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思路与当前工作重点
水处理厂施工中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技术要点与排放标准控制
水处理厂施工中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技术要点与排放标准控制一、引言水处理厂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环境健康的关键设施之一。
在水处理厂的施工过程中,水质监测与调节技术以及排放标准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质监测与调节的技术要点以及排放标准的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水质监测技术要点1. 实时监测与在线检测在水处理厂施工中,实时监测与在线检测是保证水质处理效果的关键。
通过监测设备的安装,可以实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做出调节措施,保证出水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 多参数综合分析水质监测不仅仅是对某一种污染物进行分析,而是需要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
比如,需要对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无机盐等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节,以确保水质达到标准。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对于水质监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数据库,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为后续的调节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水质变化进行模型化分析。
三、水质调节技术要点1. 混合水槽的设置在水处理厂施工中,混合水槽的设置是保证水质调节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将不同水源的水混合,可以平衡水质的差异,并降低处理难度。
同时,混合水槽的设置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冲洗和沉淀时间,以去除水中的杂质。
2. 絮凝与沉淀技术絮凝与沉淀技术是水质调节的重要工艺之一。
通过加入絮凝剂,将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团,并利用重力沉淀的原理将其分离出来。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浊度,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3.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处理水中有机物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将活性炭与水接触,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降低有机物的浓度,进而提高水质的安全性。
四、排放标准的控制1. 监测排放水质在水处理厂施工中,需要对排放水质进行监测,确保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监测指标可以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参数,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 排放方式与路径排放水质达标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排放方式和路径。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及方法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及方法概述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是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及实施方法,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技术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需考虑当地水环境特点、水质现状及环境容量等因素,确保标准具有环境适应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也要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以确保环境质量稳定和健康。
分级管理原则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可以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制定排放标准。
对于重污染行业或污染物排放较高的企业,应设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以确保其排放达标。
而对于清洁生产和低污染行业,可相应降低排放标准。
全要素管理原则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不仅要关注主要污染物,还要考虑次要污染物和累积效应。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水质目标、污染物排放特征、生态环境要求等,制定综合指标和全要素管理原则。
排放与减排结合原则排放标准的制定旨在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但也应考虑到减少污染物产生量的方法。
通过结合排放控制与生产工艺优化、资源回收利用等手段,实现减排的目标。
技术可行性原则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需考虑技术的可行性。
应结合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水平、成本效益以及企业可接受能力等因素,确保排放标准在技术上可行,并能够实际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处理过程中。
方法制定排放限值根据排放控制的需要,制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排放限值应根据污染物的危害性、水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确定,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指导文件进行制定。
制定监测要求为确保排放标准的有效执行,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要求。
监测要求包括监测点位的设置、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等内容,以全面了解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划分、监管措施和处罚机制等。
管理体系应能够有效推动排放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并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惩罚和纠正。
技术支撑在制定和执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支撑。
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与治理
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与治理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与治理方法,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一、排放标准的重要性排放标准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规范企业和个人的排放行为,保护水体环境,还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环境风险和健康危害。
1.1 国家排放标准国家排放标准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法规。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排放标准,包括《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监测要求,对于整顿和规范污水处理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1.2 地方排放标准除了国家级标准,各地方政府还可以制定适应本地情况的地方排放标准。
地方排放标准根据当地具体经济发展情况、地理条件和环境承载力进行调整和制定,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二、污水处理的治理方法污水处理的治理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污染特点和处理目标,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式进行处理。
2.1 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氧化还原和中和等技术。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去除,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
2.2 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污水处理技术。
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稳定的废物,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和污泥的产生。
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法、厌氧法和生物膜法等,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废水处理。
2.3 先进的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水处理方法。
它通过选择性透过和截留的原理,将污染物分离并浓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生活饮用水处理和废水再利用等领域。
三、污水处理中的挑战与前景污水处理在满足排放标准的同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环境保护部发布水污染治理方案
环境保护部发布水污染治理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项全面的水污染治理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减少水污染,恢复水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水污染防治目标与原则该方案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总体目标,即实现全面净化水环境、全面消除水生态系统破坏、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方案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依法治理、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源头控制、分类管理、社会参与、公众宣传。
这些原则确保了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二、水污染治理措施为了实现水污染防治目标,该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1. 加强水源保护措施,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确保供水的安全性和质量。
2.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完善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设施,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污水处理和回用,减少对自然水体的直接排放。
4.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5. 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工作,针对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加大治理力度。
三、水生态修复为了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该方案提出了水生态修复的措施。
这包括:1.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保护区的面积,保护湿地动植物的多样性。
2. 修复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提高其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3. 建设人工湿地,利用人工湿地的自然过滤功能,净化水体。
四、科技创新与管理该方案强调科技创新在水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水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方案还提出了加强水污染监测与管理的措施,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管。
五、社会参与和公众宣传为了提高公众对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度,该方案重视社会参与和公众宣传的力度。
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参与水污染治理工作,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
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水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我国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一、总体目标。
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2035年前,全面完成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重点流域和重点水体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水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主要任务。
1. 加强污染源控制。
通过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排放标准,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高污染源控制水平。
2. 提高水环境治理能力。
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制度,完善水环境标准和监管体系,加强对水环境质量的监督检查,提高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水污染应急处置能力。
3. 推进水生态修复。
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改善水体生态功能,修复受损湿地和水生态系统,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4.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动建立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保障措施。
1.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水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强化监管责任。
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
3. 加强科技支撑。
加大对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为水污染防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4.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的比较探讨
T a e se g Wa gY y o L uu ( hn a e f n i n na S in e, i R nhn n n e a i jn C ia V Acd myo vr me tl ce cs E o B i g 10 1) e i 002 j n
了 不 同 的 限值 。
接 关系 和体 现 了一个 国家 的环境 管理 水 平 、 科学 技 术 发 展水 平 和人 民生活 健 康水 准 。 污 染物 排 放标 准 是 水
3 美 国 水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体 系 特 点 分 析
美 国 水 环 境 标 准 的 制 定 与 实 施 是 按 照 《 邦 水 污 联
BP T是 一种 照 顾 到污 染者 经济 利 益 的排 放标 准 。 美 国 环 保 局 以“ 有 最 佳 工 厂 平均 表 现 水 平 ” 现 来决 定 BP T技 术 , 以说 BP 可 T技 术 是 现 有 工 厂在 经济 上 能
17 9 3年, 国发布 了第 1 国 家环境 标 准 : 工 业 我 个 《
三废排 放 试行 标 准) 目前, ) 。 共有 水 污染 物排 放标 准 2 1
个( 综合 类 1 , 业 类 2 个 行 0个 )¨。 I 现 行 水 污 染 物排 放标 准结 构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 (1)多数 标 准 按排 入 水 体 功 能 区 的不 同划分 相
摘 要 从 我 国 水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现 状 出 发 , 析 其结 构 特 点 , 析 了 现 行 排 放 标 准 执 行 过 程 中存 在 的 若 干 问 题 , 与 美 国 水污 分 剖 并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体 系 进 行 比 较 , 出 适 应 我 国 2 世 纪 环 境 管 理 需 要 的 水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体 系调 整 的 基 本 设 想 。 要 包 括 : 污 染 物 提 1 主 水 排 放 标 准 建 立 在 经 济 可 行 的 技 术 基 础 上 , 离 与 功 能 区 对 应 的 关系 , 用 吨 产 品 排 放 限 值 , 小 综 合 排 放 标 准 扩 大 行 业 排 放 标 准 , 脱 采 缩
环境保护法中的水污染治理与污水排放标准
环境保护法中的水污染治理与污水排放标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其中水污染治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法中的水污染治理措施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一、水污染治理措施环境保护法中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包括预防污染、污染控制和污染治理。
预防污染是指通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减少和避免水污染的发生。
污染控制是指对已经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以减少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污染治理是指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在环境保护法中,各国对水污染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例如,在中国的《水污染防治法》中,要求制定各类水体的水质标准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的污染治理措施。
在美国的《清洁水法案》中,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不同水体的标准和目标。
二、污水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污水排放标准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并通过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约束。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排放浓度的限制、水质指标的要求以及监测和处罚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制定污水排放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工业和生活污水的特点以及环境质量的要求。
同时,还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制定合理的标准。
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切实可行的标准。
然而,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有些企业和个人对污水排放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偷排、乱排等行为。
另一方面,监测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因此,加强污水排放标准的执行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三、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为此,各国之间可以进行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
例如,可以共同研究和制定国际标准,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分享治污技术和经验。
在国际合作方面,各国政府可以通过签署和执行环境保护协议来加强合作。
2023年新版水污染物综合全套排放标准详解
2023年新版水污染物综合全套排放标准
详解
简介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2023年新版水污染物综合全套排放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该标准将于2023年开始实施,并涉及水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标准内容
1. 污染物种类: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了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物、重金属、悬浮物等。
具体要求可参考标准文件。
2. 排放浓度限值:针对每种污染物,标准规定了其排放浓度限值。
企业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确保排放出的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不超过标准要求。
3. 排放方式要求:标准对排放方式也有相应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排放、间接排放等。
企业需要根据标准要求采取适当的排放方式。
4. 监测和报告:标准要求企业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并定
期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并满足标准
要求。
实施时间
新版水污染物综合全套排放标准将于2023年正式实施。
企业
需要在此之前进行准备,并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重要性和效果
实施新版水污染物综合全套排放标准对于保护水环境、减少水
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将提高排放水的质量,降低对
水生态环境的损害,并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结论
2013年新版水污染物综合全套排放标准的实施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
各相关企业应积极配合,全面落实标准要求,为保护水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水污染环保综合治理思路及解决方案研究
水污染环保综合治理思路及解决方案研究水污染环保综合治理思路及解决方案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水污染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还直接影响着人们健康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水污染环保综合治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污染的治理首先需要根据污染原因制定防治策略,并结合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一步是加强监测和评估,了解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通过建立健全的污染源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追踪污染物的来源与传输路径,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大对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估的力度,根据评估结果优化治理策略,确保治理措施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
水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政府、企业和公众都要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立法,提高执法效能,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与处罚。
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废水排放。
公众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倡导环保理念,为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氛围贡献力量。
另外,技术创新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生物技术、膜技术、吸附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水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已经取得重要成果。
例如,生物技术可利用生物体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膜技术可实现对微小颗粒的过滤;吸附技术可将污染物通过吸附剂的作用沉淀下来。
这些技术的运用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另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也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殆尽。
此外,还可以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将处理后的水资源再利用起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情况。
总之,水污染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全球性课题。
只有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齐心协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测评估,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方法,开展科研创新,建设环保设施,才能够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生命的源泉。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应对水污染问题,国家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水污染防治战略与政策框架,旨在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战略目标及原则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全国50%以上的国土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重点河流水质明显改善,重要湖泊水质稳步提升。
为达成这一目标,制定了以下原则:1. 综合治理:以全过程、综合整治为核心,统筹水源保护、水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形成既综合也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2. 预防为主:强调防治结合,注重源头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后期治理和恢复的负担。
3. 科技先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高效节能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
4. 市场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和公众参与水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机制。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明确了以下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1. 提高水污染控制能力:加强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治理,推动污染物达标排放和节约水资源。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
3. 增强水生态修复能力: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高河流和湖泊的自净能力。
4. 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5. 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三、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为了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1. 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水污染防治工程和科研创新。
2.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手段,引导企业加大水污染防治投入。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撑,推广应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2024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概述及发展展望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进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为了有效应对水污染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对水污染治理行业的投入和支持,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4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并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下面将从2024年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概述和发展展望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2024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概述1.国内外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4年,国内外政策对水污染治理行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在国内,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在国际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投入,积极推动全球水环境的改善。
2.技术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水污染治理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颖、高效的治理技术不断涌现。
如光催化技术、生物膜技术、电解氧化技术等,都在水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企业投入加大2024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和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对行业的投入。
很多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展了水污染治理相关的研究和生产,为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到水污染治理领域,使得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这种竞争促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二、2024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展望1.技术创新持续推进未来,水污染治理行业的技术创新将持续推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预计未来将出现更多高效、低成本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为解决水环境问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2.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水污染治理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行业的投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分析和建议
新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分析和建议近年来,水污染的恶化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解决水污染问题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水污染的种类以及对水污染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分析,希望在未来水污染问题能够得到相应的控制。
标签:水污染;防治;分析;建议一、前言水污染问题已经危害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一定要重视目前的水污染问题,这不仅给环境带来了危害,也导致很多的健康问题,引发了很多的疾病和生态问题,解决水污染已经是全球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也对解决水污染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
二、水污染的种类水污染现已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常见的水污染种类有7中,具体包括以下:(一)工业污染,疑难杂症危害大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源头,其由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三废”的产生,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一次污染,而这些污染物又会随降雨落到地面,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相比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要小很多,但是不同行业和工序所排放的污染物各具特性,处理难度极大、危害也非常大。
(二)地表水污染地表水污染是最明显的污染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它漂浮在湖泊,溪流和海洋中。
在水表面上最常见的是人类消费所造成的垃圾,例如水壶,塑料和其他废物。
这种类型的污染还来自溢油和汽油废料,它们漂浮在地表并影响地表水及其居民。
压裂产生的水污染物含有多种有毒化学物质,甲烷,苯和辐射。
(三)地下水污染这种污染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因为它会影响我们的地下水含水层。
地下水污染通常是由农业中剧毒化学品和农药引起的,这些化学品和农药从土壤包气带渗入含水层,污染了地下水。
(四)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未净化水中微生物引起的水污染的自然形式。
这些生物大多数无害,但某些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会引起霍乱和伤寒等严重疾病。
对于没有清洁饮用水和水处理设施的国家,这是一个重大问题。
(五)耗氧污染在水中繁殖的微生物以可生物降解的物质为食。
水污染排放标准
水污染排放标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纷纷制定了水污染排放标准。
本文将对水污染排放标准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引言水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环境健康的一大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了大量废水的排放,其中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等。
这些废水的直接排放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制定水污染排放标准是保护水资源、恢复水环境、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重要举措。
二、水污染排放标准的意义1. 保护水资源制定水污染排放标准有助于减少废水的直接排放,限制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总量,确保水体的质量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这将有助于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饮水安全。
2. 维护水生态平衡水生态系统对于维护整个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水污染排放标准的制定能够控制废水的排放,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酸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3.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制定水污染排放标准有助于提升工业企业的环保水平,推动清洁生产,促进绿色发展。
通过减少废水排放和水污染治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成本,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水污染排放标准的制定原则1. 依法依规制定水污染排放标准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充分考虑国家、地区的法律体系和政策导向。
在制定过程中,需广泛征求专家、社会公众的意见,形成符合法律规定和广泛认可的标准。
2. 科学严谨水污染排放标准的制定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和经济可行性,确保标准的可持续性。
3. 区域差异化由于各地区的地质、气候、人口等条件存在差异,水污染排放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环境背景,实行差异化管理。
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性更强的标准,以满足相应地区的实际需求。
四、国际水污染排放标准的比较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水污染排放标准的制定存在差异。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和监管如何落实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和监管如何落实城市污水处理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污水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明确排放标准和加强监管是确保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明确城市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依据,它规定了处理后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允许浓度和排放量。
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这些标准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功能区和污水排放去向等因素,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氮、磷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进行了明确规定。
然而,仅仅制定标准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标准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
这就需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
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监测是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出水水质进行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处理效果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监测点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涵盖污水处理厂的各个关键环节。
同时,监测频率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对于重点污水处理厂和关键时期,可以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在监管过程中,要严格执法。
对于违反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应当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这包括责令整改、罚款、限制生产甚至停产等措施。
同时,对于屡教不改或者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只有通过严格的执法,才能让污水处理厂重视排放标准,不敢轻易违规。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还应当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可以通过公开污水处理厂的相关信息,如排放标准、处理工艺、监测数据等,让公众了解污水处理的情况。
同时,建立公众举报渠道,对于公众反映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公众。
为了更好地落实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污水处理厂自身也需要加强管理。
一方面,要加大在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投入,不断提高处理能力和效果。
2023年水域环境监管工作方案
2023年水域环境监管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2023年,水域环境监管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供给压力不断增大,水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良好状况,有必要制定2023年水域环境监管工作方案。
二、总体目标1. 确保水生态环境稳定、健康,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3. 加强水域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果。
4. 确保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支撑。
三、工作重点1.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水域环境监管制度建设。
- 加强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
- 建立健全水域环境监管制度,从监管职责、监管措施、监管奖惩等方面,确保水域环境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
2. 提升水域环境监管能力,强化监管队伍建设。
- 加强水域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监管意识。
- 加强监管力量的建设,招聘并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水域环境监管人员。
3. 加强水域环境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
- 建立健全水域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类污染源进行风险评估,为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加强水域环境预警平台的建设,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及时对水域环境风险进行应对,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4.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改善水质。
- 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和相关标准,加大对水污染排放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 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乡污水治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
- 重点治理重点流域和水功能区的水污染,提高水质达标率。
- 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中国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过去、现在和未来
10
1
2
18
70
1
15
70
2
80
10
70
1
90
a
规模(PE)
>2000 10000~100000
>100000 <1000
1000~5000 5000~10000 10000~100000
>100000 >2000
10000~100000 >100000 ≥250 >2000
10000~100000 >100000
a
24
四、欧美地区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及其制定
美国污水二级处理标准
项目 30d最大平均值 7d最大平均值 30d最大平均去除率
BOD 30mg/L 45mg/L
85%
SS 30mg/L 45mg/L
85%
pH 6~9 6~9
该二级处理标准不管排放点河流的流量、流速和自净能力,对所有公共处理 设施的出水规定统一的排放限值。
中国的高速发展应还持续相当长时间,而标准修订周 期一般为5年,因此,这些变化对排放标准的影响不能忽视。
a
11
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问题与讨论
3. 排放标准能满足水环境和再生水质量要求吗?
在绝大部分地区,尤其缺水地区, 排放标准远远不能满足水环境质 量的需要!问题是: 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是什么? 合理吗?
a
17
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问题与讨论
对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编制了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 北京市环保局也发布了 《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论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与完善建议
论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与完善建议
李义松;刘金雁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16(44)21
【摘要】中国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经过4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在内容上也趋于丰富,但在体系自洽、前后一致、与水环境质量标准协调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如下建议:明确标准之间的效力关系以增强体系的逻辑自洽性;通过适时立、改、废,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协调;落实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实施手段。
【总页数】4页(P48-51)
【关键词】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排污许可证制度
【作者】李义松;刘金雁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江苏省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河海大学法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0.6
【相关文献】
1.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体系现状研究及完善建议 [J], 戴秀丽;许燕娟;承燕萍
2.《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实施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力促企业积极履行建议完善后续措施 [J], 王洋
3.中国压水堆核电厂调试领域标准体系现状和完善建议 [J], 王鲲;梁雪元;董瑞林;吴飞飞
4.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及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J], 武亚凤;周羽化;雷晶;张虞
5.论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J], 葛大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环境保护治理及展望规划
生态修复技术
01
生态修复技术是水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生态湿 地修复、水生植被修复、底栖生物修复等多种技术。
02
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水域类型和生态需求进行选
择和优化,如湿地公园建设、河流生态修复等。
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水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更加全面
03
、有效的解决方案。
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
技术成果转化困难
已有的技术创新成果难以有效转化为实际应用,限制了治理效果的 优化。
缺乏专业人才
水环境保护治理领域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 面的人才。
社会参与度不高
01
公众意识不强
社会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缺乏自觉性和责任感
。
02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不够,导致公
联合国水污染控制法
该法规主要规定了跨国水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强调了跨国合作的 重要性。
欧盟水框架指令
该指令对欧盟成员国的水质、水量和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和目标,并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
美国水污染控制法
该法规主要针对国内水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强调了排污标准和污染 源的监管。
中国水环境保护治理政策与法规
水质监测技术
水质监测是水环境保护治理的关键基础,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等多 个方面。
水质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如遥感、GIS、光谱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快速、准 确的水质监测,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实现全流域、全方位的水质监测,为水环境管理提供 更加详实的数据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水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 有机物、氨氮等。
我国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改善建议
我国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改善建议摘要:目前很多地区的水环境都在发生持续恶化,因污染等问题的频繁出现,直接导致粮食产量降低,不仅对当地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威胁,还可能影响当地的粮食安全,所以对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进行加强刻不容缓。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改善建议引言在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持续转型升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双重影响下,人民群众以及工农业生产对淡水资源需求量也明显提升,但同时,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废水排放规模也在持续扩张,使得国内本就稀少的淡水资源出现了水污染问题。
考虑到我国污水处理设备及整体技术水平发展滞后,再加之污染源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得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在我国政府部门提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同前进的大背景下,水资源污染治理工作以及水环境保护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工作方案以及水环境的保护措施,为我国政府部门落实、改进水资源污染治理工作和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一、我国水环境保护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一)废水处理率及污水再利用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发展迅速,2017年以来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初具规模。
然而,我市污水处理体系还不完善,据住建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仅有68%的城市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仅有37%的城市实现了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此外,随着可持续供水投入的增加和标准的提高,我国污水处理仍有提升空间,污水处理系统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省市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我国水资源问题依然严峻,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再生水利用规模较小,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足30%,县城污水再生利用率仅为14%。
2021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在《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提到要强化污水再生利用,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力争达到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思路与当前工作重点陈艳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摘要:本文回顾了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对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特点与问题进行了剖析,介绍了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十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体系1、引言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环境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水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的标准,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实现。
2、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与环境保护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审查通过了我国第一个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4-73),该标准奠定了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为我国刚刚起步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管理和执法依据。
1984年5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进行了修正),明确规定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审批和实施权限,使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和保证。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制订钢铁、化工、轻工等20多个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80年代末,原国家环保局制订颁布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88),替代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中的废水部分。
该标准的突出特点是:根据水域功能确定了分级排放限值,即排入不同的功能区的废水执行不同级别的标准;并强调了区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排放限值,对行业排放标准进行了调整,统一制订水质浓度指标和水量指标,体现了水质和排污总量双重控制。
1991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环境标准工作座谈会上,对排放标准体系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新的环境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综合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但二者不交叉及排放标准分级的体制,推出了排放标准的时限制。
在此之后,依据3000家重点污染源,着手制订了12项行业性的时限制排放标准,并重新修订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同时替代了80年代制订的一批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到目前为止,共有18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综合类1项,行业类17项),涉及到造纸、钢铁、纺织印染、合成氨、海洋石油开发、肉类加工、磷肥、烧碱、聚氯乙烯、船舶、兵器、航天推进剂、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等10多个行业。
此外,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厦门等省市还制订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包括综合与行业两类、国家和地方两级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3、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特点与问题分析3.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级与水环境质量各类功能区类别相对应原则上讲,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环境质量标准有密切的联系,即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浓度(或数值)经过扩散与稀释,不致破坏水环境质量功能区所规定的要求,因此最初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时采用与水环境质量各类功能区类别对应进行分级的方式,旨在体现“高功能区高保护、低功能区低保护”的思想。
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经济不发达时期,水污染物排放量远远小于水环境容量,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级与区域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对应,可简化环境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当时环境管理的需要。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污染源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其它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的变化,往往是即使所有污染源能够达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也不能保证区域水环境质量达标,因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已大大超过水环境承载力。
尤其在目前经济发展迅猛、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环境容量的情况下,只有采取综合整治措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排污总量控制等手段来实现水环境质量功能目标,而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区域水环境质量功能直接对应分级已明显失去现实意义,不能适应目前水环境管理的需要。
3.2 综合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覆盖面较广,行业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少,二者不交叉执行80年代中期制订了大量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到80年代末颁布了各行业通用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该标准与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同,它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不同类别功能区的要求,分级规定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这样确立了综合标准与行业标准并存的格局,但二者关系不够协调,排污收费依赖于综合排放标准,造成实施过程中出现交叉。
制订综合排放标准没有考虑各行业生产工艺、处理技术的差异和污染物的特点,执行中经常出现标准值偏严或偏松的情况。
而根据行业特性确定行业排放标准相关排放指标的限值,一般控制指标较少。
到目前为止,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17项,很难满足我国开展环境管理依法行政、推行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的环境管理要求。
3.3 排放标准以浓度指标为主由于我国各地的监测经费有限,监测仪器设备相对落后,监测人员缺乏,中小企业较多,污染物排放波动性较大,产品产量难以准确统计以及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虽然部分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排放浓度、吨产品允许排水量和吨产品水污染物排放量指标,但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仍以浓度指标为主。
以浓度指标考核难以避免稀释达标行为的存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这种方式也不适应目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3.4 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较少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制订地方标准,对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订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
当执行以技术为基础的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能达到区域水环境质量或总量控制要求时,地方可以针对污染源和当地环境的特点,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极不均衡,水环境容量资源各不相同,水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极强,为适应不同地区对水环境保护的不同要求,需要在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订适用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地方性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由于我国地方标准制订的技术储备不够和人员素质等原因,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工作比较滞后,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制订的地方排放标准较少,且制订和发布程序不规范,实施机制不健全,难以满足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3.5 按时间段制订污染物排放限值,体现标准的“超前性”90年代以后制订的排放标准,按建设项目的时间段划分为新污染源和老污染源,分别制订宽严不同的排放限值。
新污染源从严,要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处理技术,要保证足够的污染治理费用,给企业一个足够的准备时间将污染消除在工艺设计过程中。
今后标准制订仍要体现这一“超前性”思想。
4、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的基本思路针对国家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水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国家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思路如下:4.1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清洁生产工艺、经济可行的污染物控制技术为依据,而不再与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对应根据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量水平及经济可行的污染物处理技术等因素来确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标准值。
改变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级与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对应的做法,不分级别,以污染物处理技术为依据,制订单一排放限值,以利推行清洁生产和推进总量控制,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对所有排污单位做到公正、公平。
4.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按行业制订,甚至按工艺类型、产品种类制订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一般按行业和产品类别有针对性地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即行业排放标准。
分行业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利于促进行业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合理有效地控制该行业的特征性水污染物,而综合排放标准则很难做到。
因此我国今后将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将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心转向行业标准,扩大行业覆盖面,增加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数量,使综合排放标准成为行业排放标准的补充。
增强行业排放标准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制订一批具体的按生产工艺过程或产品种类划分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这样既能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又能保证标准的可操作性。
4.3 加强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力度,协调地方排放标准和国家排放标准的关系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代表全国平均控制水平,是一个基准控制水平,企业经过一定努力都能够达到,而将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
国家主要通过环境质量标准实施间接控制,同时通过发布行业环保技术政策和污染控制技术指南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实施更严格的控制。
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可针对当地水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4.4 从浓度标准逐步过渡到以负荷标准为主,规定日、月或年均排放限值目前部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三个指标,即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吨产品允许排水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
但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量超标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且目前的监督监测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实际上主要起作用的还是浓度标准。
控制浓度难以避免以稀释方式达标的行为,难以有效地控制进入水环境的水污染物总量。
另外,随着目前企业改组和改制,某一企业跨多个行业,生产多种产品,以浓度标准控制则难以客观准确评价企业的排污行为。
因此,在标准的表达方式上,要逐步过渡到以负荷法排放标准为主,规定日、月、年均吨产品排放限值,即体现出总量控制的要求,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避免目前浓度标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弊端。
但是为防止水污染物大量排放对水环境造成急性意外危害,部分指标仍要规定一次最大浓度值。
鉴于目前监测经费不足、监测手段和统计手段明显落后难于实施,目前多数标准仍采用浓度标准与负荷标准共存的方式。
4.5 排放标准强调以经济可行的处理技术为依据制订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时,明确以水污染物处理技术为依据,采用水污染物达标技术,即现阶段所能达到的最佳控制技术为标准的制订依据,根据不同行业的工艺技术、污染物产生量水平、处理技术等因素确定各种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应以减少单位产品或单位原料消耗量的水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根据行业工艺技术的进步、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适时地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修订,逐步达到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标。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行业最佳实用技术为依据,这样制订的排放标准才有针对性,才能得到企业界的支持与合作。
4.6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体现超前性,按年限制滚动在制订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应有超前意识,对新污染源应从严要求,以体现技术的进步;同时适用于新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因为新污染源经过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验收,配置了项目建设时较为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
如果排放标准调整频繁,就会导致企业相应更新污染治理设施,造成资金和设施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