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文化
巴文化
一、巴文化据专家学者考证,"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现重庆直辖市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鄂西、西达川东的地区。
春秋战国之际向西发展,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中,巴族的文化得以沿途传播,也得以与其他族群进行交流。
巴文化在秦汉统一以后,开始融入华夏文化共同体。
基本定义(1)巴国文化: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主要以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春秋时代,巴国文化有所扩展,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战国初,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川东立国。
这几个地方,留下了巴国文化的大量遗迹。
(2)巴地文化:包括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和鄂西南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考古学上称之为早期巴文化。
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末叶,这些文化在当地发展演变,盛衰兴替已达一二千年之久。
(3)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战国初,巴国溯江进入重庆,始将青铜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融合起来,也将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融合起来。
这才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
巴人或巴族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一个族群。
据专家学者考证,"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重庆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宜昌、西达川东的地区。
春秋战国之际向西发展,最终以重庆为中心,建立了巴国,逐步创造了自己的文化。
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中,巴族的文化得以沿途传播,也得以与其他族群进行交流。
巴文化与楚文化在秦汉统一以后,开始融入华夏文化共同体,但巴人与楚人始终保持着本民族的独特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特质的传播脉络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连接古今巴文化的重要纽带。
巴人风情巴人有古朴凝重的民风,历来崇尚勇武。
他们住干栏式房屋,楼上居人,楼下养畜,傍水而居;死后大多采取船棺葬、悬棺葬、幽岩葬、岩穴葬、土坑葬。
賨人善织,家家户户能自己织布,衣物等所需布匹均能自给自足,"賨布"就是賨人织的麻布,秦灭巴后,令板楯蛮以交纳賨布代替户赋,由此賨布名传海内。
(白虎文化——巴文化的核心
(白虎文化——巴文化的核心巴文化,就是世代聚居于古代巴属领地上的巴人在自身的民族繁衍、发祥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与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等融合而成的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区域文化形态,它是古代巴人及其巴属领地开发和进步状态的标志。
可以认为,古代巴人是巴文化生成的民族主体,巴属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是巴文化生成的自然基础,巴人在与外界的社会环境和内部的社会环境等合力之中,自然环境透过社会环境实现其作用力,最终创造出了灿烂的巴文化。
首先是价值观或人文精神,这是巴文化的核心部分,而“白虎文化”又是核心的核心。
巴人以“良心”为其根本出发点,良心是其人性本体,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崇力尚勇”和“淳朴憨直”的阳与阴、刚与柔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形成互补,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巧妙融合,刚柔相济,阴阳和合。
所谓“崇力尚勇”,就是特别崇尚实力,天性劲勇,注重竞争,它的极端形式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从巴人的发展历史来看,崇力尚勇堪称民族之天性,它充分体现了巴人阳刚之气的基本人文精神。
我们从巴人及其今天土家族的白虎图腾崇拜、骁勇善战、狩猎遗风、傩戏、摆手舞、尚武遗风等等民风民俗中,随处可见其崇力尚勇的基本人文精神。
所谓“淳朴憨直”,即天性淳朴,朴拙淳直,毫无虚华,甚至“直”到近乎于“憨”了。
这种人文精神体现了巴人的阴柔之美,它深深地带有原始社会的历史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痕迹。
虽然崇力尚勇和淳朴憨直阴阳贯通、相辅相成,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方面,可能最终还是以阳为主,可以说,巴人根本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是崇力尚勇,而淳朴憨直则略显次之。
应该说,巴人的根本人文精神之所以如此,主要与文化的生成机制有关。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民族心理特质中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体质以及生境结构中找到根据,如巴人世代居住在险恶的崇山峻岭中,显然,尚武的力量比起柔美的德性来说,就会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崇力尚勇应该是十分自然的现象。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巴人心理特质形成的社会因素,即巴人社会发展的各种内因与外因的条件,如当年巴人长期延续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与渔猎采集的生产方式;巴国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洗礼,巴人既是堪与蒙古人比拟的能征善战的民族,又曾经遭到历代王朝的残酷镇压和围剿,这必然会不断地磨炼和培养巴人崇力尚勇的精神,并且成为巴文化的人文精神基础。
巴渝文化
《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及秦惠王并
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民 爵比不更。”巴王则成为秦国治下享有较大 自治权的地方名义首脑,其国虽灭,尚不绝 祀。 楚曾在巴地四次反攻秦,很可能为配合战事 的需要,秦将巴都四次前迁或后撤,迁都顺 序是江州(今重庆)——垫江(今合川)— —平都(今丰都)——阆中(今阆中)。
房屋内密集的“柱洞”可能是放置熬盐工具的 制盐作坊:白色硬面可能是制盐沉淀物
“ 水 槽 ” 内 的 熬 盐 工 具
三、 巴楚关系与都城变迁
西周早期,巴、楚关系尚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武王克商……(周景)王使詹恒伯辞于晋
曰:……巴、濮、楚、邓,吾南土矣” 。 《正义》:“巴、楚、邓、中夏之国;惟濮 为运夷耳” 。
2.巫山宁厂盐泉
《山海经》记载有灵山十巫,其中巫 咸 “左手操青蛇,右手操赤蛇”,是弄 蛇高手。巫臷的形象是操弓射蛇。从形 象上看是两个敌对的部落。 《说文》:“盐,咸也”,巫咸=巫盐。 《大荒南经》:巫臷“不绩不经,服也。 不稼不穑,食也。” 据此推断,这两 只居住在巫山地区的部落可能都已经发 现并利用盐资源,也许就是宁厂盐泉。 进而推断,大宁河亦有盐水之称。夏后 启派孟涂入巫山、公元前634年楚国灭 夔国,是否也是图谋宁厂盐泉?
3.忠县泔井 《忠州直隶州志》:“泔井在州北会溪中,其地产盐,相传 汉关西杨震过此凿井,俗称官井。” 《水经注》:“江水又东径临江县南。王莽之盐江县也。 《华阳记》曰:‘县在枳东四百里,东接朐忍县,有盐官, 自县北入盐井溪,有盐井营户,沿注溪井水。”
中坝遗址是迄今考古发现进行最早井盐生产的遗址。
一是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兴起,有能力参与中原
的争霸活动,并灭掉了大量江汉平原的小国,国势 日盛;在文化上,具有自身特色的楚文化也已经兴 盛起来,其文化的辐射范围日益扩大。 二是春秋早、中期“巴人”频频活动于汉水中游地 区,并与楚人有非常强的联系。由于巴人与楚的长 期接触,其西迁不可避免地要带来一些楚文化,这 也正是峡江奉节以上地区具有一定楚文化因素的原 因。 三是楚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西部,先后强了对现今 瞿塘峡以东的三峡地区的控制和统治,并修筑了城 池,这正是春秋中、晚期巫山一带呈现典型楚文化 面貌的原因。
巴文化研究报告
巴文化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巴文化是指西南地区川滇黔藏一带的民间文化,又称西南少数民族文化。
巴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近年来,巴文化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
本报告旨在对巴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历史渊源、文化特点和传承发展现状,为保护和传承巴文化做出贡献。
2. 巴文化的历史渊源巴文化起源于古代巴蜀文化,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巴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
巴文化与中原文化、西南边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3. 巴文化的文化特点巴文化在民俗、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3.1 民俗巴文化的民俗包括丰富多彩的节日、寺庙活动等。
其中,巴族的“拜山节”、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节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3.2 建筑巴文化的建筑风格以巴人古老民居“土木结构”为主要特点,融入了山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色,给人以亲切、和谐的感觉。
巴族传统建筑“宜娥楼”、彝族建筑“堡寨”等都是巴文化建筑的典型代表。
3.3 服饰巴文化的服饰丰富多样,色彩鲜艳。
巴族的传统服饰以“八嗀”为特色,色彩斑斓、图案独特。
彝族的传统服饰则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调,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3.4 音乐和舞蹈巴文化中的音乐和舞蹈给人以宴会、欢乐的感觉。
巴族有着悠久的乐器制作和演奏传统,如竹丝、芦筒等乐器。
舞蹈方面,巴文化中的舞蹈动作优美、热情奔放,充满了民族特色。
4. 巴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巴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一方面,巴文化的传统习俗和技艺逐渐在现代社会失传,年轻一代对巴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降低;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融合也给巴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巴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巴文化的宣传推广,增强社会对巴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组织巴文化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巴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支持巴文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使巴文化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开展巴文化的教育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巴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涪陵与巴人文化演讲
涪陵与巴人文化演讲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涪陵与巴人文化的故事。
涪陵,这个位于中国重庆市的古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而巴人,则是指古代巴蜀地区的原住民,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民族之一。
涪陵与巴人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渊源。
涪陵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巴文化元素。
巴文化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之一,涪陵正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巴人是古代巴蜀地区的原住民,他们以勇敢、坚韧和智慧著称。
巴文化以其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宗教信仰而闻名于世。
例如,巴人的石刻艺术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涪陵的大佛石刻就是巴文化的杰作之一。
这些石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展示了巴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涪陵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巴人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在涪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例如,涪陵的龙舟竞渡活动就是巴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端午节,涪陵的人们会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涪江上展开激烈的竞赛。
这项活动不仅是对巴人历史的纪念,也是涪陵人民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
涪陵与巴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体现在涪陵的建筑风格中。
涪陵的建筑以巴人特色建筑风格为主,融合了巴文化的元素。
例如,涪陵的古建筑中常见的巴文化建筑元素有牛角墙、朱砂窗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巴人文化的特色,也展示了巴人智慧和建筑技艺的结晶。
涪陵还有着丰富的巴人传统美食文化。
巴人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食材资源而闻名。
例如,涪陵的火锅文化就是巴人传统美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涪陵的火锅以其麻辣鲜香的口味和丰富多样的菜品而受到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涪陵的火锅文化不仅是巴人的独特创造,也是涪陵文化的一种独特表达。
涪陵与巴人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深厚的渊源。
涪陵作为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承载了巴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涪陵的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建筑风格和美食文化都融合了巴人的传统元素,展示了巴人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涪陵与巴人文化,将其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做出贡献。
巴人文化 世界硒都——恩施
铁路之最
• 隧道最多 • 宜万铁路被称为“桥隧博物馆”。全线共有隧 道159座(其中一级风险隧道8座,二级风险隧道26 座),其中10公里以上隧道5座,全线有桥梁253座, 涵洞600多座;正线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4%。据中铁 四局宜万指挥部人士称,宜万铁路的桥隧占比为世 界之最。 • 历时最长 • 宜万铁路开建可以追溯到1909年12月10日,直 到2003年,铁路才重新开工。从2003年12月开工至 2010年8月18日宜万铁路全线铺轨贯通,耗时七年, 377公里的宜万铁路平均每年建成里程仅50多公里, 成了国内修建时间最长铁路。
二、人文
(五)西兰卡普
• 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
• 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 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
• 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 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 • 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 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
之最
铁路之最
• 造价最贵 • 曾担任青藏铁路建设指挥的朱鹏飞说,宜万铁路,在 我国同类铁路建设中,道路造价创下中国之最,平均每公 里耗资约6000万元,而堪称“天路”的青藏铁路,平均每 公里也只花了2900万元。 • 工程最难 • 宜万铁路因穿越喀斯特地貌地区,被誉为我国铁路史 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工程。它集“西南山区铁路艰 险之大成”,专家们称之为“筑路禁区”。修建难,最难 在隧道。宜万铁路的159座隧道中有70%位于石灰岩地区。 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因为宜万铁路,第一次为铁路隧道 按风险分为轻、中、高3个等级。
(一)恩施土家十大特色菜
油茶汤
合渣
榨辣椒
柏杨豆干
巴楚文化概述
水)。传说伏羲母亲名叫华胥,有巨人迹出于雷泽, 华胥以足履之有娠(帝王本纪),生伏羲。华胥之
源
“华”与大禹夏后氏之“夏”,合称“华夏”,这就
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民族的由来。
关于女娲与伏羲创造人类的传说很多,但均不成
体系。在这个传说中,将伏羲奉为巴人始祖,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巴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
从语言系属上看,巴人是藏缅语族先
楼下养畜,傍水而居;死后大多采取船 棺葬、悬棺葬、幽岩葬、岩穴葬、土坑 葬。賨人善织,家家户户能自己织布,
的 主
要 衣物等所需布匹均能自给自足,“賨布”
特 就是賨人织的麻布,秦灭巴后,令板楯 征 蛮以交纳賨布代替户赋,由此賨布名传
海内。
02 楚文化
楚
文
楚族源于中原,与中原华夏集团
化
有着密切的关系。楚文明的主源是中
展 大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军事、制陶、丝 织品、冶炼、绘画、雕刻,特别是哲学和
文学得到了高度程度发展,成为极其灿烂
的楚文明。这些文明最终融入到大一统的
汉文明之中。在文学方面,《楚辞》是秦
以前楚文化的卓越代表,屈原、宋玉是卓
越的代表人物。
03 巴楚文化
巴
我们所讲的巴楚文化,既有考
楚 文
古学文化——主要是秦汉以前的, 也有历史性文化兼地域性文化—— 主要是魏晋以后的。总而言之,它
楚的影响是双向的。 3、战国时代,郢都有流行歌曲《下里》和《巴人》。学者大抵认为 《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然而,楚歌与巴歌流行在同时、 同地,彼此难免相互影响,即楚歌有巴风,而巴歌亦有有楚风。
04 旅游发展
巴楚文化与三峡的关系
一、巴楚文化是三峡文化独有的文化资源
巴文化的起源、内核及特征
巴文化的起源、内核及特征摘要:巴人是巴文化的创立主体,巴人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巴文化生成的自然基础,巴人内部的社会交往和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是巴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
巴文化是一种空间范围较大、特色较鲜明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源、内核和演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巴文化;起源;内核;特征一、巴文化的起源关于巴人的起源,学界存在多种说法,一是以《山海经》的记载为依据,认为巴人的祖先是太皞氏。
二是以《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为依据,认为巴人的祖先是黄帝。
三是有部分湖南学者认为巴人的先祖是湘西土著先民。
四是以《太平寰宇记》、《后汉书》、《世本》等的记载为依据,认为巴人的祖先是崇拜白虎的廪君种的后代。
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需要进一步推敲和研究的,因为在长江三峡地区过去一直都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在巫山发现的巫山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距今约204万年。
这说明了长江三峡地区是一块人类活动的福地,也许就是人类的摇篮之一,巴人也很可能就起源于这一地区。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子国,巴人迁到长江以南的广大武陵山区,实现了从“巴”到“土家”的转型,到了唐宋时期,逐渐与当地的原住民、濮人、僰人、乌蛮等融合,演变成为如今的土家族。
巴文化,就是巴人在其生活的地区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与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等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具有多层次意蕴、多方面内容的区域文化形态。
巴文化的形成标志着巴人文明的出现和走向成熟。
巴文化的起源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阐释,即巴人是巴文化的创立主体,巴人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巴文化生成的自然基础,巴人内部的社会交往和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是巴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
巴文化正是在这三大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产生的。
二、巴文化的内核巴文化是巴人先民们在长期的艰难生活当中创造出来的,其精神蕴含丰富,就其内核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勇武的精神巴人勇敢无畏,因劲勇而扬名。
《舆地纪胜》记载,巴人“勇健,好歌舞”。
巴文化的传说故事
巴文化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巴族人民所创造的区域性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故事。
以下是巴文化的一些传说故事:
1.女娲补天:巴地有一片美丽的土地,生活着勤劳勇敢的人民。
女娲娘娘看到大地被洪水淹没,人们流离失所,便决定帮助人们重建家园。
她用五彩石补天,用大象造地,用巨龙治理洪水,用鸟儿飞上天空。
人们为了感谢女娲娘娘的恩德,尊她为“创世女神”。
2.伏羲画卦:伏羲是巴地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发明了八卦,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伏羲画卦的故事讲述了伏羲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领悟出天地万物的规律,并用符号记录下来,形成了八卦。
这个故事展示了巴地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3.神农尝百草:神农是巴地的一位伟大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他发明了耕种技术,为人类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讲述了神农如何通过亲身尝试各种草药,为人类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个故事展示了巴地人民对生命和健康的热爱和尊重。
4.大禹治水:大禹是夏朝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治水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讲述了大禹如何带领人们治理洪水,使洪水不再泛滥成灾。
这个故事展示了巴地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抗争和勇气。
以上是巴文化的一些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巴地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勤劳勇敢、热爱生命、尊重自
然的品质和精神。
重庆巴人文化
重庆巴人文化1.巴文化内涵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
2.巴文化的演变战国以前的巴文化,包括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两部分。
巴国文化是一种方国文明,巴地文化则是一种地缘文化。
(1)巴国文化: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主要以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春秋时代,巴国文化有所扩展,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战国初,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川东立国。
这几个地方,留下了巴国文化的大量遗迹。
(2)巴地文化:包括川东、长江三峡和鄂西南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考古学上称之为早期巴文化。
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末叶,这些文化在当地发展演变,盛衰兴替已达一二千年之久。
(3)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战国初,巴国溯江进入川东,始将青铜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融合起来,也将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融合起来。
这才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
3.巴文化的主要代表(1)“巴渝舞”“巴渝舞”,是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
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产生于巴地。
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
巴渝舞特点: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武舞、战舞类型。
“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
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
五声协,八音谐”,由此可见巴渝舞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汉初,巴渝舞被刘邦移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既供宫中观赏,也成为接待各国使节贵宾的乐舞,还成为王朝祭祀乐舞,天子丧礼乐舞。
那时巴渝舞几乎成了国家乐舞。
三国曹魏时巴渝舞更名为“昭武舞”,西晋时将“昭武舞”易名为“宣武舞”。
唐时,巴渝舞仍为宫廷乐舞之一,唐以后,巴渝舞便从宫廷乐舞中消失了。
尽管如此,在民间,巴渝舞遗风犹存,川东巴人后裔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草锣鼓、花鼓调、花灯调、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工号子、劳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
(2)“巴乡清”古代巴人的酒,以“巴乡清”著称于世。
巴人文化起源在达州论述
巴人文化起源在达州的论述引子:巴人是一个久远的名族,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和曾经创造过历史辉煌的民族。
但是,巴人文化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在巴人、巴人文化起源上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死胡同”,这里我们不妨以另外一种角度去探讨,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这是《山海经·海内南经注》对于巴的记载,这也应该是最早将巴记录于文字的文献资料。
同时,在《楚辞·天问》中也有“有蛇吞象,厥大何如?”的记载,那么就可以充分证明,巴山、巴人、巴人文化并不是最近几百年才有的说法,而是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关于“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
”的解释,我认为,应该是:在夏启的时候有一位叫孟涂的大臣,被派往巴地担任神职。
如果以这种推论,那么在夏启的时候,夏对巴已经实现了有效管理,同时巴也不是国,只是部落。
而“巴蛇食象”,我在2019年的《什么是巴蛇食象》一文中已经进行过详细阐述。
其实“巴蛇食象”就是蛇吃蛇,并不是蛇吃大象,而“象”应该是物“相”,并不是大“象”,到现在在达州一带依然将蛇吃蛇这种现象称之为“蛇吞象(相)”。
巴人、巴人文化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和实物依据,无论是《山海经》还是《华阳国志》等文献均只是寥寥几句,因此对于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然而无论是湖北恩施说、经山峡进入重庆说,还是翻秦岭走嘉陵江说均缺乏具有决定性的依据,因此也就造成了各种观点各执一词,彼此争论不休。
然而,在巴人、巴人文化的起源上,却很少有人提出是在达州这一说法,特别是国内的知名考古学者更是无一人提出。
既然国内知名考古学者无一人提出巴人、巴人文化的起源在达州,那么是不是达州真的就不具备起源的条件和资格呢?其实不然,而在所有推断中,根据达州的地理状况,结合自身和周边区域的旧石器时期文化、新石器时期文化,以及气候条件,达州才是最具起源条件的地区。
至于为什么国内知名考古学者无一人提出,这主要还是因为巴人、巴人文化研究缺乏文献资料和实物依据,在中国考古中一直不是热门话题,更不像“夏商周断代工程”那样属于国家行为,国内知名考古学者对于巴人、巴人文化研究大都只是出于自我求知而茶余饭后的兴趣,这也就导致了学者们并没有认真研究达州有可能属于巴人、巴人文化起源存在的先决条件。
四川巴人文化作文
四川巴人文化作文English: The Ba people culture in Sichuan is a rich and vibrant tapestry of traditions,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Known for their unique folk music and dance, the Ba people have a strong focus on creativity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Their traditional clothing, colorful festivals, and intricate handicrafts showcase their deep connection to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The Ba people also have a rich culinary tradition, with a wide varietyof spicy and flavorful dishes that have become popular not only in Sichuan but also around the world. Their reverence for nature andthe spiritual world is evident in their religious practices and the reverence they hold for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surrounds them. Overall, the Ba people culture is a vibrant and integral part of the rich tapestry of Sichuan's diverse cultural landscape.中文翻译: 四川巴人文化是一个丰富而充满活力的传统、信仰和实践的编织。
传承巴人文化主题作文
传承巴人文化主题作文
巴人文化,话里话外都是故事。
巴人啊,他们真是有劲儿!你听过他们的山歌没?在山谷里回荡,那声音,就像从远古传来的呼唤,听得人心里热乎乎的。
说起巴人的图腾,那可真是讲究。
龙啊、凤啊,都绣得活灵活现的。
这不仅仅是图案,更是巴人的魂,是他们代代相传的信仰。
巴人的手艺,哎呀,简直了!蜀绣、竹编,哪一样不是精细到让人惊叹?我每次看到那些工艺品,都觉得巴人真是太有才了!
说到吃的,巴人的美食可是让人欲罢不能。
那火锅,辣得让人直冒汗,但就是停不下来!还有那些山间的野味,真是鲜美得不得了。
现在啊,巴人文化得传承下去。
咱们得让更多人知道巴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文化魅力。
举办些文化节、展览啥的,让大家都来参与,一起感受巴人的热情与活力!
所以啊,巴人文化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咱们得好好珍惜,让这份独特的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传承巴人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传承巴人文化为主题的作文英文回答:The Ba people, also known as the Ba people, are an ethnic group native to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China. They have a rich and vibrant culture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From their unique language and traditional clothing to their music and dance, the Ba people's culture is truly one-of-a-kind.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Ba people's culture is their traditional clothing. The women often wear brightly colored, embroidered dresses, while the men don long, flowing robes. These garments are not only beautiful, but they also hold deep cultural significance, with each pattern and color representing a different aspect of Ba culture.Another integral part of Ba culture is their music and dance. The Ba people are known for their lively andenergetic dance performances, often accompanied by traditional music played on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pipa and the guzheng. These performances are a way for the Ba people to celebrate their heritage and express their joy and gratitude for life.中文回答:传承巴人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介绍巴人文化博物馆还有科技馆的作文
介绍巴人文化博物馆还有科技馆的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巴人文化博物馆和科技馆是我国值得一看的博物馆之一。
传承巴文化主题作文
传承巴文化主题作文
巴文化的魅力。
说起巴文化,可真是个有故事的“老伙计”!巴人的歌舞,哎呀,那可真不是盖的!鼓点一响,感觉整个大山都跟着动了,舞者
们的衣裳五彩斑斓,跳起舞来简直像是在讲古时候的传奇。
那歌声,高亢时感觉能冲破云霄,低回时又像是山谷里的回声,美极了!
你知道吗,巴人的建筑也是一绝!那些吊脚楼,依山而建,看
上去就像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住在里面,感觉就像和大自然融为一
体了。
每一座吊脚楼,都像在诉说着巴人的历史和智慧。
还有巴人的饮食,哇塞,那简直是吃货的天堂!火锅、腊肉,
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这些美食不仅好吃,还融入了巴人的文化,每一道菜都有它的故事。
别忘了巴人的手工艺品!那些刺绣、雕刻和陶器,看上去就让
人眼前一亮。
每一件都像是艺术品,不仅好看还充满了文化气息。
这些手工艺品,就像是巴人文化的使者,传递着他们的历史和传统。
总的来说,巴文化就是一座宝藏,里面装满了故事、智慧和艺术。
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巴人文化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巴人文化历史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巴人文化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嘿,朋友们!前几天我去了巴人文化历史博物馆,那体验,真是绝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老的巴人时代。
也许你会问,不就是个博物馆嘛,能有多神奇?嘿,你还别不信!那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文物,有古老的青铜器,那上面的纹路复杂得就像我解不开的数学题。
我就在想,古代的巴人咋这么厉害,能做出这么精美的东西?难道他们有什么神秘的超能力?可能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比咱们现在的人还要强烈吧!还有那些陶瓷器具,一个个造型独特,就像从外星球来的宝贝。
我觉得它们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巴人的故事,也许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也许是一次浪漫的约会。
看着那些展示巴人生活场景的模型,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田间劳作,在篝火旁跳舞,那种热闹的场面,让我好生羡慕。
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虽然便捷,但是不是少了一些巴人那种纯粹的快乐呢?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一会儿兴奋,一会儿沉思。
兴奋的是能看到这么多珍贵的东西,沉思的是巴人的文化为啥会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呢?总之,这一趟巴人文化历史博物馆之行,让我对巴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我们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感到无比自豪。
我觉得,这样的博物馆,真应该多去几次!篇二巴人文化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哇塞,朋友们,我刚从巴人文化历史博物馆出来,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进馆,那种厚重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就好像巴人的灵魂都在周围围绕着。
我就寻思着,这巴人的文化咋就这么神秘呢?看着那些精美的文物,我真的被震撼到了。
比如说那个巴人的面具,那夸张的造型,就跟现在动漫里的角色似的,难道古代巴人也喜欢二次元?也许是吧,谁知道呢!还有那些巴人的服饰,花花绿绿的,感觉比现在的时尚秀还炫酷。
我就在想,要是巴人穿越到现代,说不定能引领时尚潮流呢!走到一个展示巴人战争场景的地方,我心里咯噔一下。
那激烈的画面,让我仿佛能听到喊杀声。
湖北巴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巴人文化
在中国民族发展的早期历史上,巴和蜀一样,是一支活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民族,但由于巴和蜀民族当自己的民族文字还未形成系统、当自己的民族发生历史还未及产生书面记录需求或未及实施书面记录时,早在秦汉时期就已被中原汉民族所融合和同化,故其民族的早期原生史在华夏汉族先秦时期的正史记载中大多被忽略,而被散录于其他古文献中的早期巴族事迹,或片言只语、语焉不详,或怪异离奇、传闻追述。
这种状况,自然也形成了研究者对有限古文献取舍不一和游弋无定的空间,并直接造成了目前学术界对巴人族源的来龙去脉探索依然迷雾缭绕呈现多种不同论定观点的格局。
从20世纪30年代巴史的近代研究开始,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70多年来,从历史学、人类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巴史的论著可谓成千上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者。
①本文无意对以往的巴史或巴文化研究成果的得失作一评头品足,只是企图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一些笔者倾向性的梳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抛砖引玉,冀望在21世纪巴史和巴文化研究中,能籍助三峡考古新获的珍贵出土资料,在所有致力巴人历史和考古学文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釐清文献记载的一些迷雾,获得一个更接近历史原貌的突破。
一.巴人源流考辨有关对巴人源流研究产生分歧意见的原因,事实上都是基于对有关文献记载内容的理解和解释不同而造成的。
研究巴人历史所本的主要早期文献著作有《山海经》、《左传》、《世本》、《华阳国志·巴志》、《水经注》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书。
根据对文献的不同理解和解释,目前学术界至少在巴名字的来源、巴字的含义、巴族的起源、巴国的出现、巴人早期的活动区域等等问题上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
因篇幅关系,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这些不同的学术争鸣无疑对深入探索巴人的渊源流变史具有重要的裨益。
最早记载巴人事迹的古文献是《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经》说:“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民族发展的早期历史上,巴和蜀一样,是一支活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民族,但由于巴和蜀民族当自己的民族文字还未形成系统、当自己的民族发生历史还未及产生书面记录需求或未及实施书面记录时,早在秦汉时期就已被中原汉民族所融合和同化,故其民族的早期原生史在华夏汉族先秦时期的正史记载中大多被忽略,而被散录于其他古文献中的早期巴族事迹,或片言只语、语焉不详,或怪异离奇、传闻追述。
这种状况,自然也形成了研究者对有限古文献取舍不一和游弋无定的空间,并直接造成了目前学术界对巴人族源的来龙去脉探索依然迷雾缭绕呈现多种不同论定观点的格局。
从20世纪30年代巴史的近代研究开始,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70多年来,从历史学、人类民族学和考古学研究巴史的论著可谓成千上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者。
①本文无意对以往的巴史或巴文化研究成果的得失作一评头品足,只是企图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一些笔者倾向性的梳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抛砖引玉,冀望在21世纪巴史和巴文化研究中,能籍助三峡考古新获的珍贵出土资料,在所有致力巴人历史和考古学文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釐清文献记载的一些迷雾,获得一个更接近历史原貌的突破。
一.巴人源流考辨
有关对巴人源流研究产生分歧意见的原因,事实上都是基于对有关文献记载内容的理解和解释不同而造成的。
研究巴人历史所本的主要早期文献著作有《山海经》、《左传》、《世本》、《华阳国志·巴志》、《水经注》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书。
根据对文献的不同理解和解释,目前学术界至少在巴名字的来源、巴字的含义、巴族的起源、巴国的出现、巴人早期的活动区域等等问题上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
因篇幅关系,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这些不同的学术争鸣无疑对深入探索巴人的渊源流变史具有重要的裨益。
最早记载巴人事迹的古文献是《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经》说:“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
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
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
《今本竹书纪年》也有:“(帝启)八年,帝使孟涂如巴涖讼”的记录。
与《山海经·海内南经》的记述如出一辙。
后代学者在注解前述记载时或认为丹山西,即今重庆巫山县境的巫山。
②
至于巴人“廪君”,在《山海经》中并没有见到直接的记录。
《山海经·大荒南经》说:“有琶裰 鬯瓷 抟 蹬处。
是谓巫琶瘛N着民盼姓,食谷。
不绩不经,服也。
不稼不樯,食也。
爰歌舞之鸟,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爱处,百谷所聚”,或认为“巫拧奔础拔籽选保 褪乔啬┖撼跹д咧 龅摹妒辣尽分械模骸皬[君之先,出自巫蜒”的“巫蜒”。
③
《世本》是目前持巴人源于鄂西观点的最早和最主要的文献依据。
目前流传下来的的《世本》辑本或辑补本有多种,各种辑本都有对“廪君”的记述,尽管记述的详略程度和表述的语句不尽一至,但主体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世本卷七下·氏姓篇下·姓无考诸氏(清秦嘉谟辑补本)》:“廪君之先,故出巫蜒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
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五落钟离山。
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
未有君长,俱事鬼神。
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
与樊氏、曋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乃共掷剑于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
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
又令各乘土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约能浮者,当以为君。
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廪君不许,盐神暮辙来取宿,旦即化飞蟲,与诸蟲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廪君于是君乎夷城。
四姓皆臣之,世尚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