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复习精品讲义:专题一: 国家统一问题

合集下载

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巩固历程

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巩固历程

专题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巩固历程热点:2021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4周年、南海危机、新疆、西藏问题本专题重点掌握重要朝代:秦、汉、隋、唐、元、明、清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包含政治、思想等制度方面的完善措施)2、我国在维护国家统一上的措施及成就(民族关系、边疆管理等)一,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子)2,经济措施及成就:①统一货币、度量衡(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4、边疆上:北击凶奴,修筑长城。

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二、汉朝: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思想上:接受懂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1、丝绸之路:A、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

B、重要事件:西汉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C、丝绸之路的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三国时期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四、隋朝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1)隋炀帝时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现代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现代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
原因
国开辟了途径
中英香港政
(3)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中民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族
权交接仪式
1919997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 香港 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回归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 史实 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共同繁荣发展
领域
主要措施
意义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
政治
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
会主义改造
主义社会
采取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
经济 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提高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 展,帮助创制文字;尊重各民族宗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 文化 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的历史文化遗产 20 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西部大部开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 政策 开发 发 ,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如大2006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
含义 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
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949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 确立 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宪宪法法
__。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47 年,__内内蒙蒙古古自治自区治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 实施 数民族自治区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__新新疆疆__ 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 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120 个自治县(旗)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 意义 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考历史总复习_2.1_统一国家的建立(核心主干+热点聚焦+考题回访)课件_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总复习_2.1_统一国家的建立(核心主干+热点聚焦+考题回访)课件_新人教版

太学
五经
霍去病
【拓展延伸】秦始皇、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为加强 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称为 “秦皇汉武”。他们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都对匈奴发动进攻, 但对待儒家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3.作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 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_____时期。
力。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统治措施;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清朝时
期文字狱最为严重。
3.(2013·重庆中考)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
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守业”之难二——思想不统一。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 皇”“汉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古代 文化造成了损失。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正 统思想。
(3)“守业”之难三——边防问题。秦汉时期,北部边疆遭到哪 个民族的进犯?“秦皇”“汉武”针对这一问题分别采取了什 么行动?
D.主父偃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武帝接受主父偃
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2014·福州中考)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保证皇帝权威和朝
廷政令推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
D.大兴文字狱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思想的了解和辨析能
【方法探究】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 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 成。图是主体,直观地再现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 图片的主题。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史实的有效补充。 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 取有效信息,实现与课本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因此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应重视强化历史知识的记忆。

但历史知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如按部就班进行逐个记忆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一、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北:P110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

(2)戚继光训练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

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

后又开赴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肃清。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北:P105—106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地在台湾登陆并迅速包围了入侵的荷军。

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

六、雅克萨之战北:P106—107沙俄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685年,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战败投降。

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三 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三 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
热点专题三 民族关系与 国家统一
(2022 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360 周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5 周年, 是 “九二共识”达成 30 周年,是香港回归 25 周年)
热点链接一:新华社呼和浩特 4 月 14 日电(记者孙铁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 调研时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 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 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 必须以确保国家宪法法律和政令实施为前提,维护社会主义法 制的统一性。要与时俱进对民族政策进行梳理评估和调整完善, 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慎重 稳进。
40 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1990 年,台湾成立海基会,次年大陆成立海
新中国 的祖国 统一举 措
协会;1992 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05 年,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2008 海峡两岸 年,两岸举行“三通”启动仪式;2015 年,国家主 的交往 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
①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 封建王朝加
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 强中央集权
元朝 院管理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②山东、河北和山 巩固统一的
西直属中书省,其他设 10 个行省,行省之下,设置 政策和措施
路、府、州、县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
明加强中央集 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
(3)东汉: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
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1)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游牧民族不

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2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本讲知识脉络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相互促进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启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一国两制是中共的创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统一需要实力和政策,实力是基础,政策是关键。

提出:1982年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目的:实现祖国统一意义: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践:港澳回归;两岸关系日益密切贵阳中考考点清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纲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一国两制”※考纲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易错易混】“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

海峡两岸的交往※考纲要求: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易错易混】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贵阳中考重点突破1.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1)必须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实行自治。

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可以脱离祖国的“独立自主”,也不是半独立自治的“自治邦”。

(2)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脱离整个民族自治地方去建立跨民族聚居区的自治机关。

(3)必须以少数民族为基础。

只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需要实行区域自治的,不论该民族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大小,都可以实行区域自治。

(4)必须妥善处理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往往都有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时,必须确保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

2.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的原因(有利因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等相同。

(2)“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八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全考点知识背记与拓展手册

八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全考点知识背记与拓展手册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习要点: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提出:《共同纲领》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后来写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前提),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4、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共同繁荣发展:⑴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压迫;给予政策、人力、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⑵ 20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⑶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⑷兴边富民行动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学习要点: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2、目的:从维护祖国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解决港澳台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家统一。

3、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_祖国统一大业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_祖国统一大业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祖国统一大业”一、考标解读,知识梳理<一>历史之源 香港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由来: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内涵: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提出的意义:为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三>回归之路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的意义: 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两岸关系的发展【风雨彩虹】隔二、知识拓展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有哪些?有利因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决定因素)血脉相连,同宗同源(统一动力)“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政策保障港澳的顺利回归是成功的范例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是现实条件不利因素:以美为首的外来势力的干涉(外因)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内因)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祖国统一的前景:海峡两岸必将统一.三、中考实战练兵1、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A、邓小平B、毛泽东C、周恩来D、江泽民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少数民族地区D、台湾、香港、澳门地区3、中国政府已于下列何时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A、1997年12月20日B、1998年7月1日C、1999年12月20日D、2000年7月1日4、“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种制度”是指()A、两种军事制度B、两种法律制度C、两种管理制度D、两种社会制度5、(常德市07年中考试题)我国能够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恢复行使香港和澳门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A.国际地位的提高B.综合国力的提高C.军事力量的壮大D.“一国两制”的构想6、(常德市2010年中考试题)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你认为当前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7、(常德市2009年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是台湾“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考点梳理及训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必考考点梳理及训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梳理【单元结构综述】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

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基础知识识记】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秦朝,统一了中国。

他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实行“焚书坑儒”,北筑万里长城,南修筑灵渠,开发边疆,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西汉初年,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时,出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最强盛时期。

汉武帝时,著名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方陆路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208年,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

之后不久,曹魏、蜀汉、孙吴先后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分裂局面结束,中国出现了短暂的统一。

317年,东晋建立。

到439年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把都城迁至洛阳,并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该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各民族间的融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能力情感价值】⑴把握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⑵通过对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初步学会结合史实用辩证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培养科学的历史人物评价观。

⑶把握两汉时期的外交成就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及东汉与欧洲往来史实,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于与他国交流合作的友善国度,对世界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纲要:第四主题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复习纲要:第四主题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

第四主题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民族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民族自治机构必须服从国家统一领导,即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不能适用于其他地区。

(3)我国设立的三级民族自治机构分别是: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2、我国先后设立的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它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4、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二、一国两制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2、“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为首任行政长官。

4、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何厚铧为首任行政长官。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洗雪了百年国耻,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中国共产党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三、外交工作的成就1、20世纪50年代,(1)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

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届亚非会议(因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又称之为万隆会议),提倡“求同存异”方针,促成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朝的统一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灭亡六国,定都咸阳。

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此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上: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钱)、度量衡、统一车轨。

影响: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又推广隶书),思想:焚书坑儒。

(影响: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民族关系上: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抗击匈奴。

兴修灵渠,开发南疆(设南海、桂林、象郡)。

总体上: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他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符合历史潮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

但也有残暴的一面;他焚书坑儒,用族诛,连坐等残酷的刑法残害人民,让人民承担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赋税。

总体功大于过。

二、陈胜吴广起义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1、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2、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与景帝两代,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3、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

(2)、加强中央的监察权(3)、加强中央的经济权:统一铸造五铢钱,(4)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C、文化上:在长安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D、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在南部设置会稽郡、及南海九郡;经略西南夷,在四川、云南、贵州设置郡县F、兴修水利开凿白渠,治理黄河。

中考历史(黔三洲专版)总复习课件: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主题四 统一国家的建立(共17张PPT)

中考历史(黔三洲专版)总复习课件: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主题四 统一国家的建立(共17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1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人。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2021/8/312021/8/312021/8/3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12021/8/31August 31,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12021/8/312021/8/312021/8/31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2:10:4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12021/8/312021/8/31Aug-2131-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1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