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概念与体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概念与体系

1 周期折减系数

高规强条 3.3.16 要求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由于建模时不建立填充墙,造成结构的刚度偏小,因为计算得到的自振周期较实际的偏长,按这一周期计算得到的地震力偏小。故周期折减系数对计算的自振周期进行折减,从而对地震力进行放大考虑。

2 计算振型数

高规5.1.13条“••…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

计算完毕后,在结果-> 分析结果表格->周期与振型中查看振型参与质量,看是否X 和y 向平动,z 向扭转参与质量合计超过90%。如超过,则说明振型数量足够,否则需加大振型数量。有时,会遇到子空间迭代法算很多阶振型,振型参与质量仍不满足大于90%的要求,这时可改为Lanczos法或多重Ritz 向量法,会容易达到要求。

3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高规 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 1.3 〜2.0。”

4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高规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5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高规 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 。

midas Gen中实现:程序默认的调幅系数为0.85,并自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梁跨中弯矩自动按平衡条件增大。

说明:

1)调幅只对梁两端均为负弯矩的进行调整,对次梁或有正弯矩的梁不调幅;

2)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对横向荷载(风或地震荷载)不调幅,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调幅后再与横向荷载组合。

6 框剪结构的0.2Q0 调整

高规8.1.4条要求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进行0.2Q0调整。程序目前暂时屏蔽了进行地震剪力0.2Q0的调整功能

7 周期比

高规435条“,,。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周期比的要求实际上是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说明:

1)当周期比不满足时,需要调整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2)周期比和扭转因子等是在楼层刚性楼板假定的前提下给出的。

8 位移比

抗规 3.4.2和高规 4.3.5 条对位移比都有明确的要求。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说明:1)位移比不满足时,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

2)规范对位移比的控制是在刚性楼板假定前提下进行的,如果结构在生成层数据的时候,选择是不考虑刚性楼板,程序仍给输出位移比结果。

9 剪重比

抗规 5.2.5 条和高规 3.3.13条为内容基本相同的强条,“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该强条主要是为了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

10 层刚度比

抗规 3.4.2 条中给出了竖向不规则类型的侧向刚度不规则的判断准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高规

4.4.2 条给出了几乎相同的表述。控制层刚度比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竖向规则

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说明:

1)当结构楼层的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midas 自动将该楼层判断为薄弱层,按照高规 5.1.14 条将该楼层的地震剪力放大 1.15 倍。如果采用人工干预方式的话,可适当降低该层层高和加强该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或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2)对于含地下室的结

构,可以先不施加侧向约束,得到地下室的层刚度数值,计算地下室的楼层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刚度的比值,用于判断嵌固端的位置以及计算侧向弹簧的刚度值。

11 刚重比

高规 5.4.1条和 5.4.4 条给出了结构整体稳定性的要求,其中 5.4.4条为强条。

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控制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结构在风荷载或地震力的作用下整体失稳。刚重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12 楼层受剪承载力

高规 4.4.3 条,“ 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

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 B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抗规342条中竖向不规则类型的楼层承载力突变的判断准则,“抗侧力结

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楼层受剪承载力突变验算是为了控制结构的竖向不规则性,以免竖向楼层受剪承载力发生突变而形成薄弱层。

13层构件剪力比

抗规6.2.10对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的地震剪力有要求,“框支柱承受的最小地震剪力,当框支柱的数目多于10根时,柱承受地震剪力之和不

应小于该楼层地震剪力的20%;当少于10根时,每根柱承受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该楼层地震剪力的2%。”层剪力比的输出可统计各楼层杆系和抗震墙的剪力合计值,也可以得到各构件的地震剪力,用于对是否满足该条进行判断。有时,设计方有一定的要求,如外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超过一定的比例,此时可以通过层剪力比功能进行查看。

14 Sap200(默认设计荷载组合

1.重力荷载组合+活荷载

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1.35DL + 0.7 >1.4LL

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1.2 DL + 1.4LL

永久荷载对结构有利 1.0 DL + 1.4LL

2.重力荷载+风荷载

1.2DL ±1.4WL

1.0DL ±.4WL

楼面活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1.2DL + 1.4LL ±).6 X.4WL 楼面活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1.0DL + 1.4LL ±).6 X.4WL 风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1.2DL + 0.7 >.4LL ±.4WL 风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1.0DL + 0.7 >.4LL ±.4WL

不考虑风荷载及竖向地震作用 1.2 (DL + 丫EG< LL ±.3EhL 不考虑风荷载及竖向地震作用 1.0 (DL + 丫EG< LL ±.3 EhL

4.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7、8度,H >60m) 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2

(DL +丫EG< LL ±.3 EhL ±.2 >.4WL 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0 (DL +丫EG< LL ±.3 EhL ±.2 >.4WL

1.2 ( DL + 丫EGX LL ±.3 EvL

1.0 ( DL +丫EGX LL ±.3 EvL

不考虑风荷载 1.2 (DL +丫EG< LL ±1.3 EhL ±.5 EvL 不考虑

风荷载 1.0 (DL +丫EG< LL ±.3 EhL ±.5 EvL

1.2 (DL + 丫EGX LL ±.3 EhL ±5 EvL ±2 >.4WL

1.0 ( DL + 丫EGX L) ±.3 EhL ±5 EvL ±2 X.4WL

其中,DL 为恒荷载;LL 为活荷载;WL 为风荷载;EhL 为水平地震荷载;

EvL为竖向地震荷载;丫EG为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