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太湖流域水质通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太湖流域水质通报

一、流域概况

1、自然状况

太湖流域位于东经119°11'~121°53',北纬30°28'~32°15'之间,面积3.69万平方公里,其中江苏1.94万平方公里,浙江1.21万平方公里,上海0.52万平方公里,安徽省0.02万平方公里。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O C-17O 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80mm,其中70%的降雨集中在5-9月,降雨年内年际变化较大。

流域内河道总长度12万公里,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俗称“江南水乡”。流域内大小湖泊总计189个,大型水库有7座。太湖位于流域的中心,西部河流来水汇入太湖后,经太湖,从东部流出。流域内两大骨干工程:望虞河北接长江,南连太湖,为流域内重要引、排水河道,洪水期可排泄太湖洪水入长江,枯水期可直接引长江水入湖,改善太湖水质;太浦河既是太湖的泄洪通道,也是黄浦江上游——上海饮用水源地的供水河道。

2、社会经济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投资增长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886亿元,占全国的10.8%。

太湖流域人口密集,人口密度983人/km2,是全国平均的7倍,城市化率高达50%以上。

太湖流域工业发达,城镇工业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流域内有大小企业6万家左右,工业总产值达16379亿元,其中城镇工业占81%,农村工业占19%。

太湖流域的工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0.4%,人口占2.8%,而国内生产总值则占全国10.8%。

3、水资源开发利用

太湖流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62亿立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37亿立米。由于受降水和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年内分布不均。

太湖流域濒临长江,过境水量丰沛。长江干流多年平均下泄入海水量多达9360亿立方米,但本流域可利用水量受沿江引水工程规模限制。目前,苏南沿江及上海的通江河道除黄浦江干流外均已建水闸控制,所需补充的水量通过引提工程取得,其中苏南地区沿江水闸多年平均引江水量为45亿立米(1991年“治太”工程前)。

目前,太湖流域年总用水量高达285亿立米,其中工业用水量149亿立米,农业用水量102亿立米,生活用水量34亿立米。流域的当地水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量需求,高份额的用水一靠长江引水,

二靠水的重复利用。

近2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高速发展,由于污染治理滞后,流域内的水污染日趋严重。目前,太湖流域直接排入河湖的工业和生活废污水量为49亿吨。全流域骨干河道中,已被污染(Ⅳ类及Ⅳ类以上水质)的河段长度达75%以上,太湖水质80%左右受到污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蓝藻暴发频率高,范围大。太湖蓝藻高发期一般在每年5-10月,该时段水温较高,比较适应蓝藻繁殖和生长。

二、流域雨情、水情

1、雨情

2000年太湖流域降雨量偏少,5-9月降雨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1)梅雨期前降雨量较大,但梅雨量偏小;(2)受台风影响较大,出梅后,先后有五次台风在流域内或流域附近登陆,降雨量不大,但风力较大,给流域内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000年太湖流域汛期降雨量为550毫米,是常年降雨量的73%。汛期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其中5-6月份的降雨量为289.5毫米,是汛期总降水量的53%。

2000年西山站全年降雨量为1067.4毫米,是多年平均降雨量的91.6%,略为偏枯。

2、水情

2000年汛期太湖流域降雨量偏少,导致太湖水位和地区河网水位较低。

自5月1日入汛后,因连日干旱少雨,造成太湖水位和地区水位不断下降。5月23日,太湖水位下降到2.74米,接近历年同期太湖最低水位。5月25日后的几场降雨,使太湖水位有所回升,河网和水库水位也有所上升,河网水位普遍升高10~30厘米。由于天气干旱,湖西、武澄锡虞片沿江各闸陆续开闸引水,两片内河网水位基本稳定在3.0~3.2米左右。

6月份太湖流域河网、湖泊水位普遍较低,6月1日太湖水位2.89米,19

日入梅后,太湖水位在3.0~3.06米之间。

7月份太湖水位维持在3.0米左右。各地河网水位在出梅后不断下降,导致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8月份因台风影响,降雨量有所增加,太湖水位缓慢回升,基本维持在3.00米左右,到9月30日汛期结束时太湖水位为3.02米。

3、引水量

入汛后,沿江各闸均有引排。因持续干旱,降雨量少,太湖水位偏低,整个流域旱情较重,太湖及环湖河道水质严重污染,7月份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太湖流域管理局根据《望虞河引水应急方案》,经与两省一市会商后,于7月31日开启常熟枢纽,引长江水入望虞河,至8月30日,累计引水3.9亿方,其中入太湖2.2亿方,入太湖日平均流量110立方米/秒,缓解了太湖局部湖区的水污染状况。

7月份以来,由于太湖水位偏低,致使黄浦江上游径流量减少,

7月份平均流量为50~100立方/秒,约为常年的15~30%,尤其是7月24日至8月5日连续13天出现负流量,潮水倒灌,仅原先在上海杨树浦水厂和南市水厂之间徘徊的污水带,以每天1~2公里的速度不断上溯,影响到上海市集中式取水口松浦大桥处(500万吨/日)水质,8月1日至6日松浦大桥处氨氮高达3~4mg/l。应上海市水务局的要求,太湖流域管理局于8月11日开启太浦闸放水,增加黄浦江上游清水来量,减少污水量的上溯,至27日,累计泄水7000万立方米入黄浦江上游。

三、流域内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

2000年是太湖水质达标年,国务院批准的《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以下简称《计划及规划》)中明确规定:2000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出入湖主要河道水质达到地面水III类水质标准,实现太湖水体变清。

2000年我局组织对太湖流域省界水体82个断面(其中跨省界河流断面20个,环太湖主要河流断面35个,省界湖泊站点27个)进行了逐月水质全面监测。全年期、汛期、非汛期水质评价表明:太湖流域污染仍然严重(评价标准见附录一、附录二)。

太湖流域省界水体82个监测断面中,全年期仅15%未受污染,其余8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IV类占48%,V类占14%,劣于V类占23%;汛期89%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IV类占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