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https://img.taocdn.com/s3/m/911ea91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f.png)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1)发明:西汉早期(考古发现甘肃天水放马滩)。
西汉,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并存。
(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蔡侯纸”(公元105年)——原料易得、造价低廉、实用方便。
(3)外传:经阿拉伯人于12世纪传入欧洲(4)影响(两最):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战国:司南。
《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
(3)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4)指南针应用和意义: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时代的到来)。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商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应用:唐末宋初开始运用于军事。
武器:火药箭、火炮、火球。
(资料《武经总要》)(3)影响:火药在欧洲的运用,推动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带动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4.印刷术的进步⑴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⑵活字印刷术:①发明: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959248171fe910ef12df830.png)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注: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书写材料的演变:甲骨文(龟甲、兽骨)——铭文(青铜)——大、小篆(竹、木简、丝帛)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数学⑴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⑵春秋:九九乘法表。
⑶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⑷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采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数命题。
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⑸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⑹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
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
又著《缀术》一书。
⑺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辑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史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300多年,比欧洲早600多年。
⑻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的基础。
⑼清代:蒙古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
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注:“珠算”是一种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
明朝时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
●天文历法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
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行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
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fbfb65bbe1e650e52ea99dc.png)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兴起的背景:唐代城市发展,城市文化繁荣 特点:故事虚构,以言情为特色 唐传奇 代表作: 《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莺莺传》 历史地位: 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 传奇与 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话本 产生的背景 市民阶层兴起 宋元话本 特点:以浅显白话行文,通俗易懂 内容: 有佛经故事、历史故事和直接取材于现实 生活的爱情小说等 商品经济发达 市民阶层崛起 繁荣的背景 印刷术不断完善 社会识字率提高,创作队伍扩大 明清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发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 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后从西域传入欧洲 作用: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发明及用途:唐末用于战争,宋还用于狩猎、采矿等 火 药 传播: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作用:为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产生巨大影响 发明: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使用人工磁体指南针,用于航海 指南针 传播:13世纪指南针传入欧洲 作用:对地理大发现起了重要作用
小说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金瓶梅》 代表作 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批判现实小说: 《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中 国 古 代 戏 曲 的 发 展
先秦时为国家礼仪吸收为“傩仪”,成为中国戏剧源头 之一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繁荣 流行的原因 市民队伍扩大 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宋代南戏 体制自由,形式多样 特点 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主要在民间流行 出现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愿望和要求的作品 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兴起的背景 市民阶层壮大 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元杂剧 地位: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代表人物: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清朝统治者爱好和重视 形成背景 清代地方戏曲发达 早期京剧演员的努力 形成: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并兼收其他民间戏曲优点形成。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e9670120b4e767f5acfcee5.png)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探究一:三大发明在北宋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①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繁荣→根因)②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
④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
四大发明在西欧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四大发明在中国始终未能够像在西欧一样促进中国社会的飞跃性的进步?西方: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已经迈入了近代社会的门坎。
反对天主教会与封建统治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促成了对印刷术、造纸术的需求,使得印刷术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因攻占城堡的需求,促成了对火药与火药武器的需求,进而推动了欧洲冶金业与采矿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展、开拓市场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大航海活动,促成了对指南针的需求。
中国,至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得到高度强化,资本主义发展始终处于萌芽阶段。
文化领域,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使得读书人仅关心四书五经,科技发明在中国读书人心目中始终以与功名利禄无关的雕虫小技连在一起而被轻视。
启示科技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取决于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思想观念等因素。
1.历法发达的原因:①古代农业发达,农业发展的需要。
②封建王朝政府的重视。
2.殷历(干支纪年法)2、中国古代发达科技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①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A、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B、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②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③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缺乏实验研究,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二、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1、文学成就(一)、先秦到A、《诗经》(风)①内容:汇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②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③地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B、楚(骚)①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南方民歌),句式灵活,易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②代表及作品:屈原(《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2、汉——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1)特点:以楚辞为基础,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2)代表及作品: ①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②东汉—张衡《二京赋》(二)、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1、发展原因:(1)政治: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三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783cf6831b765ce050814a6.png)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8世纪传入阿拉伯。
2.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 指南针: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发明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5.世界影响:造纸术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借鉴后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数学1.《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
采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早期采用算筹;后来演变成为算盘。
明清商业繁荣,珠算普及。
明朝时,珠算法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历法和农书成就1.条件: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统治者重视;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需要,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天文学、历法和农学著作成就突出。
2.天文: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记录。
战国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后人编辑成《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古代创制了浑仪、简仪(郭守敬)等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
3.历法:夏朝《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1281年颁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4.四大农书: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的王祯《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f2f482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59.png)
③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 宋时期用于航海。
④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
(二)数学成就及影响
成就
影响
《九章算术》 成特位汇命书点值集题年:制了。代采计许:用数多十法算东进,术汉,采是学古了上用当著代完占当时作以整有时世。计的重最界它算体要先上的为系地进问中位最,的世心先在运,的进世算数标的界方学志应数法形中用学,成国数史
记录 (3)最早的星表:战国《甘石星经》→唐《石氏星表》 (现存最古老星表) (4)创制观测仪器:浑仪 简仪
(四)历法、农学及医学成就
1、历法:
(1)历法发达的原因:
① 古代农业发达,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服务于农
业生产。
② 封建王朝政府的重视。
(2)成就: (1)先秦历法:
①夏朝:有《夏小正》 ②商朝:改进为“殷历”,采用干支纪日法 ③春秋:采用19年7闰的置闰方法 ④战国:有了“月令”,确定了主要节气 (2)《授时历》:元朝 郭守敬 ①含义: “敬授民时” ②内容: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天,这个值与现在世界上通用 的公历所采用的回归年值完全一致,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 百年。 ③意义: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封建盛世、国家统一、民族融 合、对外开放、国力强盛
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形 成影响全世界的“中华文化圈”
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品经济 繁荣,民族融合,对外开放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技术外 传,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
变其了巨大作用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资本主义
明清 萌 芽 产 生 但 发 展 缓 慢 , 对 外 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29a0a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4.png)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详细阐述:一、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初期,纸作为书写材料已初现雏形,但质地粗糙,难以普及。
东汉时期,蔡伦凭借其智慧,对造纸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创制出质地优良、价格低廉的“蔡侯纸”,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被誉为书写材料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全球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刷术: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书籍复制技术的重大突破。
至北宋,毕昇更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创举不仅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印刷成本,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普及,对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火药:唐代,中国炼丹家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火药,这一发现最初被用于娱乐和庆典,但很快便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唐末至宋,火药武器逐渐成熟,并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传播至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助力了欧洲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胜利。
指南针: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原型。
至北宋时期,指南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领域,极大地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
2.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观测与研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系统的记录闻名于世。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展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星辰运行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观测。
唐代僧一行主持的子午线实测,以及元代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和编定的《授时历》,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仪器、历法编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数学中国古代数学以其独特的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著称于世。
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c947f5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2.png)
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 :商代有关哈雷彗星的记
载。战国时《石氏星表》世界现在最早星表。元 朝郭守敬编定《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 基本相同,领先现行公历300年。
②印刷术:隋唐时就有了佛经等雕版印刷品。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 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 大贡献。
③指南针:战国时利用磁石制成司南。到北宋时期, 指南针被运用到航海事业。
④火药:唐朝中期已有配制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 与火药武器。
1)基本发展历程: 明清: 前:长期领先世界 后:落后于西方
经济:小农经济 2)原因: 政治:专制统一加强
对外:交流由盛到衰
3)成 就:
天文:战国,《石氏星表》世界现在最早星表 元代,郭守敬,简仪
农学:南北朝《齐民要术》,贾思勰
医学:战国,《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
数学: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 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 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 术成就。
1、 古 代 科 技
文学是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文学形式)中的反映
3、古代艺术
1)汉字与书法
汉字: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2791c1b0b4e767f5acfce44.png)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春秋战国时期1.科学技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先秦时期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哈雷彗星等记录。
战国的石申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后人辑成《石氏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坐标。
2.文学艺术(1)《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以四言诗为主,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2)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屈原是楚国贵族,遭受旧贵族谗言而被流放。
(3)甲骨文商朝出现甲骨文,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秦汉时期1.科学技术(1)造纸技术的成熟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2)数学体系的建立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等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
(3)医学的发展东汉张仲景写出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2、文学艺术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文体-斌;汉斌辞藻华丽。
西汉司马相如是著名代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科学技术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齐民要术》一书共92 篇,主要记录了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强调要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
2.文学艺术中国书法艺术魏晋时期开始进人自觉阶段。
东晋王羲之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时期,晋画家顾恺之创作了《女史箴图》等作品,提出“以形写神”的艺术思想。
【史料及解析】古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史料及解析】古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1d5f3e2360cba1aa811dad9.png)
【史料及解析】古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在古代世界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特别是宫廷艺术可谓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很可惜好钢都没用在刀刃上。
Lsjg(1)科技成就:A: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有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料易得、便于书写、容易携带保存)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印刷术,隋唐时已有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
火药,孙思邈已经掌握了配方,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北宋广泛运用于军事。
推动世界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战国有司南,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促进各国的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B:领先世界的科技:商朝干支纪日法;日食、月食;哈雷慧星的记录;《甘石星经》;地动仪;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祖冲之圆周率的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C:《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内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要求掌握成书的朝代、作者、涉及的领域、意义等)(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A: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B:书法: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要求识别各种书法)C: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图《孔子象》等。
(3)文学成就A:先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楚辞体屈原的《离骚》;B: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赵一《刺世疾邪赋》C: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D:宋词: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E:明清小说:四大名著和四大奇书。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乾隆55年安徽的戏班进京献艺,经常和其他的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形成了京剧。
光绪时成为人们最喜欢的舞台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c74ea5927284b73f2425084.png)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知识结构】西汉:出现纸造纸术东汉: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植物纤维纸)影响:四大发指南针战国:“司南”明走向世界;四大发明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帮助欧洲的资火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本主义战胜封宋:军事上广泛使用建势力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春秋末年:《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战国:楚辞,代表作屈原的《离骚》,开创了“骚体”汉:汉赋,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二京赋》初唐:王勃、陈子昂文学唐:唐诗盛唐:高适、岑参、王维、杜甫、李白宋: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元曲,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创造成就最高明清: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最为著名文学艺术汉字的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书法自发和自觉两阶段书法艺术楷书、草书、行书三大书法门类绘画:形神皆备,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春秋战国出现优伶;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戏曲明朝戏曲演出成为城乡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昆曲流传甚广年间走向成熟;民国以来走向世界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学习建议1.用列表的方式归纳整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主要内容。
2.联系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来帮助学生分析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的影响,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三、知识梳理(一)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经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使阶层不堪一击,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的时代。
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印刷机,推动了和,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二)数学1.《九章算术》采用了,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它的问世标志着。
2.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
后来算筹演变成为,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a87c5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a.png)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1.农业:古代中国是全球最早实施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业在古代水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修筑水利工程来灌溉农田和排除涝灾。
另外,中国还发明了许多农具和农业工具,如犁、耧车、水车等,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四大发明:古代中国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3.医学:古代中国医学精湛,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古代医学家还发明了针灸和草药疗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4.数学: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
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了零的概念,提出了十进制计数法,并掌握了许多解方程和计算几何问题的方法。
古代中国的数学知识对于后来的代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工艺品和手工业: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工艺品和手工业传统。
中国的陶瓷、丝织品、漆器和金属器具等手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古代中国的工匠们善于采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二、古代中国文化:1.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主张以仁爱和孝顺为核心的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佛教文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融合也贡献了重要的文化传统。
佛教思想强调人类的内心修养和超越世俗的追求,给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带来了新的元素。
3.文学与诗歌:古代中国文学发达,中国古代文人写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以及小说家如施耐庵和曹雪芹等都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绘画和书法: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绘画与书法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通常以自然风景和人物为主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f192cf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b.png)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之一,其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不仅对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
让我们一同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感受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一、科学技术在古代,中国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最明显的成就是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四项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全球性的交流和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简单和广泛,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的发明为海上航行提供了准确的方向,并极大地推动了地理探索和贸易。
火药的发明则不仅在军事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还在炼铁、制作烟花和药品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容易,普及了教育和知识传播。
除了四大发明,中国的天文学、医学、农学等科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对天体的观测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并制定了精确的农历系统。
古代医学家则研究和记录了大量的草药和治疗方法,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药体系。
农学方面,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耕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如农田水利工程和种植技术等。
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诗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诗经》以其纯美、朴实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文学作品逐渐丰富多样。
唐宋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李白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中国的古代戏剧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豫剧、粤剧等不同的戏曲剧种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这些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服装等元素而闻名于世。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64fe62a45177232f60a25e.png)
古代中国文学一、《诗经》1.地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二、楚辞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形式,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代表作:《离骚》(屈原)三、汉赋1.含义: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司马相如)《二京赋》(张衡)四、唐诗1.繁荣原因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开明的政治和文化政策,科举以诗取士;②经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2.成就①初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②盛唐:岑参的高适的边寒诗 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③中唐:白居易的讽喻诗④隋唐:“小李杜”(杜牧,李商隐)五、宋词六、元曲形成原因: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唱歌的词更适应市民生活的需求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马致远《汉官秋》 郑光祖《倩女幽魂》、《 梅香》、《三战吕布》 白朴《梧桐雨》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代表作:1、含义: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 散曲: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艺术派别:婉约派 豪放派 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花白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悉”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七、明清小说:补充:小说的发展过程魏晋:志怪小说eg:《世说新语》、《搜神记》唐朝:短篇小说传奇eg :《柳毅传》、《莺莺传》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 eg :《错斩崔宁》、《碾玉观音》明清:小说 eg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呈现此趋势与原因。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6e05d45b4daa58da1114a28.png)
特点
包容性、世俗化、创造性;
中国文学发展的总趋势:大众化、市民化、通俗化、
3、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
的
演变
起源
六千年前出现“图画文字”。
成熟
商朝的甲骨文标志着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发展
(2)英雄传奇小说:施耐庵《水浒传》
(3)神魔小说:吴承恩《西游记》、许仲琳《封神演义》
(4)世情小说: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短篇白话)
清代:(1)讽刺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
(2)人情小说:曹雪芹《红楼梦》(最高峰)
(3)文言短篇小说:蒲松龄《聊斋志异》
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书法艺术
阶段
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以后,是自觉阶段;隋唐时期,达到顶峰;宋代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功能
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发展历史
小篆始于秦代;隶书创制与秦代,通行与汉魏;楷书出现于汉末,定型与魏晋;行书晋代盛行;魏晋以来,草书盛行,名家辈出;
重视生活经验总结,轻视理论概括与抽象;服务于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繁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2)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政府的相对重视;
(3)文化:教育课科举制的发展;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
(4)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写探索;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和创新精神;
古代中国的成就
![古代中国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1aceba0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7.png)
古代中国的成就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积累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科学、技术、艺术、文学、哲学和社会制度等。
以下是古代中国的一些重要成就。
1. 科学和技术成就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古代中国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
例如,在农业方面,中国发明了农具,如犁、耕牛和水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中国还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等重要的科技,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和艺术成就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中国是诗歌的故乡,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等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中国还有丰富多样的戏剧和舞蹈表演,如京剧、豫剧和中国舞蹈等。
3. 哲学和思想成就中国的哲学和思想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道家思想则注重个体修养和自然观念。
佛教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社会制度成就古代中国还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制度。
例如,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组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被称为“千年一考”。
这种选拔制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考试制度也产生了影响。
5. 建筑和工程成就中国古代建筑和工程技术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例如,长城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而修建,至今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另外,中国还拥有许多古代宫殿、寺庙和园林,如故宫、大雁塔和圆明园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以上所述只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分成就,它们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成就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通过了解和学习古代中国的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55070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5.png)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 已有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数学l.《九章算术》(l) 内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2) 地位: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 计算工具:最早是算筹, 后来演变为算盘。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天文历法l. 天象观测(l) 中国古代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 天文学家石申, 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辑成《石氏星表》。
(3) 制成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2. 历法: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农学与医学成就项目类别书籍作者(朝代) 地位农学《氾胜之书》氾胜之(西汉)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四大农书强调精耕细作。
《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农书》王祯(元朝)《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医学《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 被誉为“万事宝典”《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简述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c7000e1d52d380eb62946d7c.png)
生
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 刀马旦、老旦、贴旦、闺 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 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 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 后、公主、贵夫人、女将、 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 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 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 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 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 意为‘‘净”。净行分 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 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 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 花脸,如大将、和尚、 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 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 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 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 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 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3)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 业文明息息相关。
(4)中国古代医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四大发明影响
造纸术: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 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 一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进步也促进 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D
4、(09浙江)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 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 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 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放松
C
5、(09四川)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 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 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是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 同文”政策,在全国推 行的标准字体。小篆的 主要特点是:笔画比大 篆简化,以柔婉、圆转 的线条构形;形体呈竖 长方形,整齐、匀称; 偏旁写法、部位安排有 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2)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4)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1)列表对比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探究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的不同命运;(2)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方法】1.针对本课内容繁多的特点,老师可采用表格进行系列讲解,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认识;2.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理解更直观;3.引入问题进行探究,展开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四大发明:(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
●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
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
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
但这些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这种纸张还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②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明显进步——白度增加,质地细腻,产量大增,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④唐宋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外传:向东,由朝鲜传入日本;向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2)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发明:①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的起源时间在公元590~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至唐初。
唐初已有印刷品出土。
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里发现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刚经”末尾题有“咸同九年四月十五日(公元868年)”等字样。
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
《金刚经》卷子是唐代雕版印品中的精美之作。
②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③活字印刷术的推陈出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朝鲜人民又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字印书。
到了十三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
我国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稍晚。
朝鲜人民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外传: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
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
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
公元1456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
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声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
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
全世界人民称毕升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
(3)火药:火药最早是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但应用于军事却始于唐末。
●发明:①火药最早是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
②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③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
(4)指南针:指南针的前身是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北宋时开始应用于航海。
●发明: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③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有一个逐渐发展过程。
成书年代略晚于《梦溪笔谈》的《萍洲可谈》(1119年)中记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文中指出,当时只在日月星辰见不到的时候才使用指南针,可见指南针刚开始使用时,使用还不熟练。
二十几年后,许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有类似的记载:“惟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
”到了元代,指南针一跃而成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仪器了。
不论昼夜晴阴都用指南针导航了。
而且还编制出使用罗盘导航,在不同航行地点指南针针位的连线图,叫做“针路”。
船行到某处,采用何针位方向,一路航线都一一标识明白,作为航行的依据。
(5)四大发明的意义:①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④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数学运算——《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古代中国在数学研究及运用方面取得的成就①成书时间:东汉②主要内容:a. 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b. 汇集许多算数命题,如开平方和立方,二次方程和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九章算术》的九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方田”:田亩面积计算;第二章“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问题;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
c. 提出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运算的方法。
③意义和地位:a.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b. 《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古代中国发明的最伟大的计算工具①起源:算筹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
又称为筹、策、算子等。
它最初是小竹棍一类的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质地与制作也愈加精致。
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②出现:元末明初出现了现代样式的算盘;直到明代以后,算筹才被算盘完全取代。
③普及和发展:明清时期(原因是商业的繁荣)④外传: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3. 天象观测——《石氏星表》和浑仪:过渡:古代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
主要有三家:即盖天、浑天、宣夜说。
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地之间有八根柱子撑着。
浑天说则主张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后来发展为“地在气中”),日月星辰附在天壳上,随天周日旋转。
宣夜说认为“天”并常有一固定的天穹,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流动。
而其中浑天说对于观测天象而言,其价值和意义要远远高于宣夜说。
赤道坐标、《石氏星表》、浑仪和简仪的发明都与浑天说分不开。
(1)观测机构:尧设火正、羲和之官;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观测记录: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中国最早的日食记录却是在殷墟甲骨文中记载的,“癸酉贞,白夕有食,佳若?癸酉贞,日夕有食,非若?”那是在公元前1200年!在《春秋》一书中,244年日食的记录有37次,其中证明可靠的就有32次!国外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是在古巴比伦的建筑废墟当中,所记录的六次日食中最早的一次是在公元前911年。
从汉代到元代就记录了596次日食,古代月食记录有2000次之多,月全食就有400次。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句诗:“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意思是发生了月食,这是正常的天体现象。
这句诗指的是公元前776年8月发生的一次月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记录,古埃及出现月食记录是在公元前721年2月。
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78—139)对月食的解释就更清楚,说月亮由于太阳的照射才发光,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缘故。
②西汉时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世界上我国最早发现太阳黑子,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载,在战国时期及汉代也有不少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载,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载是汉书卷二十五行志下之下:“和平元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和平元年是公元28年。
我国古代非但有公认的最早的黑子记录,而且数量很多,记录很详细。
从汉和平元年到明末为止,共有一百多次太阳黑子的记录,这些记录既有准确的日期,又有黑子形状、大小、位置甚至变化的情况。
对太阳黑子的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③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慧星记录;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星体,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记录,是西汉的《淮南子》。
《淮南子·兵略训》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引岁,至而汜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公元前105年)。
至于记录中最早的,的确是《春秋》(公元前613年)。
《春秋》一书中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学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如果说是作为彗星,而且是哈雷慧星的记录,最早的就是哈雷,而且这颗彗星就是为了纪念它后来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