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郁达夫
生平经历
• 郁达夫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 法语、马来西亚语。九岁便能赋诗。 •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 成立创造社,担任《创造季刊》、《创造月刊》、 《洪水》半月刊编辑, • 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 篇小说集《沉沦》。由此奠定了郁达夫在新文学 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 众文艺》。 •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 之一。
沉 •• 小说中“我”的感伤, 大多是由于所谓的“忧郁症”导致的敏 感、多疑、偏狭造成的,也都能推到是日本 沦 军国主义者对“支那人”的歧视上:因为
“我”不仅是感到“日本人”对自己的冷淡 而发出复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 自己嫡亲的兄长,也会反目成仇。而郁达夫 所描绘的伤感中,也包含了有所不幸、有所 苦闷即大大发作的性情中人和浪漫主义。 • 郁达夫小说惯用第一人称“我”,这个 “我”并不仅仅是起到讲述故事或者勾连情 节的作用,在一些作品里“我”竟至成了作 品的主人公,情绪由“我”起伏波动,情节 由“我”而发展变化。同时,这个“我”并 不仅仅是作者个人,而是相当典型的概括出 了“零余者”即正直、善良、清贫的知识分 子共同的命运。
• 有一年郁达夫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 水遥山,餐罢得一上联: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账曰: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 三竺:指上、中、下竺。六桥:指苏堤上映波桥、 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六座 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
沉 沦
• 《沉沦》定稿于1921年5月9日,是郁达夫的代 表作。1921年7月,与郭沫若等创办创造社, 开始文学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沉 沦》。(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亦是他的 代表作,当初出版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他讲 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 的悲哀。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 • 郁达夫在《自序》中说:“《沉沦》是描 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 郁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 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 突。”这一段话既阐明了小说的主题,也概括 了作品的主要内容。通篇着力描写与渲染的就 是忧郁,苦闷,性。
散文家:郁达夫(中国)人物简介
郁达夫散文的影响与地位
郁达夫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
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 郁达夫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郁达夫的散文丰富了现代散文的题材和风格
• 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郁达夫散文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对后世作家的启示
• 郁达夫的散文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对农民命运的关注
• 反映作者对农民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 如“蚕儿吃了桑叶,就要长大了”的描绘
《志摩在回忆里》:纪念徐志摩的友谊与情感
对徐志摩的友谊的怀念
• 反映作者对徐志摩的友谊的珍视
• 如“志摩在回忆里”的描绘
对徐志摩的怀念
• 反映作者对徐志摩的怀念之情
• 如“志摩是一首永远读不完的诗”的描绘
04
• 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展现情感的深度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对生活的感悟
• 如《故都的秋》中对北平的秋景的描绘
郁达夫散文的语言清新与优美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词更具表现力
• 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展现作品的意境
• 如《春蚕》中对农村生活的描绘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郁达夫:中国散文家人物简介
DOCS
01
郁达夫生平与创作历程
郁达夫的成长背景与早年经历
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书香门第
• 父亲是一位教育家,母亲是一位贤淑的女性
• 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涉猎古籍,熟悉诗词
早年求学经历
• 曾就读于私塾和教会学校
• 如《故都的秋》中对北平的秋景的描绘
中国近代人物之郁达夫
佳句欣赏(郁文)
• 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残雪。 ——《远一程,山一程》
• 无雨那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到昼之光芒。 ——《炉边独语/雨》
•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钓台题壁》
• 倾城春色,终不过繁华过往。
文 学 成 就
《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年, 《血泪》(《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年, 《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年, 《日记九种》1927年, 《孤独者的愁哀》(戏剧集)1927年, 《迷羊》(中篇小说)1928年, 《奇零集》(《达夫全集》第4卷)1928年, 《达夫代表作》(小说、散文合集)1928年, 《在寒风里》(小说、散文合集)1929年,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小说)1932年, 《仟余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年, 《屐痕处处》(散文集)1934年, 《达夫日记集》1935年, 《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1935年, 《达夫游记》(散文集)1939年,创造社《达夫散文集》1936年, 《闲书》(散文集)1936, 《我的忏悔》(散文集)1936, 《藤十郎的恋》(剧本)1937, 《郁达夫文集》(小说、散文合集)1948, 《达夫诗词集》1948, 《郁达夫文集》(1一12册)1982, 《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文集第三卷)1982,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 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 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作品江南欣,秋赏当之然也故是有都的的,但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
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 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 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 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 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的过程上, 是不合适的。 。。。。。。。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郁达夫(1882年-1945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文学创作: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文学体裁。
他的作品以真实揭示社会现实、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而著称。
他的小说作品《伤逝》和《边城》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学思想:郁达夫以其独特的文学思想和观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主张以自我表达为核心,注重个体与社会、个人与命运的关系,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命运和情感。
他提出了“文化的人道主义”思想,主张文学要与人道主义相结合,关注人的尊严和人类的命运。
3. 文学批评: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和评论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出了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深刻见解,对于中国文学的传统和现代性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对于当时的文学界有重要影响,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郁达夫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作品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也对于文学思想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和思想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对于后来的作家和文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达夫及其创作
郁达夫旧居
日本留学期间旳郁达夫
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三弟兄
风雨茅庐
郁达夫手迹
《沉沦》第一版封面
二、有关名词概念
1、发明社:直抒情感,“主情主义”
1923年由一批在日本留学旳青年作家组织成 立旳文学社团。发明社主要组员有郁达夫、 郭沫若和成仿吾等。发明社旳作家从理论到 实践都强调小说旳主观性和抒情性。他们旳 作品大都有一种抒情主人公旳自我形象,作 者不着意于经过人物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 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旳强烈 感情,去打动读者。这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 是一全新旳样式,也是对老式小说观念旳一 种新发展。
所以买通了郑秀岳,买到了满口金牙旳青年 男子等。
大胆前卫旳恋爱理念,着重于肉体感官享有
“恋爱就是性交,性交就是恋爱,所以恋爱 应该不择对象,不分畛域旳。不论对方旳是 猫是狗,是父是子,一道玩玩,又有什么不 能够呢?”
美与丑,善与恶 对比强烈
强调主观抒情旳其他作家
叶灵凤(1905-1975) 《菊子夫人》、《姊嫁 之夜》
——成仿吾《沉沦旳评论》
2、《迷羊》:爱情旳迷失
王介生 体弱多病旳文学青年 谢月英 一种演老生旳女戏子 最终因为经济原因,谢月英离开了王介生,
跟随了一种有钱旳老头。 情欲?爱情?
《她是一种弱女子》构思1927年,1932年出 版,起初被政府指为“普罗文艺”被查禁, 后更名《饶了她》,并删节处理。
以新军阀混战为背景,塑造三位女性。女性 之间旳情爱关系,他们旳不同人生路向。
官宦之后:郑秀岳
清贫之家:冯世芬
土豪之女:李文卿
郑秀岳: 软弱贪婪
情感上依赖冯世芬,生活上羡慕有钱人。
逐渐在金钱和肉体旳引诱下被李文卿控制。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荫生,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郁达夫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郁达夫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普通家庭。三岁丧父,家庭窘迫。兄弟三人,大哥干农活,二哥打工。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值抗日时期,妻子王映霞红杏出墙,与时任浙江教育厅长的许绍棣(郁达夫旧日同学)有染。郁达夫忍痛说:“许君究竟是我的朋友,他奸淫了我的妻子,自然比敌寇来奸淫强的多,并且国难当前,这些个人小事,亦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复仇!”并作词《贺新郎》:“匈奴未灭家何恃?且由他,莺莺燕燕,私欲弥子,留取吴钩拼大敌,宝剑岂能轻试?歼小丑,自然容易。别有戴天仇恨在,国尚亡,妻妾宁非妓?先逐寇,在驱雏。”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郁达夫简介及作品分析
郁达夫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
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
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
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
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
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
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
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
著名作家郁达夫的简介
著名作家郁达夫的简介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郁达夫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郁达夫生平简介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在寒风里》、《孤独者的哀愁》、《我的忏悔》等都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
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郁达夫,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郁达夫简介吧!1896年,郁达夫在浙江一个知识家庭出生。
三年后,郁达夫的父亲去世,郁达夫在家人支持下,开始到学堂读书。
1912年,郁达夫考上了浙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而遭到学校开除。
第二年,郁达夫和哥哥郁华前往日本留学,1914年7月份时,郁达夫考入了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并选择学医。
随后,郁达夫一面学医,一面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1916年,郁达夫从医科部转至政治学科学习。
第二年,郁达夫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经济领域的知识。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1921年,郁达夫和好友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开办了“创造社”,并发表了他人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2年,郁达夫学成回国,并在多所高校任职授课。
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领土,侵害中国人,这激发了郁达夫创作灵感,他积极号召中国人反抗日本人的侵略。
随后,郁达夫辗转多个地区,为抗日战争不断努力着。
1938年,郁达夫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战争宣传工作。
1945年,郁达夫遭到汉奸告发,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中。
郁达夫子女有几个郁达夫子女共有十一人,其中与孙荃共育四位子女,曾有一个孩子早夭;郁达夫与王映霞共育有五个子女,后来两个孩子早夭;郁达夫和何丽有共育有两个孩子。
总结来看,郁达夫子女共有八人存活。
郁达夫长女名为郁黎民,是郁达夫和第一任妻子孙荃所生的孩子。
郁黎民生于1925年,一直由母亲孙荃抚养长大。
从感情上来说,郁黎民更加偏爱母亲一些。
随着年龄逐渐增加,郁黎民也理解了父亲的思想和行为,随后郁黎民曾发表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父亲郁达夫的缅怀之情。
郁达夫简介及生平事迹
郁达夫简介及生平事迹郁达夫,原名郁振铎,字达夫,号雨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将从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两个方面来介绍他。
一、生平事迹郁达夫于188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1902年,郁达夫考入了南洋公学,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
在南洋公学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1904年,他辍学回国,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第一篇小说《春蚕》发表于《新民丛报》,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1912年,郁达夫创办了《晨钟报》,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份以文学为主的报纸。
他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社论,对当时的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9年,郁达夫参加了“五四”运动,成为了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在运动中发表了《狂人日记》等一系列具有强烈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927年,郁达夫因参加了南昌起义而被捕,不久后被杀害。
他的英勇牺牲,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成就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散文以其清新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达夫
他虽然修读的是经济,但文学 活动不绝,在留学期间阅读了不少 外国小说,以俄国、德国小说居多。 1921年,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 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织文学 团体“创造社”。同年开始写作小 说。该年10月15日,首部短篇小说 集《沉沦》出版,内容畅述留学日 本时迷恋日本女人的故事,故事也 刻画了主角因孤独、性压抑及对中 国的矛盾情结所产生的复杂心理结 构,内容香艳豪放,轰动国内文坛。 郁达夫在二十多岁时患了肺结 核。
郁达夫
(1896.12.07~1945.09.17)
原名郁文,幼名荫生,字达夫, 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 家、诗人。代表作《沉沦》、 《故都的秋》、《春风沉醉 的晚上》、《过去》、《迟 桂花》等。
早 年
郁达夫,本名郁文,出生于浙江省富 阳市满州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 家庭,三岁丧父,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 赋诗。曾先后于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 之江大学预科(因为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杭府中学(与徐志摩同学)。1913年随 兄长郁华赴日本留学。1919年11月入东京 帝国大学经济学部,至1922年毕业回国。
遇 害
1942年6月初郁达夫逃至苏门答腊西部市镇巴爷公务,化名赵廉,居于当地华侨 蔡承达的房屋,并在当地人协助之下开设酒厂维生。
附近地区的日本宪兵队得悉赵廉是当地唯一懂日语的华侨,希望他当翻译。郁达 夫不收日军薪金,但当时其自愿充当日军翻译一事仍然引起当地人的许多误解和 不满,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印尼人和华侨。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 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 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 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 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 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第一 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 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 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 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 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 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 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 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
郁达夫(中国作家)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名文,字达夫,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郁达夫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生平事迹: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满州弄(现更名达夫弄)的知识分子家庭。
1899年,郁达夫的父亲去世,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1903年,郁达夫进入私塾读书。
1908年,就读富阳县立高等小学。
1910年,郁达夫与徐志摩考入杭州府中学,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和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
1911年,郁达夫进入蕙兰中学读书;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却因参与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3年,郁达夫随长兄郁华(郁曼陀)赴日本留学。
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1917年7月毕业;11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留学期间,郁达夫阅读了大量外国小说,尤以俄、德小说居多。
郭沫若、郁达夫、王独清、成仿吾郭沫若、郁达夫、王独清、成仿吾[3]1921年,郁达夫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开始小说创作;10月15日,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轰动国内文坛。
1922年,郁达夫回国,在安庆法政专校教授英语,与当时同为该校教员的陶希圣颇有交往。
1923年辞职,出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统计学。
1924年,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为期亦仅一年。
1926年,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年底辞职;返回上海后,郁达夫开始主持创造社出版工作,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郁达夫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郁达夫简介
创作于1932年3月,在郁达夫的小说中算不上佳作。作者 自己是这样评价的:“这一篇小说,大约也将变作成我作品之 中最恶劣的一篇。”后来,他在《沪战中的生活》中又对创作 《弱女子》的意图作了说明:“我的意思,是在造出三个意识 志趣不同的女性来,如实地描写出她 们所走的路径和所有 的结果,好叫读者自己去选择应该走那一条路。” 理论界对《弱女子》的评价和研究,大多取批评和 否定的态度,并且,主要是围绕三位女性人物(特别是“弱女 子”郑秀岳)进行的,而对差不多贯穿小说后半部分的“弱女 子”的丈夫吴一粟却几乎没有提及。笔者以为,郁达夫在小说 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吴一粟应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关 于吴一粟这一人物,有些问题值得探讨,如:作者为什么要在 《弱女子》中塑造了一个比“弱女子”还弱的“弱男子”? “弱男子”吴一粟是否也属于“零余者”?为此,本文想对这 一人物作些初步探讨。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 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 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 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 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 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 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 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 所接纳的作品。
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 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 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 人民的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他 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 前进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 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在艺术上,则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 浓重的主观色彩,既有表现对旧社会的抗争 与愤激的直抒胸臆,也有坦率的自我暴露、 病态的心理描写、悒郁感伤的心灵倾诉,形 成感情意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
著名作家郁达夫的简介
著名作家郁达夫的简介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郁达夫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在寒风里》、《孤独者的哀愁》、《我的忏悔》等都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
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郁达夫,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郁达夫简介吧!1896年,郁达夫在浙江一个知识家庭出生。
三年后,郁达夫的父亲去世,郁达夫在家人支持下,开始到学堂读书。
1912年,郁达夫考上了浙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而遭到学校开除。
第二年,郁达夫和哥哥郁华前往日本留学,1914年7月份时,郁达夫考入了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并选择学医。
随后,郁达夫一面学医,一面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1916年,郁达夫从医科部转至政治学科学习。
第二年,郁达夫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经济领域的知识。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1921年,郁达夫和好友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开办了“创造社”,并发表了他人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2年,郁达夫学成回国,并在多所高校任职授课。
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领土,侵害中国人,这激发了郁达夫创作灵感,他积极号召中国人反抗日本人的侵略。
随后,郁达夫辗转多个地区,为抗日战争不断努力着。
1938年,郁达夫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战争宣传工作。
1945年,郁达夫遭到汉奸告发,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中。
郁达夫子女有几个郁达夫子女共有十一人,其中与孙荃共育四位子女,曾有一个孩子早夭;郁达夫与王映霞共育有五个子女,后来两个孩子早夭;郁达夫和何丽有共育有两个孩子。
总结来看,郁达夫子女共有八人存活。
郁达夫长女名为郁黎民,是郁达夫和第一任妻子孙荃所生的孩子。
郁黎民生于1925年,一直由母亲孙荃抚养长大。
从感情上来说,郁黎民更加偏爱母亲一些。
随着年龄逐渐增加,郁黎民也理解了父亲的思想和行为,随后郁黎民曾发表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父亲郁达夫的缅怀之情。
后来郁黎民在湖南桂阳担任一名教师,过着平淡朴实的生活。
郁达夫
4
文学成就
创作风格 文学创作阶段特色 郁达夫作品图片 (12张) 早期:1920—1933。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 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 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1933—1938。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 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 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 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晚期:1938—1945。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 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15]
3
人物生平2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郁达夫与关楚璞、姚楠、许云樵等文人创建新加坡南洋学会。民国三十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团长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 委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抗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年初,郁达夫出席了由陈嘉庚领导成立的“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合会”成立大会, 被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成为新加坡华侨抗日领袖之一。二月,新加坡沦陷后,胡愈之、 郁达夫等参加抗战委员会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郁达夫化名赵 廉,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后来日本宪兵得知他精通日语,胁迫他当了7个月的翻译。其间,他暗 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郭沫若、郁达夫、王独清、成仿吾抗战胜利后,陈嘉庚曾对中共党员国外统一战线负责人夏衍说:“那 时郁达夫不仅掩护了我,还援救了许多被日本人逮捕的华侨。”一位马来西亚共产党负责人说:“没有 他的帮助,我们的组织会遭到不可补救的损失。”由于汉奸告密,日本宪兵开始全面调查郁达夫,并准 备对郁达夫在内的南下文化界人士实施大屠杀。身处险境的郁达夫安排胡愈之等人先行离开印尼。六月, 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西部市镇巴爷公务,化名赵廉,在当地华人协助下开设酒厂谋生。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
郁达夫相关知识点总结
郁达夫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生平郁达夫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名医,自小成长在知识渊博、家风严谨的家庭环境中。
对于文学的追求始于儿时,他的文学天赋在早年即有所显露。
1912年,郁达夫考入日本岐阜高等学校。
在日本留学期间,郁达夫在读书的同时,广泛阅读了世界文学名著,并深受影响。
他还曾在东京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并继续深造西洋文学。
二、文学成就郁达夫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怀和对于文学的探索,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上有了非凡的成就。
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其中既有批判现实的激烈作品,也有优美的散文和诗歌。
他的代表作品有《故都的秋》《散文诗选》《英国游记》等。
在文学的探索上,郁达夫兼收并蓄,善于借鉴西方文学成就,同时也很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他以独特的眼光和才华,创造了一批富有现代气息、融合了东西方文学风貌的优秀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作品特点郁达夫的作品以独特的写实主义风格和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较为出色,作为一位颇具讽刺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家,郁达夫的智慧和才情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他所倡导的“文学为了生活,生活为了文学”的文学理念,使得他的作品总是生动地描绘出社会百态和人民的命运。
他的作品不断地打破传统文学惯例和文风,呈现出了较为丰富的文学形态。
四、对后人影响郁达夫在文学上的成就和思想上的开拓,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给当时的文学界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动力,激励着后来的一代文学家不断地创新和进取。
郁达夫的文学理念和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飞速发展和浓厚的创作氛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对于后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五、晚年生活1945年,郁达夫因病离世,终年50岁。
他虽然短暂的生命没有造成多富盛名的文学积淀,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永垂不朽。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简介一、背景介绍郁达夫 (1895年3月七日 - 1945年12月十日) 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散文和小说作品闻名于世,并且对于推动现代汉语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郁达夫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使他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生平经历郁达夫于1895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吴江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
他的父亲是一名富有的地主,而母亲则来自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
在父母的教育下,郁达夫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展示出卓越的才华。
在北京读初中期间,郁达夫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撰写自己的作品。
他的作品很快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使他开始步入文学界。
在青年时期,郁达夫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迅速成为一个知名的革命家。
他致力于为社会主义和进步事业奋斗,并通过笔触表达他对于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然而,郁达夫的生活并不平静。
在1927年,他因为参与左翼运动而被逮捕,并被迫离开中国。
在流亡期间,他继续写作,并发表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直到1945年,郁达夫在台湾去世。
三、文学成就郁达夫以他的散文作品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他的散文经常以纯粹而优美的风格展示,探索了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复杂性。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郁达夫通常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困境。
他以真实和直观的方式描绘了人们的内心挣扎,同时也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除了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外,郁达夫还致力于翻译工作。
他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引入中国,使中国读者能够接触到世界文学的精华。
他的翻译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四、影响与遗产郁达夫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作品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正,深深地触动了许多读者的内心。
他的写作风格和翻译技巧也对后来的一代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他的散文和小说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成为中国文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逝世后的几十年里,郁达夫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郁达夫的简介
郁达夫的简介1902年,郁达夫七岁时,进入私塾,8岁转入魁星阁私塾就读。
据《富阳县教育志》记载,私塾教材采用《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千家诗》、《女儿经》等韵文为主,对较高程度的学生则授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1904年,郁达夫9岁,改进公立书塾“春江书院”,这实际上是高一年级的书塾,即所谓“经馆”之属。
书院以读《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左传》等为主。
郁达夫从这里开始正在接触古典文学,特别是对旧体诗和韵文发生了深厚的兴趣。
1907年,春江书院改为富阳县高等小学堂,郁达夫也在这时转入了学堂。
在这期间,郁达夫遇见了两位教员,其中李问渠,他不仅思想开放,能接受新思想,而且他的诗和经史子学都有很高的造诣,郁达夫和其他许多人一样都受到过他的熏陶。
另一位是王沛文(王子明),郁达夫也深受其影响,一首诗《寄王子明业师居富阳》“况当少小离乡日,更苦陬偶学语初”足见影响之深了。
在这段时间里,他刻苦好学,成绩优秀,因此在郁达夫13岁时(1908年),受堂长和知县的提拔,跳班升了级。
正因有如此深厚的学业基础,因此在小学毕业时,他已经能够阅读家里一只开禁的书箱里的《石头记》和《六才子》。
1910年冬天,郁达夫高小毕业,由于成绩优异,奖得吴梅村诗集,是郁达夫严格意义上的研求韵律之始。
此前郁达夫虽然广读诗书,但还只是停留在爱好上,而吴梅村的诗给他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是他真正开始了对诗的研究。
1911年春天,郁达夫离开家乡,到杭州、嘉兴府中,由于语言的不通,生活的不惯,孤独与乡愁时时袭扰着他,他只能借助读书来得到排遣。
吴梅村诗集是这一时期所精研的教材之一,此外朱彝尊、李商隐、杜牧、李白等人以及清人诗,也开始大量阅读。
《自述诗》之十五“怨湖旧忆梅村曲,莺粟人传太史歌”就明确告诉我们这一点。
清代诗歌给了他很多的影响;但影响更大的就是吴梅村,郁达夫说:“因为吴梅村的夫人姓郁,我当时虽则还不十分懂他的诗的好否,但一想到他是我们郁氏姻亲的时候,就莫名其妙地感到一种亲热。
郁达夫现代诗歌
郁达夫现代诗歌
郁达夫(1896-1945)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郁达夫的现代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郁达夫的现代诗歌作品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故都的秋》:这首诗描绘了故都北京的秋天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秋风萧瑟”、“黄叶满地”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秋天世界。
2.《沉沦》:这首诗反映了郁达夫内心的苦闷与挣扎。
诗中的主人公身处黑暗之中,无法自拔,最终选择沉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3.《离骚》:这首诗以屈原的《离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长夜漫漫”、“风雨如晦”等,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不安。
4.《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春风吹过”、“桃花盛开”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世界。
5.《葬花吟》:这首诗描绘了葬花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落花流水”、“春去秋来”等,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
总之,郁达夫的现代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郁达夫课件
(1917年 二十一岁)当郁达夫从日本回国省亲时,是在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下的结合下,奉母命与同乡富阳宵井女子孙荃订婚。 (1921年~1927年 二十五岁~三十一岁)在安庆时与妓女海棠的荒唐 恋情,在北京与妓女银娣的交往。 (1927年 三十一岁)邂逅了王映霞,郁达夫一见倾心,遂求再见、 三见,于是上演了现代文坛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传奇。1928年4月, 郁达夫、王映霞在上海举行了婚礼。郁达夫曾作诗《下堂妾王氏改嫁 前之遗留品》一首: 凤去台空夜渐长,挑灯时展嫁衣裳; 愁教晓日穿金缕,故锈重帏护 玉堂。碧落有星烂昂宿,残宵无梦到横塘; 武昌旧是伤心地,望阻 侯门更断肠。[3](1938年 四十二岁)王映霞离开星洲之后,郁达夫 的心境极其孤寂和颓唐,这时,一位国色天香的女播音员李小瑛(音 译)出现在他的面前,使他已是一潭秋水的心池,又波动起一片涟漪。
家庭婚姻
文学与恋爱,在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恋爱的激情,本来就已融化在 他的血液之中,观其一生,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然 后表现到文学的创作之中,写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而其恋爱经历 也如同他的文学名篇一样,焕发着迷人的光彩,怅惘也罢、迷离也罢、 悲歌也罢,一并都成了传世的名作。 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 (1909年.十三岁)富阳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与比邻的“赵家少 女”,有过一段“水样的春愁”的初恋之情,大约在同一时期,他还 与倩儿等两位姑娘有过类似的恋情。 (1914年~1920年.十八岁~二十四岁) 与后藤隆子、田梅野、玉儿 等产生过恋情。后藤隆子被郁达夫昵称为“隆儿”,是郁达夫下宿处 附近的“小家女”。田梅野是名古屋旅馆的侍者,玉儿也是侍女。 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期间多次嫖妓,并写下成名作 《沉沦》。
郁达夫的名人故事
郁达夫的名人故事郁达夫(1895年-1945年),原名郁仁,字达夫,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郁达夫以其深刻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思想见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为您介绍郁达夫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文学领域的贡献。
一、生平事迹郁达夫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兼作家,从小就培养了郁达夫对文学的兴趣。
郁达夫在浙江绍兴上了私立文渊学校,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
后来,他前往上海求学,并进入了交通大学学习。
郁达夫的文学才华很快显露出来,他在上海开始创作小说,以及投稿各种杂志和报纸。
他的短篇小说《胪行闲话》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使他一举成名。
此后,他陆续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纪事》、《春上旧《类》》等。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落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除了文学创作,郁达夫还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反封建的思潮,倡导革命、民主与科学。
郁达夫积极呼吁青年人追求独立自主和知识解放,他的鼓舞人心的演讲深受观众的喜爱。
然而,郁达夫的一生并不顺利。
由于他公开批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公,他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打压和封禁。
他的作品经常被封禁,他也被迫离开上海,奔赴了巴黎。
正是在巴黎的岁月,郁达夫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伤逝》、《许鸿才》等。
然而,郁达夫仍然思念着祖国,他决定返回中国继续为民族文学事业而奋斗。
1945年,郁达夫不幸在重庆去世,享年50岁。
他的离世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沉重的损失,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二、文学贡献郁达夫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位巨人,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通常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激烈的批判,同时也突出了他对女性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郁达夫的小说作品以描写人物心理为特点,深入探索了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感受,创造了一系列深情而悲伤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郁达夫的人生经历与《沉沦》的联系概要:郁达夫的人生经历与《沉沦》中的主人公有着极大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孤僻的性格,梦与青春,爱国的矛盾心理和性苦闷。
我从郁达夫自传中寻取原材料,在这四个方面分别把《沉沦》与郁达夫个人经历进行对比,论证了这种联系。
关键词:郁达夫《沉沦》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
这种哲学规律同样适用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者笔下的故事,风景,人物等,都不会是可以凭空想象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文学创作者的人生经历会对自己的作品产生重大影响。
作家写的故事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种自传的元素,这并不是走不出自我,而是一种真实的艺术流露。
《沉沦》是一部“自序传”抒情小说,带有浓厚的自我色彩。
今天我用郁达夫人生经历与《沉沦》的相似性来说明这个问题。
郁达夫孤僻性格的形成。
郁达夫在《沉沦》的开头写道: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孤僻的,冷漠的,与他人不相容的一个世界之外的游子形象。
郁达夫曾在自传中描述自己的出生:在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三的夜半,一处结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成的悲剧完成了。
郁达夫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国的天朝美梦苏醒时痛苦困顿的时候,所以那时打了败仗的中国人民,格外的畸形,神经质。
郁达夫的儿时回忆并不美好,不仅忍受着饥饿的痛苦,并且出生后一直身体虚弱,疾病缠身,父亲在他三岁时辞世,从此以后孤儿寡母,艰难地过活。
两个哥哥都不在家,所以儿时玩伴甚少,加上孤儿寡母受邻居欺负,更加自卑。
进入中学以后,郁达夫远离家乡到嘉兴,郁达夫在自传里这样描述:……所以进校后将近一个与光景的时候,同学们居然赠了我一个“怪物”的绰号;因为由他们眼里看来,这一个不善交际,衣装朴素,说话也不大会说的乡下蠢才,做起文章来,竟也会得压倒侪辈,当然是一件非怪物不能的天大的奇事。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郁达夫自小表现出的艺术才华,但是另一方面,郁达夫因为性情孤僻,加上插班生的身份,使得他感觉自己和班上的同学是两个国家的国民,更加加深了他的孤独。
之后,郁达夫东渡日本留学,语言不通,没有经济来源,得了不可遏止的怀乡之病。
并且当时的中国成为日本的手下败将,郁达夫在日本看到了蒙昧落后的中国与发展如日中天的日本的差距,一个读书人的傲气被挫伤,就转向自己内心痛苦煎熬,弱国的耻辱和郁达夫自己神经质的被歧视幻想,是他更加折磨。
《沉沦》里的形象即是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时变态形象的放大。
而这样的郁达夫,不是一件事情决定的郁达夫,是他的人生经历一步步所塑造出的那样一个孤僻,冷漠,神经质的郁达夫。
郁达夫的梦与青春。
《沉沦》中的游子形象是复杂的,他是孤僻的,但他对艺术,对自然是极其热爱的,他的心里隐藏着一方纯洁的天地,那里有他的寄托和希望。
在读诗文的时候,亲近自然的时候那一方天地就会被唤醒。
《沉沦》中有很多关于大自然的描写:在这清和的早秋的世界里,在这澄清透明的以太中,他的身体觉得同陶醉似的酥软起来。
他好像是睡在慈母怀里的样子。
他好像是梦到了桃花源里的样子。
他好像是在南欧的海岸,躺在情人膝上,在那里贪午睡的样子。
这一段忘情的描写,写出了郁达夫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到的是孤独的绝望,可是他仍然幻想着美好,沉醉在自然里,他依然可爱像个孩子。
这是郁达夫心里未曾被破坏的梦。
辗转无数岁月,那方净土一尘不染。
这也和郁达夫的早年经历有关。
郁达夫曾在自传中写道儿时一次他崇拜的伙伴阿千带他去盘龙山的经历:我一个人立在半山的大石头上,近看看有一层阳炎在颤动着的绿叶桑田,远看看天和水以及淡淡的青山,渐听得阿千的唱戏声幽下去远下去了,心里就莫名其妙的起了一种渴望与愁思。
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大起来呢?我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这像在天边似的远处去呢?到了天边,那么我的家呢?我的家里的人呢?同时感到了对远处的遥念与对乡井的离愁,眼角里便自然而然地涌出了热泪。
自传中还有记述,小时的郁达夫为了在浴缸中捉住丝丝日光,竟忘情地掉入了水缸。
这是一个感性的儿时的郁达夫,一个常常圈在家里的孩子,突然间被拥入了大自然的怀抱,突发了对远方的思念,从此也涌动出了关于远方的纯洁的梦。
大自然的一切把幼小的郁达夫俘虏了。
后来,我们看郁达夫的很多文章,不只是《沉沦》,主人公都会把进入大自然深处去散步作为排解忧愁的方式,这是郁达夫自小埋下的情结,蕴含着他的梦与青春。
郁达夫爱国情结背后的悲愤与挣扎。
在《沉沦》中,郁达夫自传体似的描述了一个中国游子在日本受尽侮辱与歧视最后投河自尽的故事。
他的情感,不单单是爱国情感可以概括,还有更加深刻的挣扎。
《沉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因为支那人身份而受到侮辱,表面上是主人公自己的耻辱幻想把自己折磨致死。
一个中国的漂泊者到了日本求学,日本刚刚打败中国,中国的积贫积弱在世界面前暴露无遗,就像一个很有威望的人突然在众人面前脱光了衣服,中国人民,至少是已经觉醒过来的人,痛苦不堪到了窒息的地步。
主人公来自一个在当时收到歧视的民族,民族成为了自己的伤疤,眼前是繁华的日本,背后却是破败不堪,蒙昧落后的中国。
个人的无力把主人公压迫到近乎神经质,民族自卑感介入到主人公日常生活的每一部分,导致了最后的自杀后果。
主人公一方面是爱国的,他多么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另一方面又怀着深深的恨意,中国为什么不能强大起来,让自己的孩子徒徒受着苦!《沉沦》结尾主人公喊道:“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振聋发聩的一喊,明明白白体现了当时郁达夫留学时心中的痛苦挣扎。
郁达夫有一篇自传叫做《大风圈外》,武昌起义发生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这向往着光明的革命,叫郁达夫十分激动,他写道:我也日日地紧张着,日日地渴等着报来;有几次在秋寒的夜半,一听见喇叭的声音,便发着抖穿起衣裳,上后门口去探听消息,看是不是革命党到了。
从这里看出郁达夫的爱国心情,是非常热烈的。
之所以叫“大风圈外”,是把大革命比喻为大风圈,自己是大风圈外的人,恨自己不能参与其中,只知道每天捶胸顿足,白白慨叹一番。
郁达夫曾在自传中说:附廓的农民的贫穷与无智,经我几次和他们接谈及观察的结果,使我有好几晚不能够安睡。
一方面是火热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又是看不到希望的担忧与愤恨。
深刻的矛盾时时搅扰着郁达夫,这在《沉沦》中的主人公身上清晰地体现着。
郁达夫对女性的渴望和性幻想。
在《沉沦》中,主人公对女性的身体有着变态的渴望,里面描写了一段主人公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的事情以及之后的不切实际的自我恐吓。
可以说,《沉沦》里弥漫着主人公对日本女人的渴望,他曾经去了妓馆,一面自责,一面又忍不住诱惑仍然一次次地造访,在自我谴责,民族歧视和自我恐吓中逐渐消磨了精神,把自己引入了绝路。
郁达夫在自传中曾经说道自己曾经喜欢的女孩儿,远离家乡之前,他和那个女孩儿有过美丽的记忆。
郁达夫自然对这样的事情,又是喜欢,又是害怕害羞。
这种矛盾自小就显露了出来。
在自传中,郁达夫描写了自己到了日本求学后破童贞的经历。
郁达夫对日本女子赞不绝口:日本的女子,一例地是柔和可爱的,大抵总长得丰硕完美。
郁达夫也毫不避讳地描写自己在日本时的性苦闷:二十岁的青春,正在我的体内发育伸张,所以性的苦闷,也昂进到了不可抑止的地步。
在这样的性苦闷的逼迫下,郁达夫在一个半夜跳下火车找到一个妓馆破了童贞。
之后,郁达夫写道:太不值得了!太不值得了!我的理想,我的远志,我的对国家所抱负的热情,现在还有些什么?还有些什么呢?心里一阵悔恨,眼睛里就更是一阵热泪。
郁达夫没能经受住性的渴望,却也忍受着荒唐从事的痛苦自责。
“沉索性沉到底罢!不入地狱,那见佛性,人生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
”在我看来,《沉沦》正是主人公的性苦闷与爱国情感的结合。
主人公在二十岁的年纪,对男女之事产生渴望本也是正常之事,但是他身在日本,性情孤僻,种族自卑,种种因素导致了他的性渴望朝向变态的方向发展。
他本该正常的和女子交往,但是他内心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使他绕过了正常的方式只能以另一种方式排解这种苦闷,这样的行为在中国游子心里又是极大的违背了道德标准。
他心里满含着爱国情感,但是个人之力微薄,他眼看着中国的弱小穷困,无能为力,徒受折磨。
另一方面又是无法排遣的性苦闷,他内心对异性原始的渴望用自己无法接受的方式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
《沉沦》中的妓女与主人公关于支那人的谈话,戳痛了他的民族创伤,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沉沦》与郁达夫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沉沦》中的那个他,是郁达夫的影子。
就像郁达夫描述自己的出生那样,是一出悲剧。
参考文献:郁达夫《沉沦》郁达夫自传《悲剧的出生》郁达夫自传《我的梦,我的青春!》郁达夫自传《书塾与学堂》郁达夫自传《水样的春愁》郁达夫自传《远一程,再远一程!》郁达夫自传《孤独者》郁达夫自传《大风圈外》郁达夫自传《海上》郁达夫自传《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