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忍细读——近看介子推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字子夏,鲁国人。
他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门下的一位杰出弟子。
介子推在孔子门下学习了很多道理和知识,成为了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介子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他深得孔子的教诲,潜心修学,努力钻研经典,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他不仅学习文学、历史、礼仪等人文知识,还学习农桑、医药、军事等实用技能,力求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孔子的教导下,介子推潜心修学,勤奋好问,虚心向学,不断追求真理。
他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深谋远虑,善于分析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因此在学问上颇有建树。
介子推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和贡献。
他曾任鲁国宰相,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仁政”,提倡仁政治国,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使得鲁国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他还主张“德治”,强调以德治国,注重道德修养,提倡忠诚、诚信、廉洁,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社会风气纯正。
介子推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政治理论,主张尊王攘夷,强调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提倡忠、孝、节、义、信的五种美德,为国家政治和社会风气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介子推的故事中,还有一则著名的故事,就是他在孔子去世后,为了纪念孔子,每天都到孔子的墓前去祭拜,每次都要跪拜三次,然后再站起来行礼。
这个故事反映了介子推对孔子的深厚感情和尊敬之情,也体现了他对师道尊重的高尚品德。
介子推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部道德的典范。
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启迪。
他的师道尊重之情,为后人树立了崇尚师道、尊重师长的榜样。
介子推的故事,永远闪耀着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芒,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追求美德,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介子推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介子推的思想和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介休绵山介子推的故事
介休绵山介子推的故事
哎呀呀,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公园呢,走着走着就听到旁边有人在讲介子推的故事。
“那介子推可真是个大英雄啊!”一个老爷爷说道。
“可不是嘛,他的故事可感人啦!”另一个老奶奶接着说。
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缠着爸爸妈妈给我讲讲介子推的故事。
爸爸笑着说:“好呀,宝贝。
介子推呀,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跟着晋文公重耳到处流亡,吃了好多苦呢。
有一次,重耳饿极了,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你说厉害不厉害?”
“哇,那他不疼吗?”我惊讶地问。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当然疼呀,可是介子推为了重耳,什么都愿意做。
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想要报答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却不愿意出来做官,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面去了。
”
“那后来呢?”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故事。
爸爸接着说:“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就下令放火烧山,可是介子推宁死也不愿意出来,最后和他的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上了。
”
“哎呀,好可惜呀!”我忍不住感叹道。
“是呀,宝贝,所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有了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都不能生火做饭呢。
”妈妈说。
我想了想,说:“介子推真的好伟大呀,他对朋友这么好,这么忠诚。
那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对朋友要真诚,要互相帮助。
”
爸爸妈妈相视一笑,说:“对呀,宝贝,你说得太对啦!”
我觉得介子推的故事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心。
虽然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但是他的精神却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我们不能忘记他,要把他的故事一直讲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介子推的伟大!。
介子推故事读后感800
介子推故事读后感800【原创版3篇】篇1 目录1.介子推故事简介2.介子推的品质和精神3.介子推故事的现实意义4.对我们的启示篇1正文一、介子推故事简介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贤臣,以忠诚、清廉、勤政著称。
在《左传》等古籍中,记载了介子推的事迹和故事,成为后世传颂不衰的佳话。
介子推的故事主要有“割股医母”、“荐贤为国”、“守节自焚”等,每一个故事都展现了他崇高的品质和精神。
二、介子推的品质和精神1.忠诚:介子推对国家和君主忠诚无比,竭尽全力为国家服务,体现了“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
在“割股医母”的故事中,介子推为了救治病重的母亲,不惜割下自己的股肉,以示忠诚和孝心。
2.清廉:介子推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一心为公。
他反对奢侈,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为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勤政:介子推勤于政务,竭尽全力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深受百姓的爱戴。
4.荐贤为国:介子推重视人才,积极向君主推荐贤能之士,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5.守节自焚:在得知晋国发生内乱,国家危在旦夕时,介子推义无反顾地选择与国家共存亡,自焚而死,以示对国家的忠诚和信仰。
三、介子推故事的现实意义介子推的故事传承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的忠诚、清廉、勤政等品质,是我们今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的榜样。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学习介子推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对我们的启示介子推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学习他的忠诚精神,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始终坚定信仰。
其次,要学习他的清廉品质,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再次,要学习他的勤政精神,勤奋工作,为民服务。
最后,要学习他重视人才、荐贤为国的理念,为建设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篇2 目录1.介子推故事简介2.介子推的品质和精神3.介子推故事的现实意义4.对我们的启示篇2正文一、介子推故事简介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士,他的母亲因遭遇火灾而丧生,介子推为了纪念母亲,便在母亲的墓前守丧三年。
古代介子推的故事
古代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如下: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他追随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期间曾割股
奉君,以充饥。
重耳登基后,却忘了介子推的功劳,介子推不慕名利,隐居绵山。
重耳知道后,派人寻找,却找不到。
于是就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却发现介
子推背母死在树下,留下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常怀一颗奉献之心,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予帮助。
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过的人,并珍惜他们的贡献。
2023年最新的介子推的故事简介12篇
2023年最新的介子推的故事简介12篇介子推的精神是什么关于介子推的故事导语: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人,虽然不是什么贵族人家,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身上确实是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介子推的精神主要有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人,虽然不是什么贵族人家,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身上确实是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介子推的精神主要有三点。
首先要说的介子推的精神就是,在重耳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时候,从而去求别人施舍一些饭菜,最后还被毒打一顿,就在重耳生命垂危的时候,介子推割掉身上的肉给重耳充饥。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绝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指的不是要我们学着介子推把肉割下来给别人,而是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予帮助,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人应该常怀奉献一颗他人奉献之心。
其二就是,做人应该时时都保持一颗清醒的心态,保持清风之态。
不要去贪图什么荣华富贵而且违背道德之路。
介子推在面对那些功名利禄时,丝毫不像那些唯利是图的人谄媚君王。
他一生淡泊名利,不贪图富贵,不会去主动邀功,甚至在那些功名前还劝阻君王不可那样大肆的给臣子加封进爵,应该以江山社稷为重。
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道理,钱财嘛,我们应该取之有道,不要走捷径。
最后一点就是要有一颗赤诚无私的爱国之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应该要爱国。
介子推一生都心系国家,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就连死前还留下对晋文公的告诫,告诉他一定要“清明勤政复清明”。
介子推的精神非常高尚,值得后世人学习。
关于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的故事和我们国家的一个节日息息相关,到底是什么节日呢,让我们慢慢来探索一下。
首先我们可以回归到春秋时期,介子推的故事大概是这样子的:晋国的公子重耳由于遭到陷害于是被迫带着一群家臣出逃,其中包括介子推。
他们一路上要吃的没吃的要住的没地儿住,病厄交加,处境相当的穷困潦倒。
介子推为了保全重耳的性命,决然的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给他食用。
后来,重耳登上了晋国王位,听信奸臣的奉承变得昏庸无道,介子推苦心孤诣的劝导却没有什么用,对于重耳的失望便归隐了山林。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引言介子推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智者和哲学家,他以其聪明才智和深不可测的智慧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历史上,介子推被誉为堪比孔子和老子的哲学大师。
本文将为您讲述介子推的故事,探索他的生平和他的智慧哲学。
生平根据史书记载,介子推生活在战国时期的中国,他的出生地和具体出生日期已经无从考证。
介子推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的聪慧和勤奋使他逐渐崭露头角。
幼年时期,介子推就展现出超群的智慧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在成长过程中,介子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热爱学习经典文化,尤其是《论语》和《大学》。
他学富五车,博览群书,凭借他出众的智慧才能,逐渐成为了一位备受推崇的智者。
智慧哲学介子推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人性、道德和政治方面。
他强调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应该追求道德的行为来达到内心的平衡。
他相信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尊重他人和推崇道德,人们可以实现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
在政治方面,介子推提出了“小国寡民,大国寡民”的观点。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仅取决于领土的广阔和人口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国民的素质教育和道德修养。
他主张政府应该依靠道德和智慧来统治,而不是仅仅靠武力和暴力。
他的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一:与世俗之见的对话有一天,一位国君向介子推请教道德和政治的问题。
国君问道:“在现实生活中,追求道德行为很难,因为我们总是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和诱惑。
如何才能在善良和权力之间取得平衡?”介子推微笑着回答道:“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现实生活确实会使人们迷失自己。
实现平衡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教育和内心的正念。
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坚守道德原则,不被世俗之见所动摇。
”故事二:对待挑战的智慧一位年轻人向介子推请教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介子推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区别于武力和暴力,我们需要寻找智慧和决策的方向。
”他提醒年轻人要保持冷静和平和,用智慧和善良的行为去解决问题,懂得舍得和顺从命运的安排。
一个绝世好奴才的标本——介子推
一个绝世好奴才的标本——介子推作者:蜀山大侠来源:绿叶青草关于介子推,历史上记载的典籍很多,但是记载的内容就两条,一个是割股奉君,出自《韩诗外传》就几句话: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
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
——《韩诗外传》卷十节选,还有一个是功成弗居,出自《左传》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这真是一个绝世好奴才!!重耳在曹国绝粮,是在逃亡期间,那些亲戚们跟着一起逃亡,这没话说,可介子推,你就一个老百姓,是一个普通随从。
属于拿钱干活的那一类人。
你有什么必要要遭这个罪?重耳他自己要当国君,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本来就应该比你能吃苦,可是他因为没有肉吃,受不了了,你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他吃。
你妈你还是不是人啊。
你又不想夺取国君的宝座,凭什么你要做这么大的牺牲?重耳他是要夺取国君宝座的人,本应该比你们受更多的苦,干吗他连跟你们大家一样受罪都不行?就算要割人肉给重耳吃,也轮不到你啊,他这么多亲戚,这么多贵族跟着一起跑,他们是奔着将来得天下以后的好处来的,他们不能割身上一块肉给他吃?有你一个普通随从什么事啊?你也没有想过得个什么官位,拿多少封地,要个什么俸禄之类的。
把自己不当人的人,别人也不会拿他当人,这重耳回头当了国君,赏赐有功人员,却偏偏漏了这个介子推。
可见重耳从骨子里就看不起这种人,绝不是无意疏忽,那么多大臣也不都是吃干饭的,想不到提醒一下。
历史不忍细读――近看介子推
历史不忍细读——近看介子推文/xx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历尽艰辛、为了国家与民族大业出谋划策、奋勇拼杀的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被滚滚江水荡为尘埃,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人物会化为神奇,在古老的土地上代代传颂下来并成为全民族记忆的符号。
“xx屈原、xx介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xx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每年寒食节来临,人们总会想起介子推。
这位跟随晋文公流浪数十年,最后横死山中的落拓汉,因其危难之际割股奉君和功成之后悄然退隐,数千年来不知让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遥祭相怜,更不知被多少帝王作为忠义的典范进行推广宣传。
今天,我们就通过厚重的史书,寻找一下介子推其人真相。
介子推是百度百科所说的晋文公“五贤”之一吗?重耳落魄到了什么程度,居然到了有臣子割股为食的地步?为什么位被亚圣庄子称为“至忠至义”之士功成之后居然毫无封赏?他是被烧死在山上吗?如果是的话,他到底是冤死还是慨然赴死?今天,我们不妨翻开厚重的史书,找出蛛丝马迹细品历史真相。
一、介子推是xx还是空负盛名?我不知道百度百科关于介子推是跟随重耳(晋文公)外逃时的五贤之一的说法来自哪里。
我们打开《史记》就会发现,最初随重耳外逃人员中确有五贤,里面记述的很明确,这五贤分别是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
里边根本没有介子推的事。
当然,这不说明介子推没有从一开始就跟随重耳,《史记》中记载“其余不知名者数十人”。
看来,介子推应该在“其余”的范围内。
不是五贤之一也就罢了,介子推有没有在重耳的帝王之路上发挥什么作用呢?在能够查到的重耳出逃资料中,第一次危机是要饭时被一老农用土块调戏,此时的重耳还未改公子习气,见此不禁大怒,“将加鞭扑”,被狐偃劝止并鼓励其“此天赐也”,重耳闻此不觉精神大振,叩拜接过而去。
第二次危机是贪恋齐国安逸,又是狐偃说动姜氏把重耳灌醉后放到车上出走,重耳醒后大怒,差点砍了狐偃。
第三次是在秦穆公为重耳举行的宴席上,赵衰出场化解危机。
介子推与清明节的故事
介子推与清明节的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在清明节的故事中,介子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介子推,是中国古代的风水学家,他对风水学有着深刻的研究,被誉为“风水第一宗师”。
据说,介子推在生前曾经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与清明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传在介子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遇到一个富有的人家,这个人家的祖坟一直没有得到合适的风水布局,导致家族的兴旺不昌。
介子推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前去帮助这个家族,他为这个家族的祖坟进行了一番精密的风水布局,使得这个家族从此风调雨顺,生意兴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介子推是一个具有高超风水学知识的人,他的出现使得这个家族得到了改变,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美好的传说。
而这个故事也与清明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祭祖扫墓,也会对祖坟进行一番整理,以求祖先的安宁和家族的兴旺。
除了介子推的故事之外,清明节还有一个与风水有关的传统习俗,那就是放风筝。
据说在清明节这一天放风筝可以祛病除灾,也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与风水学中的“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放风筝来祈求好运,也是在寻求风水的平衡。
总的来说,介子推与清明节的故事告诉我们,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不仅仅是在祭祖扫墓,也是在寻求风水的平衡,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得到祖先的庇佑,也能够得到好运的眷顾。
因此,介子推与清明节的故事告诉我们,风水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妨多了解一些风水学的知识,也许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愿我们都能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祖扫墓,也能够得到风水的庇佑,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介子推故事读后感800
介子推的故事读后感四篇第一篇:介子推,一位春秋时期晋国的贤臣,他的忠诚、清廉和勤政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左传》等古籍中,他的事迹和故事被记录下来,成为后世传颂不衰的佳话。
介子推的故事始于公元前636年,他因“割股奉君”的壮举而闻名。
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骊姬之乱而被迫流亡,介子推作为重耳的随从之一,与重耳一起在国外流亡了19年。
在这19年里,介子推与重耳患难与共,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共同经历了许多险阻艰难。
最终,重耳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
介子推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他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和利益。
同时,他的清廉和勤政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保持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底线。
介子推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只有在患难中才能见真情。
在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只有少数几个人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而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忠诚和友谊的重要性。
只有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真正看出谁是你真正的朋友和忠诚的伙伴。
此外,介子推的故事也让我们思考历史的进程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道路。
而介子推选择了忠诚和奉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奉献。
他的故事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介子推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忠诚、奉献、友谊和人性复杂性的故事。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和文化,更让我们思考了人性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更多的介子推这样的人来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来结束我的读后感:“历史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通过阅读和学习介子推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让我们从介子推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第二篇:《介子推的故事》是我读过的一个关于忠诚和奉献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简介
介子推的故事简介
介子推(Jie Zitui)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古代贤臣,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
他的故事与中国古代的贤臣忠臣精神紧密相连。
介子推是齐国国君晋景公的臣子。
他以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忠诚而闻名,常常以自己的生活和安危为后顾之忧,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力。
最著名的是他的“隐贤为山”的故事。
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景公前来寻求帮助,但介子推不在家。
他为了避免景公的困扰,选择隐居在山中,不愿意见国君。
景公为了找到介子推,下令烧山,希望驱逐他。
最终,火烧山林,介子推与他的母亲不幸被困在山中而丧生。
景公深感悔恨,下令停止火势,立即赦免介子推的罪过,为他和母亲举行隆重的葬礼。
这个故事传达了忠臣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忠诚、无私的品质。
介子推的牺牲精神成为后人尊敬和传颂的典范,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忠臣之一,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符号。
这个故事常常被用来教育后代,弘扬忠臣忠臣的精神价值观。
介子推故事读后感800
介子推故事读后感800【实用版3篇】目录(篇1)1.介子推故事简介2.介子推的品质和精神3.介子推故事的现实意义4.对我们的启示正文(篇1)【介子推故事简介】介子推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一位名臣,他忠诚正直,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介子推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忠诚故事之一,主要讲述了介子推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和品质。
【介子推的品质和精神】介子推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他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上。
在故事中,介子推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的忠诚和正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精神的典型代表。
介子推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上。
在故事中,介子推为了解决国家的危机,主动承担起责任,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国家的安定。
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担当精神的典型代表。
【介子推故事的现实意义】介子推故事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精神和担当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另一方面,它也是对现代社会中缺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一种警示和提醒。
【对我们的启示】介子推故事对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介子推的忠诚和正直,对国家和人民保持忠诚,对工作保持正直。
目录(篇2)1.介子推故事简介2.介子推的品质和精神3.介子推故事的现实意义4.对介子推故事的感悟正文(篇2)一、介子推故事简介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名臣,他的母亲因为食用了他献给晋文公的饭菜而死,使他背上了不孝的罪名。
然而,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介子推的品质和精神1.忠诚:介子推在晋国为官,忠诚于国家,为晋文公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2.孝顺:尽管背上了不孝的罪名,但实际上,介子推是个极其孝顺的人。
他为了母亲,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3.奉献:介子推为国家和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三、介子推故事的现实意义介子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忠诚、孝顺、奉献的楷模。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忠诚于国家,孝顺父母,奉献社会。
介子推的故事读后感
介子推的故事读后感《以介子推的故事》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家介子推的传记,通过讲述介子推的生平和思想,展现了他对人生、道德和理想的追求。
这部传记不仅让我对介子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介子推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孟子的学生。
在传记中,介子推被描述为一个谦逊、勤奋、有理想的人。
他在追求道德修养和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追求。
他的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他的坚持和努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介子推的思想中,我最受启发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道德修养和理想,而不是追求名利和权力。
他主张“以德养德”,认为只有通过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种对人生的态度让我深思: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精神追求。
介子推的思想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追求。
除了对人生的态度,介子推的思想还对我的道德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仁义礼智信”,认为这是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在他看来,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这种对道德的追求,让我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也让我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和行为方式。
在现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往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忽视了道德的约束。
介子推的思想给了我一个深刻的警示,让我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也让我下决心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道德修养,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通过阅读《以介子推的故事》,我不仅对介子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生、道德和理想有了新的思考。
介子推的追求道德修养和理想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规划和期许。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追求道德修养和理想,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感谢《以介子推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春秋史话介之推读后感
春秋史话介之推读后感读完介之推的故事啊,真让我有一箩筐的想法。
介之推这个人,那可真是个有性格的主儿。
你看啊,他跟着重耳流亡,那日子肯定不好过,风餐露宿的,肯定吃了不少苦。
就这么忠心耿耿地跟着重耳,感觉就像是游戏里那种一路陪着主角打怪升级的忠实伙伴。
后来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啦。
这时候大家都想着要论功行赏,那些跟着重耳的人啊,都眼巴巴地盼着能得到点啥好处。
可介之推呢,他倒好,一声不吭地就带着老母亲躲到深山里去了。
我就想啊,这人咋这么轴呢?要是我啊,好歹也得让领导知道我干了多少活儿吧。
但后来仔细一琢磨,他这是一种超级清高的境界啊。
他觉得自己跟着重耳那是出于忠诚和大义,不是为了那些功名利禄。
就像现在有些人做公益,是真心想帮助别人,而不是为了出名或者得啥好处一样。
他这种想法在那个充满功利心的时代里,就像是一股清流。
晋文公找不到他,还放火烧山想把他逼出来,结果他宁死也不出来,最后和母亲一起被烧死在山上。
这可真是个悲剧啊。
我当时读到这儿的时候,就想冲进去把介之推拉出来,跟他说:“大哥,没必要这么死脑筋啊。
”可是呢,这就是他坚守的东西,他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内心。
从这个故事里,我还感觉到晋文公也挺无奈的。
他肯定是想好好报答介之推的,可谁能想到这人这么倔强呢。
这就好比你想给朋友一个惊喜,结果朋友不领情还跑得远远的,让你又着急又无奈。
再说说那个时代吧,春秋时期感觉就是一个大舞台,各种人物都在上面表演。
有像介之推这样淡泊名利的,也有那些争权夺利的。
这个故事就像是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小插曲,但这个小插曲却有着大大的力量,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不同面。
介之推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这世上啊,有人追逐名利,有人坚守内心的纯粹。
他虽然死得很可惜,但他这种精神却像星星一样,在历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让我这样的后人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活法。
春秋战国奇人义士系列,割股为君食的介子推,很让人敬佩!
春秋战国奇人义士系列,割股为君食的介子推,很让人敬佩!介子推这个人在历史文献上记载的比较少,历史上对他的出生日期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是在晋文公逃亡落难饿到不行时,忠心到割自己大腿肉的一位忠臣。
后来晋文公回到晋国,继承了王位,落难时跟随他的都有封赏,唯独到了介子推,他宁愿躲入深山也不愿要封赏。
这次让我来讲讲介子推的事迹。
要说介子推就一定要提到他忠心为的晋文公,晋文公本来不是太子,晋国本身有太子,但晋王重色,骊妃受宠,原本的太子位置也想要给骊妃的孩子,于是骊妃就想办法把太子害死,太子害死了,还有其他的哥哥和儿子争夺帝位,于是就挨个的害。
年轻的晋文公害怕,虽然也有打算要争夺王位的心,但很明显国内是待不了了,所以带着一些追随者一起逃出了晋国,出国之后,一路也算是招贤纳士,而这些人呢,也是跟着他一起逃亡。
晋王知道有儿子跑了,于是派兵追杀,显然是没追到,但国内生了内乱,骊妃的儿子当了太子,但当了太子还不够,因为他的目的是晋王的位置,于是晋王就被自己的儿子夺了权,成了晋惠公。
晋惠公做了晋王以后,还是一样的命令,追杀自己兄弟,当然还是没追到,这件事也就就此作罢了。
晋文公从小吃喝不愁的,哪里有逃亡的经验啊,逃到卫国的时候,就一点吃的都没了,就只好和附近的农夫乞讨,农夫拿土块当饭喂给了晋文公,农夫是戏耍完了,晋文公也快饿死了,眼看着没让追死先饿死了。
这时,故事的主角出现了,长期追随晋文公的介子推跑了出去,众人正以为他也一样受不了苦要背叛晋文公的时候,介子推拿着一块肉和采集的野菜回来了,要煮给晋文公吃。
晋文公也是饿昏了,也不问这荒郊野外哪里找到的肉,直到吃饱了才想起问,介子推给晋文公看了自己的大腿,得知介子推割腿肉只为让自己不饿死,晋文公太感动了,说等自己做了晋王一定要好好封赏他,而介子推一路忠心辅佐,最终把晋文公送回了晋国,夺得了晋王之位。
19年后逃亡的晋文公回到晋国,正式成了晋文公,而晋文公似乎把之前说的封赏的事情忘在了脑后,介子推认为自己只是尽了忠心,并无功劳,无意求封赏。
割股充饥——贤臣震撼人心数千年,潜读十年 市民解读介子推!
割股充饥——贤臣震撼人心数千年,潜读十年市民解读介子推!本文导读:由于被千古贤臣介子推的故事所感动,钟爱传统文化的市民李川花费近十年时间,潜读中国历史文化书籍,了解有关“寒食”的文化。
日前,他已完成《寒食》的基本创作。
A 读千本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从小就喜欢阅读,至今读了一千多本古文化书。
” 李川告诉记者,他当过电工、当过兵、做过各种小生意,但他从未放弃学习。
“我特别钟爱中国古书里的传统文化,其中的思想性、丰富性、永恒性,是现代很多书籍不可比拟的。
”2004年,李川退休在家,便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古书。
当他读到《东周列国志》时,被重耳(晋文公)与介子推之间“割股充饥”的君臣故事所感动。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书籍,如《史记》、《左传》、《资治通鉴》,尤其当看到他最欣赏的词人苏东坡写的《寒食帖》之后,一个关于“寒食”的故事,就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介子推的人格力量成为晋文化中永恒的一部分。
”李川感叹:“这就是古书的力量,短短数百字,就能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往事描写得生动感人,即使千年之后,仍让人震撼!”B 赴山西省感受历史气息“到了2011年,我基本把能搜索到的有关“寒食”文化的诗词歌赋纪传都阅读完了。
那时的我已经按捺不住,心想一定要去山西介休看看。
”李川说,从他萌生这个念头到坐上飞往山西介休的飞机,只用了短短5天时间。
漫步在文化名城介休的李川还去了当年介子推隐居的绵山,如今也早已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说到这里,李川给记者展示了当年他拍下的绵山照片。
记者看到,照片里的绵山群峰拥翠,清水奔流。
“绵山之旅,前后三十里,处处皆是风光,美不胜收。
”李川说,“难怪介子推,要将此处作为他的隐居之所。
”C 感动自己书写《寒食》话“清明”“我一直都有写作的习惯,平时写一些散文、游记,篇幅比较短小,多以抒情为主。
” 李川告诉记者,从介休回来之后,他就想把这十来年有关“寒食”文化的感受记录下来。
“整本书大约10万字!”经过反复斟酌,李川决定取名为《寒食》。
中国上下五千年-介子推割股奉君
中国上下五千年-介子推割股奉君在清明节前几天有一个寒食节,传说它的形成就和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有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介子推割股奉君吧!介子推割股奉君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迫害,流亡列国长达十九年。
虽然是落难之身,重耳的身边却有十来位坚定的追随者。
其中的赵衰、狐偃、先轸、魏犨几人,更是人中豪杰,日后晋国中兴的栋梁。
介子推也是重耳随从中的一员,说到对重耳的忠心,他绝不比任何人逊色。
那一年,重耳一行逃难路过卫国,东道主卫文公一毛不拔,不肯接济他们。
重耳等人勉强支撑着走到一个名叫五鹿的地方,此时盘缠用光了,断了粮。
重耳实在饿得不行了,只能放下架子,亲自去化缘(要饭)。
他捧着饭碗来到路边的田地里,向一个农夫讨要几口饭吃。
那老农心想,我家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哪有闲粮养你们这些人?于是他白眼一翻,随手从地上抓起一个土块,扔到重耳的碗里,嘴里还说:“我没别的东西,只能请你吃土块。
”这一举动把重耳流亡路上遭受苦难、屈辱后的愤懑之情全勾了起来。
重耳怒不可遏,几乎要拔剑杀了这个老农。
谋士赵衰赶紧出来说好话:“土块代表着土地,这位老丈送土块给我们,其实是上天暗示要送给我们土地。
这预示着我们将来一定会复国成功,是大吉之兆啊。
”赵衰这番话说得很漂亮,可再动听的语言也不能饱肚子,粮食问题再不解决,重耳一旦饿死了,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复国大业?就在一大帮贤臣、能臣束手无策之时,介子推默默躲到旁边的山沟里,拿刀在大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人就着摘来的野菜煮成一碗肉羹,献给重耳吃。
吃完肉羹,重耳有了力气继续上路,总算熬过了这个难关。
直到多年后的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在秦穆公的支持、帮助下,重耳终于结束流亡之旅回到故国,成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
苦尽甘来,重耳志得意满,大肆封赏功臣。
狐偃等人也纷纷跑到晋文公跟前,或明示或暗示地夸耀自己的功劳。
介子推很是看不上这些人的做派,不屑向晋文公表功,晋文公也已忘了介子推当年的割股之恩,封赏名单上根本没列他的名字。
狄君厚《介子推》主要内容赏析
狄君厚《介子推》主要内容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狄君厚《介子推》主要内容赏析【导语】:《介子推》全名《晋文公火烧介子推》,主要写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不忍细读——近看介子推文/荆棘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历尽艰辛、为了国家与民族大业出谋划策、奋勇拼杀的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被滚滚江水荡为尘埃,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人物会化为神奇,在古老的土地上代代传颂下来并成为全民族记忆的符号。
“南屈原、北介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每年寒食节来临,人们总会想起介子推。
这位跟随晋文公流浪数十年,最后横死山中的落拓汉,因其危难之际割股奉君和功成之后悄然退隐,数千年来不知让多少不得志的文人墨客遥祭相怜,更不知被多少帝王作为忠义的典范进行推广宣传。
今天,我们就通过厚重的史书,寻找一下介子推其人真相。
介子推是百度百科所说的晋文公“五贤”之一吗?重耳落魄到了什么程度,居然到了有臣子割股为食的地步?为什么位被亚圣庄子称为“至忠至义”之士功成之后居然毫无封赏?他是被烧死在山上吗?如果是的话,他到底是冤死还是慨然赴死?今天,我们不妨翻开厚重的史书,找出蛛丝马迹细品历史真相。
一、介子推是旷世奇才还是空负盛名?我不知道百度百科关于介子推是跟随重耳(晋文公)外逃时的五贤之一的说法来自哪里。
我们打开《史记》就会发现,最初随重耳外逃人员中确有五贤,里面记述的很明确,这五贤分别是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
里边根本没有介子推的事。
当然,这不说明介子推没有从一开始就跟随重耳,《史记》中记载“其余不知名者数十人”。
看来,介子推应该在“其余”的范围内。
1不是五贤之一也就罢了,介子推有没有在重耳的帝王之路上发挥什么作用呢?在能够查到的重耳出逃资料中,第一次危机是要饭时被一老农用土块调戏,此时的重耳还未改公子习气,见此不禁大怒,“将加鞭扑”,被狐偃劝止并鼓励其“此天赐也”,重耳闻此不觉精神大振,叩拜接过而去。
第二次危机是贪恋齐国安逸,又是狐偃说动姜氏把重耳灌醉后放到车上出走,重耳醒后大怒,差点砍了狐偃。
第三次是在秦穆公为重耳举行的宴席上,赵衰出场化解危机。
细察《春秋》、《史记》,洋洋数千字,每逢生死攸关的时刻,竟无只言片语谈及介子推。
在秦送重耳回国至黄河边渡口时,狐偃自感鞍马辛劳,以有过请辞,当然,实际上是因为胜利在望,狐偃想表表功讨个口彩以便封赏。
重耳掷壁入河力挽狐偃,此时介子推恰在船上,却嘲笑狐偃,说“这是老天爷成全的公子,没有我们什么功劳,你居然表功请赏,太卑鄙了,我和你不是一路人。
”我对比了一下《左传》和《史记》,发现司马迁前半部分的记述基本就是和《左传》一模一样,后边关于介子推嘲骂狐偃的话是补上去的,这样有什么不同呢?这个差异太大了,因为紧挨着记述的下一件史实是《介子推不言禄》,如果没有这几句话,我们很容易单就《左传》中的一篇文章拔高介子推,看完司马迁加的这一段对话,我们稍事推理,就会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
细品介子推这段话,就会发现,重耳流浪十九年,不少老臣跟着生死与共,临到大业将成时,一方面这些老臣希望得到个封赏的承诺,另一方面重耳也正在渴求人才之时,这些老臣显得弥足珍贵,需要拉拢人心。
所以那折掷璧立誓的戏唱的适时而又精彩。
可这时此前从没出过场的介子推出场了,一出来就把所有的功劳以天命为理由推到了重耳一人头上,这马屁拍的多扫兴!接下来的文字也很耐人寻味,介子推说完这些话后“乃自隐过河”,也就是说他自己偷偷走了。
为什么偷偷走了?我们想一下,狐偃是这群老臣的首领,你介子推公然辱骂重臣且把大家几十年的功劳一语封杀,重耳会不会怕冷了大家的心?恐怕话音未落,立马招来重耳一通训斥,无颜再站,不得不灰溜溜的走了。
至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就算介子推有才,也绝非大才,空负盛名而已!二、介子推为什么要割股奉君?遍翻《春秋》、《史记》、《战国策》,均未见到有关介子推割股奉君的记载,难道这件事是杜撰的?应该不是。
因为正史虽未记载,但是在《庄子杂篇盗跖》和《韩非子用人第二十七》中都提到了此事,庄子与韩非子生活的年代和晋文公相差仅200多年,这种事当初应该还有多种记录,所以我们应该相信,此事是曾经有的,甚至还有不少人根据这一事件,认为介子推算得上重耳的救命恩人。
那么,当时晋文公——也就是公子重耳,是不是就落魄到了饿的恹恹待毙,下属要割肉进奉救命的地步呢?我们先要确定一下这事发生的背景和时间?前史均无详载,但《东周列国志》中说的很详细,发生在公子重耳出逃并在狄居住了12年以后,起身前往齐国的途中。
当时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所以重耳的饮食遇到了苦难,以至于“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壶餐,不够子余一人之食......众人争采蕨薇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忽见介子推捧肉汤一盂以进......”,原来是在一顿早饭未吃、天过晌午、正餐不够公子一人吃的、其他人都在采野菜煮食的情况下。
怪了!这种情况严格来说绝不能算严重,起码算不上要命,如果因为一顿饭没吃,另一顿饭不够可口就有属下割肉煮食,恐怕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那几十个随从早给吃的骨渣不剩了。
再者说,割肉奉君对当时的流亡队伍是有很多不利的。
我们根据自己生活感受推断一下。
割肉煮汤,不可能只有很小一丁点,一点肉皮根本熬不出汤味来,起码要割二两以上的肉下来。
割这么多肉,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有相当风险的,也是需要相当决心的!介子推不仅割了,而且还煮好后亲自进奉给重耳,我估计,重耳3喝了这碗汤,接下来几天不得不专门给介子推安排一辆车子躺上,并时时听到这家伙的大声呻吟了。
我们绝不能说介子推胖到了靠给人割肉来减肥的地步,不过起码这一次割的时机不是很必要,忠义思想肯定有,但谁说这个没有什么大本事的家伙这次没有一点下大本钱作秀的想法,鬼都不信!由此可见,介子推割肉绝非明智之举,他也算不上重耳的救命恩人,只是一个精神过于偏激或有严重投机嫌疑的不良分子。
三、晋文公(重耳)封赏群臣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对自己割肉果腹之恩的人,被忘掉的可行性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晋文公封赏从亡者及功臣时,偏偏就没有介子推,为此,庄子曾说:“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可见老庄对介子推是深深同情的,一个“背之”,把晋文公推向了忘恩负义之辈。
历代儒士也都是对晋文公此举愤愤不已,所以每每在自己失意时甘比介子,涕泪横流。
晋文公真的是忘恩负义之辈吗?现在人赞扬介子推的高风亮节,主要是认为介子推功成自隐,不受封赏。
但《左传》只说介子推不言禄,从没说他不愿不受禄。
而且就算是对介子推深深同情的庄子,也模模糊糊的说到因为晋文公没有给他封赏,介子推“大怒而去”,这也根本不可能是想归隐的态度,就是说:介子推想要得到封赏,偏偏自己不说,晋文公也没给,所以他才“大怒归隐”。
那他到底得到该不该封赏呢?晋文公在颠沛流离十九年后终于登上王位,并成为一代雄主。
在登位初期封赏群臣时,曾有一个一开始就跟着流亡,叫做壶叙的小吏质问晋文公:“君行三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晋文公当时就向他说明了封赏的标准:“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阙者,此受下赏。
三赏之后,若且及子。
”大意是,在仁义道德的大节上能够帮助我的,应该受“上赏”;帮助我做事,始终不离不弃,最终成就大事业的受“次赏”;而只有“矢石之难,汗马之劳”即舍生忘死、不畏艰险的勇士也可以受“次赏”;而如果只能为他效力不能对他进行规劝、制止错误的人,应该受到“下赏”。
至于“壶叔”等“从亡贱臣”则又在其下矣。
可见,晋文公封赏的标准是非常严格和分明的,这样的赏罚,不仅仅是凭借一人之好恶,一定是专门有机构帮助他分析执行的,既然如此,之所以没有受到封赏,我们只能说,介子推除了割自己一刀展示了忠勇外,确实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另外,据俺推断,别以为重耳啃几口大腿就嘴软,介子推自从割肉之后应该是没得什么好气,要不然介子推也不会表现的对未来看这么透彻。
毕竟,当几十年牛马,血汗也流了不少,家里还有盼望自己升官发财的老妈,介子如果不是看清重耳态度,不会这么轻易放弃的。
我们且再看《东周列国志》中其的评价:又有介子推,原是从亡人数,他为人狷介无比,因济河之时,见狐偃有居功之语,心怀鄙薄,耻居其列,自随班朝贺一次以后,托病居家,甘守清贫,躬自织屦,以侍奉其老母。
当然,你也可以说从《左传介子推不言禄》中看到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的割股食君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淳厚尚俭、信实礼让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从更深层次上看,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
四、介子推是怎么死的呢?同样,正史中从没有关于晋文公烧山和介子推被烧死的记载。
估计《东周》中关于此处的观点来自《庄子盗跖》中“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既然庄子说介子推被烧死了,我们就相信他被烧死了吧。
他为什么被烧死了呢?5据《东周》记载,介子推的邻居解张为其抱不平,先是劝介子推找晋文公理论,后又在介子推走后“乃作书夜悬于朝门”。
而《史记》中则书道“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
别管如何说,确实有人帮介子推找了,晋文公看了以后也确实表示了想给他个职务,这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使人召之,则亡。
”也就是说晋文公让人去召他见君,这一召居然“则亡”了,于是就出现了晋文公封绵山为介山的典故。
介子推不是不想做官,晋文公也表示了原意封赏,这死的也太不是时候了。
有人推断说介子推死也不愿下山为官,这个论断站不住脚,别忘了刚刚介子推上山时,还有他母亲呢。
如此看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有人根本不想让介子推受封赏。
综合各种资料可以看到,介子推是个既没有什么本领,也不会说话办事,而且很狂妄小气的人,这种人平时一定得罪不少人。
比如晋文公的左膀右臂、功劳最大的狐偃就肯定对其没一点好感,如果此时的狐偃想让介子推死,是能达到“则亡”的效果的。
别说狐偃等一干大臣,就是晋文公也未必想让介子推活着。
当初在晋文公流亡路上,介子推抓住有一顿饭困难的机会,把大腿送上去了,晋文公吃了吐不出来,只能感动的热泪盈眶,从此背负上感恩戴德的包袱,偏偏此人除了拍马啥用没有。
晋文公大业未稳,此人寸功未立居然仗着一刀之勇,蹲在家里等封赏,封赏没轮上,大怒而去,弄不巧还会四处怨言蜚语,搞的晋文公有声名扫地之虞。
看来晋文公也有杀他的可能,恐怕介子推之死只能成为一桩历史悬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