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治理领导者的蜕变加拿大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环境治理“领导者”的蜕变:加拿大的案例
谢来辉
2012-08-07 09:00:18 来源:《当代亚太》2012年1
期
【内容提要】加拿大长期以来曾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积极领导全球环境治理的典范,一度也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然而近年来却俨然蜕变为气候谈判中的“拖后腿者”。发生这种转变的缘故究竟是什么?本文通过国际和国内、政治与经济多个层面的分析发觉,除了美国因素以外,加拿大国内的经济形势变化和政治体制是导致其战略变化的要紧缘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砂大规模开发和原油出口(特不是对美国的市场依靠),导致加拿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处于比较劣势;而相关利益集团的游讲,正好与加拿大松散的联邦制等制度因素相结合,导致了加拿大气候政策的转向。从那个层面上看,经济利益的变化和政治决策制度特征共同成为决定国家气候或环境战略的要紧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案例也反驳了发达民主国家因其制度因素必定成为全球环境爱护积极支持者的命题。
【关键词】加拿大全球气候治理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
引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17次缔约方大会
(COP17/MOP7)于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召开,此次会议最为突出的一项成果确实是同意设立《京都议定书》的第二个承诺期。这为国际社会在以后成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一线希望。然而,这线希望专门快被蒙上一层阴影。2011年12月2日,就在德班会议刚刚结束之后的第二天,加拿大突然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成为第一个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
什么缘故会突然发生这种变化?加拿大气候政策的变化是
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对国际气候谈判又有什么启发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简单回忆一下历史就会发觉,事实上加拿大在《京都议定书》下承诺的基于1990年水平减排6%的目标,早就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加拿大在2006年就
曾宣布放弃履行《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减排目标,并在之后的国际谈判中扮演了“拖后腿”的角色,反对连续《京都议定书》。
再往前深入回忆历史就会发觉,加拿大曾经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积极倡导者,在臭氧层消耗等全球环境问题治理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而且,加拿大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曾一直积极倡导和组织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并在2002年克服种种压力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也曾获得了国际社会极高的赞誉。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加拿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态度如此一个巨大的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加拿大是西方最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一。依照联合国进展署公布的《人类进展报告》,加拿大的人类进展指数自1980年以来一直稳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挪威、澳大利亚和冰岛。加拿大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据统计,2008年,加拿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所有附件I国家中排名第五,仅次于美国、俄罗斯联邦、日本和德国;在全球各国中排放量排名第七,仅居上述四国以及中国和印度之后。加拿大的
人均排放位居世界前列,在要紧排放大国中仅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从这些方面来看,加拿大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差不多上举足轻重的角色。研究加拿大的气候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不是关于其他大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关于理解气候治理的历史与以后也是极其重要的方面。
本文拟通过分析加拿大气候战略演变的缘故,来探究大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战略以及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方向。本文首先简要回忆了加拿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尤其是气候治理)的过程,勾勒了其中关键性的里程碑性事件。接下来,介绍了解释一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三种要紧观点:建构主义、成本收益比较的利益分析以及制度决定论,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其后,笔者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贸易—制度”二元分析框架,试图对加拿大的气候战略进行一种新的诠释。在第五和第六部分,我们依照上述框架对加拿大的国际贸易以及气候决策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挖掘了阻碍加拿大气候政策的关键因素。最后是总结。
加拿大气候战略演变过程的简要回忆
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历史上,加拿大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差不多上特不引人瞩目的。
在历史上,加拿大曾经特不重视多边传统,是多边制度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强烈支持者。加拿大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国际环境合作,在全球环境事务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特不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拿大成功地推动了多项全球环境议题的协议,尤其是在1987年推动签订了《操纵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加拿大依旧《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许多闻名的国际环境会议都在加拿大召开。加拿大人在许多多边环境机构中担任了领导职务,包括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等。
可见,加拿大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提升了国家形象,在环境领域扮演了与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并不相称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许能够讲加拿大代表了中等强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的一种模式。正如布热津斯基在分析日本的地位时所讲的那样,因为地缘政治的因素,“由于争取成为地区性主导大国的
目标行不通,而在没有地区基础的情况下要成为真正全面的全球性大国又不现实,那么自然的结论是……稳妥地为自己确立一种独特而又有阻碍的全球性使命,成为推动真正国际性的、更加有效的机制化的合作的大国。”①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加拿大在早期确实曾扮演了特不积极的角色。最为突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在削减臭氧层消耗物质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果,推动达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受此鼓舞,加拿大政府在1988年6月气候变化刚刚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之际,就积极组织筹办了一次重要的世界气候大会(“多伦多会议”),主题是探讨气候变化的科学以及政策含义问题。这次会议被称为第一次将气候变化作为核心议题的重大国际会议。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国际社会第一次提出建议,要在国际协议中包括明确的全球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在2005年往常削减2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也被称为“多伦多目标”(Toronto Target)。在此次会上,加拿大最早提出了国际社会采取温室气体削减措施的倡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上,加拿大同意到2000年削减温室气体的非强制性要求。而且,在1992年的选举中,自由党甚至还提出过“到2000年在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