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演变

合集下载

论中国古典诗歌体式的流变

论中国古典诗歌体式的流变

论中国古典诗歌体式的流变中国古典诗歌体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流变历程也是中国文艺史上的重要发展历程。

诗歌体式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与历史、社会、文艺思潮等密不可分。

下面就围绕“论中国古典诗歌体式的流变”展开阐述。

一、古体诗:古体诗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起始时期,最早的诗歌是诸侯在祭祀、宴饮时创作的吟咏诗,其表现形式简单,多使用象征主题和规律的语言方式。

随着时代的推移,古体诗也逐渐发展出了五言、七言、九言三种基本诗体。

其中五言诗最为流行,五言绝句则成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

二、雅乐诗:雅乐诗是古体诗发展的一种变体,是周朝歌颂社会团体生活的一种崇高艺术。

它的诗歌语言雅致、深刻,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优美的音乐和舞蹈文化。

三、乐府诗: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成果。

乐府诗诞生于东汉,形式上大多数采用七言和五言诗,主题多源于人生百态和社会现实。

四、唐诗:唐诗从乐府诗中逐渐发展而来,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

唐代的诗人们注重诗歌的本质风貌和艺术韵味,在语言、体裁、思想表现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唐诗以五言、七言、律诗三种基本形体为主,唐代的大量名家、风格又复杂多样,其中杜甫、李白等诗人的作品更是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五、宋词:宋词是古典诗歌流变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文艺史上的又一巅峰。

词是一种以歌咏为基础、兼顾音韵和意境表达的文艺形式,它与唐诗有很大的不同,有着比唐诗更加强烈的人文情感体现。

宋词虽然没有唐诗的广泛铺陈,但却更具时代感和人性关怀,艺术风格清新、婉约、细腻、含蓄,其中苏轼、李清照等词人的作品广为流传。

以上仅是中国古典诗歌体式的一些流变历史,列表形式不能面面俱到,但却足以说明诗歌体式在不同时代的重要意义和表现力。

中国古典诗歌流变的历程,不仅是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更是时代变迁和文化创新的完美展现。

中国诗词的发展脉络

中国诗词的发展脉络

中国诗词的发展脉络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

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

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国古代诗词演化史

中国古代诗词演化史

中国古代诗词演化史1、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作品:《诗经》(我国第⼀部诗歌总集)、爱国诗⼈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体裁:《楚辞》是继《诗经》后出现的⼀种新体诗。

地位:《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构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两⼤源头。

2、汉魏六朝乐府诗体裁:乐府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个⾼峰。

作者及作品: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

《孔雀东南飞》完整地描述了⼀个爱情悲剧,是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之最。

特点: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有更强的叙事性。

五⾔诗体裁:在汉乐府民歌的直接影响下,东汉末年出现了⽂⼈创作的五⾔诗。

作者、作品及评价:⽆名⽒所做的《古诗⼗九⾸》达到很⾼的艺术成就。

建安时期,以曹操、曹植和“建安七⼦”为代表的建安⽂⼈把五⾔诗推上⼀个⾼峰,即⽂学史上所称的“建安风⾻”,其中以曹植的成就最⾼。

魏晋之际,五⾔诗有了进⼀步发展,杰出诗⼈有阮籍、嵇康、左思、陶渊明等。

⽞⾔诗体裁:由于⽞学的影响,“⽞⾔诗”也颇为流⾏。

作者及作品:陶渊明是“⽥园诗派”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有《归⽥园居》《归去来兮辞》等。

南朝刘宋时期的诗⼈谢灵运开辟了中国诗歌史上的“⼭⽔诗派”,其代表作有《登池上楼》《⽯门岩上宿》等。

永明体体裁:南北朝时期中国的诗歌发展产⽣重⼤转变,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诗⼈,根据四声规律,创造了⼀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新诗体,称为“永明体”。

影响:中国诗歌开始从⽐较⾃由的形式向讲求格律的⽅向发展,对唐代以后的诗歌以及宋词、元曲都产⽣了巨⼤影响。

作家及作品:庾信是这⼀时期的集⼤成者,代表作有《哀江南赋》《拟咏怀》等。

3、唐代以后地位:唐代是诗歌⾼度繁荣的阶段。

代表诗⼈:“初唐四杰”和陈⼦昂开盛唐雄健诗风,以⾼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和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园诗派”使唐诗达到了⼀个辉煌的境界。

“诗仙”李⽩和“诗圣”杜甫合称“李杜”,是诗歌界两⼤巨星。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七、明清
明清两代的诗坛有激烈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宗 唐和宗宋这个问题上。
清初至清中叶,诗歌创作成绩斐然,诗人亦有 宗唐与宗宋之别。主流是宗唐一派,主力有顾 炎武、朱葬尊、王士祯、王夫之、毛奇龄﹝着 有《要河诗话》﹞等。宗宋则有黄宗义、吕留 良、吴之振﹝吕、吴合辑《宋诗钞》﹞等。
“五四运动”
开始的新诗创作,向西方学习,同白话 写作,反映了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
南齐武帝永明年间(公元483─493年),先由周 颙提出四声说,后由沉约倡导忌八病而产生了 “永明体. 五言诗的这一律化,致使唐初时期,出现了具 有一整套格律样式的五言律诗。这一完整的过 程,。也被称为中国诗史上的新体诗运动。
2.《木兰诗》
汉乐府中有一首《孔雀东南飞》流传甚广,而 北朝歌中的《木兰诗》,也是一篇家喻户晓的 佳作。诗歌塑造了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保家卫国的士英雄形象,在思想上突破了男尊 女卑的观念。《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是 中国诗歌史上有名的一南一北两首民歌,也称 乐府双壁.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当时的一些君主和上层文人大都流连 声色,词作得到畸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作家和大量词作, 成就超过了同时期的诗文,宋代词体文学因此奠定了基础。 西蜀的词人,而韦庄和温庭筠并称为花间词人的代表。 南唐词人的代表有冯延巳、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李 璟、李煜的词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登高怀远,念家思 国,开拓了抒情歌词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成就超过了一 般的花间词。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所设立的一个音 乐机构的名称,它的职责是制乐演唱以 及采集民歌,在加以整理后,于朝廷典 礼和宴会时演唱。后来乐府所采集、整 理和演唱的民歌统称为 “乐府诗”或 “乐府歌辞”,简称“乐府”。
汉乐府中有一首很出名的《焦仲卿妻》, 亦名《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形象地揭 露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的罪恶,同时 也反映了被压迫的青年男女对这种制度 的不满和抗争。这是一首传自南方的乐 府诗,诗意明确,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 响很大。

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

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

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
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先秦时期:这是中国诗歌的萌芽阶段,以《诗经》为代表,收
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2.楚辞阶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创作了楚辞,这是一种具有楚
地方特色的诗歌形式,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变革。

3.汉乐府阶段:汉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音乐机构,主要负责
采集和创作民间诗歌,这些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的诗歌以叙事为主,风格质朴。

4.唐诗阶段: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成为了中国诗歌
的代表之一。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5.宋词阶段:宋朝时期,词成为了主要的诗歌形式。

词是一种配
乐的长短句,以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6.元曲阶段:元朝时期,曲(也称戏曲)成为了文学的主流形
式。

元曲以叙事为主,形式上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7.现代诗歌阶段:20世纪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现代
诗歌开始在中国发展。

现代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语言也更加简洁明快。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各种诗歌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论述唐诗宋词演变过程和规律

论述唐诗宋词演变过程和规律

论述唐诗宋词演变过程和规律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重要代表,它们在形式、主题、风格和技巧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唐诗的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诗歌以宫廷和士大夫为主,风格典雅,形式多样。

盛唐时期,诗歌风格更加多元,出现了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等多种类型,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

中晚唐时期,诗歌主题更加深入,形式也更加灵活,代表诗人有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

宋词则是宋代文人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形式,它以长短句为特点,以歌唱为主要目的。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北宋时期,词以小令为主,风格婉约,代表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等。

南宋时期,由于国破家亡的背景,词的风格转为豪放,代表词人有辛弃疾、李清照等。

唐诗宋词的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

首先,它们都受到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的影响,例如唐代科举制度的推动和宋代士大夫文化的繁荣。

其次,它们的演变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唐代的曲子词到宋代的词牌,音乐对诗歌的形式和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唐诗宋词的演变也与文人的艺术追求和创新有关,例如唐代诗人对格律的探索和宋代词人对长短句的创造。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进步,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代中国诗歌的变迁历程

古代中国诗歌的变迁历程

古代中国诗歌的变迁历程
古代中国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经历了
多次变迁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诗歌的变迁历程。

先秦时期,诗歌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形式存在。

这段时期的诗
歌主题广泛,包含了政治、爱情、自然等各种内容。

诗歌的表达方
式简洁明了,注重意境和节奏感。

汉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汉朝,诗歌开始正式被记
录下来,并且有了更加系统化的创作规范。

代表作品包括《离骚》、《木兰辞》等,这些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豪情壮志的氛围。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诗以其雄浑壮丽、意境深
远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杜甫的豪放激昂,还是白居易的婉约细腻,
都是唐诗的代表。

在这段时期,许多文人墨客以诗歌为媒介表达自
己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诗人的盛世”。

宋代是诗词创作技巧达到高峰并有了更加细致的探索的时期。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意境深远的特点被后人广为传诵,代表作品包
括《青玉案·元夕》等。

在宋代,诗歌开始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清时期,诗歌的创作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诗人们通过创作表现自己对社会、时代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感受。

这段时期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杨万里、于谦等。

古代中国诗歌的变迁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无论是形式上的改变,还是主题内容的不同,每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其独特之处。

它们在表达情感、承载思想、记录历史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

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

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1、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形式上是四言诗,如我们所学的《关雎》、《蒹葭》,就其语言而言,我们有很多成语就出于其中,如投桃报李、一日三秋、万寿无疆等,我们所学的《关雎》中就有,如辗转反侧(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

2、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

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或“风骚”。

《楚辞》的句式为“七言”,近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七言诗主要源于“楚辞”。

3、汉赋汉代文人的主要诗歌形式,因为我们还没有学到相关作品,这里就不作具体介绍。

4、《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初出现在萧统所编撰的《昭明文选》中。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与发展古代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夏朝时期。

当时的诗歌多是吟咏歌颂王朝的忠诚之作,以表达忠诚和敬畏之情。

随着历代的更迭,诗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西汉时期,中国诗歌达到了一个高峰,形成了以楚辞和汉赋为代表的两大流派。

楚辞以直抒胸臆为特点,情感真挚,富有辞章的笔触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而汉赋则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怀为主,风格优美,形象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人注重个性独立和情感抒发,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个人色彩的佳作。

而到了唐朝,诗歌达到了颠峰,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二、不同时期的特点1. 古风唐韵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唐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流。

这一时期的诗人多才多艺,作品以形象描写、音韵变化和情感流露著称。

他们追求自然与真实的表达,以及音韵的优美和押韵的巧妙。

2. 明清绮丽明清时期,古代诗歌逐渐演变为绮丽多姿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诗人更加注重文人雅致和意境的营造。

他们推崇艳丽的描写,形成了一种以情动人、以景入情的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古代诗歌的影响与传承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诗歌的发展演变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诗歌带来的美感,也让诗歌成为文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媒介。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古代诗歌的影响渐渐转变为现代诗歌的传承和创新。

现代诗人在吸收古代诗歌的精髓的同时,表达出了适应当代文化和思想的创新作品。

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和情感表达了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使诗歌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变迁,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诗歌体裁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格律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字数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句数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中,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用韵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可以重复。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楚辞体又称“骚体”,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乐府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等。

歌行体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摘要: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包括律师与绝句,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时期: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时期:诗体的成熟期,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时期: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关键词:古代诗体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发端于上古,发育于夏商周三代,拓展于汉,蔓延于六朝,繁荣于唐、宋,衰落于元、明清。

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诗与音乐、舞蹈逐渐分离,成为单纯的艺术形式。

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律、绝),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古代诗体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时代对诗歌形式的影响,也反映了历代诗人对理想的诗歌形式的追求。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阶段: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阶段成熟期:诗体的,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阶段: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

一、诗体的萌芽期(上古时期)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上古歌谣,它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集体的口头创作。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发展源流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发展源流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的发展源流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古代民歌,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丰富多彩的诗歌形式。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时间线概述:1. 诗经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作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 风:民间歌曲,反映了各地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 雅:朝廷乐章,多为贵族创作,赞美王室和表达个人情感。

- 颂:祭祀仪式上的乐曲。

2. 楚辞时代(公元前4世纪至前2世纪):- 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个性色彩。

- 主要代表作有屈原的《离骚》、《九歌》等。

3. 汉代五言诗(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五言诗在汉代逐渐成熟并流行起来,成为后世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 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诗的巅峰之作。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 这个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慷慨激昂的建安诗风,也有陶渊明所倡导的田园诗风。

- 西晋时期出现了律诗的雏形,到了南朝时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格律严谨的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5. 唐代诗歌(公元618年至907年):-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 诗歌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乐府等。

-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历史事件。

6. 宋词(公元960年至1279年):- 宋词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体,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语言艺术著称。

-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7. 元散曲(公元1271年至1368年):- 散曲起源于金朝,兴盛于元朝,是一种较为自由灵活的诗歌形式,与诗词相比更注重口语化和音乐性。

- 小令和套数是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前者短小精悍,后者由多个曲牌连缀而成。

这些只是大致的分期和介绍,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诗体的演变

诗体的演变

汉赋的发展及流变
赋是两汉极盛的文体,它的发展,按时间先后,大致可分三 个时期: 1、汉初(高祖至武帝初年)骚体赋时期:骚 体赋是以骚体句式
写成的赋。汉初赋体尚未大盛,文人多依傍楚辞体制写 作。这一时期的作家有陆贾、贾谊、枚乘、严忌、淮南 王刘安及门客。 2、西汉中后期是汉赋的全盛时期,又称汉大赋时期:这一时 期著名的赋作家有数十人,其中成就尤为突出的是司马 相如、东方朔、枚皋、王褒、扬雄等。汉代大赋的突出 特点是,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叙述,辞藻华丽。 3、东汉抒情小赋时期:东汉是抒情小赋初起并逐渐发展成熟 的时期。张衡、蔡邕、赵壹、祢衡、王粲等。抒情小赋 的特点是以抒情为主,篇幅短
▪ 张衡的《四愁诗》是由《楚辞·九歌》体发展形成七言诗的化石。通篇都 是七言句且又首尾完整的作品 。
▪ 张衡诗的贡献在于他把《九歌》句型和当时的七言句型结合起来了,使 七言诗歌化,创造出完整的抒情性极强的七言诗体,“兮”字在这里与 以前的《九歌》、楚歌不同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当然,完整并不是完美,张衡诗中用语气词补足音节正是在创造之初不 可避免的缺憾,但不能因此否定其在诗体发展中的地位。
2、韵母比较多,为诗歌押韵创造了条件。
诗体的演变之一
二、“骚体”——“赋” ▪ 《楚辞》分为“骚体”和“楚歌体”两种形式。
“骚体” 被后来的赋继承。 “楚歌体”被诗继承。 ▪ 《离骚》基本句型:“兮”字前后各六个字 。十
二个字再加上“兮”,一共是十三个字的长句。适 于进行长篇叙写,能够把抒情、叙事,甚至议论都 结合起来,能够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 ▪ 中国古典诗歌是重视直接感发,并且以抒情为主的, 因此没有继承“骚体”这个形式。 ▪ “骚体”被后来的“赋”所继承。
▪ 两汉:漢賦(古賦、辭賦、大賦) 李斯:駢文初祖,漢賦先驅。 賈誼:上承屈宋,下開枚馬。 由楚辭而漢賦,乃詩的成分減少而散文的成分增加。

中国古代诗词的体裁与韵律演变

中国古代诗词的体裁与韵律演变

中国古代诗词的体裁与韵律演变在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体裁和独特的韵律。

古代中国的诗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仅体裁多样,韵律变化亦十分丰富。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体裁与韵律演变,展现其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一、古代诗词的体裁中国古代诗词的体裁繁多,主要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文诗等。

1. 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体裁,以五个字为一句,通过四句一段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

其形式简练流畅,言简意赅,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2. 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相比五言古诗更加宽松,每句七个字,通过四句一段或八句为一篇的结构来进行表达。

七言古诗在内容上较为广泛,既有民歌般的歌颂,也有壮丽的山水描写。

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在五言基础上增加了韵律要求的一种诗体,通过平仄和韵脚的要求来加强韵律感。

五言律诗在结构上更为严谨,对词语的选取和排列有较高的要求。

代表作品有《念奴娇·春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等。

4.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在七言基础上增加了韵律要求,也是一种形式较为复杂的诗体。

七言律诗既有深刻的哲理,也有细腻的描写。

代表作品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

5. 古文诗古文诗是一种将文言文和诗意结合的艺术表达方式,形式上没有特定的要求,但通常会采用平仄和韵脚来增强韵律感。

古文诗的风格多样,既有叙事抒情,也有议论议论等表现形式。

二、古代诗词的韵律演变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演变历经了不同的朝代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多样的变化。

1. 音韵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发音也会有所变化,进而影响了古代诗词的韵律。

例如,唐朝时期的韵脚多以平声韵为主,而宋朝时则以上声韵为主。

这种音韵的变化使得古代诗词的韵律表现形式愈加多样化。

2. 体裁的变化不同朝代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也给古代诗词的体裁带来了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趋势古代中国诗歌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诗歌经历了多次流派和风格的变化。

1. 早期古体诗:先秦时期,古体诗是主要诗歌形式。

它以五言古体诗和七言古体诗为主,以韵律工整、句式简练为特点。

这些诗歌常常表达君主的威严、社会秩序和个人的情感。

2. 骈文和乐府:骈文是一种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的诗体,它以对偶结构和反映自然景观为特点。

乐府则是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一种流行诗歌形式,以描绘宫廷乐曲为主题。

3. 唐诗的繁荣: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

唐诗以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为主,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精致的艺术表达使唐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4. 宋词的崛起: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宋词。

宋词以其婉约的风格、抒情的表达和内涵丰富的意义而闻名。

它通常以琵琶和箫箫合奏的场景为背景,展现了宫廷生活、爱情和自然美的主题。

5. 元曲和诗话:元曲是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的一种戏剧形式,它将诗歌和表演融为一体。

元曲通常以叙事和唱和的形式呈现,同时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另外,诗话是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文人以诗歌为中心的交流和批评形式,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诗歌形式相互影响和交织,使得中国古代诗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

中国诗歌的传统

中国诗歌的传统

中国诗歌的传统悠久且多样化,从古至今经历了多种发展和演变。

古代诗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金文为载体,出现了祭祀、战争、占卜等内容的诗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及以《楚辞》为代表的新诗体。

汉朝是诗歌发展的高峰之一,出现了乐府和文人诗歌两种形式。

乐府主要反映社会现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人诗歌则以五言诗为主要形式,代表诗人有汉武帝时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发展逐渐成熟,出现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等新形式。

唐朝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流派。

唐朝的诗歌内容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战争、离别相思、人生哲理等;形式上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也有歌行体和词等新形式。

唐朝的诗人众多,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诗歌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近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现实生活的反映,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同时,儿童诗歌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和欣赏诗歌的机会。

总之,中国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摘要:
一、诗歌的起源及发展
二、古代诗歌的形式与特点
三、现代诗歌的演变与创新
四、总结与展望
正文:
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表达人们情感、思想、审美的重要手段。

从古至今,诗歌经历了许多变化与创新,本文将从诗歌的起源及发展、古代诗歌的形式与特点、现代诗歌的演变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诗歌的起源及发展
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诗歌主要以民间歌谣和祭祀歌谣为主。

随着历史的演变,诗歌逐渐发展成为文人雅士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形式。

在唐代,诗歌达到了一个高峰,诸如李白、杜甫等大诗人辈出,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作。

二、古代诗歌的形式与特点
古代诗歌的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七言等,其中以五言和七言最为常见。

古代诗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押韵、对仗和意境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形式的掌握和运用,诗人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诗篇。

三、现代诗歌的演变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在形式上,现代诗歌突破了古代诗歌的格律限制,变得更加自由、奔放。

其次,在内容上,现代诗歌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征。

此外,现代诗歌还借鉴了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主义、意象主义等,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总结与展望
总之,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思想的进步。

在未来,诗歌将继续发展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

简述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古代中国文化。

古代中国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个阶段。

古体诗(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6世纪):古体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形式,由书面文字演变而来。

最早的古体诗属于《诗经》,是一部以诗歌记录当时社会、政治、宗教和个人情感的重要文献。

东周时期,古体诗逐渐分为风、雅、颂三个类别。

风是民歌,雅是贵族的歌谣,颂是宗庙和贵族的颂歌。

近体诗(公元6世纪-现代):近体诗是以汉乐府民歌和魏晋乐府民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相比于古体诗更加自由多样。

在唐代,近体诗达到了极盛的时期,被誉为“古今之绝艳者”。

唐代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等,他们以自然景色、季节变化、人生哲理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

宋代时期,近体诗开始追求更加细腻和完美的表达方式,代表作家有苏轼、杨万里等。

元、明、清三朝时期,虽然继承了唐宋诗的传统,但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从诗经的豪爽恣肆、道出民众真实情感的风格,到唐代的豪放诗派,宋代的婉约派,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的宝贵遗产,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诗歌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最新版】目录一、诗歌的起源与原始形式二、四言诗的发展与《诗经》三、楚辞的出现与特点四、汉魏六朝时期的五、七言诗五、格律诗的形成与发展六、近现代诗词的演变与白话诗的兴起正文一、诗歌的起源与原始形式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源远流长。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便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用简单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自然的韵律来表达情感、记录事件。

从鲁迅所说的“杭育杭育”派原始诗歌开始,诗歌的历史几乎等同于人类语言的历史。

二、四言诗的发展与《诗经》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四言诗是最早的形式。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四言诗的雏形。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诗经》的出现标志着四言诗的成熟。

其中的作品句数不一,但以四字一句为主,句中或句末加韵,形式优美,表现力强。

三、楚辞的出现与特点公元前三至四世纪,楚国的屈原、宋玉等人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楚辞。

楚辞的特点是句数多少不定,句子字数不等,并在句中或句末加韵。

这种形式更加自由灵活,富有表现力,为后来的诗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四、汉魏六朝时期的五、七言诗汉魏六朝时期,五、七言诗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五言诗的简练明快,也有七言诗的宏大丰富。

五、七言诗的出现,为后来的格律诗奠定了基础。

五、格律诗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文学的演变,特别是音韵学的发展,诗歌逐渐走向格律化。

唐代是格律诗的黄金时期,五言、七言格律诗达到了极高的成就。

宋代进一步发展,把词这种形式发扬光大。

明清两代,格律诗继续发展,形式更加严谨。

六、近现代诗词的演变与白话诗的兴起近现代诗词在传统诗词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诗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从五四运动开始,白话诗逐渐兴起,成为现代诗歌的主流。

古代诗词的风格演变

古代诗词的风格演变

古代诗词的风格演变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其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的起源开始,梳理其主要风格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诗词的起源古代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那时的诗歌往往具有较为简单的韵律和语言结构。

最早的诗歌形式主要是“风”、“雅”和“颂”,其创作内容多与人民生活、自然景观等相关。

二、唐宋诗词的兴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唐宋时期的诗词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唐代的诗歌以豪放自由为主要特点,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情的真实感受。

其中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深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痛苦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成为了后世格调悲壮的代表。

宋代的诗词则更多地注重于细腻和典雅,宋词以婉约、婉约的风格为主,表现诗人内心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轼、李清照等词人的作品,充满了柔情和深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元明清时期的诗词变革元明清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的变迁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诗词的风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元代的诗歌受到了戏曲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声调鲜明、艺术感强烈的风格,被称为“元曲”,丰富了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

明代的诗词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点,既有继承唐宋古风的作品,又有借鉴民间曲艺的作品,多样性较为突出。

清代的诗词则开始呈现出清新淡雅、纯正自然的特点,清代文人在承袭前人风格的同时,对语言进行较大的革新,丰富了诗词的表现手法。

四、现代诗词的多样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古代诗词的风格也在不同的派别中多样发展。

近代的诗人,如鲁迅、胡适等,以及现代的作家,如海子、北岛等,尝试了各种现代主义的诗歌形式,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的抒发,风格更加多元化。

另外,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开放和多元化发展,古体诗、现代诗等各种诗歌形式并存,体现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诗词风格。

结论: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其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演变。

从古代诗词的起源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词经历了唐宋诗词的兴盛、元明清时期的诗词变革,以及现代诗词的多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摘要: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包括律师与绝句,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时期: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时期:诗体的成熟期,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时期: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关键词:古代诗体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发端于上古,发育于夏商周三代,拓展于汉,蔓延于六朝,繁荣于唐、宋,衰落于元、明清。

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在以后的发展中,诗与音乐、舞蹈逐渐分离,成为单纯的艺术形式。

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肇始于四言,定型于五言、七言,又从古体发展为近体(律、绝),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一向被视为传统体式。

中国诗体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松散到严谨,再由严谨到松散的自由与法则对抗和解的演变历史。

古代诗体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时代对诗歌形式的影响,也反映了历代诗人对理想的诗歌形式的追求。

中国古代诗体的发展演变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诗体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型二言体、三言体及四言体等。

第二阶段:诗体的发展期,主要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诗和“楚辞”为代表的骚体。

第三阶段成熟期:诗体的,主要指乐府诗、五七言古体诗、体。

第四阶段:诗体的繁荣期,主要指近体格律诗、词、曲。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诗体做一个大致的梳理,阐述各个时期的代表诗体。

一、诗体的萌芽期(上古时期)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上古歌谣,它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集体的口头创作。

原始人在从事集体劳动时,为了协调劳动动作,减轻疲劳,提高工效,往往会不自觉地随着劳动动作的节奏,按照用力方式(轻、重、缓、急)的不同,发出富于变化的呼叫声,就成为劳动号子。

《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上古歌谣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前,具有口传性、集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诗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篇幅短小,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风格淳朴。

从现今能够看到的文字资料来说,最早的诗歌作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先两汉典籍中所记载或引用的西周以前的古歌。

像《康衡谣》、《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等,但都是不大可靠的。

另一部分就是殷周之际的《易经》(《周易》)中所保存下来的卦艾辞歌谣,这是我国原始歌谣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歌谣。

这些歌谣非常简短,少则两三句,多者不过七八句,但多数韵律和谐,节拍分明,句式整齐,可以咏唱,具有相当浓厚的诗歌色彩,是由原始歌谣过渡到《诗经》的桥梁。

有的读来颇有情趣,富有诗意,最突出的是《明夷·初九》、《中孚·九二》、《归妹·上六》等抒情小诗。

《周易》中蕴涵着中国诗歌从二言到四言的发展史信息。

二言诗是中国最早的诗体,以汉代哗作的《吴越春秋》的《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为例:“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弹歌》通常被认为是汉诗最早的诗体—原始型二言诗。

它呈现出汉诗的雏形,特别是显示出了草创期汉诗的韵律感。

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丰富,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的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特别是汉语双音节词的大量出现和语法结构更为复杂的复合句式的出现加上人的记忆能力的提高和语言能力的增强,单句式或者一句式的诗体渐渐向多言体发展。

继二言诗之后出现的是三言诗,相传产生于虞舜时代的《赓歌》就是三言体诗。

三言诗是紧承二言诗而来,是在二言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诗体。

从句型上看,三言诗可分为两类:一是在二言诗的基础上的扩展,即在二言诗中加人一个虚词或不很重要的词,这样的三言诗可以还原为二言诗。

例如“曳其轮,濡其尾”(《既济·初九))),去掉其中的“其”字,就是二言诗,而且其意义变化不大。

第二类则是一种新句型,这样的三言诗表达了二言诗所不能表达的容,例如“吵能视,玻能履”(《履·六三》),就不能压缩为二言诗。

从《周易》的歌谣中还可以看到四言诗的发展轨迹。

四言诗的来源有二:一是在三言诗中加人一个词,就成了四言诗,例如:“吵能视,玻能履,”(《履·六三》),如果加人一个字可以变成“妙而能视,玻而能履”的四言诗。

第二类是从二言诗发展而来的。

例如《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孺其首,有孚失足”,基本上是四言诗,但是从中看得出二言诗的痕迹。

二言诗是最早的诗体,而且它是三言诗、四言诗得以产生的基础;三言诗是处于二言诗和四言诗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诗体,它或者是二言诗的扩展,也可以扩展为四言诗,它是从二言到四言间的桥梁。

四言诗有的从三言诗发展而来,有的是从二言诗而来的。

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构成了中国原始形态诗体的一个系统的、完备的诗体系列,填补了《诗经》之前的诗体空白,是中国古代诗体的萌芽时期,它为《诗经》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诗体的发展期(夏商周)在夏商周时期,由于文人的参与,古代诗体建立起了基本的句式和韵式,押韵的四言诗成为诗歌的最早诗体。

四言诗的形成,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光辉一页,标志着原型诗时代的结束,古典诗时代的开端。

就其形成时代而言,约当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商末周初之际;就其发展特点而言,是口头文学向书而文学的衍化、原型体诗向定型体诗的衍化,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基石。

《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编纂则是诗歌史上第一次诗体定型行为。

但准定型的四言诗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问后受到了形体更松散的“楚辞”的冲击,出现了“散文化”倾向。

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和以“楚辞”的“骚体”可以看成是这时期诗歌的发展,也是取得的最大成就,对后世诗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诗经》的主要形式是四字一句、数句一节、数节为一首诗。

特征是字句简短,节奏紧凑,句末押韵,但用韵较宽。

这种形式是受原始民歌影响形成的。

如《诗经》开宗明义第一篇《关难》便是标准的四言体:“关关难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奸球……”。

《诗经》初步确定了诗体的基本体式,特别是后世诗常用的句式和韵式,即诗歌的视觉形式(章句词语的结构方式)和听觉形式(韵律音乐形式)。

《诗经》的韵律方式极影响了后世诗歌,特别是隔句用韵,第一、一、四句用韵的方式,成为中国诗歌主要的韵律方式。

《诗经》是一次巨大的诗体规行为,建立起适度押韵的诗的初步形态以四言体为主的‘齐言体’式的准定型诗体。

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从楚国民间巫歌中吸取营养,熔铸己作,创造了楚辞。

他的代表作中有《离骚》一篇,故后人称楚辞为“骚”。

屈原的作品和后人效法楚辞的作品,统称为“骚体”。

其特点有四:一、每句字数可长可短;二、每首诗句数不受限制;三、用韵不严格;四、多数诗的句中、句末加语助词“兮”、“些”或“只”字。

楚辞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形式,使诗体得到解放,促进了诗体演变。

楚辞体,就创新来说,最明显的是句式加长,并且长短错杂。

其次,楚辞体的押韵方式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也是不小的。

四句转韵是屈原对《诗经》体四句成章形式的继承,它的影响主要是后世诗歌的四句成篇或八句成篇。

第三,楚辞体对后代诗歌的影响,还应注意的是对偶句的大量使用。

对偶句的大量使用,可以使诗人各种感情的抒发更加滴淋尽致,同时使诗歌显出,并呈现出铺的风格。

正是由于这种特点,汉朝人才把屈原的诗称之为斌,楚辞的影响也是首先使汉朝产生了一种新的文体—斌。

除对后世赋体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外,还对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五、七言诗的产生起了促进作用。

中国古典诗歌是以字数递增的形式向前发展的,到了《诗经》的阶段,它以四言形式为定格,间以各式杂言。

屈赋中的(橘颂》、《夭间》两篇,句式结构与之相同,说明屈原时期的诗歌语言,四言仍处“文辞之要”。

屈原在四言诗的基础上,融合民间歌谣句法,有规律地嵌人“兮”、“些”等语,改变了四言句式的原有结构,实现了由偶变奇的衍化,为四言诗向五、七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诗体的成熟期(两汉至晋南北朝时期)汉代是古代诗体由四言向五言过渡的代,汉代除了出现赋、乐府诗体,汉未还建立起定型诗体,即出现了五言、七言古体诗,是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每种诗体都有兴盛、衰落的发展轨迹,诗体之间的替代并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完全取代,而是在相互融合、竞争中逐渐占有优势,成为主流诗体,但是旧的诗体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甚至作为后世的主流诗体的补充形式民久地存在着。

如赋在汉代是主流诗体,在东汉末年五言诗出现后并未完全消失,甚至在唐代还出现了律赋。

赋体演变的时代较长,始于战国汉,延于唐宋。

屈原时代,诗赋不分,荀了《赋篇》和宋玉《风赋》后,赋才独立成体,《风赋》是诗文的结合。

其形式上杂用四言体、骚体和散文句子,可看成四言体、骚体的副产物。

赋的对偶句式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格律诗的构成,而且讲究对仗,使用对偶句、排比句的诗风一直影响到以后的汉诗,如词、曲,甚至是现代汉诗重要的修辞手法。

乐府诗体也是这样。

“所谓‘乐府诗’,主要指白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歌诗,得名源于汉代有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

汉代人称“乐府”编录和演奏的诗篇为“歌诗”,东晋六朝时才有人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要求诗能入乐,在句式上变化多样,三、四、五、七言都有,但以五言为主。

主要有相和歌辞、郊庙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曲辞、舞曲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不人乐的)等七类歌辞。

乐府诗的功能比《诗经》时代的诗要丰富得多,特别是具有抒情以外的实用功能,使诗体的式不太严格。

乐府诗经历了在后来的发展中三个流变:流变之一是汉之交的拟古乐府。

东汉末年的建安至黄初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变化十分突出的时代。

这种变化,实际上最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巨变的反映。

流变之二是南朝写儿女私情的小乐府。

这些民歌大都是出自歌伎或商妇之口,而且多以女子口吻来抒情或叙事。

最为典的作品,乃长篇歌曲《西洲曲》。

流变之三是唐代一空依傍的不人乐的乐府诗。

杜甫、绅、元镇、白居易起而效尤,写作“新题乐府”或“新乐府”,它们既不人乐,也不用乐府旧题,但从精神上说,却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传统。

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诗体多元化大发展的时代,是诗歌进入自觉阶段的成熟时期。

既有富有文体独创性的诗人,也有强调文体自觉性的理论家。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趋势,一方面是语言技巧和声律的进步,同时又是形式主义文学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