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理论简介符号互动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野。
互动被视为分析单位。
互动论是一种反实证的主观社会学,贯穿主观主义原则,强调个人的主观理解,认为社会结构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理解与行动的结果,社会过程是人把主观的意义赋予客体并作出反应的过程。
互动论同时是一种微观社会学。
社会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
社会环境不是某种外在的静止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着和塑造着我们,但这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
人有内心生活,同时又是一个自我,自我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
互动过程首先是符号互动的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
这种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与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中。
布鲁默说:符号互动一词是与人们之间发生的互动的独特性质有关系。
这种独特性在于,人们解释或定义彼此的行为而非单纯对它人的行为作出反应。
这样,人类的互动是以符号的使用、解释、或对彼此行为的意义的确定为中介的。
这种中介等于是在人们行为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一个解释过程。
二、符号互动理论的理论背景(一)威廉·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詹(1842-1910)认为习惯在人类行为中具有重大作用,他研究了本能是怎样被习惯所取代的。
所谓习惯是指通过经验学习到的和被经验修正了的行为。
他认为习惯的基础是记忆,通过记忆人类可以将过去发生过的行为从心中唤起。
在记忆的基础上重复这一行为,这就意味着此种行为已不再是无目的的了,这时,本能便消失了。
因此,本能既可以改变又可以发展,也有很多会逐渐消失。
詹认为在人类的行为由以生物因素为基础转向以社会因素为基础的过程中,习惯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于“意识”的探讨中,研究了由意识中产生出的“自我”。
“自我”这个概念意味着承认人类可以而且也正在发展着他们对待他们自己的态度和关于他们自己的感觉,意味着承认他们自己也是可以观察的对象,就好比人类观察一个外部的客体。
符号互动论(米德)..ppt课件
3.符号互动的的主体、客体与解释性行动
• 社会中各主体(行动者)之间进行互动时,其针对的对 象(客体)并没有固定的意义,其意义是符号互动的产 物。
• 他将客体分为三种:物质客体,社会客体和抽象客体。 虽然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意义,但对同一社会 的成员来说,他们所遇到的大多数情境是有着相同的定 义的,正是通过这种共同的理解与定义,通过“移情”, 从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同一客体的意义,人们的互 动才得以进行。
1.社会行为与符号定义
• 他强调外在的客观世界、客观行为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 性,也强调内在的个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解释、主观的行 为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
• 符号在完成这些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符号使人 们能预先知道他们自己与他人的行为,能够期待未来将 来发生的互动过程;符号使人们在互动发生之前调整各 自的行为或选择某种行为;符号还能使人们评估自己的 行为对他人的结果以及人们之间行为的结果,因而大大 促进了合作性活动。
• 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 米德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人的心灵、自我从社 会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尤其强调了有机体与环境、个 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思想。米德所发表的关于人类行为、 互动和组织的观点是社会科学中关于符号互动的大部分 现代阐述的概念基础,因此人们常把米德的社会心理学 简称为“符号互动论”。
3.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他认为儿童的自我发展有三个阶段: (1)投射阶段 (2)主观阶段 (3)射出阶段 →库利的同情反省方法;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4.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⑴思维(精神)是一种人们在头脑中定义客观事物的过程, 是人类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的过程,区分并消除与环境 不相协调的行为方式,并找出能实现协调目标的行为方 式。
符号互动论
简述有关媒介符号(de)互动人类社会(de)进步,不可或缺(de)原因之一就在于人类信息(de)传播,信息(de)传播促进了人类(de)发展.而信息传播离不开符号.符号是信息(de)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de)一种基本要素.人类拥有最完整(de)符号体系.人类(de)符号体系中既包括信号,也包括象征符.由于语言是人类最基本(de)符号体系,因此,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de)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因此人类传播在现象上是表现为符号(de)交流.符号(de)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通过这三个功能,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传播(de)目(de)是交流(de)意义.即交流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de),传播者只有借助于某种可感知(de)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符号作为人们交流(de)基本手段,具有不可或缺(de)重要性.互动论关注人们认识和界定那些影响其生活(de)事件(de)方式.种观点强调,贫困者(de)形成受到了贫困者中自我观念(de)社会标签(labeling)(de)影响.如果我们把贫困者界定为懒惰、无能、不道德、冷漠和缺少争取成功所必要(de)进取心,这些人自己可能也会慢慢接受这些界定.在学校,低期望值将是具有破坏性(de).如果教师对学生成绩有很高(de)期望,他们实现这种期望(de)机会也会更高.相反,低期望值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和成绩降低.把一个低收入家庭(de)孩子归类为可能(de)失败者,会使这个孩子处于非常不利(de)境地.从中我们看到,互动论观点意味着,人们日常生活中(de)相互作用和解释所起(de)作用是使贫困者继续处于社会经济阶梯(de)最低层.贫困也是一个心理陷阱.贫困者往往把他们(de)社会环境界定为自身缺点所造成(de)结果,因为社会上盛行(de)就是这种观点.这一消极(de)自我形象使他们被动宿命地接受现状.人类是个群居动物,群体生活必然预设了群体成员间(de)互动;或者换句话说,一个社会由互动(de)个体构成.而社会互动是行动者之间(de)互动而不是转嫁给他们(de)各种因素之间(de)互动.符号互动在人类群体生活和行为中(de)中心位置和重要性应该是显而易见(de).一个人类社会或群体由交往中(de)人组成.这种交往必然存在于人们相互指向(de)行动,即社会互动(de)形式中.这种互动在人类社会中主要位于符号层次上,并以此为典型.当以个人形式、集体形式或某组织(de)代理人(de)形式行动(de)个体相互遭遇时,他们在形成自己(de)行动时必然需要考虑对方(de)行动.他们通过一个双重过程来做到这一点:在指示别人如何行动(de)同时对由他人作出(de)指示进行释义.符号互动论(de)立场是,事物对于人们所具有(de)意义本身就是最重要(de).符号互动论归根结底是基于三个简单(de)前提.第一个前提是,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de)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第二个前提是,这些事物(de)意义来自于人们之间(de)社会互动.第三个前提是,这些意义是通过人在应付他所遭遇(de)事物时所进行(de)释义过程而被把握和修正(de).从上述三个前提来看,符号互动论不仅仅是郑重地承认社会互动(de)存在.它认为社会互动本身意义重大.这一重要性表现在社会互动是形成人类行为(de)过程,而不仅仅是用于表现或释放人类行为(de)一种手段或场景.简言之,互动中(de)人必须考虑对方正在进行及将要采取(de)行动;他们必须根据考虑(de)结果来指导自己(de)行为或应付面临(de)情境.这样,他人(de)活动在人们自己行为(de)形成.符号互动论认为,人有使用和创造符号(de)巨大能力,主动(de)、符号(de)意义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保持(de).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米德全面分析了精神、自我、社会三者(de)关系,认为精神是在符号互动中形成和保持(de),人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认识自我(de),自我认识和过程离不开语言这种有意义(de)符号系统.所谓自我由主我和客我组成,主我冲动引发出行为,客我决定行为(de)方向.主我客我(de)关系也是靠符号(主要是语言符号)互动制约(de)、人际符号互动引起(de)种种社会现象.他认为符号互动是姿态(de)展现和对这些姿态(de)意义(de)反应.姿态是持续行动中(de)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而该行动又作为一个更大(de)行动(de)一部分并象征着它——例如,晃拳头表示有可能进行攻击,一个国家宣战表示该国(de)姿态和行动路线.像要求、命令、指示、暗示和宣言等都是姿态,这些姿态向识别出它们(de)人传达作姿态者关于即将发生(de)行动(de)意向和计划(de)观念.做出反应(de)人根据姿态对于自己(de)意义来组织他(de)反应;作姿态者则发出这些姿态,当作他计划要做(de)事情以及他试图使反应者做或理解(de)事情(de)指示或信号.这样,姿态对于作姿态者和姿态(de)接受者都是有意义(de).当姿态对两者具有相同(de)意义时,双方就能相互理解.从这一简要(de)分析可以看出,姿态(de)意义顺着三个向度产生:它指明了姿态(de)接受者所要做(de);指明了作姿态者所计划要做(de);它还指明了通过双方行动(de)结合而将要产生(de)共同行动.例如,这样一来,一个强盗命令其受害者举起双手就意味着:(a)指示受害者所要做(de);(b)指示强盗所计划做(de),即抢劫受害者(de)钱财;(c)指示正在形成(de)共同行动,在这里就是一次拦路抢劫.如果这三个向度(de)意义中(de)任何之一存在混淆或误解,那么,沟通就会失效,互动就会受阻,并导致共同行动(de)形成受到妨碍.当今社会(de)媒介符号是多种多样(de).我们所知道(de)四大媒介符号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首先是报纸.作为大众化(de)新闻媒介,报纸(de)历史是最长(de).它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de)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de)散页出版物.作为最早(de)传播媒介符号,较之其他(de)媒介符号,报纸显得笨重粗拙,使用时多取之自然,顺乎自然;其在单位面积上(de)符号负载量和信息蕴含量很少,既无法与印刷媒介相比,也无法同电子媒介、电脑媒介相比;书写媒介又是很个性化(de)东西,从书写工具(de)使用,到符号(de)编制、信息(de)表达,都反映了传播者(de)个人特点;而个性化(de)另一面则表现为创造性,即写了文字(de)媒体总是既有别于他人(de),又有别于自己以前(de);同时,这样(de)媒介只能是单一(de),而非机械(de)批量生产.这些都使得书写媒介(de)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受到了很大(de)限制.广播媒介.它是报纸媒介(de)一个发展,是跨国传播(de)敲门砖和先行军,它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传播讯息瞬息万里,受众范围遍布地球上(de)每个角落.广播媒介(de)特点为:(1)它可以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de)声音留存,也可以用或大或小(de)声音传播;(2)传播信息迅速及时,有时与事件(de)发生几乎同步.使得全球听众可以在同一时间收听同一电台(de)播音;(3)传播范围广阔无限,无远不及,无处不在.不论你是生活在偏僻遥远(de)山村,居住在与世隔绝(de)海岛,还是身陷于人迹罕至(de)原始森林或广袤无垠(de)沙漠之中,你都能够收听到它.(4)声音传播一听就懂,易于沟通,适应了不同文化程度(de)听众;(5)广播媒介既声情并茂、亲切感人,又是个“从不妨碍我们(de)朋友”.听众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收听音乐、相声、新闻等,而并不十分影响作为“背景媒介”(de)广播功能(de)发挥.但是其缺点是:过耳不留,稍纵即逝,无法重复,不容细想,受众较为被动.电视媒介.电视是传播带有声音(de)移动图像(de)大众媒介,它声像兼备、视听兼顾,具有双通道视听优势和现场参与感.其特点有(1)画面传播,一看即懂.(2)声像并茂,视听兼容.它集声、光、电于一身,汇编、演、导于一体,聚眼、耳、脑于一瞬,立体“发行”,全新感受.(3)形象生动,优美感人.能产生一种独特(de)潜移默化(de)传播效果.(4)电视传播(de)范围广阔,人数众多.但缺点是:不便重复,影响逻辑思维,易造成负面效果.网络媒介.它是集声音、图画、文字、影像等各种符号于一体,特点也是有点较多:(1)高度(de)综合性.它将电脑、声像、通信技术合为一体,同时也是是书籍、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de)优点大综合.网络媒介则既有印刷媒介(de)可保存性和可查阅性,又具有电子媒介(de)新鲜性和及时性,还具有自身(de)图文阅读性和音像视听性. (2)充分(de)交互性.过去(de)人际传播是“点对点”(de)“对话式”双向传播,大众传播是“点对面”(de)“独白式”单向传播,网络媒介为人类传播活动提供了第三种传播形式——电子“交互式”(de)网络传播.这种传播既综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de)特点与优势,又不是两者简单(de)整合和延伸,而是一种全新(de)创造.(3)方便性和快捷性.通过网络媒介传递和交流信息,不需要纸张,不需要印刷、投递,也不需要广播电视节目发射时(de)昂贵而复杂(de)设备,它是将讯息拨号进网,在通讯线路上进行自由传送,不分地区、不论国界,随传随至,既方便快捷,又省钱省力.综上所述,互动是非常重要(de),正是因为有了各媒介间(de)互动,才使得人类(de)传播得到飞速(de)发展.符号(de)互动促进了信息(de)发展,促进了传播媒介(de)发展,一方面各媒介之间要真正形成互动,另一方面各媒体也应该与时俱进,使得传播媒介更加便捷、丰富.。
第九章 符号互动论
其次是扮演他人的角色。
二、自我的发展
米德将人的自我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预备扮演阶段
大约出现在2岁时,以无意义的模仿行为为其特征。
2、扮演阶段
3岁以后,这一阶段的小孩能够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但是还不能将其他扮演者的角色联系起来。在短时间内,头脑中只有一种可替换的角色。米德指出,正是在此时,儿童们通过扮演他人角色而形成了自我。
为了进一步研究自我,米德将自我分为两种状态:主我和客我。主我是个人对其他人态度的无组织的反应,即行动的自发意向或冲动。客我是个人自我反思的其他人的有组织的态度,即个人已经从他人处学到有关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一方面客我指导社会化个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主我所具有的自发性则允许一定程度的发明创造以及摆脱他人控制的某种程度的自由。
2、 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即人们的态度、观念总是受他人的影响。
3、 事物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解释的过程中随时加以修正。
三、互动的结构
布鲁默指出,有些社会结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社会角色、地位、社会制度等。这里,布鲁默强调两点:
1、 有些社会结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参与了解释过程以及随互动而来的意义的过程。
�
符号的定义:其反应是事前设定的刺激。如打哈欠。
在互动的过程中涉及两方面:(1)姿态的意义;(2)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的自我互动,即“姿态对话”。
在米德看来,未经思考的行动还不是一种符号的互动,因为它明显缺少某种重要的成分,即个人尚未认识到他所做的事情之意义。米德认为有意义的符号就是有意义的姿态,有意义的符号就是引起其他人反应的行动的一部分。
戈夫曼认为在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表现的印象,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作“印象管理”。
社会心理学符号互动理论课件
内容: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被设计出来的符号世界。
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正在于人能应用符号。社会互动是通 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的。
.
2
符号互动理论之戏剧理论
尔文·戈夫曼
(Erving Goffman) 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 19日),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生 于加拿大曼维尔,1982年于美 国费城去世。
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规范性影响 2.信息性影响 3.价值表现上的影响
决定参照群体影响强度的因素
1.产品使用时的可见性 2.产品的必须程度 3.产品与群体的相关性 4.产品的生命周期 5.个体对群体的忠诚程度 6.个体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
.
23
符号互动理论之常人方法论
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的思想背景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帕森斯对社会秩序的思考 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
1. 社会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1. 角色理论 2. 戏剧理论 3. 参照群体理论 4. 常人方法论
社会交换理论
1. 霍曼斯交换理论 2. 布劳交换结构论 3. 埃莫森交换网络论
. 1
符号互动理论
创立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 米德
符号互动理论的两个假设前提:
(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相互合作, 以求生存。 (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生存与适 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
三、表演与自我、互动及社会的关系
四、角色距离 五、全控机构与角色表演
. 7
符号互动理论之戏剧理论
戏剧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前台、后台与外界 (一)前台的构成及其功能 布景
符号互动论的理论阐述
符号互动论的理论阐述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
一、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背景(一)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这些苏格兰哲学家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重视自然、社会与个人的联系,重视人类心灵的有机的、内在的运动变化的特点,将心灵、精神的活动当作自然界的客体,将思想当作适应与调整的一种工具,所有这些都成为后来的符号互动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詹姆斯认为,概念不过是人们为了在行动中取得成功而采用的“操作假设”。
他专门研究了自我,提出了“社会我”的思想。
詹姆斯探讨了自我的类型,他将自我分为四类:“物质我”“精神我”“社会我”“纯粹的我”或“抽象我”。
其中“社会我”的意义最为重要,他将“社会我”看成是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派生物。
(三)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论鲍德温以詹姆斯关于自我的观点为起点,对之做了修正,他认为整个自我均起源于社会。
他将人格视为这个无差别的社会我的一种发展。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是投射阶段,第二是主观阶段,第三是射出阶段。
(四)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在杜威的思想中,与符号互动论相关联的有两个方面。
第一,认为社会是由众多的协作团体构成的,人们相互交往和参与的利益有多少,就存在着多少个协作团体。
第二,他主张应将日常生活状况和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这种注重实际生活和人际互动的倾向,一直是符号互动论的重要特点。
二、符号互动论的早期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库利的“镜中我”思想库利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他非常强调主观世界的重要。
他认为,社会学家应特别关心的主题是“精神”与“主观”,因为这才是人类社会的特点。
库利对于符号互动论的突出贡献之一是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
(二)托马斯的情景定义和情境分析的思想托马斯的兴趣集中于探讨通过何种过程去重新建立成年人的自我观念。
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情景定义和情境分析的思想。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九章 符号互动论【圣才出品】
第二篇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九章 符号互动论一、名词解释1.符号互动论答: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来,它在美国及西方社会学界颇为流行。
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基础是: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论,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
它的早期代表人物有库利、托马斯、米德。
2.“镜中之我”(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研)答:“镜中之我”是社会学家库利在研究个人的自我概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一个人对于自我的某种明确的想象是由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镜中我”。
库利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就逐渐形成了。
3.自我相关试题:(1)主我和宾我(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研)(2)客我(米德)(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研)(3)乔治•米德的“自我”概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答:乔治•米德认为,自我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人出生之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提高,人开始将“我”作为一个符号,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思考,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产生了。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①“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②“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理论简介符号互动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野。
互动被视为分析单位。
互动论是一种反实证的主观社会学,贯穿主观主义原则,强调个人的主观理解,认为社会结构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理解与行动的结果,社会过程是人把主观的意义赋予客体并作出反应的过程。
互动论同时是一种微观社会学。
社会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
社会环境不是某种外在的静止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着和塑造着我们,但这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
人有内心生活,同时又是一个自我,自我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
互动过程首先是符号互动的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
这种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与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中。
布鲁默说:符号互动一词是与人们之间发生的互动的独特性质有关系。
这种独特性在于,人们解释或定义彼此的行为而非单纯对它人的行为作出反应。
这样,人类的互动是以符号的使用、解释、或对彼此行为的意义的确定为中介的。
这种中介等于是在人们行为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一个解释过程。
二、符号互动理论的理论背景(一)威廉·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詹(1842-1910)认为习惯在人类行为中具有重大作用,他研究了本能是怎样被习惯所取代的。
所谓习惯是指通过经验学习到的和被经验修正了的行为。
他认为习惯的基础是记忆,通过记忆人类可以将过去发生过的行为从心中唤起。
在记忆的基础上重复这一行为,这就意味着此种行为已不再是无目的的了,这时,本能便消失了。
因此,本能既可以改变又可以发展,也有很多会逐渐消失。
詹认为在人类的行为由以生物因素为基础转向以社会因素为基础的过程中,习惯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于“意识”的探讨中,研究了由意识中产生出的“自我”。
“自我”这个概念意味着承认人类可以而且也正在发展着他们对待他们自己的态度和关于他们自己的感觉,意味着承认他们自己也是可以观察的对象,就好比人类观察一个外部的客体。
符号互动论
10.1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归根结底基于三个简单的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
这些事物包括人在他的世界中所能注意到的一切——物质客体,如树木或椅子;他人,如母亲或商店营业员;人的各种范畴,如朋友或敌人;制度,如一所学校或一个政府;指导性理念,如个人独立或诚实;他人的活动,如他们的命令或请求;以及日常生活中个人遭遇的各种情境。
第二个前提是,这些事物的意义来自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
第三个前提是,这些意义是通过人在应付他所遭遇的事物时所进行的释义过程而被把握和修正的。
我愿扼要地讨论一下这三个基本前提。
第一个前提——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很少会有学者对这一点产生异议。
但奇怪的是,这一简单的观点实际上在当代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所有思想和工作中都受到了忽视或贬低。
人们或者把事物的意义视作理所当然而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东西弃之一边;或者认为它仅是行为及其诱因之间的中性环节(neutral link)。
我们可以在今天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主流姿态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这两个研究领域具有这样一种共同倾向:把人类行为当作是作用于人的各种因素的产物;他们关注的是行为以及被认为是导致这些行为的因素。
这样,心理学家们就用刺激、态度、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机、各种心理投入(psychological inputs)、知觉和认知、以及人格组织的各种特征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各种既定形式或案例。
类似地,社会学家们也依靠诸如社会地位、身份要求、社会角色、文化规定(cultural prescriptions)、规范和价值、社会压力、群体归属这些因素来作出解释。
在这两种典型的心理学与社会学解释中,事物对于正在行动的人所具有的意义,或者被忽略,或者被用来解释他们行为的各种因素所吞没了。
如果有人宣称,这些既定的行为类型是被看作导致它们的特定因素的结果,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关心人们行动所指向的事物的意义了;他只需要识别这些诱因及其所导致的行为。
符号互动论
有意义意义 得以交流。
第二,抽象思想的出现,它使人人能够进入一个纯用 符号操作的世界,能在想象中排演各种角色和情境;
第三,主体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客体,对他 自己的刺激作出反应,与他自己对话,把他 自己当作行动的目标,解释和反思他自己的 行为等;
背景 个人门面
外观 举止方式
2、社会机构外互动
• 指没有明确界限的、临时性的互动,即相遇。 • 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
相互注意。 • 角色距离: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
存在的差距。用于说明个人在某种角 色上是否能积极地发挥作用取决于他 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三、标签理论
• 标签理论亦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 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 为的理论。
亚当·斯密
大卫·休谟
亚当·弗格森 本能与习惯
二、詹姆斯:多元的自我
• 自我:就是“一个人可以用来称呼他自己的一 切之总和”。
• 自我的分类: (1)物质我(The Material Self) (2)精神我(The Spiritual Self) (3)社会我(The Social Self) (4)抽象我纯粹的我(The Pure Ego)
第二节 符号互动论的早期 代表人物及思想
• 库利的“镜中我”的思想
•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和情境分析
的思想
• 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库利(1864~1929) Cooley,Charles Horton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1887年获 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894年获该校博士 学位。此后一直在密歇根大学执教。曾任 美国社会学会主席。著有《人性和社会秩 序》、《社会组织》、《社会过程》等。
• 社会结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共同 行动必须从历史的内容上来理解。
符号互动理论ppt课件
(二)理论流派特征: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 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
(三)主要特征:社会是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 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是从这种 社会互动中寻找。(没有互动就没有社会)
26
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个人之间 通过符号而交往。
符号 对符号意义的共同理解 反应 互动
1
符号互动论产生于美国,是一种通过分 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社 会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认为社会是由 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社会现象的 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去寻找。 早期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库利、托 马斯、米德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代表人物有布鲁默、戈夫曼等人。
2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 各种符号为中介的。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说得更具体,托马斯公 理提出了“自我达成的预言”的论点:如果人根据 对状况的错误理解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 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9
10
乔治·赫伯特·米德 1863.02.27-1931.04.26,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
学家及哲所在的奥伯林神学院,
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 的事物,如语言、文字、动作、表情、 手势、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 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 种公认的意义。
3
一、早期符号互动论 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1、从符号互动的角度看社会 2、符号互动中的客体 3、对符号互动基本思想的归纳 4、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
22
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
23
赫伯特-布鲁默
Herbert Blumer 布鲁默 (1900——1987):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和定 名人。 1922年获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 192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1925年起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夏 威夷大学任社会学教授。 1952~195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 社会学系主任。
符号互动理论
库利 ---镜中我
• 内容:指的是个人的自我观念 是与其产生互动的其他人对于 他的态度的反应。他人对于个 人的态度就像一面镜子,个人 可以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 • 镜中我的三个组成部分: 1.想象自己怎样显现于他人面前 2.想象别人对这样显现做如何的 判断 3.形成某种自我感觉
例子:
老师上课 • 内容: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课做充分的准 备,幻灯片、资料等等,在课上与同学进 行互动,为同学们讲解,然后看同学们是 否理解,下课后觉得教会了同学们知识。
• •
最值得注意的是: 儿童青少年的相关社会学理论在具体运用的 时候,应该根据儿童青少年的特殊阶段, 特殊情况,分对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 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青少年社 会工作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服务于广大 儿童青少年。
• 符号互动论是西方社会学界研究微观层面 的一种理论。在青少年网络犯罪率逐年增 高的形势下,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读青少年 网络犯罪,以全新的视角探析青少年网络犯 罪的诱因,对于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有着重要意义。
例子:
对笑的理解 我们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旁边有乘客 笑,我们会理解为赞许,如果我们在车上 说错了话,这是旁边乘客的笑我们会理解 为讽刺。
米德 ---符号互动论
• 核心概念:自我。米德认为自我是行动的有机体, 而不单单是接受刺激并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被动的 容器”。并且,自我是逐步发展的,是在社会经验 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 自我产生的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 (2)扮演 阶段(3)游戏阶段 • 米德认为—人类个体总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省、 反思、自我控制。这种活动之所以能存在,正是因 为人们参加到了互动中来,并且掌握了互动中产生 的语言等交往工具。由于掌握了语言符号,一个人 才有思想,才能从他人的立场看自己,才有了自我 意识,人们运用他们学到的符号来选择某种行为从 而控制自己的活动。
符号互动论.
儿童的自我的形成发展过程:
• 嬉戏阶段: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立 场看等世界。——自我与他人的互动
• 群体游戏阶段:参加到有组织的、复杂的活动 中来,他们不仅要了解自己所扮演的 角色,还要了解他人的角色,也就是 说个人的行为要符合某一些规则,使 自己的行为适应整体的行为。 ——自我与“普遍化他人”的互动
一、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
主张研究现实生活,主张考察日常生活经 验并从中归纳出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经验才能 找到有用的知识。他们注重对人的心理考察, 企图通过内省、反省来发现人类心灵中最根本 的东西。
亚当·斯密
大卫·休谟
亚当·弗格森 本能与习惯
二、詹姆斯:多元的自我
• 自我:就是“一个人可以用来称呼他自己的一 切之总和”。
1、人类互动的实质:符号的互动
• 米德的基本思想是个人、自我、社会均产生于持续不断 的对话与交往,而人类交往则是通过“有意义的”动作, 即有别于非人类行为的自觉的行动实现的。
• 只有当“动作”或“手势”伴随有一种引起确定反应的 意向,并且该“动作”不但能 引起对方的某种反应,而且也引起自 己相同的反应时,“有意义的”对话 才出现。动作被赋予了意义,手势就 变成为符号(symbol),符号的互动 正是人类社会行为的本质特点。
美国的波兰农民》(1958年),在西
方影响很大。他对符号互动论的主要
贡献,是他提出的“情境定义”概念
及其理论。
1、关于情境:
• 情境是个人或群体在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一 组价值观与态度,人们的活动就是依据它进 行的,人们对活动结果的评价也是以它为依 据的。
• 情境包括三个方面: (1)个人或社会进行活动的客观条件 (2)个人或群体的先存态度 (3)情境定义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论
归纳法
没有归纳法的综合,社 会学理论就会仍然停留 在自我实现理论预言阶 段,并不它所研究的对 象保持很少的联系
定量分析
发现不假设相 反的亊例更为 困难
演绎推理
没有严格的命 题推导和认真 探讨有可能波 导命题的相反 的经验亊例 无法纠正理论 陈述中的错误
归纳法
一般性命题从 观察具体的互 动情境中抽象 出来 理论不经验亊 实得到了重新 的结合
认同从亊的 社会活动 解释和定义 相互的行动
独立的行动
共同配合
共同行动由参不者共同定义——联合行动的规律性、稳定性和反复性
共同行动中存在许多丌确定、偶然性和变换性,是行动过程的重要部分
社会结构不人类行为
现代冲突理论和功能主义者: 社会结构在解释人类行为斱面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布鲁默:丌是社会结构、社会组 织决定人们行为,而是在人们互 动中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才得以 构造而成。
布 鲁 默
一、“符号互动论”的假设 事、符号互动论”的内容
1、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假设 (1)人类对待亊物的行为是以亊物的意义性为基础的;(外在亊物的 意义性决定了人类行动的有意义性) (2)有意义性乃是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的产物; (3)通过个体独特性的解释(理解),意义性丌断地丰富和发展
2、布鲁默符号互动理论主要内容 (1)社会是由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人形成的,自我一定使个人功能运用象 征即符号来表示其生活环境中的亊物,并解释他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人 类能够创造并使用符号来表示周围的世界。 (2)个人的行动是构造的。也就是说,个人行为是有意识的构造而丌是 丌经意地丼动。为此,他提出了两种互动形式。 一是非符号的互动。即在互动过程中没有完成必要的解释过程。例如,一 个拳击手下意识地挥动一下手臂,这种行动就是“非符号的互动”。 事是符号的互动。即在互动过程中完成了必要的解释过程。如果刚才那个 拳击手意识到挥动手臂的意义以及他自身动作的意义,那就是一种符号的 互动。
《符号互动论》课件
3、前假设
•
人类社会由具有自我的个体所构成 • 个体行为是根据对情境中的因素进行 解释和定义后形成的 • 群体或团体行为是由个体行为所构成
1、贡献
§布鲁默将米德的思想系统化为社会学理论 §比宏观理论更精确、细致 §方法论——主张的对经验世界的观察有利于指导人们对 社会现实的 观察、研究
2、局限性
§否定了社会结构的作用 §只关注个人及小群体,对于研究大规模的、宏观的社会 现象指导意义不大
第三: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自我解释的过程中得到修正
社会互动模式
刺激 解释 反应
布鲁默认为人类的互动是以使用、解释 符号以及探知另一个人的行动的意义作为媒 介的。即人们并不是直接对对方的行动做出 回应,而是解释并定义彼此的行为,并在赋 予行为一定的意义的基础上做出回应。
互动结构与情境定义
1、互动结构
布鲁默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是由社会结构或社会组织来 决定的,相反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是在人们的互动中才得以构 建而成的(当时流行的社会学观点与布鲁默的观点不同之处)。
2、情境定义
人们在自觉地行动之前都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通过考 虑情境中的一些因素(eg:时间、地点、人物、角色关系)并 去解释他们,赋予这一情境一定的意义,而后才做出行动。 任何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确切地表示 出其意义。 在未定的情境中,群体行动会受阻。
2、代表人物
米德 库利 托马斯 布鲁默 库恩
一、理论背景Βιβλιοθήκη 代表人物3、重要概念♦ 符号:任何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是符号(语言、文字、场景等) ♦ 社会互动:人们影响或者回应他人的过程
一切社会互动都是一种符号。 例如:博饼——中秋活动、月饼文化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修改版
二、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米德(1863—1931),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行为主
义心理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创始人
1863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来
1883年毕业于奥伯林学院,获文学学士 1887—1888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哲学研究,与罗伊斯和詹 姆斯一起工作
1888—1891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和生理 心理学博士学位,后转到柏林大学继续学习。期间 受霍尔和冯特的影响,尤其是冯特“姿式”概念后 来成了支撑符号互动论的中心概念 1891—1894年,米德在密歇根大学任哲学和心理学 副教授 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人哲学系助理教授 1902年升任副教授 1907年任教授直至1931年去世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里学的叛逆,在动物心 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主 要贡献者包括华生、斯金纳等人。 主张:(1)强调科学心理学只能研究能够客观观察 和测量的外显行为;(2)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对刺激 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3)个体行为 对刺激的反应,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 响被动学习的;(4)通过对动物和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 的行为理论,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
表演:为了某种社会背景中给他人某种印象而做出 的活动即为“表演”,表演的目的即表达某种意义。 表演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各种符号或者替代物所给 予的明显的表达。二是通过广泛的行动流露的隐含 意义。 印象管理:为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评价自己而在 他人面前有目的地制造和维持某种印象的技巧,以 及处理那些干扰演出的破坏性观众的方法。其实质 是为别人制造情境定义。
米德之后,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系统提出了以“符 号互动”为基础的微观社会学理论,由此符号互动论得 以形成。 此后,布鲁默、戈夫曼、库利都对符号互动论的形 成和完善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战爆发前的一段时期内,芝加哥大学十分兴盛。 但在战后的境况就大不如前。 后来分裂为两派:一是布鲁默领导的芝加哥学派, 二是库恩领导的衣阿华学派。 1950年以后符号互动论成为美国现代社会学理论的 重要流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