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阳关三叠》优质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新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华夏古韵》第一课时《阳关三叠》教学内容:《阳关三叠》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理解,准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通过交流古琴知识、观看古琴演奏视屏、分析歌曲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视唱旋律、比照欣赏等手段,学唱、表现琴歌《阳关三叠》。
3.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古琴相关知识。
(2)理解琴歌这个艺术形式。
(3)用流畅、连接、饱满的声音表现出古曲的韵味和情感。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1)播放古琴曲《太极》片段,让学生感受我国古典音乐的不同韵味。
师:美好的音乐令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我国古典音乐的音韵之美。
( 2 )出示教学目标★理解民族乐器古琴与古筝的历史构造及音色,欣赏古乐曲《流水》片段。
★学唱古代琴歌《阳关三叠》(3)交流知识★出示幻灯:请问谁能解释“华夏”的含义?(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
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华夏是汉族和中国的古称,即“荣耀的中国人”。
)中国上下五千年,孕育了很多灿烂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探讨华夏音乐文化.★今天老师穿了什么服装呢?(汉唐服装)(在古时候,服饰也是人们身份的象征,不同等级与地位的人,锦缎、绸缎色彩艳丽多为皇族与贵族们所有,贫民就是简单的素色,绸缎也不是很好。
不同等级,花纹也有不同的要求。
有兴趣的同学可做进一步的理解。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大家对华夏古韵理解多少。
挑战你的听力小组围坐,欣赏两个音频片段后,快速讨论判断出是哪两种乐器并在小白板上写出答案,由组内成员亮牌抢答。
(古筝古琴)请说出二者音色的区别,在答题纸上写上关键词,古筝的音色: 清脆、明亮、高亢;古琴的音色: 深沉古雅)师:古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隆重介绍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以及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琴歌。
请看图观察找出古琴与古筝的区别小组围坐讨论,并在小白板上写出关键词,由组内一位同学总结发言。
第一单元唱歌:阳关三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4.演唱练习:请学生跟随音乐教材或视频学习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并尝试演唱这首歌曲,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5.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阳关三叠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阳关三叠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源自中国古代,经过多次改编,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3)判断题:
1.阳关三叠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源自中国古代,经过多次改编,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2.阳关三叠的旋律优美,节奏舒缓,能够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简答题:
1.请简述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2.请简述如何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2)改进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音乐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
(3)完善教学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通过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1.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唱歌、听音乐,对音乐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2.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新的音乐知识,能够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演唱技巧。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阳关三叠-教案
8.请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9.请谈谈你对《阳关三叠》这首曲子音乐特点的理解,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0.请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阳关三叠》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阳关三叠》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阳关三叠》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4.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研究、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阳关三叠》的音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实验,亲身体验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6.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阳关三叠》,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增强文化理解和审美感知能力。
7.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阳关三叠》,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增强音乐素养。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阳关三叠》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阳关三叠》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阳关三叠》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阳关三叠》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八下音乐 1.1阳关三叠 教案设计
《阳关三叠》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感受朋友情深。
3、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音乐去搭配情境,结合文学,张开想象的翅膀,体验情境音乐的气质与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音乐的情绪难点:体验音乐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即兴创作(出示一组离别图片):如果你是作曲家或诗人请为这组图画配上诗或音乐,你会用什么什么古诗或乐器。
(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有的唱,有的朗诵等。
)古今描写离愁别绪的音乐很多。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
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
“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
二、新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
李白,杜甫,。
师吟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生:王维《相思》。
那么请畅谈你心目中的王维。
⑴众生简介王维的生平。
教师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
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
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阳关三叠- 教案设计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一、内容学唱歌曲《阳关三叠》第一叠二、内容解析《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古琴歌曲。
叠是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一种称谓,三叠意指唱(奏)三次。
在不同版本的琴歌《阳关三叠》中,常被加进新词,以丰富曲调情感表达的需要。
《阳关三叠》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
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
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却有深挚的惜别之情,适合绝大多数离宴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这首琴歌音调纯朴而富有激情,曲调运用了商、宫、羽等调式交替的表现手法,在王维原诗的基础上又补充了长短句的诗句用来丰富琴歌的内容,形成了两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是王维的原诗,商调式,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第二段落是琴歌的补充部分,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羽调式为主,词曲以王维原诗意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极大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阳光三折》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阳光三折》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三个元素:旋律、节奏和和声。
2. 掌握《阳光三折》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3. 能够合唱《阳光三折》。
教学准备1. 《阳光三折》歌曲录音。
2.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播放《阳光三折》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研究旋律(15分钟)- 教师播放整首歌曲的录音,学生跟随听。
- 教师用手指标示旋律的升降音。
- 分段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模仿跟唱。
3. 研究节奏(15分钟)- 教师敲击课桌,让学生判断敲击的节奏是快还是慢。
- 教师利用敲击面包板来演示节奏。
- 教师用手拍打节奏,学生跟随拍打。
4. 研究和声(15分钟)- 教师示范用手拍打节奏,并同时哼唱旋律。
- 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感受旋律和节奏的结合。
5. 合唱练(20分钟)- 教师分配不同的角色给学生,例如男声、女声和合唱。
- 学生根据分配的角色进行合唱练。
- 教师逐渐增加合唱的难度,例如加入合唱和声。
6. 评价与反馈(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研究过程,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 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练《阳光三折》,可与家人一起合唱。
2. 可邀请学生表演《阳光三折》的合唱版本。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三个元素,并学习了《阳光三折》这首歌曲的演唱和合唱。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阳关三叠-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阳关三叠-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阳关三叠》这首著名的古代民歌,掌握其基本唱法和节奏特点。
2.能够用正确的音高唱出《阳关三叠》的主旋律,并了解歌词的意义。
3.呈现学生自己所理解到的音乐和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信息,并分析、鉴赏其音乐特点。
二、教学准备1.音乐教学课件。
2.乐器:口琴、尤克里里等。
3.相关音乐知识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先播放一段《阳关三叠》,让学生们在听歌的同时,通过谈论古代民歌、古代文艺、以及“古老”的文化财富,引导学生充分了解《阳关三叠》丰富的内涵和历史背景。
2. 正文(35分钟)1.历史背景1.(10分钟)老师先简单介绍《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和流传情况,使学生们全面了解这首歌曲的文化内涵。
2.音乐分析1.(10分钟)学习《阳关三叠》的音乐特点,教师利用课件,让学生们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和节奏特点。
2.(10分钟)让学生们用乐器合奏《阳关三叠》,并自由发挥、巧妙搭配,充分展示个人的音乐素养。
3.(5分钟)学生通过尝试唱《阳关三叠》的主旋律,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让情感和音乐自由地融合。
3. 活动设计(20分钟)教师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阳关三叠》和古代民歌。
1.古代勾玉游戏老师准备一份精美的勾玉,同学们围成一圈,传递勾玉,每个人在歌曲响起的时候,需要说出自己刚才传递玉的次数(用英语)。
2.古代问答游戏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有关古代音乐的问答游戏,增加学生们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了解。
四、作业1.让学生自己体验学过的歌曲,并回顾音乐知识以及《阳关三叠》的文化内涵。
2.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制作音乐作品,加深对音乐创作的理解和热爱。
五、课后反思教师应该按照孩子的掌握情况合理调节每一个环节,既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要确保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应该加强抽象思维的激活和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达到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
老师还可以多挖掘和展示音乐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情感精髓,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阳关三叠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课题:《阳关三叠》一、教学目标1、艺术感知:欣赏聆听《阳关三叠》,感受古诗词格律美与古琴的音韵美,理解作品中的音乐风格与情绪变化,充分感知中国古代歌曲的魅力。
2、审美体验: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相关知识,学习演唱《阳关三叠》上阕。
3、文化理解: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歌曲的探究兴趣,理解其文化精神,深入感受传统经典的高雅,体验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统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阳关三叠》音乐结构与演唱情绪分析,感受中国古代音乐诗与歌的魅力2、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投入歌曲氛围,将所学带入演唱中三、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我住长江头》师: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生:诗词正所谓“诗言志,歌咏言”。
自原始社会从诗、舞、乐同源而生到《诗经》到乐府的合乐而歌再到唐诗宋词的合乐而诗,诗词与音乐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今天,时光将倒流,让我们从一首中国古代音乐出发出发,一起拨开尘雾,回到那个世界,去感受诗与歌永恒的魅力。
二、新课教授(一)1、朗诵《送元二使安西》(1)感受全诗所要表达的情感答:描述了送别友人的场景。
教师补充并介绍诗作与时代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所以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还有相见不知期的惆怅及对有人前途的担忧(2)听辨音乐,为《送元二使安西》配乐(3)配乐诗朗诵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出对诗文的人物地点背景等介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来理解诗文,为后续诗乐的学习作好铺垫。
2、欣赏、体验《阳关三叠》(1)介绍琴歌琴歌,即抚琴而歌,是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能够较好地表现古琴富于歌唱性的特点。
许多琴歌就是文人雅士衬以琴乐曼声长吟诗词的产物。
琴歌的特点:琴歌以抒情为主,个别也有叙事。
演唱时,主要伴随琴声轻吟低唱,故曲调多吟诵性。
(2)介绍《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的琴歌,歌词是根据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
阳关三叠-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阳关三叠-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中的篇目《阳关三叠》。
该篇目是中国传统音乐经典,著名的流行歌曲。
歌词简短、优美,曲调优雅、悠扬。
学生通过学习本曲,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提高音乐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阳关三叠》的旋律,并能辨认出乐曲的基本音乐要素;2.了解《阳关三叠》的背景、故事和意义,领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3.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合理表达对《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预备知识:了解中国传统音乐,认识基本的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2.导入环节:让学生听一段简单的中国传统乐曲,让学生先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3.学习主题:介绍《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详细解析曲调及歌词;4.基本技能:让学生练习听辨基本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5.探究主题:全班合唱《阳关三叠》;6.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受;7.提升评价:评价学生练习的成果,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1.前置导入:通过展示视频、播放音乐等方式,让学生先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2.讲解法:以故事形式,讲解《阳关三叠》的背景及歌词解析;3.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与伙伴一起探究《阳关三叠》中的基本音乐要素;4.基本技能:利用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听辨基本音乐要素的能力;5.合作探究:通过全班合唱《阳关三叠》,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及对音乐的理解;6.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唱歌的表现能力和对《阳关三叠》的理解;7.提升评价: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及音乐特色;2.歌曲的基本音乐要素:旋律、节奏、和声;3.学生的协作能力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4.学生自我表达和分享的技能。
六、教学评价方式1.监测渠道: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学习笔记、作业任务;2.评价标准:掌握基本音乐元素;掌握《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及音乐特色;掌握合唱技巧;能够表达对《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受;3.评价方法:评分制、小组互评。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阳关三叠》教学设计课题:《阳关三叠》教材版本:人音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古损、多媒体教材分析:《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歌、采用以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诗《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古代艺术歌曲,歌曲的情感细腻、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
特别是“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寄托了对友人无限的关爱之情。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歌曲《阳关三叠》的学习增强同学们对古代传统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视唱欣赏等旋律表现琴歌《阳关三叠》3.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阳关三叠》、体验并表现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唱准歌曲《阳关三叠》中附点音符、切分音符的时值及八度音程,从相关的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要求学生用通俗、自然有感情的背唱该歌曲。
2.教学难点;体验并能表现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组织教学发声练习:1=C 3/41 3 5| 5 3 1| 1 3 5|3 1-| 反复四遍啊啊啊啊啊啊(发声要求口腔打开,轻声高位,吸气的状态、以及小腹的弹跳、力度)。
一、情景导入(学生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中步入教室。
)师:同学们上午好!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件乐器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
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乐器呢?生;埙师;回答正确,下面有老师用埙为同学们吹奏《笑傲江湖》(设计意图老师通过乐器的展示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首古曲《阳关三叠》让我们穿越一千年的时光,回到大唐盛世(设计意图老师通过乐器的展示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学生振奋,有了极强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初中音乐《阳关三叠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演唱《阳关三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练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音乐问好3、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诗兴大发想吟诗一首,你们想不想听?(学生回答:想)师: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说一说对这首诗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根据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改编的琴歌《阳关三叠》。
2、师:大家看到《阳关三叠》这四个字,有什么疑问吗?(生介绍“阳关”。
至于“三叠”则留下悬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思考、解答。
教师补充)3、同学们,唐诗本身的情感就极具感染力,那么唐诗入歌,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接下来老师跟随埙的伴奏为大家演唱这首歌,体会唐诗入歌的魅力。
(教师演唱《阳关三叠》)师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个特点,请大家仔细读谱,说一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答)(教师补充,对,旋律由五个音组成,称为五声调式。
不唱的旋律部分都加了括号,这叫间奏。
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歌曲分为两部分,称为上阙和下阙。
)4、学唱歌曲(1)学唱上阙(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学生齐唱上阙(2)学唱下阙(注意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学生齐唱下阙(3)跟伴奏演唱歌曲《阳关三叠》。
教师评价:我从大家的歌声中捕捉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愁之姑情,说明同学们从心理上已经接纳了作品。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唱歌:阳关三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唱歌:阳关三叠》优质课公开
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通过交流古琴知识、欣赏歌曲录音、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等手段,学唱、表现琴歌《阳关三叠》。
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
知道琴歌这一艺术形式。
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表现出古典的韵味和情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音乐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够结合多种艺术形式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探究和学习意识逐渐增强。
具有完整演唱歌曲的基本能力,在用声音表达歌曲情感上稍有欠缺。
课堂合作和参与意识增强。
3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琴歌《阳关三叠》。
难点:准确的表达出古曲中所要求的韵味和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1、播放古琴曲《流水》,学生辨别演奏乐器及音色特点。
2、展示古琴图片及结构图,简介古琴知识。
3、介绍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琴歌。
2【讲授】欣赏琴歌
1、初次播放琴歌《阳关三叠》
2、学生回答问题,介绍歌曲的出处。
唱歌《阳关三叠》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八年级音乐下册(人教版)】
唱歌《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了解“三叠”的含义;2.学会演唱歌曲,感受《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及歌曲情感;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学会演唱歌曲,感受《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及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哪些送别诗?学生回答:《赠汪伦》《山中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也和一首送别诗有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设计意图】以送别诗导入,引入本节课歌曲的主题。
二、新课1.初听歌曲思考:(1)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2)什么是“三叠”?2.介绍歌曲《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名篇《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古代艺术歌曲。
也被称作《阳关曲》《渭城曲》等。
叠是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一种称谓。
二叠是指演唱(变奏)了二次。
3.介绍古诗《送元二使安西》(1)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其送行之地是渭城。
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2)解释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
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
4.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感受歌曲情感。
“遗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
“长途越渡关津”指遥远的旅途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历苦心,历苦心”是指“要经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
“历历苦心,宜自珍”指“再累再苦啊,你要自己保重,自己多多保重”。
5.再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情感。
6.介绍古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感受古琴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歌曲,提高演唱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阳关三叠》,理解其音乐特点。
难点:掌握古琴演奏技巧,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歌曲。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阳关三叠》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琴音乐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古琴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歌曲分析(1)教师简要介绍《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结构。
3.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阳关三叠》,让学生跟随演唱。
(2)针对歌曲中的难点部分,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情感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歌曲。
(2)学生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古琴演奏(1)教师简要介绍古琴演奏技巧,如右手指法、左手指法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古琴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进行古琴演奏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引导学生对古琴音乐进行拓展学习,推荐相关曲目。
四、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演唱《阳关三叠》。
2.搜集古琴音乐的相关资料,了解古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琴吗?它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琴名曲《阳关三叠》。
先来听听这首曲子吧。
(播放《阳关三叠》音频)生1:老师,这首曲子听起来很悠扬,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生2:我觉得它有一种古老的味道,让人感觉很宁静。
(2)歌曲分析师:很好,你们都感受到了曲子的特点。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编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重叠的旋律,所以叫做“三叠”。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标:一、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惆怅的情绪。
教学重点:一、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和好友分别,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寄托你的思念呢?(通信、发邮件、打电话、点歌等。
)2、师:你知道有哪些表达友谊的歌曲呢?(《友谊地久天长》音频)。
二、情感体验。
1、师:你们说得很好。
其实古代也有很多表现友谊的音乐作品。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首描写友谊的古曲,请你听后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阳关三叠》音频)。
2、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诵读歌词。
1、讲述歌词的来源。
师:这段歌词的前一部分实际上是来自一首唐诗,你们知道这首唐诗是谁的什么作品吗?师:这位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这首诗在语文课上学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时,为诗配乐进行演唱十分盛行,很多古诗都被合乐而唱,《阳关三叠》也是其中之一。
原诗描绘了怎样的情节呢?(《阳关三叠》动画)。
2、讨论“三叠”。
师:我想再问一问同学们,你认为《阳关三叠》名字中的“三叠”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允许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
原曲分成三大段,由于将一个曲调变化叠唱了三遍,故名三叠。
教材中选用的是一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一叠。
阳关是一个地名,所以歌曲叫《阳关三叠》,曲中还有一个地名——“渭城”,所以歌曲又叫《渭城曲》《阳关曲》。
3、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
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
“长途越渡关津”指遥远的旅途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历苦心,历苦心”是指“要经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
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
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阳关三叠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初二音乐《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开 放 的 导 入
教学设计表
课题
《阳关三叠》
课型
唱歌
年级
初二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名篇《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而创作的一
首古代艺术歌曲。 此曲也被称为《阳关曲》、《渭城曲》等。叠是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一种称谓,三叠
意指唱(奏)三次。在不同版本琴歌《阳关三叠》中,常常被加进新词,以丰富曲调 情感表达的需要。 可对比欣赏合唱版《阳关三叠》、古琴曲《阳关三叠》,体会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 的不同感受。 2.学生分析 通过简单的材料及相关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对作为华夏古代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音乐文 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歌曲的情感细腻、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引导学生 理解特别是“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寄托了对友人无限的关爱之情。 加深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全面的认识,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音乐学习的广度和深 度。
事、构造等等。 曲的含义去演唱。
※关于古琴你了解多少?
核
3、——四四拍
歌曲的上半阙
心
3、乐理知识
— —强 . 弱 . 次 和下半阙有什么不
过
A、师:歌曲的拍号、强弱规律? 强.弱
同的感觉?上:好
程
B、歌曲的情绪、思想感情、内容。
像对友人千叮万嘱
推
4/4 |X X X X|,学生 下:伤心的、不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阳关三叠》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阳关三叠》优质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阳关三叠》优质教案教学目标:一、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惆怅的情绪。
教学重点:一、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和好友分别,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寄托你的思念呢?(通、发邮件、打电话、点歌等。
)2、师:你知道有哪些表达友谊的歌曲呢?(《友谊地久天长》音频)。
二、情感体验。
1、师:你们说得很好。
其实古代也有很多表现友谊的音乐作品。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首描写友谊的古曲,请你听后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阳关三叠》音频)。
2、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三、诵读歌词。
师:这段歌词的前一局部实际上是来自一首唐诗,你们知道这首唐诗是谁的什么作品吗?师:这位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这首诗在语文课上学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时,为诗配乐进行演唱十分盛行,很多古诗都被合乐而唱,《阳关三叠》也是其中之一。
原诗描绘了怎样的情节呢?(《阳关三叠》动画)。
2、讨论“三叠”。
师:我想再问一问同学们,你认为《阳关三叠》名字中的“三叠”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允许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都很有设法主意。
原曲分成三大段,由于将一个曲调变革叠唱了三遍,故名三叠。
课本中选用的是一局部,也就是其中的一叠。
阳关是一个地名,所以歌曲叫《阳关三叠》,曲中还有一个地名——“渭城”,所以歌曲又叫《渭城曲》《阳关曲》。
3、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
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
第一单元唱歌:阳关三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教案1000字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阳关三叠》的背景和意义,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当堂检测:
1.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歌曲《阳关三叠》的背景和意义。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3. 请学生举例说明歌曲《阳关三叠》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
4. 请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歌曲《阳关三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5.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以及如何将歌曲《阳关三叠》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一单元 唱歌:阳关三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教案1000字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唱歌
2.教学年级和班级:初中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歌曲《阳关三叠》的背景和意义,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歌曲《阳关三叠》的背景和意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阳关三叠》的视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背景、结构及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会演唱《阳关三叠》并理解其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阳关三叠》,理解其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掌握古曲的演唱技巧,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阳关三叠》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作品背景介绍讲述《阳关三叠》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故事,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分析作品结构分析《阳关三叠》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整体框架。
4.感受音乐情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感受《阳关三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
5.学习演唱技巧讲解古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韵味等,并示范演唱。
6.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7.合唱展示学生进行合唱展示,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阳关三叠》的演唱水平。
2.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阳关三叠》乐谱。
2.相关古曲视频、音频资料。
3.教学课件。
六、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结合作品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古曲的情感内涵。
3.注重实践,让学生充分参与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阳关三叠》,让学生了解了古曲的背景、结构及情感表达,培养了学生对古曲的欣赏能力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讲解古曲的演唱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合唱展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讲解古曲背景时,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讲解效果不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阳关三叠》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惆怅的情绪。
教学重点:
一、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二、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
“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和好友分别,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寄托你的思念呢?(通信、发邮件、打电话、点歌等。
)
2、师:你知道有哪些表达友谊的歌曲呢?(《友谊地久天长》音频)。
二、情感体验。
1、师:你们说得很好。
其实古代也有很多表现友谊的音乐作品。
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首描写友谊的古曲,请你听后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阳关三叠》音频)。
2、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诵读歌词。
1、讲述歌词的来源。
师:这段歌词的前一部分实际上是来自一首唐诗,你们知道这首唐诗是谁的什么作品吗?
师:这位同学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这首诗在语文课上学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时,为诗配乐进行演唱十分盛行,很多古诗都被合乐而唱,《阳关三叠》也是其中之一。
原诗描绘了怎样的情节呢?(《阳关三叠》动画)。
2、讨论“三叠”。
师:我想再问一问同学们,你认为《阳关三叠》名字中的“三叠”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允许各抒己见。
)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
原曲分成三大段,由于将一个曲调变化叠唱了三遍,故名三叠。
教材中选用的是一部分,也就是其中的一叠。
阳关是一个地名,所以歌曲叫《阳关三叠》,曲中还有一个地名——“渭城”,所以歌曲又叫《渭城曲》《阳关曲》。
3、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
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
“长途越渡关津”指遥远的旅途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历苦心,历苦心”是指“要经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
“历历苦心,宜自珍”指“再累再苦啊,你要自己保重,自己多多保重”。
4、合乐诵读。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的旋律完整读一遍歌词,注意每一句强调的语气和声音上强弱的变化。
四、听唱结合,学唱歌曲。
(《阳关三叠》歌曲学习)。
1、听唱法学唱曲谱。
(强调每句旋律走向上的强弱变化,注意“第二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注意唱满句尾两拍的时值,注意“遄行”句八度音程的音准,第二个“遄行”比第一个多了一拍(生唱);唱准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注意“历历苦”的重音记号,通过力度变化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
2、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提示学生注意体会歌曲中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
3、学生用“Wu”随琴声哼唱旋律。
(教师指导,注意歌唱的状态,半打哈欠的状态、气息的支撑、嘴唇放松、音色优美、注意乐句的呼吸,1-2遍)。
4、引导学生用流畅圆润的声音学唱歌曲。
(提示:“柳色新”暗示离别在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唐诗宋词中常有借杨柳以寓离别意,演唱时带有依依惜别之情。
)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师:这首名曲从古至今一直被传唱,经久不衰,通过学习这首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者你最喜欢哪一句,音乐的曲调上有什么特点?谁来说一说?
师:这首歌曲表现出了作者当时非常复杂的情感变化。
你觉得都有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呢?比如音调、节奏、速度方面,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6、跟伴奏演唱。
师:带着刚才分析的感受与总体的音乐风格——低沉的
音调、稀疏的节奏、缓慢的速度,让我们跟伴奏声情并茂地来歌唱一遍。
(《阳关三叠》伴奏音频)。
五、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1、分组讨论。
师:下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与歌曲《阳关三叠》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诗节奏与歌曲节奏。
(2)诗韵律与歌曲旋律。
(3)古诗与歌曲的情感表达。
2、小结。
师:在我国古代,诗词与音乐是有密切联系的,很多诗词都是合乐而唱。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三五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可见,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都是用乐器伴奏歌唱的,但音乐早已失传了。
所以,本课学习的歌曲中,诗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的灵魂。
诵读诗句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演唱歌曲时,则可以通过诗中的文学艺术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艺术美。
古诗和歌曲虽然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层次上也不尽相同,当我们在内心中动了情感,就用语言表现出来;当语言不足以表现情感时,音乐就产生了,所以说音乐产生于语言的尽头。
六、加深对歌曲的体验。
1、对比欣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师:请同学们再对比欣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合唱音频)加入合唱效果后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教
师可提示:加入各个声部后音色丰富、浑厚,层次分明,力度的起伏突出了歌曲的高潮,音乐的表现力也更丰富了,表现的情感更加细腻了。
)
2、跟伴奏演唱。
教师:最后,大家拉起手来,一起演唱歌曲,在友谊的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
(播放《阳关三叠》伴奏音频,教师可指挥。
)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体验了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能够用连贯的气息、柔和的声音和充满友爱的情感演唱歌曲《阳关三叠》;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让我们体会到了歌曲忧伤、惜别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