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_第9课_宋代经济的发展_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研究目标】1.了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时间。
3.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研究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研究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自主研究1.农业的发展1)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江淮和江南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一江水,养活半个中国”的谚语。
2)南方各地普遍种植水稻。
3)棉花的种植,也由两广、福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江南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北宋时,江南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棉织业也发展起来。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定窑,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景德镇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北宋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的海船规模扩大,设计先进,配备了火药武器。
3.商业贸易的繁荣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街市到处可以开设摊位;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的商业区称为“街市”。
2)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海禁,加以管理。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二、合作研究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三、复巩固1.大米的优良品种,是宋代从哪里引进的(。
)B.越南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C.景德镇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C.临安4.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是()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南方重视兴修水利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四川地区的()A.交子5.下列对宋代的社会生活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站晚上去吃宵夜。
B.___看见了乡村的货郎。
C.___在开封,晚上不敢出门。
D.开封的早市很热闹。
答案:D四、综合提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部编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2.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在()
A、宋朝B、隋朝C、五代D、唐朝
3.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A.北宋初期B.北宋后期C.南宋初期D.南宋后期
4.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A.越南B.朝鲜C.印度D.日本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
四、合作探究
一、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了开发
②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③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④南方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⑤统治 者采取了 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⑥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①宋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多.
②宋朝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南方.
③太湖流域已成为宋朝重要的粮仓.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类别
表现
农业
的发展
农具的改进
发明了秧马、牛转翻车
农作物品种的推广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
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
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理解并记住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阅读课本知识找出并记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
【学习重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难点: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自主学习,快乐起航】[自主学习一]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1)南方较少;(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
2.表现:(1)从越南引进,成熟早,抗旱力强。
(2)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长江下游和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5)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6)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城市:(1)最大的是和杭州。
(2)出现了早市和。
(3)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2.海外贸易:(1)、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半岛和非洲东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加以管理。
3.纸币产生:(1)产生: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合作探究]1.想一想: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目标一达成]1.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在城中见到许多阿拉伯人C.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 D.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2.如果你是宋朝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你所乘坐的中国商船可以到达 ( ) ①朝鲜②拉丁美洲③日本④阿拉伯半岛⑤非洲东海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3.内江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docx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重点难点】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主学习指导】本节课知识,是本册中,涉及到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通过学习,认识宋代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本课全部框题,完成下表。
(本节重点基础知识点背诵)类别发展概况成就表现农业耕地技术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作物占城稻引进推广,培育水稻新品种,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普遍和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棉纺业兴起并扩展,棉纺工具先进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定汝均哥官五大瓷窑。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造船规模大,设计科学,配有指南针。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商业城市繁盛,商业市镇兴起,商业限制放松,出现早市夜市草市。
对外贸易广州泉州是世界大商港,政府设置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鼓励对外贸易,外贸收入成为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货币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纸币。
(二)学习活动二:结合学习活动一的表格和对教材的学习,总结概括回答下列探究问题:(以下问题需要认真背诵)★探究问题1:通过阅读教材,指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探究问题2: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上好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品导学案(解析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①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②通过南方经济的发展,感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习】一、农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兴盛三、商业贸易的繁荣【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从材料可知,宋朝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什么农作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农作物有哪些优势?解析:占城稻;品种优质,成熟早,抗旱力强,适应性强等。
探究二: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瓷器的特点。
解析:①工艺精美;②种类丰富;③分布广泛。
探究三:问题:根据材料思考,宋都东京与唐长安城相比,有何变化解析:①打破了唐朝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没有固定的地点;②没有固定的时间;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通宵不绝。
③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探究四: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解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造船技术发达和指南针的应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阻断了陆上贸易通道,促使海陆发达探究五: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探究六:问题:据材料思考,江南的变化对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解析:充足的劳动力、社会稳定、生产技术的改进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课后检测】1.(2022年湖北随州)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
其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答案】C【解析】从铜钱到纸币,反映的是货币的进步和变化,货币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货币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进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的繁荣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BD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 9 课宋朝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认识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详尽表现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要,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由3.认识宋朝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当先地位【学习要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由【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从唐代中后期至期间,南方的战乱较少,________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_________。
2.(1)引入越南的优异品种 ________。
(2)宋朝时, 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3)长江下游和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
(4)南方各地广泛种植。
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动。
3.(1)时,南方的丝织业赛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 南宋后期流行,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4.河北,河南汝窑,北宋流行的江西 ________,此后发展成有名的瓷都。
5.广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当先地位。
6.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 ________,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7.、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在主要港口成立__________管理外国贸易。
8.南宋的所得,在财政收入中据有重要地位。
9.北宋先期, ________地区出现了“交子”;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钱币。
10. 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二、合作研究“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请你简要解析其原由。
三、练习牢固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A. 水稻B. 小麦C.小米D.玉米2.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行到()A. 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3.北宋时流行,此后发展成为我国有名瓷都的是()A. 海南岛B.邢窑C.景德镇D.越窑4.宋朝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第9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经济因素:唐朝中叶以后,北方战乱不断,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社会因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2、三个阶段(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南方开始开发,初步发展(2)隋唐时,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3)两宋时,继续发展;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二、南方农业的发展1、耕地面积逐渐扩大(开垦出大量梯田、圩田)2、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棉花的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引进占城稻(越南),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苏湖熟、天下足”);3、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耖、秧马三、南方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业非常发达:杭州、成都是中心2、棉纺织业的兴起(棉纺织业称为长江流域副业)3、制瓷业繁荣:(钧、哥、官、汝、定等名窑。
瓷都:景德镇)4、造船业十分发达(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泉州最为精良)四、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的发展:开封、杭州——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2、海外贸易十分兴盛(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杭州、泉州;(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3、纸币的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意义:纸币的产生和发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③统治阶级重视④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A.定窑B.钧窑C.景德镇(景德镇)D.哥窑3.有关两宋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A.稻米成为南方人们的主食B.农民用耖平整土地C.回族居民形成D.有的地方经商可以使用纸币4.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朝一市民,下列哪些情况你看不到()A.人们闲时品茶B.四川地区人们使用“交子”C.可以卖到景德镇瓷器D.北方老百姓普遍穿棉布衣服5、下列各项中能够表明经济重心南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是A、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南方B、大运河的开通C、北宋时期临安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句6 .占据宋代粮食作物产量首位的是()A.小麦B.玉米C.大豆D.水稻7.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9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理解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2.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3.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认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重点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1.时间:从至。
2.原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1)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和劳动力。
(主要原因)1(2)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3.区域开拓: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的开发。
4.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1在江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北方人口的南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说明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1.特点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成就突出。
2.表现2“苏湖熟,天下足”。
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
苏指苏州,今江苏苏州一带,太湖以东。
湖指湖州,今浙江湖州一带,太湖以南。
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精耕细作,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这句话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景德镇原名昌南镇,那里的窑场始烧于五代。
昌南镇有优质的制瓷原料,交通也很便利。
北宋时,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工匠,使这里的制瓷业迅速兴起。
宋真宗时,这里进贡的瓷器都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
到南宋时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有瓷窑三百座。
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窑的长处,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出产的各类瓷器,大量远销各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2.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倾向等角度,理解我国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1)南方______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___________。
(3)南方人口增加,_________扩大,______技术提高。
2、表现:1、纺织业:(1)北宋时,南方的______胜过北方。
(2)南宋后期,______业兴起,__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1)河北____、河南_____等地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江西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_____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1)______、_____、_____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
(3)南宋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____。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城乡贸易:(1)宋代商业城市最大的是______和________。
(2)城市中街道到处可以开设_____,出现了早市和______。
(3)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______,城市与乡村之间的______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纸币出现:北宋前期,_____地区出现“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海外贸易:(1)_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______________,远达_______________。
(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时最后完成。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定)

(政策倾向) 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
与现代社会联系:
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3、要重视科技进步
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1.出现时间:北宋前期
2.使用区域:四川地区
3.名称:交子
4.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发展:南宋时期,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原因: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2.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
3.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的出现
海外贸易
1.地位:宋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3.对外贸易的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4.管理机构:市舶司
5.国家政策:鼓励海外贸易
6.财政收入: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自学导航】
类别
发展成就
粮食作物首位(引入越南占城稻,培育优良品种,政府推广)
2.众多名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
3.瓷都: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发展为瓷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背景: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_____________ 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
2.概况(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福建和______________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3)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3.表现(1)粮食作物: _____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 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I ------------------------------------- *1水水稻种植面积的增长;北宋时;:的传入和推广;优良品种的培育;宋朝: ;朝廷的大力提倡,水稻由南方推广到北:1方。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
②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和川蜀一带。
【合作探究】“苏湖熟,天下足”是自宋朝开始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1)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宋朝时农业发展的表现?(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及结果。
【探究归纳】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等因素的影响,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
【基础梳理】1.纺织业(1)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预习案】【自学导航】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第 - 1 - 页【探究案】(没有完美的个人,但齐心协力,勇于展示,我们就是完美的团队)“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请你简要分析其原因。
你认为宋代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原因: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启示: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3、要重视科技进步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检测案】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A.水稻B.小麦C.小米D.玉米2.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瓷都的是()A.海南岛B.邢窑C.景德镇D.越窑4.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什么沿岸的大城市()A.渤海地区B.黄河流域C.长江沿线D.东南沿海5.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A.执行削藩政策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主持变法6.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完成是在()A.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 - 3 - 页材料一: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导学案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诗)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2.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 1 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3.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
早在宋朝时期为了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4.“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5.张小明同学选用了如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推断,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二、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出关键词,认真作答,巩固学习成果。
作答完毕订正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导学案:《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探究历史的变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物质生活,学会感恩和珍惜。
【教学过程】一、引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提起兴趣。
二、呈现:通过PPT、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三、讲解:向学生介绍宋代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
1. 经济政策:a) 重商主义政策:宋代推行了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商业发展,提倡市场经济。
b) 发展农业:宋代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广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2. 经济特点:a) 商品经济发展:宋代的商业繁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各种商品进出不断。
b) 工商业发展:宋代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商品贸易繁华。
c) 货币经济发展:宋代实行纸币制度,提高了人们的交易效率。
四、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来探究宋代经济的影响因素。
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2. 学生分析文献和资料,讨论宋代经济的影响因素,并归纳总结。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
五、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提出问题:宋代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2. 学生思考并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政策。
【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宋代的税收政策,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对比。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宋代的商业中心和商业活动。
3.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宋代的货币制度变迁。
【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短文,并附上资料和图表。
【板块设计】本节课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为引入、呈现、讲解、探究和拓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知道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南方经济的发展。
2.分析和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二.自主学习(一)农业的发展1、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答: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北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表现:①从越南传入的,北宋时推广到东南。
南方农民还培育许多优良品种。
②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南方普遍种茶树;到南宋后期,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比较先进。
2、制瓷业:五大官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钧窑、哥窑、官窑。
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造船业水平高,领先世界。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海船配备。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①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和。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
③广州、泉州是世界大商港。
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有。
⑤四川地区出现“”。
2、宋代海外贸易,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纸币“交子”的出现(1)出现原因:①商贸的繁荣。
(主要原因)②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2)出现时间及地区:前期,地区。
(3)出现的意义:促进了的发展。
4、经济重心南移:中期开始南移;到时最后完成。
三.合作探究1.宋代南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发展的表现?2.宋代手工业兴盛的表现?3.北宋的景德年间,在我国的四川地区,如果想买一匹马需要130斤中的铜钱,十分不便。
于是成都16家富商联合起来,发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批纸币—交子。
这些交子“用同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最初交子在货币流通中相当于活期存款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学习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学习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名画引领,再现历史
多媒体展示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xū lì)、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呢?
生:馒头、大米、茶叶、布帛(bó)、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专业WORD
二.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从在直观的《清明上河图》上收集宋代商业繁荣的信息,到探究商业繁荣的基础,再到表格整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学生形成系统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感受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
二.佐证历史,探究历史:经济重心南移
多媒体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填写表中“发展集中的区域”一栏。
师:填写的这些地名集中在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生:中国的南方地区。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组整理过的地图、文字资料,反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全过程。
(晋南北朝→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师:为什么宋代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出现南方胜过北方的趋势?
生: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政策倾向等。
三.引导深入思考,感受人地和谐:南方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师:自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
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讨论南方超过北方的自然环境因素。
生1:北方:原来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有利于农业生产。
宋代气候变化,加之北方开发较早,战乱频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
.专业WORD
生2:南方:气候温和多雨,土壤肥沃,开发较晚,森林植被保持较好。
宋代时,气温变化对南方影响不大,南方河流、湖泊广布,有利于农业灌溉。
师:上述讨论对我们有何警示?
生: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反之,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教材栏目,探讨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四.学生小结课文。
(略)
【当堂检测】
1.“湖熟,天下足”“常熟,天下足”这些谚语反映的经济现象发生在()
A.朝
B.西晋
C.隋朝
D.宋朝
2.产量在宋朝时逐渐跃居首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粟
3.下列对宋朝农业发展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两宋时期,耕作技术提高,垦田面积扩大
B.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水稻优良品种,并推广到南方
C.南方各地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增加
D.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4.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瓷都的时间是在()
A.北宋
B.唐朝
C.隋朝
D.南宋
5.我国古代造船业发达,世界上最早修造船舶的船坞位于()
A.北宋东京郊外
B.唐朝长安城外
C.南宋临安城外
D.北宋郊外
6.下列对宋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北宋时,北方的丝织业胜过南方
B.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C.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D.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
7.中国古代用于海外贸易的海船上安装了指南针,这一现象出现在)
A.朝
B.汉朝
C.宋朝
D.唐朝
.专业WORD
8.下列哪一项是宋朝时期黄河和长江及运河沿岸最大的商业城市()
A.长安和
B.和
C.和
D.和
9.宋朝时期的的“草市”指的是()
A.宋代在京城形成的商业区 B宋代在乡镇形成的新的商业区
C.宋代城市中的娱乐场所
D.宋代城市中市民居住的区域
10.两宋在主要商业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其职能是()
A.管理水利工程
B.管理船舶制造
C.管理海外贸易
D.管理国家税收
11.北宋前期出现的交子是一种()
A.特色食品
B.娱乐游戏
C.考试制度
D.纸质货币
12.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你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C.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D.人们使用信用卡购物
能力提升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材料二:(临安)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也有繁盛的夜市和早市,交易量也很大,特别是珠子市的买卖“动以万数”。
城外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充盈。
(1)读材料一,请列举一例南方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并根据材料容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答: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①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的劳动力;
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④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
.专业WORD
(2)读材料二,材料中说明宋朝经济哪一方面的容?
答:商业的繁荣。
(3)你认临安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答: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附1 板书设计:
.专业WORD
附2 填空题:
(一)农业的发展
1.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传入的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地区。
2.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下游和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3. 南宋时,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和一带。
(二)手工业的发展
1.两宋时期,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业、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2. 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南宋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
都市的商贸活动已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2. 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用以管理海外贸易。
3. 前期,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专业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