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歌的比较

合集下载

李杜优劣论发微

李杜优劣论发微

李杜优劣论发微李白、杜甫的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两颗明珠,自唐代就有了“李杜优劣”的论争,迄今各诗论大家仍然各执己见。

其实李白与杜甫孰优孰劣是一个没有结果的争论,关键只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各不相同,以及审美对象的艺术特色各不相同。

李白与杜甫本来就是两个各不相同的审美对象,他们在属于各自的诗歌领域绽放了耀眼的光芒。

一、李杜论争不同的审美趣味从审美主体上说,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读者一方面要受到当时的社会思想的流向和审美思潮的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审美趣味的影响,由此观点来看历代读者对李杜诗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我们才会感到,不论是抑李扬杜,或是抑杜扬李,并不是李杜诗的客观成就和价值产生了什么变化,而是历史上的文学思潮在变化,审美取向在变化,且读者个体在思想倾向、个性嗜好和审美趣味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在李杜的争论下各有看法。

在李杜生前,并不存在抑此扬彼的现象。

从实际情况看,李白在世的时候早已名动天下当时李白结交甚广,当世才学之士多与李白惺惺相敬,名僧名道更是与李白多有交往。

贺知章见了李白的诗作则击节称叹,赞之为“谪仙人”。

而杜甫泽没有李白那样多那样大的盛名,他的作品之流传也远比李白为晚。

只是到了中唐以后,经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推崇和鼓吹,杜甫的诗名才开始与李白相齐。

元稹、白居易二人出于个人的审美观,主要是出于他们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现实的诗歌主张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推崇杜甫的新题乐府,因而不惜贬低李白,这可以看做是他们抬高杜甫地位的一种手段,来达到他们宣传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的目的,但也是由于中唐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高涨所致。

中唐之后的诗坛是沿着李杜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的。

韩愈、李贺、卢仝、杜牧等诗人显然是对李白富有激情与充满奇幻色彩的浪漫风情更感兴趣;而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的新乐府诗派等诗人对杜甫深刻反映现实和民生疾苦的“史诗”般的深沉诗风更为钟情。

李杜诗歌“万、千、百”夸张艺术比较

李杜诗歌“万、千、百”夸张艺术比较

李杜诗歌“万、千、百”夸张艺术比较[摘要]李白、杜甫诗歌都常将“万、千、百”用于名词、量词和动词前来构成巨量夸张,突出时间的长久、距离的遥远和数额的巨大。

为了加强夸张的力度,他们会连用“万、千、百”结构或将“万、千、百”与“一”对举,而李白诗歌还会使用多音节的“万、千、百”来构成极度夸张,或将“万、千、百”夸张与想象结合,因而其作品夸张的意味也更浓烈。

[关键词]李白;杜甫;数词;夸张“万、千、百”是表示较大数目的数词,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们常常利用它们来形成巨量夸张,渲染数量之巨大、时间之久长、距离之遥远。

李白、杜甫诗歌中“万、千、百”出现的频率颇高。

依据《全唐诗》粗略统计,李白诗歌共1004首,其中340首、482处用了数词“万、千、百”;杜甫诗歌共1457首,其中406首、526处用了数词“万、千、百”。

两人都在三分之一左右的诗篇中使用了500个左右的“万、千、百”,其中只有极少数表示数量的实指,更多用于实数虚指,构成巨量夸张。

在使用“万、千、百”来构成巨量夸张时,李白、杜甫诗歌既采用了相同的技巧,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深入探讨其中的异同,对于李白、杜甫诗歌的阅读欣赏、外语翻译和对外汉语教学都多有裨益。

一、李杜诗歌“万、千、百”夸张艺术的相同手法(一)“万、千、百”结构连用李杜诗歌都常常在一句或一联诗中连用两个“万、千、百”与其他名词构成的词或短语。

从表意上说,在字数十分有限的诗句中连用两个同义的结构是极不经济的一种表达的策略;但从修辞的效果来看,“万、千、百”结构的连用可以让巨大的数字反复铺陈,渲染数量之大,给读者或听众造成视觉或听觉的强烈冲击,加强感染力,增强夸张的效果。

李白诗歌常在一句诗中将“万、千”与近义名词构成的词或短语连用,如“千门万户、千崖万岭”;杜甫诗歌中这样的用例则更多,“万、千”后的名词可以是近义的,如“千秋万岁、千村万落、千乘万骑、万草千花”;也可以是相同的,如“千人万人、千朵万朵、千山万山”。

李杜诗歌对比

李杜诗歌对比

二、李七言古诗之比较:
“古体诗”这一称呼在唐代才出现,以别于“近体诗”。古体诗大约沿自汉魏乐府,诗体比较自由,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等等,一般五言七言写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杂言古诗多以七言为主,所以也可以算入七言古诗。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三、李杜的文学风格: 1、李白的“清雄飘逸”: 2、杜甫的“沉郁顿挫”: 论文摘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星悬日月、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是思想上的承接和发扬者,是时代文化的充分体现者,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孕育和个人才性契合的产物,并且散见于他们的创作之中。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关键词:创作风格、七言古诗、清雄飘逸、沉郁顿挫
正文:
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上都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曾说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述作之志。这种认识显然来自先秦和汉儒的文学理念。两个人也都反对一味地讲求绮丽靡艳。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曾说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乔象钟等学者根据李白这首诗而认为李白有复古倾向。李白确实受到了陈子昂的主张的影响,指出了“道丧”的现实情况,并且标举风雅汉魏,但是,李白并不是完全否定建安以后的文学。从李白的诗歌风格上看,李白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诗骚的影响有之,而元嘉永明的影响也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曾对陶谢鲍庾等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杜甫也曾把李白比作“庾开府、鲍参军”。可见,李白并不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复古者。据罗

李杜诗歌的比较

李杜诗歌的比较

1、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一、总的评价:地位和评价。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

背景、个性和风格特色。

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裴斐观点)李杜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由于出身、个性、经历和个人才能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多平民的个性、自豪和反抗;杜甫多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二、不同风格的表现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

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两大天才诗人。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尊为诗圣,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对普通诗人的评价,甚至带有某些神化的尊崇了。

天才本身或许真的不可以比较,难分轩轾,但是具体到某一些方面,就诗论诗的话,就像刻意去比较关羽和秦琼的武艺,还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较量长短、一分高下的。

李杜之争这个话题本不算新,但是我还是很想就几个方面,以自己的观点来比较两人的诗歌水平。

李白是我们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甚至最熟悉的诗人了。

收在学校教科书里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让我对这位浪漫的诗人从小便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李白是带着仙风道骨的,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其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大鹏飞兮振八裔”,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苍穹。

李白还喜欢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般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的诗歌想象神奇瑰丽,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美不胜收。

无论拿他的哪一首著名古诗,或者绝句,都可以感受得到其艺术魅力。

而杜甫的诗,我们幼时接触的较李白而言少一些,在小学课本里可能就《绝句》等几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得色彩丰富,一诗四景,意象生动,倒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学里渐渐接触得多了,一般都是揭露社会、感慨时事、同情劳苦、田园生活之类,当然也有单纯应景抒情的如《春夜喜雨》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写实,比较直朴,但是语言经过精心的锤炼,显得十分均衡完美,几乎无懈可击。

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和儒学传统的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自幼习文,深受儒教,形成了他为人为文审慎严谨的习惯。

他的诗,讲究情景交融、声律韵美、言之有物。

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是可以当作诗史来阅读的。

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

xx、xx诗歌的艺术特色“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而李白、杜甫作为唐诗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对李、杜这样的伟大诗人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

对他们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比较亦是如此。

就杜李二人而言,二者虽然生活年代基本相同,但两者的政治理想,生活理想,文学思想却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诗歌艺术特色也存在差异。

李白是盛唐最有天赋的诗人,“豪放”、“飘逸”是古人谈论李白诗时最常用的词眼,它们和今天最爱用的“浪漫主义”、“富于想象”等文学批评术语一样,用在李白诗的评论上有足够的依据和充分的概括力。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的如实地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

他的语言清新、豪放,不拘泥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他也决不使格律束缚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出现一些散文化的诗句。

而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杜甫赢得“古今诗人第一”的地位有一半靠了他歌内容里对国家君主忠贞不渝的信念、始终如一的热爱以及对苦难百姓的怜悯。

不过,在中国诗史上杜甫赢得“诗圣”的桂冠却有一半要凭他在诗歌语言技巧的变革与创新。

毋庸置疑,他诗中感情的真挚和胸怀的博大是了不起的,很少有人能和他那样“时危思报主”与“一洗苍生忧”的拳拳之心相比,所以宋人说“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末尝忘君也欤”,“大抵哀元元之穷,愤盗贼之横……亦骚人之伦而风雅之亚也“。

一、从感情基调上比较:李白所体现的是一种奔放豪迈的美,所以他所折射出来的感情往往是一种壮大明朗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宛如黄河之水奔腾而下的气势磅礴,想象瞬息万变,驰骋于天地之间,穿梭古往今来,来去无踪。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诗人豪迈的情怀正是这样的影响了他的诗歌的表达瑰丽无比,奇特俊逸。

李杜诗两首比较谈

李杜诗两首比较谈

李杜诗两首比较谈前言李白和杜甫被誉为唐代最重要的诗人,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位诗人。

他们的诗歌高峰期恰恰在同一时期,比较起来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十分值得比较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比较李白和杜甫的两首代表作《将进酒》和《登高》。

《将进酒》背景《将进酒》是李白创作于唐朝初年,李建成起兵失败被杀后不久所作。

诗中李白以豪迈的气概,豁达的心态和慷慨的情感表现了对生命和人的哲学思考。

内容《将进酒》全诗长达72行,其中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便是广为人知。

这首诗始于愁绪,但以豪放气概和酒趣渐成一派豪放的气象。

全篇以豪华奢侈的宴会为背景,通过夸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放纵、潇洒、豁达的形象,并将此形象与宏大的历史与生命观结合起来。

感受《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高峰之一,也是唐诗中的绝世佳作。

作者在汹涌澎湃的酒宴场景中,通过豪放、张狂的诗风表达着无私、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寄托了他对生命的无穷热爱和深厚的儒家思想。

可以说这首诗歌是李白个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充满了他个性化的风范与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此首诗歌将个体情感与社会思潮相结合。

《登高》背景《登高》是杜甫唐朝中期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游山诗。

诗中主人公杜甫狂呼马上登高,几近神不知鬼不觉的状态。

文章的背景是杜甫所生活的那个年代。

唐代中晚期是一个社会朝气蓬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大团结的阶段,孕育了唐代空前的文艺繁荣。

内容《登高》全诗32行,开篇便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中作者通过登高之旅,描绘了自然景观,从而抒发了自己的哀思和感叹。

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中晚期文化人对于风景的追求和对自我境界提升的要求。

感受《登高》是杜甫诗里的代表之一,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作者高远的情感,是一首气氛兴盛,意境清新的诗。

杜甫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不同手法,比如描写,夸张和转折,使诗歌充满生机和变化。

此诗的特点是景与情的融合,在对景物的描摹中高度概括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

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

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

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坛两座并立的高峰,对后代诗歌尤其是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杜两人都在诗歌的开拓创新意识方面对后代诗人有重要影响,但具体来看,两者对后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1)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对中晚唐的韩愈、孟郊、李贺、杜牧等影响深远。

尤其是“韩孟诗派”,可以说继承发扬了李白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延续了雄放浪漫的诗歌风格,突破了冷落寂寞的大历诗风,重新开创了唐诗新风尚。

①“韩孟诗派”“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深受李白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影响。

李白的抒情,似暴风急雨,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这是对李白抒情方式的继承与发扬。

②“韩孟诗派”“雄奇豪放”的风格特色深受李白歌行的影响。

如韩愈的《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其酣畅淋漓,气象阔大,雄奇浪漫与李白歌行极为相近。

③李贺诗歌创作深受李白诗歌影响。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苦闷情怀。

李白的想象,往往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贺的想象同样不仅出人意表,而且跳跃性很大,有时完全听凭直觉的引导,一任自己的想象超时空地自由流动。

如《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前四句借助奇特的幻想,从人间飞跃到天上,进入扑朔迷离的月宫,在广袤的空间里遨游;后四句又陡作转折,从仙界折返尘世,注目人世的千载沧桑。

韩愈和李杜的诗歌特点

韩愈和李杜的诗歌特点

韩愈和李杜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的诗歌特点如下:
韩愈的诗歌风格严谨凝练,善于用比喻和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诗歌常常具有社会批判意义,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李杜的诗歌则更加豪放奔放,情感真挚深沉。

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感悟,以及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他的诗歌也具有社会批判意义,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反思。

总的来说,韩愈和李杜的诗歌各有特色,但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导语: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

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然而,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诗仙,仙是超凡脱俗的。

他天马行空、豪放飘逸、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杜甫是诗圣,圣是超凡人俗的。

他感时忧国、绪密思深、沉郁顿挫。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若以音符来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难。

因此,无论为文、为诗、为歌,甚至为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两条道上的火车,很难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曾有过短暂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于在政治上不得意,从长安来到了洛阳,时年44岁。

而34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

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天子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

而杜甫却是初出茅庐,诗名未就。

时年34岁的杜甫,对于长他10岁的李白十分仰慕。

他们在当时的东鲁,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年的秋天,他们又一起游玩了梁、宋两地。

第二年,李杜又同游齐、鲁两地。

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醉舞梁园夜,行歌泅水春”等等。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诗仙”与“诗圣”诗歌之较量“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可谓是古代文学银河中两颗闪亮的星,身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满腹才情、一腔爱国热忱,在他们作品中便可一览无余他们对国家炽热的感情,然而都仕途不顺,报国无门。

他们间的情谊可用“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游玩”概括,其诗歌有一致性,但更多的是由于他们生活背景经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不同。

李白诗歌主要风格:豪放飘逸。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风格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由于他恪守儒家思想,其二,仕途不济,命运多桀,使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增大,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二、诗人思想不同李白思想可用以下四句概括:“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破灭了理想,渴求个性解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歌创作,主线为忧国忧民,主角为普通百姓。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所以他的作品堪称“诗史”。

三、他们的诗歌创作方面手法迥异。

李白善用浪漫主义手法,用绝妙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和蓬勃的激情来勾勒出生活图景,他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李 杜诗歌特点比较

李    杜诗歌特点比较
A 李白 大鹏凤凰 黄河大江 青山明月 仙境醉乡 道教徒 洒脱不羁 傲世独立 老庄浪漫主义 性格纯真 崇尚自然 B杜甫 凤凰 病橘枯楠 秋风瘦马 急流高峡 儒家思想 仁爱善良 替众鸟受难的圣贤形象。 关心国运 不顾各人安危 悯时伤乱 深沉忧郁
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三(章节节律气势和诗体)
不 同 点 3 : 追求理想的差异
杜甫从政失败后,更加执着追求理想政治,更加关 注社会现实,目光更加深邃锐利,感情更加沉郁悲 怆,写下了大量反映现实和关心人民疾苦的诗篇, 艰难反而玉成了他,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 李白从政失败后,转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获得 精神的解放。在这种精神生活的游历过程中,诗人不 断升华感情、净化心灵,强化自然和仙境的美好, 以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求得精神对 现实的征服。
不 同 点 2 :精神的差异



杜甫直面人生,忧国忧民; 李白也不满现实,他虽然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 反过来却想征服它。 那么,李白是如何征服现实的呢?直接反抗现实社会制度对 诗人来说是不实际的,他只能采取在精神上征服现实的态度, 通过梦境、幻境、倘佯山水甚至醉酒生活,超尘脱俗,追求 精神的自由解放 杜甫的创作,目光始终注视着社会现实。他关心国事、同情 人民,无论是叙事纪行的,还是抒发情怀的,大都伤时忧国, 缘事而发,有着丰富的社会的政治的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 通过一部杜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朝由胜转衰的历史轨 迹、种种表现和历史原因
A李白
章节活跃 节律急迫 气势磅礴 多古体 诗乐府歌行 B杜甫 章节严密 节律舒缓 潜气内转 多律诗 组诗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论李杜诗歌的风格与意象

论李杜诗歌的风格与意象

论李杜诗歌的风格与意象
李杜诗歌的风格具有流畅性,它们结构紧凑精致,呈现细节和审美
景象,使人可以更深入地体验诗句中的意象。

他的诗歌确实展示了一
部多元个性的文学作品,透过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将审美情感展现出来,包括宇宙的宏观象征性、人体的小观现实性以及忧愁、哀痛、讽
刺和冷峻的尖锐见解。

其中最显著的意象,就是将空虚和乏味展现出来,以及尊重自省和尺度,充分展现了审美情感。

他的诗歌给人以浪漫之情和凋零之意,将
现实的困境和未来的希望之照耀。

他的诗歌像一座生命的大桥,联系
着宏观审美意象和小观现实性。

他以审美的诗歌调和了平静和活动的
思考,以凌乱的情感叙事和拒绝投机的诗性,让空无的孤独有了照亮。

李杜最有名的十首诗

李杜最有名的十首诗

李杜最有名的十首诗引言李杜是唐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李杜的诗歌以其雄浑豪迈、深情厚意而著称,被赞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李杜最有名的十首诗,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艺术手法以及对后世影响。

一、《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李白写给杜甫兄弟的悼念之作。

通过描绘兄弟相依为命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痛苦和对兄弟之间深厚感情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恢宏的气势,成为李杜兄弟感情的真实写照。

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在这首诗中,杜甫描述了自己独自饮酒的场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对月光、酒香等细腻描绘,诗人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对自然的倾慕与向往。

三、《望岳》这首诗是杜甫写给李白的赞颂之作。

诗人通过赞美李白的豪情壮志,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李白的崇敬和对诗人自身的自省。

这首诗以其铿锵有力的词句和雄浑的气势,彰显了诗人对李白的敬佩之情。

四、《赠花卿》这首诗是杜甫写给花卿的赞美之作。

通过描绘花卿的风采和才华,诗人表达了对其的赞美和羡慕之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精确的描绘,展示了杜甫的艺术才华和对诗人的理解与赞赏。

五、《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之一,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

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

这首诗以其恢弘的气势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冲击。

六、《哀江头》这首诗是李白的作品之一,描绘了诗人哀江头时的心情。

诗人通过对江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悲凉和对乱世的反思。

这首诗以其凄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七、《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诗人奔放豪迈的情感表达和对酒的热爱见长。

诗人通过描述宴会盛况和对饮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对现实的抗争精神。

这首诗以其气势磅礴的笔触和感人肺腑的情感,至今仍为人称道。

八、《月下独酌四首·其三》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之一,描绘了诗人在月下独自饮酒时的心情。

李杜诗比较

李杜诗比较
(4)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擅长古歌行体,他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李杜 Nhomakorabea歌比较
(1)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2)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李白诗歌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杜甫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
(3)风格:李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李白,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

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如此区别?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境,以及后来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第一点不同——人生经历李杜不同,除此以外,李杜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特征不同的原因之一;一鸟一兽都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出异彩,李杜诗诗歌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即使一草一木,歌意象群的对比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

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

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把诗歌推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当推李白和杜甫。

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杜甫诗歌的两种不同艺术特色,对整个唐以后的诗坛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白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主要注重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很少对客观物象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其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其诗中有一气夺人的特点;以沉郁顿挫为感情基调,杜甫在诗歌艺术特色上注重描写现实,种深沉的忧思,写出生民疾苦,怀友思乡,也写到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

他们是唐代社会兴衰之交催生和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伟大李白杜甫的产生,绝非偶然,诗人,对于他们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特色原因,文章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出身不同..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今甘肃秦安),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

李白和杜甫的区别是什么

李白和杜甫的区别是什么

李白和杜甫的区别是什么
白居易《与元九书》论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
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篇,至于贯穿今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


李白杜甫的异同
1、创作题材不同:
李白是主观感受很浓,浪漫派,写虚,浪漫主义。

杜甫是写具体的事物,反映现实,现实派,写实,现实主义。

2、意象不同
李白的意象疏朗、写意。

如写大鹏、青山明月等。

杜甫的意象深沉、凝重。

如写激流高峡、秋枫瘦马、凤凰等。

3、风格不同
李白善用古体诗,章法跳跃。

杜甫多律诗,章法严密。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待考证),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
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
61岁。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
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
草堂纪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杜甫诗歌的比较
谈到诗歌,我们就会想到诗歌的分析和理解,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和理解诗歌呢?我从付老师讲的《中国文学史·唐宋文学》以及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总结出诗歌分析理解的几个方面,简单地说,要从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意境、风格以及格律等方面研究。

诗歌与诗歌之间的比较也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这篇文章主要分析李杜诗歌。

说到比较就能想到有同有异,但是由于李杜诗歌的相同之处甚少,这里就省略而过了,重要的是分析他们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评》中有一句话道出了李杜诗歌的不同“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飘逸和沉郁是相对的,这也是李杜诗风的不同,诗风的不同取决于李杜两个人的性格、愿望、人生经历以及创作题材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了解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

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五岁随父亲迁居四川青莲乡,号称“青莲居士”。

他五岁好剑术,游神仙,观奇书能作赋,李白喜出游,游遍了大江南北。

就算被“赐金放还”但他还保留着这种爱好。

而杜甫则一直心在长安,担心着国家的安危。

他一生颠沛流离,坎坷波折。

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创作风格的不同,李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诗歌多以自我为中心。

而杜甫却为国担忧,身处战乱,忧国忧民,更多的是国家之思。

正是因为遭遇不同,导致了他们诗歌语言的差异。

下面让我们来看李白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开始描述了友人为其践行而设宴款待,但是自己却不能食,内心茫然,前六句的语言稍微有些低沉,可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句,感情基调开始改变,语言开始变得潇洒豁达,那种酝酿已久的感情冲了出来,一句“直挂云帆济沧海”写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下面再来看杜甫的一首诗——《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写于滞留夔州时期,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藩镇割据,战争仍然不断,诗人独身一人漂泊沧江且疾病缠身。

从诗人的语言中,可见这时的杜甫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奈。

“他日泪”包含了诗人多少辛酸痛楚,一个“系”字,传达出自己对故园(家乡长安)的无尽思念。

诗歌语言细腻,感情基调沉郁,无形当中透着一种伤感,意味深长。

所以综上两首诗大致的分析,可以看出李杜的诗歌,一个高昂,一个低沉;一个飘逸洒脱,一个沉郁顿挫。


李杜诗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意象的选择上。

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

李杜的个性不同,也就使得两个人在意象的选择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李白诗中最常见的意象是“月”,他的许多诗句都离不开月。

从他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可以看出“月”这个意象在李白的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除了“月”这个意象外,李白诗中最常出现的意象还有“黄河”“长江”“山峰”“剑”等等,这些意象深远阔达,令人感觉豪爽不羁,这正是李白独立个性和自由精神的展现。

杜甫在意象的选择方面却与李白不同,杜甫诗中的意象往往展示给人一种“病态”,比如“玉露凋伤”的枫树林,“流下他日泪”的丛菊,“萧萧而下”的落木等等。

“燕”这个意象也常在杜甫的诗中出现。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秋兴八首·其三》。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燕子”是一种迁居的动物,它能从别处搬回自己的家中。

“燕子”又是一种自由的生灵,它们自由自在。

杜甫借助对燕子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反衬出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这样的意象枚不胜举,总体能看出杜诗意象的细小自然的特点。


李杜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迥然不同,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他的诗主要以气夺人,语言纵横驰骋。

但是杜甫的诗多善于采用细部描写,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也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平常细事,却从中可以悟出一个深邃的道理,从一个小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这方面的不同可以赏析一下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三吏”“三别”。

李白善于游历,喜游仙。

他的诗中往往受其影响,运用了奇特的想象且变幻莫测,令人感叹,他从何想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且,他奇特的想象还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跳跃性特别强。

李诗中还常用移情、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更显示出他的放荡不羁。

杜诗则偏重于炼字炼句,刻画细微,神情韵味在一字一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感情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使诗的格调更加的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起来更加亲切。


诗的不同时期所表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李杜虽然生活在同一时期,但是他们的诗在形式方面却表现出差异。

李白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的人,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盛唐的气象。

他主要继承汉魏乐府诗歌的传统,大力拟作古乐府诗,但是他的拟作不乏创新:一方面他借古体诗写现在的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一方面,他借用古体诗写己怀,个人情感的表达更加真挚。

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到乐府诗的创作,便形成了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同时又给人以动感。

李白还擅长另一种歌行体,他的歌行体创作远远大于古乐府诗创作。

适中的想象丰富、虚实相间,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

李白的诗歌打破了诗歌创作的固有的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杜甫则善于写律诗,最成功的是七律诗的创作,如《秋兴八首》,用极其简短的八句话把诗人深沉复杂的情感表现出来。

杜甫的律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对仗工整又看不出对仗得的痕迹,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

诗的语言精密且十分到位,每一字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可谓做到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语言、格律的分析,只简单地说了皮毛,其实他们的不同之处还是需要我去学习和研究的。

李金秋
汉语言文学(1)班 20100101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