情况 有无感染灶,尤其是脐部和皮肤有无破 损和化脓 有无黄疸加重 肝脾肿大 休克、出血倾向
13
2.身体评估
早发型
1.生后7天内起病 2.感染发生在出生
前或出生时 3.常呈暴发性多器
官受累
晚发型
1.出生后7天后起病 2.感染发生在出生后 3.常有脐炎、肺炎或
脑膜炎等局灶性感 染
病例分析
患儿女,五天,拒食、反应差1天,皮肤黄染 并加重10小时,面部颈部散在小脓疮,心肺 无异常,脐部稍湿,肝肋下1.5cm。
请给出初步诊断,并提出主要护理措施?
1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
XX XX
2
定义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 血液循环,并在其 中生长、繁殖、产 生毒素使患儿出现 严重感染中毒症状 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尽量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 不能进食时可行鼻饲或通过静脉高营养 必要时输注血浆或新鲜血 早产儿可静滴丙种球蛋白
34
5.密切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4小时测1次T、 P、R、Bp等。
如患儿出现面色青灰、呕吐、脑性尖叫、 前囟饱满、两眼凝视,提示可能有脑膜炎 的可能;
22
辅助检查
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血培养(+)确诊、脑
脊液培养、 尿培养、其他。 2、病原菌抗原、抗体的检测
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增高(CRP)
23
其他
24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尽早用药; 静脉、联合给药; 疗程要足(10~14天);有并发症要
3 ~4周 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3.防止受凉、感染(脐部、呼吸道、消化 道)。
4.定期预防接种和健康体检。
36
T细胞 处于初始状态,产生细胞因子低下。
8
2.致病菌
我国: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欧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 李斯特菌.
9
3.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母亲菌血症或败血症; 产时感染:出生时呑入或吸入被污染的羊水
32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 早期、静脉、联合、足疗程给药。 血培养阴性者,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应
继续治疗5~7天; 血培养阳性者,疗程至少10~14天;有并发
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 抗生素的选择:明确病原者可根据药敏实验
用药;病原未明确者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
33
4.保证营养供给
14
2.身体评估
一般表现—差
反应差 嗜睡(不动) 发热或体温不升 不吃 不哭 体重不增
(五不现象)
15
2.身体评估
出现下列症状时高度怀疑败血症
黄疸 肝脾肿大 出血倾向 休克征象 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
窘迫或暂停、青紫 合并症: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
3
病因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
屏障功能差 淋巴结发育不全 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 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 细胞因子能力低下
4
屏障功能差--皮肤破损
5
脐残端未完全闭合
6
血脑屏障功能不全
7
特异性免疫功能
IgG 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易感染。
IgM、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低, 易感染G-杆菌。
(2)观察体温变化 体温不稳定时,每 1~2小时测1次体温。
(3)体温不升,则保温。
31
2.清除局部病灶 脐炎、口炎、脓疱 疮、皮肤破损等,
脐炎先用3%H2O2清洗,再涂碘伏; 皮肤小脓疱可先用75%酒精消毒,无菌
针头刺破,祛除脓液,局部涂抹抗生素 软膏; 口腔溃烂时用4%硼酸水冲洗,并多喂开 水。
26
二、处理并发症
抗休克 清除感染灶 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减轻脑水肿
27
三、支持疗法
保暖、供给足够热卡和液体、维持 血糖和电解质正常
四、免疫疗法
静注免疫球蛋白 交换输血 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者输粒细胞 血小板减少者输血小板
28
4.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度,家长因缺乏 养护知识而感到内疚,病情较重的患儿家长 可能出现焦虑和恐惧。
29
【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灶
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
纳差及摄入量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化脓性脑膜炎、出血倾向、
肺炎、体克等。
30
【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稳定
(1)当体温过高时,可松开被子,给予 物理降温及多喂开水。新生儿不宜用退热 剂、酒精擦浴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否 则易出现体温不升。
如患儿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 脉搏细弱、皮肤有出血点应考虑伴有感染 性休克或DIC的可能,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积极处理。必要时专人看护。
35
【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常识, 让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
2.指导家长正确喂养(提倡母乳)和护理 患儿,注意皮肤清洁。
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16
黄疸
正常
黄疸
17
肝脾肿大
18
出血倾向、瘀斑19中毒性肠麻痹20
呼吸困难
21
辅助检查
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5×109 /L或>20×109 /L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20 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 血小板计数<100×109 /L 血沉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