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二版考前复习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材料整理课代表版本1、社会知觉偏差的种类及内容答:社会知觉: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主要是指对人、人与人关系及群体的知觉社会知觉偏差种类: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预言自动实现效应、认知启发、错觉思维、其它因素2、维护自尊采取什么策略?答:自尊(self-esteem):是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评价,有积极/消极和一般/特殊之分,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

自尊不是越高越好◆维护自尊的策略:1)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指一个人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和有效的感觉。

成功体验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控制点(指人们关于影响自己行为和结果的力量的看法。

一般分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习得性无助(指人或动物面对反复出现的不好的事件,感到难以控制,从而学会了放弃和感到无望的现象。

自我控制感是克服习得无助的重要途径。

其中自我决定可以使人增加自我控制感,减少习得无助。

)2)自我服务偏见: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把自己看的比别人要好,一边轻易为自己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

自我服务式归因,自我恭维的比较,盲目乐观(防御性悲观主义)3)自我展示行为:a)虚伪的谦逊,在公开场合,人们常会提到他人帮助或情感支持等,但在匿名的情况下,人们更多会描述自己是如何的努力、如何的靠自身能力战胜重重考验等等。

b)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给自己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为了故意破坏自我,这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c)印象管理,有时人们通过给自己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为了故意破坏自我,这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3、性别角色的获得途径和方法1)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理基础:遗传基因、性激素、大脑等2)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3)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a)人们对男女“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信念b)性别刻板印象非性别本身固有,而是人类早期分工、社会文化、生物学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考前复习归纳总结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考前复习归纳总结

《社会心理学》考点复习1、SSP和PSP的区别。

⑴ SSP是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PSP是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⑵SSP更着重定性分析,PSP着重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⑶在研究眼点上,S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社会结构的,从宏观方面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对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功能。

而P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个体的,从微观方面,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在个体上产生发展过程与条件.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⑴实验室研究法。

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

缺点:实验情况和实验者对被实验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更加突出,需小心处理.⑵调查法.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缺点:主要问题的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

⑶观察法。

优点:在于他的现实性,它主要研究现实生活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过程。

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团体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团体中去.3、单一支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⑴快乐说。

代表人物:本瑟姆。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⑵自我说。

代表人物:霍布斯.他认为基本行为是权利的追求.⑶同情说。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他认为同情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心理基础。

⑷模仿说。

代表人物:塔尔特。

他认为“社会就是模仿”⑸暗示说。

代表人物:黎朋。

他认为由于人们的情感、情绪容易受到一种暗示而被激发出来.⑹本能说。

代表人物:麦独孤。

他认为本能会影响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兴趣、情操、行为等。

⑺习惯说。

代表人物:詹姆士。

他认为习惯是本能的转移,本能活动经过多次重复就会成为习惯。

⑻态度说。

代表人物:杜马斯。

他认为态度对人们心理活动起一种准备作用。

4、请介绍一下皮克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社会心理学绝对精品复习重点笔记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社会心理学绝对精品复习重点笔记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社会心理学绝对精品复习重点笔记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第五节态度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七节社会影响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

﹡1908年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是以群体社会的心理学为基础研究社会相互作用的科学。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1、定义:是人的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行为。

2、决定社会行为的因素:个体及其所处的情境。

勒温著名公式: B = f(P,E)(二)社会心理1、定义: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2、作用: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社会影响→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分为四个层面:1、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等。

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美国学者 1976年)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哲学思辨阶段(公元前300—19世纪上半叶)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二、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三、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从用实验的方法加强了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描述→实证定性→定量纯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遵循的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客观公正)(二)系统性原则(在系统中考察、动态、整体、有序)(三)伦理原则: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2、尊重被试者的知情权; 3、研究这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保密,若要公开,必须经被试者同意;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以外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考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考点整理

A/T- ziizi 第一早一、研究方法概念(1)观察法:是指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研究者直接地、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在日常环境下发生的自然行为,记录客观发生的事实和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方法。

(2)相关研究法:基于描述的科学方法,它能够描述事物之间共同变化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层次)(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变量,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一一探寻因果关系)因变量量程受限出现了天花板或地板效应会导致零结果错误,从而导致实验不符合假设。

即使在因变量恒定的条件下,如果因变量的测量范围受到限制,使测量结果只能“停留”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则零结果也会发生。

我们分别称之为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零结果:指自变量的操作没有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因而因变量的变动为零。

)(4)调查法:根据被调查对象对事先拟定问题的回答来收集和整理资料,通过统计和分析来了解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特征。

随机取样中造成偏差的潜在因素:a.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b.问题的顺序c.答案的选项d.问题的措辞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问题(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因而实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被试对实验的态度。

那么很有可能,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例如: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霍桑效应: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2)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大部分不合乎伦理的行为是由于研究者所承受的压力,使他在伦理上投机取巧。

社会心理学整合的复习参考资料教学提纲

社会心理学整合的复习参考资料教学提纲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时蓉华编著考试重点复习:名词解释:.★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团体内聚力指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团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及其满意程度。

★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角色冲突指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同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内心矛盾。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的学科】★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

【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社会化。

】★男女性别角色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规定了的行为方式★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由于它对人类行为中的心理因素的强调,也被称为一种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社会交换理论由霍曼斯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劳、埃默森等。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布劳的结构交换理论,埃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第一印象:亦称初次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晕轮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月晕”,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学科.2.马斯洛总结的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能够了解并跟上现实能够接纳自己,别人和环境能够超越环境,而不只是适应环境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入乡随俗但能够保持独立性,能欣赏生活的宁静有个人的处事哲学和道德标准社会兴趣广泛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乐于助人能够容忍他人,具有民主的风度有幽默感,能够在生活中化解紧张能够承受欢乐与悲伤的情感冲击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步骤一.提出问题:两个方面: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个体集体主义文化和人格推论中国人比美国人在团体中跟容易达成一致)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中国1986到2001入世)二.查阅文献三. 选择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自然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身高衣服颜色)优势:通常使用真实情境,更容易收集到资料(温度和犯罪的关系);劣势:通常因果关系是模糊的2。

实验研究: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同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探寻感兴趣的行为,并探寻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通过操纵一些因素来考察他们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优势: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来探寻因果关系研究四.收集资料的方法1.观察法(老师鼓励对孩子表达态度的影响)2。

调查法(被试自我报告):失真,应用最多3。

实验:无法重现情景4。

档案五.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代表性:随机取样,异质性2。

实验者偏差:实验者和情景标准化3.被试偏差4.伦理问题:斯坦福大学津巴多教授监狱实验改编的电影《死亡实验》4.人际关系定义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社会心理学课程笔记与背诵知识点汇总

社会心理学课程笔记与背诵知识点汇总

社会心理学课程笔记背诵脉络暨纲要社会心理学第一讲心理学主要应用领域1、心里咨询、心里治疗2、发展心理学3、教育心理学4、社会心理学5、组织关系心理学6、广告与消费心理学:7、工业心理学8、运动心理学9、艺术心理学10、犯罪心理学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心理力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第三节怎样研究社会心理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哲学思辨期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基本特征:根据权威思辨和社会准则来阐明人的社会行为。

(朴素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先贤、哲人、思想家)例子:孔子、诸葛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二、经验描绘阶段18世纪下半叶以后,心理学进入初创阶段。

强调根据经验来描绘社会行为。

例子:德国民族心理学:拉扎劳斯、施坦泰尔三、实验分析阶段:科学社会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2 0年代1924 奥尔波特出版了比较系统的实验材料为依据的《社会心理力学》被誉为科学社会心理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20 世纪30年代----- 领导、舆论、谣言、种族关系、价值的冲突20 世纪40年代——信仰、偏见、劝导、宣传(反思纳粹、种族主义这特点、20 世纪50年代——社会交际人格特征对社会行为的影响20 世纪60年代——范围扩大到社会行为的各个方面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美阿伦森“社会心理学定义之多、如—学家之多“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胡寄南二、对研究对象的说明(1)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社会心理学注重对社会情境的探讨。

(3)个体心理学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第三节怎样研究社会心理一、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

客观性原则。

分析与综合原则。

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

伦理性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现象描述性研究2、验证性研究三、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档案分析法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的资料,借以揭示特定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

(2021年整理)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2021年整理)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完整)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的全部内容。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1。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社会教化: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媒介、法庭、监狱、劳动教养所等。

可分为两大类:有系统的正规教育(学校、监狱、劳教所);非系统、非正规教育(社会风俗、团体亚文化、传播媒介)个体内化: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包括: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强化2。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基础:遗传因素文化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朋辈团体、职业背景、大众传播媒介3。

主要的社会动机:(1)亲和动机的理论:1.本能论(麦独孤、亚里士多德)2.生存论(柏拉图)3。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4。

适宜唤起层次理论(赫伯)5.条件作用理论:合群在个体早期表现为亲子的依恋。

影响亲和的因素:1.情境因素2.情绪因素3.出生顺序4。

相似性5.享受交流的乐趣6。

找到自我评价的基准亲和动机概念: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

高亲和动机的人特点:1.喜欢交往,并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2.渴望友谊,喜欢合作3.对人际冲突的回避4.对失去亲密关系的恐惧亲和的作用:1。

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复习重点资料-精

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复习重点资料-精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心理学的定义1、F.H.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G.W.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3、侧重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1)重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重视采用心理学的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侧重社会学的定义1、艾尔乌德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

2、侧重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1)除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外,还重视从社会与群体(社会组织、社会规范和社会群体)角度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除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还重视采用社会学的社会问卷、社会调查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如合作与竞争,吸引与拒斥,助人与侵犯等。

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即:B=f (P,E)(二)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环节,如社会态度、权力动机等。

社会刺激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层面(二)人际层面(三)群体层面(四)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和实证分析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与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相对应。

一哲学的思辨阶段(一)基本特征:根据哲学思辨和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基本理论孕育于哲学之中。

(二)两种观点1、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性虽无法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控制,但却深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社会能改变人性。

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卢梭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指出只因有缺陷的社会才使人趋向邪恶,故应当首先改变社会才能改变人。

2、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他认为,人性主要由人的生物本能的力量所决定。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考前复习归纳总结讲解学习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考前复习归纳总结讲解学习

《社会心理学》考点复习1、SSP和PSP的区别。

⑴ SSP是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PSP是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⑵SSP更着重定性分析,PSP着重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

⑶在研究眼点上,S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社会结构的,从宏观方面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对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功能。

而P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个体的,从微观方面,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在个体上产生发展过程与条件。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⑴实验室研究法。

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

缺点:实验情况和实验者对被实验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更加突出,需小心处理。

⑵调查法。

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

缺点:主要问题的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

⑶观察法。

优点:在于他的现实性,它主要研究现实生活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过程。

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团体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团体中去。

3、单一支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⑴快乐说。

代表人物:本瑟姆。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

⑵自我说。

代表人物:霍布斯。

他认为基本行为是权利的追求。

⑶同情说。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他认为同情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心理基础。

⑷模仿说。

代表人物:塔尔特。

他认为“社会就是模仿”⑸暗示说。

代表人物:黎朋。

他认为由于人们的情感、情绪容易受到一种暗示而被激发出来。

⑹本能说。

代表人物:麦独孤。

他认为本能会影响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兴趣、情操、行为等。

⑺习惯说。

代表人物:詹姆士。

他认为习惯是本能的转移,本能活动经过多次重复就会成为习惯。

⑻态度说。

代表人物:杜马斯。

他认为态度对人们心理活动起一种准备作用。

4、请介绍一下皮克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2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会
详解
笔记
笔记
第章
习题
社会
社会
教材
心理学 习题
行为
第版
笔记
心理
复习
团体
心理学
经典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 习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的师生参考。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心理类国内外经典教 材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 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 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 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课(章)后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侯玉波主编的《社会心理学》(第2版)是我国高 等院校采用较多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 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侯玉波主编的《社会心理学》(第2版)为主并结合其他心理学教材对本章的重 难点知识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社会心理学》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 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对侯玉波主编的《社会 心理学》(第2版)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部分章节增加了对原书重点内容改编而成的习 题和答案,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延伸。本书的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师讲授《社会心理学》的讲义 和课堂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参考书,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复习资料

社会⼼理学第⼆版⾦盛华主编复习资料第⼀章社会⼼理学概述1.⼼理学研究⽅法:2.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指通过有⽬的、有组织的直接观察,收集有关⼈类社会⾏为的各种⾮语⾔资料,从⽽分析、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法。

分类:参与观察(公开与隐蔽)与⾮参与观察(前者研究⼈员为参与者,后者为旁观者)3.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

它主要研究在现实⽣活条件下发⽣的过程,没有研究者⼈为安排的场⾯;⽽且这种研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因⽽能够得到有关⾏为发⽣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4.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第⼀,由于对⾃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第⼆,在使⽤观察法时,如果被观察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观察,那么⾏为表现就有可能不同,使得观察结果不够真实;第三,观察者⾃⾝的主观愿望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及观察结果。

5.实验法(experiments method):根据⼀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个或多个变量,对额外变量进⾏控制(使其对所有被试保持常数,消除可能使结果出现误差的⽅⾯和挑选条件相同或近似的被试者),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发现因果关系的⼀种⽅法。

分类: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然(现场)实验6.调查法(survey method)⼜称询问法。

它的基本做法是研究者拟定⼀系列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要求他们作出回答,然后整理所获得的资料,从中得出结果。

调查法分为两种,⼀种是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另⼀种是问卷法(questionaire method)。

访谈法是研究者亲⾃访问被调查者,向他们直接提问,并对回答作出记录;问卷法则是以书⾯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让他们填写问卷。

7.采⽤调查法进⾏社会⼼理学研究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要注意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套问题。

第⼆,要注意对被调查对象的取样问题。

取样正确,才能保证结果有代表性。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篇: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科学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社会行为。

3、个体社会心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化、态度及其形成。

4、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哲学思辨”阶段(史前思想积累阶段):追溯到古希腊时期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用权威思想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经验描述”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初创阶段):强调根据经验来描述社会行为。

“迅速发展”阶段(科学实验):20世纪20年代后。

5、罗斯第一次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并专门讨论了这门学科的本质与范围。

7、系统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的标志: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1924年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

8、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9、社会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10、社会交换理论本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

11、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取向:是用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把社会现象置于心理意识现象中考察,强调人的内部心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12、社会认知的核心:是人们对他人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认知。

13、费斯廷格指出,认知失调通常在四种情况下出现:①逻辑的违背;②文化价值的冲突;③观念层次的冲突;④新旧经验的矛盾。

14、塔吉菲尔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根源。

15、社会同一性理论首次将社会比较区分为人际社会比较和群际社会比较两种不同过程,并且明确将同一性区分为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两种自我知觉水平。

16、社会类化:是指个体在产生社会知觉时,主观上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的过程。

17、角色冲突:是指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时出现的矛盾心态。

18、角色创造:是指行为超出一般角色模式,拓展既有角色行为范围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总总结复习计划

《社会心理学》总总结复习计划

《社会意理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说旁观者效应:现场旁观者的数目影响了突发事件中亲社会反响的可能性。

当旁观者的数目增添时,任何一个旁观者供给帮助的可能性减少了,即便他们采纳反响,反响的时间也延伸了。

认知不协调:一种不快乐的内部状态,当个体察觉到两种或多种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性欲之间存在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不快乐状态。

归因:确立他人行为的原由,从而认识他人稳固特质和性格偏向的过程。

行为者——察看者效应: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情形原由,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原由的偏向。

5.成见:对于某个特定社会集体中的成员持否认态度。

服从:直接向他人提出恳求的社会影响。

从众:个体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行为以切合即有的社会规范的一种社会影响。

利他主义:亲社会行为不过是因为想帮助有困难的的人的梦想而激发的。

利他行为(主义):不带个人私利地关注他人幸福的行为。

10基本归因错误(对应成见):在解说他人行为原由时,过高预计性格作用的偏向。

刻板印象:对特定的社会集体里全部成员共同拥有某些特质或特色的信念。

它是一种认识框架,它对加工输入的社会信息拥有激烈的影响。

刻板威迫:被形成刻板印象的人对遇到刻板评论的一种忧愁。

自我看法:个人的自我认识,即一种基本的图示,由有组织的对于自己的信念和态度的会合构成。

自我保护成见(自我服务成见):一种把踊跃的结果归纳为内在原由,而把悲观的结果或事件归因为外在原由的偏向。

14登门槛战术(登门技术):先捏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被接受后再捏出更大的,从而获取他人服从的方法。

15通情(移情、同理心):对他人情绪难过的一种复杂的感情和认知反响,移情包含能够感知他人感情状态,感觉通情,并全力解决问题,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个人能够对小说中的任务以及现实中的受害者移情。

认知的小气鬼:人们在进行决议时,为了全力保留认知能量,老是想法采专心理捷径。

自我实现的预知:从某种意义上说,预知使自己变为现实。

代表性启迪:以眼前的刺激或事件与其余刺激和范围的相像程度作为决议基础的一种策略。

社会心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社会心理学考试复习要点1、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ur):指由社会团体因素导致的并非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

社会行为不仅包括了流行、社会动荡、选举、生产管理、政府决策等宏观行为,也包括人际交往、助人、吸引和排斥等微观行为。

(课本第2页)2、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将关于人类行为的经济模式和斯金纳条件反射的观念集合起来,试图证明,稳定的社会规范能够作为个体利益的结果产生。

创始人是霍曼斯。

(课本第31页)3、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指的是存在个人无意识深处的更深广、更隐晦、年代更久远的东西,它不是源于个人获得物,而是源于遗传的一般心理功能的潜能,即源于遗传的大脑的结构,它是个体按照其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的先在的决定因素。

由卡尔.荣格提出(课本第36页)4、自我意识(sel f–consciousness):是个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不仅包括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还应包括伴随自我认识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及自我控制。

(课本第64页)5、获得自我认识的途径(课本69~74页):1)、通过他人认识自己:①社会比较:把我们自己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来得出关于自己特点的认识;②其他人的评价:表现为别人对自己清晰的反馈2)、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行为来认识自己:自我知觉理论:①态度的自我知觉;②情绪的自我知觉;③内部动机和过度合理化效应3)、通过内省认识自己:内省指个体往深处探索,直接检视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动机的过程。

6、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课本第129~137页):⑴、信息来源:①可信度:专业性、可靠性,可信度与睡眠者效应②喜爱性:一个说服者是否收到说服对象的喜欢与能否引起态度改变也有一定联系,比如外表和相似性⑵沟通过程:①差距;②恐惧唤醒;③单面船舶与双面传播;④修辞性疑问⑶说服对象:①自我卷入:事件卷入、反应卷入、承诺;②免疫:支持性防御和免疫性防御;③人格因素:自尊、智能、认知需求;④性别差异与年龄⑷情境:①预先警告:立场预警、意图预警;②分心:可以用认知反应的观点来解释;③心境;④信息重复7、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特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社会心理学期末总结复习要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期末总结复习要点总结

2014 秋天双学位《社会意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社会意理学概论一、名词解说1.社会意理学有两种偏向。

其一是心理学偏向的定义,比如,美国社会意理学家奥尔波特将社会意理学定义为“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他认为,社会意理学试图认识和解说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重视于社会学的定义;另一是社会学偏向的定义,比如,美国初期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意理学是对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集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2.社会行为由社会要素惹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的反响和反响系统,它包含个人行为(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以及反社会行为)、个人在集体或集群中的行为(比如从众、社会促使、社会懒惰等),以及集体或集群行为(比如集体决议、时髦、惊慌等)。

3.社会意理联络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要素惹起,并对社会行为拥有指引与调控作用的心理活动。

二、简答简述社会意理学的剖析水平/ 解说水平。

第二章自我一、名词解说1.自我( self):“自我”实质上是一种根植于生理实体以及特定社会文化脉络的心理现实,它是个体在以符号为中介与他人及社会环境进行互动,并籍此习得社会生活模式的参加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2.聚光灯效应( spotlight effect):人们高估四周人对自己表面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常常会把自己看作全部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他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

3.被洞悉错觉(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因为过高的预计他人对自己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他人“看破”的错误知觉。

4.虚假共鸣性效应( false consensus effect):在看法方面,我们过高的预计他人对我们看法的同意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5.虚假独到性效应( false uniqueness effect):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预计自己的才华与道德。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研究方法:2.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指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直接观察,收集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各种非语言资料,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分类:参与观察(公开与隐蔽)与非参与观察(前者研究人员为参与者,后者为旁观者)3.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

它主要研究在现实生活条件下发生的过程,没有研究者人为安排的场面;而且这种研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能够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4.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第一,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第二,在使用观察法时,如果被观察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观察,那么行为表现就有可能不同,使得观察结果不够真实;第三,观察者自身的主观愿望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及观察结果。

5.实验法(experiments method):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其对所有被试保持常数,消除可能使结果出现误差的方面和挑选条件相同或近似的被试者),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分类: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自然(现场)实验6.调查法(survey method)又称询问法。

它的基本做法是研究者拟定一系列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要求他们作出回答,然后整理所获得的资料,从中得出结果。

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interview method),另一种是问卷法(questionaire method)。

访谈法是研究者亲自访问被调查者,向他们直接提问,并对回答作出记录;问卷法则是以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让他们填写问卷。

7.采用调查法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注意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套问题。

第二,要注意对被调查对象的取样问题。

取样正确,才能保证结果有代表性。

8.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社会心理学重要考点归纳

社会心理学重要考点归纳

社会心理学重要考点归纳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1、成就动机定义:个体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或目标力求达成的内部动力。

简言之,个体追求成功的动机。

成就动机的两种心理倾向:求成与避败。

高成就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

提高成就动机的途径:自律训练与成就动机培训。

成就动机的重要*高成就动机与高成就呈正相关高成就动机对成败机会相等的工作表现最出*成就动机可以训练和培养.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目标的吸引力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和没有把握的事情动机都弱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越多,动机越强2、亲和动机定义:个体与他人亲近的内部动力。

亲和动机与情绪状态:焦虑、恐惧与亲和动机。

3、权力动机定义:个体对控制和支配他人的欲求。

个人化权力动机与社会化权力动机。

引起权利动机的因素社会控制的需要对无能的恐惧概述一、1.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二、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⑴哲学思辨⑵经验描述⑶实*分析。

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围绕着“人*”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4.实*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研究,从定*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社会知觉与归因一、1.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考点复习1、SSP和PSP的区别。

⑴ SSP是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PSP是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⑵SSP更着重定性分析,PSP着重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

⑶在研究眼点上,S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社会结构的,从宏观方面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对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功能。

而PSP的着重点似乎是面向个体的,从微观方面,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在个体上产生发展过程与条件。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⑴实验室研究法。

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

缺点:实验情况和实验者对被实验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更加突出,需小心处理。

⑵调查法。

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

缺点:主要问题的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

⑶观察法。

优点:在于他的现实性,它主要研究现实生活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过程。

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团体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团体中去。

3、单一支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⑴快乐说。

代表人物:本瑟姆。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

⑵自我说。

代表人物:霍布斯。

他认为基本行为是权利的追求。

⑶同情说。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他认为同情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心理基础。

⑷模仿说。

代表人物:塔尔特。

他认为“社会就是模仿”⑸暗示说。

代表人物:黎朋。

他认为由于人们的情感、情绪容易受到一种暗示而被激发出来。

⑹本能说。

代表人物:麦独孤。

他认为本能会影响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兴趣、情操、行为等。

⑺习惯说。

代表人物:詹姆士。

他认为习惯是本能的转移,本能活动经过多次重复就会成为习惯。

⑻态度说。

代表人物:杜马斯。

他认为态度对人们心理活动起一种准备作用。

4、请介绍一下皮克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5、皮尔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⑴道德判断从他律到自律。

⑵道德判断从效果到动机。

⑶对于错误的行为的处理,从为惩罚而惩罚到采取有针对性的惩罚方式。

6、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观。

⑴婴儿期。

婴儿期是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这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⑵童年期。

童年期是从18个月到三四岁,这阶段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耻感。

⑶学前期。

学前期是从四到五岁,这阶段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⑷学龄初期。

学龄初期是从六到十一二岁,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⑸青春期。

青春期亦即青少年期,相当于初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与自我角色的形成,主要是获得同一感而避免同一性混乱。

⑹成年早期。

成年早期是从18岁到30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阶段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⑺成年期。

成年期亦即中年期与壮年期。

这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阶段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⑻成熟期。

成熟期亦即老年期。

这阶段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

7、自我结构的五个层面。

⑴物质自我;⑵心理自我;⑶社会自我;⑷理想自我;⑸反思自我。

8、情感意志活动中的两性差异及人际交往中的两性差异。

(1)①男子的支配欲;②女性的忍耐心和依赖心。

(2)①两性在人际交往中的一般特点:男性喜欢成群结队,女性喜欢三三两两;②语言交往中的两性差异;③非语言交往中的两性差异。

9、动机的概念及其功能⑴动机的概念: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⑵功能:①激活功能。

动机激发个体行为,具有推动作用;②指向功能。

个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因而具有目的性,在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不会停止;③调节功能。

个体行为在达到目标前,动机具有维护作用,如果行为受阻,其一动机可能被其他动机所置换,这是动机的调节作用。

10、请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⑴生理需要;⑵安全需要;⑶社交(爱和归属)的需要;⑷尊重需要;⑸自我实现的需要。

11、社会动机的分类有那些?⑴生理性动机;⑵社会性动机;⑶内部和外部动机;⑷初级的原发动机和高级的习得的社会性动机;⑸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12、社会认知的特征及何为第一印象?⑴社会认知的特征:①认知的选择性;②认知反应的显著性;③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性。

⑵第一印象:亦称初次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

13、影响社会认知的心里因素有哪些?⑴兴趣与动机;⑵需要与价值;⑶过去的经验;⑷情绪的影响;⑸当时的情景;⑹认知者的需要。

14、印象整饰和印象形成的区别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的输出,是对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

15、奥尔波特认为事物的六种价值有哪些?⑴经济价值;⑵理论的价值;⑶审美价值;⑷权利的价值;⑸社会的价值;⑹宗教的价值。

16、什么是偏见及偏见的特征?⑴偏见:是个人对他人或其他团体特有的缺乏充分事实根据的态度。

⑵特征:①偏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②偏见的认知成分就是刻板印象;③偏见有过度类化的倾向;④偏见具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17、怎样进行说服宣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⑴实事求是的提供信息;⑵说服宣传要晓以利害;⑶双方面宣传和单方面宣传;⑷逐步提出要求;⑸积极参加活动;⑹团体规定。

18、社会态度转变的个人因素⑴自尊心的强度;⑵权威主义倾向的强度;⑶想象力的丰富性;⑷性别;⑸智力水平;⑹当时的需要19、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1)实验室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社会心理学最早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控制一切估计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有目的、有组织地操纵某个因素,查明被实验者心理效果和影响。

(2)调查法这是结合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者可以针对人们的情绪、动机、需要等心理状态,运用问卷、谈话等方式,进行广泛的调查,以收集材料并加以分析归纳。

(3)观察法这是围绕着团体生活的正常活动进行的系统观察,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

(4)档案研究法档案研究法是指对现有的档案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档案材料包括报纸的报道、政策或团体的记录、书籍、杂志、信件、讲演稿等。

(5)物理痕迹研究法。

物理痕迹研究法是利用残留在物体的印记来研究有关社会心理现象的方法。

20、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是怎样得来的?答: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的。

21、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的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

社会心理学十分重视研究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也就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媒介物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刺激物----语言。

22、态度的理念和特点是什么?答: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的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反应受其态度所调节。

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答:(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爱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24、心理实验室是哪一年建的?是谁建的?答:冯特于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5、自我意识的成分。

答: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评价。

26、增进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答:(1)邻近性因素,指人与人在时间、空间上的临近性。

(2)相似性因素,又称为类似性因素。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补偿性因素,又称为需要的互补。

需要上的互补是将人际交往联系在一起的最强有力的纽带。

(4)仪表的魅力。

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人对美的认识不同,但置身于美的环境总会令人赏心悦目,感到愉快。

(5)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

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6)情景因素。

它是指社会环境、自我环境、心理环境三方面。

27、态度为什么可以观察、测量、可以量化?答: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态度,或无法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观察法不是衡量态度的有效办法,因此,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常常不能代表真实的态度,因此利用某些特殊的态度测量技术是完全必要的。

所以态度可以测量。

28、什么是单一支配理论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本瑟姆的快乐说,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

(2)霍布斯的自我说,他认为人的基本行为是权利的追求,因此人类的行为表现自我的热情与自我的力量。

(3)亚当·斯密的同情说,他认为同情是人类的本性。

(4)塔尔特的模仿说,他认为社会就是模仿。

(5)黎朋的暗示说,他认为人们的情感、情绪容易受到一种暗示。

(6)麦独孤的本能说,他认为人的本能会影响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兴趣、情操等。

(7)詹姆士的习惯说,他认为习惯就是本能的转移。

(8)杜马斯的态度说,他认为态度是一种神经心理状态。

29、什么是社会化?答: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社会化。

30、什么是社会角色?答: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相应的心理状态。

31、什么是第一印象?答:第一印象,亦称初次印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称第一印象。

32、什么是首因效应?答: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33、什么是归因?如何解释归因?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34、如何解释群体的凝聚力?如何提高?答:团体凝聚力是指能使团体团结一致的力量,它往往用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来衡量。

35、你认为心理健康有什么意义?答:心理健康的意义:(1)、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心理健康能促进生理健康。

(2)和谐人际关系。

人格完美、心理健康的人,他们不但人际关系和谐,而且还会带来事业的进步和成功。

(3)完善个人事业。

心理健康的意义还体现在工作和事业上。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源于一个健康的心理。

(4)提高生命质量。

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关注生命,保持心理健康能够极大地提高生命质量。

(5)心理健康对于预防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和恶性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6)心理健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36、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什么?答: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作为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并称他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

37、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