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行为偏差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引言:中国证券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

然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常常受到情绪影响,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个人投资者的风险。

因此,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个人投资者的心理特征1.1 投机心理个人投资者中普遍存在着强烈的投机心理,他们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往往采取股票炒作、短线交易等方式进行投资。

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进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1.2 心理预期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会对未来市场走势做出一系列预期。

然而,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其心理预期常常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预期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这种心理特征使个人投资者更容易陷入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而增加了投资风险。

1.3 被动跟从心理个人投资者往往会受到他人对市场的看法和行为的影响,形成被动跟从的心理特征。

当市场上出现一定的利好或利空消息时,个人投资者往往会盲目跟从,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投资目标。

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在市场波动时产生恐慌情绪,进而采取错误的投资行为。

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2.1 投资目标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通常包括长期稳健增值和短期高回报两类。

长期稳健增值的个人投资者更注重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价值,他们往往选择股票、基金等长期投资品种。

而短期高回报的个人投资者则更关注市场热点和短期涨幅,他们往往采取投机性的投资策略,进行频繁的交易。

2.2 投资决策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常常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

情绪偏差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对较大回报的追求和对较大风险的回避,导致其在买入和卖出时出现“买高卖低”的行为。

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上的失误,使得其对市场形势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偏离。

行为金融学行为偏差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研究

行为金融学行为偏差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研究

行为金融学行为偏差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研究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做出决策时表现出的认知和行为偏差的学科。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假设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能够准确地评估信息和风险,并作出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然而,现实中的市场参与者并非完全理性,他们往往受到情绪、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上出现一系列的行为偏差。

这些行为偏差对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一、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偏差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和价格波动。

这些行为偏差包括过度自信、风险厌恶、跟风行为、损失厌恶等。

例如,过度自信使得投资者对自己的预测过于乐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决策能力,导致他们对市场的判断产生偏差。

风险厌恶使得投资者在面临风险时过于保守,不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跟风行为使得投资者在他人行为的影响下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上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情况。

损失厌恶使得投资者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高于对收益的敏感程度,从而导致对风险的错误估计。

这些行为偏差都对金融市场的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行为金融学与资产定价行为金融学对资产定价的研究表明,市场上存在着价格的过度波动和异常现象。

根据传统金融理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产的价格应当与其风险相关。

然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偏差会导致他们对风险的错误估计,进而产生错误的定价。

例如,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倾向于高估风险资产的收益和低估风险,从而使得市场上高风险资产的价格被推高,低风险资产的价格被推低,导致市场上的价格失真和波动加剧。

另一方面,行为金融学还揭示了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因素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会导致市场价格的过度反应。

例如,当市场情绪乐观时,投资者倾向于高估资产的价值,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当市场情绪悲观时,投资者倾向于低估资产的价值,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过快。

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

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前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市场也蓬勃向上,股票市场的起起伏伏让我们众多投资者心理更是跌宕起伏。

在我国这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股票市场中,我们如何能够消除自身的心理误差,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获得期望的回报,正是我们下文将要着重探讨研究的投资者行为金融学问题。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一道,是演化金融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作为传统金融学的有效补充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

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传统金融理论同样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

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

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

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不能再将人的因素仅仅作为假设排斥在外,行为分析应纳入理论分析之中,理论研究应转向“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而指导决策者们进行正确的决策。

传统的经济学通常假定市场行为是由物质动机驱动的,并且人们所做出的经济决策是理性的并且是追求自我利益的必然结果。

这里的理性意味着决策者对所有可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面对众多选择作出最优的决策。

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证券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非理性和情绪驱动行为的学科。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常常受到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出现高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本文将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分析证券市场中的一些典型行为现象,并探讨它们对市场的影响。

一、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跟随市场中大多数人的行为决策。

这种行为往往源于对市场趋势的担忧或恐惧,导致投资者在行情发生变化时迅速跟风追逐涨势或躲避跌势,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

这种羊群效应在证券市场中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短期投机交易中,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追涨杀跌。

二、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决策过于自信,在进行交易时忽视了风险因素。

这种行为常常导致投资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度乐观地对待市场,从而产生错误的决策。

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投资者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些资产,增加了自己的风险暴露。

当市场出现逆转时,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常常难以接受失败,选择持有亏损头寸,进一步放大了损失。

三、捕捉诱惑捕捉诱惑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过于关注和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投资的价值。

这种行为常常导致投资者追逐所谓的“概念炒作”和“噱头投资”,而忽视了基本面和投资价值。

捕捉诱惑会引发市场的股价异常波动,从而滋生市场的高风险交易。

四、顺从偏差顺从偏差是指投资者愿意相信所听到的消息和看到的信息,而不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核实。

这种行为使得市场中的传言和谣言能够迅速传播,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顺从偏差在证券市场中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对噪音消息的过度反应,进而扭曲了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

以上是证券市场中常见的一些行为金融学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市场无法做到完全有效,反而导致了市场的过度波动和不稳定。

因此,了解和研究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情绪因素,对于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水平和降低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和自律也是重要的举措,以减少非理性行为对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

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心理分析

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心理分析

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心理分析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证券交易所进行投资。

然而,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投资决策和交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一、投资者心理特征1. 贪婪心理:投资者往往因为追求高收益而具有贪婪心理。

贪婪心理使得投资者过度自信,盲目追逐高收益,容易忽视市场风险,在高风险投资中承担过大的风险。

2. 恐惧心理: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或个股价格下跌时,投资者常常会出现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让投资者容易惧怕损失,导致过度谨慎和犹豫不决,错过了好的投资机会。

3. 羊群心理:投资者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产生羊群心理。

当市场上的大多数人持有相同的观点时,投资者容易追随他人,进行跟风操作,造成市场的投资风险集中。

4. 短期主义:投资者普遍具有短期主义的心态,追求快速的回报。

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忽视了长期投资的价值,经常因短期波动而频繁交易,增加了交易成本并降低了投资回报。

二、心理对投资行为的影响1. 投资决策偏差:投资者心理特征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贪婪心理使得投资者过度自信,过度看好某些投资品种,从而造成高估;恐惧心理则让投资者过度悲观,低估某些投资品种。

这些心理偏差导致投资决策的不理性,增加了投资风险。

2. 交易行为错位:投资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其交易行为。

贪婪心理让投资者频繁进行买入交易,以追求更高的收益;恐惧心理则让投资者频繁进行卖出交易,以避免损失。

然而,这种错位的交易行为往往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和投资回报的降低。

3. 羊群效应加剧:投资者的羊群心理容易造成市场的投资风险集中。

当市场上的大多数人出现恐慌情绪时,投资者容易被带动情绪,进行集体性的恐慌性卖出,加剧了市场的下跌压力。

4. 忽视长期投资:投资者短期主义的心态也会影响其长期投资决策。

短期主义让投资者忽视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从而容易被短期波动所左右,增加了交易频率,降低了持有大盘投资的回报。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一些异象的现象,例如投资者情绪波动、价格异常波动、交易量集中波动等,这些异象不仅会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对市场稳定和运行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深刻分析和探究,以便更好地解释这些现象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金融学认为,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主要源自于投资者的行为。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不仅考虑基本面和技术面等市场因素,还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等影响。

其中,最为突出的心理因素包括投资者情绪、风险偏好、注意力偏差等。

投资者情绪波动表现为市场出现过度乐观或悲观情绪。

当市场表现好时,投资者情绪会变得非常乐观,认为市场将继续上涨,因此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反之,如果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情绪会变得悲观,认为市场将持续下跌,也会导致投资者心理的崩盘,进一步加剧市场调整。

这种情绪波动主要源自于羊群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因此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理性,对市场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客观理性的投资决策。

风险偏好则表现为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和决策行为。

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更愿意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往往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

相反,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则更倾向于保守的投资策略,选择相对稳健、低风险的投资品种。

这种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质、经济条件、投资目标等,因此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设置合理的止损点和收益目标,避免过度追求高收益而导致风险加大。

注意力偏差则表现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一些无关因素的影响。

例如,某些投资者会过分关注媒体上的热点新闻,或者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这种注意力偏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错失了一些重要的市场信息,或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对投资者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应该保持冷静,避免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做出更为准确和科学的决策。

综上所述,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主要源自于投资者的行为。

证券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分析

证券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分析


( 二 )代 表 性 偏 差
( 三 )政策 依赖
人 们 喜 欢 把 事 物 分 为 典 型 的 几 个 类 别 , 然 后 , 在 对 事 件 进 行 概 率 估 计 时 , 过 分 强 调 这 种 典 型 类 别 的 重 要 性 , 而 不 顾 有 关 其 他 潜 在 可 能 性 的 证 据 。 如 : 大 多 数 投 资 者 将 好 公 司 的 股 票 认 同 为 好 股 票 。 另 外 , 投 资 者 信 奉 “小 数 规 则 ” , 不 管 样 本 容 量 多 小 , 总 认 为 它能 反 映总体 。 ( 三 )锚 定与 调整 偏差 在 模 糊 情 境 下 , 人 们 通 常 要 找 一 个 参 照 点 和 锚 来 降 低 模 糊 性 ,然 后 再 通 过 一 定 的调 整 来 得 出 最后 的结 论 ,但 是调 整 通 常 都 是 不 足 的 ,因 此 不 同 的参 照 点 将 产 生 不 同 的结 果 。 例 如股 票 在 高
可 收 回 的 投 资 , 沉 没 成 本 不 应 影 响 当 前 行 为 或 未 来 决 策 。 投 资 者 中 国的证 券 市场 还不 是一 个健 全 的市 场 ,表现 为 投机 严重 ; 噪声 交 在 证 券 投 资 时 最 难 做 到 的 就 是 忘 掉 成 本 价 , 不 是 以 一 支 股 票 的 未 赚 了钱 ”来 操 作 该 股 票 , 易过 度 ,非 理性 泡沫 严重 等 。投 资者 以个 人 投资 者为 主 ,资金 规模 来 走 向 为 依 据 , 而 是 看 这 支 股 票 是 否 “ 均偏 小 ,投 资水 平较 低等 ,投资 行为 上表 现 出 “ 过 度 自信 ” 、 “ 损 需 要 止 损 的 时 候 却 不 断 补 仓 以 求 降 低 持 仓 成 本 。 失厌 恶 ” 、 “ 处 置 效应 ” 、 “ 赌 博与 投机 ”、 “ 暴富 心理 ”、 “ 从 三 、个 人投 资者 行 为偏 差 的社会 心 理 学 因素 作 为 群 体 中 的一 员 ,人 们 容 易 受到 群 体 情 感 的感 染 ,倾 向于 众 心理 ” 、 “ 政 策 依 赖 性 ” 等 心 理 和 现 象 … 。有 必 要 从 认 知 、 情 感 采 取 与 群 体 行 为 相近 的行 为 ,甚 至放 弃 自 己的 偏 好 与 习惯 ,并 忽 和 社会 心 理 的角度 来 分析 这些 现 象 的根源 ,并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略 自身可 获得 的信息 。 个 人投 资者 行 为偏 差 的认 知 因素 在 投 资过 程 中 ,投 资 者 喜欢 采 用 基 于 直 觉 的 启发 法 来 做 出决 ( 一 一) 羊 群 效 应 定 , 启 发 式 系 统 加 工 速 度 较 快 , 不 占用 或 占 用 很 少 的 心 理 资 源 , 也 就 是 从 众 行 为 , 影 响 从 众 的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是 持 某 种 意 见 的 容 易 受 背 景 相 似 性 、 刻 板 印 象 的 影 响 ; 会 遗 漏 一 些 重 要 的 因 素 和 人 数 多 少 , 而 不 是 这 个 意 见 本 身 。 在 股 票 市 场 上 , 单 个 投 资 者 总 现象 ,从 而做 出有风 险 的或错 误 的 决策 。 是根 据 其 他 同类 投 资 者 的行 动 而 行 动 , 在他 人 买 入 时 买入 , 在他 ( 一 )可 得性 偏差 人 卖 出 时 卖 出 。 追 涨 时 信 心 百 倍 蜂 拥 而 致 , 大 盘 跳 水 时 , 恐 慌 心 人 们 根 据 一个 客 体 或 事 件 在 知 觉 或记 忆 中的 可 得 性程 度 来 评 理也 开 始连 锁反 应 ,纷 纷 恐慌 出逃 。 估 其 出现 的概 率 , 赋 予那 些 易见 的 、 容 易记 起 的信 息 以过 大 的权 ( 二 )庄 家 情 结 重 , 而对 大 量 的其 它必 须 考 虑 的 信 息 “ 视 而 不 见 ” 。例 如 ,2 0 0 8 我 国 的部 分 个 人 投 资 者深 信 股 票 价 格 是 由庄 家 决 定 ,到 处 打 年 股 市 大 缩 水 的 痛 苦 记 忆 , 许 多 投 资 者 高 估 股 价 下 跌 的 概 率 , 失 听 小 道 消 息 ,将 自 己的 投 资 决 策寄 托 在 虚 无 的庄 家 身上 ,而 忽 视 对 于价 格 决定 的本 质 因素 的研 究 。 去 了2 0 0 9 年 的投 资机 会 。

证券市场的市场心理学揭示市场心理对证券交易的影响

证券市场的市场心理学揭示市场心理对证券交易的影响

证券市场的市场心理学揭示市场心理对证券交易的影响证券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市场心理的影响。

市场心理学作为研究投资者行为和市场情绪的学科,揭示了市场心理对证券交易的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证券市场的市场心理学理论,并探讨市场心理对证券交易的具体影响。

首先,市场心理学强调投资者情绪对证券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

根据市场心理学理论,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和决策。

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他们更容易乐观看待市场,并采取更多的买入操作,从而推动证券价格上涨。

相反,当投资者情绪低迷时,他们更容易悲观看待市场,并采取更多的卖出操作,导致证券价格下跌。

这种情绪推动了市场价格的波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证券交易的结果。

其次,市场心理学强调群体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投资者往往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形成群体行为,这种行为模式在证券市场中也得到了证实。

例如,当市场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时,投资者往往会跟随他人的行为,纷纷买入证券,以追逐利润。

这种群体行为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上涨趋势。

同样,当市场出现明显的下跌趋势时,投资者也会纷纷跟随他人的行为,纷纷抛售证券,以避免进一步损失。

这种群体行为可能导致市场的下跌加剧。

因此,群体行为对证券市场的走势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市场心理学还研究了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对证券交易的影响。

认知偏差是指投资者在信息获取、处理和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错误认知和偏见。

例如,投资者往往会过度自信,过分看好自己的投资决策,从而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误。

此外,投资者还存在着对信息的过分重视或忽视,从而导致不理性的买卖决策。

这些认知偏差会使投资者犯下错误决策,进而影响证券交易的结果。

最后,市场心理学还关注市场噪音对证券交易的影响。

市场噪音是指除了基本面因素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市场恐慌等原因造成的投资者行为的不确定性。

市场噪音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市场产生不确定感,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例如,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投资者可能因为缺乏确定性而采取保守的操作,甚至会选择退出市场。

我国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我国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的影 响进 行 了分 析 。
关键词 : 中小 投 资 者
非 理 性 行 为
1 资者 决 策过 程 中 的主 观 心 理 有 着 重 大 影 响 。 垒 、 王 郑 小 平 、 俊 琦 和 刘 力 (0 3采 用 综 合 性 行 为 金 融 学 方 法 , 求 证 券 施 20) 探 投 资者 的一 般 行 为特 征 、 心理 特 征 以及 二者 之间 的关 系 。 海 证 券 交 上
我 国中小投资者 非理性行 为对 证券市场 的影响分析
胡 爱萍 秦 国华 (. 1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2西藏民 族学院财经学院)
摘 要 : 文 主 要 对 我 国 中 小 投 资 者 的 非 理 性 心 理 和 行 为 及 其 对证 券 市 场 中 一 些 结 果 表 明 ,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目前 的 投 资 者 现 状 来 看 , 龄 、 本 就 年 职
现 代 证 券 投 资理 论 的 发 展 有 两 条 主 线 : 是 建 立 在 投 资 者理 性 易所 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联合研 究 的《 一 我国投资者行 为研 究》 上海 , 假设基础上 的传统主流金 融学 : 二是建立在投 资者是非理性假 设基 证券 交易所与银河证券 的《 国投 资者行 为》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 我 , 个 础 上 的行 为金 融 学 。 为 金 融 理 论 认 为传 统 经 济 理 论 由 于 僵 化 地 把 人投 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 国股市投 资者的惜售效应 》等 陆续发 行 、我 实 际 决 策 过 程 抽 象 为 一 理 性 投 资 者 追 求 主 观 预 期 效 用 最 大 化 的 过 表 , 标志着 国内对 非理 性行为领域研究 的重大进步。王庆仁 ( 0 7) 20 程 , 而 具 有 无 法 克 服 的 缺 陷。 现 实 中 , 们 并 不 总是 以理 性 态度 从 转 轨 时 期 的视 角 对 中 国证 券 市 场 投 资 者 行 为进 行 了经 济 解 释 。 李 从 在 人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假设你手头上没有现金,现在打算买入一只股票的话你 必须卖出正持有的两只股票中的一只。假设你持有的股票A 的浮动盈利率为20%,而股票B目前的浮动亏损率为 50%, 你会怎么做呢?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进行理性风险投资应遵循的最基本策略是:“止住亏损,让赢
利充分增长(Cut the short, let profit grow)” 。
中奖。一个朋友建议你选择另外一组号码,你会改变吗?这
样做可能会给你带来的遗憾有哪些?哪种遗憾的程度更大一
些?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2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l 二、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人类天生具有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心理倾向。投资心 理学家发现,投资者为寻求自豪会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 票,而为避免遗憾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现象被称为 处置效应。 小测验
遗憾(后悔):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策被证明是糟糕 的决策时所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
自豪:当人们意识到以前的一项决定被证明是好的决定时而 引发的情感上的快乐。
遗憾的种类
➢忽略的遗憾:因为没有采取行动导致的遗憾。
➢行动的遗憾:因为采取了行动导致的遗憾。
举例:几个月以来你每周都选择同样的彩票号码,一直没有
➢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 同的帐户内。人们会将辛苦赚来的项目报酬有严谨的储蓄 和投资计划,但是对意外获得的钱却有不同的态度。
➢其实,一个人名下的钱,并不依据它的来源有了性质上的 区别。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4 心理账户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l 因此,心理帐户的存在使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 单的经济运算法则,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或投资行为。

投资行为分析

投资行为分析

在金融市场上,参与者常常面对庞大的信息流、复杂的情形及交易压力,为迅速做出判断与决策,他们通常借助一些直觉和框架。

直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在试错法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些普遍经验规则。

它帮助人们迅速找到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最优,可能接近于正确答案,但也可能出现一些系统性的偏差。

框架是描述决策问题的形式。

由于许多框架是模糊的,投资者会因为情境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

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依赖。

无论是直觉偏差,还是框架依赖,都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

一、投资者行为的偏差分析1.启发式偏差。

研究表明,人们在解决规范性、确定性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就封闭性任务做出决策时,往往采用算法思维;当面对复杂、不确定的情况或遇到开放性问题,且没有现成算法时,人们往往采用的是启发式决策。

启发式思维用在恰当的时候,是快速、简单而有效的。

但是,当涉及到与统计有关的投资决策行为时,却常常容易导致一些偏差:(1)代表性启发。

人们利用代表性启发方法形成信念和推理时存在着两个严重偏差:一是过于注重事件的某个特征而忽视了其出现的无条件概率,从而引起信念的偏差;二是忽略样本大小对推理的影响。

(2)可得性启发。

是指人们常常只是根据个人记忆中对某一事件所熟悉的和容易得到的信息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经常出现。

(3)锚定与调整启发。

人们在判断和评估中,往往先设定一个最容易获得信息作为估计的初始值或基准值,然后再围绕基础值进行一定调整,得出解决方案。

调整是以初始的信息为参照进行的,不同的初始点常对应不同的估计结果,调整也往往是不充分的,容易产生偏差。

2.框架偏差。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事物的表面形式会影响人们对事物本质的看法。

框架偏差就是指个人在判断与决策中,对某一问题尽管本质相同,也会因为情景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组选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序列,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3.确认偏差。

是指人们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就会有意识地寻找有利于证实自身信念的各种证据,不再关心那些否定该设想的证据,并人为地扭曲新的信息。

以行为金融学角度对A股市场投资行为分析

以行为金融学角度对A股市场投资行为分析

以行为金融学角度对A股市场投资行为分析金融学是研究现代金融体系、制度和市场的学科,其中包括金融市场投资行为的研究。

A股市场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股票市场之一,投资者的行为对市场走势和行情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A股市场投资行为进行分析。

1. 经典的股票投资范式经典的股票投资范式认为,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是理性、理智的经济人,能够准确地评估股票价格和公司基本面,并在市场上进行买卖。

基于这一假设,投资者应该独立思考、分析市场信息,买入低估的股票并卖出高估的股票,逐渐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实际上投资者的行为往往受到许多认知偏差的影响,做出的决策并不总是理性和准确的。

比如,对于市场的好消息,投资者往往会高估其影响,而对于坏消息则会低估其影响;同时,投资者也容易受到羊群效应和过度自信的影响,把自己的决策与市场相符合,甚至过度交易,造成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2. 行为金融学视角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认知和情感对金融市场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往往受到心理学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做出行为不理性的决策。

在A股市场上,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往往存在以下行为偏差:(1)过度交易:投资者容易追求短期快速收益,进行频繁交易,错失长期投资的机会,并产生交易成本和税费损失。

(2)损失规避:投资者对于损失的恐惧心理往往大于对于获利的期望,因此容易做出保守的决策,但也容易在证券价格波动时过度调整,错过机会。

(3)羊群效应:投资者往往会追随他人的决策,避免在大众中脱颖而出而造成心理负担。

(4)过度自信:投资者过度估计自己对股市的理解和能力,而忽视外部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从而造成过度交易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3. 风险与收益在A股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决策功效的直接关联是风险和收益。

对于长期投资来说,高回报一定伴随着高风险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实现合理的风险收益平衡,投资者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投资策略,包括资产的配置、交易的策略、风险控制等方面。

投资者行为偏差

投资者行为偏差

证券投资者行为误差解析证券投资者不论是初涉市场的个人投资者还是聪明熟练的经纪人或是资深的金融解析师他们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决策但作为一般人而非理性人他们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会不由自主地遇到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心理要素的影响以致堕入认知圈套以致金融市场中较为广泛的行为偏差1.过分自信心理学家经过实验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常常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成功的机遇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遇在此中的作用这类误差称为过分自信( overconfidence)假如人们称对某事抱有90%的掌握时成功的概率大体只有70%证券市场上存在着“情绪周期”牛市常常以致了更多的过分自信遗憾的是仿佛自信度的高低与成功的可能性并没有必定的联系过分自信平时有两种形式一是人们对可能性作出预计时缺少正确性;二是人们对数目预计的置信区间太狭小了投资者因为过分自信深信他们掌握了有必需进行谋利性交易的信息并过分相信自己能获取高于均匀水平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以致大批过分交易(o vertraded)一般来说男人比女人更为过分自信一些网上交易者比现场交易者显得更为过分自信2.信息反响误差信息反响误差主要包含过分反响和反响不足、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隔断效应过分反响 (overreaction)是指投资者对近来的价钱变化给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来趋势的外推以致与长久均匀值的不一致个人投资者过于重视新的信息而忽视老的信息即使后者更拥有宽泛性他们在市场上涨时变得过于乐观而在市场降落时变得过于消极所以价钱在坏信息下下跌过分而在好信息下上涨过分反响不足(u nderreaction)是市场对信息反响不正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个人投资者许多地表现为过分反响相反的是华尔街的职业投资人更多地表现为反响不足比方证券解析师常常对成长股收益的新信息反响不足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新信息对盈余展望作出足够的修正动量效应( momentumeffect )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连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连续其不好的表现但DeBondt 和 Thaler(1985),Chopra、Lakonishok和 Ritter(1992)等学者也发此刻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激烈的趋势经历相当大的逆转最正确股票则偏向于在以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这就是反转效应( reversaleffect)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产生的本源在于对信息的反响不足与过分反响隔断效应( disjunctioneffect )是指人们愿意等候直到信息表露再作出决策的偏向即使信息对决策其实不重要或即使他们在不考虑所表露的信息时也能作出相同的决策隔断效应可以解说为何有时在重要的公告公布以前出现价钱窄幅颠簸和交易量萎缩而在公告公布以后会出现很大的颠簸或交易量的现象3.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损失厌恶( loss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相同数目的收益和损失机以为损失更为令他们难以忍耐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功效为同量收益的正功效的2.5 倍损失厌恶反响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其实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机人们则表现为风险追求还有一种状况是短视的损失厌恶( myopiclossaversion)在证券投资中长久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视损失所打断短视的投资者把股票市场视同赌场过分重申潜伏的短期损失这些投资者可能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的长久影响可能会远远超太短期内股票的涨跌因为短视的损失厌恶人们在其长久的财富配置中可能过于守旧 Benartzi 和 Thaler(1995)以为股票溢价之谜可以用短视的损失厌恶解说后悔厌恶 (regretaversion)是指当人们做犯错误的决策时会对自己的行为感觉难过为了防备后悔投资者常常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如趋势于等候必定的信息到来后才做出决策即使这些信息对决策其实不重要;投资者有激烈的从众心理偏向于购买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批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到损失机投资者后悔的情绪会有所降低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可以较好地解说办理效应( dispositioneffect)即投资者过长时间地拥有损失股而过早地卖出盈余股因为投资者盈余时面对确立的收益和不确立的未来走势时为了防备价钱下跌而带来的后悔偏向于风险回避而做出赢利了却的行为当投资者出现损失机面对确立的损失和不确立的未来走势为防备马上兑现损失而带来的后悔偏向于风险追求而连续拥有股票4.心理账户人们依据资本的本源、资本的所在和资本的用途等要素对资本进行归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账户”(mentalaccounting)传统的经济理论假设资本是“可代替的”(fungible),也就是说所有的资本都是等价的但Tversky在研究个人行为时发此刻人们的心目中隐含着一种对不一样用途的资本的不可以完整可代替使用的想法原由在于人们拥有把个人财富心理账户进行分类的本性即投资人习惯于在脑筋中把资本按用途区分为不一样的类型Shefrin 和 Statman(1994)以为投资者偏向于将资安分为“无风险”的安所有分和可能赚钱的“有风险”部分 Shefrin 和 Thaler(1998)以为人们把他们的收入本源分为三类当前的薪资和薪金收入、财富收入和未来收入并按这些不一样收入的现有价值来花费对于不一样心理账户里的资自己们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人们同意自己受自己的心理账户的影响这类偏向可以解说股利之谜即股东要求分红的现象心理账户以为投资者把投资收益分为“资本账户”和“盈余账户”两个局部账户分别理解资本账户损失和盈余账户损失5.锚定效应3 / 5锚定( anchoring)是指人们偏向于把对未来的预计和已采纳过的预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别人建议的影响 Northcraft 和 Neale(1987)研究证明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开端价较高的交易最后达成的成交价比开端价较低的交易最后达成的成交价明显要高其余当人们被要求做定量评估时常常会遇到示意的影响如以问卷形式进行检查时问卷所供给的一系列选项可令人们对号入坐从而令人们的回答遇到选项的影响锚定会使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响不足包含一些专业证券解析师他们习惯于提出一个投资建议而后就逗留在那边而不管不利于这样做的新凭据的存在研究表示人们对诸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公民经济增加率或许一家上市公司的收益增加率平时都有一个预期而这个预期就成为对市场进行快速解说的一个锚对市场均匀预期的较大偏离对价钱在短期内会有重要影响有时甚至会惹起激烈的震动锚定现象有助于解说一些金融市场上的难题如美国投资者在20世纪 80年代广泛以为日本股票的市盈率太高这是因为他们以美国股市的市盈率为参照系数而到了 90 年月中期不再以为东京股市市盈率过高尽管其市盈率还是比美国的要高得多因为此时 80 年月末东京较高的市盈率已成为其比较参照的参照系数6.典型启迪所谓典型启迪( typicalinspire)是指人们喜爱把事物分红典型的几个类型而后在对事件进行概率预计时过分重申这类典型种类的重要性而不管其余潜伏可能的凭据人们恩赐某些事件、报告或发言更重要或恩赐它们超出实质价值的更高的权重而另一些则恩赐较少的权重典型启迪的结果必定令人们偏向于在其实是随机的数据序列中“洞察”到某种模式从而造成系统性的展望误差如大多数投资者深信“好公司(名气大的公司)”就是“好股票”这类误差的产生是因为投资者误把“好公司”等同于“好股票”7.羊群行为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 herdbehaviors)是一种特别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立的状况下行为遇到其余投资者的影响模拟别人决策或许过分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因为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固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与金融危机有亲近的关系所以羊群行为惹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看管部门的宽泛注意。

我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异常探讨——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

我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行为异常探讨——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

过 度 自信 的 概 念 又 联 系 到 人 类 的 有 限 理 性 的 问 题 上 。 因为在行 为者 当中 , 论是理 性行 为者 还是 非理 性行 为者 , 不 都 不 会 怀 疑 自 己 的 理 性 的 存 在 。 他 们 自认 为 是 掌 握 了 一 定
l 我 国 证 券 市 场 个 体 投 资 者 行 为 的 异 常 现 象
开 户数达 13 . 2亿 个 , 券 投 资 基 金 7 9只 , 金 规 模 达 2 证 9 资 . 5 7万 亿 元 。
该 种 金 融 产 品 有 了一 定 的 把 握 , 应 的 便 会 降 低 风 险 溢 价 。 相 可 见 , 资 者 对 不 熟 悉 的 股 票 缺 乏 信 心 , 以 其 投 资 组 合 会 投 所 出现 分 散 度 不 足 , 传 统 的 投 资 组 合 理 论 缺 少 考 虑 投 资 者 而 决策 时的信心 。
时 往 往 会 产 生 偏 差 经 济 学 家 通 常 认 为 个 人 相 互 独 立 的 偏
差 在 市 场 均 衡 时 被 抵 消 , 此 不 存 在 系 统 偏 差 。 心 理 学 的 因
这 些 偏 差 不 可 避 免 地 也 要 影 响 到 人 们 的 投 资 行 为 。 而 所 处 进 化 环 境 不 可 比 拟 的 , 别 是 金 融 市 场 存 在 着 大 量 的 特 按 照 传 统 的标 准 金 融 理 论 , 能 合 理 的 解 释 这 些 现 象 。 我 不
确定 的 概 率 。 很 明 显 , 当新 的 金 融 产 品 出 现 的 时 候 , 资 者 投
往 往 会 增 加 过 多 的风 险 溢 价 ,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以 后 , 们 对 而 人
形 成 了 主 板 、 小 板 、 业 板 等 多 层 次 市 场 ; 效 股 票 账 户 中 创 有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心态洞悉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心态洞悉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心态洞悉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心态对其投资决策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洞悉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于预测市场走向、制定投资策略以及优化投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剖析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态和其对市场的影响。

一、市场心理学的视角市场心理学是研究投资者心态和情绪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和影响的学科。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经常会影响其投资决策,从而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1.1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情绪投资者的情绪和市场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市场情绪通常会受到投资者的情绪波动所影响,投资者的恐慌和贪婪情绪在市场中扩散,从而引发市场的波动。

当市场情绪偏向恐慌时,投资者普遍表现出抛售行为,市场下跌;当市场情绪偏向贪婪时,投资者会更倾向于持有或买入股票,市场上涨。

因此,了解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的走势。

1.2 群体行为与市场效应在证券市场中,群体行为常常会带动市场效应的出现。

群体行为指的是投资者受到他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从而改变自身的投资决策。

例如,当市场上有一部分投资者开始抛售某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因为群体心理而跟风抛售,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市场恐慌。

相反,当市场上有一部分投资者开始买入某只股票时,其他投资者可能会因为群体心理而跟随买入,推动市场上涨。

因此,理解群体行为和市场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走势。

二、行为金融学的视角行为金融学是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学科,用于解释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

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行为模式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2.1 心理偏差与错误决策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受到一些心理偏差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例如,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会让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从而在投资决策中忽视风险。

此外,损失厌恶心理偏差会使投资者更加抵触承担风险,导致错失投资机会。

证券交易的心理学掌握投资者心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证券交易的心理学掌握投资者心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证券交易的心理学掌握投资者心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证券交易的心理学:掌握投资者心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在证券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证实,投资者的情绪、决策偏差和行为模式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和掌握投资者心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投资者的心理特点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都会受到一些共同的心理特点的影响。

1.1 赌博心理:许多投资者将股票市场视为赌场,投机心理主导了他们的交易决策。

这种赌博心理往往会导致盲目跟风、冲动交易,从而增加了投资的风险。

1.2 亏损厌恶:投资者更容易采取回避损失的行为,他们害怕亏损并倾向于追求短期收益。

这种亏损厌恶心理容易使投资者产生心理账户的概念,即觉得亏损的钱不是真正的自己的钱,从而产生风险偏好。

1.3 信息偏见:投资者在决策时常常受到信息偏见的影响,他们更容易采纳能够确认其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视不一致的信息。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根据片面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投资者心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者的心理状态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市场的波动和价格走势。

2.1 羊群效应:投资者往往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即追随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行动。

当市场出现明显趋势时,投资者倾向于跟从他人的投资决策,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

2.2 情绪驱动: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证券市场。

当投资者倾向于乐观和冲动时,市场往往会上涨;而当投资者情绪转为悲观和恐慌时,市场则往往会下跌。

2.3 锚定效应:投资者常常被先前接收到的信息所影响,形成某种心理锚定,然后依据该信息进行决策。

这种心理锚定往往会导致投资者对市场走势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三、应对策略了解投资者心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后,投资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来提升投资决策的质量和投资收益。

3.1 自我控制:投资者需要具备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避免受到情绪的干扰。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存问题及改善对策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存问题及改善对策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存问题及改善对策我国证券市场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市场监管不力、投资者保护不足、信息披露不透明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改善对策。

一、现存问题1.市场监管不力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监管举措不够有力,监管手段相对单一,导致一些问题公司和机构在市场上存在违规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

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协同监管不够有力,导致一些公司和机构可以通过跨市场、跨品种、跨期限等方式规避监管,阻碍了监管工作的开展。

2.投资者保护不足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保护制度还不健全,投资者权益保护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些公司和机构存在信息披露不透明、违规操作、财务造假等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投资者在维权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司法救济和行政保护手段不够有效,投资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3.信息披露不透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一些公司和机构存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现象,虚假陈述、瞒报漏报、不及时披露等行为屡见不鲜,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的投资决策出现偏差,市场秩序受到破坏。

一些信息披露存在质量问题,披露内容不够真实、准确、完整,难以给投资者提供准确的投资信息,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公正。

二、改善对策1.加强市场监管在加强市场监管方面,我们需要提高监管力度,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市场操纵、内幕交易、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净化市场环境。

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加强协作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建立跨部门、跨市场、跨品种的联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的效力和效率,遏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2.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在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投资者维权机制,增强投资者的维权意识,提高维权渠道的畅通程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维权途径,加强对投资者权益受损的赔偿机制,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理论综述

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理论综述
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在个别地区, 收回等环节对信贷员进行考核,并结合实际, 主要参考文献: 中央银行可以允许农村信用社在一定的范围 科学地制定奖惩方案。对业绩好、 发放贷款质 … 1杨海英.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问题浅 内自主上浮存款利率, 以缓解资金问题。 此外, 量高的信贷员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薪酬奖励, 析 [ . J 商业现代化,006 】 21. 农村信用社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 以充分调动信贷员的放款积极性, 设计并建立 [ 2林超群. 2 】 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问题研
于农村信用社担负 着服务 三农” “ 功能, 府应 的宣传力度, 政 使广大农户正确认识小额信用贷 [ 曹 5 子君. 】 浅议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
当酌情予以帮助, 共同化解历史包袱。具体来 款的社会意义, 提高农民的 信用道德意识, 展面临的问题 【]沿海企业与科技,096 指 J. 2 0。.
( ) 二 选择偏 差. 以 T esy 17 ) vr (9 4 和 者寻找参照物 ,这往往会导致 “ k 跟风 ’亍 ’ j ( 锚定与调整偏差。 四) 面对不确定信
分析信 息过 程中的认 知偏差和行 为偏差 、 K h e a (9 4 为代 表的经济 学家提 出 为 。 an m n 17 ) 面对风 险时的认 知偏差 、 决策行为 中的认 投 资者 由于认知容量 的局 限性 , 在某一 时
《 经与技 2年月下 第5 合 济科》0 9 ( 4 ) 作 1 号总 2 1 期
五、 相关建议
示, 共同努力创建农村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
( 扩展资 一) 金来源. 为改善农村小额信贷
( 完善内 励机制。 三) 部激 农村信用社应对
(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 学金融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者行为偏差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闽发证券有限公司程鹏前言投资者预期同质性是EMH的基本理论假定,同时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行为学基础。

它假定投资者对证券投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的考虑是一致的,即在信息完全公开条件下,理性投资者将市场信息及时、充分、完全地反映到证券价格中,从而保证形成一个公正合理的证券价格。

虽然并不是人人都能保持理性,但市场交投活跃,众多投资者形成的集体意识将个人行为相互抵消,并形成一个“理性”的合力,从而最终实现市场均衡。

正如Grossman、Stiglitz(1980)较早的观点所述,认为“价格反映所有公开信息,所以出现非正常收益机会只是源于存在私有信息”。

不过,这种对“理性”的理解对投资者来说还是要求太高。

因为如果交易商对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以及如何解释这些信息有一致看法,那么信息的非对称性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交易。

当知情交易者以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买入(或卖出)股票,他就向不知情交易者发出了买主(或卖主)有预先信息的信号,其信息表明市场价格过低(或过高),不知情交易者将“理性”地拒绝任何知情交易者认为可以接受的价格。

这就是无交易理论的重要思想。

行为金融学则更进一步,认为投资者存在行为偏差,即使投资者完全占有信息,其投资决策也经常犯系统性错误,这就会造成市场具有各种统计特性,如收益率的“尖峰态”、易变性、不稳定性、时间记忆功能等等。

Shiller(1997)称证券市场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less-than-perfectly-rational)的,而Odean(1997)则干脆认为是不理性(non-rational)的。

因此,Shiller坚持认为,需要在金融经济学中采用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行为研究思路引进到金融学中,从一个新角度来研究金融问题。

他认为很多金融学的问题已经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中解决了。

投资者行为偏差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投资者个体行为偏差,是指投资者因受个体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的行为方式偏差,它侧重于分析投资者个体行为,以及这种普遍性的个体行为偏差对市场可能产生的中长期影响;另一个层次就是投资者群体行为偏差,它主要是指因投资者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而导致的市场整体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偏差。

投资者的行为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所以,交易行为与其说是投资者与市场的交易,不如说是投资者之间的交易。

这种群体行为与预期同质性不是一回事。

群体行为是指投资者行为的相互依赖,它未必是一种理性行为,而且预期同质性要求投资者行为判断相互独立,并逼近同一概率分布。

投资者群体行为偏差分析就是侧重于分析这种投资者行为相互制约条件下的群体行为,以及投资者是如何形成连贯市场行为的。

投资者个体行为偏差Shleifer和Summers(1990) 对噪音交易理论作了系统阐述,噪音交易理论相对传统理论而言有一个重要内容,即有限套利和投资者感觉(investor sentiment)能对证券定价产生决定性影响。

按照他们的理解,投资者感觉因素的变化不会完全被理性套利所抵消,从而投资者行为偏差对证券收益率能产生长期影响。

一、有限套利套利被定义为不受感觉因素影响且具有充分理性的交易,套利者也被称为精明的知情下注者(smart money)或理性投机者。

套利者对证券收益有充分理性预期,套利行为能推动证券价格走向其内在价值,并保证证券价格之间呈线性关系。

此外,市场还存在行为具有系统性偏差的噪音交易者。

套利者在同噪音交易者的博弈中,与噪音交易者并没有本质不同。

套利者希望利用噪音交易者的情绪波动获利,但如果这种情绪变化只是暂时的,套利者也会有亏损的可能,也就是说套利行为并不是无风险的。

因此,即使市场能够形成关于证券内在价值的同质预期,只要套利者是风险回避者,其对错误定价股票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套利者的联合需求曲线也不再是充分弹性的。

套利者将面临两种风险:一是基础性风险,即基本面变化的风险。

假设当股票价格高于预期红利的折现价值时,套利者就会选择卖空该种股票,因此,他就必须首先承担红利兑现好于预期的风险(比如新的利好消息出台),这就是基础性风险。

由于厌恶该风险,这会使套利者限制其持仓量。

另一种是重售(resale)风险,即套利者转让的市场风险。

同样假设在股票定价过高时,套利者选择卖空该股票,但此时股票定价可能会更加远离基准价值,套利者重售股票套现就会亏损。

不过,重售风险是以套利者有限期界为前提的,因为如果套利者是无限期界,而且价格只要趋于基准价值,他将不承担重售风险。

但是套利者主要以机构投资者和投资基金为多,而机构投资者都是举债经营,利息成本会因长期套利而累计为很大数量,成本压力会引导投资者偏向有限期界,所以重售风险也会限制套利行为。

Shleifer和Summers还认为,经典理论对于套利者的能力估计太高了,即套利者能确定证券的基准价值在哪里,而事实上投资者即使是充分理性,也无法确切知道证券的基准价值具体是多少。

Summers(1986)对股票价格偏离基准价值的部分作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它近似呈现一种随机游走。

因此,即使这种偏离程度很大,套利者个个都是一流的计量经济学家,他们仍难以将其区分开来。

另外,还有许多学者有关有限套利以及证明套利行为是有风险的实证证据。

比如,French(1986)发现美国股市在星期三休市的时期比在星期三开市的时期易变性更低,而美国星期三是信息出炉的密集日,这说明内部信息会在星期三开市时反映到股价中去,而错误的套利行为只是为内部交易者提供了流动性。

二、投资者感觉投资者对证券的需求变化有些是完全理性的结果,有些则不然。

由投资者预期和感觉变化而导致的投资需求变化,则不能由“理性”的信息因素来解释,这种证券需求变化是对虚拟信号(pseudo-signal)的一种反映,比如证券业内人士、金融教父(如索罗斯)的建议等等。

这种需求变化虽然不是由基准价值决定,但它仍与基准价值密切相关,比如是对信息过度反应(overreact)或反应不足(underreact)等。

这种需求变化只有在与噪音交易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效。

只有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以虚拟信息、噪音为基础,使占有共同信息的投资者有行为趋同趋势,才能形成一种总的需求变化;而如果投资者交易和需求变化是随机性的,则交易会相互抵消而不会形成任何总的需求转移,因此犯错误不是随机性的,投资者存在持续性的行为偏差。

在近十几年来的研究中,有多种理论证明投资者存在持续性行为偏差,Tversky和Kahneman是这一领域贡献最大的学者。

他们(1979)提出了prospect理论,认为投资者都不是彻底的风险回避者。

两人经过实验发现,当人们在选择两种彩票时:一是在100%概率得$3200和80%概率得$4000中选,会有80%的人选择前者;二是在25%概率得$3200和20%概率得$4000中选,65%会选择后者。

投资者在两组选择中有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这是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

而且,投资者效用函数的权数应该由真实概率函数决定,理论上投资者应该对极低可能事件赋0概率,对极高可能事件赋1概率,也就是把低可能事件作为几乎不可能发生、把高可能事件作为几乎一定发生。

但Tversky和Kahneman实验发现,投资者经常赋予低可能事件高概率,投资者好象在夸大概率;相反,投资者又经常赋予高可能事件低概率,极低(或高)可能事件的权数取决于投资者的主观印象。

Tversky和Kahneman解释认为,权数函数曲线(真实概率为横轴,主观权数为纵轴)是一条斜率大于0、小于1的曲线,20%和25%两种收入的主观权数比其真实概率更接近,因此投资者会一致选择更高收入的方案。

这对于解释类似博彩行为和飞行保险行为非常有效:中奖面越窄,奖金额(赔金)越高;预期收益率越低,投资者购买反而就越踊跃,这都是投资者高估了低概率事件的表现。

两组实验的唯一不同在于亏损的概率水平不同,说明在不同的收益(亏损)水平下,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是不同的,所以Tversky和Kahneman提供了一种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来取代效用函数。

价值函数与效用函数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价值函数有一个“参考点”(reference point),该点的位置取决于投资者个人主观印象,参考点是个人投资的参考价格。

当资产价格高于参考点时,价值函数和传统效用函数一样,都是上凸的;但当资产价格低于参考点时,价值函数就是下凸的,曲线斜率在参考点处开始转折。

价值函数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参考价值点在斜率上是非连续的,不过prospect理论并没有将参考点规定死。

Odean(1997)研究认为,个人舒适感等主观因素都是参考点的影响因素,而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格则是参考点的主要决定因素。

所以可以近似地认为,投资者在盈利面前是风险回避者,而在亏损面前其实是个风险偏好者。

由于每个投资者都是潜在风险偏好者,每个投资者都有风险偏好的冲动,因此,市场行为就具备远离理性特征的可能。

此外,许多学者还发现人类行为有明显的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倾向,即人们对自己的决策表现出过分的自信力,即使是在人们对其判断投资下注时也是如此,这说明人们的行为存在持续性的过度自信偏差。

Alpert(1982)认为,这种偏差会导致投资者主动承担更大风险,从而偏离行为理性的轨道。

这一对“理性”行为的偏离的结果就是,即使投资者知道股价是随机游走的,他们仍将认为股价是非随机而是有规律的,而且认为自己对规律的把握更胜于其他投资者。

Odean (1998)对过度自信的产生作了阐述。

他认为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将投资成功不是归于运气而是归于自己能力的结果,而且随着投资成功次数的增加,投资者就变得更加过度自信。

Odean还认为在投资者整个投资生涯中,投资成功经验增加,过度自信程度也随之增加,但随着过度自信程度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成功经验又会明显减少,过度自信程度就会降低,因此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在其投资初期高于投资后期。

但是在证券市场上,随着亏损和病、老原因,老投资者会陆续离开市场,而新投资者又会不断入市,因此市场总是过度自信的。

Odean (1998) 认为过度自信对市场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它能大大放大市场的成交量,提高市场深度,并会提高市场易变性;而且过度自信交易者会造成市场对理性交易者的信息反应不足,并导致投资收益率序列正相关。

同时,交易者如果低估新信息,也会造成这种投资收益率序列正相关。

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偏差提供了一条有说服力的证据:投资者的决策依据除了信息以外,噪音似乎更重要。

而且这种行为偏差对证券需求非常大。

这就和早期观点不同。

比如Friedman(1953)就认为,“非理性投资者在市场上会遭遇理性套利者的顽强阻击,在这一过程中,价格会趋于回归其内在价值,而且那些错误判断资产价值的投资者会输钱给套利者,并最终从市场中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