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讲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F11
矿产储量分级
矿产储量分级矿产储量,简称储量或矿量,是指有用组分或矿石在地下的埋藏量。
矿产储量是矿床勘探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1)储量分级的意义:在矿床勘探过程中,人们对矿床的研究和认识是随着勘探工程控制的程度而逐步深入的,不同类型的矿床、不同勘探阶段、工程的控制程度不同,所计算的矿产储量的可靠程度不同,提供资料的作用也不同。
因此有必要将矿产储量按其控制和可靠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称为矿产储量分级。
矿产储量的分级对储量的计算、审批和利用,更加合理地做好矿床勘探工作,明确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都有重要意义。
(2)储量分级的依据:储量分级的主要依据是储量的可靠程度及其相应的工业用途。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②矿石质量和数量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③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这些问题的控制与研究程度取决于探矿工程的种类、间距、施工质量及地质研究程度。
(3)矿产储量分级:在1999年以前,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和远景发展需要,我国矿产储量分级一直将矿产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a.能利用储量:一般也称为表内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储量。
根据储量的控制程度和工业用途,将矿产储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
b.暂不能利用储量:一般称为表外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利用的矿产资源。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和地质可靠程度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分类原则。
我国于1999年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对矿产储量重新进行了分类。
(4)分类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表14-1)。
1)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
地质矿产储量分类
地质矿产储量分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质矿产储量分类是对地球内的各种矿产资源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归纳的过程。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表2-1)。
表2-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地质可靠程度分类类型经济意义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
1)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2)基础储量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
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附件: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继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说明:
1.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单元:
(1)石油:油田
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气田
(2)地势:地热田;
(3)固体矿产(煤除外):矿床;
(4)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地。
2.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
(1)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地质储量;
(2)地热:电(热)能;
(3)固体矿产:基础储量+资源量(仅限331、332、333),相当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
范总则》(GB1390892)中的A+B+C+D+E级(表内)储量;
(4)地下水、矿泉水:允许开采量。
3.存在共生矿产的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以矿产资源储量规模最大的矿种确定。
4.中型及小型规模不含其上限数字。
国内外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概况.ppt
1980年制定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澳大利亚1984年的 分类系统基本也是在此基础上略加修改;南非则完全照搬 了美国的方案;英国也基本仿照美国的方案;加拿大官方 使用的是加拿大地质调查所制定的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为政府服务的,主要是为摸清国家资源 家底、进行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 决策依据。
二一、、市固场体经济矿国产家资固源体/储矿量产资分源类/储的量起分源类
(二)第二套(行会组织)方案 1、澳大利亚采矿冶金协会/地质科学家协会/采矿工业理事
联合会(JORC)制定的“查明矿产资源和矿石储量报告规 范”。
2、美国采矿冶金勘查协会(SME)的“勘查资料、资源 和储量报告指南”。
3、加拿大冶金协会(CIM)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4、英联邦矿业协会(IMM)关于“储量和资源的定义及 应用指南和准则”(很大程度参考了JORC)。 5、南非地质协会(GSSA)的“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原则” (以SME为蓝本)。 西方国家矿政管理部门对矿业公司的储量报告要求一般执 行行会的方案。如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完全采用JORC的规范, 伦敦股票交易所基本采用了IMM的方案,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 所部分采用了GSSA的“原则”。因此第二套方案有着更广泛 的应用基础。
4+6号矿体推断(Inferred)的资源量
6129040 2.77 6.82
9.59
0.32 74.48
1423372 2.85 7.03
9.88
0.32 83.88
797033
3.2 6.89 10.09 0.27 101.3
2220405 2.98 6.98
9.96
矿产资源量储量划分表及介绍111-334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等。
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种。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划分
<500 <5000 <0.5
10000~100000 <10000
500~5000 50~300
<500 <50
说明: 1. 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单元: (1) 石油:油田 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气田 (2) 地势:地热田; (3) 固体矿产(煤除外):矿床; (4) 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地。 2. 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 (1) 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地质储量; (2) 地热:电(热)能; (3) 固体矿产:基础储量+资源量(仅限 331、332、333),相当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 92)中的 A+B+C+D+E 级(表内)储量; (4) 地下水、矿泉水:允许开采量。 3. 存在共生矿产的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以矿产资源储量规模最大的矿种确定。 4. 中型及小型规模不含其上限数字。
≥5000
≥10
≥20 ≥8 ≥1000
≥10 ≥2000
≥1000 ≥500 ≥10000
≥10 ≥50 ≥20
矿种名称
单位
锶(天青石)
SrSO4(万吨)
铷(盐湖中的铷另 Rb2O(吨)
计)
铯
Cs2O(吨)
稀土
(砂矿)
独居石(吨) 磷钇矿(吨)
(原生矿)
TR2O3(万吨)
大型 ≥20 ≥2000 ≥2000
<200 <500
500~2000
<500
50~200 0.1~1
<50 <0.1
0.1~1 0.1~0.5 200~1000
<0.1 <0.1 <200
200~1000 200~2000
<200 <200
矿产储量资源估算
可行性研究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旳详细评价。 可行性研究首先需要仔细对国内外该矿种资源
、储量、生产和消费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对国内外市场旳需求量、产品品种、质量要求 、价格、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 工作中对资源条件要仔细进行分析研究;
储量(资源)分类三大原因
《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92年)旳储量分级 根据储量分级三原则旳控制程度旳不同:精确、详细
、基本、初步、大致,将储量分为A、B、C、D、E五 级。其中: 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旳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根据旳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 求旳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旳作用,一般 分布在矿山先期开采地段。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根据旳储量。 D级其用途有: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 设远景规划旳储量,对于复杂矿床可作为设计根据。 E级为远景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分类分级源自前苏联,1959年开 始制定自己旳原则。 1999年前矿产储量(资 源)分类分级有关旳原则或要求:
1983年地矿部地矿司和全国地质资料局共同制 定旳《矿产资源总量预测试行基本要求》
1988年国标局颁布旳《石油储量规范》 1988年国标局颁布旳《天然气储量规范》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旳《固体矿产地质
预可行性研究(详查阶段) ——分类编 码为2
可行性研究(勘探阶段) ——分类编码 为1
储量(资源)分类三大原因
-可行性(技术经济)研究程度略研究概略研究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旳概略性评价 。一般是在搜集分析该矿产资源国内、外总旳 趋势和市场供需情况旳基础上,分析已取得旳 普查或详查、勘探地质资料,类比已知矿床, 推测矿床规模、矿产质量和开采利用旳技术条 件,结合矿区旳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 以我国类似企业经验旳技术经济指标或按扩大 指标对矿床作出技术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床开 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旳决 策提供根据。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是指对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的储量进行分类和划分的标准,是矿产资源评价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制定,对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和管理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应当基于科学的依据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综合性原则,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应当充分考虑矿床地质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评价矿产资源的储量规模。
3.分类原则,根据矿产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性质,采用相应的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的主要标准。
1.按照地质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将矿产资源按照地质条件和储量规模划分为大型矿床、中型矿床、小型矿床等,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程度和地质储量的丰富程度。
2.按照开采条件规模划分标准,将矿产资源按照开采条件和技术要求划分为易开采矿床、一般开采矿床、难开采矿床等,以及矿产资源的矿石品位、矿石赋存形式等。
3.按照经济效益规模划分标准,将矿产资源按照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划分为高效益矿床、中等效益矿床、低效益矿床等,以及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等。
4.按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划分标准,将矿产资源按照综合利用的程度和方式划分为高综合利用矿床、一般综合利用矿床、低综合利用矿床等,以及矿产资源的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和环境影响等。
三、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的应用。
1.科学评价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2.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布局。
3.科学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四、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的发展趋势。
随着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和评价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将更加科学、合理、综合,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和支撑。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别划分
固体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1、表2)。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表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图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资源储量分类(图文参照)
资源储量分类新分类标准以4个勘查阶段(勘探、详查、普查、预查)中获得的4种不同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和经相应可行性评价(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概略研究)所获得不同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为主要条件,划分出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凡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划分为基础储量;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划分为资源量。
其中在经济的部分,以可采出为一个附加条件,从经济基础储量中划分出储量(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又以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将储量划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一)基本概念理解1、勘查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指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具有一定面积性,在某一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勘查程度,探求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储量类型。
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类型;详查阶段的控制的、推断的类型、普查阶段为推断的、预测的类型;2、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针对勘查区具体矿体(块段)而言,具有局部性特点。
每一块段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据矿床具体特点、选矿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程间距综合确定。
3、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是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
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意义,不应同时出现另外的经济结论。
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未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来对待。
4、预测资源量(334)是未查明的潜在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有下面二种情况,一是普查阶段中探求推断的资源量外的部分地域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矿床深部或边部,可视具体情况估算预测资源量。
二是详查或勘探阶段的矿区范围内应对矿床整体进行总体控制,矿体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查明,不应有预测资源量。
5、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原则上没有工程间距要求,但要保证工程分布的均匀性,并注意与进一步勘查相衔接。
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及类型条件几何图形法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
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几项工业指标是: 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 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低、矿石与金属 储量的多少。它一般界于尾矿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 2)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对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 均含量的最低要求,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 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 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的分 界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矿体边界特征和储量的多少。它常高于边 界品位,在圈定矿体时,往往与边界品位联合使用。 3) 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 体的最小厚度。原是区分能利用储量与暂不能利用储量的标准之一。 4)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指在储量计算圈定矿体时,允 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部分的最大厚度。 大于这一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等于)此厚度的夹石则合并于 矿体中连续采样计算储量。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0
5.6.4
矿体圈定
(一) 矿体边界线的种类 零点边界线:矿体尖灭点的联线。 一般情况下,它与矿体自然边 界(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或外边界线一致,表示各矿体大致分布范 围。 可采边界线:是指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体(矿块或块段)边界线 内边界线:连接边缘见矿工程所形成的边界线,表示由勘探工程 外边界线:用外推法确定的矿体边界线,表示矿体的可能分布范 围;它与内边界线间的储量的可靠程度要低于内边界线范围内的储量。 资源储量类别边界线:以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圈定,表示不同类别资 源储量分布范围的边界线。 自然(工业)类型边界线—以矿石自然(工业)类型划分标准确 定的边界线。 工业品级边界线—在能分采矿石工业类型边界线内,以工业品级 划分标准确定的边界线。
矿产储量等级及划分上课讲义
矿产储量等级及划分
矿产储量等级,矿产储量分类标准
矿产储量即矿产资源蕴藏的数量。
指矿物含量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集中蕴藏的矿产数量。
由地质部门勘探,经政府有关权威部门审核批准,并予确认。
是衡量其工业价值大小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影响采矿工业和有关加工工业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和空间布局。
因地质勘探工作的程度和精度的不同,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储量也有相应的等级划分。
目前,世界各国尚无统一的矿产储量分级标准,欧美国家多采用三级制,如美、加等国划分为“证实”、“近似”、“可能”储量三级。
前苏联采用 A1、A2、B、C1、C2五级制。
我国根据1959年4月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所制定的《矿产储量分级暂行规范》规定,将矿产储量划分为四类五级。
第一类,开采储量,为A1级,是用开采巷道或用钻孔配合开采巷道所圈定的储量,它可作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的依据。
第二类,设计储量,包括A2、B、C级。
A2级为经过详细勘探,用坑道、钻孔圈定的储量或钻探网所控制的储量,可作设计和基建投资的依据。
B级储量计算同A2级,或者由A2级向外推算储量,作用同A2级。
C1级是用地表工程或试钻深部矿层所求设的储量,也可用A2、B级向外推算求得,作用同A2级。
第三类,远景储量,为C2级。
是根据地质测量资料或地球物理勘探所确定分布边界内的储量,可作进一步勘探设计之用,也可配合C1级作小矿设计用。
第四类,地质储量,为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只作为矿产普查设计用,不作探明储量级别。
矿产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引言矿产资源是地球上蕴藏着的珍贵财富,对于各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作为国家或地区宝贵的经济资源之一,对于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矿产资源储量的定义、分类、评估方法以及全球常见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矿产资源储量的定义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并具有开采经济价值的部分数量,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通常包括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规模、品位和成矿条件等内容。
储量的确定能够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矿产资源储量按照其性质和开采状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探明储量、潜在储量和预测储量。
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勘探工作获得了确切数据并具有相当确定性的储量,潜在储量是指未来可能继续勘探和开发获得的储量,预测储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模型和计算等方法预测获得的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方法评估矿产资源储量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地质勘查、地质模型建立、资源量计算和投资审查等。
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全球矿产资源储量情况全球各国的矿产资源储量悬殊巨大,其中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等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储量。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或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相对较少。
全球矿产资源储量的分布不均衡,国家之间的资源竞争日益激烈。
结论矿产资源储量是地球上的珍贵财富,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评估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国能够共同努力,合作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共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理论资源
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 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 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 会发现的矿藏。
5. 最终可采资源
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 指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 论资源的总和。
表4-7-1 国内外矿产资源主要分级系统概略对比表
总则 1992 铀矿 1991 国 内 对 总则 比 1977 总则 1959 工业储量 A B C C 级降 级 A B C A B C 可靠资源 D 探明储量 D C 级外推 探明储量 远景储量 异常验 证 稀疏工程 EF G 矿产储量 D E 远景资源 E F 预测资源 G 预测资源
– 探明储量
按技术经济条件
– 平衡表内储量 – 平衡表外储量
按勘探和研究程度
– A、B、C、D、E级
– (预测)资源量
表内储量:能利用的储量。 是符合当前才、选、冶、加工技术条件, 符合当前的工业指标要求,符合当前的 矿山建设的内、外部经济条件,国家现 行富贵润需开发利用的储量。
表外储量:尚难利用的储量。由于有用 组份含量低,矿体厚度薄、埋藏深,矿 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复杂,或对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方 法尚未解决,或位于自然保护区、名胜 古迹、重要建筑物、交通干线、有争议 的国境线附近、受国家法规限制,尚难 利用的储量。
6. 资源基础
资源基础(resources base) 最广泛的储量概念 指理论上可为人类所利用的矿产资源的 最终极限。 资源基础=元素丰度×地壳的总质量
二、中国的储量分类框架
1. 2. 3. 4. 5.
国际储量分类体系 中国储量分类体系 1993分类 1999分类 常用储量概念
资源量 (332)
资源量 (333) D
资源量 (334)? E+F
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1.资源量(resource)
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 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 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可 分为三部分: (1) 内蕴经济资源量 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 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 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可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1993分类
侧重矿产资源地质学意义的探讨 矿产资源的可行性和经济意义不突出; 储量概念与国际标准不接轨。
4. 1999分类
三维分类 经济意义; 可行性评价程度;
地质可靠程度。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 资源量3大类共16种类型。
三、 矿产储量的单位
1.矿产储量多以质量单位少数以体积单位(m3 )表 示其数量;
3.开发的经济意义
在我国的矿产储量原分类中根据矿床开 发的经济意义将其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 不能利用储量。 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中,则将其分为: (1)经济的; ( 2 ) 边 际 经 济 ( 2M ) 和 次 边 际 经 济 的 (2S); (3)内蕴经济的包括经济意义未定的 (?)。
未经发现资源 (undiscovered resources) 假定的(hypothetical) 假想的 (speculative)
经济的储量基础(enonomic reserve base) 边界经济的储量基础(marginally economic reserve base) 次经济资源(subeconomic resources) 资源(latent resources) 潜在资源(latent resources)
英美工 证实矿量(proved 概略矿量(probable ore) 业界 ore)
可能矿量(possible ore)
R 今后几十年中具有经济意义的原地资源 国 际 对 比 R—1 R — 1 — E 经济可开采(economic) 联合国 1979 R — 1 — M 边界经济(marginal) R—2 R — 2 — E 经济上可开采的 (economic) 未发现的资源 (undiscovered resources) R—3
究 (030) 究(020) 预可采储量 (122) 基础储量 (122b) 基础储量 (2M22) 资源量 (2S22)
究(030) (030)
基础储量 (100) 未扣除设计 采矿损失 (b) (111b) 边际经济的(2M00) 次边际经济的 (2S00) 内蕴经济的(300) 相当于原储量级别 基础储量 (2M11) 资源量 (2S11)
我国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和 国际对比交流的需要,已研究制定了既 便于与国外协调对比,又符合我国国情 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GB/ T17766—1999)。
据
(一).资源和储量分类的依
1开发的经济意义 2可行性(技术经济)研究程度 3地质可靠程度
1.地质可靠程度
对储量的地质研究程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 不同的理解。在我国的储量规范中是指矿 体的局部地段(块段)。根据以下内容和 标准,划分出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矿产资 源储量: (1)矿体外部形态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2)对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和研究 程度; (3)矿体内部结构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2)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 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 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 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 资源量。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 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 经济资源量(2S21)和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 经济资源量(2S22); (3) 预测资源量 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 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 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可 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两个阶段:1999年12月1日为界 第一阶段:《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 则》
– 地质矿产部1977年颁布,1993年全国矿产 储量委员会进一步修改。
第二阶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
–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发布。
3. 1993分类
矿产资源储量
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
则》中,对整个矿床完成的调查阶段 分为勘探、详查、普查和预查4个阶 段。相应的地质可靠程度为: (1)探明的; (2)控制的; (3)推断的; (4)预测的。
2.可行性研究程度
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
范总则》中,则依其可行性研究 与评价程度深浅分为: (1)可行性研究; (2)预可行性研究; (3)概略研究。
C级储量:基本控制了矿体的构造、形状、 产状及空间位置,对矿石类型、品级的 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基本确定了的 矿产储量。也是在地质勘探阶段探明的, 作为矿山设计依据的重要储量。 D级储量:大致控制了矿体的构造、形状、 产状及空间位置,对矿石类型、品级的 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只做了大致控 制或了解的矿产储量。 E级储量:经工程控制已证实矿体存在, 为矿区的远景储量。
1. 国际储量分类体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P体系
– 证实储量(Proved)、概略储量(Probable)、 可能储量(Possible) – 美国、澳大利亚、采矿冶金协会(CMMI)
ABC体系
– 前苏联、中国传统分类
联合国分类框架
– 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国际统一系统 – 中国新分类
2. 中国储量分类体系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
指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 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 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 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 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 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 又可分为两部分:
(1) 经济基础储量 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 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结合其地质可靠程度 和可行性研究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3个类型: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 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 (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2b)。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
查明资源 地质可靠程度 探明的(001) 可研程度 经济意义 扣除设计采 经济的 矿损失 可行性研究 (010) 可采储量 (111) 预可行性 研究 (020) 预可采储 量(121) 基础储量 (121b) 基础储量 (2M21) 资源量 (2S21) 资源量 (331) B 勘 探 探求相应储量类别的 各勘查阶段 详 查 普 查 预 查 C 概略研 控制的(002) 预可行性研 概略研 推断的 (003) 概略研究 潜在资源 预测的 (004) 概略研究 (030)
(2)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内部收益率介于国家或 行业基准收益率与0之间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 失的那部分。分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边 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预可 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预测资源 地质储量
苏联 1981
勘探储量 A B C1
初步评价储量 C2 矿产资源(total resources) P1
预测储量 P2 P3
查明资源(identified resources) 美国 1980 实测的 (measure) 推定的 (indicated) 推测的 (infer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