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论张爱玲小说中的_娜拉_形象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分析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42a4e289eb172ded63b78b.png)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分析一、单纯、善良的时代女性娜拉是一个美丽与善良兼备的家庭主妇,她有一个善良、单纯、如孩童般清澈的心灵,同时这位美丽的少妇也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时代女性,她爱她的丈夫和家人,她将自己全部的生活空间都给了这个家庭,可是现实却告诉了她的付出并没有让她获得一个等价的爱,而她要做的就是自我觉醒和自我解救,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而娜拉在当时的自我觉醒不仅仅代表着自己,也让那个时代环境下的女性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勇敢的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为一个女性,娜拉可以说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女性形象。
她温柔善良,单纯热情。
用心爱着她的丈夫和孩子,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付出,她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
当她知道丈夫得重病之后会倾尽全力的不计后果的救回丈夫,向柯洛克斯泰借贷,并且为了顾及病重的父亲,伪造父亲的签名,即使触犯了法律她也不在乎,因为在她的心中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家人和亲情更重要。
而且为此她宁愿做父亲和丈夫手中的玩偶,只为了维持好这个现有的稳定的关系状态。
而娜拉的单纯则体现在周围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个小孩子,是一直在温室中被保护的花朵,她不懂得外面社会的险恶,不知道离开这个一直保护着她的“笼子”之后她要经历的是什么。
当娜拉意识到自身的环境之后所做出的选择是娜拉性格的个性之处,她在知道自己的玩偶地位之后勇敢第和之前自己深爱的男人说“不”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她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生活模式,女性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家庭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对男性只有一味服从,没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也是因为娜拉意识到这一点,她勇敢的和过去的生活说了“不”选择为自己而活,这种选择让娜拉成了当时社会女性的一个新形象,一个敢于和自己的命运做斗争的时代女性。
因此,娜拉的觉醒使她成了女性走向解放道路的一个照明灯。
二、追求独立自主的坚强个性娜拉虽然是个看似平凡的家庭主妇,但是她却始终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她的内心向往着独立、自由,对未来总是满怀憧憬。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2)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ebf76dd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b.png)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2)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形成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如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娜拉的性格和心理不例外,它们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复杂性和多面性的特征。
一、娜拉的完美形象觉醒前的娜拉的身上拥有一般家庭妇女所拥有的一切优点和美德。
1.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热心帮助别人。
2.娜拉理解丈夫,操劳家务、照顾孩子外,还去做点像编制、刺绣、抄写之类的工作以补家用。
3.对丈夫和孩子的爱使她任劳任怨,无私地奉献自己宝贵的青春;为救丈夫的命,她不顾自己的声誉假冒父亲的签名;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她勇于承担一切责任,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4.可爱、活泼的外表掩饰不住娜拉倔强,刚毅的性格。
二、娜拉性格的弱点娜拉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似乎完美无缺,但是如果认真对她的言语、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仍能发现她的弱点。
(一)没有自尊,缺乏主见,生活不能自立剧中这样的细节我们仍历历在目,“一十,二十,三十,四十。
啊,托代,谢谢你!这又很够花一阵子了。
”“要是你肯答应我,我变个仙女在月亮下给你跳舞。
”从娜拉抑制不住得到钱时激动的心情和低声下气地乞求的语气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地位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她没有工作,经济上完全依附于丈夫,为了要点钱支付家用,为了能多攒点钱还清欠债,她不得不察颜观色靠丈夫生活,完全失去了自尊和人格。
(二)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内心空虚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虽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表面上的繁荣和富裕却无法掩盖人们精神上的空虚,生活在那时的娜拉身上不免体现出时代的特点。
娜拉一方面炫耀自己天生丽质,没有新的衣服的陪衬依然漂亮,而另一方面她也不得不承认“衣服穿得好是件痛快事。
”娜拉没新衣服穿并不是因为自己漂亮不需要打扮,而是迫于债务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69f787b9f3f90f76c61bbe.png)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标题】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者】石特立【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特点意义【指导老师】张江元【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言张爱玲作为新时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表现出了女性悲情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过去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他们集中的研究了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
本文将从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出发,挖掘她所塑造的这些女性的总体特征,进而讨论经济问题对于女性人格独立的束缚,总结女性要真正的从男性的庇护中走出来所需要的努力。
由于作家作为一位女性在生活中经历了大量的挫折,所以她对女性生活的困苦有相当深入的体会,以至于她在描写女性时总是能够驾轻就熟。
她的小说以上海和香港这两个著名国际大都市为地域背景,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他们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展现出了自己的生活面貌。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类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封建思想和新文化在她们内心形成巨大的冲突,她们一方面渴望摆脱封建伦理道德所带来的束缚,另外一方面她们又害怕自己沦落到无依无靠,旧的思想道德以及经济上的附庸使得她们所有的行为都围绕在生存这一基本点上。
她们为人妇或为人母,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家庭幸福,但是她们所采用的方法带来的结果却常常与想法大相径庭。
往往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依旧是痛苦。
(一)为人妇张爱玲小说中依附在男性身影下的女性大体上可分成两类。
其一,为了生活,游走于不同的男人之间,成为别人的情人;其二,做成了别人的妻子,成为一家的女主人。
这两种女性都想在经济上找到自己的依靠,有一个落脚的空间,但由于自身经济上的不独立,所以只能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而没有掌握到婚姻的主动权。
具体表现为:1.沦为别人的情人这一类女性,由于自身的境遇,导致了她们自甘堕落,再加上社会的无情摧残,使得她们不得不放下自身的尊严,自觉地沦落到了这个群体之中。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综述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ece4d65caaedd3383c4d355.png)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综述现代著名女性作家以机智聪慧见长,以抒发情感著称,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灵的把握令人惊异。
她是中国最早通过文学作品全面揭露传统思想对女性戕害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最早反思女性自身问题的女性之一,她关注女性问题,关心女性生存,倾其心力探讨女性生活,传达女性独立自由的观念。
通过研究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进一步了解她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女性主体意识,以及她竭力传达的女性独立自由的理念。
下面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一个简单综述。
一、追逐金钱而甘愿被禁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世俗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
她的作品弥漫着冷峻的悲剧色彩,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变态的灵魂,虚假的情爱。
她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写追逐金钱的女性形象,《浅析张爱玲笔下哀伤苍凉的女性形象》《苍凉的手势隐含的亮色——张爱玲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试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婚姻与爱情》《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浅析》《张爱玲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等文章都对张爱玲作品中的这一类女性形象作了阐释。
如《浅析张爱玲笔下哀伤苍凉的女性形象》一文提到《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在钱被花完遭到抛弃时,她没有屈服于家族的压力回到原来的婆家,而是作为一个战士,主动出击,多去原本是为七妹介绍的范柳原。
这本是白流苏的自我追求,然而她的主动出击,她的勇于追求也不过是为了金钱,为了给自己再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可以供给她花销的钱”。
表面上看,她是一个独立、自由、有地位、有思想的新女性,而实际上,她女性的自卑和虚荣,使她依然摆脱不了对男人和金钱的依附。
又如《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提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明知道婚姻是陷阱,是带着黄金枷锁的监牢,她还是奋力往里跳,因为她嗜钱如命。
对于金钱的欲望导致她身不由己地从被虐到自虐,进而肆虐亲子”。
正如《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简析》所说的“她为了追求金钱、权利和爱情,最终变成一个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让金钱摧毁了亲情血缘,甚至摧毁了自己的一生”。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4bef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8.png)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导语】:《玩偶之家》是一部非常有名气的戏剧,娜拉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关于娜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镜像错位——娜拉形象在子君身上的嬗变
![镜像错位——娜拉形象在子君身上的嬗变](https://img.taocdn.com/s3/m/5c1e44d4998fcc22bcd10d7f.png)
镜像错位———娜拉形象在子君身上的嬗变文/张亚琳摘要:娜拉自诞生之日,就被全世界女性奉为学习榜样。
五四时期,启蒙者们高度重视娜拉精神,塑造了一批“中国式娜拉”,以此来促进中国的女性解放和个人解放。
其中,《伤逝》中的子君形象最引人关注,被看做是娜拉在中国的镜像。
本文试图从娜拉和子君所处的不同的权力话语体系,她们出走的不同动因,以及出走后不同的命运走向三方面,分析娜拉形象在子君身上发生的嬗变。
关键词:娜拉子君女性反抗|文化艺术|1879年,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创造了传世名作《玩偶之家》,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以“砰”地一声关门,震撼了全世界读者的心,成为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形象;1918年,《新青年》推出“易卜生专号”,对易卜生主义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高度的评价,并把娜拉奉为女性解放的先锋楷模,从而在五四新青年中掀起一股旷日持久的“娜拉热”,在许多人心中种下一个“娜拉情结”。
作家们以饱满的热情,纷纷书写自己心目中的娜拉。
一时间,中国文坛佳作频出,其中尤为注目的是鲁迅唯一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伤逝》。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子君常常被拿来与娜拉作比较,被称为“中国的娜拉”,其大胆离家出走的行为亦被称为“娜拉出走”的延续。
然而,当我们再次回归文本,以更深微的文学眼光去比较娜拉与子君的形象时就会发现,子君之于娜拉,绝不是一个单纯的镜像投射,而是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语境和社会背景中发生了嬗变,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记”;娜拉精神也没有被完整移植到子君身上,而是在鲁迅的反复思考和深沉忧虑下消解、转化,被赋予了一种可感知的历史真实。
一、不同的权利话语体系下的女性反抗及角色定位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时,挪威已经摆脱了瑞典在政治、经济上的压迫,资本主义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妇女解放运动也日益高涨,女性意识随之觉醒。
他笔下的娜拉,是以男女平等这一价值观作为支点,对现代男权社会发起的挑战。
娜拉嫁给海尔茂之后,主动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在海尔茂病危之时,她不惜违法来挽救丈夫的生命,此后更是节衣缩食、精打细算,独自承担还债的重任,从不向丈夫吐露其中的艰辛。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ea4d1a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4.png)
论文题目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院人文学院年级2013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术诚信承诺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佳木斯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佳木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____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摘要在二十世纪,我国文坛中非常出色的女性代表作家之一就是张爱玲。
张爱玲年少成名,她把她的细腻情感诉诸笔端,将大千世界勾勒成一幅幅醉人的画卷。
这些画卷虽然没有波澜壮阔、一泻千里,但都能给人无尽的回味。
张爱玲这一生创作的作品非常多,诗集、散文、小说数不胜数,其中要数她的小说在文坛的地位成就最高。
张爱玲曾被评论为是“一个写爱情小说的作家”,然而,其作品的意蕴没有完全停留于爱情的层面。
有些作品虽然风花雪月,却从深层次进行了现实的揭露。
本文拟突破传统的只是单独进行男性或者女性研究的界限,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各类人物形象进行一次比较系统而深入的把握,分别从新旧杂交式的人物形象、洋派人物形象以及没落贵族的人物形象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女性人物形象,希望能够总结出人物形象的类型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结合张爱玲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现状,以及家庭中西方教育结合的方式对她的影响和她个人原因来探究其所写人物形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人物形象;新旧交杂式;洋派;没落贵族;成因Abstract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one of the very outstanding women in our literary world is Zhang Ailing. Zhang AilingSince childhood has become very famous, she took her delicate emotions resorted to the pen, the world into a picture of intoxicating picture. Although these pictures are not magnificent, blew out, but can give endless memorable. Zhang Ailing works in this life is very much, poetry, prose, novel countless, of which her novels in the literary position of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Zhang Ailing has been commented as "a writer writing love novels", however, the meaning of her works did not completely stay in the level of love. Although some works of romantic, but from the deep level of the reality of the exposed.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only male or female research boundaries, Zhang Ailing novels in a variety of characters in a more systematic and in-depth grasp, respectively, from the old and new hybrid characters, foreign character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nobility The image of the male characters in Zhang Ailing 's novels, the character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social status of Zhang Ailing,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in the way of her influence and her personal reason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characters they appear.Key words:Zhang Ailing; character image; new and old cross-style; Westernization; decline aristocracy; reason目录摘要 ............................................................................................................................... Abstract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2.研究意义...........................................................................................................(三)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2.国内文献综述....................................................................................................(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二、张爱玲及其作品 ..........................................................................................................(一)张爱玲个人经历................................................................................................(二)张爱玲的作品 ...................................................................................................三、张爱玲小说中人物形象................................................................................................(一)张爱玲小说中新旧杂交式的人物形象 ................................................................1. 新旧杂交式的男性形象 ....................................................................................2. 新旧杂交式的女性形象 ....................................................................................(二)张爱玲小说中的洋派人物形象...........................................................................1.张爱玲小说中的洋派男性形象 ...........................................................................2.张爱玲小说中的洋派女性形象 ...........................................................................(三)张爱玲小说中的没落贵族人物形象....................................................................1.张爱玲小说中的没落贵族男性形象 ....................................................................2.张爱玲小说中的没落贵族女性形象 ....................................................................四、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一)社会原因 ..........................................................................................................(二)家庭原因 ..........................................................................................................(三)个人原因 ..........................................................................................................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 附录二 ...............................................................................................................................一、绪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两岸的文化交流建设逐渐增强,张爱玲的作品也开始颇有风靡全中国的态势。
“娜拉”与“女奴”——张爱玲女性书写的现代分析
![“娜拉”与“女奴”——张爱玲女性书写的现代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374ec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f.png)
“娜拉”与“女奴”——张爱玲女性书写的现代分析
章琼
【期刊名称】《凯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30)1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张爱玲是一位具有独特女性意识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如白流苏、葛薇龙、曹七巧、曼桢、许小寒等.这些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寄寓了张爱玲作为女性本身的生命思考.从这些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张爱玲书写都市女性被奴役的命运并不是简单地传递女性的悲剧,而是借女性世界的声泪事实来向男权社会控诉与挑战,颠覆与解构传统的男权文化.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与感悟,解读她特殊的女性视角.【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章琼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女性书写的两种姿态——张爱玲、张洁女性小说叙事话语比较 [J], 芦海英
2.反父权的女性书写——张爱玲小说女性主体的叙事策略 [J], 张晓云
3.逃走的女奴--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J], 丛坤赤
4.解析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男性气质书写——以耶利内克的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为例 [J], 袁洋
5.不自觉的娜拉r——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J], 訾西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文献综述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66fa70d5f0e7cd18425369c.png)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文献综述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说过“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
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
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
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
还有,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
但我认为,文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
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
许多留到现在的伟大的作品,原来的主题往往不再被读者注意,因为事过境迁之后,原来的主题早已不使我们感觉兴趣,倒是随时从故事本身发现了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
”我想这也是我欣赏张的原因。
张爱玲的时代是一个埋葬了梦想的时代,尘世中的人们在为着一个渺茫的未来奔波,有的甚至是坐观天日的。
他们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中冷不丁遇着点什么事,让他们措手不及。
他们跟琐碎打着交道,他们一生都连不成完整的一条线,仍然是历史的残桓。
张爱玲笔下人物他们没有大时代的精神,反而在个人感情,欲望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张爱玲是一个重视个性情感远超过了大众的呼唤的人。
比起那同时代的作家如:冰心、箫红、丁玲等,很多人都说张爱玲的眼光狭窄,她只写她熟悉的那块生活,写其他的怎么看怎么不像那么回事了。
可是,不管怎样张爱玲的作品是深入人心的,她的影响超过了其他的女作家。
我想这就是因为,她关注做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欲望需求,她很真实也很残酷。
尤其是她笔下的那些女性形象,她往往给了她们一些“财富”,却又更大程度上让她们失去更多的东西,有的甚至什么也不给她们,她们一辈子所守着的就是个“无望”。
女性,始终是张爱玲立文的视角。
中国文学中的娜拉形象
![中国文学中的娜拉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541c42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0.png)
中国文学中的娜拉形象1.引言1.1 概述中国文学中的娜拉形象是一个深受关注和研究的主题。
娜拉是挪威剧作家伊本·荷尔斯塔姆的剧作《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她的形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然而,在中国文学中,娜拉形象也被广泛运用和演绎,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意义。
中国文学中的娜拉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从早期的古代文学作品到现代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娜拉的形象在中国文学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和转变。
她不仅是一个个体女性的形象,也是社会进步和革命的象征。
在这个过程中,娜拉形象承载了中国文学对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探索和追求。
娜拉形象在中国文学中的文学意义和象征也是引人注目的。
她代表着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追求自由的意愿。
娜拉的形象表达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被束缚和压抑的状态,以及她们追求真正个体自由和独立的渴望。
同时,娜拉也成为了社会反映的重要符号,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阶级和性别观念,引发了对社会改革和革命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对娜拉形象的评价与启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演变和发展。
娜拉的形象告诉我们女性在面对传统束缚和社会压力时,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社会应该建立平等和包容的价值观,为每个个体提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空间。
总之,中国文学中的娜拉形象在历史、文学意义和社会象征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娜拉形象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女性的地位变化,同时也能够探讨和思考个体自由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以及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构建清晰的逻辑关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组织和安排:1.2 文章结构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2.1 娜拉形象在中国文学中的历史背景和演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娜拉形象在中国文学中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时期对娜拉形象的演绎和改变。
娜拉人物形象分析
![娜拉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844c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3.png)
娜拉人物形象分析娜拉,是一位独特而引人入胜的小说人物,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她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读者心中,带着独特的个性和特征。
下面将对娜拉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外表描写首先,娜拉的外表给人一种清新的印象。
她拥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总是束起来,透露出俏皮与灵动。
她的眼睛晶莹剔透,仿佛能够洞察一切。
她身材修长匀称,在细腻的面庞上散发出青春的活力和魅力。
性格特点娜拉的性格十分独立和坚韧。
她勇敢、果断,不畏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她善良、正直,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同时,她也有一些叛逆和倔强的一面,不易妥协,追求真理和自由。
内心世界在内心世界里,娜拉是一个内心柔软却又坚韧的女孩。
她隐藏着许多情感,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
她敏感细腻,对于生活和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
她在孤独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进,在蜕变中绽放。
行为举止在行为举止上,娜拉展现出自信和从容。
她从不畏惧失败,大胆挑战自己和外界的困难,展现出非凡的魄力和勇气。
她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总是活力四射,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
社会关系娜拉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色。
她待人真诚,以诚待人,与人为善。
她的朋友众多,人缘极佳。
她在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和交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娜拉是一个充满魅力和魄力的女孩,她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读者心中。
她的独特性格和内心世界吸引着人们,让人为之倾倒。
她是一个完美的符号,象征着勇气、坚强和自由。
愿娜拉永远活在读者的心中,激励他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aecb0fef90f76c661371a43.png)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
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
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①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
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
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
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
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现实意义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6a3bed979563c1ec5da71ee.png)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现实意义【摘要】张爱玲作为中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著名女性作家,深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有着传奇且又悲惨凄凉的人生体验。
张爱玲正是在那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体会到了自己对人生掌控的无力感,以及在这个纷繁交织的世界中对于人性的彷徨,“失落”与“悲哀”之感油然而生,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她把浓厚的悲剧意识深层次地融入到作品里,可谓独具匠心,为读者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而那些她所创作的文章中,主要还是以女人的角度来叙述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文章都是如此,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人们讲述那些生动的故事。
针对这些特征,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想要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分析她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并解释她的创作动机,并且在本文的最后一节对她的创作的价值做进一步探索,以揭示出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悲剧性女性形象一、引言从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她想要表达的是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各种女性的不同境遇。
尽管这些角色中没有一个是英雄一样的人,还是会深深触动人们的情绪[1]。
她用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刻画出一个个悲剧人物,揭示出她们千疮百孔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张爱玲是在向读者阐释自己的内心,烘托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凄凉地位。
另一方面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女性形象中分析,不难发现她们是形色各异,每个人的悲剧命运又是截然不同的。
有些女性丑陋荒诞,有些爱慕虚荣、尖酸刻薄,有些则被残酷的社会所吞噬,命运多舛[2]。
笔者认为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不仅能很好地揣摩到人物身上所具备的悲剧意识,还能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张爱玲内心的悲凉,从而走进作者内心,了解到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启发读者关注到悲剧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发展,以探索出女性悲剧的意义与价值。
二、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当我们观赏到一幅美丽的图画、聆听到一曲动听的旋律、甚至是接触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往往是陶醉在其中的,感受着它们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张爱玲小说中的娜拉形象探源
![张爱玲小说中的娜拉形象探源](https://img.taocdn.com/s3/m/96306302e009581b6ad9eb5a.png)
张爱玲小说中的娜拉形象探源张爱玲小说中的娜拉形象探源内容摘要: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令人窒息,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
从一出生开始,便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参与社会活动,还要承受三从四德的传统礼教以及缠足等陋习的不合理不科学的约束。
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娜拉”形象进行分析,阐释特殊时代背景中女性的觉醒意识与真实心理。
关键词:张爱玲娜拉形象探源一、中国现代女性话语1898年戊戌变法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曙光,新思想的启蒙作用,带来了中国女性初步的意识觉醒。
1907年晚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正式通过官方规定确立了女性教育在中国的开展,同时还禁止女子学堂学生缠足,消除了这一象征着封建时代男女社会地位的规定。
女性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是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开端。
到了“五四”运动时期,追求自由平等的反封建思想运动在中国展开,作为旧时代男女关系象征的传统礼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动摇,女性意识开始觉醒。
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女性开始寻找自己不依附于男性的独立人格和思想。
有一部著作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那就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这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不愿成为丈夫的玩偶或附属品,离开了这个束缚住她的家,发出了来自女性内心的呐喊“我是一个人,和你一样的一个人”。
①娜拉这一女性形象,作为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的代表,影响了无数中国女性。
而在大革命以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使这一时期的“娜拉”型女性把关注的目光从突破封建思想、伦理礼教的束缚转到了社会现实问题方面,发生了从谋求家庭小环境内的自我解放到渴望参与社会发展进程的转变。
在中国近代史中,中国女性完成了“人”的意识启蒙,“女人”意识的觉醒,社会意识的确立这样一个思想进步的过程,突破了传统封建家庭观的束缚,追求自我解放,个性解放和自由。
二张爱玲的女性话语及其笔下的“娜拉”形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女作家,创作了《金锁记》、《连环套》、《倾城之恋》等一系列为世人所熟知的作品。
另一个“娜拉”?——论张爱玲小说中的“问题少女”
![另一个“娜拉”?——论张爱玲小说中的“问题少女”](https://img.taocdn.com/s3/m/63c15662561252d380eb6e34.png)
五 四文 学的微妙 关系 , 一步反思 中国女性解 放之路 , 进 女性除 了克服 社会 的传 统 因袭 , 家庭 的桎梏 束缚
之外 , 还要 更多地 剜除 自身 的人性弱点和性别 劣根。 关 键词 :娜拉 ; 张爱玲 ; 问题 少女 中图分类号 :[0 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6 7 2 1 )- 1 1 0 0 6 0 7 (0 1 5 0 0 — 7
“ 题少 女 ” 近年 出现 的名 词 , 指处 理不 好 自 问 是 泛
女 的雏形 , 沉香 屑 : 一炉香 》 《 从《 第 到 同学 少年 都不 贱》 等 1 9篇小 说代 表 了问题 少 女 的不 同状 貌 和类 型 , 小 《 团圆》则 是问题少 女的原 型 。本文 从张 爱玲小说 众多
概念来 指代张爱玲小 说 中的系列少 女形象 。 需 要说 明的是 ,张爱玲 小说 中的少女 处于 新 旧交 替 时代 , 个体 意识 觉醒较 晚 , 往往 二十几 岁还在读 书上
《 爱玲 文集 》 张 中第一 篇小说 《 》 牛 的发表 时 间早 四年 ,
是 年张爱玲 1 2岁 , 中一 年学生 。小说 写两个 天真 初
命 症结展 现及其命 运历程 分析 ,探 求张 爱玲问题 少女 书写的外在根 源和 内在情境 ,从 而反思 中国现代 文学
之 “ 拉 出走 ” 娜 问题 。
一
的一群 , 其大胆 、 出格和 冒险的思 想和行 为给其 家庭 和
周 围的人带 来骚乱 、 安和威胁 , 不 因而也 为其生命 涂 上
烂 漫 、 密无 间 的十来岁 女孩 , 于 “ ” 亲 由 她 的父 亲 去 世 ,
学 , 的读书 毕业 后刚 刚步入 社会 , 的则 待字 闺 中 , 有 有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dd3ffd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9.png)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引言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主要涉及爱情、婚姻和家庭等主题,并在小说中刻画了大量的女性形象。
其中,特别是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不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因此,本文将以张爱玲为研究对象,探讨她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试图从中发现其对于中国社会生活的深刻揭示。
阐述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都具备着独特的魅力,她们或者是娇艳、生动、情感丰富,或者是光芒四射、富有野心与领袖才华。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体现出了她们的美丽或者是智慧,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的困境和无奈。
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白流苏白流苏是张爱玲最为著名的女主角之一,在《色,戒》中她的形象被张爱玲刻画得淋漓尽致。
她勇敢、独立、有才华,但也内心孤独。
她被传统社会观念束缚,无法得到外界的认可,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白流苏的形象,以及她身上所表达的那种情感经历,反映了中国近代女性的境遇。
玲儿《金锁记》中,玲儿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女性形象。
她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任性、自由、风流的女孩,但其实她是一个纯情、知性、思悟型的女性。
玲儿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具有渴望自由、追求自我实现、又不能相视的心路历程。
张爱玲其他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还有多种类型,如《春节》中剃头匠的母亲,表现出了旧社会对女性的封建束缚;《小良家女儿》中的秦湛之,展现出了一个女性的志向,在追求个人独立的过程中,耐心打磨寻找自我实现的空间;《一叶扁舟》中的玫瑰,忠于自己的内心,不伪装,坦诚面对,她成了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之间的一个良好缓冲。
作品解释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浮出在她各种复杂的情感世界的阐释上。
她业已发展一种刻画女性心理的技巧,这种技巧表现在几个方面:重视意象和叙述能力张爱玲选择具有鲜明意象感的动物、色彩等来替代金钱、利益等外在的物质世界,同时较少地以句子讲述事件,重要的是她在用意象的同时注重建立对人物主观的叙述。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综述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e114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e.png)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综述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选题缘由:《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前言《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典型代表作。
作品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原是乡下一家开麻店人家的女儿。
哥嫂为了贪图钱财,把她送到上海的富宦之家作了一个残疾人的二奶奶。
于是她失去本该属於她的正常人的生活,而天天守着一个活僵尸式的丈夫。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病态生活,由于想念着钱,她忍受了这样的生活。
然而她毕竟是一个正常人。
出于生理的需要,她用心去追求小叔子。
而小叔子却并不真的喜欢她,这使得本来就忍受煎熬的她越发地悲凉了,后来她如愿以偿地成了一位富孀,但其实什么也没得到,只不过用青春和爱情换来了姜家戴给她的金锁而已。
她的心理扭曲是这社会的必然产物。
她的扭曲让她身边的一切也扭曲起来,她的女儿的生活,她媳妇的心理也跟着扭曲起来。
这样的扭曲让她们的人生悲凉起来。
于是她们的病态生活也就这样形成了。
文献综述:随着人们研究视角的扩大和研究氛围的变化,张爱玲以及她的文学作品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重新的审视与评价,关于张爱玲以及她的小说《金锁记》人们已经进行了相当充分的研究。
整理、了解历来人们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对于重新的认识和评价《金锁记》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爱玲的《金锁记》在1943年11月首次发表在上海《杂志》月刊第12卷2期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1944年上海杂志社出版。
(一)最早的研究以及其他著名作家、人士的评论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那篇写于1944年4月7日、发表于同年5月上海《万象》第3卷第11期的雄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署名“迅雨”),是对于《金锁记》的最早的具有分量的评论。
他主要的观点是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在结构、节奏、色彩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他说“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李掖平.女性悲剧的体验与书写——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1998(03)
[11]林幸谦.张爱玲小说与女性问题:教育、事业、爱情与婚姻的挑战[J].社会科学战线. 1999(03)
[12]张曦.张爱玲对女性生存价值和地位的透视与探索[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二、研究现状
早在1923年鲁迅言说,娜拉出走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归来。张爱玲也说过:“中国人从《娜拉》一剧中学会了‘出走’”。无疑地,这潇洒苍凉的手势给一般中国青年极深的印象。但如果因吃饭和经济的原因,便也只能折中为“走!走到楼上去!”但是,张爱玲为年轻女性选择了一条既算不上是堕落,也不是归来的第三条道路:女人固然有其自身的软弱性和弱点,但是作为女人,我们也要大胆的向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说不,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冷静来谋爱、谋生,虽然会遇见诱惑,会有所挣扎和动摇,但是却拥有一颗和生命斗争、反抗的心,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设计(论文)题目:The analysis about Nora's image inEileen Chang's novels
论张爱玲小说中“娜拉”的形象
学院名称: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班级:091或092
姓名:学号长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定稿日期:2012年10月20日
文献综述正文
一、选题背景
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支撑这种文化的这个社会的衰颓又成了一种崭新的矛盾,张爱玲就站在这个矛盾中记录,然而不仅仅是记录,张爱玲对新旧文化中西文化杂糅、碰撞的上海、香港的描写,显示了她自我审视的理性自觉及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积极思考。
[24]卢海霞.浅析张爱玲的《霸王别姬》[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1)
[25]段宏滨,袁茁萌.浅谈张爱玲作品《色戒》和《霸王别姬》的主题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4)
[26]贺辉艳,张静婵. Nora’s Possible Way Out——To See It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Nora and Kristine[J].海外英语. 2011(10)
[17]熊宝莲,冯新国.握一把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18]张宏.张爱玲小说的文化品格[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2)
[19]林茵.苍凉的启示——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8(01)
[27] Jessica Tsui Yan Li,Politics of self-translation:EileenChang,Perspectives , 2006(06).
[28]Eileen Chang. Lust, Caution: And Other Stories. Edited by Julia Lovell. Translated by Julia Lovell, Karen S. Kingsbury, Janet Ng (with Janice Wickeri), Simon Patton, and Eva Hung. New York: Penguin, 2007(03).
张爱玲研究目前呈现“三冷三热”的现状,即大陆冷海外热,男性冷女性热,学界冷民间热。形成这个状况的原因即是由于意识形态的缘故。张爱玲在中国文学上的造诣是不容忽视的。哥伦比亚著名教授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就给与张爱玲高度评价,其中张爱玲的章节甚至比鲁迅先生的还多,足见其评价之高。今年来,大陆学术氛围也比价自由,张爱玲研究也热起来,但是研究张爱玲的著作虽多,但是优秀的不多,推荐看看南京大学余斌先生的《张爱玲传》,算是比较好的一种,但是近年来张爱玲的一部分遗作被出版,比如《小团圆》等等。这些新的资料的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来充实张爱玲研究。
参考文献:
[1]姜向东.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在《传奇》中的表现[J].韶关大学学报. 1997(03)
[2]李掖平.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04)
[3]蒋益.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J].江汉论坛. 2001(10)
[4]乔以钢.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J].中国文化研究. 1998(03)
[13]成秀萍.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1(04)
[14]宋红芳.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灰色人性[J].社会科学战线. 2004(02)
[15]贺昱.高楼上的一曲悲歌──浅谈张爱玲小说的创作思想[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Z1)
[16]李霞芬,李雪清.透视张爱玲的人性观——男性的去势和女性的匮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樊茜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娜拉形象一文中,谈到张爱玲笔下的“娜拉”型女性形象最初是逃离夫家或父家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爱情。虽然追求的过程中她们也同样面对来自金钱、物质生活的诱惑或者家庭和伦理道德的摆布,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她们仍在不断地抗争和争取,为属于自己的幸福不断地努力,其中的过程很艰辛,也会面临着失败,但是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乐观、积极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贺闱在女性主体意识的自我言说与断裂中谈到,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中,有很多“娜拉”型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特点,她们追求进步和思想解放,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女性这个名词已经不是对所有女同胞的一个集合的代名词,她是女性存在于社会的最好体现。张爱玲就是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引起我们对女性生存现状和命运的思考。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追求现代性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不仅强调了“人”作为社会的主体,还进一步强调了“女人”作为和“男人”一样的人,应该有一样的权利和一样的自由。五四时期的启蒙者是把对于女性的不合理的传统礼法作为突破口的。例如贞洁问题,在以男性为主的父权制社会里,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私有产物,纯洁是男性为女性设下的一个陷阱,要求女子三从四德、温柔听话、从一而终。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种种束缚和要求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姜向东在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在《传奇》中的表现中谈到女性开始要求、争取和男人做一样的事情,和他们享有一样的权利,她们开始要求学习、革命,要求尊严、自由和思想解放,她们试图像男人一样真正的生活。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个奇特的时代,新的和旧的掺差,对立着;几种异质文化内在连接的人格面与人格阴影的并存与对立,使张爱玲陷入伴随着没落而来的苍凉里,她感到迷惘无奈。
张爱玲对笔下的女性着色苍凉,她们对生活的困窘、不安、琐屑、挫折感到厌倦却又无可奈何,挖掘了女性在历史中遭受的精神和文化扭曲:人格和心灵被扭曲、撕裂着,既找不到一个肯定的人生也找寻不到一桩完美的婚姻,所谓婚姻知识性欲、交易和生存的无奈。张爱玲这种可怕的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妨碍了她在婚姻对象选择上的进步性和现代性,没有为女性的生存与解放指明方向,没能为女性新型意识的建构提供新鲜血液,无论是曹七巧、曼璐,还是白流苏、葛薇龙,都无法抗拒地被命运拖着走。人性的矛盾,千年的枷锁套在她们身上,她们的处境不只是荒凉,更是一种恐惧和无限惨烈的悲凉。
三、本人对张爱玲小说及人物形象的感触
如果说张爱玲的作品是人性矛盾与时代错配的倒影,“苍凉”则是其时代的生活和历史的底色。张爱玲以其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验别人艳的笔调,奇诡的意象,在她的作品里演绎着无可奈何的苍凉故事: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清哀婉,人生的忧郁的悲凉,压抑了的悲哀……漫溯低洄着苍凉的美。张爱玲敢于走进世人面前,以大胆的书写自我经历,将生活的困境细致而立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她描述了世俗生活是可爱而丰富多彩的,她以谋生而写作,以自己的奋斗史阐“娜拉”述了之路,那就是不断的奋斗向上!事实上,张爱玲的小说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鲁迅提出的“娜拉走后怎么样”的话题。换句话说,从娜拉的经济生存视角入手,反思娜拉出走的命运。在上海沦陷时期,张爱玲、苏青等人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为创作基础,他们这一代作家中的作品中渗透着女性对平凡岁月日常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而男性的叙述视野往往过于宏大,也决定了这种世俗生活的叙述更能演绎生活的本真。正是这种勇者无惧的精神,让张爱玲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同时给予很多人无数次鼓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现实教育意义值得后人深思。
[29] Halliday,M.A.K,EMaDonald.Metafunctional profile of the gram-mar of Chinese. Language Typology:AFunc-tional Perspective . 2004
[30]Wang Jing,Study on the interventionist feminist strategies inEileenChang’s translation of th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uge of the north,Tsinghua University,2008(10)
[20]张睿.张爱玲小说影视改编研究[D].湖北大学2011
[21]杨晓琴.“爱”与“死”的悖论——鲁迅《伤逝》与张爱玲《霸王别姬》女性悲剧命运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6)
[22]王伟.“霸王别姬”母题的现代流变[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3]陈巧英.别样的战争体验——张爱玲《霸王别姬》和郭沫若《楚霸王自杀》比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李掖平在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中强调她所潜藏的丑陋与无奈,于是爱与恨的交织便频繁地出现,这种内心焦灼,荒凉投影在她的小说中,艺术氛围是苍凉的,人物的心境也是苍凉的。她其实是爱着那个没落的时代的,那个闲雅有韵味,旖旎繁华的时代,然后她又恨,恨这个时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以后,张爱玲又重新被发掘了出来,国内外大量的学者重新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营造的艺术世界,“仿佛华美纷坛的人间悲剧在废墟上上演,没有灯光,只有惨白的月光,没有热闹的音乐,只有一支幽咽的短笛吹奏,等到剧终人散,留下的仍是旷古的荒凉。”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她的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