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版(低年级)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版(低年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221bb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d.png)
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版(低年级)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定义:介绍法律是什么,法律的基本特征。
法律的作用: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法律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
讲解法律定义:介绍法律的定义,解释法律的基本特征。
讲解法律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遵守纪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遵守纪律的意义:讲解遵守纪律对个人成长、班级和谐的重要性。
遵守纪律的方法:介绍遵守纪律的具体做法,如按时完成任务、遵守课堂纪律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讲解遵守纪律的意义:讲解遵守纪律对个人成长、班级和谐的重要性。
讲解遵守纪律的方法:介绍遵守纪律的具体做法,如按时完成任务、遵守课堂纪律等。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遵守纪律的场景,增强学生对遵守纪律的理解。
第三章:尊重他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尊重他人的意义:讲解尊重他人对人际关系、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尊重他人的方法:介绍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如礼貌待人、包容他人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讲解尊重他人对人际关系、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讲解尊重他人的方法:介绍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如礼貌待人、包容他人等。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增强学生对尊重他人的理解。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通用6篇)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c2143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b.png)
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通用6篇)【篇一】小学《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一、教学目的:安全工作以及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它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每个同学都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方面的锻炼,提高警惕性,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安全、文明、健康、快乐地度过难忘而又富有意义的住校生活。
同时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小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也是十分必要。
二、教学过程:(一)你对法律知多少: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者变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住校生安全防范”的意见,希同学们时刻牢记,严格执行。
1.来校和回家途中不逗留、游玩,高度注意交通安全。
2.严格执行学校规定,寝室内不存放贵重物品和大额现金(50元以上),保管好自己的IC卡。
学校不提倡学生穿名牌服饰来校,提倡节俭。
相关私人物品放入箱柜,上锁,自行车按规定停放,上锁。
3.爱护学校公共财产。
如扫把等严禁用手游玩;不用力攀折上铺档板;不做有危险性的游戏,如铺与铺之间的跳跃等;不私拉乱接电线;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4.不在走廊楼梯处冲撞玩耍,要轻走轻声。
严禁在窗台、扶栏等危险处攀爬、游玩、晾晒衣物等。
5.打扫卫生时,要注意安全。
6.开水瓶要整齐地靠墙摆放,避免走路时碰翻。
7.严格执行事前请假制度,如有请假,至少要报告班主任值周教师。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e189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d.png)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模板(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教案1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5篇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3dbe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c.png)
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5篇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篇1】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五、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
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 课件。
六、教学过程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班歌。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篇2】教育目标:1. 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2. 预防青少年犯罪,3. 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方式和方法: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1. 案例一: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
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
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2.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3. 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青少年法制教育课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65a79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f.png)
青少年法制教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构成要素、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构成要素,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提高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将宪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作用、构成要素以及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宪法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少年违法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内容。
2. 知识讲解:(1)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构成要素。
(2)介绍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5. 情景模拟:设置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青少年法制教育——宪法知识2. 内容:(1)宪法基本概念、作用、构成要素(2)我国宪法发展历程(3)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宪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构成要素。
(2)谈谈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3)结合实际,谈谈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 答案:(1)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的作用: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宪法的构成要素: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
(2)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5fe5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0.png)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教案:青少年法制教育一、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介绍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法律的权利和义务: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介绍违法行为的种类和相应的法律后果。
4. 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预防和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2.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够正确行使和履行。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权利义务。
2. 教学重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青少年犯罪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和关注。
2. 教材内容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的基本概念、权利义务和违法行为的后果。
3. 案例分析:讨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预防和应对措施。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并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 违法行为的后果4.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应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自己在生活中应遵守的法律,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遵守法律,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权利义务,而教学重点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案七篇大全
![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案七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25277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4.png)
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案七篇大全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案七篇大全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案篇1教学重点: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目的:1、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守法意识;2、使每一位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3、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懂法、守法、用法;4、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观看一组漫画,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会有不良习惯,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二、学生活动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点和成因?进一步思考,针对成因应采取哪些对策?三、主要内容:(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
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
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
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
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
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
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2、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
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80550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2.png)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篇1: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目标:1、使学生乐于参与投掷项目的学习,并在活动中增强信心。
2、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技术,并通过投掷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3、提高机体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
4、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并在运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渗透法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学重难点:投掷时动作的合理用力顺序及身体的协调性。
教学步骤:一、准备部分1、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及要求。
(4)、游戏:原地传球接力。
场地器材:在球场上,实心球8-12个。
方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始,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方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方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达到为胜。
规则:①以教师口令统一开始;②按规定动作传接球;③谁掉球谁捡球。
法制渗透点:告诫不按游戏规则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对于违反纪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基本部分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1)握球和持球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
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2023年中学生法制教案范文(通用5篇)
![2023年中学生法制教案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e4452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5.png)
2023年中学生法制教案范文(通用5篇)中学生法制教案1教学内容:1、用幻灯片播放一些交通事故图片和一些相关的事故数据。
2、学习和中学生相关的交通法规知识。
3、识别一些基本的交通标志。
4、观看同学表演的交通法规相声。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交通法规知识和观看图片、相声,明确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造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生命的宝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点:懂得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时间:周一班会教学地点:七年级3班教室教学过程:1.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同学们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这几天,我在电脑和电视上看到过许多交通事故的图片,真是触目惊心。
据统计,全国每年就有400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交通事故,多么可怕的数字啊!一年就有4000多名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悲惨地离开了美好的世界。
同时给4000多个家庭蒙上了阴影,带来了永远的悲痛。
我们牢记血的教训吧!我们一起观看交通安全警示视频,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2.学习和中学生相关的交通法规知识(1)骑自行车应该遵守的规定先请有骑自行车经验的学生交流。
然后老师补充总结:1、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马路的慢行道上骑车。
2、自行车的铃、闸齐全并有效。
3、骑车时应靠右边慢行道行驶,人行道上不准骑自行车。
4、不闯红灯,拐弯减速慢行;不准双手离把,不准追逐打闹。
(2)行人上街和横过道路的规则行人上街要走人行道,不要走车行道。
横过街道和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要斜穿或猛跑。
行人横过道路时,应站立在路边,看清来往车辆后,选择离自己最近的人行横道通过。
通过时,须先看左右方向是否有来车,确认来车距离远无危险后才能通过。
行人横过道路时,不要突然改变行走路线,突然猛跑,突然往后退,以防来车驾驶员措手不及,发生危险。
横过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时,要十分注意驶近或停下的车辆旁边是否还有车辆驶来,没有看清时不要冒险行走。
横过未设人行横道线的乡镇街道或公路时,要看清左右有无来车,千万不要奔跑,不要同来车抢道。
中学生法制教案(合集3篇)
![中学生法制教案(合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c5543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3.png)
中学生法制教案(合集3篇)1.中学生法制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导课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生:……(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
(板书:警惕)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
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1.小组活动2.指名汇报3. (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遵纪守法,预防青少年犯罪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遵纪守法,预防青少年犯罪](https://img.taocdn.com/s3/m/6988e99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1.png)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遵纪守法,预防青少年犯罪一、教学目标本次班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能力,增强他们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尊重,并预防青少年犯罪,培养合法合理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法制意识教育–介绍什么是法律和法规–分析什么是违法行为–强调遵守法律和法规的重要性2.遵纪守法能力教育–分析常见的遵纪守法能力问题–强调注意个人隐私保护–掌握公共场合行为规范3.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危害和原因–强调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掌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讲解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标。
第二步:法制意识教育1.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和法规。
2.分析违法行为的概念和危害。
3.强调遵守法律和法规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的案例。
第三步:遵纪守法能力教育1.分析常见的遵纪守法能力问题,如迟到早退、抄袭作业、玩手机等。
2.强调注意个人隐私保护和掌握公共场合行为规范。
3.给出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掌握遵纪守法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1.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危害和原因。
2.强调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并引入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3.掌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
第五步: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归纳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和思考,给出有意义的作业。
四、教学手段和材料1.讲解PPT2.学生手册3.案例分析材料五、实施效果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和反馈的方式,对本次班会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六、注意事项本次班会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是关键,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保证教育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
特殊应用场合:1.学校法治教育主题日活动–在学校法治教育主题日活动中,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制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教师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耐心引导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中学生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中学生法制教育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d0892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8.png)
中学生法制教育优秀教案•相关推荐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1、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2、安全使用煤气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游泳时要注意安全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交通安全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发生火灾怎么办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法制教育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
![法制教育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3274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4.png)
法制教育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法制教育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法制教育课教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法制教育课教案1题目:青少年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教学重点: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目的:1、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守法意识;2、使每一位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3、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懂法、守法、用法;4、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观看一组漫画,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会有不良习惯,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二、学生活动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点和成因?进一步思考,针对成因应采取哪些对策?三、主要内容:(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
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
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
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
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
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
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2、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未成年人法治教案
![未成年人法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57d1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b.png)
未成年人法治教案
《未成年人法治教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日益增多,教育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程的开展。
为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切实遵纪守法,各地开展了《未成年人法治教案》教育活动。
《未成年人法治教案》在实施上,主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设计,利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未成年人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通过讲解有关法律知识、案例分析、法治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未成年人了解健康、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走入违法的泥沼。
另外,教育部门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联动,共同为未成年人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
家长和老师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法律知识,经常性地进行法治教育。
社会各界积极组织法制宣传活动,让未成年人身边充满法治氛围。
《未成年人法治教案》的实施,让未成年人更好地了解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
希望此类法治教案能够推广到更多地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多的贡献。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6篇)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b6050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2.png)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模板(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1一、教学内容: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5、相互交流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6、布置作业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2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于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4篇)
![关于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4e600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6.png)
关于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通用4篇)青少年法制训练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让同学了解有关法律的基本学问,把握一些比较适用的法律条规。
力量目标:在了解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自己及旁人的行为有正确的熟悉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的学校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法制训练宣扬,增加同学的自我爱护意识,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进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争论法教学用具传统教学工具与现代教学工具相结合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友爱的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偏僻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四周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平安,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把握一些法律学问,增加我们的法律意识吧。
为此我们预备了这次《法制训练进课堂》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把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讲解新课1、法制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2、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头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
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消失冲突时,往往实行"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
假如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全部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
这样整个社会特别混乱,大家的人身平安每天都受到威逼。
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
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头的。
3、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民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爱护法》《刑法》《道路交通平安法》《未成年人爱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制度校内平安不要在教室追赶玩耍,由于活动空间狭小、平安隐患多。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3ba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f.png)
一、教案名称: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之认识法律二、课时: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法律的相关规定和条款。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景剧表演(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模拟生活中的法律场景。
2. 学生表演并分享表演心得。
四、互动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
2. 学生参与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2.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六、教案名称: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之法律与生活七、课时: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法制教育教案目录第一讲:安全与我同行教学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第二讲:远离犯罪教学目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第三讲:学会自我保护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第四讲:知法守法教学目标:通过李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安全与我同行教育内容:安全与我同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
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
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
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
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
接着播放录像。
(课件展示)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
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
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
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
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
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远离犯罪题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教学内容: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也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
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
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
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
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
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学会自我保护教学目标: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过程:一、导言: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1.出示案例:案例一:某日晚10点,由山东省某县某村13岁女学生杨某从叔父家吃过晚饭后徒步回家。
天色已黑,路途又远,她在途中碰到一个骑摩托车的男青年,男青年用骑车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
半路上,他企图*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
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案例二:某日晚,浙江省某县的一所中学,四个女学生被一手持菜刀的歹徒侮辱,其中两名被强*。
案子破获后,公安人员既愤怒又惋惜。
案犯是个身高不足1米58,体重不足50公斤的瘦弱男子。
明明自己房间的对面就住着人,只要呼喊就可得救,却不敢喊也不敢逃;明明是4比1,而面对这个比自己矮小的歹徒,姑娘们却惊恐万状,在长达三个小时里,任歹徒凌辱,实在令人痛心。
2.讨论案例: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
谈谈自己的感受。
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
而后者的胆小、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
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3.案例三: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
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4.讨论案例: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
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