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临床应用典型病例

合集下载

干细胞临床应用成功病例

干细胞临床应用成功病例

干细胞临床应用成功病例
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在临床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被认为可以修复和再生受损的组织和器官。

以下是一些干细胞临床应用成功的病例。

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病例
一名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经过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造血功能得到了恢复,白血病细胞得到了有效控制。

患者康复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2. 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病例
一名患有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了干细胞治疗。

通过将干细胞注入患者的受损脊髓部位,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并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

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能够恢复部分自主行动能力。

3.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病例
一名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接受了干细胞治疗。

通过将干细
胞注入患者的心肌,干细胞可以促进心肌的再生和修复。

治疗后,
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心肌梗塞区域的心肌再生程度超
出预期。

4. 干细胞治疗退行性眼病病例
一名患有退行性眼病的患者接受了干细胞治疗。

通过将干细胞
注入患者的眼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视网膜细胞并修复受损的视网膜。

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显著改善,对光线的感知和辨识能
力较之前大幅提高。

总结来说,干细胞临床应用在多个疾病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上述病例表明,干细胞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帮助
其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干细胞临床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干细胞临床治疗进展-李丁

干细胞临床治疗进展-李丁

例二
10
干细胞的分类
按其分化潜能的大小, 可以分为三类:
①第一类是全能干细胞
②第二类是多能干细胞
③第三类是单能干细胞
按其来源分类 ①胚胎干细胞 ②成体干细胞 ③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
胚胎干细胞
是细胞的源头,具有多能或全能性,即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一种组织 器官潜能的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Dave Catrow and Copley News Service
对采集胚胎干细胞的宗教争论
▪ 生命优先论认为:
在受胎之时或者受胎之后 就产生了人格
由此,他们认为从胚胎采 集干细胞就是一种谋杀人 类生命的行为.
他们认为不能为了成千上 万人的健康利益而谋杀其 他人类.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报道了一个三国多中心用多能细胞治 疗心肌梗塞的报告,结论是多能细胞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是没有任 何现有临床药物能达到的。
31
修复-AMI
1oEP=change in EF(3-6d post-AMI to 4m)
Group Placebo Stem cell p
all pts
治疗AD 的适应证
免疫风湿病 (1) 系统性硬化症(SSc) (早期有明显的皮肤
和内脏受累) ;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4) 自身免疫性肺动脉高压
51
治疗AD 的适应证
(5) 坏死性血管炎 (6) 儿童风湿病患者SSc 伴有不同程度的 肺纤维化、严重的皮肌炎或坏死性血管炎。 (7)多发性硬化(MS) (8) 重症肌无力及肌萎缩侧索硬化 (9) 炎症性肠病(如Crohns 病) ; (10) 糖尿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严重腹泻1例患者的营养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严重腹泻1例患者的营养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严重腹泻1例患者的营养治疗作者:冷彦圻徐柳莎邵巡天吴芳董长伟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22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反复放化疗不缓解或难治性复发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不断提高,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ease,GVHD)仍然是主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因之一[1]。

据研究报道GVHD累积发生率为56%,其中胃肠道受累者占23.44%[2]。

肠道GVHD的主要表现为厌食、消瘦、恶心、呕吐、水样腹泻、腹痛、便血和肠梗阻等,是移植后早期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

营养不良与肠道GVHD的发生及病情进展相关,最终患者可因重度营养不良而死亡[4-6]。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21年12月6日收治1例长期严重腹泻的GVHD患者,现对其营养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营养治疗经验,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肠道GVHD患者营养治疗的认识,并为肠道GVHD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參考。

1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身高178cm,体重45kg,体质量指数14.2kg/m2,2021年12月6日因“确诊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4年3个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年3个月,CD7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后1年,持续严重腹泻8个月余,伴腹胀1个月余”入院治疗,入院诊断:①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②肺部感染;③慢性GVHD(肠道)。

查体:体温36.5℃,心率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律齐。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6×109/L,血红蛋白63.4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8×109/L,总蛋白46.8g/L,白蛋白31.2g/L,前白蛋白189m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39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8U/L,肌酐31μmol/L。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王志同;张雪菊;刘慧敏;张爱民;谢茂玲;王志效【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介入法经股动脉至脾动脉处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结果移植后3个月、6个月,患者糖代谢紊乱情况改善.尤其是6个月后,患者FBG、2h PG、HbALc均较移植前显著下降(分别为P<0.05,P<0.05,P<0.01).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改善(3个月 C肽:0时P<0.05,30min P<0.05,60min P<0.05,120min P<0.05.6个月 C肽:60min P<0.05,120min P<0.05).降血糖药物用量明显减少(3个月、6个月胰岛素促泌剂用量自身对照P<0.01.胰岛素用量自身对照,3个月P<0.01,6个月P<0.05).结论干细胞移植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4)003【总页数】3页(P180-182)【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糖尿病【作者】王志同;张雪菊;刘慧敏;张爱民;谢茂玲;王志效【作者单位】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272100;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272100;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272100;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272100;济宁市中医院,山东,济宁,272100;济宁市中心血站,济宁,272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自2005年3月始,本课题组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法治疗1、2型糖尿病60例,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按WHO1999年标准。

强适应症: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继发性口服降糖药失效者。

3)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4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体型偏瘦者。

一般适应症:一般2型糖尿病自愿接受该技术治疗者。

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肝、肺、肾衰竭或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干细胞移植者。

血液科病例讨论与团队病例讨论分享

血液科病例讨论与团队病例讨论分享

血液科病例讨论与团队病例讨论分享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在诊断和治疗各类血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团队病例讨论是血液科医生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分享和研究典型病例,提高诊疗水平和质量,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就一些典型血液科病例进行讨论与分享。

病例一:白血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患者A,男性,60岁,因乏力、贫血等症状就诊血液科。

体格检查发现脾脏肋下可触及,血液学检查显示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骨髓象提示存在克隆异常。

经穿刺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传统的化疗治疗方案存在较高的毒副作用和病情易复发等问题。

团队在此案例中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该病例着重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即通过化疗、免疫治疗和骨髓移植等手段共同参与治疗,减轻病情并提高生存率。

病例二: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患者B,女性,50岁,就诊血液科。

患者主诉原因不明的全身肿大,疼痛和乏力。

经过深入检查和病理学鉴定,最终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HL)。

针对该病例,团队采取了多学科的综合评估,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表现等。

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该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旨在实现最佳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病例三:血友病的防治与康复患者C,男性,12岁,患有血友病A型。

在日常生活中,该患者很容易受伤并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

该病例的团队治疗主要关注患者的长期康复与自我管理。

团队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特点、自我注射血友病凝血因子的技巧,以及避免受伤并正确处理伤口等常见问题。

此外,还加强了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交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例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案例患者D,女性,30岁,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AA)。

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存在生命危险。

团队决定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方法进行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染与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染与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与治疗一、前言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的抑制,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既有与正常人一样的普通感染,同时又有机会性感染危险。

发生率50%~80%。

感染病变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可能来自移植操作的并发症、潜在的感染病原体激活、环境中接触的新病原体。

患者移植前所经受的各种治疗,尤其是移植前强烈的放、化疗预处理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

白血病及实体肿瘤患者接受移植前,由于经历长期的放疗、化疗及输血等血液制品治疗,机体免疫功能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体内已存在潜伏的病毒或真菌感染;预处理前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破坏了皮肤的完整性,细菌可能由导管处侵入机体;移植前超剂量的故此疗预处理,使每一个患者均发生骨髓抑制,以至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口腔及肠道粘膜屏障等破坏损伤,使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等功能均被破坏,而移植后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需要l~2年的时间,若同时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进行相应治疗用药、移植过程去除T淋巴细胞、CMV感染,或伴有慢性GVHD等不利因素,恢复正常免疫时间将会更长,故患者处于极其易感的状态,病原体非常容易侵入繁殖或在体内重新激活增殖。

发生感染后常使移植失败,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二、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及特点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经验表明,治疗各阶段中患者的免疫功能损伤特点不同,移植后初期多见机会感染,后期多见普通细菌感染以及免疫抑制剂减量后发生的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寄生虫。

近年由于预处理中选择应用肠道灭菌预防性用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减少,而革兰阳性菌感染增加。

常见革兰阳性菌感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革兰阴性菌有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厌氧菌等。

因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也较容易发生。

常见病毒感染有单纯疮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带状疮疹病毒(VZV)、肝炎病毒(HBV、HCV)、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乳多空病毒等;真菌感染有念珠菌、曲霉菌、新型隐球菌、毛霉菌、放线菌等;寄生虫感染有卡氏肺囊虫、弓浆虫等。

[选读]造血干细胞移植

[选读]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血·肿瘤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

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

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

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

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

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

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

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

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

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

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115例病例分析造血干细胞对化疗药物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115例病例分析造血干细胞对化疗药物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H opi l& I siue Be ' g 0 1 2 s t a n t t, on 1 0 4 ,Chn ) t i ia

【 SR AB T ACT jc v : oi eta e rt t e f co m t oec t l r hmo e puc r — dcd l Obet e T vsgtt o cv et f e a pii s m c l f e t r et u i ue i n i e h p e i e h o t e eso c h a id g n
auel e jr. eh d : t eNC T . av r rgrat n s h t dr es n ci cl a f ae w m ct vrnuy M t o s Wi t I C 30 d es d ec o s es n adv r o . l ia dt o 1 css i i i hh C e u i at a i n a 15 hg —oece teay( ihd s hmoh rp HDC sp otdb e tp i i s m l ,rm 0 5 o2 0 e a met f nooyo r opt )u p r yh ma oe c t c l f 2 0 09i dp r n c lg f u si l e o t e es o t n t oo o h a
下的大剂量化疗住院 患者 的临床 资料。结果 : 1 例 患者 中, 0 患者在化 疗联 合干 细胞输 注后肝 功能较前一周期化疗有所 l5 4例
改善 , 尸=00 0 说 明与单 纯化 疗相 比, .0 , 化疗联合干 细胞 治疗可 以明显减 小肝 功能异常的发 生; 第一周期化 疗后 , 患者2~4
L b rtr fC rio e ei a d Ta sain l ee rh( nsr Ed c t ,, p rmeto B es c lg, e igUnvri a cr a oaoyo acn g n s n rn lt a sac Mii yo s o R t f u ai De a t n ra t ooy P kn iest C ne o f On y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乔明吟【摘要】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白血病患儿41例(研究组20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21例接受常规化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病例资料。

观察研究组患儿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与疾病复发情况,并对两组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均成功植入,获得造血重建,其中性粒细胞计>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1~15d,平均12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8~17d,平均14d;研究组4例患儿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中Ⅰ~Ⅱ度2例、Ⅲ~Ⅳ度2例;移植后共发生严重感染3例,包括肺部感染2例和败血症1例;研究组死亡4例,包括感染死亡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1例和复发死亡2例;两组随访后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合理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有利于提高患儿长期生存率。

【关键词】小儿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阻滞、过度增生,并浸润到各组织、器官,引起发热、贫血、出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造血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1]。

白血病在我国小儿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多为急性白血病。

随着近年来临床造血干细胞技术及造血干细胞来源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移植成功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儿获得长期生存的希望[2]。

本研究旨在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白血病患儿41例(研究组20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21例接受常规化疗)。

研究组患儿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14岁,平均(8.31±4.24)岁;单倍体相合移植10例,同胞移植7例,非亲缘移植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

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由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常见于血液和骨髓中的幼稚白细胞。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贫血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例来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

患者为一名49岁男性,主诉体虚乏力、骨痛、发热超过两个月。

初步检查发现患者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达到200,000/μL。

其他血常规指标正常,但骨髓涂片检查显示异常增殖的白细胞明显增多,容易发现一些早幼粒细胞。

基于这些情况,患者被初步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

根据该病例,我们可以发现白血病患者的一些典型症状及体征,其中包括体虚乏力、骨痛和发热。

这些症状常常源于白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正常造血功能的受损和骨髓的充填。

血常规检查和骨髓涂片则是白血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用手段。

对于该患者的治疗,诱导化疗是关键一步。

通过使用细胞毒药物,特别是含有顺铂、阿糖胞苷和阿诺沙,这些药物可以杀灭白细胞和恢复骨髓正常造血功能。

经过诱导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达到正常范围(4,000-11,000/μL)。

然而,患者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来防止复发。

为了预防复发,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移植。

通过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的移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并提高治愈率。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恢复期,并定期接受骨髓检查、血液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重养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以及长期的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疾病的复发或并发症。

通过上述对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白血病的治疗涉及化疗、干细胞移植等多个方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同时,白血病患者的康复也需要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家庭的支持。

神经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神经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病例摘要患者,男,65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入院。

患者3小时前在家休息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伴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家属发现后立即呼叫急救车送至我院。

发病后患者神志清楚,情绪稳定,对答切题。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二、病例分析1. 病史特点:患者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病史,初步考虑为脑血管疾病。

2.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神志清楚,对答切题。

双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

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角不偏。

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

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颈软,无抵抗。

3. 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0ml。

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患者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三、治疗与预后1. 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预防感染等治疗。

同时,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调整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2. 预后: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好转,言语不利症状减轻。

住院治疗2周后,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后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并进行康复治疗。

四、讨论1.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本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但仍然发生了脑出血。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肾移植临床中的应用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肾移植临床中的应用
1 脂 肪 干 细 胞 的提 取 及 特点
肾脏 的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是 临 床 上 常 见 的 病 理 生 理 过
程, 特别在肾移植的病例 中 . 乎无一 例外地都 存在 着 肾 几
脏 的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 目前 随 着 干 细 胞 研 究 的深 入 , 人们 认 为 肾小 管 上 皮 的 修 复 包 括 肾 内来 源 和 肾外 来 源 的细 胞 增 殖 修 复 。P u— ol Sr 等 首 次 将 雄 性 小 鼠 的 全 骨 髓 细 胞 移 植 至 受 放 射 线 O e
经检测发现扩增 2 O代
后的 A Ss 具 有正 常 的染 色 体组 型 , 异 常 改变 l 。 DC 仍 无 4 j 体 外特 定 的 培 养 环 境 可 诱 导 A S s分 化 成 成 骨 细 胞 、 DC 软
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 胞 ( u naioetsedr e t — h ma dps su.ei ds o i v r
脂肪 间充质干细胞
间 充质 干 细 胞 ( eee y a s m cl m sn hm l t e ,MS 是 一 种 e l C)

成 人 干 细胞 , 可 以 在 骨 髓 和 其 它 成 体 组 织 间 质 中 被 找 它 到 , 可 在 体 外 进 行 扩 增 。这 种 细 胞 表 现 出 自我 更 新 和 多 并 向分 化 潜 能 , 可 以 分 化 为 软 骨 祖 细 胞 、 肪 祖 细 胞 和 成 它 脂 骨 细 胞 等 … 。除 此 之 外 , 间充 质 干细 胞 还 发挥 重 要 的 生 长
织 , 悬 细 胞 , 入 2倍 体 积 的 红 细 胞 裂 液 ( H C 14 重 加 N 15
干细胞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修复。另一方面 , 有研究认

如何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

如何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

如何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血液病评论(0人参与)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08):643-649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常英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仍是恶性血液病有效乃至唯一的治愈手段。

然而,供者来源缺乏限制了allo-HSCT的广泛临床应用。

近10年来,北京大学基于G- CSF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诱导免疫耐受建立了体外去除T细胞的单倍型相合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体系(被称为"北京方案");该方案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1]。

除"北京方案"外,其他两种主流单倍型相合移植模式为体外去除T细胞的单倍型相合移植(Haplo-HSCT)和移植后应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耐受的移植模式(被称为"巴尔的摩方案")。

随着单倍型相合移植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了"人人都有移植供者的新时代"。

那么对于准备接受allo-HSCT的患者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供者?同胞相合供者、无关供者、脐血、还是单倍型相合供者?此外,对于选择单倍型相合供者的患者而言,父母、子女、半相合的同胞以及旁系亲属都是潜在的候选供者,这些供者中谁最佳呢?本文作者从典型病例入手,结合临床实践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如何选择allo-HSCT供者。

一、临床病例例1,男,48岁,体重75 kg,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2.0,无移植禁忌证。

供者情况:无HLA相合同胞供者。

查询到HLA相合无关供者1例(8/10相合),男,47岁。

HLA 6/6相合脐血1份,有核细胞数为1.60×107/kg。

同胞供者1:弟弟,42岁,与患者HLA单倍型相合(3/6);供者2:姐姐,50岁,与患者HLA单倍型相合(5/6)。

组织工程化干细胞联合PRP在骨不连中的临床应用

组织工程化干细胞联合PRP在骨不连中的临床应用

组织工程化干细胞联合PRP在骨不连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比较骨不连患者采用组织工程干细胞联合PRP和常规开放固定+有效植骨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骨不连患者43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组织工程化干细胞联合PRP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内固定+有效植骨治疗。

比较患者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有无取自体骨等相关指标。

结果随访9~15个月后,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86.36%,对照组骨折愈合率为85.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方面,对照组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方面,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Ⅱ级愈合,治疗组患者均为Ⅰ级愈合;有无取自体骨:治疗组无一例取自体骨,对照组均取自体骨。

结论组织工程化干细胞联合PRP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骨不连的方法,较常规手术方法更微创,操作更简便,损伤小,节约经济,减少住院时间,未来可作为治疗骨不连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issue-engineered stem cells combined with PRP and conventional open fixation+effective bone grafting in patients with non-union.Methods 43 patients with nonunion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22 cases)and control group(21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issue-engineered stem cells combined with PRP transplant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pen internal fixation+effective bone grafting.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for operative time,blood loss,hospitalization costs,length of stay,incision healing grade,and whether autologous bone was taken or not.Results After 9 to 15 months of follow-up,the fracture healing rate was 86.3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5.7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operative time,blood loss,hospitalization costs,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 wound healing,two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grade II healing,and all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grade I healing;Whether or not autologous bone was taken:No autologous bone was u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and autologous bone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issue-engineered stem cells combined with PRP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non-union,which is more minimally invasive,easier to operate,less damaged,economical,and less time spent in hospital.The future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non-union.Key words:Tissue-engineered;Mesenchymal stem cells;Platelet-rich plasma;Non-union骨不連一直以来是困扰骨科医师的难题[1],临床上常见的方法是开放手术,取自体骨或同时更换内固定方式[2],因其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费用高,取自体骨骨副损伤等,一直不被患者所接受。

浅谈脐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浅谈脐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科技风2016年12月上理论研究DOI:10.19392/ki.1671 -7341.201623147浅谈脐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唐一笑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湖南永州425000摘要:目前对于脐血干细胞的研究已经非常多,然而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因此,本文将就其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深刻探讨,从 脐血干细胞的发展现状谈起,着重讲解它的临床应用,为其发展前景作出预测,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我们通常所说的脐带血就是婴儿做完脐带结扎以后,残留在胎盘 和脐带上的血液。

这种血液因其来源广泛,不会对提供者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不具备传染病毒的风险,而被人们广泛应用。

从脐带血中提取干细 胞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据研究显示,这种干细胞具有相当 好的应用前景。

―、脐血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发展现状我们从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脐血干细胞的应用非常广泛。

因为早 在一九九六年,经过卫生部的认真研究,就已经批准北京、上海、天津等 大城市设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并且到现在这些细胞库也都得到了 很好的利用,其在治疗肝硬化和股骨头坏死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作 为一种能够自我更新、多系分化而且增殖快的非特异性细胞,它能够在 特定的条件下分化出如肝脏细胞、心肌细胞和骨细胞等具有特定功能 的细胞。

而且,其在组织细胞再生领域的作用也是相当显著的。

下面笔者将以脐血干细胞在肝硬化患者身上的临床试验为例,就 脐血干细胞在恢复细胞损伤方面的应用进行综合阐述。

二、胺血干细胞在治疗肝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一) 病例选择经有关组织的批准,我们将从某院选择9名肝硬化患者,并且在保 证这9名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送到输血科进行化验和抽血。

(二)临床用干细胞制剂与输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建立脐带干细胞制剂的分离纯化程序,还要 建立相关申请,例如临床干细胞治疗体外的申请以及移植后是否有不 良反应的回馈。

科室在手术前还准备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记录各 种信息的表格。

干细胞治疗结肠炎

干细胞治疗结肠炎

干细胞移植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IBD的病因仍不明确, 传统治疗主要是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 常用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部分病例最终需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IBD应针对多种发病机制, 采取综合性措施. 随着治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生物制剂、转基因方法、抗凝治疗、干细胞移植, 使治愈IBD成为可能. 其中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兴的IBD治疗方法, 近年来成为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研究现状及作用机制进行概述.0 引言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病因未明, 发病机制复杂, 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据调查, 10%-20%的患者中其家庭成员至少有1人患IBD[1,2], 患病时间超过10年者具有发生结肠癌的高风险率. 2003-2005年在一些发达国家(例如丹麦, 瑞典)的调查研究发现,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每年发病率分别为8.6/10万、13.4/10万[3], 发病高峰年龄为10-40岁人群, 年轻患者较普遍; 同时, IBD首次发作也可见于任何年龄段, 15%的患者在确诊时年龄已超过60岁[1,2,4,5]. IBD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多数患者因疼痛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IBD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渐呈上升趋势, Lok等[2]对我国UC患者人口流行病学及临床学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 UC患者在我国正逐年增加并对年轻患者影响较大, 其中一部分呈严重暴发起病, 虽多数患者病情可为内科药物治疗所缓解, 但少数病例仍需手术治疗或者死亡. 由于IBD病因未明, 迄今为止还没有彻底治愈IBD的方法, 这使得广大学者寻求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其中干细胞移植给IBD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干细胞移植可调节或重建患者免疫系统, 修复受损肠道黏膜并可恢复肠道黏膜正常功能, 拥有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干细胞移植将有望成治愈IBD的重要方法, 本文就干细胞移植在IBD的治疗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方面作一综述.1 IBD的治疗研究现状目前, IBD的治疗主要着眼于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 传统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上述药物对CD与UC的缓解率分别为70%和80%, 但临床疗效欠佳, 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 难以维持长期缓解, 不能有效缩短IBD的自然病程, 对危重病例疗效有限, 存在停药后复发等问题. 与过去30年相比, 免疫抑制剂在IBD的治疗中使用更加频繁, 但并未有效降低CD的肠道并发症[7], 对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 Lix等[8]研究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CD患者较UC患者具有较高的心理压力、焦虑情绪及病痛灾难感, 这些负面情绪可加重IBD的自然病程, 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手术治疗方面, 该疗法主要用于内科治疗无效、合并严重并发症及结肠炎癌变患者, 最终目的是挽救生命、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但术后存在不同程度复发, 其中CD复发率很高. 随之, 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出现了生物制剂、转基因方法、抗凝治疗及干细胞移植等新的治疗方法. 在生物治疗方面, 最常使用新型生物制剂Infliximab作为IBD的治疗药物, 该药较多数传统药物起效迅速, 不良反应小, 研究表明Infliximab可有效治疗CD, 愈合瘘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11], 对IBD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但其临床效果明显时间仅持续2-4 mo, 部分治疗有效的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肠梗阻, 对可产生Infliximab抗体的患者疗效较差, 在长期用药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12-14]. 传统IBD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发作、维持缓解、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及保证生活质量. 近年出现的新型治疗目标主要是早期控制发作、长期维持缓解、改变自然病程、使肠黏膜愈合并试图最终恢复肠道黏膜正常功能、甚至治愈疾病.2 干细胞移植与IBD的关系在诸多治疗IBD的研究中, 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IBD的新方法主要起源于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合并IBD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后, 观察发现IBD病情在临床及内镜下得到了长期维持缓解, 再次启发了人们研究治疗IBD的新思路, 当前干细胞移植治疗IBD在实验动物研究和临床观察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1 干细胞与肠黏膜损伤修复干细胞根据发育阶段不同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肠道干细胞等. 肠道干细胞即肠道上皮干细胞, 位于肠道隐窝内, 越靠近肠隐窝基底部其增殖能力越强, 越近肠腔增殖能力越弱. 肠道上皮干细胞具有持续更新与分裂增殖能力, 能修复受损肠道黏膜并恢复正常功能, 对维持肠道黏膜的更新及内环境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两年研究报道, 肠道上皮干细胞移植后可持续生长并稳定表达基因产物[15,16]. 在结合基因技术的基础上, 肠道干细胞可望作为基因载体细胞治疗肠道疾病. 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IBD造成的肠道黏膜损伤中, 最佳干细胞来源为肠道上皮干细胞, 但由于其数量来源有限, 在体外不能长期培养扩增, 因此可采用造血干细胞作为移植来源. 在干细胞中,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无造血功能的干细胞, 他有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 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及可移植性, 成人的任何器官组织中均存在该细胞, 在特定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能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多种非造血组织细胞. 2007年Philipe在UC大鼠动物模型中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实验中, 发现这类干细胞能定居于受体的肠道上皮[17,18]. 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组织能使炎症所导致的急性肠道损伤得以修复, 间充质干细胞在控制炎症活动、修复肠道黏膜、恢复肠壁完整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 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放射性损伤的肠上皮的修复[19,20]. 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肠道损伤过程中, UC患者通常能恢复正常的肠道组织结构, 但CD患者则由于过度纤维化常导致肠腔狭窄和梗阻, 这与间充质干细胞持久增生、组织破坏和胶原纤维沉积有关. 目前, 间充质干细胞已成功应用于循环系统、骨关节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2.2 干细胞移植的理论基础干细胞移植的实践与概念始于造血干细胞, 并被几十年的动物实验所支持, 在对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后发现他们原来患有的IBD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缓解[21,22]. 目前, 干细胞移植在造血系统疾病方面应用较成熟, 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以提高宿主的免疫耐受性为重点, 而IBD患者对肠道共生菌的免疫耐受发生障碍, 这促使我们考虑从促进免疫细胞耐受性治疗入手, 改变IBD的自然病程. IBD是多基因病, 易感点位于第3、7、12、16号染色体上. 研究表明, 突变是IBD的易感因素, Hugot等[23]和Inohara等[24]在2001年报道了IBD的第1个易感基因NOD2/CARD15, 该基因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潘氏细胞、树突状细胞、肠道上皮细胞以及T、B淋巴细胞内[25-27], NOD2/CARD15编码的蛋白质仅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表达, 其作用是介导细胞凋亡以及诱导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的激活. NOD2/CARD15存在3个突变位点, 突变在IBD肠黏膜的严重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使患者体内合成大量蛋白, 其蛋白表达可能在造血干细胞内. 因此, 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重建患者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骨髓源性干细胞中含有多种干细胞组分, 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可直接定居于肠道或与肠道干细胞融合并促进受损微循环的重建等多种机制修复黏膜、恢复正常的肠上皮功能, 也可能其中还参与了肠道的免疫调节, 研究证明骨髓干细胞移植能使IBD模型小鼠受损的肠黏膜组织微循环得以重建, 最终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28], 骨髓干细胞可能成为肠上皮再生的可替代来源.3 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机制及临床试验研究3.1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应用的较为普遍, HSCT指通过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预处理方法清除受体异常的造血和免疫系统, 阻断其发病机制, 然后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入受体内, 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 使受体质量建造血及免疫功能, 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HSCT按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和纯化CD34+细胞移植等. 据造血干细胞供者和受者关系及遗传背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 在进行异基因HSCT时首先要经过移植前预处理, 要求受者和供者具有相匹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系统, 并有一定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作为前提. IBD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在人体免疫调节中, 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 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 cells,Th)、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 其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对自身免疫调节起着重要作用[29], 主要使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反应维持平衡[6]; 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30-32], 同时也是IBD发病的重要因素; IBD患者受累肠段能产生大量抗体, 当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时: Th1为主的免疫应答发展为CD, 此时促炎介质IL-2、INF-γ、TNF释放增加, 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Th2为主的免疫应答发展为UC, 此时抗炎介质IL-4、IL-5、IL-6、IL-10、IL-13释放增加, 从而增强体液免疫应答. 正常情况下, 肠道成纤维细胞可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 其作用可降解细胞外基质阻止其大量沉积, 而活化的具有正常功能的T淋巴细胞可激活成纤维细胞产生MMPs[33], 研究表明, IBD病变肠黏膜中MMPs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的肠黏膜, MMPs在IB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34]. IBD肠道成纤维细胞与正常肠道成纤维细胞相比具有显著的增殖和胶原分泌能力, 这表明IBD患者肠道产生免疫反应时功能异常的T淋巴细胞激活成纤维细胞,使MMPs产生异常, 从而导致病程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可能机制为: (1)移植后的干细胞能参与IBD患者受损肠黏膜的修复, 取代肠黏膜中受损的细胞成分, 还可参与调节肠道内的免疫反应; (2)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使肠道正常表达MMPs; (3)移植的前提是摧毁机体病态免疫, 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体或异体HSCT, 可恢复正常免疫, 阻止了机体对自身组织的免疫攻击, 使IBD的免疫发病机制根除; 与此同时, 在干细胞动员及预处理时应用的超常剂量免疫抑制剂对IBD的治疗具协同作用. 针对IBD的发病机制采用HSCT, 当IBD患者接受HSCT治疗后全身免疫系统得以恢复正常、异常的T淋巴细胞会消失, 通过免疫系统重建可恢复全身正常的免疫反应, 从而治愈IBD.3.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是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是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成体干细胞, 主要存在于骨髓, 可塑性很强, 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细胞[35-37], 诸如心肌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BMSCs移植治疗IBD的可能机制为: 首先, 受损肠道对BMSCs可能有特异性趋化作用, 可释放趋化性细胞因子使BMSCs归巢, 对UC大鼠模型进行BMSCs 移植后发现, 迁移至受损结肠的BMSCs高于正常结肠[38]. 在修复消化系损伤过程中, BMSCs随损伤的加重迁移率增加, 恢复期则明显下降[39]. 研究还证实, 移植后的BMSCs能在大鼠UC模型的肠道中定位[40], 从而分化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肠道上皮细胞, 可参与消化系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41], 与此同时BMSCs可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 降低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作用以及改变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的功能[42,43], 从而抑制肠道的异常免疫反应, 还可调节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和 TNF-α[44]等的分泌, 进一步调节受损肠道的炎症反应; 其次, BMSCs还可参与受损肠道微环境的重建,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45], 从而有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过程; 最终达到治愈IBD的目的, 移植后重建的免疫系统功能替代了原有的导致肠道慢性炎症的异常的免疫系统功能. BMSCs移植后并发症少、骨髓采集安全方便、对机体损伤小, 易于分离、纯化和体外扩增, 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因此是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理想细胞.3.3 HSCT治疗IBD的临床试验研究 1993年, Drakos报道了第1例淋巴瘤合并CD患者在接受同种异体HSCT后其CD病情得到了改善. 随后, 至少有22例癌症合并CD患者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HSCT)后病情得到缓解, 其中19例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7年达长期缓解, 18例在中位随访时间超过20 mo后仍达到临床缓解, 18例中有2例同时服用传统药物[46]. 这表明在不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AHSCT也能带来长期的临床缓解疗效, 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使IBD临床治疗方法出现了全新的思路. 2003年报道, 对2例Infliximab疗效较差的CD患者进行HSCT发现CD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完全正常[47]; 同时, Burt等[48]也作了报道; 在IBD的治疗中, 有两例关于AHSCT作为CD主要治疗方法的报道, 第1例来自于芝加哥的Ⅰ期临床试验, 包括12例活动性中重度CD患者, 在使用传统治疗和抗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无效情况下, 用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经CD34+纯化处理, 在移植前用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球蛋白进行预处理, 结果发现出院时CDAI和CD症状均得到改善, 在随访7-37(中位时间为18.5) mo后发现影像学及内镜异常均逐渐改善, 其中11例获得维持缓解(CDAI≤150)[49]; 另1例报道来自米兰的Ⅰ-Ⅱ临床试验, Cassinotti等[50]对4例难治性CD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撤出所有传统治疗药物, 4例患者有3例经中位随访时间16.5 mo后临床和内镜评估达到了维持缓解; 在这2例报道中进行HSCT后均无患者死亡. 目前欧洲正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旨在调查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加用AHSCT所带来的潜在临床疗效. 国外报道了1例出生后10 mo患有IBD合并CD3γ缺陷的患儿, 出生后2 mo时经常发生顽固性腹泻、反复肺部感染、口腔念珠菌病, 在进行严格的移植前准备后为该患儿进行第1次异基因HSCT, 并在5 mo后进行第2次移植, 在第2次移植后的第19天患儿由IBD导致的严重腹泻、肛周病变、直肠瘘得到了显著改善[51]. 国内报道, 2004年对5例复发性CD患者进行自体AHSCT治疗, 有4例缓解, 1例术后6 mo复发[52]. 所有这些相关报道在HSCT治疗IBD的进一步研究中给人们产生了巨大鼓舞.4 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IBD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他可从遗传和免疫方面对IBD起到治疗作用, 能够改变IBD的自然病程、达到长期维持缓解、愈合受损肠道黏膜、恢复肠道正常功能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当前干细胞移植对IBD的治疗还处于试验性阶段, 主要用于对难治性CD试验性治疗的研究, 尚缺乏大量的临床资料, 有待于更多病例研究和长期随访. 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 成纤维细胞、骨髓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相继报道, 给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研究和应用打开了新的前景. 此外, 干细胞移植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向上仍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干细胞移植治疗最佳时机的选择; 移植适应证的选择; 合理的预处理方案; 自体移植物去除T淋巴细胞的利弊; 如何进行个体化治疗; 并发症的防治; 移植后激素减量的方法; 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研究; 干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及机制; 如何进一步提高移植成功率等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 IBD患者有望得到彻底的治愈. 我们期待着干细胞移植能在IBD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 治疗经验的不断丰富, 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 重获健康. 干细胞移植治疗在IBD中的应用将仍是消化系疾病的研究热点, 相信不远的将来应用干细胞移植治疗IBD将会成为必然趋势.背景资料 IBD病因未明, 迄今为止还没有彻底治愈IBD的方法, 药物及手术治疗均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同行评议者郁卫东, 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研发前沿目前, 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造血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研究、干细胞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及机制、移植适应证的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如何进一步提高移植成功率等都是未来研究的关键.相关报道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后可迁移至受损肠道参与损伤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 并可恢复肠道正常的免疫功能, 国内外仍在进行临床研究探索.创新盘点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其治疗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概括总结.同行评价本文科学性较好, 综述全面, 为读者了解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奠定基础.。

国内干细胞冶疗心衰的成功病历

国内干细胞冶疗心衰的成功病历

国内干细胞冶疗心衰的成功病历心衰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心脏移植,虽然对一部分患者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修复受损组织、促进心脏再生,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位通过国内干细胞治疗成功战胜心衰的患者病例。

1. 患者背景患者李先生,男性,62岁,因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衰症状就诊。

患者病史中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药物治疗,但病情一直未见明显好转。

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功能减低,心功能等级为Ⅲ级。

2. 治疗过程患者在接受传统治疗的交流了国内著名的干细胞治疗专家,并决定进行干细胞治疗。

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后,医生为患者设计了个性化的干细胞治疗方案。

患者首先进行了自身干细胞的提取和培养,随后将培养好的干细胞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至心脏,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

3.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细胞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

在治疗开始后的3个月内,患者的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等级从Ⅲ级提升至Ⅱ级。

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心室功能得到改善,心肌收缩力和舒张功能均有所恢复。

1年后的随访显示,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4. 治疗总结通过干细胞治疗,患者李先生的心衰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心功能得到了恢复。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无需依赖大剂量药物治疗,同时避免了心脏移植手术的风险和困难。

这一病例的成功治疗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干细胞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国内干细胞治疗心衰的成功病例为医学界和患者们带来了鼓舞和希望。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治疗将为更多的心衰患者带来福音,并成为心衰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脐(带)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脐(带)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一 群中胚层来源的具有自我 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 能干细胞。存在于新生儿 脐带组织中,具有广阔的 临床应用前景。
脐带(血)干细胞分化示意图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方式?
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式: 增殖后直接移植:即在体外将获取 的干细胞单纯增殖而不加以任何细胞因 子进行诱导分化,从而直接移植。 2.脐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方式: 直接移植:即在体外将获取的干细 胞直接移植。 以上两种是目前较为成熟而且临床 证明有效的治疗方式。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的方法、途径
• 方法: 经提纯或体外培养后的细胞通过一定的 治疗途径输注到病人(保健人)体内;输注 是在专业移植室或洁净治疗区进行;多配合 康复训练,以增强干细胞疗效。 • 途径: 静脉全身输注、动脉介入(灌注)、椎 管内注射、局部种植等。
脐带血及脐带干细胞有什么用途?
脐带血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
目前普遍认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广泛应用于神 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如 心肌梗死)、血液病、糖尿病以及一些自身免疫 系统疾病等。
关注干细胞
人类与疾病抗争中最幸运的发现
《Science》于1999年和2000年连 续两次将干细胞技术评为世界十 大科学成就之一。
四、干细胞技术潜在的风险性
胞,主要用于治疗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 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本身不造血,但可 提供良好的造血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另 外,它在其它系统疾病中都单独起治疗 作用。
脐血及脐带干细胞应用领域?
传统应用领域
癌症 某些遗传病
再生医学应用领域
心脏病 肝脏病
骨髓衰竭
血液系统疾病 代谢性疾病 免疫缺陷
眼科疾病
糖尿病 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矫形外科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应用研究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应用研究
3 第 3 第 3期 月 2卷


15 ・ 9

著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恶性血液病 临床应 用研究
贵 阳医学 院 医鼬 so s 何
妻杰
摘 要 目的 观察 自 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探讨移植相关并发
(~ 1 )d 血 小板 ≥ 2 X 1。L平 均 时 间 为 1 . (  ̄ 2 )d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发 生 , 移 植 相 关 死 亡 ; 7 3 , 0 0/ 096 3 ; 无 所
有 患者都达到 完全缓解 ( R) 中位随访时问 9 1 6 月, 例 淋 巴瘤患者复发 死亡 , 1例 急性 白血 C , ( ̄1 ) 1 另
we e9 7 7 1 )d y n 0 9(  ̄ 2 )d y e p ciey Th r r o eiu mpia in d r . (  ̄ 3 a sa d 1 . 6 3 a s rs etv l. e ea en ts ro sc o l t sa c o n
d a h w t r ea i e t a s l tto . Th d in f l w- p o u i ig p te t s 9 mo t s e t h c i o lt r n p a a i n v n e me a o l u f s r v n a in s wa o v nh
病 患者 复 发 ; 他 1 患 者 仍 处 于 C 状 态 。结 论 自体 外 周 血 干 细胞 移 植 是 治 疗 恶 性 血 液 病 的 安 其 9例 R
全、 效的方法。 有
关键 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造血重建
bo d h m- lo e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折病人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折病人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折病人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挫裂伤的疗效。

方法对随机选取的该院临床骨外科30例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其中20例采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2个疗程。

另一组10例按术后普通治疗。

结果两个疗程后,患者愈合指标明显改善。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是安全的,这种新型疗法可能是治疗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的一个合适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infus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 combined with extensive soft tissue laceration. Methods Of the 30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fracture combined with extensive soft tissue laceration oper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clinical bone surgery,20 cases received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infusion fo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and the other 10 cases received postoperative common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the healing indexes of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Conclusio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Infus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 combined with extensive soft tissue laceration is safe,and the new-style therapy may be a suitable choice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after fracture combined with extensive soft tissue laceration operation.[Key words] Fracture;laceration;Umbilical Cord目前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伤口愈合检测研究的报道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细胞临床应用典型病例多年来国内外干细胞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干细胞几乎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理想工具。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脑瘫,脑外伤;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治疗糖尿病,治疗慢阻肺;干细胞治疗白血病.治疗痛症,治疗不孕不育等。

人类在想象干细胞所能做到的一切,付之行动并努力实践。

几乎每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新的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成果不断传来。

干细胞移植被广泛用来治疗的疾病就是癌症。

利用干细胞治疗癌症的做法已逐步得到突破,目前有关这方面的临床试验超过500 项,几乎每一种恶性肿瘤都受到调查。

在其中许多临床试验中,干细胞都用于替换那些被化疗杀死的细抱。

糖尿病患者体内就下能产生胰岛素.需要每天注射。

这种疾病是因患者体内免疫系统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受损引起的,干细胞疗法的目标是取代这些免疫细胞。

在美国西北大学正在进行的一项试验中.患者在接受完化学治疗后,会被注入从骨髓提取的干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根据我们的推测,经过重新调整的免疫系统将对阻止自身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展开攻击,使得这些细胞再生。

“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疗法还为帕金森氏综合症和其它众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希望。

这种疗法的目标是,将干细胞变成能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以替代因疾病丧失的细胞。

多巴胺是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单胺神经传递索,能将信息传递到负责协调活动的大脑各个部分。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的治疗方法是将干细胞移植到需要多巴胺的大脑目标位置。

在大脑遭到损伤的儿童中.约四分之一最终不幸死亡。

日前尚不存在逆转大脑损伤影响的任何疗法,但科学家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从骨髓提取干细胞能改善治疗效果。

美国德克萨斯州已开始实施一项涉及年龄在5 岁到14 岁之间、大脑严重受损的儿童的临床试验。

他们会在大脑受损后36小时内被注射干细胞,以观察干细胞疗法对大脑恢复情况的作用。

研究表明干细胞最终有助于修复大脑损伤。

英国有近300 万人患心脏病。

干细胞疗法已用于处理心脏病发作造成的损伤,生成新血管的临床试脸。

这一疗法的目标是,在心脏病发作后,给患者注入干细胞,这有助于抑制受损程度,生成新的心脏肌肉.增强心脏跳动能力。

第二个目标是注射干细胞.生成新的血管,改变受损区域血液和氧气输送通道。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髓磷脂会被免疫系统细胞破坏或摧毁。

髓磷脂是神经细胞周围的保护涂层。

干细胞疗法的目标是,利用化学疗法摧毁出现问题的免疫系统,使干细胞取代它们的位置。

据美国国家卫生院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及“免疫耐受网”称,他们赞助的一项初步研究发现,在19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当中.18名在接受干细胞疗法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或有较大改善。

《超人》电影系列中“超人’" 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在一次事故中身体瘫痪.他是倡导干细胞研究的重要人士之一。

尽管大规模临床试验目前尚无法实施.但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成功利用干细胞治愈了一些瘫痪患者。

这种疗法的概念是,干细胞能生长成神经细胞.替代那些永远无法修复的细胞,在背髓受损片断之间的空隙架起一座“侨梁”。

阿根廷研究人员就报告说成功令两名瘫痪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骨折治疗方法多年来一直变化不大,夹板、绷带和石膏仍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材料。

科学家目前正在对利用干细胞修复断骨进行临床试验,这有可能使治疗骨析的方式发生翻天复地的变革。

研究人员还在研究用干细胞和生长因子修复骨骼碎片,加速骨骼痊愈的概念。

另外,他们在积极研究利用干细胞疗法医治引起骨骼脆弱的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增加,我们的骨质流失速度超过生长速度,结果引起骨质疏松症.干细胞疗法则有助于恢复这种平衡。

一、干胞治疗肿瘤性疾病的临床典型病例患者.男,41岁。

经诊断右肺癌20月余,脑及脑膜转移7月余。

患者出现发作性头晕.失忆.伴语言障碍,每次持续约30 - 45 分钟逐渐缓解.第1周期全身化疗后第2天反复出现头晕、语言表达及认知障碍,并出现痫性发作1次.持续约1分仲后缓解,4天后腰推穿刺及鞘内化疗,于当日下午出现情绪激动、烦躁、躁动,伴意识及言语不清,口角流涎,化疗后期,重症发展到深度晕迷记忆丧失。

治疗过程:第一次移植胚胎干细胞制剂,第二天意识恢复,少量饮食,一周后身体各项功能恢复良好.可自由活动。

第二次移植后造血机能、免疫机能恢复。

继续化疗,化疗一周期后第三次移植胚胎干细胞制剂,短期内改善化疗的毒副作用。

然后侈植两次配型血干细胞制剂.恢复免疫监视、直接杀伤残余在体内的肿瘤细胞。

干细胞移值后:患者经过五次干细胞移植的支持治疗,影像学显示病灶部分消失,各项检验指标:如瘤胚抗原、CA 15 一3 、CYFR AZ21-1走下降趋势接近正常值。

该患者还在接受治疗中。

患者,女,38 岁,卵巢瘤。

干细胞移植前,腹式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脱+阑尾切除术.术后进行化疗。

第二次化疗后体重急剧下降.呕吐.厌食.四肢疼痛行动迟缓。

在以后三次的化疗前后开始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化疗前后各进行干细胞移植1次,第6 次化疗前后进行配型血干细胞移植各1次。

后行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目前患者状况良好,体重升高,睡眠质量较好.四肢无疼痛麻木,精神状态佳,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患者,女,52 岁.因左乳腺瘤术后12 年余,双肺转移2 年半余,肝桩转移17 个月。

临床诊断为左乳腺癌术后IX期,两侧肺转移,多发骨转移.右腋下、双预部及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左胸膜转移。

治疗过程:胚胎干细胞与化疗联合应用。

化疗后移植胚胎干细胞制剂一次,静点。

行此治疗六周期。

治疗后:化疗一周期后.胸腔积液消失,给予继续化疗三周期后,肺内病灶消失.肿大淋巴结触不清,病情好转。

化疗六周期后复查肝脏病灶消失,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缩小。

患者.女,38 岁,因左乳塌简化根治术后3 年,右颈部肿物7 天。

入院诊断:右锁骨上窝处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颈部转移瘤可能性大).左侧乳腺癌术后。

病现检查报告:(右预部淋巴结)转移瘤,病变形态符合来自乳腺。

治疗过程:术后化疗,前后各移植干细胞制剂一次.静点。

行此治疗三周期。

治疗后: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睡眠正常,影像学提示病灶部位消尖,各项检验指标在规定值内,至今无复发。

二、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变的临床典型病例患者.男67岁了,5 年前出现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伴乏力,就诊于吉林省医院.诊断为“11 型糖尿病”。

3年前发现右侧周围型肺癌于北京某院肿瘤医院行右侧肺痛根治术。

查出右肺下叶癌术后,双肺内、纵隔淋巴结及右侧胸膜转移入院。

治疗过程:采取联合治疗(即干细胞移植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方法,化疗前移植胚胎干细胞.使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得到改善,再进行配型血干细胞移植。

于第二次化疗使用胚胎干细胞.每周一次后血糖控制较好。

干细胞移植后:胰岛素用量开始减少.同时白细胞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停用粒细胞激因子.以后一段时间内胰岛素用量逐渐减少,现已停止胰岛素治疗,血糖仍在正常范围内。

癌症病灶逐渐消失。

患者,男,26 岁,诊断:I型糖尿病移植前主要采用胰岛素治疗每日三次,用量为6OU /天,使血糖控制在11 .1 mmol/L以下时.决定行胰岛细胞移植术。

治疗后:病毒系列检测和自身免疫杭体检测均为阴性,胰岛素连续两个月停用.证明胰岛细胞移植成功,病人临床治愈。

三个月后走上工作岗位。

患者.男,61岁、16 年前患者因口干多饮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Ii糖尿病.口服药物控制血糖,后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为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5年前患者外伤后开始出现下肢发凉怕冷.步行时双下小腿酸胀不适,患者未曾重视治疗。

4月前患者出现右足小趾和第四跳颜色发黑疼痛,不能下地话动,于当地医院换药治疗后足趾出现破溃渗出.患者夜间疼痛剧烈十分痛苦。

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诊疗方案.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术。

于患者创面和双下肢分别行干细胞移植,10天后溃疡愈合,患者活动自如,下肢疼痛基本缓解。

三、干细胞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典型病例按照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提出的诊断参考标准来收集扩张型心肌病病例。

共有9例进行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具中男性6 例,女性3 例,平均年龄43.6岁。

①入院后评价心功能,给予标准的抗心衰等治疗。

②术前准备:抽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检查;用菲利浦HDI500OSONOCT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骨髓抽出骨骼5OmL ,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基质细胞。

③骨髓干细胞的输入:冠状动脉造影后从左主干冠状动脉缓馒输入骨髓基质干细胞。

④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24 小时、48小时抽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测心功能。

术后6 个月内每月1次,以后每3 个月l 次的随访,内容包括了解临床表现、心功能的测定、心电图检查。

结果:术后24 小时、48小时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均未升高;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改变:超声心功能检查示左室射血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缩末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术后随访,除1例患者(IIII%)死于碎死外,其它病人均成活至今。

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频发、多源室早、案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临床症状有较大的改善.心功能的情况有待于进一步随访和评价。

结沦: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心肌微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

患者,女,4 岁。

诊断为脑性瘫痪,入院时情况及治疗倩况:该患以智力发育迟缓,双下肢走路异常3 年收入院。

入院查体:神志清醒,能听搔简单问话.答话不流利.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 . 5m m .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无项强。

双上肢肌力4 级,双下肢肌力4 级.肌张力略高.走路双足跟不能着地,双侧巴氏征阳性。

入院后,行脑室内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预防颅内感染,功能练习,对症治疗。

移植时病人情况:智力发育迟缓,双下肢走路异常。

移值过程:患者仰卧位,补脉全麻实施后,标记额角右侧穿刺点,直切口约3.5cm ,碘伏术区消毒3 遍.铺无菌单,0.5%利多卡因10mL术区浸润注射以减轻疼痛.切开头皮、皮下、皮缘出血点电凝止血、乳突拉钩牵开,在距发际内Zcm 、中线旁2cm 处电钻钻孔一枚,“十字切开硬膜" ,向两耳连线方向平行矢状面用脑穿针穿刺,进针约4.5cm .拔出针芯,有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抽出约10mL ,把干细胞注入脑室内.拔出穿刺针.硬模处明胶海棉敷垫,缝合头皮,包扎固定。

出院时情况:神清,能听懂简单问话.双侧睦孔等大同圆,直径2.5cm .光反映灵敏,伸舌剧中,无项强,双上肢肌力4 级、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略高.走路双足跟不能着地.双侧巴氏征阳性。

患者病悄平稳.语言流利,症状良好改善,肢体肌力明显改善。

患者,男,70 岁。

因言语不能入院。

查体:完全性失语.右侧肢体轻瘫,肌力IV 级,头部CT示左侧额叶、左侧底节区多发性梗死灶。

诊断“脑梗塞”。

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效果不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