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doc

合集下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

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

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矿山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矿山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矿山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矿山是一种充满危险的工作场所,工人们在这里进行的工作十分危险。

在进行矿山作业前,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因此,矿山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非常重要的。

矿山作业的危险因素1.山体坍塌或滑坡山体坍塌或滑坡是矿山作业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这些要素可以发生在矿区的各个部位,例如在顶煤作业过程中、在采空区建造矿洞壁垒、钻探井和排水井中等。

2.矿井内的有害气体矿井内的有害气体是矿山作业中最令人担忧的危险因素之一。

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可能会污染采煤井、通风井和排水井等部位。

3.矿井内的尘埃矿井内的尘埃是矿山作业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当煤矿开采时,矿工会将地下的岩石破碎并运到地面。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尘埃会影响矿工的健康,引起呼吸系统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4.机械设备故障煤矿内的机械设备故障是矿山作业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这些设备可能会抛出金属碎片、喷出油液或着火等。

此外,不当的维护也可能会导致机器故障。

矿山作业的有害因素煤矿作业中除了以上的危险因素外,还存在一些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矿工的耳朵、眼睛、皮肤和消化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害因素。

1.喧嚣噪音煤矿作业环境噪声很大,可能对矿工的听力造成损伤。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可导致永久性耳损伤、听力丧失等问题。

2.振动振动是一种可以造成疲劳、运动障碍和伤害的有害因素。

对矿工来说,长时间的振动可能会导致手臂、手腕和肩膀的疲劳,从而导致运动障碍和伤害。

3.光线照射煤矿作业环境的照明很差,可能会影响矿工的视力。

长期处于低照度环境下,矿工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眼部疾病等问题。

4.化学危害物质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许多化学物质都是有害的。

例如矿井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可能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产生伤害。

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要识别煤矿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必须进行一定的风险评估。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用于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在作业环境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

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机械因素、电气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窒息性气体、高温高湿环境、噪声和振动、照明和色彩、粉尘和毒物、高处作业风险、地下作业风险、海上作业风险以及特殊设备操作风险等方面。

一、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在生产、使用和储存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中毒、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等。

此外,化学物质的泄漏和爆炸也可能会对作业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

二、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也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例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高温可能会引起中暑和热射病等疾病;低温可能会引起冻伤和寒战等疾病;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和身体疲劳等疾病;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可能会引起DNA损伤和癌症等疾病。

三、机械因素机械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机械设备的运转可能会导致夹击、卷入、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此外,机械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等损失。

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四、电气因素电气因素是作业环境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电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此外,电气设备的故障也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电击等事故的发生。

因此,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五、放射性因素放射性因素是作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危害的发生。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引起癌症和遗传变异等疾病。

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作业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在作业活动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本文将对其进行分类,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在作业活动中,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可能导致坠落、摔伤等事故,特别是在没有安全设施的情况下,危险程度更高。

(2) 机械伤害: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完善可能导致夹击、割伤等事故,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3) 触电:接触带电设备可能导致电击事故,特别是在没有有效绝缘的情况下,危险程度更高。

(4) 噪音和振动:长期处于噪音和振动的环境中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疲劳、听力受损等,同时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在作业活动中,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物质泄漏:化学物质泄漏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人员中毒等事故,特别是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危险程度更高。

(2) 火灾:可燃物的燃烧可能导致火灾事故,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在作业活动中,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种群的交互作用:在某些作业环境中,不同生物种群的交互作用可能导致疫情传播、生态失衡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传染病:工作人员之间的传染病传播可能导致群体性疫情的发生,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在作业活动中,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疲劳、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2) 不良的工作环境:不良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感到压抑、烦躁等,如高温、噪音等环境因素,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该项目产生粉尘的主要工艺有:切割、磨削等。

这些粉末被人吸入后可能对呼吸系统带来一定损害,长期吸入可能造成矽肺或尘肺病变等职业危害;误入人眼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

该项目中切割修磨工序较多,如果抽排风系统工作不正常,通风不良,将使厂房内产生的粉尘不能及时抽排出去,将对现场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长期接触职业危害性粉尘,如果未采取的防尘措施或不按规定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会导致人员产生多种职业病,如尘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皮肤疾患、眼疾患、致癌作用等。

3.3.2高温灼烫热处理炉作业为高温环境作业,主要危害如下:1、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夏季,可能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工作能力降低,因此,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2、高温环境作业受到热辐射危害。

热辐射可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系统变化,因此,有中暑危险。

且高温环境作业,接触炽热物易引起灼烫危险。

3.3.3噪声危害该项目的噪声振动源主要为带锯机、金属加工机械、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等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以及金属切割修磨等作业产生的工作噪声。

噪声会引起人员的心理恐惧、烦躁,同时对安全报警信号起一定的掩蔽作用,容易造成生产事故。

且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噪声可引起耳鸣、耳痛等症状,严重时能引起听力减退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改变,并有明显的神经衰弱综合症。

3.3.4高处坠落1、伤害方式桥式起重机械检修、维护过程中或车间顶部维护作业时,需进行登高作业,登高作业可能造成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事故。

2、原因分析如果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如支撑基础下沉或损坏,安装、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结构失效或不平衡,梯面不防滑等;操作者负重爬高,攀登方式不规范或未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都可能造成操作者滑跌和高处坠落事故。

安全评价师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理论知识.doc

安全评价师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理论知识.doc

安全评价师: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理论知识1、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

3、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管理缺陷。

4、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作业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塌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5、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6、管理缺陷:(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4)用人单位的缺陷;(5)对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缺陷;(6)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

7、危险有害害因素的分类:(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①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②化学性-③生物性-④心理、生理性-⑤行为性-⑥其它-。

(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①物体打击、②车辆伤害、③机械伤害、④起重伤害、⑤触电、⑥淹溺、⑦灼烫、⑧火灾、⑨高处坠落、⑩坍塌、①冒顶片帮、②透水、③放炮、④火药爆炸、⑤瓦斯爆炸、⑥锅炉爆炸、⑦容器爆炸、⑧其他爆炸、⑨中毒和窒息、⑩其他伤害。

(3)按职业健康分类:①生产性粉尘、②毒物、③噪声与振动、④高温、⑤低温、⑥辐射、⑦其他。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作业环境是指工人日常工作的场所和条件,其危险有害因素种类繁多,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识别,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下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机械危险机械危险主要包括机器的旋转、运动、切割、挤压等,这些活动都可能导致工人受伤。

针对机械危险,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包括机器安全防护罩的安装和维护,以及对工人进行安全操作培训。

二、化学危险化学危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比较巨大。

识别化学危险需要对企业所使用的物质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找出潜在的危险。

化学危险物质的存储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其储存和使用方法。

三、物理危险物理危险包括高温、辐射、冷冻、噪声等,这些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应对工作环境噪音、温度、湿度等进行标准化管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降低工人接触这些物理危险的风险。

四、生物危险生物危险包括人畜共患病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这些危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实质性的。

为了减少生物危险物质的影响,工人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和手套,勤洗手等。

五、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工人行为和管理方式,如安全作业程序的缺乏、操作流程的不规范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为了降低人为因素对工人的伤害,企业应加强工人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工艺流程。

不同的作业环境会面临不同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防范措施也不尽相同。

企业要对其作业环境进行全面的危险因素识别,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工作环境中危险因素的识别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和意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是;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充分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并对这些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消除和减少事故的目的。

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讲,是安全评价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内容。

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隐患的检查手段;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害的后果打基础。

二、重要概念危险--这意味着系统中出现意外后果的可能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即:R=f(F,C)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事故的严重程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们的健康并引发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识别方法和内容(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及编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的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保护装置和设施的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外露带电部件、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振动、其他振动)。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环境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及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目的是;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讲是为了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充分地识别,并对这些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消除和减少事故的目的。

从安全评价的角度讲,是安全评价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内容。

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隐患的检查手段;能够充分认识到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害的后果打基础。

二、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即:
R=f(F,C)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工厂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工厂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工厂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引言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如粉尘、化学物质、高温、高压等。

正确识别和评估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厂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提供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1. 粉尘:工厂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粉尘的产生,如木材加工、金属研磨等。

粉尘对呼吸系统非常有害,可引发呼吸道疾病和过敏反应。

2. 化学物质:一些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化学物质,如溶剂、酸碱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腐蚀和毒性,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噪音:许多工厂生产设备会产生噪音,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损害和精神疾病。

4. 高温:冶金、玻璃等工厂常常涉及高温操作,接触高温物体可能导致烫伤和火灾事故。

5. 高压:一些设备和工艺需要使用高压气体或液体,操作不当可能发生爆炸、漏气、喷涌等危险事故。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 安全巡检:定期进行工厂安全巡检,检查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如粉尘堆积、化学品泄漏、设备异常等。

2. 工艺流程分析:对各个生产工艺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确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如高温、高压操作等。

3. 职业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危险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职业病风险。

危险有害因素的防控措施1. 粉尘防护:使用有效的通风设备、加装防尘罩等措施,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2. 化学品管理: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储存、标识,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3. 噪音控制:对产生高噪音的设备进行隔音处理、选用低噪音设备,并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器材。

4. 高温操作控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供足够的防护设施,如防火衣、面罩、绝缘手套等。

5. 高压操作控制: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对气体和液体管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提供安全阀等安全装置。

结论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正确识别和评估这些因素对员工和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确保工厂安全生产的重要步骤。

安全工程师《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二)

安全工程师《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二)

安全工程师《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二)1.6 登高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主要的登高装置有: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

其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1)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2)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3)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4)悬挂系统结构失效;5)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Z6)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7)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8)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9)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10)负载爬高;11)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12)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13)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14)电动、液压系统失效;15)运动部件卡住。

下面选择几种装置说明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其他有关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查阅相关的标准规定。

1)梯子首先,考虑有没有更加稳定的其他代用方法,要考虑:工作的性质及持续的时间,作业高度,如何才能达到这一高度,在作业高度上需要何种装备及材料,作业的角度及立脚的空间以及梯子的类型及结构;用肉眼检查梯子是否完好而且不滑;在高度不及5米且需要用登高设备时,由一个人检查梯子顶部的防滑保障设施,由另一人检查梯子底部或腿的防滑措施;要保证由梯子登上作业平台时或者到达作业点时,其踏脚板与作业点的高度相同,而梯子应至少高过这一点1米,除非有另外的扶手;在每间隔9米时,应设有一个可供休息的立足点;梯子正确的立足角,大致是75“;梯子竖框应当平衡,其上、下两方的支持应当合适;梯子应定期检查,除了在标志处外,不应喷漆;不能修复再使用的梯子应当销毁;金属的梯子导电,不应当置于或者拿到靠近动力线的地方。

2)通用脚手架常用的脚手架有3种主要类型,其结构是由钢管或其他型材做成,这3种类型是:独立扎起的脚手架,它是一个临时性的结构,与它所靠近的结构之间是独立的,如系于另一个结构也仅是为了增加其稳定性;要依靠建筑物来提供结构支撑的脚手架;鸟笼状的脚手架,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空间较大,有一个单独的工作平台,通常是用于内部工作的。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健康损害或设备损坏。

为了确保作业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心理生理和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识别。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振动和噪音等。

高温: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中暑、脱水等风险。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还可能导致热射病和器官损伤。

低温:在低温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面临冻伤、失温等风险。

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下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肌肉损伤。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白指病、雷诺氏综合征等疾病。

振动还可能导致手部肌肉疲劳和功能障碍。

噪音:噪音可导致工作人员听力受损,长期接触噪音还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等健康问题。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剧毒等物质。

易燃物质:如汽油、酒精等,遇到明火或高温时易发生燃烧,可能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

易爆物质:如氢气、氨气等,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破坏和伤害。

剧毒物质:如氰化物、有机磷等,可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摄入导致中毒,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细菌: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患上肺炎、败血症等疾病。

病毒: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能引起工作人员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寄生虫:如血吸虫、蛔虫等,可能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4.机械因素机械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安全装置失效等。

设备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

安全装置失效:安全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阀等失效,可能增加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5.电气因素电气因素包括触电、漏电等。

触电:不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或接触带电体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触电,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前言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存在着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评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和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指对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类、评价的过程。

识别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生产、作业场所的勘察和分析生产、作业场所的勘察和分析可以通过目视、红外线、紫外线、热辐射、超声波等各种检测手段来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通过仪器采样检测技术,可以对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放射性因素进行检测,进而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型。

工作任务要素分析工作任务要素分析包括工作领域、劳动对象、工作内容、作业方式等因素。

通过分析作业过程,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别。

对过往的工作场所和生产作业现场进行经验总结,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此为基础进行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是指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区、分级、分项评价的过程,这是危险、有害因素管理工作的基础。

分区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区原则是将工作场所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针对性地管理、监测、评价。

分区原则应着眼于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如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尘土等,以及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分级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级原则是根据危险度进行分级,以便施加不同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分级原则应着眼于危险、有害因素的性质、危害程度、作用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分项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分项原则是指将危险、有害因素分成不同的子项进行评价,以便达到更加具体的管理和监测目的。

分项原则应着眼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性质、来源、作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完整版)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完整版)

职业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1、职业中毒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

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

c、硫化氢中毒(化粪池作业工人)。

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

h、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2、尘肺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

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

3、物理因素职业病a、中毒(露天作业)。

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4、职业性皮肤病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

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

5、职业性眼病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

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

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

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

7、职业性肿癌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8、其它职业病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三、防治措施(一)、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

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涵盖机械、化学、环境等多方面隐患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在作业场所中,存在各种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为了降低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本文将帮助读者了解作业场所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

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安全防护设施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例如,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机器设备夹住、撞击或挤压。

2.电气危险电气危险包括静电、浪涌、接地不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触电、电击或火灾等事故。

例如,电线裸露、电器设备未正确接地、未使用绝缘材料等都可能引发电气危险。

3.化学物质的危害化学物质的危害包括毒性、腐蚀性、刺激性等,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员工中毒、灼伤或损伤神经系统;接触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皮肤腐蚀、眼睛损伤等。

4.噪音和振动噪音和振动可能对员工的听力、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烦躁和疲劳;长时间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手部震颤、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损伤。

5.高温和高湿环境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中暑、电器短路等。

例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员工中暑;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电器设备短路,引发火灾等事故。

6.辐射和电磁暴露辐射和电磁暴露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灼伤、神经衰弱等。

例如,接触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员工皮肤灼伤;长时间接触电磁场可能导致员工神经衰弱、失眠等。

7.运动物体的伤害运动物体的伤害包括撞击、挤压等,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操作机器时未遵守安全规程可能导致员工的手部、头部等部位被运动物体撞击或挤压。

8.滑跌和跌落危险滑跌和跌落危险可能会导致骨折、窒息等,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

例如,未使用安全梯、安全网等防护措施可能导致员工从高处跌落;地面积水、油污等可能导致员工滑跌。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方法在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的风险因素。

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现场调查、经验判断、直接观察、测试检验、类比分析、专家评审、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FT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等识别方法。

一、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一种深入了解作业环境实际情况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可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调查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二、经验判断经验判断是指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准确判断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三、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对作业环境进行实地观察,以便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观察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观察结果,对作业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测试检验测试检验是指通过实验或检测手段,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

测试检验应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方法,以便准确检测出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因素。

五、类比分析类比分析是指通过对比类似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对当前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类比分析应选择具有可比性的案例,以便准确预测当前作业环境中的风险等级。

六、专家评审专家评审是指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专家评审应选择具有权威性和丰富经验的专家,以便为作业环境提供准确的安全评估。

七、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HAZOP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操作性差错。

通过HAZOP分析,可以识别出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为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八、事故树分析(FTA)FTA是一种用于分析事故因果关系的工具,通过对事故进行层层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hazard)和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任何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或者损害的物质、行为、器具、作业环境等等。

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职业病或者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安全和防止职业病,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1. 噪音:噪音是指任何超过人体耳膜可以承受的声音。

在职业环境中,噪音可能来自于机器、工具或者环境。

噪音可能引起聋或者其他听力损失。

标准:如果你需要提高声音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么你周围的噪音很可能超过了安全限度。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厂、医院、食品加工等职业环境中出现。

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铅、砷、氰化物、有害气体等等。

标准:如果你遇到了根据安全资料表所描述的化学物质,你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电气危险:在部分职业环境中,例如建筑工程,电气危险可能来自于电缆、电线、电气设备等等。

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伤亡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任何电气设备,即使它的电压相对较小,你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机器危险:在工厂和生产环境中,机器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害或者死亡。

机器危险可能来自于锋利的工具、旋转的零件、弹性部件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机器或者设备,确保所有的危险部件都被保护或者封闭。

5. 高温危险:高温环境可能来自于工厂的烘烤设备、高温炉、烤面包机等等。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烧伤、晒伤、虚脱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温会威胁到你身体的环境,确保穿着适当的防护服或者装备。

6. 高压危险:高压环境可能来自于电力线路、蒸汽管道、压缩机等等。

高压环境可能导致电击、击打、烧伤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压设备或环境,确保被正规训练,并穿戴适当的装备。

7. 重量危险:在一些手工工种中,移动重物可能会导致伤害。

施工过程中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

施工过程中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

施工过程中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识别、评价和控制这些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识别、评价和控制三个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规划。

一、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的识别1.1 机械设备危险: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的不稳定性、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引发危险事故。

1.2 高处作业危险:施工过程中,存在悬空作业、高空坠落等风险,操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佩戴合适的安全带等,容易发生事故。

1.3 电气设备危险:施工现场存在着各类电气设备和电缆线路,如果没有接地、过载等基本的安全措施,容易引发电击、火灾等危险。

1.4 施工材料风险:施工现场使用各种材料,如钢筋、砖石等,如果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储存、搬运和使用,容易导致材料坍塌、滑倒等事故。

1.5 环境因素风险:包括天气状况、地质状况、施工周边环境等因素,对施工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引发事故。

二、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的评价2.1 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定评价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的指标,如频率、概率和影响程度等。

2.2 收集数据:收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相关数据,包括历史事故数据、现场检测数据等。

2.3 分析风险因素: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的具体情况,评估其对施工过程的风险影响。

2.4 确定评价结果:综合分析评估结果,根据评价指标,确定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三、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3.1 风险预防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考虑风险预防措施,如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操作人员培训水平等。

3.2 应急措施:对于高风险的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需要备足应急措施,如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救援队伍等。

3.3 安全措施落实:在施工现场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加强现场巡查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作为一个工作者,了解与识别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这有助于保护个人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发生率。

本文将细致分析危险因素的种类及识别方法。

危险因素的种类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光照、辐射、高温、低温等。

噪声与振动会引发耳鸣、听力下降、失聪等症状;过强的光照会刺激眼睛并导致失明;辐射会引起辐射性疾病,如肿瘤、罹患遗传病等;高温、低温会导致中暑、烫伤、冻伤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吸入有毒气体、接触有毒物质、食入有毒食品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包括皮肤过敏、呼吸困难、导致机体功能异常、嗅觉变差、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疾病。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危害。

严重的生物危害可能会导致疾病、感染或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指人力、设备、技术等方面可能引发的问题。

如个人使用不当、缺乏专业知识以及安全技巧、未使用耐用工具和设备、不良的工作环境等。

危险因素的识别方法通过观察观察工作场所从而得知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常见观察指标包括环境的气味、声音、温度、湿度等。

每位工作者都应该熟悉自己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如何安全作业工作。

通过化验分析通过对空气、水、土壤、生产原料或制出品的化学和生物学分析等,得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含量和类型,以便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化验可以帮助识别误食、接触或吸入化学或生物危害所造成的伤害。

通过检测仪器检测仪器可以检测空气中是否存在不同成分的气体,烟雾、毒气、放射线、粉尘颗粒等,检测仪器也可以检测噪声、振动等。

通过其它方式还有一些方法可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如:修改工艺流程、提供义诊服务、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增加环境保护设备等。

预防措施发现并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后,还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保持清洁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干净是预防生物因素危害的重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和辐射等。

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

例如甲醇的危险有害识别见表2-3:表2-3 甲醇危险有害识别标识中文名:甲醇、木酒精英文名:Methyl alcohol; Methanol分子式:CH3OH分子量:32.04UN编号:1230危规号:32058RTECS号:PC1400000CAS号:67-56-1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澄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97.8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种有机溶剂沸点(℃):64.8相对密度(水=1):0.79饱和蒸气压(KPa):13.33(21.2℃)相对密度(空气=1):1.11临界温度(℃):240燃烧热(kJ/mol):727.0临界压力(MPa):7.95最小引燃能量(mJ):0.215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CO、CO2闪点(℃):11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限(V%):5.5~44.0稳定性;稳定自燃温度(℃):385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IIAT2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毒性接触限值:中国PC-TWA:25 mg/m3 (皮)PC-STEL:50mg/m3(皮)美国TLV-TWA(ACGIH):262mg/m3(200ppm)(皮)TLV-STEL(ACGIH):328mg/m3(250ppm)(皮)对人体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

甚至昏迷。

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

急救吸入后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

保持呼吸畅通。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防护工程控制:严加密闭,加强通风。

个体防护:接触蒸气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橡胶手套。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泄漏处理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服。

储运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室内温度小于30℃;远离火种、热源,防日光直射;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

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

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16项内容构成。

进行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物品分为以下9类:(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

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

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

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腐蚀的危险与有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腐蚀造成管道、容器、设备、连接部件等损坏,轻则造成跑、冒、滴、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缓慢泄漏,重则由于设备强度降低发生裂破,造成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大量泄漏,导致火灾爆炸或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②腐蚀使电气仪表受损,动作失灵,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产生电火花导致事故发生。

③腐蚀性介质对厂房建筑、基础、构架等会造成损坏,严重时可发生厂房倒塌事故。

④当腐蚀发生在内部表面时,肉眼不能发现,会形成更大的隐患,如石油化工设备由于测厚漏项而造成设备或管道破裂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5)有毒物质:以不同形式干扰。

妨碍人体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能加重器官(如肝脏、肾)的负担,如氯化物溶剂及重金属(如铅)。

有毒物质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如下:①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

毒性物质的毒性与物质的溶解度、挥发性和化学结构等有关,一般而言,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因其进入体内溶于体液、血液、淋巴液、脂肪及类脂质的数量多、浓度大,生化反应强烈所致;挥发性强的毒物,挥发到空气中的分子数多,浓度高,与身体表面接触或进入人体的毒物数量多,毒性大;物质分子结构与其毒性也存在一定关系,如脂肪族烃系列中碳原子数越多,毒性越大;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化学流行性(毒性)较大。

②工业毒物按化学性质分类,在物质危险识别过程中是经常采用的分类方法,工业毒物的基本特性可以查阅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中分为:Ⅰ级——极度危害;Ⅱ级——高度危害;Ⅲ级——中度危害;Ⅳ级——轻度危害。

列入我国国家标准中的常见毒物有56种,其中Ⅰ级13种,Ⅱ级26种,Ⅲ级12种,Ⅳ级5种。

工业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情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于2003年6月24日联合公告了2003年第2号《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共收录了335种剧毒化学品。

(6)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阻碍人体细胞的正常发育生长,致癌物造成或促使不良细胞(如癌细胞)的发育,造成非正常胎儿的生长,产生死婴或先天缺陷;致突物干扰细胞发育,造成后代的变化。

(7)造成缺氧的物质:蒸气或其他气体,造成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减少或者阻碍人体有效地吸收氧气(如二氧比碳、一氧化碳及氰化氢)。

(8)麻醉物质:如有机溶剂等,麻醉作用使使脑功能下降。

(9)氧化剂:在与其他物质,尤其是易燃物接触时导致放热反应的物质。

GB 13690-9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八类。

2) 生产性粉尘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生产过程中,如果在粉尘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肺病。

尘肺病是无法治愈的职业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爆炸下限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①生产性粉尘主要产生在开采、破碎、粉碎、筛分、包装、配料、混合、搅拌、散粉装卸及输送除尘等生产过程。

对其识别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位·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识别·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扩散传播的途径,作业时间,粉尘特性来确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②爆炸性粉尘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与气体爆炸相比,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均较低,但因其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所以破坏力和损害程度大·爆炸时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可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炭化,造成人员严重烧伤·最初的局部爆炸发生之后,会扬起周围的粉尘,继而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扩大伤害·与气体爆炸相比,易于造成不完全燃烧,从而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③爆炸性粉尘的识别:·形成爆炸性粉尘的4个必要条件:粉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粉尘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粉尘的形状与表面状态;粉尘中的水分。

可以依此来辩识是否为爆炸性粉尘。

注:固体可燃物及某些常态下不燃的物质如金属、矿物等经粉碎达到一定程度成为高度分散物系,具有极高的比表面自由焓,此时表现出不同于常态的化学活性。

·爆炸性粉尘爆炸的条件为:可燃性和微粉状态;在空气中(或助燃气体)搅拌,悬浮式流动;达到爆炸极限;存在点火源。

2工业噪声与振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

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三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已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和频率。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

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振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3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温度、湿度的危险、危害主要表现为:·高温除能造成灼伤外,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当热调节发生障碍时,轻者影响劳动能力,重者可引起别的病变,如中暑。

水盐代谢的失衡可导致血液浓缩、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这样就增加了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

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高温作业工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