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总结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总结引言本文是对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的总结与分析。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其具有放大倍数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等特点,在电子电路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熟悉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培养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了解电子器件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为电子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三极管作为放大元件的单级放大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1.输入信号经耦合电容传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输入电阻Ri控制基极电流。
2.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基极电流也为正弦波,进而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电流。
3.通过放大作用,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得到放大。
4.由于共射放大电路是由共射极输出的,因此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180°的相位差。
5.通过耦合电容Ce将输出信号取出。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仪器设备:三极管、耦合电容、负载电阻、信号源、示波器等。
2. 电路搭建按照给定的电路图,将电阻、电容和三极管等元器件按正确的位置连接好,注意接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参数设定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输入信号源的幅度和频率,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
4. 电源接入将实验电路接入电源,确认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并注意应用调压电路稳定电源。
5. 信号测量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入信号源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注意设置好示波器的纵横坐标范围和触发模式。
6.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测量到的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和波形等信息。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分析结论,进一步了解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
7. 电路调试与改进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电路进行调试和改进,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8.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总结实验的结果和得到的经验教训。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单管放大电路,常用于电子设备中的信号放大部分。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输入信号串联到输入电容上,通过串联的电容将信号引入到放大管的基极,并通过电阻将放大管的发射极接地,从而形成共射放大电路。
本文将介绍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常用的分析方法。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大管的电流放大能力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输出端。
在电路中,放大管的基极被输入电容串联,并接到输入信号源。
当输入信号变化时,电容将输入信号引入到放大管的基极中,使得管子的驱动点发生偏移。
同时,放大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连接到地,形成共射放大电路,通过电流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输出端。
具体的过程是:当输入信号为正向偏移时,放大管的发射电流增加,使得扩散极的电压下降,从而使放大管的驱动点偏向截止状态。
反之,当输入信号为负向偏移时,放大管的发射电流减小,使扩散极的电压上升,从而使放大管的驱动点偏向饱和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输入信号经过放大管的放大,输出端可以得到一个放大后的信号。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电路中,为了保持放大管的工作在放大区,通常会对放大管的工作点进行偏置,即通过添加恒流源、电流镜等元件来保持放大管的工作在线性放大区。
在进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时,有几个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首先,可以使用直流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电路的静态工作状态。
直流分析可以通过对电路中的直流元件(如电阻、电流源等)进行分析,得到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电路各个节点和分支的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在进行直流分析时,需要对电路中的直流元件进行参数计算,并应用基本的电路定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等)进行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其次,可以使用小信号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电路的交流工作状态。
在小信号分析中,将电路中的元件替换成小信号等效模型,可以得到电路中对小信号响应的表达式。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组成。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
一、实验原理: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使用一个NPN型晶体管来放大输入信号。
晶体管的三个引脚分别为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
在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1输入到基极,集电极通过负载电阻RC与正电源相连。
输出信号由电容C2耦合到负载电阻RL上。
二、实验仪器:
1. 功率放大器实验箱
2. 万用表
3. 音频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箱上的电路图,将电路连接好。
2. 调整电源:根据实验箱上的电源电压要求,调整电源电压。
3. 调节发生器:将发生器的频率调节到所需的数值,信号幅度调节适宜值。
4. 测量电压: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发射极电压、集电极电压和基极电压。
5. 测量电流:用万用表测量发射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
6. 测量电容:用万用表测量输入输出电容。
四、实验结果:
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五、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输入输出电容等参数。
六、实验总结:
总结本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等。
七、思考题:
进一步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频段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频段1.引言1.1 概述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它采用了共射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在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信号源通过输入电容与放大管的晶体管发射结相连,通过放大管的集电极输出,然后再通过负载电阻输出到负载上。
该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广泛的用途,例如在无线电收发器、音频放大和通信设备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特点之一是能够实现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倍数。
这主要得益于晶体管在放大器中的工作方式。
当输入信号施加在基极上时,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
而当晶体管的工作点合适时,其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能够将信号放大,并输出到负载电阻上。
因此,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可以使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效果。
此外,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还具有一定的频率响应特性。
在频率特性方面,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在中频段的增益较高,这使得它在许多应用中成为了理想的选择。
然而,随着频率的增加,增益会逐渐下降,同时相位差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晶体管本身的电容特性以及放大电路的阻抗匹配引起的。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平衡中频段的增益和其他频率段的响应。
总之,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在中频段具有较高的增益,并且能够实现信号的放大效果。
然而,它的频率特性对于实际应用中的不同需求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频段特性,并探讨其在频率响应中的影响。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 1.1 概述:简要介绍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以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概述该电路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 1.2 文章结构: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 1.3 目的: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预期结果。
2. 正文- 2.1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信号的传输、放大和输出。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一、什么是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单管共射放大电路(Single-Ended Common Cathode Amplifier)是一种放大电路,它可以把小信号变成大信号,也就是把低电压信号放大成高电压信号。
这种放大电路采用了单管共射放大技术,它可以提高信号电平,提升信号强度,使电路的输出信号更加清晰,噪声更小,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是把输入信号通过一个电流放大器(current amplifier),把输入信号的电流放大,然后再通过一个电压放大器(voltage amplifier),把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
这样,就能把输入信号放大成较大的输出信号。
三、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优点1、低成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电流放大器和一个电压放大器,所以成本较低,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放大方案。
2、稳定性好: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采用了单管共射放大技术,它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稳定性,使电路的输出信号更加清晰,噪声更小。
3、安装方便: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电流放大器和一个电压放大器,所以安装方便,可以在一个小空间内完成安装。
四、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应用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无线电、电视、录音机、收音机、电话机等,它们都使用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来放大信号,从而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
此外,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还可以用于汽车音响系统,它可以有效提高汽车音响系统的音质,使音乐更加清晰、响亮。
五、总结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放大电路,它可以把小信号变成大信号,也就是把低电压信号放大成高电压信号,它具有低成本、稳定性好、安装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无线电、电视、录音机、收音机、电话机等,也可以用于汽车音响系统,从而获得更好的声音效果。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学习如何调试和测试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3. 熟悉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4. 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放大电路,由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输入信号通过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放大作用,使输出信号的幅值得到放大。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晶体管在无输入信号时的工作状态。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对放大电路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如静态工作点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放大电路的失真。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是衡量放大电路性能的重要参数。
电压放大倍数表示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号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之比;输入电阻表示放大电路对输入信号的阻抗;输出电阻表示放大电路对负载的阻抗。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板;2. 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 交流毫伏表;5. 万用电表;6. 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试和测试静态工作点(1)将实验板上的晶体管插入电路,连接好电路图中的电阻和电容元件。
(2)使用万用电表测量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确定静态工作点。
(3)调整偏置电阻,使静态工作点符合设计要求。
(4)测量静态工作点下的晶体管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1)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值的输入信号。
(2)将输入信号接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3)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
(4)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3. 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1)使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
(2)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工作点根据实验数据,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为:Vbe = 0.7V,Ic = 10mA。
2. 电压放大倍数根据实验数据,电压放大倍数为:A = 100。
§2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指使用单个晶体管的放大电路,其中晶体管的基极与输入信号相连,发射极与输出负载相连,而集电极则通过电源与负载相连。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输入信号:输入信号通过输入电容C1与晶体管的基极相连。
当输入端输入正向信号时,基极电流将增大,导致晶体管的基极电位上升,从而导致发射极电流增大。
反之,当输入端输入负向信号时,发射极电流减小。
这样,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将随之变化。
2. 输出信号:输出信号通过输出电源Vcc与负载电阻Rl相连。
当发射极电流变化时,导致负载电阻两端产生不同的电压变化,从而形成输出信号。
3. 集电极电位: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源Vcc与负载电阻Rl相连。
当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位上升,导致负载电阻Rl两端的电压增大,进而产生更大的输出信号。
4.反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还可以通过合适的反馈电路进行反馈,从而使电路的增益更稳定。
常用的反馈方式包括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
总结来说,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晶体管的基、发射、集极之间的电流关系。
输入信号通过输入电容与晶体管的基极相连,使得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随之变化,进而形成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则通过负载电阻与输出电源相连,从而产生电压变化。
同时,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也会受到基极电流的影响,进一步放大输出信号。
最后,通过合适的反馈方式实现对电路增益的稳定控制。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具有放大倍数大、输出电阻小、频率响应广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实验一、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1)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 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 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实验仪器① 示波器② 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 ③ 低频信号发生器 ④ 数字式万用表 3. 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共射极放大电路。
4. 实验步骤 (1) 按图1连接共射极放大电路。
(2)测量静态工作点。
② 仔细检查已连接好的电路,确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③ 调节RP1使RP1+RB11=30k④ 按表1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Rs 4.7K(1)测量电压放大倍数①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Ui,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示波器,如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Z,输入信号幅度为20mv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的波形,分别测Ui和UO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图2 实验电路与所用仪器连接图②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L,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中。
表2 电压放大倍数实测数据(保持U I不变)(4)观察工作点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①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电路②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电压U i),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时(同时调节RP1与输入电压使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又不失真),记录此时的RP1+RB11值,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改变RP1使RP1+RB11分别为25KΩ和100K Ω,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入表3中。
实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心得体会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心得体会(模板5篇)

实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心得体会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心得体会(模板5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心得体会篇一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是电子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次实验中,我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更深刻地理解了共射放大电路,加深了对电子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获取到了很多实践经验。
下面我将通过五段式的文章,向大家分享我的实验心得体会。
第二段: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通过搭建共射放大电路来探究晶体管在电路中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先搭建出共射放大电路的原型,随后逐一添加不同的部件并观察电路变化,探究晶体管作为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相关电路的绘制、元器件的识别,更深刻理解了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
第三段: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加深了对共射放大电路的认识,而且学习了不同元器件的作用,进一步了解了电子学的基础知识。
同时,在实验中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焊接,如何进行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如何进行电路调试。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让我收益颇丰。
第四段:实验收获本次实验的最大收获是加深了我对电子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我发现,搭建电路所需要的细心、耐心和认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试错才能更深刻地掌握电子学的原理。
通过实验,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兴趣,同时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了更多的想法。
第五段:总结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共射放大电路和元器件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焊接、使用实验仪器等技能。
通过这些实践,我也可以更加自信地继续探索电子学的世界,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实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心得体会篇二共射放大电路是电子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我经过实验过程发现,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实际实验过程中,都需要精细的计算和准确的测量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
模电实验-分压式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模电实验-分压式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分压式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模拟电子电路,用于放大信号。
它由一个晶体管和几个电阻组成,以下是该电路的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的元器件:一个NPN型晶体管(例如2N3904),两个电阻(通常为1kΩ和10kΩ),一个电容(通常为
10μF),以及一个信号源(例如函数发生器)和一个示波器。
2. 按照如下图所示的电路连接晶体管和电阻:将电阻1连接到晶体管的基极,电阻2连接到晶体管的发射极,将电压源接地连接到发射极,将信号源连接到基极,并将示波器连接到发射极。
VB --- R1 --- B
|
E --- R2 --- C
|
GND
3. 将信号源调整为适当的频率和幅度,并连接到电路的输入。
4. 打开电源,调整直流电压源,使晶体管的发射极电压约为
0.6-0.7V,并确保电路稳定。
5. 调整信号源产生的信号频率和幅度,以使输入信号合适。
6. 使用示波器测量放大后的信号。
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到晶体管
的发射极,将其地线接地。
7. 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的波形、幅度和频率。
通过这些步骤,您可以实验和观察分压式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行为。
您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电阻值和电容值,以观察它们对放大效果的影响。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1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放大电路。
它通过采用两个放大级构成,来将输入信号放大倍数。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要素有:电源,偏置调节器,一根真空管和示波器,并行连接的电容和垫电阻,一个负反馈级联电路。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结构是由一根真空管和示波器、负反馈级联电路组成。
其构成原理如下:
1.偏置调节器对真空管的基级进行偏置,使其正向偏置。
2.真空管的基级导通,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同时将信号分发到示波器和负反馈级联电路;
3.示波器对放大的信号进行观察;
4.负反馈级联电路通过并行连接的电容和垫电阻,将反馈信号与冲击波分离,防止真空管瞬态反应,并调节输出信号的驱动力量,从而实现放大效果。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有较为宽的范围,可以用于家用电器、工业和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电路设计方式。
- 1 -。
共射级单管放大电路

共射级单管放大电路
首先,让我们从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来讨论。
共射级单管放
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晶体管(通常是双极型晶体管),以及
与之连接的输入电容、输出电容、负载电阻和直流电源。
在这种电
路中,晶体管的基极作为输入端,集电极作为输出端,而发射极则
连接到地。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基极时,晶体管将放大这个信号,并
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到集电极。
负载电阻用于提取输出信号。
这种
电路的工作原理涉及晶体管的放大作用,以及负载电阻的作用来提
取放大后的信号。
其次,让我们从电路的特性和优缺点来讨论。
共射级单管放大
电路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的特点,这使得它适合作为信号
放大器使用。
此外,它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宽的频率响应范围,这使得它在音频和射频放大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这种电路也
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它的相位反转特性和较低的输入电阻,这些特
性可能在某些应用中造成问题。
最后,让我们从实际应用和改进方面来讨论。
共射级单管放大
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比如收音机、音响系统、通信设
备等。
针对其缺点,人们也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引入负反馈来改
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或者采用共源共栅级放大电路来弥补其输入电阻较低的问题。
综上所述,共射级单管放大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子电路,具有许多特点和应用。
希望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种电路结构,它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并输出。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并进行实验观察,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设备:1. NPN型晶体管2. 直流电源3. 信号发生器4.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5. 示波器6. 万用表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图搭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2. 将直流电源接入电路,调整电源电压为合适的数值。
3. 连接信号发生器,调节频率和幅度。
4.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
5. 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压和电流数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信号的幅度明显增大。
2. 输入信号的频率对放大效果有一定影响,不同频率下放大倍数可能有所不同。
3. 输出信号的波形与输入信号的波形基本一致,只是幅度发生了变化。
4. 在特定的输入信号幅度范围内,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基本线性。
讨论与分析: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效果和特性与电路中的元器件参数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电源电压、改变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来观察其对放大效果的影响。
此外,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也会对放大效果产生影响,如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和偏置电流的设置等。
在实际应用中,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常用于音频放大、信号处理等领域。
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器件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的放大。
然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频率响应范围有限、输出波形失真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结构。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并观察了其放大效果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能够有效地放大输入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放大信号。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优化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总结: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电子学中重要的电路结构之一,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特性。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放大信号。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该电路的放大性能,并探究其工作原理和特点。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实验中所使用的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3. 验证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性能,并分析其特点。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基于晶体管的放大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管的放大特性,将输入信号的小幅变化转化为输出信号的大幅变化。
在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发射极作为输入端,基极作为输出端,集电极作为共用端。
三、实验器材和元件1. 电源: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2. 晶体管:选择适合的晶体管,如2N3904;3. 电阻:用于构建电路的电阻,如1kΩ、10kΩ等;4. 电容:用于构建电路的电容,如10uF、100uF等;5. 示波器:用于观测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
四、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2. 调整电源电压,使其符合晶体管的额定工作电压;3. 接入示波器,观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4. 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记录相应的输出信号幅度;5.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6. 尝试改变电阻和电容的数值,观察电路的放大性能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放大倍数,并绘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频率响应曲线。
根据计算和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具有较好的放大性能,输入信号的小幅变化可以得到相应的大幅输出变化;2. 放大倍数与输入信号的幅度呈线性关系,且与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数值有关;3. 频率响应曲线显示出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程度不同,存在一定的频率选择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arduino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Arduino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它使用单个晶体管来实现信号的放大。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Arduino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示例:所需元件:Arduino板晶体管(例如NPN型)电阻(220Ω、47kΩ、10kΩ)电解电容(10μF)LED电路连接:将Arduino板与电源相连,使Arduino板工作。
将晶体管的基极(B)通过220Ω的电阻连接到Arduino板的数字引脚2上。
将晶体管的集电极(C)通过47kΩ的电阻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将晶体管的发射极(E)通过10kΩ的电阻连接到地线。
将电解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晶体管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将LED的一端连接到晶体管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到地线。
代码实现:int pin = 2; // 定义连接到晶体管的引脚号int ledPin = 13; // 定义连接到LED的引脚号int sensitivity = 1000; // 定义放大倍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void setup() {pinMode(pin, INPUT); // 设置引脚为输入模式pinMode(ledPin, OUTPUT); // 设置引脚为输出模式}void loop() {int input = analogRead(pin); // 读取模拟输入值int output = map(input, 0, 1023, 0, sensitivity); // 根据放大倍数映射输出值digitalWrite(ledPin, output > 511 ? HIGH : LOW); // 控制LED的亮灭}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连接到晶体管的引脚号和LED的引脚号,以及放大倍数。
在setup()函数中,我们将引脚设置为输入或输出模式。
在loop()函数中,我们使用analogRead()函数读取模拟输入值,然后使用map()函数将输入值映射到输出值,最后使用digitalWrite()函数控制LED的亮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测8050的β为247,分析输出VPP大于10V,只需3.5V即可,取5V的输出电压,由于输出5V,电压设置为15V,Av>=10,取Av=12,Av=-Rc/Re。
电源电压为15V,设置VCE为5V设置ICQ=15MA,且有VCC-IC(RE+RC)=VCE,VCE=10V,RE=15RC,带入进行计算,IC*RE=VEQ=0.625,则Re=100Ω,Rc=12Re,Rc=1.2k,且Ic^2Re=0.135<0.25,用四分之一瓦电阻足够了,确定了Re与Rc后,VEQ=0.625,所以VBQ=1.325,设置偏置电阻RB1与RB2时,ICQ=15MA,IBQ=75UA,所以两个偏置电阻上流过的电流要远大于IBQ,0.75ma就可以了,但是RB1相对于RB2还有(1+β)(rbe+Re)很小,直接将Rb1当做Ri,设置Rb1为4.7K,则VBQ=1.325,所以RB2=47k,这样放大部分的电路就完成了.
1.3M 1.4M
VPP: 11.6 11.2
分析实验数据,达到了Av大于20dB,输出Vpp大于10V,3dB带宽为10Hz到1MHz,使用了15V电压供电,已经达到了实验要求。
五、实验总结(实验中遇到的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
实验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翻阅了一些有关晶体管电路设计的有关资料,学习了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熟练使用仿真软件,但是实际上还是与与仿真结果有所差别,经过不断调试,基本达到实验要求。
一、实验目的(详细指明输入输出)
1、增益≥20dB
2、3dB带宽10Hz~1MHz
3、采用单电Βιβλιοθήκη 供电4、输出幅值≥10Vpp
二、实验原理(详细写出理论计算、理论电路分析过程)(不超过1页)
1.放大电路拓扑结构分析:
由于指标要求增益大于20dB,相对来说电路增益不大,且要求输出Vpp值需要大于10V,故选择没有旁路掉Re的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拓扑。
b)在万用板上焊接电路,并引出测试用插针。
c)在实际环境中用示波器与函数信号发生器来测试电路工作情况,先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波形调节到1kHz,输出值调节到400mvp,观察输出波形有无失真,记下输出vpp值,并从1kHz将频率逐步增大到1MHz,记下相应vpp。
四、实验结果(详细列出实验数据、结论分析)
三、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流程,提炼关键步骤)(尽可能详细)
a)在multisim软件上进行仿真
a)由于没有8050三级管的模型,用2n5551代替,取计算出阻值的电阻还有电容建立好电路,用虚拟示波器观察波形有无明显失真,并观察VPP值是否大于10,再用失真分析仪分析THD的值,然后用波特图绘制器绘制波特图曲线,观察是不是在10Hz与1MHz点下降3dB,并且正常放大倍数是不是大于20dB,完成上述步骤后就可以进行焊接。
5K 20K 50K 100k 150k 200k 300k 400k
VPP: 15.8 15.8 15.8 15.8 15.8 15.6 15.4 15.2
450k 500k 600k 700k 800k 900k 1M 1.2M
VPP: 15.0 14.8 14.4 14.2 13.6 13.2 12.8 12.0
输入值350mv
示波器测量值:
10hz 100Hz 200Hz 300Hz 600Hz 650Hz 700Hz 800Hz
VPP:9.2 14.6 14.6 14.6 14.6 14.8 15.0 15.0
900Hz 1K 1.1k 1.2K 1.3k 2k 3k 4K
VPP: 15.0 15.0 15.2 15.4 15.4 15.4 15.6 15.6
3.频率响应的计算,要求10HZ时的输入电容的容抗1/ωC=Ri这样,Ri=3.3K时用ω=2πf带入得Cb=4.7uF,取这个电容能够使得在10Hz时输入的电压下降3dB,高频特性在RC两端并联一个小电容,这样在高频信号时这个电容的容抗很小,这样就能够够将放大倍数降低。且理论来说在1/ωC=Ro时正好可以使输出电压降为原来的0.707倍,这样算出的电容值为200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