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之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
国
传
统
菩艺
提 老 组
术 精 神
1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 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 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 气、心、舞、悟、和六个方面。
2
“贰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性
壹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 性
“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 性
9
贰
“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
畴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壹艺术鉴
赏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衍生出“顿 悟”、“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
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 艺术家与艺术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前者是以道驭技,而后者是有技无道。
10
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中 和 之 “和”与“中”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 美
互相区别。“和”是指事物的多样统一或对 立统一,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实现;“中”则 是指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正确原则和方法, 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与标准。
11
“和”与“同”是两个 的概念
“同”只是把同类结合;“和” 是不同甚至相反的事物统一为一 个整体,也就是追求多样的统一。
因此,避免重复雷同,求异求变, 不仅不与求和谐的整体思维方式 相矛盾,相反,它正是体现出这 种“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 术思维特点。
15
本课重点总结
1中国的艺术精神,是“融洽自然,把 天道实践到人道”上的精神; 2儒家和道家,是统摄中国艺术精神的 两大主要流派,他们对天道各有不同 的体会和实践,但却彼此相对而又相 成; 3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雕刻、建 筑等艺术所表现的上述精神 , 要 注意 其对外来艺术的兼收并蓄,吸纳熔铸。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必考1.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
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3·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利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 (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4·(哲学)是(理性)思维,(艺术学)是(感性)思维,连接两者的学科是(美学)二,艺术系统1、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却(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 (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 (卓越的创造能力)和 (鲜明的创作个佳),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 (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 (专业技巧)。
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恩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郑板桥曾靶画竹的过程分为"眼申之竹火"胸申之竹,"手申之竹",对应的就是这三方面。
3、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 (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 (艺术形象)。
4、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核心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标准,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强调的是内在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艺术家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形式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内心世界。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追求自然与和谐。
中国古代艺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艺术作品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追求刻意的夸张和怪异,而是追求自然的表达和平衡的构图。
例如,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设计师注重利用自然的元素,如山水、花草、水池等,营造出一种和谐、宜人的环境,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之处。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重视审美的内涵和修养。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欣赏艺术作品需要有一定的修养和境界。
艺术家和观众都要通过修炼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鉴赏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感悟。
例如,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音乐家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够将音乐作品演奏得准确、动人。
观众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才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注重平衡和谐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平衡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
艺术家通过形式和结构的安排来实现平衡和谐的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设计师注重建筑的整体平衡和比例的协调,使建筑具有一种和谐、稳定的感觉。
同样,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注重构图的对称和布局的平衡,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审美观念。
在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鉴赏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感悟。
艺术学概论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第十一章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创造力的媒介。
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呈现,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
无论形式如何,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主题、形式和风格,反映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和创造力。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它可以是关于爱、战争、自然、社会等各种主题。
主题的选择通常与艺术家的经历、背景和兴趣等有关。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的主题可以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让人们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反思。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特点。
绘画作品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艺术家的想法。
音乐作品可以通过音符、节奏和音色来传递情感和意义。
戏剧作品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来传达故事和思想。
不同的形式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使观众有不同的艺术体验。
艺术作品的风格是艺术家个人艺术创作的独特特点和风格。
它可以通过艺术家的笔触、构图、音调等方面来体现。
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风格,它可以是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等,反映了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
艺术作品的风格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标志性特点,使观众能够区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并欣赏到每个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技术知识来创作的过程。
它可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艺术家付出很多心血和努力。
艺术家需要进行观察、研究和实践,积累经验和技巧,才能真正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不仅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思考和创造,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和超越。
艺术作品的价值是艺术家对世界的一种贡献和传承。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展览、演出、出版等方式来被更多人欣赏和理解。
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还在于其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贡献。
艺术作品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艺术作品也可以激发观众的创造力和审美观点,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艺术学概论第四版大学期末考试笔记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2.主管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
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
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
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
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1.模仿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
3.表现说。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4.巫术说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
最新《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资料
上编 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i é——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
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内容。
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
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
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
(二)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1、“气韵”与“气韵生动” “rhythm and emotion”(林语堂) 2、“气韵”:气为生命之力量,韵为生命之风采。
动为气之核心,情为韵之根本。 3、中国艺术史上两个阶段: ①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以气为主,“以气取韵”。 商周青铜器,秦代兵马俑,秦代阿房宫,汉代雕塑,汉赋。 ②魏晋南北朝至明清:以韵为主,“韵中有气”。 吴道子的画,王羲之的书法,元四家,明四家,清代扬州八怪。
“心” ,“遁世”,“人与人心和谐”。 禅宗,中国化的佛教,主张“以心传心”。 “佛祖拈花,伽叶微笑”(印度达摩祖师、禅 宗五祖弘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 处有尘埃?”(六祖慧能) 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佛”,
-
1.人生态度 尚书右丞,亦官并隐。“早年丧妻,终身未娶。”
辋川别墅。“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以禅颂为事。” 2.诗歌风格
-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2、“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
①从“多样统一”来看,“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和”是多样统一,将不同事物统一为整体。 “同”是把同类的东西堆积到一起。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教案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复习旧知】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得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艺术典型与艺术意境,艺术典型就是在个别得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与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就是在情景交融得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得“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得深层意蕴。
【引入新课】展示一幅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此画卷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得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得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讲解新知】一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得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
如果说,中国哲学代表着中华民族理性认识得最高形式,中国艺术代表着中华民族感性认识得最高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得两座高峰,而它们之间得桥梁便就是中国美学。
中国哲学正就是通过中国美学这一中介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美学具有自己鲜明得特点。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通过中西美学体系得比较,就会瞧得更加清楚。
下面我们通过这个比较中西美学体系得不同来学习中国美学得特点:我们从中西美学史上可以发现,“模仿说”就是古希腊美学得普遍原则,亚里士多德以模仿为基础建立起《诗学》得体系,这种理论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
而“表现说”则成为中国先秦美学得核心,“言志”、“缘情”就是我国诗论重视表现得最早见解,在情与理得统一中,将“天人合一”得审美境界作为最高境界。
当然,中西美学体系得这种区分只能从相对意义上来理解,何况,中西美学在古代与近现代之间又有着各自不同得发展趋势。
中国美学得巨大影响,遍及中国艺术得几乎所有种类、体裁、思潮、流派,形成了中国艺术得鲜明特色,形成了民族艺术气派与民族艺术风格,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得意境、虚实、气韵、文质、含蓄、形神等许多范畴,对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产生了巨大得影响。
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博大精深、难以尽述。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讲解ppt课件
18
谢谢欣赏
再见
19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赏析
软件二班 魏亚琴 20091610220
1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概述
6
2.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 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 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 文化等。
7
2.中国传统文化纵览
• 诸子百家 • 传统文学 • 中华诗词 • 中国建筑 • 民间工艺
·琴棋书画 ·传统节日 ·中华武术 ·宗教哲学 ·民风民俗
8
2.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12
3.中国传统艺术介绍 • 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
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 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 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 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 共同的文化“大餐”。
13
3.中国传统艺术介绍
绘 画 艺 术
14
3.中国传统艺术介绍
书法王
法羲
艺
之 书
术
15
4..艺术精神的精髓
• 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在整个创 造过程中,体现与蕴含的精神 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博大精深, 可以提炼为以下六个字:
16
4.艺术精神的精髓
•道---中国传统艺术的 精神性 •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和自测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1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了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典型和意境以及我国传统的艺术精神。
学习时,应重点掌握艺术作品的内涵及具体内容,了解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范畴和体系,并能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中国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及影响。
本章历年是考查重点,常考概念题、简答题等;除了考查单个概念外,也要注意与前面章节相近
概念对比记忆,注意区分。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1.艺术语言(见表11-1)
表11-1 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见表11-2)
表11-2 艺术形象
3.艺术意蕴(见表11-3)
表11-3 艺术意蕴
考点二:典型和意境(见表11-4)★★★★
表11-4 典型和意境
考点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见表11-5)
表11-5 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
2.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交织渗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见表11-6)
表11-6 道
(2)气(见表11-7)
表11-7 气。
《艺术学概论》笔记(4)
3.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文学是人学。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同样是小说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
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
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19 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1.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叫做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从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来看,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首先接触到的自然是色彩、线条、声音、文字、画面等外部特征,但它们仅仅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或者换句话讲,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吃墨 • 入木三分
四.隋唐---鼎盛时期
• 唐初四大书法家 :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 虞世南:唐太宗老师.特点:笔圆而体方,外柔而内刚, 发笔出锋如抽刀断水.<孔子庙堂碑>. • 欧阳询: “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 士挥拳”.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 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 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其“八决”为: (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 (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 (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 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 波常三过笔。
民族音乐艺术
• 起源于生产劳动--模仿---表达感情—艺术。 与诗歌、舞蹈分不开,与祭祀密切相关。 《周易》“象曰:雷出地奋,先王以作乐崇 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六乐—巫 术祭祀—巫人。
周—制礼作乐
• 礼乐:维系秩序。特点:一、等级化二、 教育中心,学生学习课程三、为政治服务。 音乐理论和音乐家。春秋有了音乐思想: 公孙尼《乐记》荀子《乐论》;师襄、师 旷、高渐离。
• 王羲之: “书圣” “兼摄众法,备成一家” “贵曰群品,古今 莫二” 梁武帝说“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清 风出袖,明月入怀”;唐太宗<兰亭序> • 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 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 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 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 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 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 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 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它不仅 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 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学说。“天人合一”思想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 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规律。此外,“天人合一” 还强调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 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 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从某 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 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后者强调 “主客分立”。
• 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决定了人品与艺 品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强 调艺品出于人品、人品决定艺品,因而有 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 人的说法。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乐舞精神
• 在中国古代一书中,诗乐舞是三位一体的, 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不同艺术门类。但是,这种具有 强烈生命力的乐舞精神,并没有小时。后 来逐渐渗透与融汇到中国各个艺术门类之 中,体现出飞舞生动的形态和风貌。正是 在这个意义上,宗白华说“舞是一种一切 艺术境界的典型。”
• 舞其实是指中国艺术外在形式的共同特点, 或者说是从总体上来概括中国艺术的形态。 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 气韵既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容特色,同时 又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色;舞则是把 中国传统艺术内在精神生命化推向彻底形 式化。总而言之,道的精神—气的生命— 舞的形态,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整体 结构。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
• 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开始就 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认为艺为心之表, 心为物之君,主张心物一元。因此,中国 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一贯强调审美 主客体的相融合一,一贯认为文学艺术之 美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合一、心与物的交融 合一、人与自然的交融合一,使得中国传 统艺术具有精神性、生命性、主体性、表 现性的特色。
• 后来崛起的禅宗美学,与儒家美学、到家美学既 有相通之处,又有与它们截然不同的独特之处。 正式这三大体系的美学思想通过构成了中国传统 美学,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 • 如唐代三位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它们虽然 都受到了三大体系美学思想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显然又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了他们三人各自不 同的人生态度与诗歌风格。
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 正是由于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 三者相互交融渗透,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家有道 家之道,儒家有儒家之道,禅学的佛性也 相似与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在中国传统 哲学中,天人统一于道,这个道也就是 “天人合一”之道。 •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 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 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范畴,极富民 族特色,指的是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显 现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形态。 • “气韵”范畴,孕育于哲学中重视“气” 和音乐中讲究“韵”的汉代,成熟于各门 类艺术推崇生动表现事物气韵之美的魏晋 南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 画六法”,“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它 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总原则,反映了中国古 典美学的基本特色。
• 由于中国传统艺术是舞的艺术,乐的艺术, 而音乐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线的艺术,舞蹈 是在空间中流动的线的艺术。乐舞精神的 抽象化的最终形态是线,线实际上是对乐 舞精神的一种造型。因此,中国传统艺术 又是线的艺术。
5.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 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之 一,而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的传统艺术 思维和审美思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 其是形成了以“悟”为核心的感性直觉的 审美思维方式。
• 悟,作为中国美学与艺术学的重要范畴之 一,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中,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衍生出顿悟、 妙悟等一系列相关范畴。
6.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 和的境界,在儒家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社 会的和谐,主张情与理的统一;在道家来 说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心与 物的统一;在禅宗来说更多地强调人与人 心的和谐,追求心灵的澄净。这样的和, 从个人到社会,从人文到艺术,从天地万 物到整个宇宙,无不贯通。也就是说,天、 人、文三者相同,都贯穿了和。天人合一 的和谐美,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
• 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 一” • 中国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把物质和精神截 然分开,而是把精神和物质浑然一体,认 为这就是宇宙天地本来的状态,而其中精 神又起着绝对作用。正因为如此,精神性 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和特性。 • 中国艺术这种强烈的精神性,同西方艺术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中国传统艺术的这种精神性,影响深远并 且是多方面的。 • 在“形神”关系上,中国传统艺术要求 “以形写神”。绘画必须传神,绘画艺术 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把握,对人 的内在美的把握。 • 在“意境”范畴中,意寓于境中,通过世 间万事万物的现象去体认宇宙生命本体的 “道”,从有限到无限,正是意境的关键 与核心。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数两个不同的文化 系统,这两个文化系统有共同性,也有相 同之处,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文化系 统各自都有极大的特殊性。中国古典美学 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 • 一、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 • 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一、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
• 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 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 • 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 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区委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 其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儒家美学和以老子、 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 具规模,在此后中国传统艺术的漫长发展历程中, 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被精神化、生命化,这可以说是中国 “气”论的本质特征。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 说明美的本源,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 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 • 一方面,中国美学十分重视养气,主张艺术家要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气”是 对艺术家生理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的总的概括; 另一方面,又要求将艺术家主观之“气”岳客观 宇宙之“气”结合起来,使“气”成为艺术作品 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