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海水“晒盐”(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海水“晒盐”(第1课时)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理解结晶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学会绘制并运用溶解度曲线。

4.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课件中们没有讲到精制食盐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课前准备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除了镁等物质,还有一种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质也主要来自于海水,那就是食盐。

食盐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人类“制盐”的历程是什么?【讲述】其实,人类在很早就会从海水中提取海盐。

我国人民提取海盐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经历了从“煮盐”到“晒盐”漫长历程。

目前我国海盐的年产量有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较大的盐场有河北的长芦盐场、山东的莱州湾盐场、江苏盐场、辽东湾盐区等。

【讲述】食盐不仅是调味品,还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一海水晒盐。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海水“晒盐”的过程;学生活动1 了解海水“晒盐”;【提问】1.传统海水晒盐通常采取什么生产方法?2.传统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回答】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

2.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

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

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知道蒸发结晶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海水“晒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海水“晒盐”的方法: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盐田通常分为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2.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3.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

4.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粗盐母液【合作探究】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答:从海水里刚晒出来的食盐不能食用,因为其中除了含有泥沙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可溶性杂质,还需要进行粗盐提纯。

【跟进训练】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C )A.溶解法B.过滤法C.结晶法D.蒸馏法2.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D.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得到食盐3.我国有辽阔的海岸线,有充足的海水资源。

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

在此过程中( B )A.溶剂的质量不变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知识点二蒸发结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6页的内容,并分组完成活动天地8-1,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途径是加热蒸发;当玻璃片上出现固体颗粒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8.2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8.2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8.2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根源理;2.理解溶解度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并掌握其意义。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让学生参加粗盐提纯过程,培育学生谨言慎行、慎重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认真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溶解度的看法及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教课难点】混杂物的分别方法和思路。

教课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看法,并完成有关的实验研究。

环节二:新课讲解第一部分:海水“晒盐”的过程设疑: 1. 猜猜海水晒盐的流程。

2. 你感觉海水晒盐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利用的原理是什么?3.你说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水为何不可以完好蒸发干呢?学生思虑谈论。

教师展现图片,讲解:海水晒盐的原理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蒸发结晶是物质结晶的门路之一。

饱和溶液:在必定温度下,必定质量的溶剂里,不可以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必定温度下,必定质量的溶剂里,还可以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应注意:①应明确“必定温度”和“必定量的溶剂” ,由于改变温度或溶剂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变。

②应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NaCl NaCl液,对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了。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增添溶剂或高升温度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蒸发溶增剂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第二部分:溶解度过渡固体物质溶于水都能达到饱和状态,为何会达到饱和呢?还与什么要素有关?二、溶解度——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1.实验研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要素(1)溶质的影响(2)温度的影响2.观察老师的实验,并把结果填在空格上。

3.学生看书,发问:问 1:不一样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能否同样?举例说明。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教案(新版)鲁教版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
-实验器材:准备适量的海水样本、晒盐器具等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海边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海边的一种常见现象吗?那就是海水晒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提出几个关于海水晒盐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例如:“海水晒盐的过程中,为什么盐会结晶出来?”“晒盐实验中,如何控制阳光和风力等因素?”等。学生通过讨论,巩固对海水晒盐知识的理解。
5.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随机提问几位学生,了解他们对海水晒盐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海水晒盐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接着,教师提出一个拓展问题:“除了海水晒盐,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提取盐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提醒学生注意海水晒盐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化学知识,学以致用。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海水晒盐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化学科学产生兴趣,增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如“海水晒盐原理”、“海水晒盐方法”等,让学生一目了然。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海水“晒盐”第1课时 学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海水“晒盐”第1课时 学案

8.2.1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重点)。

2.了解饱和溶液及其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

3.认识饱和溶液的结晶现象及其原因(重难点)。

【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情境导入海水晒盐的图片或视频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1.观察“饱和溶液”(1) 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如何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试试饱和食盐水能否溶解KMnO 4固体?由此可以获得信息是?(3)你认为用哪些方法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呢?+20mL 水加5gNaCl 并搅拌观察是否全溶加5gNaCl 搅拌并观察(4)你认为用哪些方法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呢?(典题练习)1.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B.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2. 通常情况下,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B.往食盐水中加水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知识梳理)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在这个过程中海水中的水分在(增加、减少、不变),溶质的质量(填“增加”、“减少”、“不变”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学习任务:实验探究二(实验探究)观察“结晶”2.+饱和食盐水吹热风并观察(1)溶液饱和后,蒸发水,NaCl结晶析出的原因是什么?(2)除了蒸发,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知识梳理)固体物质从它的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海水晒盐属于结晶。

海盐是人类最早从海洋中获取的矿物质之一,我国海盐年产量约3000万吨,居世界第位。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海水“晒盐”的过程,了解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海水“晒盐”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进一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

【教学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学会用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课前准备】小烧杯(50mL)、药匙、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硝酸钾晶体、食盐晶体、碘、水、酒精、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到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二、新课学习1.海水“晒盐”的过程先将海水引入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____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粗盐。

【过渡】从流程上看,为什么要将海水引入蒸发池?为什么引入结晶池后才会有食盐析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一定温度下,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度的溶解?实验指导:量取20mL水,倒入小烧杯中,称取10g食盐晶体,先取一半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再将剩余的食盐晶体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食盐(能/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地溶解。

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食盐溶解不了。

实验结论:食盐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度地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实验指导:①给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中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化学九年级全鲁教版五四制9.2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案

化学九年级全鲁教版五四制9.2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案

化学九年级全鲁教版五四制9.2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案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课堂检测】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A.是很浓的溶液B.含100g水的溶液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不论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

再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5.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且简便的方法是( )A.改变温度B.蒸发溶剂C.加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6.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体物质在g溶剂(通常为水)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7.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有:、、。

8.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表示。

9.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则20℃时,把10g食盐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再加入10g食盐,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10.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B.升高温度C.加入大量水D.降低温度11.10℃时,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25g。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比较12.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为()A.1:1B.1:2C.1:3D.1:413.在20℃时,3g某物质溶于200g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14.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把一定量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肯定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溶剂的质量1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新版)鲁教版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海水“晒盐”的原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困难。此外,对于影响海水“晒盐”效率的因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提高效率。另外,学生可能对盐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应用来加深理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实验室内的蒸发皿、搅拌棒、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6.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学生将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他们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海水晒盐的历史与现状》、《全球盐业市场报告》
-视频资源: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视频、盐田参观纪录片
-线上资源:化学知识问答游戏、海水晒盐的科学实验教学视频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如水分子的构成、溶解的概念、晶体结构等。他们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蒸发皿、搅拌棒等工具。此外,学生可能还了解一些海水的成分和盐的用途。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通常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希望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以增强学习体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水晒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水晒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8单元第2节海水晒盐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8单元第2节海水晒盐 教案

第二节海水晒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2、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用重结晶法提纯的粗盐三、教学媒体:多媒体、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等。

四、教学流程片断一复习提问【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海水晒得的粗盐中有什么类型的杂质?【学生回答】有泥沙,还有氯化镁等【教师总结】粗盐含不溶性杂质:泥沙,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Na2SO4等片断二导入新课【教师讲解】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其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还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那么,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使之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呢?【投影】第二节海水晒盐(三)粗盐的提纯【教师展示】展示实验室的粗盐。

【教师讲解】1、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方法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学生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展示】筛子原理,把筛子和过滤用的滤纸类比,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引导】根据食盐能溶于水,而泥土不溶于水的性质,可以先将混合物加入水中,使其充分溶解,然后使用不能使泥土透过的滤纸把泥土和食盐水分离开来。

【教师讲解】大家为什么会想到使用滤纸呢?是受了什么样的启发呢?简单介绍“筛子”原理,把应用“筛子”原理的事例告诉同学们。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凡是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都可以使用恰当的“筛子”将它们加以分离,滤纸是分离可溶物质和不溶物质的理想的“筛子”。

【教师演示】演示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教师讲解】下面来回忆一下过滤操作过程,并请同学们思考过滤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水“晒盐”-教案(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水“晒盐”-教案(第1课时)

《第二节海水“晒盐”》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2、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结合人们紧密相关的吃饭的“饱”与“不饱”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饱”与“不饱”。

2、通过学生实验帮助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强自立信心。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教法重点: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教法及学法:通过录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教师予以辅导。

课前准备多媒体,视频辅助,实验仪器:一杯海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电吹风机、药匙、玻璃棒、玻璃片。

教学过程播放影片《闪闪的红星》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潘冬子机智通过敌人岗哨盘查,将食盐顺利送入山中游击队处的方法,引出课题——海水晒盐投影学习目标:1、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了解,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蒸发结晶。

2、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

3、通过海水“晒盐”过程的了解,认识化学在现代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阅读海水“晒盐”过程,思考如下问题:1、传统海水晒盐通常采取什么生产方法?2、传统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探究释疑合作交流:交流讨论:1、海水中的食盐从哪里来的?2、从流程上看为什么要将海水引入蒸发池,为什么引入结晶池后才会有食盐析出过渡:要想解决问题2,需进行如下探究:探究活动一问题:在一定量溶剂(水)中能否无限溶解溶质?交流讨论: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1、一般地,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物质存在2、往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看是否溶解3、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从溶液里析出后的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探究活动二问题: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有什么关系?1、向实验一中未溶解的食盐溶液中再加入20ml水,搅拌观察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8.2海水“晒盐”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8.2海水“晒盐”教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海水“晒盐”教学目标: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2、理解溶解度的涵义。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并掌握其意义。

4、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1、粗盐的提纯。

2、溶解度的概念及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教学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图示法教学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实验准备:仪器准备:托盘天平、量筒、烧杯(50毫升)、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滤纸、漏斗药品准备:蒸馏水、粗盐、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得到食盐的?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含有杂质,怎样使粗盐变为可食用的精盐呢?二、引导自学(一)1、内容:海水“晒盐”的过程2、方法:学生看书,完成思考题。

3、思考题:(1)目前海水“晒盐”用的是什么方法?(2)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3)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4、学生看书、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5、演示实验:实验探究: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6、实验探究:粗盐的提纯(1)问题:怎样除去粗盐中的泥沙?(2)除去泥沙后,又怎样得到纯净是食盐?7、讨论实验方案8、演示实验:用过滤法提纯粗盐。

步骤:(1)溶解:量取15毫升水于烧杯中。

称取6克粗盐,边搅拌边将粗盐逐渐加入烧杯中,至粗盐不再溶解;(2)过滤:将粗盐溶液放在过滤器中过滤(过滤是要素、玻璃棒的用途)(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搅拌(玻璃棒的用途)9、思考:上面所说,海水晒盐得到的粗言,除了泥沙,还有其他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呢?看书了解工业净化食盐的方法,并了解食盐的用途。

九学年级化学鲁教版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九学年级化学鲁教版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理解“结晶”“溶解性”“溶解度”等概念;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海水“晒盐”的过程,了解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海水“晒盐”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进一步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方法及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教学用品:小烧杯(50ml)、药匙、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硝酸钾晶体、食盐晶体、碘、水、酒精、火柴等。

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谢谢合作!。

新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教案(教学设计)

新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1.知识与技能-4,并进一步知(1)知道用什么试剂可以分别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2道如何选择试剂。

(2)知道除去可溶性杂质时,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过量的试剂也要在后续实验中除去。

(3)在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剂除杂时,知道如何考虑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评价等方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用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及除杂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呢?这是本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

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巩固【投影】1.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2.通过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大还是小?为什么要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从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图中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其高温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氯化钠晶体的量少,大部分还溶解在水中。

另一方面,降温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小于其高温下饱和溶液的浓度,降温后溶液浓度减小。

所以,不能通过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使其溶液浓缩的目的。

)活动2 探究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讲解】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其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还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教学课件共22张PPT含视频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教学课件共22张PPT含视频

温馨提示1、取1-2滴氯化钠溶液即可。
2、正确使用酒精灯;火柴梗放在石棉网上。
3、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可停止加热。
4、加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 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的吗?
蒸发溶剂
出现晶体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硫酸铜晶体
加入约5ml水并振荡 加入约5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固体溶解
固体不溶解

固体不溶解
固体溶解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类的溶剂中溶解限量不同;。
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限量不同
8-2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二: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 温度 ,需要保持不 变的因素是 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 。
已知: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下面说法 正确吗?请指出错误之处。
A.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则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100g溶剂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单位为g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0g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
2、不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 素是( A )
A、溶剂的多少 B、溶质的种类 C、温度的高低 D、溶剂的种类
3、经测定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246
30℃时,在100g水中加入65g硝酸钾固体,用玻璃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g。
× 必须为饱和状态
时,D氯.化20钠℃的时溶,解10度0g为氯2化7g钠。的×饱和溶溶剂液量中必有须27为g氯1化00钠g,则2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8单元第2节海水晒盐 教案 (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8单元第2节海水晒盐 教案 (1)

鲁教版初三化学《溶解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因素的实验探究,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2)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观察和分析,知道除蒸发结晶外还可以通过降温法使物质结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方法,认识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自主活动练习认识并学会溶解度曲线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学会溶解度曲线的使用。

【教学难点】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人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大家知道为什么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明确目标生读目标三、新知探究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学生】阅读课本,动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并展开交流。

1、利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根据课本37页“实验探究8-2-1”中的要求,完成氯化钠与氢氧化钙分别在水和酒精中溶解情况对照表;通过对比总结出物质的溶解性受什么因素影响。

2、利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根据课本38页“实验探究8-2-11”中的要求,设计并完成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影响效果的实验;通过对比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情况总结出温度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学生】汇总答案。

【老师】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总结出物质溶解性分别受溶质、溶剂性质以及温度的影响。

认识固体溶解度【教师】我们知道蔗糖、食盐都易溶解在水中,那么你能利用溶解性比较出它们溶解能力的大小吗?因此,为了具体表示一种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我们引入另一个概念:溶解度。

【教师】出示三种情况下能否比较物质溶解性的强弱情况,分别是:不同温度、不同质量溶剂、不确定溶液状态。

8-2 海水“晒盐”(第1课时)—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8-2 海水“晒盐”(第1课时)—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海水“晒盐”过程,能知道海水晒盐的基
本原理是蒸发结晶。
2.通过复习溶液的知识,能理解“饱和溶液” “不饱
和溶液” “结晶”的概念,能计算方法物质溶解度。
复习提升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
实验结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限量会______;
增加
减少
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限量会______。
(1)20℃时,硝酸钾在100 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同温度下KNO3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3)在一定温度下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
溶解任何溶质。
(4) 温度降低不饱和溶液一定能变为饱
和溶液。
复习提升
判断下列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1、在试管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物质的溶
不一定

2、蒸发水或改变温度下,析出溶质后的
溶液
一定是
3、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
二、溶解度
2、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
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能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
溶剂里的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
外界条件:一定温度
溶解度
溶剂的质量:100g
四要素
溶液的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一)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

.理解结晶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强自立信心。

2. 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知识点(重点、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重点)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难点) 实验准备:
多媒体,视频辅助,
实验仪器:食盐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电吹风机、玻璃棒、玻璃片。

教学流程设计:
学习过程
大致含义是什么呢?
【过渡】要想解决问题,需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探究释疑解难】
问题:怎样将食盐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来?
1.取不饱和食盐水少许,放在玻璃片上烘烤(或用电吹风吹热风),观察现象。

问题:
1、什么是结晶?
2、结晶的方法有哪些?展示部分晶体的图片,
胆矾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探究成果交流展示】
1、海水晒盐的原理?
2、从本实验中你发现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3. 晒盐剩余的苦卤直接排掉好不好?
【观看视频思想教育】
我国的主要盐场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观察现象回答
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
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
出的过程叫结晶
学生结合实验总结结晶的方法。

1.蒸发溶剂法
2.降温法
学生结合实验总结出海水晒盐
的原理——蒸发结晶。

学生讨论,投影中的几个问题,
最后老师利用学生的答案进行
归纳,总结出合理的答案。

【学生思考】我国较大的盐场有
哪些?
通过实验学生亲
身体会、领会溶液
由不饱和到饱和
然后析出晶体的
过程。

通过问题的设置
使学生能及时理
解本节所学。

介绍我国食盐年
产量居世界第一,
增强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及自强
自立信心
【交流展示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把所学的知识系统1、海水晒盐的原理
2、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培养学生分析归
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1、海水“晒盐”:方法: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
过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
2、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3、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过程。

结晶种类: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上经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走入化学,并适时配以练习,顺利地完成了一个个学习目标。

上课时做到了“时时面对学生,处处关怀学生”,找准突破口,从而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海水晒盐就是一个最后的例子。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是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在很多的中考题中考题中涉及这样的题目,一定要弄清概念。

不足之处:
1、实验设计缺乏创新。

2、自主实验讨论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时间有些长,后面的环节较为仓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