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1.大脑小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约370g,占体重的1/8~1/9。小儿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为成熟,而大脑的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不成熟,故出生时的各种活动主要靠皮质下中枢调节。

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2.脊髓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为成熟,约重2~6g,是成人脊髓的1/4~1/5,

脊髓的末端在第二腰椎下缘,新生儿时达第3腰椎水平,随年龄增长,4岁时达1腰椎上缘。所以腰椎穿刺时注意,应以3~4腰椎间隙、新生儿以4~5腰椎间隙为宜。

小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值

(二)神经反射

1.终身存在的反射

(1)浅反射:

出生时即生存,终生不消失的反射,包括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提睾反射到出生4~6个月后才明显。

(2)腱反射:从新生儿期可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结合处或小脑病变。

2.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

随着年龄增长,在一定年龄反射消失。

(2)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3.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Babinski)征(2岁以下小儿巴宾斯基征阳性可考虑为生理现象)、戈登(Gordon)征、霍夫曼(Hoffmann)征、查多克(Chaddock)征等。

4.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凯尔尼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等。

(三)小儿神经系统检查

1.一般检查检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精神发育和行为,皮肤有无异常素斑、脊柱有无畸形、叩击痛、异常弯曲等。可根据小儿对外界声、光、疼痛、语言等刺激的反应来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

2.头颅检查应注意检查头颅大小(头围)、形状、前囟是否闭合与张力、颅骨透照试验是否阳性等。

颅骨透照试验

正常透照

硬膜下积液透照

3.运动检查

应观察头、躯干及四肢的随意动作,如卧、坐、立、走、跑、跳及手的动作,是否达到该年龄的正常标准。

新生儿屈肌张力较高,手呈握拳状态,3个月后才自然松开,否则属异常。

6个月做“蒙面试验”,正常发育小儿能将覆盖物从脸上移开,智力低下及肢体瘫痪小儿不能完成该动作。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致病菌]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病原体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其中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多见。

入侵途径

致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脑膜:

(1)最常见的途径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抵达脑膜微血管。致病菌大多由上呼吸道入侵血流(菌血症)。

(2)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3)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颅骨骨折。

在细菌毒素和多种相关细胞因子作用下,形成软脑膜、蛛网膜和表层脑组织为主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广泛性血管充血、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蛋白渗出,伴有弥漫性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早期或轻型病例,炎性渗出物覆盖在大脑顶部表面,逐渐蔓延至大脑基底部和脊髓表面。严重者可有血管壁坏死和灶性出血,或发生闭塞型小血管炎而致灶性脑梗死。并可发生脑室管膜炎,导致硬脑膜下积液或(和)积脓、脑积水。炎症还可损害脑实质、脑神经、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神经系统体征。

临床表现

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儿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1.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两种:

(1)暴发型患儿起病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等,脑膜刺激征阳性。皮肤迅速出现出血点或淤斑,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性休克的症状,治疗若不及时24小时内死亡。常见病原体为脑膜炎奈瑟菌。

(2)亚急型发病前数日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肌肉酸痛,婴幼儿则表现发热、呕吐、烦躁、易激惹、精神委靡、目光凝视、惊厥、昏迷。病原体常见于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

2.体检①脑膜刺激征:颈抵抗、布氏征及克氏征阳性;②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婴幼儿可有前囟饱满、颅缝增宽、双侧瞳孔反射不对称,甚至出现脑疝;③30%以上患儿可出现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起病时表现可与新生儿败血症相似,神经系统表现为嗜睡、前囟紧张膨隆,但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多见,所以新生儿患败血症时应警惕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3.并发症

①硬脑膜下积液:颅骨透照试验阳性+诊断性穿刺可明确诊断。

②脑积水:化脓性脑膜炎,因脑脊液循环系统发生粘连阻塞,引起脑积水。

③脑室管膜炎:多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多见于病程初期未及时治疗的婴儿脑膜炎患者。

4.其他脑神经受累可产生耳聋、失明等;脑实质受累可产生瘫痪、智力低下或癫痫。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达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找菌(阳性率70%~90%);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检测细菌抗原等。

2.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高达(20~4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占80%以上,严重感染时白细胞可不增高。

3.其他血培养、皮肤瘀斑涂片找菌阳性、头颅CT等。

四、治疗原则

除早期、联合、坚持用药、对症处理、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外,主要采取抗生素进行病原学治疗。

1.抗生素治疗及早采用敏感的、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毒性较低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注意药物配伍。

(1)病原体未明时,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

(2)病原体明确后,应参照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

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等。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G、头孢噻肟钠等。

脑膜炎双球菌:青霉素-G。

革兰氏阴性菌:头孢噻肟钠、阿米卡星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萘夫西林、氨基糖苷类、头孢噻肟钠、头孢呋辛钠、万古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