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课堂发言在高效课堂中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006哈佛中美学生峰会发生了惊人一幕:为创造轻松活跃的气氛,组织者——哈佛大学的一位学生踢掉鞋子进入课堂,但这仍没有激起中国学生踊跃发言,冷场之余,哈佛学生不得不说:“我求你们了,请举手。”

不举手发言、不质疑提问,这应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老问题了。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于教师的“满堂灌”。笔者从教的20年里,头疼地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举手发言的学生人数却是越来越少。不仅是学困生不举手,就连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上课也总是闭口不言,见不到他们高举的手。近年来,在“学生提问重要”、“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鼎沸声里,笔者愈发觉得“学生不举手”的现象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2.理论意义:

研究课堂发言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对于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使他们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要求,培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丰富高效课堂改革及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体制改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

3.实践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而且课堂积极主动的发言有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课

堂发言又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途径。学生发言能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反馈情况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学生课堂发言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挖掘出制约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要素,用整体的观点审视学生的关键性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来看待和研判。它的实践价值在于摒弃了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做法,可操作性强,易为广大师生们共同接受。有利于广大教师革新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有利于教师改变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思考和自主质疑,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快乐地学习。学生的天质可以得到启蒙发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得到统筹提高。总之,学生课堂发言是育人实践和学生成才的最佳契合点。学生课堂发言的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科教兴国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发言:这里指学生围绕教育教学中正在进行或已经发生出现的现象、命题、观点等发表的评论、意见、观点、建议等口述性言论。

2、课堂发言:这里指学生在正在进行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发表的口述性言论。

3、高效课堂:这里指以实现育人教学现代化为目标的内容丰富,过程紧凑,方法科学,氛围融洽的学生参与度高且充满激情和互动,效果和效益相统一的教学行为活动。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教育心理学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构造与组织一种完形。韦特墨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苛勒解释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迁移现象的"顿悟说"。布鲁纳强调指出

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提倡采取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奥苏贝尔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他认为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代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国外教育心理学家从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因素作出的研究成果,都从不同方面深刻地、科学地阐述了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尤其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可视为我们研究学生课堂发言这一具体教学实践现象的出发点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他们没能把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课堂发言作为研究的核心和关键,缺乏对师生交互现象的统筹考量和实践的综合研判。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

国内对学生课堂发言进行的相关研究尽管较晚。但学生积极的课堂发言迅速成为近几年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教育实践的重点。如朱智贤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中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林崇德提出了“三菱结构模型”理论,并十分注重将抽象化的理论为实际服务。庞维国博士着重强调在学生课堂发言中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进入21世纪伊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的关于学生课堂发言的研究。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目标

找出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通过日常教学与心理辅导相结合,鼓舞学生发言的勇气,消除学生发言的顾虑,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