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题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题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题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同化: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顺应: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二、选择1、提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观点的人是( A)。

A、加里宁;B、皮亚杰;C、蒙台梭利;D、陈鹤琴2、有些幼儿在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往往会认为与一张数字卡(或点子卡)相对应的只能取放一张相同数量物体的卡片。

这一现象说明幼儿学习数学具有的特点是(C)。

A、外部动作;B、不自觉;C、个别性;D、一般化3、幼儿用掰手指进行数数,这一现象说明幼儿学习数学具有的特点是(A)。

A、外部动作;B、不自觉;C、个别性;D、一般化4、幼儿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中,采取原有的目测方法去解决并获得成功,这一现象说明幼儿学习数学具有的特点是(B)。

A、顺应;B、同化;C、个别性;D、一般化5、(B)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A、顺应;B、同化;C、个别性;D、一般化6、(A)是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A、顺应;B、同化;C、个别性;D、一般化7、学前儿童学习数学具有(A)逐步过渡的心理特点。

A、从具体动作向抽象;B、从抽象思维向具体动作;C、从顺应到同化;D、从一般到个别8、幼儿在学习数的分合时,2只苹果、2个玩具、2粒大豆等都用分合式记录下来。

幼儿开始认为这些式子不一样,逐步发展到认为这些式子都相同,因此他们表示的都是分数量为2的物体,这反映幼儿数学学习中具有(C )的特点。

A、从具体动作到抽象思维;B、从个别到一般C、从顺应到同化; C、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9、幼儿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步发展到可以用眼睛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幼儿数学学习中具有(D)的特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征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征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解释:
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探索数学
社会化: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别人解 答问题的方法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案例: 一位小班幼儿在给卡片分类时,他自
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看到同桌是按 照颜色特征分的时,就说别人是“乱七八 糟”分的,但问其“按照什么分的”时, 却不能回答,经提醒,认识到别人分类的 依据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课程内容简介: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 心健康,构建终身教育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学 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是一门关于儿童数学学习与教学的学科。它以《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指导,从纲 要发展的设计的内容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社会中的科学入手,全面 介绍了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小的分支数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与实 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为学前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进修所提供的一 本专业必修课教材。主要针对幼儿园整合式课程模式下的数学教育和数学 活动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系统地反映课改信息,体现理论性、系统性、针 对性、应用性的特色。同时,为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幼儿园 数学教育的设计与实施等问题,本教材在每个内容点上增加了相应的活动 案例,特别是针对教学重、难点的部分活动案例。
知识框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是促进儿童思维 能力发展的重要而有效途径。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首先,数学教育促进了儿童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是 指能够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分类、比较、匹配、对应、排序、概括和简单的推理能 力。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这样一系列的逻辑活动。儿童在掌握初浅数学 概念和学习简单的运算过程中,需要经历把感知到的材料,经过分析与综合、抽 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儿童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介绍建构主义理论中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影响较大的皮亚杰的思维发展 阶段理论,以及关于儿童如何获得知识的观点、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如何学习和发 展的观点。
一、 皮亚杰的关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
儿童的数学学习就像他们其他方面的学习一样,强烈地反映了其成长过程中 的年龄特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皮亚 杰的概念和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概念是如 何发展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数学与儿童发展
一、 数学研究的对象
恩格斯称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产生于现 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又区别于具体事物。数学与一般自然科学的区别在于,数 学研究的不是具体事物本身的特性,而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数学与具 体事物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数学具有两重性,即抽象性和现实性。
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解,皮亚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划分 为以下4个阶段。
1 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他们运用所有 的感觉能力——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动觉——去抓、爬、站立,最 后走路。在第一阶段,儿童是探索者,需要机会来运用自己的感觉和动作能力, 从而学习基本的技能与概念。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同化(吸收进大脑并理解)了 大量信息。到本阶段末,儿童已经发展了“客体永久性”概念。也就是说,他们 认识到,有物体不在眼前时,该物体依然存在。他们还发展了“客体再认”的能 力。他们学会运用已获得的物体特征的信息,如颜色、形状和大小,来识别物体。 在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儿童达到了一个致力于“表征思维”的阶段。他们也进入 了一个语言快速发展阶段。

幼儿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ppt课件
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媒介和保证,是将目标转 化为儿童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也是教育活 动设计和实施的主要依据。
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解释: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是一项目的性和 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既要贯彻当今社会及未来 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又要贯彻《幼儿园工作 规程》精神,并符合我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要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探索欲及对数学的兴趣
问题:为什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数学
活动,不仅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并促使其发展,同 时也避免了从现实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 枯燥化和模式化。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感受到心理的满足,对学熟数学产生积极的态度。
求,同时更要考虑到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和儿童 对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应科 学而合理地选择和安排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解释:
教育内容应为教育目标服务。有什么 样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必须选择什么样的教 育内容。因此,以数学教育目标为依据选 择数学教育内容,不仅能更切实、有效地 保证目标的达成,同时更能确保以促进儿 童思维发展为核心来实施数学教育。
案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四: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 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内容选择: 《超市》——分类、统计
(二)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解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选择,首先必须体现 数学学科的特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 强的基础学科,其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系统有 序的。由此,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从数学 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安排相关的知识。
第二节:学前儿童怎样学数学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有一种过渡 的性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10周-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概述

第10周-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概述
5分钟
板书设计
讲授新拓展内容
课后总结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内容、方法、学前儿童需要获得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
2.张文军,刘洪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
3.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
在引导幼儿学习具体数学内容时,应重点使幼儿初步关注合感知这些内容中蕴涵和揭示的数量关系,即“1”和“许多”的关系,对应关系;大小、多少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可逆关系;互补关系;传递关系;包含关系。因为这些数量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同时,在选取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时需关注四种经验的获得。即关于体验“连续量”和“非连续量”材料的经验;关于空间、形状和尺寸的经验;关于容量、匹配、测量的经验;关于语言和符号的经验。
2.交流
交流能力主要是在问题产生、操作过程、得出结论这三个部分进行,幼儿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交流发现的问题、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以及结论、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表述清晰、有条理、逻辑自洽。
3.表征
关于脑的研究证实,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而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中,学习者接触的表征形式越多,学习就越深刻,当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征一个新概念的时候,学习者的大脑就会在这些概念和其他他们已经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将具体实物情境迁移和应用到其他的、变化的情境中,实现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渐进发展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数学多元表征。具体的表征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叙述性表征:口语、书面语言、数学公式等;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具体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以有序的结构组织起来的 系统,从横向角度划分,可分为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 操作技能目标三类;从纵向角度划分,可分为总目标、各年 龄阶段目标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本书主要从纵向角度对教 学目标进行分析。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结合《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所蕴涵的主要价值取 向,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 兴趣,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这是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 和态度的目标。 ② 积累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获得 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这是有 关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具体运算阶段通常是指7~11岁,但有时在5~7岁之间, 儿童就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学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 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这一阶段,幼儿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能够 认识到物体的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物体的数量并未改变。 在具体运算基础上,他们有能力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集合、 数、长度、加法、大小关系等。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前儿童数学技能的开发 (二)有助于满足学前儿童认知世界的需要 (三)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好奇心、探究欲和 对数学的兴趣 (四)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五)有助于学前儿童今后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和 学习数学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
(四)需要借助符号和语言的作用来获验,甚至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些经验,但是要形 成抽象的概念,就需要教他们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 情。符号的作用就在于给幼儿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
此外,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

学前班的数学教育

学前班的数学教育

引言概述:学前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数学教育在学前班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从认识数学、数学概念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记忆力的提升以及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和教具的运用等五个大点,分别阐述学前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

正文内容:一、认识数学1.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从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开始,可以通过引入趣味的数学游戏和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2.增加数学知识的广度: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对基本数学概念的认识,如数字、形状、大小等,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来增加孩子对数学的认知。

二、数学概念的培养1.数字的认知与应用:学前班应注重培养孩子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数字排列游戏、数字乐园等方式来巩固数字的概念。

2.形状和空间的认知:学前班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培养孩子对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如通过拼图游戏,让孩子学会区分正方形、圆形等。

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探究与发现: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通过提供问题、引导思考,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欲望。

2.逻辑思维的培养: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游戏和活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数学记忆力的提升1.游戏和故事的运用: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可以通过数学相关的游戏和故事,提高孩子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力。

2.反复练习与巩固: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应采用反复练习的方法,通过多次的学习和巩固,加深孩子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五、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和教具的运用1.数学游戏的有效性:学前班可以采用各种数学相关的游戏来辅助数学教育,如数学拼图、数学卡片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2.教具的应用:学前班可以运用各种数学教具,如计数棒、形状卡片等,通过触摸、操作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总结:学前班的数学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概念:教师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游戏等教具,引导儿童认识数字,并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和数量。

通过数数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计数技巧。

2. 形状与空间:通过让儿童观察、比较、分类不同的几何形状,培养他们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积木、拼图等教具,让儿童进行拼装和组合,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大小与比较:教师可以通过将物品进行排序、比较大小,让儿童了解物体的大小关系。

例如,让儿童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积木,或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和长度。

4. 数量与运算: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故事,引导儿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如,通过玩具水果的加减法游戏,帮助儿童学习简单的数学运算。

5. 时间与顺序: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时间的概念和顺序。

例如,教授儿童如何使用日历和钟表,让他们知道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和活动顺序。

6. 量和度量:教师可以利用容器、秤等教具,让儿童进行量的比较和度量。

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儿童掌握重量、长度和容量等概念。

7. 图形与图像: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图形和图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图形辨识能力。

例如,让儿童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教授概念和技巧。

通过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

福建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提纲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数学的起源、特点和作用。

2、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思考题一、填空题1、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从()到()的发展过程。

2、数学知识具有()、()、()和()的特点。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12-134、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和()二、简答题1、简述数学及数学知识特点。

2、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原则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作业思考题一、填空题1.()、()和()是数学中普通存在的逻辑关系。

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和()。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和()4.()是儿童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

5. ()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6.()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7.儿童通过()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1. 在1岁半左右,儿童经常性地表现出一种重要的能力,即“表象性功能”。

()2.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中班中期(4岁半以后)。

()三、名词解释1. 思维的逻辑性2.“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学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意义。

2.掌握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作业思考题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主要有()、()、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对一个不确定的情境问题的 发现、探究和思考,进而求得解答的过程。
三、 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 和材料
(一)理论依据:
皮亚杰等建构主义理论
(二)对教师的要求:
1、为幼儿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 2、要为幼儿提供可供其动手操作的多种感性材料,这种材 料应当体现寓教育于乐,生动有趣,多种功能特点。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二) 从个别到一般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仅存在一个逐步摆脱具 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个从理 解个别具体事物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三) 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外部动作:借助于外显的动作,移动数数、点数、掰手指数 内部动作:进行列式运算:2+3=?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四) 从同化到顺应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儿童适应外部环境的两种形式。 所谓同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所谓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三、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五) 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年龄幼儿在掌握数概念的过程中,尚未能从具体的事物 中抽象出本质的、抽象的特征来理解,而停留在具体经验 上、外部动作上、没有思维和语言上的抽象内化来支持。 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前儿童的这一心理发展特征,充分 认知到语言尤其是抽象、概括的数学语言在数概念获得中 的关键价值,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用语言概括、表达、 交流,以不断提高幼儿对其动作、思维的意识程度,促进 幼儿的内化,帮助幼儿认知由“不自觉”向“自觉”过渡。
通过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和设计含有数学内容的游戏活动, 让幼儿接触和认识一些粗浅的数学基本知识,逐渐积累有关 数学的感性经验,同时运用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形象化地让幼儿感知数学的美(如科学美、抽象美、创造 美),数学的真实、正确、新奇、普遍和有用,能够为幼儿 以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概念打下基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本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本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及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产生于生产实践,与人类文明同时开始,又随着生产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应用极为广泛。

人的全部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

最简单的事例,像小朋友有几只手,班上有多少位小朋友等,均要用数量来表示。

数学还广泛地运用于音乐、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等各个方面,甚至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等也可用几何图形的组合予以表示。

所以伽利略曾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人们还赞誉数学“是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论、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促使数学日益渗透到各学科领域中去,促进了各学科的改造和发展。

像生物数学的形成,它涉及到数量遗传学、数量生态学、数量分子生物学、数量分类学等。

反之,生物的“数学化”也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像生物统计学、生物概率论、生物运筹学、生物信息论、生物控制论等新学科也相继产生.社会科学也不例外,数学现在已被广泛地运用于经济学、语言学、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通讯等各个领域中,从而提高了这些学科的科学性程度。

二、数学是普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由于数学在自然及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数学历来是小学和中学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工具课程。

数学是学生学习其它文化科学知识,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知识和工具。

从近二三十年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动态,也可说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像本世纪50年代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波震动了全世界以后,欧美国家纷纷探讨、争论他们国家为什么落后了,找到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在人才培养上,尤其是中小学的数学教育方面比前苏联落后。

例如1981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曾报导,在过去20年中,日本、德国和前苏联政府的教育计划提高了对数学的要求,而美国的中学和大学的数学课程却降低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概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概述
在幼儿不断接触生活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比如有关数(两个眼睛)、量(一杯水)、类别、次序、时间、空间等,其实我们有形无形中都会遇到这些数学知识,即使是小孩子也不可避免,那么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就很必要了。幼儿的数学教育既是儿童数学的需要,又是其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
所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2)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在教授幼儿东西时,比如3个苹果,说多了他们就都知道了,但当换成另外一种物品时,比如换成了3个桃就不知道了,那么我们就要通过数学上的教育从这些东西中抽象出3这个数量。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了。
3)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有赖于动作
学前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譬如幼儿序列观念的建立——要完成长短排序的任务,幼儿往往需要建立多次操作的基础上,甚至需要经过无数次尝试。
2、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建立,不仅依赖于动作,同时还有赖于具体的形象。一般来说,4岁左右的幼儿还不知道类包含的观念。
4、从同化到顺应
所谓同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所谓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
5、从不自觉到自觉
所谓“自觉”,指的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幼儿往往对自己的思维缺乏自我意思,主要是因为动作还没有内化。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1、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2、从个别到一般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事物到理解一般事物的普遍意义的过程。比如幼儿在按数取物的过程中认为一张卡片只能够取一件物品,把物体与数字相对应,而没有理解可以取多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二级学院(部):人文学院执笔人:马丽娇审核人:崔聚兴制定日期:2018年8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1.课程介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为学前专业学生和在职教师进修所提供的一本专业必修课教材。

儿童从出生到5、6岁时间段的教育统称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目标、计划将客观世界真实的、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的过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课程功能定位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形成幼儿园数学基本教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具备独立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交给幼儿一些基本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逻辑。

因此,本课程得教学,一定让学生具备这方面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2.课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②熟悉并领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制定的依据。

③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的系统性和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升其思维能力。

②有助于提升小学和一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素质目标①数学内容学习趣味化,使学生获取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②关注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使幼儿在快乐、健康中成长。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第二节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数学知识的本质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四、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内容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第三章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第一节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与苏联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二、苏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大纲及特点第二节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研究与建构主义数学教育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要点二、关于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三、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的基本主张第三节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与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和课程方案二、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节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一、重视数学学习中的操作和多感官体验二、重视提供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和交流三、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四、重视儿童非正式数学能力的培养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二、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一、操作法二、游戏法三、比较法四、讨论法五、发现法六、讲解演示法七、寻找法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一、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二、渗透数形结合,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三、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引发儿童自发、自主的探究与学习第五章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关于集合的基本知识一、集合及其元素二、集合的分类与表示方法三、集合问的关系与运算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一、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二、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三、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四、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第三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第四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一、物体的分类二、区别1和许多三、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四、感知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第六章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关于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一、数二、数字三、计数四、数制五、数的组成六、数的运算第二节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二、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初步发展及特点三、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第三节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一、10以内数的教育二、有关计数的教育三、数字的认读与书写教育四、数的组成教育第四节学前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二、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三、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第五节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教育一、实物加减的教育二、口述应用题的教育三、列式运算的教育四、有关二进制数学猜想游戏第七章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知识一、有关空间形体的基本知识二、有关空间量的基本知识三、有关空间方位的基本知识四、有关时问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学前儿童空间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发展特点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教育第三节学前儿童空间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发展特点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教育第四节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第五节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教育第八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概述一、评价的意义二、评价的主体三、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四、评价的方法五、评价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评价一、学前儿童数学能力评价的内容二、学前儿童数学能力评价的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第九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第二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过程一、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二、选择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三、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四、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案第三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四节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案例与评析四、课程考核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PPT课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一章PPT课件
现状
目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层出不穷,旨在为 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0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与内容
目标
培养数学兴趣
激发学前儿童对数学的好奇心 和兴趣,让他们享受学习数学
的乐趣。
建立数学基础
帮助学前儿童掌握基本的数学 概念,如数、形状、空间等, 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性评价
通过测试、考试等方式评估儿童对 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了解整 体教学效果。
家长反馈
定期向家长反馈儿童的学习情况, 鼓励家长参与数学教育,提高家庭 教育的质量。
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目标
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儿童 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是 否过于强调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
培养。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提 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培养一支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师资队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了解基本几何形状,如圆形、 三角形、正方形等,以及空间
关系和方向的认识。
时间认知
初步了解时间概念,如日、月 、年等,以及时间的顺序和时
间间隔的认知。
测量与比较
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 重量、体积等的测量,以及比 较大小、长短、轻重等概念。
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
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 方式让学前儿童在玩乐中学习数学。
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运用数学思 维,如搭积木时观察形状、大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进入小学以后能够较好地完成过渡和适应 小学数学的学习,幼儿园数学教育应通过生动具体的教育方 法,培养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浅显的数学知识, 学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到大班后数学教育的内容 可以略有深入,面向小学,较好地实现衔接,但是教学仍然 必须是通过日常生活、游戏、领域渗透、主题活动等形式来 展开。
第二,对于“教师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 能起什么作用、应该起什么作用以及怎样起作用”, 也是认识不清甚至表示怀疑。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含义 是指学龄前儿童在成人或教师的指导下,通
过孩子自身活动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 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主 动建构数学概念,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二)学前期是数学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 数学启蒙教育的关键期
• 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的大量观察研究,发现了数 学敏感期。
• 儿童数学逻辑能力的萌芽出现在秩序敏感期
(1~3)岁,此间儿童对事物之间的排列顺序、分类 和配对表现出特殊的兴趣。
• 教育工作者如果抓住了这一数学教育的关键时 期,并针对儿童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学习特点给予 适当的刺激,提供必要的教具及创设良好的学习 氛围,儿童的数学能力就会得到快速发展,且将 受益终身。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其意义就是说数学能够锻炼人的思维。 大量科学研究和实践也证明数学对于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具 有独特的作用。
(五)数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思 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对于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哪些独特 的作用?
• 首先,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初步逻 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数 学活动,不仅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并促使其发 展,同时也避免了从现实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数学”知识枯燥化和模式化。这样不仅可以使 他们学得轻松愉快,感受到心理的满足,对学习 数学产生积极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思考练习1.阐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包括:(1)数学素养是每个人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之一;(2)学前期是数学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关键期;(3)数学启蒙教育能满足儿童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4)数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5)数学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6)数学启蒙教育能顺利解决幼小衔接的问题。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是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制定的,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的指导精神的体现。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中的第四条“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依据《纲要》科学领域总目标所蕴涵的主要价值取向,从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操作技能3个方面出发,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有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性和独立性。

这是有关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的目标。

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是他们进行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这将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经验,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3)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数学方法探索事物,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发展思维,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由9个部分构成,包括集合、数、量、形、时间、空间、加减运算和数量关系等。

(1)感知集合(分类、排序与对应)的教育内容。

物体分类的教育,物体排序的教育、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关系的教育。

(2)基数概念的教育内容。

计数教育、相邻数教育、数的组成教育、数的守恒教育、数字的认读与书写教育。

(3)序数概念的教育内容。

数序(第几)、自然数列的形成、理解自然数列等差关系。

(4)量的概念教育内容。

比较物体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宽窄、轻重等;量的守恒及量的简单测量(如长度、重量、面积等的测量和估计,测量手段等)。

(5)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

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编10以内的加减应用题,人民币元、角、分的兑换关系。

(6)几何形体教育内容。

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包括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初步认识几何图形间的关系(如平面图形的分割与拼合)。

(7)空间认知的教育内容。

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判断空间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空间运动方向(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教育。

(8)时间认知的教育内容。

初步建立时间概念:一天内的时间(如白天、黑夜、早晨、晚上);一周内的时间(如星期日、星期六、昨天、今天、明天);一年内的时间(如年月的名称及顺序);认知钟表及整点、半点。

(9)初步理解数量关系。

“1”和“许多”的关系;对应的关系;大小、多少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可逆关系;包含关系;互补关系;互换关系;等差关系;相对关系;函数关系等等。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蕴含哪些数量关系?答:主要有一下几种数量关系:“1”和“许多”的关系;对应的关系;大小、多少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可逆关系;包含关系;互补关系;互换关系;等差关系;相对关系;函数关系等等。

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求是什么?答:(1)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内在的知识体系和逻辑规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2)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符合学前儿童进入小学数学能力的幼小衔接。

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编排要求是什么?答:(1)遵循儿童数学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儿童对数的理解是先理解基数的含义,发展到理解数的大小,到5岁左右才能理解数的组成。

再如,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在前后,到左右,而且判断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

(2)考虑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

因此,数学教育的内容编排应体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要考虑内容的前后联系,前面的内容为后面打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发展和提高。

此外,还要考虑个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配合。

内容的编排应由浅入深、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7.阅读幼儿园教材,了解其中数学教育内容的编排。

答:略。

8.为什么说在教学中首先进行评价是重要的?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一部分,是对学前数学教育活动有关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为了改善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而采用的手段和过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前数学教育的提高和改进。

要判断儿童概念发展水平,重要依据是看他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概念学习任务。

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儿童现在处于什么水平”,要找到这个答案,教师就需要进行评价,即给儿童交代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儿童做了什么并把他所做的答案记录下来,将这些信息用于指导教学的下一步。

“评价应该为师生的数学学习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有用的信息”这是在《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评价原则》(2000)中提出的。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在教学结束之后才做的事情,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9.在评价中教师要避免出现哪些传统评价模式中的做法?答:主要避免出现以下这些传统评价模式中的做法(1)评价学生不知道的内容,并将他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或者用评价工具去检查那些表现明显的能力。

(2)考试后只统计考试试卷中正确答案的得分,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判定一个分数。

(3)评价学生关于某一具体事实的知识或某种孤立的技能。

(4)使用只要求有一两项技能的练习或书面作业。

(5)在评价过程中禁止使用计算器、计算机和操作性工具。

(6)仅仅根据一次考试的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我们要全面地看待教育评价的作用于意义,不能仅仅把评价看成是鉴别儿童谁差谁优的手段,而要通过评价更深入地了解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水平及个别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也不能仅仅把评价看成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查,而是要通过评价找到问题,以便教师的反思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0.教师自己建立的评价任务文件夹有哪些优点?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每个儿童之间都存在差异。

教师应储备足够的问题资源,来应付可能遇到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

随着对儿童了解的深入,还需要增加新的问题和任务。

为此,好的做法是建立一个评价任务文件夹或者活页夹。

这样的文件夹用起来有以下几个优点:(1)教师在创建一个包含有自己个人投入的评价任务时,就可以对旧的任务进行修订和删减。

(2)文件夹或活页夹的形式让教师可以非常容易地增加新的任务、修订或删除旧的任务。

(3)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添加新的问题和评价材料。

11.描述档案袋评价的优点。

答:在新课程理念下,幼儿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内容与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在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评价的功能更加关注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幼儿潜能和个性的发挥。

单一评价方法往往仅关注对认知结果的量化评价,而多元评价方法不仅使用量化评价方法,更多地以质性评价为基础,应用多种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观察层面的考察。

档案袋评价法正是这种多元评价的典型范例。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和目标要考虑“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显然单一的评价不能满足这些需要。

我们进行评价的目的不是得到一个结果,是为发展而评价。

成长档案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资料收集,是一种把它当作评估手段的资料收集,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它是对幼儿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用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具有目标导向、激励、反馈、调控、诊断、强化等功能,档案袋评价就是其中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档案袋不仅是幼儿成长轨迹的记录,也是进一步了解幼儿、检验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评价幼儿的发展,也是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途径。

12.针对平时设计数学教育活动方案及试教情况,评价不同类型的数学教育活动。

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主要包括对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活动环境、活动中的师幼关系等的评价。

通过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优化教学的过程,更利于幼儿的发展。

(1)对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

这类评价就是考察活动目标是否与学期目标、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儿童发展的总目标一致;分析活动目标是否符合本班儿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是否兼顾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个体需要;判定活动目标的构成是否包括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以及知识经验。

(2)对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依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的要求,活动内容符合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类评价主要考察活动内容是否与活动目标相一致、活动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并在最近发展区内、活动中有没有为幼儿提供直接参与的机会等等。

(3)对数学教育方法的评价。

这类评价包括活动方法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是否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活动方式是否能满足幼儿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性,能否促进幼儿在已有水平上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形式是否适宜于教学内容,等等。

例如,小班幼儿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时,就明显比中、大班的幼儿,喜欢使用比喻。

他们看到圆、正方形,就说成像太阳、像手帕。

因3~4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正处于直观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

那么教师的方法就要照顾到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

(4)对数学教育过程的评价。

这类评价包括活动结构是否严密、层层递进,活动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活动环节的衔接是否流畅、自然;活动中有没有充分体现师幼互动;老师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教育智慧怎样,比如,有没有很好处理活动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5)对数学教育活动环境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