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一)

合集下载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由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转换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流动被认为是人们追求社会地位和个人发展的一种方式。

然而,社会流动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职业选择、家庭背景等。

社会阶层则是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济资源分布而形成的。

一、社会流动的类型社会流动可以分为水平社会流动和垂直社会流动两种类型。

水平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个社会阶层内发生的流动。

例如,一个人在同一个职业领域内不断晋升的过程就是水平流动。

水平社会流动通常与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相关。

垂直社会流动则是指人们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转变的过程。

这种流动可能涉及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变。

垂直社会流动受到教育、工作经验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二、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1.教育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

高等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社会流动,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2.职业选择职业选择也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些职业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通常与高收入和高地位相关,而其他职业如清洁工、服务员等则相对较低。

个人的职业选择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

3.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一个人社会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对人们的教育机会、经济资源和社会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个有良好家庭背景的人通常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工作机会,从而实现社会流动。

三、社会阶层的特点社会阶层是由不同的社会群体组成的,根据个人在社会经济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同而形成。

社会阶层通常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

上层阶级通常是指拥有最多社会经济资源、权力和特权的人群。

他们可能是企业家、政府官员、富商等。

上层阶级通常享有高收入、高地位和享受各种特权的优势。

中层阶级则是指处于社会经济资源分配中等地位的人群。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性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性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性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流动性特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社会呈现出了流动性的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动、工作流动、居住流动和消费流动等方面。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人们普遍具有了更强的流动性,这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人才流动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国内外之间的人才流动成为必然。

这种流动性使得一些优秀的人才往往会抛弃原来的生活工作环境,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影响。

例如,一些城市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有助于城市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建设。

其次,工作流动的增加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性的一个主要表现。

在过去的时期,人们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工作和稳定性,而现在,不少人愿意尝试不同的岗位和行业,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种流动性也增加了员工的福利待遇,推动了薪酬和福利的竞争。

第三,居住流动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大量的人口涌入了城市,这使得许多城市的居住压力越来越大。

此外,许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定居。

这种流动特征加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削弱了某些城市的经济和人口基础。

最后,消费流动也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流动性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开放,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之间,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消费流动性对于不同产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例如,旅游和吃喝玩乐等产业,往往依赖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性的因素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性的表现和特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因素是产生流动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对于更好的经济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种需求导致了许多人的人才流动、工作流动和居住流动等行为的增加。

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社会流动性

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社会流动性

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社会流动性城市社会流动性是指人们在城市中的居住、工作、学习等活动中的流动性和变动性。

在当代城市社会中,人们的流动性越来越高,城市社会流动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一、城市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城市社会流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文化、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经济因素是城市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吸引着大量的人口流入。

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的多少、薪资待遇的高低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流动性。

例如,一些发达的城市往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为了谋求更好的经济条件而选择流动到城市。

其次,文化因素也对城市社会流动性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引起人们的流动性。

例如,一些城市因为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而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从业者。

同时,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城市社会流动性的增加。

再次,教育因素也是城市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往往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庭流动到城市。

人们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选择流动到城市,这也是城市社会流动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此外,技术的发展也对城市社会流动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更加便捷,物流运输更加高效,这使得人们的流动性增加。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物流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便捷。

二、城市社会流动性的意义城市社会流动性对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社会流动性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的需求变化。

同时,人口的流动也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其次,城市社会流动性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交流。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城市中的流动使得不同文化和思想得以碰撞和交流,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创新。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性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性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性社会流动性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由一个社会阶层或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阶层或社会地位的变动和迁移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流动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社会运行的效益和公平性。

本文将从社会流动性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改善社会流动性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社会流动性的定义社会流动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中变动位置的能力和机会,它涵盖了社会阶层、社会地位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变动。

社会流动性可以分为水平流动性和垂直流动性两种形式。

水平流动性指的是在同一社会阶层内的变动,而垂直流动性指的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变动。

2. 影响社会流动性的因素(1)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影响个体社会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的教育程度、经济条件以及社会地位等都会对个体的社会流动性产生影响。

富裕的家庭更容易给予子女更好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资源,有利于个体的社会流动性。

(2)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影响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通常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社会地位。

相反,教育水平低的个体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社会流动性障碍。

(3)社会背景:社会的制度和环境也会对社会流动性产生影响。

社会的发展程度、机会均等程度以及社会公平与正义等因素都会影响社会流动性的程度和方式。

3. 改善社会流动性的措施(1)教育公平:加强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免费且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而减少因教育不公而造成的社会流动性障碍。

(2)就业机会均等: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也是促进社会流动性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该消除就业歧视,建立公正的招聘机制,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获得工作的机会,无论他们的社会背景如何。

(3)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改善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福利政策,提供社会保障和救济,能够帮助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摆脱贫困,实现向上流动。

社会流动研究问题研究报告

社会流动研究问题研究报告

社会流动研究问题研究报告社会流动研究问题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探讨社会流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本报告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社会流动研究框架,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1. 引言社会流动是指人们从一个社会阶层或社会地位过渡到另一个社会阶层或社会地位的现象。

它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流动既能带来机会和提升,也可能带来不公平和不平等。

2. 社会流动的概念社会流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了经济、教育、职业和地理等多个方面的变动。

它可以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是指个体在社会阶层或收入分配中的上升或下降,而水平流动则是指个体在各种社会角色中的转换。

3.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社会流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社会背景、教育水平、经济条件、职业选择和机会等因素。

社会结构和制度也会影响社会流动。

例如,一些社会制度和政策可能会增加或减少社会流动的机会。

4. 社会流动对个体的影响社会流动对个体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社会流动可以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流动也可能导致身份认同的失去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变动,给个体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压力。

5. 社会流动对社会的影响社会流动对整个社会也有重要影响。

社会流动可以促进社会的创新和竞争力,提高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性。

然而,社会流动还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扩大和社会团结的破裂,增加社会冲突和不稳定性。

6. 社会流动研究的问题与不足尽管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社会流动的各个方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现有研究往往忽视了社会流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将其简化为仅关注经济因素或教育因素。

此外,现有研究往往缺乏长期追踪和纵向比较,难以把握社会流动的趋势和模式。

7. 未来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流动的影响和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社会流动,包括垂直和水平流动的不同形式;探讨社会流动的多因素影响,包括经济、教育、文化和制度等因素;加强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11第十章社会流动

11第十章社会流动

从个人层面认识表现为社会地位的变动, 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但其实质是个 人社会关系的改变,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 动。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流动表现为人们在不 同的职业,地区和组织间的流动,但其实质是 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在社会关系网络层次的变动。 社会流动的核心对个人而言是社会地位的 改变。
社会流动的意义:对个人而言是地位的改变, 对社会而言,反映着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结构 变化,社会流动的速度、比率影响着社会解雇 的性质和整个社会运行的状态。
1.社会结构的开放性是社会流动的前 提条件。
2.社会差位的存在是社会流动的动力 条件。
第二节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社会流动按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 社会流
动类型
结构性 流动
非结构性 流动
一、结构性流动 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大 规模的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动。
合理的结构性流动会给社会带来良好的后果, 可以创造出大批新的职业和职位,不合理的结 构性流动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水平流动对个人的社会地位影响不大。但 通过流动有助于使自然资源、物质财富和人才 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水平流动还能带 来人们之间的交往,打破各自的封闭状态,有 利于各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开 放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看待年轻人的频繁跳槽这一社会流动 现象? 今天的社会里,流动的权力对个人来说也 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小心使用,频繁跳槽会 导致一个人技艺难以精湛,长久没有归宿感, 对要想成就大业的人来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所有的人都希望在社会中向上流动。 垂直流动能够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努力用自己的向上流动获得更高的社会地 位; 垂直流动有利于维持和提高社会管理层的 质量。垂直社会流动机制,既保证社会管理层 的人才有更广泛的选择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淘 汰不合理的社会管理者; 垂直流动有利于形成一种开放的社会分层 结构,促进社会分层结构的合理化。

社 会 流 动

社 会 流 动
个人的多重社会地位并不都是同等重要的,职业地位有特 殊重要的意义。
.
.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一)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 1、按照流动的原因划分 2、结构性流动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造成的社会地位的 变化(群体流动);非结构性流动是由于个 人原因所造成的地位变化(个人流动)。
.
.
(四)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1、按照社会流动的规则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2、在竞争式流动中,作为公开竞争目标的较高社会地位,需通过追求者自 身努力去获得。每个人在竞争策略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但都必须接 受公平竞争规则的指导。
3、赞助式流动则不同,较高的社会地位不是个人通过竞争获得的,它需要 由已经获得较高地位的人根据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授予。
.
.
(七)精英流动
1、精英是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 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才能的成员。 2、精英是机关领域分层中占据最上的少量人 物,他们的行动对于该领域的变化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3、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
.
.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A类是执政精英
B类是非执政精英
C类执政阶层中的庸才
D类芸芸众生、 庸常之辈
.
.
四、合理的社会流动的主要功能
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实现社会平等,消解社会各阶层之间 的矛盾
2、实现社会的有机整合
3、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提高 社会的运转效率
.
.
社会学
执 社政 会 差 别
非执政
精英
A
B
自然差别 非精英
C
D
.
.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影响人口流动的社会因素分析与预测

影响人口流动的社会因素分析与预测

影响人口流动的社会因素分析与预测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种常态。

人口流动是指人群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转移,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口流动对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影响人口流动的社会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从社会、经济、政策等角度出发,对影响人口流动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人口流动做出一些预测。

一、社会因素1.1文化因素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

在国内,文化因素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十分显著。

例如,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特区之一,其经济活动已成为南海地区的重要纽带,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从内地迁往广东。

这些人在当地生活、工作、经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因此,在影响人口流动方面,文化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2教育因素教育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资源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外地读大学。

例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省份内部,特别是与当地相邻的省份。

而当这些学生毕业后,也更愿意留在当地就业和生活。

因此,教育因素也十分重要。

二、经济因素2.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指标。

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吸引着人口的流动。

例如,在中国的东部,一些经济发达省份(江浙一带、广东、北京、上海)拥有极具的吸引力,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对于发展的投入,而另一方面则是人才的流动和经济的繁荣。

此外,在国外,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获得了众多的技术和人才。

2.2地域因素地域因素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不同,也会给当地的人口流动带来影响。

例如,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在柳州这座工业城市,其中最受青睐的工业领域是钢铁和铝业,因为当地拥有丰富的铝土矿和高质量的钢铁资源。

因此,在流动的过程中,工业区域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也需要考虑地域因素。

社会流动的社会学机制

社会流动的社会学机制

社会流动的社会学机制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地位和机会获取上的变动。

社会流动的概念强调了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以及社会成员在其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它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探讨社会流动的社会学机制,以期增进对社会流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育机会与社会流动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教育不仅能够提供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拓宽个人的社交网络,增加就业机会。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会导致社会流动的障碍,因此,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流动的关键。

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我们可以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职业结构与社会流动职业结构是社会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收入和职业声望,这使得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具有不同的机会。

职业结构的变动也会影响社会流动,例如,新兴行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传统行业的衰落则会导致社会流动的减少。

因此,职业结构的合理配置对于实现社会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家庭背景与社会流动家庭背景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等因素都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

家庭可以为个人提供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同时也可以传递家庭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然而,家庭背景的不平等也会导致社会流动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在促进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并通过政策措施来缩小家庭背景的差距。

四、社区环境与社会流动社区环境也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区的设施、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等因素都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

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舒适和友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反,恶劣的社区环境则会导致人们感到孤立和无助,从而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流动。

五、结论综上所述,教育机会、职业结构、家庭背景和社区环境是社会流动的重要社会学机制。

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和地位,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复杂性。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
计算方法是: 社会流动率=流动人数全部人口
索罗金认为,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社会越发展,社会流动率就越高。高的社会流动率可以作为 一种安全阀,释放较低阶级的不满 。
二、地位实现模型理论
布劳与邓肯于1967年出版了《美国的职业结构》一书,系 统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职业地位和职业流动。
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该市场只限定在企业内部。 (2)内部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基础是企业和雇员持续的劳 动关系。 (3)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的流动的影响。
四、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y)是研究流动人口、 移民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
推拉理论认为:
在市场经济、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之所以迁移、移民 之所以搬迁,是因为人们通过搬迁可以改善生活条件。
2) 二元经济理论 以刘易斯的《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
为起点,由乔根森和费景汉与拉尼斯进一步 修正发展。
二元经济理论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条件 下,将农业剩余劳动向现代的非农业部门的 转移看成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所谓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惯例 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企业组 织内雇员由录用、提升、调动、暂时解雇、解除或终止 劳动合同等构成的运动系统。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
父亲的职业和教育水平同时影响儿子的教 育和第一职业。
——布劳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主要是指个人社会位置的变化及个人社会属性的变化。 职业地位改变成为社会流动的标志。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一)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二)根据参数基点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问题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问题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问题社会流动是指不同社会层次之间的人员转移。

在某些情况下,流动可能与整体经济增长同步增长,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流动可能会妨碍经济增长。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人口进出职业群体之间的移动,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人员流动。

而这些流动所表现的特点、原因以及影响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

社会流动的类型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有很多种,这里列举其中的几种。

1.职业流动职业流动是指人员在不同职业之间进行的切换。

这种流动一般以不同行业的工作岗位拥有不同的职业层次为标志。

2.地区流动地区流动则是指人员在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等不同地域之间进行迁移到,这种流动大多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更有利的工作机会或是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氛围等等。

3.阶层流动阶层流动则是指人员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进行的切换。

这种流动不仅与个体升官发财、改变人生命运息息相关,更是与整个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社会流动的原因要探讨社会流动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产业、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入手。

1.经济方面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带动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区域的发展,因此在一个发达的经济环境下,流动性会更大。

2.政治方面政治因素也可能会成为社会流动的原因,比如一些战争、宗教迫害等造成的移民现象,都是政治问题带动的。

3.文化方面文化因素也会对社会流动产生影响,一些文化传统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阶层,例如中国自古以来的读书有用,也正是这种思想鼓励了人们的努力和进步。

4.社会结构方面另外,社会结构的变动也会影响流动的程度。

比如现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提高。

社会流动的影响社会流动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个体层面对于个体而言,流动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成就,提高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但是也要意识到,流动所带来的风险较大,不断的迁移可能导致个体在生活上的不稳定。

2.社会层面在整个社会层面,流动可以提高社会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素质。

社会学第九章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

社会学第九章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

02
水平流动
指个人或群体在同一社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包括在不同职业、行业、
地区之间的流动。水平流动可以带来新的经验和机会,但不一定改变个
人的社会地位。
03
循环流动
指个人或群体在职业、收入、教育等方面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通常
与社会的经济周期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有关。循环流动可以影响个人的生
活和职业发展,但不一定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
总结词
职业地位是影响社会流动的关键因素 之一,不同职业在社会地位和收入水 平上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 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而从事低 地位职业的人则较难实现向上的社会 流动。职业地位的差异对社会流动的 影响深远。
社会经济地位
总结词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 因素之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 源对其社会地位和流动机会产生影响 。
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
02
01
03
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相对较高,表现为较高的社会阶 层流动性。
多数发达国家拥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教育体 系,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上升机会。
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模式通常为“精英循环”,即社会 精英阶层能够在不同阶层间自由流动。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流动
01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流动相对较低,阶层固化现象较 为严重。
02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贫困地区的教育 水平较低,限制了个体的上升空间。
03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流动模式通常为“精英生成”, 即社会精英主要来自特定阶层或地区。
社会流动的国际比较
社会流动性的高低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教 育资源分配、社会福利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绪论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 (1)整体性观点、 (2) 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科学性、 (4)应用性、 (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

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

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

【名词解释】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

【名词解释】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 (1)整合功能、 (2)导向功能、 (3)维持秩序的功能、 (4)传续功能【简答】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

【名词解释】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4)明确生活目标、 (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社会学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34插图版

社会学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34插图版

2〃二元经济理论


以刘易斯(W.A.Lewis)的《无限劳动供给 下的经济发展》为起点,由乔根森(D.W. Jorgenson)和费景汉(J.C.Fei)与拉尼斯 (G.Ranis)进一步修正发展,形成了二元 经济理论。 二元经济理论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条 件下,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现代的非农业 部门的转移看成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必 经阶段。
第四节 中国社会流动状况



1、改革以前社会流动的 政治性与封闭性特征所 产生的负功能是显现的。 2、中国社会流动的闸门 是依次被突破的。 3、80年代以后社会流动 的特点。
1、改革前社会流动的政治性与 封闭性特征所产生的负功能


(1)价值导向扭曲 (2)公帄竞争受到压抑 (3)社会压力加大
三、社会流动的结构分析

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2〃二元经济理论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彼得· 多林格尔(P. Doeringer)和迈克尔· 皮奥雷 (M. Piore)认为:


劳动力市场已分成两个部分: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 劳动力市场。 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往往工资福利低,工作条件 差,劳动力流动性大,晋升机会少,在职训练的机会 很少或没有; 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往往工资福利高,工作条件良 好,就业稳定与晋升机会多,有广泛的在职训练。 次要劳动力市场与主要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有限 的工作流动性。
三、社会流动的功能

1.引起社会资源的重 新分配 2.缓解社会差别的消 极影响 3.合理的社会流动有 利于社会运行和社会 稳定


3〃合理的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 运行和社会稳定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社会流动
四、特纳的流动过程理论 《社会分层-一个理论分析》(1984): 流动是六个方面的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社会流动的结构分析 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主要劳动力市场:垄断资本主义市场 次要劳动力市场:竞争资本主义市场
二者之间流动有限 2、二元经济理论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过程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流动 “X二代”现象:富二代、官二代
、贫二代……
代际之间的阶层有何联系? 阶层“固化”了吗?
教育结构的变化: 人口因素: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率 社会价值观:
家庭、乡土、成功、职业、地位等价值评判体系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等: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二、个人因素
1、个人受教育状况 2、家庭背景 3、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4、个人的主观选择:爱好、价值

三、自然环境因素
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增加活力。
负功能?
第五节 社会流动的理论解释
一、索罗金的社会流动理论: 1972《社会流动》:
1、关于流动的原因: 2、社会不平等是必然的: 3、社会流动率理论:
社会流动率与社会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社会越发达,流动率越高 4、代际流动的研究:父子职业流动 5、工业社会中流动的特点:
开放型——阶级或阶层体系:分层有弹性、自由流 动,个人的社会地位较多依靠自身的努力。
混合型:兼具开放、封闭两方面的特征
思考: 流动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流水不腐、 流动是一把双刃剑? “度”如何把握?
三、社会流动的条件
1、流动的可能性条件: 社会结构是开放的,没有法律、政策、制
度等方面的规定限制 2、流动的动力条件: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性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性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性社会流动性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地位的变动。

社会流动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教育、文化和制度等。

一、社会流动性的定义和类型社会流动性可以被定义为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由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移动。

这种移动可以是向上的,即从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向一个较高的社会阶层的移动,也可以是向下的,即从一个较高的社会阶层向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的移动。

社会流动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垂直流动性和水平流动性。

垂直流动性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结构中在经济、教育和职业等方面的地位的变动。

水平流动性指的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结构中在地理、文化和社交等方面的地位的变动。

二、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社会流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因素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和机会。

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促进社会流动性的增加。

其次,教育因素也对社会流动性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是提高个人技能和知识的途径,它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可以提供平等的机会,从而促进社会流动性的增加。

文化因素也对社会流动性起着一定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社会地位和机会的看法可能不同,这可能影响个人或群体的社会流动性。

一些文化可能更加重视传统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加强调个人的能力和努力。

最后,制度因素也对社会流动性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公正和透明的制度可以为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促进社会流动性的增加。

相反,一个不公正和腐败的制度可能会限制个人或群体的社会流动性。

三、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和意义社会流动性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社会流动性意味着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

一个社会流动性较高的社会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激励个人努力和创新。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

三、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流动 a、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流动 b、城市内部之间的流动 c、农村内部之间的流动

三、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我国的精英流动 面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一些学者开始 研究经济转型国家的精英流动问题,在这方面存在两 种观点: a、精英循环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过程中其精英是 非连续性的,即现在的精英并不是原来的精英。 b、精英再生产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过程中其精英 是连续的,即同一批人由一种精英向另一种精英转化 。精英再生产理论中存在着一个假设:在改革过程中 政治精英所拥有的政治资本变成了经济资本。

3、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1)社会结构的性质 社会结构的性质是指社会结构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它是指一个社会在制度上建构社会结构的本质特点。 (2)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 一个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社会流动。 (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向上流动的推进器。

三、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改革之前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我国传统的社会分层 : 1949年之后,我国的社会结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 知识分子阶层组成。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形成干部、知 识分子、工人、农民四大阶层。 我国还形成了其他几个身份系统:户籍身份、所有制身 份、单位身份。

三、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改革之前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我国传统的社会分层 : 户籍身份:由户籍制度所确立的身份等级,它与户口登 记制度连在一起,将人们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 所有制身份:根据人们所在工作组织的所有制性质而确 定的身份,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两种,前者 高于后者。 单位身份:是一种不成文的、工作单位之间具有高低次 序的社会现象,它是由工作单位在国家经济、政治生 活之的地位的重要性所确立的。

社会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的生存、工作、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社会流动性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会流动性是指人们在社会中不断变换、调整其社会地位、财富、职业、地区等各种生活方式和条件的现象,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特征。

社会流动性可以把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也是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根源。

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经济、教育、社会结构、文化和家庭等方面因素。

首先,经济因素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经济水平对人们的生活、教育、职业选择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决定了个人和家庭的社会地位。

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影响中产阶级和贫富阶级之间的转变。

其次,教育因素也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水平对人们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尤其重要。

教育程度越高,人们的进入门槛就越高,因此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高薪工作和职业发展机会。

社会结构也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结构包括性别、种族、宗教、文化、地理位置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影响了社会流动性和社会变迁。

文化因素也对社会流动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程度、不同期限将导致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最后,家庭因素也是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的人世世代代传承,是影响人们职业选择和社会交往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的不同教育、收入、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将直接影响个人和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及成就。

虽然社会流动性是引起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根源,但它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社会流动性在度量时可能存在缺乏严谨性、单向性和时间制约的问题。

与此同时,社会流动性会带来社会分化、失落、平庸等问题,甚至会导致社会纷争和不稳定。

因此,要实现正向的社会流动性可以非常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缩小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社会组织和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不断开创不同阶层的更多机会,使社会流动性成为带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五次社会流动及其影响

中国五次社会流动及其影响

&’(+ 年 " 在这一时期 ! 新的社会流动模式以对新中
国成立以前的社会阶级阶 层 结 构 进 行 重 塑 为 标 志 " 这种重塑 ! 实际上意味着 原 来 的 阶 级 阶 层 关 系 和 位 序或等级结构的颠覆 " 过去的社会上层 ! 如地主 & 富 农 & 资本家等 ! 不仅在经济上丧失了作为社会上层而 存在的基础 ! 而且在社会和政治地位上也向下跌落 ! 成为社会下层阶级 ( 而原 来 处 于 社 会 下 层 的 贫 雇 农 和城市工人阶级 ! 则上升 为 社 会 上 层 % 按 照 当 时 的 基本制度安排和政策 !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 贫下中 农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 ! 工 农 联 盟 构 成 无 产 阶 级 专 政国家的政治基础 % 过去的一切剥削阶级则成为专
&’’+ 年 以 来 是 这 一 时 期 的 社 会 流 动 模 式 转 换
过程的第二阶段 ! 即第五次社会流动 " 这一阶段的社 会流动的典型特征 !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 被建立起来 ! 其结果 ! 是 社 会 分 化 愈 益 深 刻 ! 社 会 各 阶层的职业地位 ( 权力 $ 收 入 和 声 望 等 ) 发 生 了 程 度 不同的升降变化 ! 相互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较为明 显的调整 ! 新的社会阶层成长壮大 ! 进而明显地形成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聚焦 !,,

社会流动的特殊性:表现、成因及对策

社会流动的特殊性:表现、成因及对策
强化社会救助
加大对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确保他 们的基本生活,减少社会流动的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为社会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04
CATALOGUE
促进社会流动的政策与对策建议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水平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通过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减少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积极发展公办学校、支持民办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为 更多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产业结构升级与职业机会增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技术、高 附加值产业的兴起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职业机 会,有利于社会向上流动。
行业垄断与职业机会不平等
某些行业存在严重的垄断现象,导致职业机会不 平等,限制了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3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不 足等问题,制约了劳动者获取更好职业机会的能 力,从而影响社会流动。
教育质量参差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 某些特定地区或学校,使 得不同人群接受到的教育 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社会流动受限
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限 制了人们的社会流动,使 得一些人群难以通过教育 实现向上流动。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流动
城乡差距
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基础设施等方 面存在巨大差距,影响社 会流动。
社会网络限制
不同阶层的人群往往拥有不同的社 交网络,这些网络在提供信息、资 源和机会方面存在差异,进一步加 剧阶层固化现象。
02
CATALOGUE
社会流动特殊性的成因
历史遗留问题与社会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一)
人们发生何种的社会流动,大致有着三个层面的因素影响:宏观层面受制于社会结构和国家的制度安排;中观层面,依赖于工作单位和家庭等社会生产单位和社会化组织供给的社会资源;微观层面取决于个人后天努力。

从社会研究的视角来看,前两者因素属于先赋因素,即个人能力之外的原因,后者属于自致因素,即个人努力的结果。

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历程,可以发现上述的因素交织错落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升降的际遇。

一、制度因素对个人社会济动及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
户籍制度是对人们社会流动影响最为明显也是历时最长的宏观性因素。

它不仅制造着国民福利待遇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限制了社会成员的发展机会。

对职业流动而言,非农户口者,自其出生起就比出生于农村的那些人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较好的工作,并升迁到较高的社会阶层;而出身于农村的社会成员,其命运就被国家制度限定在乡村务农。

对教育资源而言,城镇与乡村人口无论在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机会获得和教育条件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

户籍制度还具有代际遗传性,父母的户口身份一旦确定,也就基本规定了子女的命运途径。

我们的研究资料发现,改革开放以后,对应于其他限制性制度的废除及削弱,户籍制度成为惟一计划时代的制度遗留,它对人们职业地位的影响作用反而更为凸现了。

家庭阶级出身也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影响社会流动的主要宏观因素。

阶级划分,是中国革命打碎旧世界社会等级、创建新社会的政治秩序的必然产物。

但是阶级在经济上被消灭以后,仍然在政治上被赋予了"敌"与"我"的标签。

阶级成份也是讲血统的。

父母亲在I949年之前的阶级状况就决定了子女阶级出身,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发展机会。

我们的研究显示,在1957年之前,国家对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和富农采取了相对宽容与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这些旧社会的上层阶级还得以保持相对优势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机会。

1957年到I978年文革结束,工农阶级的国家的主人地位逐渐牢固,工、农、革命干部等家庭出身好的人及子女往往有更多的机会在职位提拔和单位调动中向上流动,而失去了生产资料的地主、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则成为被监管、控制和专政的对象。

随着改革开放,这种符号化的阶级成分导致的社会地位差别不复存在了。

二、社会组织对个人社会流动及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产生的单位制,是计划时代中国独特的制度安排。

单位所有制性质决定着人们来自工作组织的获益,单位行政级别也影响着人们的福利水平。

我们的研究显示,首先,对于社会成员的社会流动历程而言,进入好的单位就等于获得好的社会职业地位;其次,好单位也为个人进一步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最后,单位资源带有一定的"代际遗传性",从业于全民单位的父母亲,都想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子女安排或调动进大全民单位——改革开放前的单位"顶替制度"便是如此。

因此,父母受益于好的单位部门,一定意义上也意味着下一代能获得好的单位地位。

单位制对人们社会地位的影响有其历史轨迹。

建国初期(I949——I956)由于户口制度对人们社会地位的影响尚未明确,单位的作用就显得极为突出;到文革期间,单位的重要性几乎达到极致:I978年以后,伴随着市场机制的引人,单位的资源独占性被打破,其影响力也开始下降。

I992年以后,单位的好坏逐渐沦为一般性的影响因素,甚至出现倒转——原属于好单位的人们反而更有可能流向较低的社会阶层,比如国营企事业单位人员的下岗。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础的社会化单元,也同样承付着向下一代提供社会地位资源的功能。

社会流动研究最为关注的是父代的各类资源,如职业、教育、权力、单位等对子女社会地位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发现,首先,子女的教育程度,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都显示着来自父亲的影响:父亲职业地位与教育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激励和安排子女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即使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这个趋势都被艰难地维持了下来。

家庭背景就是通过这一合法的传承渠道,将自己的优势或者劣势向下一代传递。

其次,家庭对单位制资源的利用可
以影响子女职业和单位地位的获得。

主要体现在:好单位的父亲更有可能将子女安排到好的工作岗位。

第三,家庭的权力资源和权力关系也会传递给子女。

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干部子女都有更多的机会当干部。

这一趋势从I949至1965年期间开始明显,到文革时期极为突出,干部子女做干部的机会是普通人的4倍。

改革开放后这一现象有所降低,但代际之间的影响力却仍然显著存在。

第四,在计划体制时代,父亲的职业对子女的社会地位影响不大,到了I078——1991这一时段发生了明显的转折:市场化的进行,使得职业占有社会资源的能力逐步胜过户口、出身、单位等旧有的制度安排,因此,"父亲职业地位"对孩子谋得好的职业地位、提升到好的职位发生了显著的效力。

1992年之后,在市场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父亲的职业地位的作用就更为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