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某隧道轨道交通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某隧道轨道交通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1 2.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目的及任务..............................8 3.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及职责..............................94、超前地质预报总体方案....................................95、工作量预计..............................................356、超前地质预报时间安排....................................387、地质预报主要设备........................................388、超前地质预报成果........................................389、其它....................................................391、工程概况1.1工程范围及说明某隧道是xx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沙坪坝~大学城段)双碑北站~赖家桥站区间的一部分,两侧与高架桥线路连接,隧道右线起点里程为K23+808.000,隧道右线终点里程为K28+137.000,全长约4.329km,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拟建的最长山岭隧道,属长大山岭隧道。

某隧道进洞口位于沙坪坝区中冶十八局预置构件厂背后某的东麓山坡,线路标高232.060m,出洞口位于陈家湾镇香蕉园村常五间社某西麓的山坡上,线路标高302.080m,隧道横穿某山脉。

线路走向基本垂直于某山脊构造线。

某隧道进口端为曲线,其余段为直线。

K23+808.000(进洞口)~K23+998.863为505m半径的曲线,线间距由5.05m渐变为4.6m,K23+998.863~K28+137.000(出洞口)为直线,线间距为4.6m。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地质特征 (1)1.3水文地质特征 (2)1.4 不良地址及特殊岩土 (2)1.5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 (2)1.6隧道工程地质围岩分级 (2)1.7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1.8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采取措施 (3)1.9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重要性 (3)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总体方案 (4)2.1预测、预报原则 (4)2.2预测、预报总体方案 (4)3、地质超前预报时间安排 (4)4、地质预报主要设备 (6)5、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和手段 (6)5.1地质分析方法 (6)5.2超前探测 (7)5.3洞内涌突水的实时监测 (11)5.4洞外实时监测 (11)6.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整理 (12)6.1分段地质预报成果表 (12)6.2隧道贯通后提供的资料 (12)7.其它 (12)1、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1.1工程概况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小水头1号隧道位于山西省古县并侯村附近,隧道起止里程DK384+125-DK385+075,全长950米,为单洞双线有碴隧道,隧道处于黄土台垣与太岳中低山交界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复杂,沟壑发育,坡度较陡,坡角约40°~50°。

隧道进出口及洞身为第四系覆盖层,沿山梁顶部及一侧山坡覆盖第四系土层,地表多为荒地,生长灌木,隧道最大埋深38米。

1.2工程地质特征1.2.1地层岩性小水头1号隧道地址位于临汾~运城新裂陷九原山~塔儿山陷隆,毗邻浮山大断裂,隧道表覆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砂质黄土、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Q2pl)黏质黄土,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1)砂岩。

洞身部位为中更新统黏质黄土和三叠系刘家沟组砂岩,各层具体描述如下:①砂质黄土(Q3al):褐黄色,稍湿,稍密,土质较均匀,粘性较差,孔隙发育,局部含砂量较大,厚度3~5m。

②黏质黄土(Q2pl):黄褐色、棕红色,硬塑,土质不均,粘性一般,孔隙不发育,可见少量针状孔隙,含铁锰质结核、钙质结核局部成层,夹有细圆砾土层和砂层,局部半胶结。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是一种通过地质勘探和预测技术来预测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地质条件,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和成本。

这些方法包括:
1.地质勘察:通过地质调查、地质钻探等手段,获取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资料,了解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2.地质预测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对隧道施工区域进行地质预测,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和隐患。

3.数值模拟和风险评估:通过数值模拟和风险评估技术,对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地质条件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可能的影响和风险程度。

4.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地质监测预警系统,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地质灾害隐患。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前预测和控制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工程风险和成本。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一种通过某种方法,在施工前预测和评估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和风险的技术。

它对隧道施工的安全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1. 阶段性地质调查方法:在隧道施工前,进行阶段性的地质调查,包括采取地质勘探、钻孔、取样等手段获取地质数据,通过对地层的分析和解释,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和风险。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相对简单易行,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信息,但是由于只在施工前进行调查,可能对一些时间变化较大的地质问题预测不准确。

2. 无人机航测方法: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测,获取隧道施工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和三维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初步判断隧道的地质情况,并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覆盖范围广,可以快速获取地质信息,但是由于分辨率有限,可能无法准确预测细微的地质问题。

3. 地质雷达方法: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地质物理方法来探测地下结构和地质体的设备。

通过对隧道施工区域进行地质雷达勘探,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识别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如断层、裂隙、溶洞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较为准确和详细的地质信息,可以实时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化,但是设备昂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4. 地质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对隧道施工区域进行地震波、电磁波等探测,采集地质参数的信息,然后利用逆推算法进行计算和分析,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参数,可以实时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化,但是设备昂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5.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通过对地下结构和地质条件的建模,可以模拟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和风险,如地层塌陷、岩爆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模拟多种地质情况,提供全面的地质信息,但是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总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才能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地质预报结果。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1. 引言隧道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交通、供水、排水、能源等功能。

然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使得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灾害风险较大。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风险,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规程旨在对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进行规范,明确预报技术的目的、原则、方法和应用要求,为隧道施工工程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规程适用于隧道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包括地质勘探、地质预报、监测预警等方面。

2. 技术目的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地质勘探、地质预报和监测预警,准确预知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构造,为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和工程安全的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超前预报,可以减少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3. 技术原则3.1 安全第一原则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以工程安全为首要原则。

在预报过程中应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预估结果不准确而引发事故。

3.2 综合利用原则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源,包括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岩石力学测试、地震监测等多种手段,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动态监测原则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采用动态监测手段,不断跟踪地质情况的演变过程,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和潜在地质灾害,为施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3.4 风险评估原则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结合地质风险评估,对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4. 技术方法4.1 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工作。

应综合分析地质、水文、地震等信息,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包括钻孔、探槽、地震勘探等,获取地下地质和水文信息。

4.2 地质预报方法地质预报是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现场观测,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包括:•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判断其对施工的影响;•对围岩的岩性、结构、变形特性等进行预测;•对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识别和评估。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利用各种地质调查技术和方法对隧道未来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

通过提前对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可以有效降低隧道施工风险,保证施工进度,减少经济损失。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实地地质调查、岩芯取样、地质勘探、灰色预测、神经网络、监测技术等。

下面我将对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是实地地质调查,在开挖隧道之前,需要对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这一步骤包括现场观察、地质剖面记录、地形测量等,通过对现场地质特征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初步了解地质情况,为后续的预测提供依据。

其次是岩芯取样。

隧道地质预报中,通过取样分析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构造和组成等,可以判断岩石的稳定性和隧道开挖后的变形情况。

岩芯取样需要在隧道开挖前进行,取得的岩芯样品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

第三种方法是地质勘探。

隧道开挖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主要包括地质雷达、地电阻率测量、地震勘探等技术。

地质勘探可以帮助了解地下结构和地质情况,通过对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如断层、脆弱带等。

另一种方法是灰色预测。

灰色预测方法是根据已知数据进行模型建立,通过建立若干个模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得出一种接近真实情况的预测结果。

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可以通过灰色预测方法对隧道未来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

此外,神经网络也是一种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类大脑学习和识别模式的计算模型,可以通过训练和学习来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

在隧道地质预报中,可以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地质参数和已知的工况数据,得出一种可能的地质预测结果。

最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监测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地下水位、地下位移、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修补。

监测数据可以为隧道工程的现场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1. 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有风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的施工和运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预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

2.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的目标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准确预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包括: - 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为隧道设计和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 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 提高隧道掘进速度,节约施工成本; - 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3.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的内容3.1 地质调查在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调查的目的是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为超前地质预报提供依据。

地质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 地质构造、岩性、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特征; - 岩层倾角、岩性变化和断层走向等岩层信息; - 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水位、渗透性和含水层等; - 地下水情况,包括水源、水流方向和水量等; - 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塌陷等。

3.2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是指通过分析已有的地质信息,预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包括: - 岩体分类法:根据岩体特征将隧道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别,并对不同类别采取相应施工措施; - 地应力分析法:通过测量地应力和岩石力学参数,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破坏和顶板下沉等问题; - 水文地质分析法:分析地下水位、渗透性和含水层等因素,预测可能出现的涌水和泥水喷射等问题; - 断层活动性分析法:通过断层的形态、位移和活动性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断层滑移和断层带变形等问题。

3.3 超前地质预报报告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艺隧道施工中的超前地质预报关系到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

施工中坚持将超前地质预报作为一项工序纳入施工组织与管理,当施工进度与超前地质预报发生矛盾时,施工必须为超前地质预报让路,以避免盲目施工,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实施,并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和目标(1)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①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②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

③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④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2)超前地质预报的目标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围岩地质情况及富水情况,重点预报突水突泥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的具体位置、规模及影响程度。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艺流程超前地质预报流程如图x-x所示。

图x-x 超前地质预报流程图(1)地质调查法①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已有的地质勘查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变化情况;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煤层、石膏、膨胀岩、天然气、含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岩土地层在地表的出露位置、宽度、性质及其产状变化情况;人为坑洞位置、走向、高程等与隧道的空间关系;核实和修正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

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的方法:根据建立的标准地层剖面,结合沉积规律,确定各岩组的地层层序、厚度、标志层位置。

对地质构造进行追踪调查后,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地质描绘,详尽地核对细化勘察设计资料,为地质预报做好基础工作。

②隧道内地质素描隧道内地质素描是对已开挖工作面和洞身的地质状况作如实的调查、记录并绘制成图表,具体包括:工程地质: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特殊地层、人为坑洞、地应力、塌方和有害气体及放射性危害源等情况。

水文地质:包括地下水的分布、出露形态、水质分析、对围岩的影响等。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实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主要步骤如下:
1. 地质勘探:根据隧道所经过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地
质勘探。

这包括地质剖面和岩体测试,以了解隧道穿越的
地层类型、岩体强度、断层和裂隙的分布等重要地质参数。

2. 地质分析:根据地质勘探数据,进行地质分析,确定隧
道施工中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如岩体不稳定、地下
水涌出、地震活动等。

3. 大量监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监测点和使用现代地质监
测设备,对隧道区域的地质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这包括地
表位移、地下水位、震动等参数的监测。

4. 数据解读: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及时发现地质
变化的迹象,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5. 建立预警系统:根据地质监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及
时向监测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6. 采取预警措施: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
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

例如,加固地下水封堵、加固和
注浆处理不稳定的岩体区域等。

7. 监测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持续地进行地质监测和调
整预警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施工。

总结起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分析、大量监测、数据解读、建立预警系统、采取预
警措施和监测调整等步骤,旨在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
灾害,保障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运营。

TSP203及地质雷达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案

TSP203及地质雷达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案

TSP203及地质雷达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案一、隧道施工超前预报的目的预报施工隧道掌子面前方以下不良(或特殊)地质问题:1)软弱岩层的分布,2)断层及其破碎带,3)节理裂隙发育带,4)含水情况,5)空洞,6)围岩类别,即可以预测即将开挖隧道相关地质结构及其周围地质状况,同时也可以对力学参数(动态弹性摸量、剪切摸量、泊松比、密度、弹性纵波速度、弹性横波速度等)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时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状况,以便正确指导隧道施工。

二、主要预报方法传统的地质超前预报一般采用超前钻探,但是,超前钻探的费用很高,而且还会延误工期。

目前,无损地球物理探测地质预报探测系统一般采用地质雷达法、TSP203法。

TSP203技术预报里程长,一次可预报100米左右,对掌子面无要求,对隧道施工不会有干扰(或者仅有轻微干扰)。

地质雷达法预报里程短,一次可预报10~20米左右(软弱、破碎、含水岩体预报里程最短),要求掌子面在垂向上修平,对隧道施工干扰大。

三、使用的仪器及主要设备TSP203法使用的仪器为瑞士安伯格测量技术有限公司(Amberg Measuring Technique Ltd.)TSP203探测系统。

TSP203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记录单元和接收器。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地震信号和质量控制,由完成地震信号A/D转换的电子元件和1台便携式电脑组成。

记录单元采用最新技术的24位A/D转换器,最小动态范围为120dB,可以获得10~8000Hz频宽的信息。

接收器用于拾取地震信号,由极灵敏的三分量地震加速度检波器(X-Y-Z分量)组成,频宽为10~5000Hz。

TSP203探测系统见下图:图1 TSP203系统的记录单元图2 TSP203系统的接收器图3 TSP203系统的连接线地质雷达法使用美国SIR系列雷达,所用天线为100MHz地面耦合式单体屏蔽天线(右图)。

四、预报实施1、TSP203法通常情况下,TSP测量剖面是在隧道的左壁或者右壁上布置一系列的微型爆破,测量剖面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岩层结构的主导方位。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概述 •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方法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应用案例 •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总结与展望
01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是在隧道开挖前,利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 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的技术。
03
缺点
分辨率相对较低,对小规模地质异常体他方法
TSP法
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 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该方法具有探测距离远、分辨 率高等优点,但设备昂贵且操作复杂。
水平钻探法
在隧道掌子面或侧壁进行水平钻探,直接揭露前方地质情 况。该方法直观可靠,但成本较高且施工周期长。
数据解释
根据提取的特征,结合地质知识和经验,对隧道 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推断和解释。
数据可视化展示
二维图像展示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二维图 像的形式展示,如地质雷 达剖面图、地震波时间-深 度剖面图等。
三维模型展示
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将多 个二维图像组合成三维模 型,更直观地展示隧道掌 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
智能化预报系统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隧道地质超 前预报系统,实现数据自动处理、实时分析和预警功能。
多学科交叉融合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包括地质学、地球 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进步。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回顾
虚拟现实技术展示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将三 维模型以更真实的方式呈 现给用户,提供沉浸式的 体验。

隧道和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介绍

隧道和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介绍
隧道及地下工程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简介
汇报提纲
1 国内外历史及现状 2 超前地质预报旳目旳、任务及工作内容 3 超前地质预报旳主要手段 4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 材料 6 机具设备 7 劳动组织 8 安全措施 9 预报实例 10 存在问题
1 国内外历史及现状
►1.1 超前地质预报旳主要性 ► 突泥、突水是隧道建设中旳主要工程地质
3 超前地质预报旳主要手段
3.2 多种主要预报手段 3.2.4 物探措施 3.2.4.1 TSP隧道地震波反射法 1、预报原理(能够放一录像) TSP202(TSP203)超前地质预报 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 旳反射波特征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 围临近区域地质情况旳。它是在掌子面后 方边墙上一定范围内布置一排爆破点,依 此进行薄弱爆破,产生旳地震波信号在隧 道周围岩体内传播,当岩石强度发生变化 时,例如有断层或岩层变化,信号旳一部 分被返回。界面两侧岩石旳强度差别越 大,反射回来旳信号也就越强。返回旳信 号被经过特殊设计旳接受器接受转化成电 信号并进行放大。根据信号返回旳时间和 方向,经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就能够 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旳位置及方位。

施工围岩分级



地层 岩性特征
该段为下古生界寒武系上统地层,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岩体呈灰色,中厚层,围岩较坚硬,完整程度为较完整。
构造特征
该段位于桐麻岭背斜东翼及其伴生和次生的构造影响带,节理裂隙发育,多为构造节理与风化节理,节理面平直光滑,沿节理裂隙常有地下水渗出。段内普 遍发育二组节理,其产状分别为 N35°W/47°SW、N78°W/79°SW,节理间距3~20cm。XK3+210~XK3+226发育一层间错动,内夹10~20cm厚的断层泥,影响宽度 为1.5m。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Gushing Water
宜万铁路隧道突水事故
位于巴东县野 三关镇的大山深 处,全长3.65公 里,所处山体岩 溶发达、水系丰 富,地质结构异 常复杂,是沪蓉 西高速公路最为 艰难的关键控制 性施工项目。
野三关隧道8.5突水突泥及整治
2007年8月4日晚,野三关隧道出口I线DK124+ 602掌子面爆破、排险后正常出碴,5日凌晨0:57分, 出碴接近尾声时,装载机司机突然发现掌子面后右 侧向上涌水,随即撤离出井报警。
The results of a rockburst in an underground mine in brittle rock subjected to very high stresses
(3)块状围岩的掉块、崩坍破坏: 主要是受到不同结构面相互组合所控制
宜万铁路隧道发生岩崩 载有30人客车被埋
什么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就是利用 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收集隧道所在岩 体的有关资料,并运用相应的理论 和规律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对施工掌子面前方岩体情况 或成灾可能性做出预报。
地质预测预报设备表
地质超前预报的提出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包括有大 量的铁路、公路、引水等隧道(隧洞)建设,其中有不少隧道 处在复杂岩性、构造、高地应力地区,有些地区甚至被专家称 为“地质博物馆”。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技术-
一、地质超前预报的提出
隧道是修筑在岩体、土体或水底的,两端有 出入口的,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过 的通道。
包括交通运输方面的铁路、道路、水(海) 底隧道和各种水工隧洞。
隧道设计及施工之前,要对拟建隧道工 程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
但由于岩体的复杂性,使得勘察所获得 的资料及隧道开挖后实际揭露出来的情况可 能会有较大的出入。

隧道超前预报及质量监控地质雷达系统技术方案

隧道超前预报及质量监控地质雷达系统技术方案

隧道超前预报及质量监控地质雷达系统技术方案1.引言地质雷达系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程监测技术,它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来探测地下的岩层结构和地质环境。

在隧道工程中,地质雷达系统可以用于超前预报和质量监控,以减少工程风险和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个隧道超前预报及质量监控地质雷达系统技术方案。

2.技术原理地质雷达系统利用无线电波的反射和散射特性来探测地下物体的位置和性质。

当无线电波与地质体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反射和散射现象。

地质雷达系统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波的回波信号来反推出地下地质体的特征和结构。

3.系统设计(1)发射和接收器件:地质雷达系统需要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发射器用于发出无线电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回波信号。

发射器需要能够产生高频率和高功率的无线电波,接收器需要能够高灵敏度地接收和放大回波信号。

(2)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步骤,才能得到地下岩层的结构和特征。

这些步骤包括数据滤波、时频分析、图像处理等。

(3)数据传输和显示:地质雷达系统需要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展示。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显示可以采用图像或图形等形式。

(4)监测中心系统:监测中心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实现,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地质雷达系统的数据,并生成监测报告和预警信息。

4.系统应用(1)超前预报:地质雷达系统可以在隧道开挖前进行预测,确定隧道前方的岩层结构和特征,并探测出潜在的地质隐患。

这样可以帮助工程师做好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2)质量监测:地质雷达系统可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探测出隧道墙壁和顶板的稳定性和质量。

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修复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3)数据分析与管理:地质雷达系统可以将监测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实现历史数据的长期管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提取出地下地质体的规律性和趋势性,为隧道工程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修改)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修改)

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织原则 (1)3.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和人员设备配置 (1)3.1.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 (1)3.1.2人员组成 (1)3.1.3仪器设备的配置 (2)3.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职责 (2)3.2.1项目部地质预报工作组职责 (2)3.2.2隧道队地质预报工作组职责 (2)4.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 (3)5.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 (3)5.1预报内容 (3)5.2预报分级 (4)5.3预报方法 (6)5.3.1地质素描法 (6)5.3.2超前钻孔预测法 (8)5.4施工围岩分级和围岩稳定性评价 (8)5.5灾害评估、防治工程措施建议 (9)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J124-2007);(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BG5002—2001);(4)《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5)《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6)《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J123-2001);2.工程概况扎西隧道位于云南省威信县,起讫里程为DK284+652~DK285+000,全长348m,V级围岩203米,Ⅳ级围岩85米,Ⅲ级围岩60米,最大埋深为55.3m,最小埋深约1m。

主要开挖方法明挖法、台阶法、台阶法设临时仰拱。

青岗脚隧道位于云南省省威信县,讫里程为DK285+535~DK286+915,全长1380m,V级围岩390米,Ⅳ级围岩990米,最大埋深为47.5m,最小埋深约1.5m。

主要开挖方法明挖法、台阶法、台阶法设临时仰拱、台阶法设临时横撑。

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织原则3.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和人员设备配置3.1.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3.1.2人员组成项目部地质预报工作组成人员表3.1.3仪器设备的配置本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主要仪器设备表3.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职责3.2.1项目部地质预报工作组职责(1)负责编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编制依据(1)《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及交通部颁布的其他现行施工规范、安全规程、施工指南等。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近年来高速公路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国内外相关高速铁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

2隧道工程概况标段内隧道工程地质复杂,主要由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全-强风化花岗岩组成,洞身主要为中~微风化花岗岩。

,隧道围岩以Ⅱ、Ⅲ、级围岩为主,部分为Ⅳ、Ⅴ级围岩。

施工中必须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保证安全顺利地通过不良地质段。

根据设计提供风险等级和超前地质预报设计要求,我单位采取加深炮孔探测和超前水平地质钻孔俩种方法进行围岩观测,以提供有效的施工措施保证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对于出现地质异常区域,我单位另增加TSP或地质物探手段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并报设计单位进行核对、审批,重新进行隧道风险等级划分.项目部对标段内隧道作业高度重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已经把超前地质预报列入独立的施工工序进行检测,制定“有预报才施工,不预报坚决不允许施工”的要求发放各施工队执行实施.为有效的执行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项目部特别成立专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实施小组,其中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员5人,负责现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资料收集整理,对隧道施工起到实施性的指导作用。

并聘请专职预报队伍负责标段内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施工。

3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本标段隧道工程地质复杂,主要由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全-强风化花岗岩组成,洞身主要为中~微风化花岗岩。

,隧道围岩以Ⅱ、Ⅲ、级围岩为主,部分为Ⅳ、Ⅴ级围岩。

4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目的地下地质条件复杂,潜在、无法预知的地质因素较多:多变的地形条件,地层破碎带、断层,富水岩层等。

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目的是:提供隧道掘进前方的地质情况,包括围岩的完整性、断层破碎带和溶洞的规模和位置、不良地层的富水情况,进而做出对围岩类别的划分和隧道开挖时稳定性的分析,以确定合理的工程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应体现出及时性,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 通知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使不良地质体始终处于可 控状态;在预报前方地质情况正常的情况下,亦应将预报结果及时通 知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使其安排正常施工工序,组织正常施工生产。
3.4 地质预报结论应有书面报告,并及时交由决策部门和施工单 位,对所有预报资料应存档备查。
3.5 施工过程中应将实际开挖的地质情况与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 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和改进地质预报工作。超前地质预报 技术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逐步得到提 高和完善。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6 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应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 害程度,分级进行,并按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1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建议书1 Nhomakorabea2
目录
1 适用条件及目的 ....................................................................................................................1 2 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 ............................................................................................................1 3 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2 4 地质预报工作流程 ................................................................................................................4 5 地质预报的方法和手段 ........................................................................................................4 6 预报工作技术要求 ...............................................................................................................16 7 预报资料编制 ......................................................................................................................17
B 级: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 C 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 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 级: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3.6.2 不同地质灾害地段的预报方式为: A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TSP 隧道地震波反射法、HSP 声波 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 首先以地质分析法进行长距离预测预报,然后采用中长距离 TSP 或 HSP 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报,同时进行多孔超 前钻探探查。 B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TSP 或 HSP,辅以红外探测、地质 雷达,进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钻孔。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复 杂时,按 A 级要求实施。 C 级预报:以地质分析法为主。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 或物探异常地段可采用 TSP 进行探测,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和超前水 平钻孔。 D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 3.7 地质复杂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应编制实施细则,内容包括超 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分段预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并编制气象、
3.6.1 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四级: A 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 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
2
3
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 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以及高地应力、瓦斯、 天然气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2
1
1 适用条件及目的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隧 道施工中一道重要的施工工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目的是采用各 种地质分析、物探、超前钻探等手段在隧道施工当中探明前方围岩地 质情况,并根据前方地质、水文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采取 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从而指导工程施工的顺 利进行,同时也为设计变更提拱地质依据,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 资料。
2 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
针对本段隧道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技术要求,隧道施工期地质预测、 预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2.1 断层及断层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2.2 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2.3 岩溶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2.4 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 2.5 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2.6 含水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2.7 隧道底部溶洞、暗河等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体探 测。 2.8 煤系地层采空区与隧道的位置关系。 重点是隧道突水涌泥可能性的探测和分析判释,隧底基础溶洞的 探测等。
1
2
3 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3.1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 工阶段应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纳入施工工序进行组织管理。
3.2 质预测预报坚持隧道洞内探测与洞外地质勘探相结合、地质 方法与物探方法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结合、(辅助导坑与主洞探 测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贯穿于施 工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