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太湖流域水质通报

合集下载

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徐彬;林灿尧;毛新伟【摘要】为了有效地服务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运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对太湖历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太湖的宏观治理进程较为吻合,相比单因子评价法能够更加简明直观地反映综合水质状况,且与湖库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4(030)002【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水质评价;适用性;太湖【作者】徐彬;林灿尧;毛新伟【作者单位】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江苏无锡214024;水利部水文局,北京100053;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江苏无锡214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水质评价的方法很多,总体分为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两大类。

单因子评价法将各参数浓度代表值与评价标准逐项对比,以单项评价最差项目的类别作为水质类别,同时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是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1],目前使用最多;综合评价法的主要特点是用各种污染物的相对污染指数进行数学上的归纳和统计,得出一个较简单的代表水体污染程度的数值。

通过综合评价法能了解多个水质参数与相应标准之间的综合相对关系,但有时也会掩盖高浓度的影响[1]。

综合评价法有几十种之多,包括指数评价法、健康风险评价法、模糊评价法、灰色评价法、物元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

指数评价法因数学过程简洁、结果易于使用而被广泛应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便是其中一种[2]。

由于该方法是GB/T 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推荐方法[3],故在地下水评价中应用较多,而在地表水评价中则较少涉及。

笔者尝试将其应用于太湖水质评价中,以期能够更加简明合理地反映水质综合污染程度,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一种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方法。

我国城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

我国城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

1.前言水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更是城市的血液。

而城市化是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不可缺少的阶段,因此我国目前正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推行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中的20%左右,预计2050年将达47%左右。

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城市也成为污染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在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

在2009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中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强调“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发展要立足于水资源的可能”。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用水需求量不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以致形成“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

”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水循环和水环境物质代谢的失衡严重影响着城市水环境的量和质,水资源污染严重造成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我国城市发展中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中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670个城市中,严重缺水的有110 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

…]城市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在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过这一问题,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巨额的治理费用。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的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将更多更复杂。

如果说在过去20 年里,在我国城市人口比例上升1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城市的水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农村、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话,那么在今后20 年里,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再上升20个百分点,传统“有效”的办法何以为继?把握好城市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也是把握城市兴衰存亡的大事情。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在国家水利部网上公告中了解到06,07,08三年中国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6年:1、协同防控牤牛河水污染事件牤牛河是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于吉林市九站附近注入第二松花江,其下游距河口10km处有吉林市第五水厂,为吉林市江北区约10万人服务。

起因:2006年8月21日凌晨,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异地处理生产废液的运输途中,将含有二甲基苯胺的废液倾入牤牛河中,致使牤牛河约2~5km的河段受到污染。

处理过程:19时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接到电话报告后,即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近300名消防、武警官兵一夜的连续奋战,22日凌晨3时30分,一道主吸附坝和两道分流坝全部建成,污染水头被成功拦在了距松花江干流8公里的地方。

8月23日,经对牤牛河11个点位取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牤牛河入江口N-N-二甲基苯胺浓度为0.001mg/L(前苏联地表水标准为0.1 mg/L,检出限为0.001mg/L),其他10个点位未检出特征污染物,水质符合水功能标准;第二松花江的3个监测断面未检出两种污染物。

8月25日上午,经各方专家论证和研究,吸附坝被及时拆除,确保不会对松花江造成二次污染。

吸附坝拆除后,环境监测部门仍坚持每4小时一次的水质检测。

据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郑庆子介绍,从目前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干流从未检出这两种特征污染物。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科学的防控应对措施,使牤牛河水污染事故在进入第二松花江前得到有效控制,沿岸未发生饮水中毒事故。

2、黄河支流洛河发生水污染事故,黄委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妥善处置2006年1月5日,中国中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电厂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有6吨左右柴油进入黄河支流伊洛河。

当天下午5点,黄委接到河南省关于油污染事故的通报,立即启动“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两个个紧急处理措施:(1)将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从275m3/s加大到600m3/s;(2)关闭洛河上游故县水库和支流伊河陆浑水库下泄闸门;根据现场指挥部总体部署,接力实施洛河入黄口下游城市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断面的石油类监测,监测频次为每小时1次。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湖泛”现象
❖ “湖泛”(亦称黑水团或污水团)是指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 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 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 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 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泛”的 研究很少或刚开始,像太湖这样浅水型大水面的湖 泊发生“湖泛”还仅仅是处于及时发现、跟踪监测、 积累资料和初步研究机理的阶段。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自然因素
湖区地势平坦,地表径流缓慢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季节分配不均 湖泊淤积 地面沉降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人为因素
湖滩围垦 人为污水排入湖泊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结论
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太湖水环境问题日趋严 重。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于太湖生态环境演化的机理了解非 常不够。 正是由于基础研究的严重不足, 难以对湖泊污染 和富营养化治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使得我国的湖泊 治理走了不少弯路。再加上国际上对大型浅水湖泊研究的整 体滞后,治理太湖成为了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100%
80%
水 质 状 况 与


60% 40% 20%
污 污染河道长度 染
0% 1983ຫໍສະໝຸດ 19921996富营养化状况
繁引泊氮活水 殖起、、动体 而藻水磷的富 引类库等影营 起及、营响养 的其海养下化 水他湾物,指 质浮等质生的 恶游缓大物是 化生流量所: 现物水进需在 象迅体入要人 。速,湖的类
3
2008年5月“湖泛”期溶解 区
氧略高,高锰酸盐指数含量 南泉 0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2012年度太湖治理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的通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2012年度太湖治理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的通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2012年度太湖治理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8•【字号】苏政发[2013]45号•【施行日期】2013.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2012年度太湖治理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的通报(苏政发〔2013〕45号)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各成员单位:2007年以来,太湖流域各地和省有关部门坚持将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太湖治理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太湖治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连续5年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太湖治理近期(2012年)目标任务。

为总结经验,激励先进,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09〕36号)要求,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

希望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并举、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不断促进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恢复,努力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

附件:2007-2012年度太湖治理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名单江苏省人民政府2013年4月8日附件2007-2012年度太湖治理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名单一、太湖治理工作成绩突出市(3个)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二、太湖治理工作成绩突出县(市、区)(10个)南京市高淳区宜兴市无锡市滨湖区无锡新区溧阳市常州市武进区昆山市苏州市吴江区苏州市吴中区丹阳市三、太湖治理工作成绩突出单位(37个)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产业政策处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省地方海事局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省湿地保护站)南京市环保局南京市溧水区环保局无锡市水利局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无锡市市政公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市水污染防治办公室无锡市锡山区环保局无锡市惠山区环保局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常州市环保局常州市城建局金坛市环保局常州市武进区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常州市武进区农业局常州市新北区环保局苏州市环保局苏州市农委苏州市水利局张家港市给排水公司常熟市环保局太仓市环保局苏州市相城区环保局苏州高新区环保局镇江市环保局句容市环保局四、太湖治理工作成绩突出个人(119名)傅晴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熊鹰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六处副调研员潘华新省发展改革委区域经济处副处长戴晓茹省发展改革委区域经济处主任科员宋连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产业政策处副处长高荣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节能处副处长郦雅芳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副处长丛兴忠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主任科员宋安省纪委执法监察室副处长谢功成省财政厅国库处副处长龚晓青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副调研员周洁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副调研员潘羽忠省环保厅流域处主任科员郁建桥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部科长何伶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副处长林国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节水办副主任赵能文省地方海事局副局长包瑞省地方海事局航行监督科副主任科员管永祥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站长吴昊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生态建设科科长张建华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副处长马倩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丁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刁品庆省审计厅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处长陈晓红省审计厅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副处长汪琦省太湖办督查应急处副主任科员田方省工商局个体经济和企业管理处主任科员施劲松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副处长徐晓勤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顾美华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主任科员沈振华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程师陈原渊省物价局收费管理处主任科员袁芳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湿地科科长蒋志新省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站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谢小萍省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周敏省法制办行政法规处副处长徐金源省政府研究室综合研究处处长孔繁翔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张毅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延琴南京市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主任科员竺兴宏南京市住房建设委环境建设处处长毕晓玲南京市环保局总量处副主任科员徐荣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主任刘健明南京市土壤肥料站农艺师李燕南京市溧水区发展改革局投资科副科长吕嵩南京市溧水区环保局环境评价与污染防治科科员王建平南京市高淳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陈新建南京市高淳区环保局副局长魏幸福南京市高淳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检查员奚楠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科员马元燕无锡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副处长任余娟无锡市建设局城乡建设处副处长姚丽萍无锡市农委农业环境与生态保护处处长陈旭清无锡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张剑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公用处处长顾岗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主任王中苏宜兴市委书记殷康宜兴市太湖办主任王兆春宜兴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谢成松宜兴市农林局局长朱亚新无锡市滨湖区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立新无锡市滨湖区水利局局长郁明无锡市滨湖区建设局副局长张云峰江阴市环保局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副科长夏莺江阴市给排水管理处副主任蒋造极无锡市锡山区农林局水产站站长吴嘉平无锡市锡山区水利局副局长王书林无锡市惠山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顾晶巍无锡市惠山区建设局城建科副科长叶锡康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兆祥无锡市政府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环保局党总支书记欧阳军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产业政策处科员胡晋常州市环保局督查应急处副处长陈瑾常州市农委农艺师侯国瑾常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张晓群常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丁荣余金坛市市长诸葛林金坛市环保局局长苏江华溧阳市市长薛峰溧阳市环保局科技计划科科长周斌常州市武进区委书记是峰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局局长单军常州市武进区农业局生态农业服务站站长杨艳常州市新北区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科员眭光常州市天宁区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吴志明常州市钟楼区环保局副局长石剑虹常州市戚墅堰区环保局局长王晓青苏州市纪委副调研员许晓文苏州市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副处长孙晓江苏州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副处长丁玉萍苏州市太湖办水环境综合规划处处长顾钧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蒋金龙苏州市农委调研员夏坚苏州市水利局副局长钮锋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苏州分局副局长朱莲芳苏州市气象局副局长张剑张家港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副科长钱雪明常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江太仓市水务局工程师丁玉东昆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吴昊苏州市吴江区环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长周有根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环保助理姚瑞元苏州市吴中区环保局局长吴金凤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镇长胡福根苏州市相城区发展改革局投资科科长徐斌苏州市姑苏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姚敏德苏州工业园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白强苏州高新区环保局管理处处长毛雪根苏州高新区通安镇人武部部长潘煜龙镇江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副处长梁晨辉镇江市环保局副局长汤立镇江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张建军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宇文家胜镇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徐静镇江市农委生态处副主任科员吴晓东丹阳市吕城镇党委书记周俊句容市边城镇镇长陈正宏镇江市丹徒区环保局局长陈静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镇长。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28号--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时间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28号--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时间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28号--关于太湖流域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时间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7.02•【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28号•【施行日期】2008.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28号)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经研究决定,自2008年9月1日起在太湖流域执行下列国家排放标准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以下简称: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名称如下:一、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 2008)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 2008)三、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1— 2008)四、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2— 2008)五、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 2008)六、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 2008)七、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5— 2008)八、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 2008)九、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7— 2008)十、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8— 2008)十一、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9— 2008)十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 2008)十三、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523— 2008)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太湖流域具体行政区域范围另行公告。

特此公告。

二○○八年七月二日。

太湖流域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太湖流域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http://www.jsbwa ter .com市场M ar ket水工业市场年第5期一、太湖流域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的初步成效2008年以来,太湖流域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实现了太湖全年城市安全供水,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能效提升,除磷脱氮升级改造正在推进,城市节水减排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实现了太湖流域城镇全年安全供水的目标。

2008年,太湖流域城市水源工程、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管网联通工程和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等初见成效,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应急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应对100多种污染物的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确保了饮用水水质安全,实现了全年城市安全供水的目标。

二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2008年,太湖流域在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近300个,管网约1.37万公里;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50万立方米/日,比2007年增长了26%,配套管网4475公里;有14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展了除磷脱氮改造工作。

浙江省率先实现流域内126个建制镇全部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提前4年完成国务院下达的目标任务。

去年,太湖流域196个城镇污水厂实际处理污水量近20亿立方米,COD 削减量85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约74%,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

三是城乡生活垃圾和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稳步推进。

2008年,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对太湖流域三省市的15座垃圾填埋场无害化等级复核评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江苏省逐步完善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

浙江嘉兴、湖州等地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城乡一体化。

去年,建成太湖流域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46个,其中江苏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74个农村居民点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

初步形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导、实施和管理体系。

四是城市节水减排取得新进展。

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Ⅱ——“引江济太”调水影响评价

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Ⅱ——“引江济太”调水影响评价

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Ⅱ——“引江济太”调水影响评价冯顺新;姜莉萍;冯时【摘要】“引江济太”调水是通过河湖水系连通改善太湖流域水资源配置、修复太湖流域水环境、保障太湖流域用水安全的典型案例,调水的影响为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引江济太”调水为例,对所建立的“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基本能反映和评价河湖水系连通的主要影响;“引江济太”调水的影响较为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城镇供水保证率、补给深层地下水、改善水质和景观等方面;由于“引江济太”调水仅为长江和太湖流域之间连通的一部分,调水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总的来说较小.【期刊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年(卷),期】2015(013)001【总页数】8页(P20-27)【关键词】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引江济太【作者】冯顺新;姜莉萍;冯时【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处,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本文是“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Ⅰ——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1]一文的后续研究,对文中提出的评价河湖水系连通影响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通过案例应用进行检验。

“引江济太”调水是长江和太湖流域之间的连通,其影响及对影响的评价为人们所广泛关注,以之为典型开展案例研究,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有较好的检验效果。

此外,“引江济太”调水在对河湖水系连通的代表性方面也有典型性。

由于历史上尤其是建国以来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很多河湖水系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力联系(或者说“连通”),新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往往是在河湖水系间已有的连通的基础上开展的,“引江济太”调水就是典型例子。

太湖水质与太湖水产养殖(调研报告)

太湖水质与太湖水产养殖(调研报告)

太湖水质与太湖水产养殖(调研报告)摘要:由于太湖水质的污染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出台了关于拆除西太湖围网养殖,东太湖围网养殖压缩的政策,但是这一政策将影响太湖周边大部分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只要通过调节水产养殖的比例和改善各种养殖的饲料配方,最大限度的减少水产养殖对太湖水质的污染以扩大养殖面积,缓解水产养殖户的经济压力和长三角地区如蟹等水产的供应。

关键词:太湖水污染、蓝藻、水产养殖、太湖蟹一、太湖的重要地位水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现象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维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纽带。

我国水资源短缺,需求量较大,生态系统也需要水来维护。

城市是人口分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集中区域,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及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水资源质量对城市发展的约束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水资源不仅具有生活利用功能,还有灌溉、工业利用、生态环境利用等功能,水资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太湖,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

打开地图会发现,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体的话,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

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各类“血管”。

二、太湖附近的现状1.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太湖水域受纳了大量污(废)水,水体污染严重,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区。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十五”期间,太湖湖体水质比2000年有所好转,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指标均达到“十五”计划目标,湖体西部沿岸区和湖心区的总氮、综合营养指数指标有所改善。

太湖的总体水质基本达到水域功能类别III类水要求但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总氮和总磷指标存在超过III类水质标准现象[1]。

(详细分析见表一)但是,2007年5月份,无锡太湖蓝藻提前暴发,水体变色发臭。

5月28日前后,居民用水开始感觉到明显异味,其后,情况愈加严重,居民家中的自来水腥臭难闻,不仅无法正常饮用,甚至洗衣、洗澡等都成问题[2],这场突如其来的水危机给城区100多万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太湖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1. 太湖湖体水质
2012 年,太湖湖体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II 类、总磷为Ⅳ类、总氮为劣Ⅴ类,浓度较2005 年分别下降了18%、71%、9% 和17%。

除总氮外,其它
三项指标均达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表1-4太湖主要水质指标年均浓度单位:毫克/升
2、太湖水体营养状态
2012 年太湖已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平均营养指数为56.5,较2007 年下降5.8,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好转,中、重度富营养发生频次减少22.7%。

近五年湖体单位藻类密度下降了26%,竺山湖、西部沿岸区蓝藻密度相对较高,东部沿岸
区、东太湖较藻类种群组成主要为蓝藻、绿藻、硅藻和隐藻,全年蓝藻均为优势种。

2012 年太湖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多发区域仍为梅梁湖、竺山
湖、湖心区、西部沿岸区和贡湖。

太湖大部分湖区蓝藻水华以颗粒状为主,夏秋
季节部分湖区出现带状蓝藻水华。

表1-52007~2012 年太湖富营养化指数变化情况统计
3、河网水质





表1-6 环湖河流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入湖浓度
质。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长江、黄河)2001-12-26来源:本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一章长江一、概述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省、市、自治区。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约19%。

下游大通站1950年至2000年的平均年径流量905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4%。

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自河源至宜昌(4504公里)通称上游,宜昌至湖口(955公里)为中游,湖口至大通(338公里)为下游,大通以下为河口段(600公里)。

长江泥沙运动的主要特点有:1、水流含沙量不高,但因水量丰沛,输沙量大。

例如:宜昌水文站1950~2000年平均含沙量约1.14千克/立方米,相应的年均输沙量达5.01亿吨。

输沙量的90%集中于汛期。

2、沙量主要来源于上游。

由长江干流屏山、宜昌、汉口、大通等水文站年均输沙量沿程变化显示,宜昌站输沙量最大。

由于沿程部分泥沙淤积于湖泊与河流之中,其下游沙市、监利、螺山、汉口、大通等水文站的输沙量均比宜昌小。

3、长江中下游河段为冲积性河流。

从总体上说,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大致平衡。

但部分河段的冲淤变化较大,特别是宜昌~城陵矶~武汉河段。

该河段泄洪能力较低,大洪水水位高于两岸地面较多,是防洪的关键河段。

4、长江中游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相沟通。

江湖之间的分流分沙及河床演变呈现比较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5、长江流域已修建大量水库,但几乎全在支流上。

长江干流至今仅建成一座低坝——闸坝式的葛洲坝工程。

此外为稳定河势与维护航道,沿河修建了一些河道整治工程,如裁弯与边岸控制工程。

这些工程对长江径流过程的影响不大,长江的水沙过程基本上仍保持其自然特性。

长江的泥沙测验始于1923年。

现在全流域共有329个水文站开展泥沙测验工作。

悬移质泥沙采集一般采用横式采样器,缆道站则采用积时式采样器。

颗粒分析采用粒径计与移液管相结合的方法。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0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片是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的总称,涉及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上游干流、乌江、汉江、中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下游干流、三角洲平原11个二级区;西南诸河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二级区。

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

地表水资源量1604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209.6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后的水资源总量为16163.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0%,其中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0037.2亿立方米,西南诸河水资源总量6126.1亿立方米。

2000年长江片总供水量1835.6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供水量1736.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7%;西南诸河总供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

长江片总用水量1827.1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总用水量172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西南诸河总用水量9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

长江片总耗水量903.8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耗水量835.5亿立方米;西南诸河耗水量68.3亿立方米。

长江入海水量9599.9亿立方米(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248.7亿立方米)。

长江片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39.5亿吨,其中长江流域233.9亿吨,比上年增加了约27亿吨;西南诸河5.6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水资源量降水量2000年长江片平均降水量1110.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9096.4亿立方米,属平水年份,其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094.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64.6亿立方米,比上年少4.1%,比常年多0.3%;西南诸河平均降水量1144.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531.8亿立方米,比上年少0.7%,比常年多8.0%。

2009-2018年江苏省太湖西岸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变化趋势

2009-2018年江苏省太湖西岸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变化趋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由于太湖西部沿岸河流地势较高,出入湖水量
均以入湖 为 主,因 此,西 部 沿 岸 河 流 的 水 质 直 接 影
收稿日期:2019 09 24 作者简介:陆隽(1987—),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环境监测、水资源保护工作。

江 苏 水 利
2020年 1月
响太湖湖体水质状况,西部沿岸的河流中,武进港、
Abstract:Inordertounderstandthewaterqualitytendencyofthemaininflow riversenteringthewestbankof TaihuLake,thewaterqualitymonitoringdataoffivemainriversenteringthelakefrom2009to2018wasselected, includingChendongRiver,YincunRiver,TaigeCanal,DapuRiverandCaoqiaoRiver,andthetendencyofwater qualityof5inflowriverswasanalyzedbyinter-annualvariationofconcentrationandseasonalKendalltestofam monianitrogen,permanganateindex,totalphosphorusandtotalnitrogenindex. Keywords:theTaihuLake;inflowrivers;waterquality;tendency;theseasonalKendalltestmethod
定的季节 性 Kendall检 验 方 法 中 的 浓 度 变 化 趋 势

着力构建长三角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机制

着力构建长三角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机制
质通报 。
本文所指 的“ 跨行 政区” 包括跨省 、 市 ( 级市 ) , 跨 地 、 跨县三个层 面 , 相应地 , 交 界” “ 也应包括 省域交界 、 市域
交界和县域交界三种类型。交界水质联合 监测机 制是跨 行政 区水污染合作 防治 的前 提和 基础 , 且 随着合 作防 而
治机制 的不 断深 化 , 其重 要性将 更加 凸显 。交 界水 质联
保部 门的重视。江苏苏州盛 泽和浙 江嘉兴王江泾交 界断 面于 20 年底建立 了水质 自动监测 站 , 01 对于构建 和完善 水污染防 治合 作机制起 了十分重 要 的作 用 。据 了解 , 浙
界水质联合监测机 制体 系之 中, 功能 才能得 到进一 步 其
发挥 。
二、 流域 环保信息互通机制
末与 “ 九五” 相 比 , 湖流 域水 质不 是好 转 了 , 末 太 而是继
续恶化 了。造成 这种严 峻局 面的一 个十 分重要 的原 因 ,
方政 府联合聘请 若干名水质监测员 , 主要职责有两个 , 其

是定期或不定期在不设 置水质 自动监测站的支流交 界
是没有建立起有 效的跨 行政 区水 污染 防 治 的合 作机 制。 “ 十一五 ” 间 , 期 要建 设 环境 友好 型社 会 , 水 环境 保护 使
的主要 内容 :

作 。以太湖流域 为例 , 目前 , 由水利 部隶 属的太湖流域水

交界水质联合监测机制
资源保护局定 期 对太 湖 流域 省界水 体监 测 断面 ( ) 点 的
3 4个监测 点进 行 水质 监测 , 中沪 、 、 、 省界 河流 其 苏 浙 皖
断面 2 , 2个 省界湖泊站点 1 , 2个 并每月 发布一份省界水

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及污染负荷(2000-2002年)

环太湖河流进出湖水量及污染负荷(2000-2002年)
Ab ta t a e n t e s t t sd t b u trq a t y a d w r I u l y o v r r u d L k ah ,c mp - s r c :B s d o h t i i a aa o t a sc wae u n i n a( ai f e sa o n a e T i u t 一q t i r o a r g w t h ae u l y o k a h n h a c l t n r s h l t [ o d frv r ru d L k a h t e i i t e w trq a i fL e T i u a d te c l u ai e u l l e la so e a o n n h t a o f ̄ s i s a e T i u.h a to e e c n l so l ws h e r d n e d o wae u l )o t e r e a e n al vae t ewae u h r g t h o c u in a f l :t e d g a i g t n f trq ai f h v r h b e e i td,h tr s t s oo r t i s s l q ai fL k a h a e n i r v d s p b tp fo 2 0 o 2 0 .Ho e e ,t ewae u i ft erv r u l y o e T i u h b e mp o e t y se r m 0 0 t 0 2 t a s e w v r h trq a t o e l y h i s fo W u ia d C a g h u a e s b i g d tr r td rm x n h n z o r a i e n ee o ae .T e E s L k a h od h s trq a i n c n r t i h a ta e T i u h l st e b t e wae u t i o t l y s a wi h rt trq a i f h s a a n t en rh s r k a h .T ewa t a so v r r u d L k t te wo e u l y o u h n b y i h ot we tn L eT i u h s wa t Z e a h s e l d f ie a o n e o r s a T i u h v n r a e r m 0 0 t 0 2 B tfrt e n t s t o d frv r r u d L k ah a h a e i c e d fo 2 0 o 2 0 . u o h e s wa e la so e a o n i s a e T iu,dfee t tr i rn e wa q ai n e a i e e t r n .T e wa t o d o u l y id x h df r n e d h s e la fCODM d c a e u h P a d T n ra e . t s t e r s d b tte T N i c s d e n e Ke wo d :Rie r u d L k a h wae u t y; a e u i wa t o d y rs v r a o n e T i u; t rq a i w tr q a t s a n t l y; s e la

2000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

2000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

浙江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2000年全省流域分区年降水量与1999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2000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一、概述2000年全省降水量属正常年份。

全年降水量为1632.2毫米(折合水量1682.997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56%。

梅汛期,我省瓯江中上游发生了超警戒和危急水位的洪水,台汛期,有五次台风影响我省,其中有两次在我省登陆,温州、台州、舟山、宁波等地发生了特大暴雨。

全省总水资源量为963.66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49.001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多2.71%,占水资源总量的98.5%。

产水系数为0.57,产水模数为93.5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060立方米。

全省共有大中型水库144座,2000年末蓄水总量比1999年末减少7.4410亿立方米。

主要平原区(嘉兴、宁波市)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比去年有增大趋势,应引起重视。

全省总供水量为203.2665亿立方米,比上年略少。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95.1410亿立方米,占96.0%。

总用水量为201.1528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11.0523亿立方米,占55.2%,农田灌溉用水亩均508立方米,比去年少6.09%。

城乡居民人均用水量61.0立方米,较去年有所提高。

全省总耗水量115.4439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7.4%。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77.7990亿立方米,占67.4%。

水资源利用率为20.9%。

全年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2.9813亿吨,其中达标排放量14.9209亿吨,占34.7%。

2000年全省各河流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城市内河、平原水网和各江河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严重,污染类型仍以有机污染为主。

全省各水库的水质较好。

主要湖泊水体则处于富营养-中营养状态。

二、降水量㈠.分区降水量2000年,全省降水量为1632.2毫米(折合水量1682.997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56%,比1999年降水量(1861.9566亿立方米)少9.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太湖流域水质通报一、流域概况1、自然状况太湖流域位于东经119°11'~121°53',北纬30°28'~32°15'之间,面积3.69万平方公里,其中江苏1.94万平方公里,浙江1.21万平方公里,上海0.52万平方公里,安徽省0.02万平方公里。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O C-17O 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80mm,其中70%的降雨集中在5-9月,降雨年内年际变化较大。

流域内河道总长度12万公里,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俗称“江南水乡”。

流域内大小湖泊总计189个,大型水库有7座。

太湖位于流域的中心,西部河流来水汇入太湖后,经太湖,从东部流出。

流域内两大骨干工程:望虞河北接长江,南连太湖,为流域内重要引、排水河道,洪水期可排泄太湖洪水入长江,枯水期可直接引长江水入湖,改善太湖水质;太浦河既是太湖的泄洪通道,也是黄浦江上游——上海饮用水源地的供水河道。

2、社会经济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投资增长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886亿元,占全国的10.8%。

太湖流域人口密集,人口密度983人/km2,是全国平均的7倍,城市化率高达50%以上。

太湖流域工业发达,城镇工业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流域内有大小企业6万家左右,工业总产值达16379亿元,其中城镇工业占81%,农村工业占19%。

太湖流域的工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0.4%,人口占2.8%,而国内生产总值则占全国10.8%。

3、水资源开发利用太湖流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62亿立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37亿立米。

由于受降水和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年内分布不均。

太湖流域濒临长江,过境水量丰沛。

长江干流多年平均下泄入海水量多达9360亿立方米,但本流域可利用水量受沿江引水工程规模限制。

目前,苏南沿江及上海的通江河道除黄浦江干流外均已建水闸控制,所需补充的水量通过引提工程取得,其中苏南地区沿江水闸多年平均引江水量为45亿立米(1991年“治太”工程前)。

目前,太湖流域年总用水量高达285亿立米,其中工业用水量149亿立米,农业用水量102亿立米,生活用水量34亿立米。

流域的当地水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量需求,高份额的用水一靠长江引水,二靠水的重复利用。

近2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高速发展,由于污染治理滞后,流域内的水污染日趋严重。

目前,太湖流域直接排入河湖的工业和生活废污水量为49亿吨。

全流域骨干河道中,已被污染(Ⅳ类及Ⅳ类以上水质)的河段长度达75%以上,太湖水质80%左右受到污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蓝藻暴发频率高,范围大。

太湖蓝藻高发期一般在每年5-10月,该时段水温较高,比较适应蓝藻繁殖和生长。

二、流域雨情、水情1、雨情2000年太湖流域降雨量偏少,5-9月降雨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1)梅雨期前降雨量较大,但梅雨量偏小;(2)受台风影响较大,出梅后,先后有五次台风在流域内或流域附近登陆,降雨量不大,但风力较大,给流域内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000年太湖流域汛期降雨量为550毫米,是常年降雨量的73%。

汛期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其中5-6月份的降雨量为289.5毫米,是汛期总降水量的53%。

2000年西山站全年降雨量为1067.4毫米,是多年平均降雨量的91.6%,略为偏枯。

2、水情2000年汛期太湖流域降雨量偏少,导致太湖水位和地区河网水位较低。

自5月1日入汛后,因连日干旱少雨,造成太湖水位和地区水位不断下降。

5月23日,太湖水位下降到2.74米,接近历年同期太湖最低水位。

5月25日后的几场降雨,使太湖水位有所回升,河网和水库水位也有所上升,河网水位普遍升高10~30厘米。

由于天气干旱,湖西、武澄锡虞片沿江各闸陆续开闸引水,两片内河网水位基本稳定在3.0~3.2米左右。

6月份太湖流域河网、湖泊水位普遍较低,6月1日太湖水位2.89米,19日入梅后,太湖水位在3.0~3.06米之间。

7月份太湖水位维持在3.0米左右。

各地河网水位在出梅后不断下降,导致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8月份因台风影响,降雨量有所增加,太湖水位缓慢回升,基本维持在3.00米左右,到9月30日汛期结束时太湖水位为3.02米。

3、引水量入汛后,沿江各闸均有引排。

因持续干旱,降雨量少,太湖水位偏低,整个流域旱情较重,太湖及环湖河道水质严重污染,7月份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

太湖流域管理局根据《望虞河引水应急方案》,经与两省一市会商后,于7月31日开启常熟枢纽,引长江水入望虞河,至8月30日,累计引水3.9亿方,其中入太湖2.2亿方,入太湖日平均流量110立方米/秒,缓解了太湖局部湖区的水污染状况。

7月份以来,由于太湖水位偏低,致使黄浦江上游径流量减少,7月份平均流量为50~100立方/秒,约为常年的15~30%,尤其是7月24日至8月5日连续13天出现负流量,潮水倒灌,仅原先在上海杨树浦水厂和南市水厂之间徘徊的污水带,以每天1~2公里的速度不断上溯,影响到上海市集中式取水口松浦大桥处(500万吨/日)水质,8月1日至6日松浦大桥处氨氮高达3~4mg/l。

应上海市水务局的要求,太湖流域管理局于8月11日开启太浦闸放水,增加黄浦江上游清水来量,减少污水量的上溯,至27日,累计泄水7000万立方米入黄浦江上游。

三、流域内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2000年是太湖水质达标年,国务院批准的《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以下简称《计划及规划》)中明确规定:2000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出入湖主要河道水质达到地面水III类水质标准,实现太湖水体变清。

2000年我局组织对太湖流域省界水体82个断面(其中跨省界河流断面20个,环太湖主要河流断面35个,省界湖泊站点27个)进行了逐月水质全面监测。

全年期、汛期、非汛期水质评价表明:太湖流域污染仍然严重(评价标准见附录一、附录二)。

太湖流域省界水体82个监测断面中,全年期仅15%未受污染,其余8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IV类占48%,V类占14%,劣于V类占23%;汛期89%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IV类占51%,V类占11%,劣于V类占27%;非汛期86%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IV类占45%,V类占20%,劣于V类占21%。

主要为有机污染,主要超标项目为TP、CODMn、BOD5。

图一 太湖流域省界水体水质比例图1、跨省界河流跨省界河流断面20个,全年期85%的断面超标,其中IV类占30%,V类占35%,劣于V类占20%;汛期90%超标,其中IV类占35%,V类占30%,劣于V类占25%;非汛期90%超标,其中IV类占30%,V类占35%,劣于V类占25%。

主要超标项目为CODMn、BOD5等(TP未参加跨省界河流评价)。

苏沪边界8条河流断面,除汾湖大桥全年期为III类外,其余断面三评价期全部在IV类以上,均不符合《计划及规划》2000年水质目标。

其中吴淞江、盐铁塘、千灯浦和急水港省界断面水质最差,三评价期均在V类以上。

苏浙边界河流中,吴江与嘉兴交界处河流断面水质最差,太平桥、盛泽、北虹大桥三评价期均为劣于V类;迪塘、横泾塘省界断面水质较好,三评价期均为III类。

沪浙边界河流中,上海塘、广陈塘水质较差,三评价期均在V类以上,严重超过《计划及规划》2000年水质目标。

《计划及规划》中17个跨省界河流断面的水质,全年期有94%劣于2000年水质目标。

2、环太湖主要河流环太湖河流断面35个,全年期80%的断面超标,其中IV类占37%、V类占9%、劣于V类占34%;汛期89%超标,其中IV类占43%,V类占9%,劣于V类占37%;非汛期80%超标,其中IV类占31%,V类占23%,劣于V类占26%。

主要超标项目为TP、CODMn、BOD5等。

环太湖河道中,无锡地区、湖西地区来水水质较差,12个断面三评价期水质类别均在V类以上,其中太鬲运河、梁溪河、大溪港、骂蠡港、武进港的入湖断面水质最差,三评价期水质类别均为劣于V类,10.69mg/l,TP0.315 mg/l;望虞如太鬲运河黄埝桥断面全年期CODMn河江边闸内及向阳桥断面三评价期水质均为劣于V类。

《计划及规划》中24个环湖河流断面,全年期有79%劣于2000年水质目标。

3、省界湖泊省界湖泊包括太湖和淀山湖。

太湖24个监测点,全年期87%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IV类占71%、V类占4%、劣于V类占12%;汛期88%受到污染,其中IV类占71%、劣于V类占17%;非汛期87%受到污染,其中IV类占71%、V类占4%、劣于V类占12%。

详见图二。

主要超标项目为TP、BOD5、CODMn等。

图二 太湖水质比例图太湖水质以IV类为主,80%以上的超标水体中,有70%以上为IV类水,其中五里湖、梅梁湖水质最差,三评价期水质均劣于V类;竺山湖水质相对较差,汛期劣于V类;东太湖及胥湖水质较好,三评价期水质均为III类。

淀山湖3个监测点,三评价期水质全部为IV类。

超标项目为TP、CODMn、BOD5、非离子氨等。

一、太湖富营养化状况太湖24个监测点,全年期29%为中~富营养水平,71%为富营养水平;汛期4%为中营养水平,42%为中~富营养水平,54%为富营养水平;非汛期29%为中~富营养水平,71%为富营养水平。

汛期好于非汛期。

为5.28 mg/l,TP 0.10 mg/l,TN 2.54 mg/l,全年期太湖平均CODMn分别超过2000年目标65%、100%和154%。

太湖营养状况参数统计表注:超标比例为超过《计划及规划》2000年目标的比例太湖各湖区中,表征富营养化水平的三项指标CODMn、TP、TN含量最高的是五里湖,其次是梅梁湖,湖心及东部沿岸区最低,但距2000年水质目标都尚有一定距离。

各湖区CODMn超过《计划及规划》2000年目标的比例为60%左右;TP、TN超标比例略高,一半在100%以上。

太湖各湖区全年期水质指标统计表CODMn(mg/l) TP(mg/l) TN(mg/l)湖区名称现状 超标比例2000年目标现状超标比例2000年目标现状超标比例2000年目标五里湖 8.2 70 5 0.197 146 0.08 6.75 170 2.5 梅梁湖 6.61 65 4 0.147 84 0.08 3.48 74 2 西部沿岸区 6.3 58 4 0.112 124 0.05 2.84 103 1.4 湖心区及东部沿岸区 4.28 43 3 0.058 16 0.05 1.35 69 0.8 全太湖平均 5.28 65 3.2 0.101 102 0.05 2.54 154 1注:超标比例为超过《计划及规划》2000年目标的比例二、太湖水质趋势分析1、太湖水质年内变化,TN为辅助2000年太湖水体变清的主要控制指标为TP和CODMn指标,对这三项指标1997-2000年的资料进行年内变化分析,可以看出:TP总体呈年内下降趋势,12月至次年3月前后呈上升趋势;上半年总体TN1-10月总体呈下降趋势,10-12月呈总体上升;CODMn呈上升趋势,6-8月期间达到全年最高,随后有所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