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大起义》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

楚汉之争交战双方
战争性质胜败原因
启示
西汉的建立
修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注重农业以农业为本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徭役田赋三十税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接受主父偃建议实施“推恩令”下令诸侯王将封地
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设盐铁官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大举反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沉重打击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大增,吴蜀衰落,263年魏灭吴
曹魏中期,司马懿掌握军政大权,他的两儿子专政,魏帝形同傀儡
分封诸王手握重兵,实力强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江南地区的开发。

2018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2018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文档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2、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170 万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生活年代:距今约70 万至 20 万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过程: 1921—1929--- 此后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地位及意义: P5四、山顶洞人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文档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3、生产生活:?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种植农作物:粟?畜牧业:猪、狗等?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3、生产生活情况:?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主要农作物:水稻?农业工具:骨耜?畜牧业:猪、狗、水牛等?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过程:?时间:稻距今约 10000 年、粟距今约 9000~7000?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完整版,附每单元概括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完整版,附每单元概括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完整版,附每单元概括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包含3个课时,包括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原始农耕生活则介绍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早期人类的农业生活,比如制作磨制石器,制作彩陶,种植水稻等等,原始农业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远古的传说则介绍了包括炎黄结盟、炎黄帝的多种发明以及禅让制。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二单元七年级历史思维导图上册第二单元包含夏商周更替等五个课时。

禹建立夏朝后,继位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汤灭夏,吴王伐周,狗戎灭西周。

商代以后,青铜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功能从食器发展到礼器,甲骨文也在商代有所发展。

随着春秋时代的到来,经济上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日益频繁。

政治上,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大诸侯势力崛起。

在军事上,诸侯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加速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进入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借助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强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在文化方面,涌现出了众多代表不同思潮的思想大家,比如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墨家学派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三单元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三单元包含7个课时,包括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兴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以及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经过多次战争后,依次灭掉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完成军事上的统一;秦灭六国后,皇帝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设三公,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地方设郡县制,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的控制着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除此之外,秦国还在文化、经济、交通做了统一,比如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统一货币,促进商业发展;统一车轨,促进交通往来;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开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乱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稳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精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精选.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word.。

2020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15课思维导图

2020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15课思维导图

作用
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制作
历史老师任俊



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核心观念 仁,仁者爱人
孔子
政治理念
仁政,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顺应民心,爱惜民力 克己复礼
苛政猛于虎
孔子和老子
教育理念
有教无类 文献整理
创办私学 《论语》

中央体制 三公九卿 御史大夫 九卿


太尉
民 族
地方体制 推行郡县制 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封 建 国
巩固统一措施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 编制户籍,迁豪强贵族,整顿社会风气

疆域


确立的政治体制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统一意义
学术下移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
老子
哲学主张
核心理念 道
天地万物本原
朴素的辩证法 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政治理念
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 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老子》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社会经济发展
阶级关系出现变化-士阶层崛起
背景——大变革时代
春秋列国形势图春秋无义战战国七雄战国形势图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吞并华夏认同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战国之后华夏族吸收大量戎狄蛮夷新鲜血液成为更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变法运动背景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潮流目的富国强兵提高统治效率成就逐步建立了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政治体制代表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推行郡县制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作用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孔子和老子孔子核心观念仁仁者爱人政治理念仁政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顺应民心爱惜民力苛政猛于虎克己复礼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文献整理论语老子政治理念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背景大变革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出现变化士阶层崛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学术下移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各自提出自己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频繁交往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农业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推广铁器时代兴建水利灌溉工程中原地区桔槔都江堰郑国渠公孙敖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繁荣手工业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战国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一批中心城市不少私营业主富比王侯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学术下移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哲学主张朴素的辩证法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核心理念天地万物本原诸子百家儒家孟子道家庄子消极保守崇尚逍遥自由墨家下层民众平民利益墨子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子兵家孙武争鸣问题荀子人性善提倡仁政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代表新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适应了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依法治国君主独裁影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

苏版初一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苏版初一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苏版初一历史上册思维导图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部编新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图片新)

部编新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ppt(图片新)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4课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课 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人类
第4课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历史思维导图
Biblioteka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1课 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 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 3课
远古人类
第4课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 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 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 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 8课
百家争鸣
第 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运用这些方法。]
材料 战争示意图中隐含着丰富的 历史信息。
·历史 观察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中“大泽乡”“陈”“巨 鹿”所包含的历史信息。(6分)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起义 方式是农民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口号;后来, 陈胜称王,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解读“大泽乡”“陈”可以从陈胜、吴广起义进行回答。公 元前207年,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 军的主力歼灭。解读“巨鹿”可从项羽、巨鹿之战进行回答。
·历史
历史信息: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②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 建立了“张楚”政权;③公元前207年,项羽骁勇善战,在 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一点2分,共6 分)
·历史
2.
[课标核心素养目标要求: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
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历史
方法指导:材料分析类选择题 1.题型特点: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分析材 料的能力。 2.常见设问方式:“根据材料,符合题意的是……”“上述 材料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以上材料说明了……”等。 3.解题技巧:一般而言,做这类题需要读懂材料和设问即可。 选择题的材料基本上比较简洁,抓住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 料就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所以在看材料之前可以先快速浏览 设问,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能够提高效率并且节省时间。
·历史
4.结果:以 失败 告终。 5.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引发了反秦浪潮推动秦朝灭亡。
·历史
三、秦朝的灭亡 1.时间:公元 前207 年。 2.关键过程: 项羽 领导的军队在 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