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域分析与规划43205

合集下载

1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12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要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在实现五个统筹中发挥重要的 作用。
第一节 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概述
四、新时期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内容变化
(三)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组成部分,对区域内的各城镇,特别是对中心城 市制订城市性质、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有指导作用。
(四)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
(二)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分析
1.城镇体系 的现状特点
2.城镇体系 的结构特色
3.城镇体系 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
二、城镇发展的区位分析
(一)区位条件分析 作为城镇发展区域条件之一的区
位条件,包括整个区域城镇体 系的区位和各城镇的区位。
(二)吸引范围分析 一个比较完整的区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 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概述
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 程中首位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城乡差别 显著、城镇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的问题日益明显,规划建设协调发展的 城镇体系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迫切要 求,这也成为西方学者和许多发展中国 家学者的关注热点。因此,城镇体系研 究的重点开始转向发展中国家。
第一节 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概述
四、新时期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内容变化
(一)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
城镇体系规划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规划。城镇体 系规划实质上是适应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点、针对我们 城镇化面临问题的最有成效的区域规划的组织方式。
(二)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
城镇体系规划要达到的目标,是要通过区域人口、产业和城镇的合 理布局,协调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 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 统理论与方法,努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 实现体系整体利益的不断增长。

报告的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

报告的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

报告的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一、引言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是现代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于宜居城市的需求不断增长,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报告的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进行详细论述。

二、区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区域分析是指对一个特定地理区域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它包括对该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等手段,了解该地区的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

同时,还需要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状况、产业结构等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为城市规划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

三、城市规划评估的必要性和流程城市规划评估是指对一个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城市规划评估,可以评估城市规划方案是否与区域发展战略相符合,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宜居环境的需求,并评估城市规划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城市规划评估的流程主要分为背景调研、问题确定、数据收集、模拟仿真、方案评估和结果分析等几个步骤。

四、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在许多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在一个城市规划项目中,通过对该地区的区域分析,发现其水资源短缺,因此需要调整规划方案,增加水资源保护区的面积和水资源利用限额。

又如,在一个城市交通规划项目中,通过城市规划评估,发现规划方案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因此需要对交通规划进行调整,增加道路宽度和公共交通设施的投资。

五、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的挑战和展望尽管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和技术设备的支持。

其次,评估结果可能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可能产生争议。

未来,我们应加强对区域分析和城市规划评估方法的研究,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效率,并加强公众参与,提高评估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合肥买房政策、区域规划与学区,成功指导数千名购房者合肥置业。

以下为“合肥买房参谋”微信公众号粉丝问答精选提问分享。

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粉丝提问:您好,我长期外地工作,老家是安徽下面地市的,最近几年有回合肥发展的打算,但是不知道合肥未来发展怎么样?不知道可有详细的合肥空间规划发展介绍?合肥买房参谋回答:正好最近,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本文旨在详细阐述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方案,包括规划的目标、具体策略和步骤。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精确的执行,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规划目标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区域内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具体目标如下:1. 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年均经济增长率不低于X%,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2. 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福利服务,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 生态环境目标:加强环境保护,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二、实施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1. 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引导和扶持高科技、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对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布局各类用地,推进城市绿化、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 提升城市品质:注重打造宜居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公共空间,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丰富文化和休闲娱乐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4. 强化环境保护: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推动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5.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贡献。

三、实施步骤为了有效推进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确保规划的有序推进。

2. 集中力量抓重点:根据规划的重点和优先发展的方向,集中资源和力量,推进关键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夯实发展基础。

3. 完善政策体系: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及时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TERRITORIALSPATIALMASTERPLANNINGOFSIYANG2022年9月2035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稿TERRITORIALSPATIALMASTERPLANNINGOFSIYANG(2021-2035年)01规划总则02目标定位及全域空间格局03城区优化,建设宜居城市04要素支撑,完善设施配套目录CONTENTS城区结构:格局谋划用地布局: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品质建设:绿地与开敞空间、两河四岸目标定位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生态保护总体格局产业空间格局魅力空间格局城镇体系格局全域镇村格局交通体系完善市政设施完善规划目的、规划原则规划范围与期限01规划总则PRINCIPLES OF PLANNING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SIYANG 1.1 规划目的《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是实现全县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保障;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保障国土安全,建设“美丽泗阳”的重要举措;是县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行动纲领;是全力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创新活力、更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千里运河最美县”的空间蓝图;是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基础。

1.2 规划原则1 2 3 4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动泗阳县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严守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和历史文化保护底线。

统筹优化城乡、区域国土空间,实现国土空间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乡公共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中国区域发展趋势预言.doc

中国区域发展趋势预言.doc

中国区域发展趋势预言中国区域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下面下面为大家带来中国区域发展趋势预言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趋势一: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1980-2002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由19.4%提高到39.1%,提高近20个百分点。

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城市化严重地滞后于工业化。

未来我国的城市数量将迅速增加,城镇体系将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

据估计,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

趋势二: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大城市圈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未来有不少城市群可望发展成为大城市圈,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城市圈、京津唐地区的大城市圈、胶东半岛的大城市圈、沈大大城市圈等。

这些大城市圈将成为我国技术和制度创新的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的基地。

它们的形成将有力促进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并对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趋势三:企业日益成为市场主体,大企业在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部署和履行入世承诺的要求,政府将进一步减少对国有企业施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同时,中央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努力和推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力度的加大,使得地方保护将进一步受到限制,企业跨区域交流的障碍将进一步消除,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趋势四:网络型基础设施条件将进一步完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为便利长期以来,包括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一直处于瓶颈状态。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发展,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适度超前,网状的、高度系统化、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将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所形成的瓶颈将基本消除。

趋势五:产业转移的速度有所加快,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将逐步形成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接纳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卫辉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

卫辉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

卫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文本卫辉市人民政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8.07目录附表目录 (4)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7)第四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9)第一节区域协同发展 (9)第二节市域城乡统筹 (10)第三节市域产业发展规划 (17)第四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1)第五节市域空间管制 (24)第六节市域公共服务体系 (26)第七节市域综合交通 (29)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30)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32)第十节市域公用设施规划 (34)第十一节市域综合防灾减灾 (38)第五章城市规划区统筹规划 (41)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 (48)第一节空间布局 (48)第二节居住用地 (51)第三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52)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57)第五节综合交通 (58)第六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64)第七节历史文化保护 (67)第八节城市双修与旧城更新 (72)第九节总体城市设计 (75)第十节市政公用工程 (79)第十一节综合防灾 (85)第十二节环境保护 (87)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89)第十四节建设用地控制 (90)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和远景发展设想 (93)第八章规划实施 (98)第九章附则 (100)附表目录附表 1城乡规划指标体系一览表 (101)附表 2规划城镇等级结构一览表(2035年) (102)附表 3规划城镇规模结构一览表(2035年) (102)附表 4市域中心村分布一览表 (102)附表 5市域城乡用地汇总表 (103)附表 6市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103)附表 7城市规划区用地汇总表 (105)附表 8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引导表 (105)附表 9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 (106)附表 10中心城区用地平衡表 (107)附表 11中心城区居住片区一览表 (108)附表 12医疗机构规划一览表 (108)附表 13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规划一览表 (109)附表 14中心城区养老院规划一览表 (109)附表 15中心城区公路客运站规划一览表 (110)附表 16中心城区高速出入口规划一览表 (110)附表 17中心城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110)附表 18中心城区规划道路横断面一览表 (112)附表 19中心城区社会停车场规划一览表 (113)附表 20中心城区公交综合场站规划一览表 (113)附表 21中心城区市级公园规划一览表 (114)附表 22中心城区河道规划一览表 (114)附表 23近期棚改项目一览表 (115)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与编制目的为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等战略和规划,衔接郑济高铁、107国道改线等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区域重大工程,促进卫辉市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特编制《卫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Word 文档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Word 文档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班级: 12级地理科学姓名:吴茂成学号: 2012101109 2015 年 1月5日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4)一、规划范围 (4)二、规划目的 (4)三、规划原则 (4)四、规划目标 (4)五、现状概况 (5)六、规划用地布局 (5)七、规划期限:2014——2024 (5)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 (6)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6)二、产业发展战略 (6)三、发展目标 (6)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 (6)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 (7)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 (7)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7)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8)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 (9)一、集镇发展目标 (9)二、集镇发展策略 (9)三、集镇发展职能 (9)四、集镇性质 (9)五、集镇规模 (9)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10)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 (10)二、集镇空间规划结构 (10)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0)四、居住用地规划 (10)五、住房发展规划 (10)六、工业用地规划 (10)七、仓储用地规划 (11)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2)第八章防灾规划 (13)一、防洪规划 (13)二、消防规划 (13)三、抗震规划 (13)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15)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2014-2024)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本规划为古镇柘皋镇集镇区域,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

该镇南距巢湖市2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

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

镇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件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区域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规划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 时间安排、任务分工、资源调配等。
组织与协调
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协调各方资源,确保 规划的实施顺利进行。
监督与评估
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调整。
反馈与改进
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规划进行 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交通条件
02
分析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布局、通达性和运输能力。
政策环境
03
研究区域内的政策环境,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
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总结词
分析区域内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评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 平。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区域资源与环境分析
自然资源分析
矿产资源
分析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和 开采条件。
土地资源
评估土地的利用现状、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水资源
研究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以及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系统
评估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包括森林 、草地、湿地等。
环境质量
监测区域内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 ,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情况。

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05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1 总则 ......................................................................................................................................... -2 -1.1目的................................................................................................................................ - 2 -1.2依据和期限.................................................................................................................... - 2 -1.3编制方法........................................................................................................................ - 2 -1.4规划成果........................................................................................................................ - 2 -1.5实施管理........................................................................................................................ - 3 -1.6规划调整........................................................................................................................ - 3 -2 规划导则 ................................................................................................................................. -3 -2.1规划范围........................................................................................................................ - 3 -2.2功能定位........................................................................................................................ - 3 -2.3规划结构与层级划分.................................................................................................... - 4 -2.4土地使用性质................................................................................................................ - 4 -2.5土地开发强度规定........................................................................................................ - 5 -2.6住房建设........................................................................................................................ - 5 -2.7配套设施........................................................................................................................ - 5 -2.8绿地控制规定................................................................................................................ - 6 -2.9公共空间........................................................................................................................ - 6 -2.10建筑控制...................................................................................................................... - 7 -2.11广告和标识.................................................................................................................. - 8 -2.12六线控制...................................................................................................................... - 8 -2.13 道路交通..................................................................................................................... - 9 -2.14水系统规划................................................................................................................ - 11 -2.15能源利用规划............................................................................................................ - 15 -2.16信息化规划................................................................................................................ - 17 -2.17环卫工程规划............................................................................................................ - 17 -2.18综合防灾规划............................................................................................................ - 18 -2.19管线综合.................................................................................................................... - 19 -2.20 街区空间特色控制................................................................................................... - 20 -3 生态细胞用地布局指引 ....................................................................................................... - 28 -附表: ....................................................................................................................................... - 29 -表1 规划用地汇总表....................................................................................................... - 29 - 表2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 29 - 表3 土地使用兼容性表................................................................................................... - 31 - 表4 配套设施一览表....................................................................................................... - 32 - 表5开发强度指标一览表................................................................................................ - 35 -1 总则1.1目的为落实《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率先建设生态宜居的国际化新城,编制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指导和规范土地使用和开发建设活动。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近日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出炉!请输入图片描述《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已经南阳市政府批复(宛政文〔2018〕55号文),现将规划主要内容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如下: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2018年11月8日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公示南阳市在全国的区位分析区域交通条件分析南阳市在河南省的位置南阳中心城区在市域的位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城市规划区范围图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图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规划图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规划图一、总则(1)编制目的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2)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二、展目标与战略(1)总体定位推动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引领南阳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高地,促进南阳向高质量城镇化转型的新载体,吸引南阳创新要素集聚发展的新引擎。

(2)规划愿景依托中心城区和新能源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产业优势,发挥南阳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两岸并举,拥河发展,把南阳打造成为世界月季花城、中国养生名城、中原生态水城、南阳宜居新城。

(3)发展目标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区域协作与制度创新,至2020年,区域经济增长极初步形成,城市绿色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35年,有力支撑南阳成为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产业经济、生态文明、社会人文的大发展,基本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生态文明高地、宜居和谐示范。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在当今社会,区域的发展和规划对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规划,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基础,它通过对区域内各种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的调查和研究,揭示区域的特征、问题和发展潜力。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首先要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进行了解。

例如,一个地区的地形是山地还是平原,气候是湿润还是干旱,这些自然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交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

经济因素也是区域分析的重要内容。

包括区域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劳动力资源等。

比如,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可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地区,则更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社会因素如人口分布、文化传统、教育水平等也会对区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环境因素在区域分析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状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区域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完成区域分析之后,就可以进行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根据区域分析的结果,制定出区域未来发展的目标、战略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性原则等。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确保区域的发展不会以牺牲未来为代价。

因地制宜原则强调根据区域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适合的发展策略。

综合性原则则要求在规划中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实现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最全北京新城区(非主城区)规划图集

最全北京新城区(非主城区)规划图集

最全北京新城区(非主城区)规划图集北京新城区总体规划分布昌平分区规划(2017-2035)产业发展昌平分区规划(2017-2035)空间结构昌平分区规划(2017-2035)生态格局昌平分区规划(2017-2035)文化传承大兴分区规划(2017-2035)产业布局大兴分区规划(2017-2035)空间结构大兴分区规划(2017-2035)绿色生态空间大兴分区规划(2017-2035)文化传承房山分区规划(2017-2035)产业结构房山分区规划(2017-2035)空间结构房山分区规划(2017-2035)绿色空间房山分区规划(2017-2035)文化传承怀柔分区规划(2017-2035)产业结构怀柔分区规划(2017-2035)城市风貌怀柔分区规划(2017-2035)空间结构怀柔分区规划(2017-2035)绿色空间门头沟分区规划(2017-2035)历史文化保护门头沟分区规划(2017-2035)区域空间管控门头沟分区规划(2017-2035)区域空间结构门头沟分区规划(2017-2035)山水风貌保护门头沟分区规划(2017-2035)生态空间密云分区规划(2017-2035)产业空间格局密云分区规划(2017-2035)空间格局密云分区规划(2017-2035)历史文化密云分区规划(2017-2035)绿色生态空间平谷分区规划(2017-2035)产业布局平谷分区规划(2017-2035)城乡风貌平谷分区规划(2017-2035)空间格局平谷分区规划(2017-2035)绿色空间平谷分区规划(2017-2035)文化传承顺义分区规划(2017-2035)空间布局顺义分区规划(2017-2035)绿色空间结构延庆分区规划(2017-2035)产业结构延庆分区规划(2017-2035)区域空间结构延庆分区规划(2017-2035)特色景观风貌亦庄新城规划(2017-2035)产城融合亦庄新城规划(2017-2035)空间结构亦庄新城规划(2017-2035)文化和生态布局。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信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信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信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赣府字〔2024〕31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信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赣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批准赣州市15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请示》(赣市府文〔2023〕5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信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信丰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巩固赣南脐橙核心产区地位,着力建设世界橙乡、赣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点城市、赣州都市区重要城市、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重要基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信丰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171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7.576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32.37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66.22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06亿立方米。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切实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

区域规划实施方案

区域规划实施方案

区域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作,区域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实施方案,以推动区域发展。

二、目标设定。

1. 综合利用区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策略。

1. 加强规划编制。

通过科学论证和专业规划,编制出符合实际的区域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区域规划管理制度,明确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的责任主体和程序,形成规范有序的规划管理体系。

3. 加强产业布局。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5.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实施保障。

1. 健全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组织协调,确保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2. 加强监督考核。

建立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区域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

区域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才能为区域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区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

“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报告-区域战略篇

“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报告-区域战略篇

“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报告-区域战略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总结评估报告》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释义》一书当中,评估报告从八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并提供了具体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乡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新型城乡关系和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构建。

1. 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建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

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扎实推进,堤岸整治绿化取得重大进展,长江流域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突破30亿吨,稳居世界内河航运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1+N”规划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廊”、“两点”建设框架初步形成,支持深圳启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加快推进,创新要素流动更加便捷。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多层次工作机制发挥实效,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公共服务共享水平不断提升,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局起步,一批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谋划实施。

2.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构建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采取新的战略举措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健全政策体系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强化创新引领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重磅!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35出炉上海市专项规划滨水滨江

重磅!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35出炉上海市专项规划滨水滨江

重磅!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35出炉上海市专项规划滨水滨江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提出,打造1个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

通过建设1个城市主中心、9个主城副中心和5个新城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打造一个更为完善和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这种城市规划和发展模式,将有助于上海市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功能分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更为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规划范围覆盖主城区75平方公里,包括陆家嘴片区、北外滩、外滩-人民广场、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徐家汇片区、虹桥开发区和杨浦滨江(内环以内)等区域。

中央活力区主要功能为承载上海城市核心功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务办公、金融服务、文化休闲、创意创新、旅游观光等领域,打造世界领先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

徐汇滨江、前滩、后滩和世博地区将可能是重点开发区域,同时配合黄浦江沿线的滨水公共空间升级,打造南北纵向的沿江发展带。

此外,规划提及苏州河滨河公共空间升级,进一步推动滨水活动带的升级,将力争打造横纵T型的世界级品质滨水活动带。

图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副中心定位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全球城市的专业中心职能。

中心城内有江湾-五角场、真如、花木-龙阳路、金桥和张江2个主城副中心。

在中心城区域以外设置虹桥、川沙、吴淞、莘庄4个主城副中心。

由点及面,以九个副中心为核,承担相应地区的城市服务功能5个新城中心即重点建设的五大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旨在培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其中嘉定新城以汽车研发及制造为主导,定位沪宁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建设辐射服务长三角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青浦新城以创新研发、商务贸易、旅游休闲为支撑,定位沪湖走廊上的节点城市,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宜居滨湖城市。

松江新城以科教和创新为基础,定位沪杭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建设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的科技智慧型城市。

最新 推进新区分区规划-精品

最新 推进新区分区规划-精品

推进新区分区规划一、城市职能与城市规划新区分区规划范围东依毡帽山,城市规划用地范围15.62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10.76平方公里。

新区定位为:以行政文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口物流为核心职能的新城区。

规划人口在近期达到8万人,远期达到16万人。

二、布局结构在布局结构上,采用“一心、四纵、五大片区”的组团布局结构,即以为核心,按照自然山体形成的四条纵向绿带分隔出五大片区,即保税工业片区、物流片区、综合片区、休闲旅游片区、团包-居住片区。

保税工业片区: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的保税工业园区。

该片区规划有公园、一片安置当地居民的居住用地和两处分别位于疏港路两侧的保税工业园区。

沱口港口物流片区:位于北起长江,南至以北地段,将按现代集装箱码头成片成规模布置,辅以配套仓储加工业区,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形成区级货物转运集散中心。

综合片区:位于桥、桥之间,主要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和居住功能为主,这一片区是新区的中心区域和区域,用地规模为4.4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5.5万人。

沿江形成七个组团,由北向南分别是综合居住组团、科技文化居住组团、行政文化组团、商业旅游服务组团、商业中心组团、会展商务组团和商贸居住组团。

行政中心迁建于此,必将对整个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休闲旅游片区:由于天然形成的巨大冲沟,位置低凹,一部分长江水将进入到沟内,形成独特的内湖景观效果,规划以休闲旅游、度假游玩功能为主,配套以高档居住小组团,形成未来万州的旅游服务基地。

团包-居住片区:配套设施完善的大型居住区,可作为远期发展用地。

三、居住区规划新区规划1个居住片区,5个居住小区,4个居住小组团,1处商住用地。

共规划小学8所,中学4所,其中市级中学1所。

规划2所医院,分别位于新区行政中心的北部和团包-居住区内。

四、综合交通规划城区对外交通由快速路、铁路、水路构成。

通过快速路能便捷地到达五桥机场和高速公路。

城市呈现带状组团布局结构,在中心城区形成“三纵”形态的城市主干道网,即中部路、上部路,其中,上部路为交通性干道,中部路为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分析与规划43205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1、区域的概念及其属性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属性:①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②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而划分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自然界区域界线有时是截然的,但大部分也是过渡性的)。

③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因而区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

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

④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2、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有哪些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组合特征,优势、潜力和限制因素,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及技术经济前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问题3、对自然资源质和量的评价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量:①自然资源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当前需要量的程度,亦即自然资源在合适的开发利用强度下的服务年限。

如大型铁矿山和钢铁厂通常需要有50 年左右的铁矿石资源保证。

②对远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需求量的保证程度,即预测资源的远景需求量质: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即利用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为人们接受的程度)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

并据此建立质量评价的标尺,并用此标尺来进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适合程度的评价。

4、区域经济特色由哪些因素决定①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区域差异可分为:自然差、位势差、趋势差)②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产业部门向能满足它主要要求的地区接近或靠近的倾向性。

)③劳动地域分工规律④区域利益5、区域产业结构的组成区域产业结构由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设施三部分组成。

注(主导产业是指几个地区比较,产值比其他地区高的产业。

支柱产业是指一个地区产值最高的产业。

)6、区域市场化水平从哪几个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一个区域的市场化水平可以从需求规模、市场层次结构、市场环境、市场意识等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①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产业化协作,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②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③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④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⑤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7、区域基础设施的组成区域基础设施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两部分。

狭义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给排水设施、能源电力设施、电信通讯设施、防洪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

社会设施包括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

8、恩格尔系数、经济空间结构①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消费总支出*100%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②区域经济空间结构:9、区域发展历史基础分析的内容①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②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③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10、技术进步的概念和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类型的划分概念: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英国经济学家希柯斯按照技术进步对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影响,将技术进步分为: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和中型技术进步11、技术引进或转移的类别和方式类别:简单的技术转移、吸收型的技术转移、垂直转移、水平转移。

方式:无偿转让和有偿转移12、GDP、GNP及二者区别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在价值形态上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总和的价值。

(本国常驻者、非本国国民)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区别:核算原则不同。

GDP是按国土原则来核算的。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

13、竞争力的概念及分类;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的概念;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竞争力的定义:一个行为主体与另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

竞争力的分类:a、国家竞争力b、区域竞争力c、产业竞争力d、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定义:在一定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

区域竞争力的定义: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区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区域内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一些容易获得并能反映大多数人的不同基本需要的一系列指标组成得较为简单变的综合指数。

包括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等。

人类发展指数(HDI)测算人类发展水平的概要指标。

包括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生活标准。

14、如何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①确定评价的因素因子;②对因素因子的属性进行调查并进行标准化处理;③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④因素因子分值的计算;⑤结果的排序和分析。

15、罗斯托、钱纳里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①罗斯托根据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过渡阶段)、起飞阶段(关键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②钱纳里:3个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从任何一个阶段向更高阶段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化开实现的。

6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传统社会阶段、第二个时期是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三个时期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第四个时期是后期阶段、第五个时期是后工业化社会阶段、第六个时期是现代化社会阶段16、区域发展优势的概念及确定方法定义:区域发展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确定方法:将各部门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的条件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进行逐条对比,然后加以综合。

一般用表格:确定区域优势部门——需要满足的区域因素——对因素进行区分(指向性、重要、一般)——将部门在布局上要求满足的条件与区域可能提供的条件进行比较(优、良、差)。

17、区域的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须具备的条件①专业化的某一类产品的生产,必须超过当地需求量②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应大于因区际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③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商品价格,必须有一定梯度存在18、区域分工的模式垂直分工:相关区域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

水平分工: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混合分工:同时并存19、按经济活动各部门中使用不同要素的比率,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分为哪几种资源密集型(如:种植业、林牧渔业、采掘业等)资金密集型(如: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劳动密集型(如: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如:电子计算机工业,飞机和宇宙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乐器)20、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原则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原则:①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与调整优化必须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

②必须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有利于加速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并为进口结构高级化创造条件。

④有助于区域优势发挥,在优势产业基础上向地区专门化方向发展。

⑤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优势,减轻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

⑥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

21、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制定要注意的问题区域发展战略内容: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

区域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总体发展和部门的、行业的发展战略),也有空间开发战略。

战略目标制定要注意的问题:①目标要适中、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③各时期各部门目标相互衔接、④突出重点,不包罗万象。

战略重点制定要注意的问题:①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②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某一部门或某一地方出现问题会制约全局的发展,会影响到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该部门或地方便会成为战略重点)。

③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

④战略重点具有阶段性。

在不同的时期,各地区面临的环境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会发生改变,因此战略重点会相应作出调整,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22、增长极正负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增长极对周围区域产生的负效果是极化作用的结果。

增长极对周围地区产生的正效果是扩散作用的结果。

极化效果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效应、聚集经济效应。

扩散效果产生的原因:极化中心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极化中心的经济“外溢”作用、政府的调节。

23、从极化现象的地域空间形态看,极化和扩散各有哪几种形式极化的形式:向心式极化、等级极化(基层小节点,向区域次级增长极极化,而次级增长极又向首级增长极极化)、波状圈层式极化(极化现象是围绕极化中心向外作波状圈层式展开)。

扩散的形式:核心辐射扩散、等级扩散、波状圈层扩散方式、跳跃式扩散。

24、边缘区域的分类、特点过渡区域(包括上过渡区域和下过渡区域):a、上过渡区域:具有资源集约利用和经济持续增长等特征。

b、下过渡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处于停滞或衰落的向下发展阶段资源前沿区域:又称资源边疆区,一般地处边远,但拥有丰富的资源,有开发的条件。

有可能发展成为次一级的核心区域。

25、圈层结构中各圈层的特征①内圈层的特征内圈层,可称为中心城区、城市核心区,是城市核心建成区。

②中间圈层的特征中间圈层,可称为城市边缘区,它是中心城区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是城市用地轮廓线向外扩展的前缘。

在位置上,处于建成区外围,是城镇与乡村的衔接地带;在功能上,具有城乡二重性,发生着由乡村向城市的逐渐转变的过程;在社会文化上是城乡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相互交错和衔接地带;在空间景观上,是变乡村景观为城市景观。

③外圈层的特征外圈层可称为城市影响区,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农业活动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与城市景观有明显差别,居民点密度低,建筑密度小。

许多地方,外圈层是城市的水源保护区、动力供应基地、假日休闲旅游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