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线描画技法

合集下载

白描人物技法

白描人物技法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人物画三大技巧讲解

人物画三大技巧讲解

人物画三大技巧讲解人物画三大技巧讲解无论中外,在早期绘画的发展史上,都以人物画为主,而且都为宗教或政治服务。

各种不同形式与题材的人物画,都有细致的感情描写,和唯妙唯肖的形象刻划,给观赏者带来深刻的美感。

下面为大家讲解人物画的三大技法,一起来学习!综观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类,一为白描画法。

为工笔重彩画法。

三为写意画法(简笔画法) ,兹分别简述如下人物画技巧——白描法画法白描化法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我国古代称为「白画」,也有人称为「线描」,如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我国最早的帛画,即以白描画法表现,早期的白描画,其线描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朝吴道子,才能把白描线条发展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能生动的表现衣摺的`动感与厚度感。

北宋画家李公麟可称是白描画法得代表性人物,下图是李公麟的「维膜演教图」,把线条的特色,发挥到最完美的境界。

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指: 1. 行云流水描 2. 高古游丝描 3. 铁丝描 4. 柳叶描 5. 琴弦描 6. 蚂蝗描 7. 混描 8. 橛头钉描 9. 曹衣描 10. 钉头鼠尾描 11. 折芦描 12. 减笔描 13. 战笔水纹描 14. 竹叶描 15. 橄榄描 16. 蚯蚓描 17. 枣核苗 18. 枯柴描以上十八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都是宽袍大袖)领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则是后来逐渐添加的,然而这十八描并不是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大类。

擅长白描人物的当代画家董梦梅先生则指出:十八是以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并不妥当。

人物画技巧——写意画法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即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作品,到了南宋的画家梁楷发展减笔人物画,开拓新风气,而且创造了大笔泼墨法,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其作品「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等皆运用豪放而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神韵。

中国美术史十八描

中国美术史十八描
中国美术史
——十八描 十八描
传统人物十八描
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技法以线描为主,所谓“十八描”即是 不同线型的程式化线描,它们大都是中锋用笔。中国画平 面性极强,只有线,没有明暗体积,很容易导致单薄之弊。 传统用笔之所以采用中锋,在于中锋线坚韧浑厚,有助于 弥补平面性造型的单薄之力,这是中国画工具材料特殊性 能决定的一套合理的艺术形式与成功的技法。“十八描” 绝大部分用于工笔画,写意人物画以减笔描之类宽线条为 多,用笔有时会用到偏锋侧锋,并将之扩大为块面,如不 讲究笔力,易显扁薄。现代水墨人物画,有时也有此瑕。 黄宾虹山水浑厚华滋,首先得益于中锋用笔。汲取其长, 用于写意人物画,就是由原来浙派点线面结合的画法中蜕 出,强化中锋线条,婀娜刚健、变化多端,讲究笔力、笔 势、笔趣和笔法。线的加强,为“写”的自由度的提升创 造了条件。因为书写是以线条为主的运动,吴昌硕、黄宾 虹的写意极致,全在于线条的高质量大魅力。写意人物画 要挥写自如,也必须强化线条的地位与质量,能逐步“写” 到极致。
9、折芦描 、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一种画法。其线条形似 芦叶折转,故名。勾线时尖笔细长,长于撇捺, 由圆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有圆,圆用隶法 为之。然待干后勒以淡墨能使之厚重,并增强立 体感。梁楷《六祖劈竹图》属此一描法典型。其 衣纹方棱削劲,锐利,给人以刚劲、强烈之感。 代表作品:宋·李唐《采薇图》 梁楷《六祖撕经 图》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
表现方式。 “曹衣出水”——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 从水中出来一般。曹仲达,(北齐)曹国人,最称工,能画梵像。他画 过许多佛陀、菩萨、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不过这个风格却在龙兴寺 的出土佛像上找到了。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 的400尊佛教造像。时代跨越从北魏至于北宋,(跟敦煌藏经有大致相 近的时间跨度与最后的封藏时间,一样具有不解之谜。)龙兴寺北朝作 品,体现了画史上著名的“曹衣出水”样式。 “吴带当风”——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吴道子,是个道士,又名道玄。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 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 而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 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 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 于时,被称作“吴家样”。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 造的整体,故所画执炉女子壁画,达到“窃眸欲语”的地步。十分传神 生动。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传说, 吴道子于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剑手裴的,裴的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 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裴舞剑以壮气。舞毕,奋笔,俄顷而就。 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要 看“吴带当风”当然去敦煌。 代表作品:现代·戴敦邦《红楼梦》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的线描,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分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18种。

这18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进行归纳为18种,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当然,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如现在的面料与古有别,在此不作评述。

中国画的白描勾线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

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

1)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

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

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

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

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

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

勾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

西施浣纱(柳叶描)2)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

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

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姜子牙(战笔水纹描)3)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

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

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

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

孙悟空(竹叶描)4)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

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

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

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

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

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

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是绘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线条的运用可以决定作品的表现力和呈现效果,对于工笔人物画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

首先是线条的粗细和力量的运用。

在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粗细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轮廓和立体感。

通常来说,人物的主轮廓可以使用较粗的线条来描绘,以突出人物形象的整体感。

而在人物面部和细节部位,可以使用较细的线条来描述细致的纹理和细节,在线条的运用上要注意力度的掌握,不宜过于用力,应以轻柔、细腻的笔触表现形象特征。

其次是线条的曲直和流畅的运用。

在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曲直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动态。

例如,画中的优雅女子可以使用流线型的线条来描绘,使得人物显得柔美而动感。

而刚毅的男性形象则可以使用直线条来描绘,以体现出其刚强而有力的特质。

另外,线条的流畅与否也是影响作品质感的重要因素。

流畅的线条能够使整幅作品显得自然、饱满,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因此,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练习和掌握使用流畅的线条,避免线条的生硬和断裂,保持线条的连贯性。

第三是线条的变化和层次的运用。

在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变化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动和有表现力。

通过改变线条的粗细、明暗和强弱,可以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深浅、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例如在画面中,可以使用较粗的线条来勾勒人物的整体轮廓和大部位,再通过细线条来表现人物的细节和纹理,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此外,线条的层次和细节的描绘也会影响作品的观赏效果。

可以先用大体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然后逐渐加入细节和纹理,使作品更具层次感和真实感。

最后是线条的变化和层次的运用。

在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变化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动和有表现力。

通过改变线条的粗细、明暗和强弱,可以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深浅、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例如在画面中,可以使用较粗的线条来勾勒人物的整体轮廓和大部位,再通过细线条来表现人物的细节和纹理,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

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

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强调对人物形象、服饰细节的精确描绘,注重细腻的线条表现和画面的细节处理。

下面我将从线条的运用技巧来介绍工笔人物画的绘画技巧。

首先,工笔人物画对线条的运用非常重要。

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形态特征、服饰纹理等。

在画人物头部时,线条要柔和、流畅,轻灵地勾勒出人物的脸型、眼睛、鼻子等特征,使画面有生动感。

人物身体的线条则要力度适中,线条要有张力,体现出肌肉的稳定感。

当描绘衣服和服饰时,线条要有变化,能准确地表现出服饰的褶皱、纹理等细节,使画面更加丰富有层次感。

其次,工笔人物画还注重线条的精细处理。

人物画需要精确地描绘面部的各个部分,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所绘制的线条要准确无误,精细入微,力度掌握得当,使得人物的面部特征真实可信。

画面细节的处理也需要用到细腻的线条,通过精细的线条表现对人物服饰的纹理和细节进行描绘,真实地再现出人物的服饰特点,增强画面的细腻感和立体感。

此外,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运用还需要注意层次感的表达。

画人物时,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来突出人物的主次关系,将重要的部分用粗线条描绘,轻松干练;次要的部分则用细线条勾勒,突出层次感。

利用线条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服饰纹理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丰富有深度。

最后,为了更好地运用线条,在进行工笔人物画创作时,可以参考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学习他们对线条的运用和表现手法。

例如,可以学习顾恺之的线描精湛、意境深远,吴道子的线条骨感、有力,张大千的线条流畅、激情四溢等。

通过研究他们的作品,可以提高对线条运用的理解和把握,丰富自己的创作技巧。

总而言之,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是画家表现人物形象和服饰细节的关键之一。

合理运用线条不仅可以描绘出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身体形态,还可以表达出服饰的纹理和细节,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因此,在进行工笔人物画创作时,画家需要注重线条的柔顺、精细、层次感,并通过学习名家作品,不断提高自己对线条的运用技巧,以创作出更富有魅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中国人物画用色法

中国人物画用色法

中国人物画用色法
中国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用色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线描上色法:线描上色法是中国人物画中最常见的用色法之一。

在绘制人物轮廓和线条之后,使用颜料填充并上色。

常用的颜料有水墨、彩墨、颜料等。

这种用色法注重线条与色块的结合,使画面具有清晰的形态感和层次感。

2.美人色法:美人色法是以美女形象为主题的人物画中常用的一种用色法。

它追求色彩的鲜艳明亮,以突出人物的美丽和典雅。

常用的颜色有红、粉、绿、蓝等,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组合,表现出人物的娇艳和柔美。

3.清晰丰润色法:清晰丰润色法强调色彩的透明和饱满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调和层次,创造出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这种用色法常用于描绘山水人物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

4.素色法:素色法是一种追求简洁和素雅的用色法。

它以淡雅的色调和柔和的色彩为特点,强调人物的气质和内在美。

常用的颜料有淡墨、浅水墨等,通过简约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传达出一种含蓄和空灵的美感。

工笔人物白描勾线详细教程图解

工笔人物白描勾线详细教程图解

工笔人物白描勾线详细教程图解
工笔画勾线讲究提按虚实。

多用中锋用笔,画出的线条挺而圆润,有弹性,笔画收放自如。

握笔不可太用力,否则线条显得死板。

要勤加练习,体会手感,勾出的线才会灵活生动。

一根线条从起笔到收笔之间有很多变化。

也有多种方法,实起虚收实起实收虚起实收虚起虚收。

勾眉毛要用虚起虚收。

眼睛要内实外虚,上眼线要实,下眼线要虚。

勾画鼻子,鼻梁处要虚起虚收,鼻翼上虚下实,鼻孔实起实收。

嘴唇的上下唇线要用淡墨勾出来或者也可以不勾,上下嘴唇中间的线,如果是正面唇可从一个嘴角到另一个嘴角之间,实起实收。

头发一般用虚起实收和虚起虚收,由于发丝密集,线条排列和衔接部分要清晰分明。

五官
头发
衣服的线条大部分是用实起虚收,注意线条的转折和线与线之间的衔接关系,整体要流畅透气,画出衣服的质感和体积感。

以下是完整的白描成品。

中国传统绘人物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绘人物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绘人物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优秀的艺术遗产之一,人物画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特点。

一、线条勾勒塑造形象中国传统人物画首先借助线条勾勒来塑造人物形象。

绘师运用笔触轻重、快慢的变化,有力地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和细节,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个性。

线条的运用不仅准确地表现了肌肉和骨骼的形状,还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来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使观者在一瞥之间对人物有深刻的印象。

二、墨色渲染营造氛围人物画中,墨色的运用极为重要。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墨色的变化和渲染,通过浓淡变化、悦目的层次感来表现人物的光影和形态。

墨色的运用不仅可以表现人物的服饰、容貌,还可以营造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氛围。

传统人物画往往只使用墨色进行表现,却能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细腻的渲染,将人物的生动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写意表达情感中国传统人物画强调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通过运用写意的手法,绘师能够在简化形象的同时,抓住人物的精神特质和个性特点。

绘师运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用精准而独特的形象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心境,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

四、注重意境的营造传统人物画强调意境的营造,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和观看的愉悦感。

画家通过布局和构图的安排,精心打造出富有诗意和境界感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人物的位置、姿态以及与背景的呼应,都能够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自然和静谧的感觉,使观者有一种置身其中的体验。

五、尊重传统的工艺技法中国传统人物画对绘画的工艺技法要求极高,注重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扬。

绘师需要精通笔墨的运用、用色的配比,以及线条的勾勒和渲染等方面的技巧。

同时,传统绘画还注重媒材的选择和运用,如宣纸、绢纸以及墨等,使画作更具质感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特点闻名于世。

线条勾勒塑造形象,墨色渲染营造氛围,写意表达情感,注重意境的营造以及尊重传统的工艺技法等,都是传统人物画的突出特点。

按头的比例和18种描线技法,31幅示范图教你画国画人物

按头的比例和18种描线技法,31幅示范图教你画国画人物

按头的比例和18种描线技法,31幅示范图教你画国画人物【人物画·吴蓬艺术研究】昨天分享了吴蓬先生画五官和脸部的步骤,见《42幅画五官和脸部步骤分解图,跨入传统人物画的门槛》,前期还有人物的各种速写《看电视画屏幕上的人物,练快速度的速写就这么干?》《生活中如何画速写,把出现眼前的人当模特(附组图)》《去公园画打太极拳的人,练习用线条捕捉动作的水平》。

今天以吴蓬先生临任伯年和任渭长的人物画法和根据清代王赢手绘本作成的水墨稿为例,来看看中国画中关于传统人物的各种人体比例划分,以及“十八描”运用于勾勒衣服褶纹的技法。

【画各种人体比例划分】蹲着的人体比例的三个半头坐着的人体,比例是五个人头站着的人体,比例是七个头吴蓬先生对初学者有个建议,画人物先从近代著名画家任伯年学起,线条比较活泼流畅。

然后,再学任伯年的老师任渭长的人物画,他的线条比较古拙凝重。

如果能在他们两人之间学到精华,画人物的基础就可奠定了。

【人物画中的各式手势】【中国画传统“十八描”技法】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特点是以线条来对事物造型,勾画轮廓,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无不如此。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技法,其中,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是以笔线勾取事物的轮廓,也叫描法,在工笔画中称为线描。

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种技法,称“十八描”,作为基本程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

可以分成三大类型,一是无粗细变化的铁线描法,这种方法最为古老,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二为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类,有蚯蚓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三是笔线简化而快速的减笔描类,实际是随着国画一部分向写意而发展的变体,有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减笔描。

“十八描”在人物画中的运用,最多的是在人物衣服褶纹的处理。

近代人物画家趋向于减笔写意而浓淡变化的多,用工笔线的相对少。

我们学的虽然是古代人的衣褶描法,但若用来描写现代人是衣褶,也可以相通,只是线条的长短变化而已。

国画工笔中人物白描及手、脸淡彩技法图解

国画工笔中人物白描及手、脸淡彩技法图解

国画工笔中人物白描及手、脸淡彩技法图解
眼:画眼睛一般从眼睛的内角,至外眼角收笔,眼珠用淡墨勾出轮廓,眼睫毛要注意生长方向和疏密。

嘴:要通过线的虚实转折表现嘴唇的体积,中间的嘴缝宜实,唇线宜虚,有时为了突出嘴唇的质感也可以不画唇线。

耳:耳部结构变化微妙,软骨处用线略方,耳廓略圆。

鼻:鼻梁的结构通过线的轻重提按来表现,鼻孔宜实,鼻翼宜虚。

手:手背骨节用线稍硬,指腹要丰润饱满,特别是女性的手,关节的处理要含蓄,注意手指甲的透视关系,要和手指混然一体。

脚:女性的脚不宜画的太夸张,要结构清晰、圆润自然。

发质:现代女性的发型多样,表现方法也十分丰富,头发勾线要均匀、流畅、发梢要虚,如果是披发,边缘要有蓬松的感受。

面部淡彩
1.皮肤以中墨加曙红勾线,眉毛、睫毛用浓墨。

嘴的中缝线要实,上下要虚。

下巴要注意虚实变化。

2.面部用淡赭石略加一点胭脂或朱膘调少许花青进行分染,水笔含水要适中,在分染时水笔要尽量把颜色染开,水笔运行的方向对结构有微妙的影响。

3. 罩染肤色,干后用小板刷蘸清水在上过的肤色上轻洗一遍,洗去浮色。

4.调整结构关系,分染和罩染交替进行。

手部淡彩
1.以中墨加曙红勾线。

2.染手部时尤其要注意结构,指尖、指腹处用曙红染圆有色,骨节点用色偏冷一些,指甲盖上的白色月牙部分要小心留出,用胭脂从指甲盖的边缘往中间染。

3.赭石加胭脂加三绿加白罩染几遍。

4.调整结构,手背染结构多一些,骨节处颜色较深,手心特别是指腹部位染血色多些。

中国人物线描画技法

中国人物线描画技法
(二)头部五官画法
(三)手、脚的画法
(四)衣纹的画法
(五)写生中模特的安排
(六)视角和透视
(七)写生的步骤(全身人像写生)
(八)写意线描写生的画法
(九)线描写生的造型能力训练
第七章 线描在人物画创作中的应用
图版
第一章 中国传统线描
第一节 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及作品
第二节 线描的技法与表现形式
第二节 中国画的色彩画论
第三节 中国画色彩的画理要求
第四节 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 中国民间绘画的色彩
第一节 中国民间绘画
第二节 壁画的色彩
第三节 木版年画的色彩
第四节 民间绘画颜色的使用和用色艺诀
第五章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画色彩赏析
后记
图版
《中国人物线描画技法》内容简介:对于阐述创作所涉及的问题,的确难于下笔。因为文学家、艺术家一生的基本实践过程,应该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在一定的艺术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劳动。那么,什么是画家的“创作”活动?正如人,有话就要说,作为从事绘画的人,有“画”也要说。这可能就是美术“创作”了。但美术“创作”的艺术形式是多样的,美术家的艺术气质、艺术个性皆不同,因此,在绘画领域,艺术风格和手法千差万别。不同的历史条件,艺术主张各异,近似者结成绘画诸多流派,在绘画史上留下了各自的足迹。因此在美术“创作”这一课题中,是难于概括详述的。
中国画艺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绘画古代亦称“丹青”,“丹”指丹砂(朱砂),“青”指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说明绘画古来无不着色,中国画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经过继承、发展创造,已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强烈鲜明的色彩艺术风格,堪称东方色彩美学的典型代表。

工笔画的十八种线描技法

工笔画的十八种线描技法

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的线描,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分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18种。

这18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进行归纳为18种,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当然,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如现在的面料与古有别,在此不作评述。

中国画的白描勾线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

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

1、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

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

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

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

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

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勾。

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

西施浣纱(柳叶描)2、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

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

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姜子牙(战笔水纹描)3、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

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

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

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

孙悟空(竹叶描)4、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

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

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

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

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白描人物技法

白描人物技法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中国画的十八描技法(全)

中国画的十八描技法(全)

中国画的十八描技法(全)中国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技法。

其中,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指以笔线勾取物象的外廓,也叫描法,在工笔画中称为线描。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少不了以线勾勒物象。

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种技法,称" 十八描",作为基本程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

当然,十八描并不仅仅是人物画的基本画法,同样也是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游丝描】游丝描又叫高古游丝描,其线条纯用尖圆匀齐之中锋笔尖画出,有起有收,流畅自如,显得细密绵长,富有流动性,画人物如春蚕吐丝,后人也称之为" 春蚕吐丝描 " 。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所运用的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具有非常均和的节奏感,被认为是典型的游丝描。

后来,曹仲达、李公麟、赵孟頫等人画中的线条,也属这类线描形式。

这种平滑、圆润、流畅、舒展的描法,适合于表现文人学士、贵族妇女、仕女形象等。

【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丝毫不见柔弱之迹,其起笔转折时稍微有回顿方折之意,如将铁丝环弯,圆匀中略显有刻画之痕迹。

在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武宗元等人的作品中,都有"铁线描"的特征。

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服饰都用中锋细笔勾勒,顿起顿收,笔势转折刚正,如以锥镂石,唤起挺劲有力之感。

它体现了书法用笔中的遒劲骨力。

这种描法是古代画家表现硬质衣料的重要技法。

【琴弦描】与高古游丝描属同一类型的描法,中锋悬腕用笔,画出的线条比高古游丝描更为粗劲而有韧性,宛若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的丝弦,五代周文矩擅用此法。

为了强调柔软的丝绸质地的衣纹和垂直飘摆时的姿态,在行笔过程中运用中锋缓慢画出,其线型平直、挺拔,其目的是为了较写实地表现出丝裙的衣褶。

如张萱的《捣练图》、周的《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中的衣纹裙带的线条,正是琴弦描的典范。

有时画家为了加强某些裙裾部分的重量感,在行笔过程中用笔颤动,结果线条状似莼菜,起到了强化线条粗细变化的作用。

中国画线描十八法

中国画线描十八法

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亦见于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

可分为: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

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

顿笔为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

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

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

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

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

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或称曹不兴),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

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

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

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

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

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

梁楷用之。

十、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

十八描中无兰叶描。

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

吴道子用之。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

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

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

人物线描画知识点总结

人物线描画知识点总结

人物线描画知识点总结一、线描画的基础知识:1. 画笔和画纸的选择在进行人物线描画时,选择适合的画笔和画纸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一支细腻的画笔,以便能够表现出细致的线条,同时选择一种较光滑的画纸,以便保证线条的流畅和清晰。

2. 线描画的基本构图在进行人物线描画时,需要先构图,确定人物的整体形态和动作。

构图时,要考虑人物的姿势、比例和布局,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形象。

3. 线条的表现形式线条是人物线描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分为粗细、长短、曲直、轻重等不同的特征。

在进行人物线描画时,要根据不同的表现要求来处理线条的特征,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二、线条的表现:1. 线条的流畅和连贯在进行人物线描画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连贯,要避免出现中断和断裂的情况,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和形态。

2. 线条的清晰和准确在进行人物线描画时,要注意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要避免出现模糊和笨拙的情况,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细节和特征。

3. 线条的变化和对比在进行人物线描画时,要注意线条的变化和对比,要根据人物的不同情感和角色特征来处理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特征,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和气质。

三、人物线描画技法:1. 素描技法素描是人物线描画中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它通过黑白灰三种色调的表现,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在进行素描时,要注意线条的表现和阴影的处理,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轮廓和质感。

2. 等高线描绘等高线描绘是一种通过平行线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特征的技法。

在进行等高线描绘时,要根据人物的形态和动作来处理线条的曲直和间距,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轮廓和特征。

3. 快描技法快描是一种快速、简单而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和动作的技法。

在进行快描时,要以简洁、快捷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形态和神态,以便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感和情感。

四、人物线描画的表现要点:1. 比例的掌握在进行人物线描画时,要注意人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避免出现错误的比例,以便能够更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神态。

中国画人物线描,了解这些!

中国画人物线描,了解这些!

中国画人物线描,了解这些!中国人物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是白描,也称线描。

它不囿干外表的变化,主要着眼干对象的形体结构,由简练的线条概括出对象的形体和神态,用线与线的组织和层次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质感。

所以,线条的质感非常重要。

直线描法和有顿挫描法,也可以归纳为六个类型。

第一类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琴弦描、混描、曹衣描均属直线描。

高古游丝描为早期描法,这种描法的代表为东晋的顾恺之。

以后又产生铁线描,用笔转折时硬转,而游丝描只有圆转而无硬转。

但它们都无顿挫。

这两种描法历代相传,被广泛应用在卷轴画和壁画上,并沿用至今。

其余二种也是无顿挫类,如曹衣描来自魏晋时期的人物画家曹不兴,他画的衣纹垂直感特别强,仿佛衣服从水中捞出,水往下淌,衣服褶纹部是直溜溜的。

其余二种也是无顿挫类,如曹衣描来自魏晋时期的人物画家曹不兴,他画的衣纹垂直感特别强,仿佛衣服从水中捞出,水往下淌,衣服褶纹部是直溜溜的。

其余二种也是无顿挫类,如曹衣描来自魏晋时期的人物画家曹不兴,他画的衣纹垂直感特别强,仿佛衣服从水中捞出,水往下淌,衣服褶纹部是直溜溜的。

第二类(有顿挫描法)钉头鼠尾描和撅头钉描都是头重尾轻的笔法。

这种描法下笔时先顿一下再撇出去。

如宋梁楷很多作品中人物衣纹就是这样画的。

第二类(有顿挫描法)钉头鼠尾描和撅头钉描都是头重尾轻的笔法。

这种描法下笔时先顿一下再撇出去。

如宋梁楷很多作品中人物衣纹就是这样画的。

第三类(有顿挫描法)折芦描、枣核描和橄榄描。

起笔和落笔两端细,中间粗,它可以和钉头鼠尾描等描法掺和使用。

第三类(有顿挫描法)折芦描、枣核描和橄榄描。

起笔和落笔两端细,中间粗,它可以和钉头鼠尾描等描法掺和使用。

第三类(有顿挫描法)折芦描、枣核描和橄榄描。

起笔和落笔两端细,中间粗,它可以和钉头鼠尾描等描法掺和使用。

第四类(有顿挫描法)蚂蟥描、柳叶描和蚯蚓描。

这类描法也是两头尖细中间粗,但它不是采用硬折的笔法,而是用短而柔的笔法,类似蠕动的虫体。

人物线描画教程1

人物线描画教程1
注意:不同角度的眼睛表现方法
4
ppt课件
鼻子的表现
绘画中,鼻子主要由鼻梁、鼻翼、鼻头三部分组成,鼻子的外形特征与人种的区 别有着密切的联系,白种人的鼻梁高而窄,黑种人的鼻梁宽而低、黄种人在两者 之间。 鼻子是面部最高点,不同角度观察它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画头部时可以用鼻子作 为参照物比较五官的位置。鼻梁、鼻孔、鼻翼的宽窄也因人而异,写生的时候要 注意观察。
7
ppt课件
头发的表现
头发是人物写生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表现人物气质显得尤为重要。 作画时要根据头型的发型、发质及生长规律去勾勒,要顺势而为,可依照 头发梳理的走向及前后上下遮挡关系按发式分组表现,线的主次表现在统 一之中应有变化,以充分表现头发的质感、体积感和空间感。
小提示:绘画时仔细观察一些飘散的头发及走向,并重点去表现它们,避 免画出的头发只有外轮廓,像假发套似的。
8
ppt课件
人物线描写生练习
9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ppt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人物线描技法教 程
1
ppt课件
人物线描画的工具材料
硬笔:铅笔、碳铅笔、炭精棒、钢笔 绘图笔、签字笔、记号笔
软笔:毛课件
线的认识与运用
直线: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折线、交叉线 曲线:弧线、波浪线、螺旋线
3
ppt课件
眼睛的表现
眼睛在头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是塑造人物形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绘画中 它主要由上下眼眶、眼角、眼球的组成,作画时要注意上下眼眶、内外眼角与眼 球的构造关系。一般情况下,眼球被上眼眶覆盖一部分,所以我们见到的眼球就 不是概念中的圆,只能看见其中的一部分。画眼睛要注意两个眼珠的运动方向是 一致的,搞不好就会画成“对对眼”。画上眼眶时由于眼皮厚度和睫毛的投影比 较重要所以画上眼眶时通常要画得“实”且厚重一些,下眼眶则要画得“虚”而 浅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物线描画技法.txt吃吧吃吧不是罪,再胖的人也有权利去增肥!苗条背后其实是憔悴,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腰围!尝尝阔别已久美食的滋味,就算撑死也是一种美!减肥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你明明不饿但总觉得非得吃点什么才踏实。

内容简介
《中国人物线描画技法》内容简介:对于阐述创作所涉及的问题,的确难于下笔。

因为文学家、艺术家一生的基本实践过程,应该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在一定的艺术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劳动。

那么,什么是画家的“创作”活动?正如人,有话就要说,作为从事绘画的人,有“画”也要说。

这可能就是美术“创作”了。

但美术“创作”的艺术形式是多样的,美术家的艺术气质、艺术个性皆不同,因此,在绘画领域,艺术风格和手法千差万别。

不同的历史条件,艺术主张各异,近似者结成绘画诸多流派,在绘画史上留下了各自的足迹。

因此在美术“创作”这一课题中,是难于概括详述的。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由于画种不同,表达方式因体系原因亦有各自的规律和特定的外部条件;又因政治、经济变化的影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风情,使其充分体现出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创作”作为一个过程,是一种艰辛的实践活动。

它要求作者具有相应的技能技巧和从事专业行当的能力,表现的形态不是概念的而是可视的、具体的。

作为绘画创作,是在平面上的瞬间定格。

“创作”作为一种修养,它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人格的体现,是文化水准的体现。

它概括了作者从事艺术以后的“台上功夫和戏外功夫”。

目录
引言
第一章中国人物画线描的历史
第二章传统线描程式——十八描
第三章线描工具的使用和线描的基本方法
(一)线描人物画的工具材料
1.纸和绢
2.毛笔
3.墨
4.砚
(二)线描持笔和运笔的方法
第四章线描的艺术审美规律
(一)线描的对比因素分析
(二)线描的书法用笔
(三)线描与造型的关系
(四)用线描表现空间
(五)线描与体积感
(六)内轮廓线与外轮廓线
第五章线描人物的临摹
(一)临摹的意义
(二)临本的选择和分析
第六章线描人生写生
(一)人体结构解剖分析
(二)头部五官画法
(三)手、脚的画法
(四)衣纹的画法
(五)写生中模特的安排
(六)视角和透视
(七)写生的步骤(全身人像写生)
(八)写意线描写生的画法
(九)线描写生的造型能力训练
第七章线描在人物画创作中的应用
图版
第一章中国传统线描
第一节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及作品
第二节线描的技法与表现形式
一、用笔的法则
二、十八描和应用分类
三、程式化的借鉴
第二章线描的造型功能
第一节粗细
第二节疏密
第三节方圆
第四节虚实
第三章线的气质与个性
第一节传统中的表现
第二节日本、西方的表现
第四章临摹、写生、创作图例
第一节临摹
第三节写生
第三节创作
后记本书主要介绍了线描摹及写生的工具、材料、基本技法及其方法步骤。

作者结合自己在中央美术学院从教十多年的实践,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描艺术的基本程式和方法要领,以及西方绘画中关于线条的基本观念、表现规律。

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西方的优秀作品进行了生动的分析,并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在比较中探索线条的本质区别及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同类书相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本书语言简练、论述精辟,配有近200幅精美图片。

适合高师美术专业本、专科及同等学力和美术爱好者使用。

=★= 作者简介
色调是画色彩一个很重要的要素,色调直接感染着我们的情绪。

画色彩时,首先要抓住调子,具体讲就是色彩要统一在特定光线下作为一种带倾向性的色彩。

色彩必须有对比,如冷暖对比、节奏对比,如果一味地强调对比,色彩又必然零乱,所以在对比的同时,色彩一定要统一。

但只有统一没有驿比、变化,色彩又会显得单调。

画色彩应注意整体、统一、对比。

在找出色彩细微变化的同时,别忘了整体。

只要大的色调抓住了,色彩又非常丰富而有变化,又特别的整体,又体现传达出作者的感情,这就算是一幅较好的色彩作品了。

画色彩必须感性多于理性。

注意“彩”味,不然必定是光有色而没有“彩”色彩,不但有色,更要有“彩”。

绘画是一种语言,绘画的过程就是画家把他所看到的、所感兴趣的事物用线条、光影和色彩表达出来,当然这种表达并不是如实的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

一切艺术的表达都是有选择性的,因为绘画的意义不在于它能客观地再现自然,我们顶多只可以画出一种对自然的错觉。

任何绘画都是两维的,既宽和长,而深度则是错觉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而且我们的颜料的明度、色度都是有限的,颜料的色调范围远远没有自然的色调范围大,颜料中白色就是最亮的,而自然中的太阳、灯水、火焰等发光物,其明度远远超过白色。

因此,绘画需要用非常有限的颜料来表现万物就需要学会技巧和原理,不仅如此,如何能表达出你对事物的看法,如何传达情感,如何用你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来创造你自己的风格,都需要学习。

本书企图通过对不同风格和处理的静物作品的分析,给艺术学校以直观的感受。

在分析过程中,作者自然地溶入一些相关的绘画在理,这样可以使学子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中国画艺术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

绘画古代亦称“丹青”,“丹”指丹砂(朱砂),“青”指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

说明绘画古来无不着色,中国画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经过继承、发展创造,已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强烈鲜明的色彩艺术风格,堪称东方色彩美学的典型代表。

中国绘画的色彩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在画底、颜色的研制和使用上都有着丰富的完整的独特的功能和严谨的程序。

然而历代的画论,记述的却很零散,学术界对传统绘画的色彩研究也普遍忽视,这要部分地归咎于南宋“文人画”兴起之后,国人对水墨画强烈的审美和哲学的兴趣。

在中国美术史上,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的发展,其升沉起伏既与功能有关,又离不开作者群的审美旨趣和艺术观念。

当“文人画”独领风骚的那些朝代,民间绘画及民间的工艺美术在
中华大地上仍是生生不息,显示色彩艺术的生命力,继续谱写着中国绘画色彩的篇章。

试想,如果没有敦煌壁画、李贤墓室壁画、永乐宫壁画、法海寺壁画及全国各地的庙堂壁画、年画、传神画等的存在,那么中国绘画的色彩发展将会是什么样子?虽说水墨画从元代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挥了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应该说民间绘画与文人画犹如鸟之两翼,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中国绘画的色彩体系,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对中国画色彩的精神性、表现性价值以及中国画颜色的性能、表现技法的全面研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认识色彩世界,掌握中国画色彩的特点(规律),也包括中国画所运用的材料及其处理,应有全面的了解。

从而使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从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这也是作者编写本书的初衷。

不容讳言,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几百年来走的是下坡路。

建国以后,虽有好转,可是至今一提到中国画的创新,人们仍认为色彩应是一个突破口。

在中国画中怎样发挥色彩的更大潜力,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将涉及到对我国传统绘画色彩的再认识、再发现、再宏扬;包括对民间绘画色彩的再发掘和吸收。

西方绘画对色彩的研究和表现,当然也应当借鉴。

不论绘画如何发展,从画面效果看,色彩永远是首要的构成因素;色彩的探索只有热爱色彩的人才能深刻地领会其内容,感受其内在的实质。

色彩可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使用,然而它只向热心探索的人们显示其更深的奥秘。

当此世纪之交,对中国画问题的讨论进行过多次,见仁见智,变革是不可阻挡的必然。

可是,世上不存在没有传统的创新。

传统中有阻碍创新的东西,也有未被我们充分认识,体现着艺术规律的东西。

要求我们正确意义上的继承和拓宽,在现代化和纵横借鉴中去拓宽。

这种变革需要开放的、多元的文化环境,更需要当代艺术家在观察、思维、表现等艺术创造过程中,为自觉、自由的色彩感觉、色彩感情和色彩想象不断探求色彩的个性审美形式。

引言
第一章中国画色彩的创造历程
第一节古代中国画的色彩
第二节现代中国画的色彩
第二章中国画的颜色
第一节中国画颜色的品种
第二节中国画颜色原料的选择与研制
第三节中国画颜色的使用方法
第四节中国画画底的制作方法
第三章中国画色彩理论与表现形式
第一节中国人的色彩观
第二节中国画的色彩画论
第三节中国画色彩的画理要求
第四节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中国民间绘画的色彩
第一节中国民间绘画
第二节壁画的色彩
第三节木版年画的色彩
第四节民间绘画颜色的使用和用色艺诀
第五章中国画色彩赏析
后记
图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