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
摘要: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包括律师与绝句,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第二时期: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第三时期:诗体的成熟期,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第四时期: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
关键词:古代诗体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
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发端于上古,发育于夏商周三代,拓展于汉,蔓延于六朝,繁荣于唐、宋,衰落于元、明清。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诗与音乐、舞蹈逐渐分离,成为单纯的艺术形式。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律、绝),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古代诗体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时代对诗歌形式的影响,也反映了历代诗人对理想的诗歌形式的追求。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第二阶段: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
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第三阶段成熟期:诗体的,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第四阶段: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
一、诗体的萌芽期(上古时期)
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上古歌谣,它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集体的口头创作。原始人在从事集体劳动时,为了协调劳动动作,减轻疲劳,提高工效,往往会不自觉地随着劳动动作的节奏,按照用力方式(轻、重、缓、急)的不同,发出富于变化的呼叫声,就成为劳动号子。《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上古歌谣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前,具有口传性、集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诗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篇幅短小,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风格淳朴。
从现今能够看到的文字资料来说,最早的诗歌作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先两汉典籍中所记载或引用的西周以前的古歌。像《康衡谣》、《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等,但都是不大可靠的。另一部分就是殷周之际的《易经》(《周易》)中所保存下来的卦艾辞歌谣,这是我国原始歌谣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歌谣。这些歌谣非常简短,少则两三句,多者不过七八句,但多数韵律和谐,节拍分明,句式整齐,可以咏唱,具有相当浓厚的诗歌色彩,是由原始歌谣过渡到《诗经》的桥梁。有的读来颇有情趣,富有诗意,最突出的是《明夷·初九》、《中孚·九二》、《归妹·上六》等抒情小诗。《周易》中蕴涵着中国诗歌从二言到四言的发展史信息。二言诗是中国最早的诗体,以汉代哗作的《吴越春秋》的《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为例:“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通常被认为是汉诗最早的诗体—原始型二言诗。它呈现出汉诗的雏形,特别是显
示出了草创期汉诗的韵律感。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丰富,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的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特别是汉语双音节词的大量出现和语法结构更为复杂的复合句式的出现加上人的记忆能力的提高和语言能力的增强,单句式或者一句式的诗体渐渐向多言体发展。
继二言诗之后出现的是三言诗,相传产生于虞舜时代的《赓歌》就是三言体诗。三言诗是紧承二言诗而来,是在二言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诗体。从句型上看,三言诗可分为两类:一是在二言诗的基础上的扩展,即在二言诗中加人一个虚词或不很重要的词,这样的三言诗可以还原为二言诗。例如“曳其轮,濡其尾”(《既济·初九))),去掉其中的“其”字,就是二言诗,而且其意义变化不大。第二类则是一种新句型,这样的三言诗表达了二言诗所不能表达的容,例如“吵能视,玻能履”(《履·六三》),就不能压缩为二言诗。从《周易》的歌谣中还可以看到四言诗的发展轨迹。四言诗的来源有二:一是在三言诗中加人一个词,就成了四言诗,例如:“吵能视,玻能履,”(《履·六三》),如果加人一个字可以变成“妙而能视,玻而能履”的四言诗。第二类是从二言诗发展而来的。例如《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孺其首,有孚失足”,基本上是四言诗,但是从中看得出二言诗的痕迹。
二言诗是最早的诗体,而且它是三言诗、四言诗得以产生的基础;三言诗是处于二言诗和四言诗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诗体,它或者是二言诗的扩展,也可以扩展为四言诗,它是从二言到四言间的桥梁。四言诗有的从三言诗发展而来,有的是从二言诗而来的。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构成了中国原始形态诗体的一个系统的、完备的诗体系列,填补了《诗经》之前的诗体空白,是中国古代诗体的萌芽时期,它为《诗经》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诗体的发展期(夏商周)
在夏商周时期,由于文人的参与,古代诗体建立起了基本的句式和韵式,押韵的四言诗成为诗歌的最早诗体。四言诗的形成,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光辉一页,标志着原型诗时代的结束,古典诗时代的开端。就其形成时代而言,约当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商末周初之际;就其发展特点而言,是口头文学向书而文学的衍化、原型体诗向定型体诗的衍化,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基石。《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编纂则是诗歌史上第一次诗体定型行为。但准定型的四言诗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问后受到了形体更松散的“楚辞”的冲击,出现了“散文化”倾向。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和以“楚辞”的“骚体”可以看成是这时期诗歌的发展,也是取得的最大成就,对后世诗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诗经》的主要形式是四字一句、数句一节、数节为一首诗。特征是字句简短,节奏紧凑,句末押韵,但用韵较宽。这种形式是受原始民歌影响形成的。如《诗经》开宗明义第一篇《关难》便是标准的四言体:“关关难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奸球……”。《诗经》初步确定了诗体的基本体式,特别是后世诗常用的句式和韵式,即诗歌的视觉形式(章句词语的结构方式)和听觉形式(韵律音乐形式)。《诗经》的韵律方式极影响了后世诗歌,特别是隔句用韵,第一、一、四句用韵的方式,成为中国诗歌主要的韵律方式。《诗经》是一次巨大的诗体规行为,建立起适度押韵的诗的初步形态以四言体为主的‘齐言体’式的准定型诗体。
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从楚国民间巫歌中吸取营养,熔铸己作,创造了楚辞。他的代表作中有《离骚》一篇,故后人称楚辞为“骚”。屈原的作品和后人效法楚辞的作品,统称为“骚体”。其特点有四:一、每句字数可长可短;二、每首诗句数不受限制;三、用韵不严格;四、多数诗的句中、句末加语助词“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