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推荐《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书籍推荐《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
学》
心理病理学也叫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表现的科学。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本书《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书籍推荐《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朱光潜先生是一位多方面的学问家,不仅在文学、哲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心理学方面也有过很深的研究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弗洛伊德、考夫卡和苛勒的学说以及“行为主义”都是朱光潜先生第一个引进的。本卷就是他在心理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包括《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及六篇有关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变态心理学派别》成书于1929年,1930年4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变态心理学》写于1930年,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二书在材料的运用上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前者以流派为中心,后者以问题为中心,因此可以参照阅读。书中作者将各派学者的观点详尽罗列,不偏不倚,不轻下论断,只把一个众说纷纭的学科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思考,自主研判。
精神分析讲座:变态心理学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学家朱光潜曾出过一本书,《变态心理学派别》,这书断言:研究隐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学通常叫做变态心理学。这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精神分析,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还有夏可和让内的理论。在那个年代,变态心理学就是精神分析。五十年代后,出现了认知
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到了七十年代,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技术用于心理治疗。这些心理学派里的相关理论,完全可以转化成精神分析术语加以理解。精神分析之前也有人研究变态心理学,不过那研究只停留在描述水平,就是用医学与精神病学的视角去表述、呈现精神症状相关现象。那个时候,临床上发现很多的怪毛病,比如老年痴呆,还有发生于年轻人的早发性痴呆。还有,有些病人会有幻觉妄想症状表现。一些学者只能从现象学角度去描述,无法进行系统的病理研究。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们对心理异常原因的看法主要归为两个方面:一是器质因素,二是心理因素。德国精神病学家、现代精神病学的主要开创者克雷佩林是这个时期精神医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式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他以器官病理学的观点概述了精神疾病,强调神经系统失调是心理异常的关键性问题。克雷佩林经过临床观察,发现那些病人的症状表现各不相同,但他认为还是属于同一类疾病,由此他归纳为一种综合征,那意味着这些疾病是脑部病变,不过不明白是哪个部位病变。找到了综合征,就可以尝试用常规的医学模式去治疗了,临床有效。
克雷佩林发现一些精神病人时有癫痫发作,癫痫一发作,精神病症状消失,他据此认为,那是因为前脑部异常放电所致。脑中某个部位,出了故障,异常放心,然后通过脑神经传导到某处,精神病的症状就这样消失了。在后来的治疗中,就人为地让病人癫痫病发作一下,这样使精神病症状消失。后来的电休克疗法,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发明的。这样的发现,有点偶然。有些精神用药也是偶然发现的,比如说,氯丙嗪。氯丙嗪开始是作为降体温药物应用于临床。有些精神病人发烧,用氯丙嗪降温,结果还看到了精神病症状也随着减轻。后来,这药就用作抗精神病的基础用药。这是上个世纪发年的很偶然的一件事。氯丙嗪在治疗精神病人时,发现还可以止吐,结果它又成了止吐药。
那时的对变态心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描述阶段,无法去作心理分析,所以其实还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变态心理学。
真正意义上的变态心理学,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之所以被称为精神动力学,那是因为它能把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及相关的病理机制作了明确的阐述。
行为主义流派出来后,主要有两个理论,一是经典条件反射,二是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联结,反复地同时出现,这两个刺激会出现条件反射,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这个理论跟弗洛伊德的联想理论观点是一样的。弗洛伊德认为病人在某种情景下会呈现出某种症状来,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即是联想。荣格做过一个语词联想实验,被试从“爱”这个词联想到“雨伞”。后来,通过自由联想,他回忆起初恋时,和自己的恋人一同外出玩,遇到下雨,两人打着伞避雨。从行为主义讲,之所以把爱与伞联系起来,那是因为那次两人在一起时的良好感觉让他感受到了爱,而那次的爱的感受,是跟伞联系在一起的,伞
跟爱形成了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一种行为如果带来好处,就会被保留下来。有好处在被保留,这叫强化。强化这一概念,转为精神分析理论,即是继发性获益。继发性获益,在变态心理学里面,也叫病态获益。心理障碍难以消除就在于心理上的病态获益,就是说,这心理障碍的某症状是带给病人好处的,会让他无法割舍,难以消除,一直存在,这是心理障碍难治的原因。
后来行为主义后发展出认知疗法。这疗法里面有个概念,叫做不合理信念。认知疗法里的不合理信念,其实就是精神分析里的情结。
认知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埃利斯及贝克等人认为精神分析太过复杂,他们就来个删繁就简,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治疗理论来。但其中核心的一些理念,还是来自于精神分析。
存在-人本主义对变态心理学研究不多,它更关注健康心理学。就是研究人怎样才算健康,怎样才会健康。至于心理障碍如何发生,它不太在意,但有所涉及。这一流派把人的心理障碍归结于人的存在本质上,认为人类的一切问题,源于存在这一本质问题,说到底就是人都怕死,因为人都要死。如果人都不死,人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心理障碍的原因也是这个。如果人不用死去,大家都不需要怕死而竞活,心理障碍就不会出现。存在主义哲学有四个范畴:生老病死,爱与孤独,自由与责任,生命的意义。
生老病死,是个根本问题,是人类存在的主题。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没有爱,只有性。其实爱与性高度关
联,弗洛伊德之所以强调性,而不去谈论爱,有其理论上的考虑。因为那时的心理学还是形而上的,比较虚,生物学则比较实,是形而下的学问,弗洛伊德为了让自己的心理学说更接近于作为科学的生物学,而刻意谈生物学意义上的性而避谈心理学层面的爱,这样可以更加趋同于科学。
自由是不确定,而责任则是确定。强迫症病人的主要问题就是不确定,所以他会反复思考,反复询问,反复行动,这些症状都是为了寻找确定感,其表现跟自由背道而驰。自由意味着多重选择,是不确定。
罗洛·梅对心理障碍有一些研究,他把焦虑分成存在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存在焦虑是指人存活于世所不可避免的。神经症病人的焦虑则是不需要的,是没有理由的。他分析过神经症性焦虑,分析的结果是神经症性焦虑还是源于存在焦虑。因为是存在焦虑,那就是说本来它是合理的,但不被个体接受,想消除他,结果变成了无意义的焦虑,那就是一种神经症性的焦虑。
存在-人本主义的观点跟精神分析理论高度相关。
再一个是家庭-系统理论。家庭治疗技术发展起来后,它对心理障碍也有一套自己的解释。它认为一个人的心理障碍,源于他把在的家庭系统失衡,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家庭系统里面的问题传递到家庭成员个体当中,这个人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这理论认为,那个出问题的成员会是家庭中最弱的一员。这就你是班组里的一个成员,因为最是弱小,所以常受人欺负。班组里出了什么不好的事,大家会认为是他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