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01绪论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 第1章 绪论

环境监测  第1章 绪论

传递环境信 息过程

样品分析测试
解析环境信 息过程
监测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
综合环 境信息
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准确的揭示监测数据的内 涵,正确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 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为
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规环划境等提质供量依。据。
只有国家标准。
为保证污染治理 设备的效率,环境 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和可比性,对仪器、 设备的技术要求所 作的规定。
三、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环境标准体现了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标准中各项指标值的确定应有充分科学依据;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环境质量基础:经科学试验确定污染物或污染 因素对人或生物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小浓 度或最小剂量值。
则的过程。
标准 经公认权威机构批准的特定标准化工 作成果。以规定一整套必须满足的条件或基
本单位的文件表示。
环境标准是各种标准中的一类,是环境政策、 法规的体现。
一、环境标准及其作用
污染物含量和阈值 污染源排放限量
定义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监 技境测 术方 规污法 范染…、…促使生
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 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 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 和大气污染程度划分三类地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 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 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 村寨。 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 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
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 其变化趋势。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监测含义的内容也 扩展了。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 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 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 化的监测。
判断环境质量,仅对某一污染物进行某一地点、某 一时刻的分析测定是不够的,必须对各种有关污染 因素、环境因素在一定范围、时间、空间内进行测 定,分析其综合测定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作出确 切评价。 因此,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 (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 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 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 的各种反映和信息,如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受 害症状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区域群落、种落的迁 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
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按污染物质排放的时间可分为连续源、 间断源和瞬时源等。 不同形式的污染源对污染物质的扩散、 分布、迁移和转化有很大的影响。
1.2.2污染物的类别
环境污染物按污染类型分为大气污染物、水
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按污染物的形态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 物和固体废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 物和生物污染物。 也可以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功能产生的 污染物进行分类,主要考虑工业、农业、交 通运输和生活四个方面。
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第一环境 问题,又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有火山喷发、 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 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第二环境 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两类。
第一环境问题往往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其

核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1章 绪论幻灯片PPT

核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1章 绪论幻灯片PPT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生 生产者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部 消费者 动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生 态
分解者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 动植物尸体)


物质:矿物质、空气和水等
非生物部分
能量:太阳能 热量
生 态 森林生态系统


图 片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2、环境自净 环境自净是指环境的修复性,环境污染后,在
自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闪,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 低到不产生危害的程度。可分为:物理自净、化学 自净、生物自净。
3、环境保护 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
自身生产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1.2 核能与环境
1.2.1 能源需求与危机
链和食物网进展的; ▪ 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提醒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
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1.1.4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
1、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环境,经
过扩散、迁移、转化和积聚,引起环境 系统构造和功能的改变,导致环境质量 下降,对人类或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 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 和装置等称为环境污染源。
4〕拮抗效应 总的环境效应小于任何单个有害 物质的环境效应。
1.1.3 生态
1、生态的含义 生态就是指生物在其生存环境中所处的状态及它们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非生命物质环境和生 命物质环境。
2、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
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过程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如森林、草原、荒漠、湿地、 海洋、湖泊、河流等。

教学课件 环境监测

教学课件 环境监测
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 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 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石油外溢造成海洋污染等); 仲裁监测(一般由权威部门提供数据); 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验 收监测、核定排放量等); 咨询服务监测(提供服务性监测)。
1. 空气(大气)污染监测
分子状态污染物:SO2、NOx、CO、O3 等 粒子状态污染物:TSP(总悬浮颗粒物)
PM10(可吸入颗粒物) 气象因素: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 量、湿度等 太阳辐射、能见度(光化学烟雾)
2. 水质污染监测
物理指标:色度、温度、浊度、电导率、臭味 金属化合物指标:镉、铬、汞、铅、锌等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砷、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 氨氮、溶解氧(DO)、pH 等 有机化合物:COD、BOD、油、挥发酚、农药、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细菌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水文气象:流速、流量、水深、潮汐、风向、风速 等
2.主动监测
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 到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不仅是化学因素,还有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等。
环境分析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的手段 除了化学的,还有物理的、生物的等。同时,从点污染 的监测发展到面污染及区域性的立体监测,这一阶段称 之为环境监测阶段,也称为主动监测或目的监测阶段。
例:汽车尾气中的铅(1922年发明防震剂)。 儿童血铅含量大于60 μg/(100 mL),智能发育障碍, 行为异常,生长发育受影响。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 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 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 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 细菌总数 § 大肠杆菌群 § 游离性余氯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 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 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 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 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 物质。
2.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三、监测技术概述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 、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
(二)生物技术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 环境监测的要求 §准确可靠 §快速灵敏 §选择性好
§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 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三高: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
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
PPT文档演模板
在野外事故现场测定要求快速、简便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第三节 环 境 标 准
一、环境标准的作用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环境监测第一章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 趋势。
§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 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绪论》课件

《环境监测绪论》课件
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 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保障人类健康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 染问题,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环境监测的结果可以为公众提供环境 质量信息,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 识和参与度。
行为监测
观察生物行为变化,如迁移、 繁殖等,评估环境对生物的影 响。
生物标志物
利用生物体内积累的污染物作 为标志物,反映环境中的污染
状况。
遥感监测技术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监测地球表面的环 境参数。
地面遥感
利用地面设备接收和处理遥感数据,监测局 部环境状况。
机载遥感
利用飞机搭载的传感器,获取高分辨率的环 境数据。
PART 05
环境监测的未来发展
REPORTING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生物监测技术
利用生物个体或种群对环 境污染物的反应来监测环 境质量,具有高灵敏度和 特异性。
光谱分析技术
利用光谱分析法对环境中 的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具有快速、准确和 无损的特点。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 传感器对大范围环境进行 监测,具有覆盖面广、实 时性强和成本低的优势。
等物理现象。
光学监测
利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 用,监测大气、水质等
环境中的光学性质。
热力学监测
通过测量温度、压力、 湿度等热力学参数,评
估环境状态。
电学监测
利用电学原理,监测土 壤、水质等环境中的电
导率、电位等参数。
化学监测方法

环境监测绪论(PPT 41页)

环境监测绪论(PPT 41页)

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标准(GB5085—85) 建材工业废渣放射性限制标准(GB6763—86)
五、大气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 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 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 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 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 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 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 次划分为五类 :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 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 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 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 游泳区。
生活四个方面等产生的污染物。
污染源形式
大多数污染物是以散逸至大气、排泄至水体或在土壤表 面堆积和填埋方式进人环境的。污染源的形式归纳有:
点污染源 线污染源 面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又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 源;按污染物质排放的时间分类,可分为连续源、间断源 和瞬时源等。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污染物概括可分为 九大类,具体为:
⑴污染事故监测; ⑵纠纷仲裁监测; ⑶考核验证监测; ⑷咨询服务监测

环境监测PPT课件

环境监测PPT课件
四、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 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发生在日本四日市。该市的石油冶炼和各种燃 油产生的废气,使整个城市终年黄烟弥漫。全市工厂粉 尘和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高达13万吨。空气中的重金属 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的硫酸烟雾,被人吸入肺里以后, 使人患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疾病, 统称四日市哮喘病。
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
质量恶化的问题。这些变化对人类发展将 产生不利影响。人类历史的发展,标志着 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重大胜利,但作用 与反作用这一真理是永恒的。因此,如何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大问 题。
第一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 题,如火山爆发、洪涝、干旱、流行病和地 震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
环境分类
根据人类与环境的密切程度及对自然环境 的改造程度,由近至远、由小到大,可将 环境分为四类:即
①聚落环境,是与人类最密切的环境,如 院落、村落、城市等人类居住区域;
②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和基地, 其范围包括整个生物圈的四个组成部分, 即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 ③地质环境,主要指地壳层; ④星际环境,指地球及宇宙空间。
2、臭氧层破坏 20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首先发现,在地球南极 上空的大气层中,臭氧的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尤 其在每年9~10月减少更为明显,科学家们称之为 南极臭氧洞。1989年科学家们赴北极考察研究发 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已遭到严重破坏,但程
度比南极要轻一些。臭氧相对集中的臭氧层距地 面大约25千米,它能把太阳光中的大部分有害的 紫外线吸收掉,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保护伞”。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无形杀手”——紫外线长 驱直入,皮肤癌发病率增加。据美国科学家研究 认为,臭氧含量减少1%,则损害人体的紫外线就 会增加2.3%,皮肤癌发病率增加5.5%。造成臭氧

《环境监测》绪论.ppt

《环境监测》绪论.ppt
该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 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 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 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 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 触的娱乐用水区;
生物监测指标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2.大气和废气监测
分子态污染物(SO 2 、NO x 、CO、O 3 、氟化物、 甲醛、总烃和非甲烷烃、硫酸盐化速率等);
粒子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 PM 10 、自然降尘、TSP中的主要成分);
此外还有对大气降水进行的常规监测以及大气污染 生物监测,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风向、 风速、气温、气压、雨量、湿度等)、太阳辐射 和能见度等。
第1章 绪 论
掌握环境监测的概念和过程,了解环境 监测的目的、内容、类型、原则和要求,理 解环境污染和监测的特点,了解环境监测的 主要分析测试技术,掌握环境标准的种类, 熟悉常用环境标准。
1. 1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内容 1. 2 环境监测的原则、特点和要求 1. 3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1. 4 环境标准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耳目”,其目的是准 确、及时、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 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 环境评价、污染源控制、环境工程设计等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具体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与环境质量标准比较,确定环境质量状况; 对照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污染源排污程度及达 标情况。
序号 化学类别
名称
1
卤代 (烷、烯) 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01绪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与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环境监测01绪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环境监测01绪论
•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 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 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生产运行管理、科学研究等有不同目 的要求,有各自侧重的监测项目。根据国家、地方及各行业 对上述各项工作有关的标准及规范要求,确定监测项目。需 进行监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且监测结果有 可比较的标准或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否则将使监测结 果陷入盲目性。
• (2)划分监测范围的原则
的工作结果。 • 总原则:制定监测方案应以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为指导,
结合可行性、经济性、实用性原则及优先监测原则统筹考 虑,做出全面规划、合理安排。
环境监测01绪论
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技术路线及监测方案的制定
• 监测技术路线及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 (二)监测方案的制定
• (1)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染物浓度相差数十倍; (4)交通噪声随着不同时间内车辆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
环境监测01绪论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
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地值之间
存在一种界限。
阈值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环境监测01绪论
环境监测01绪论
环境监测01绪论
伦敦烟雾事件
在逆温层中,形成一种极其稳

定的空气层,严重地阻碍着空

气的对流运动,在逆温层下面

的空气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

成,而降低了能见度,更严重

的是,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

及时扩散开。





粉尘表面吸附水,凝聚核,
形成了浓雾;粉尘中含有
Fe2O3,可以催化SO2氧化
SO3,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
合生成硫酸雾滴
环境监测01绪论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 ②技术手段和途径的多样性; • ③目标任务与手段途径的最佳适配性。
环境监测01绪论
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技术路线及监测方案的制定
• 监测技术路线及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 (二)监测方案的制定
• 环境监测方案是完成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具体安排。 • 可行性和经济性 • 最佳监测方案:以科学的方法、简便的方式取得最佳效率
环境监测01绪论
这个工厂的废气能排放吗?
房间里的空气好吗?
环境监测01绪论
这座城市适 于居住吗?
环境监测的实质---环境介质的表征
是什么? 指标的定义
如何测 测定原理方法
环境质量指标
有何用 代表环境意义
DfO 46/3 (8.6 1T)
溶解氧(DO)指溶解于水中分子态氧。测定方法碘量法;氧电极法。 清洁水样溶解氧接近饱和。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 当水体受有机物、无机物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近于零, 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 根据监测目的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敏 感区分布等因素来确定。
电磁辐射监测
其它
环境监测01绪论
按监测目的分类
环境监测
监视性监测
特定目的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
环境 质量 监测
污染 源监 督监

污染 事故 监测
纠纷 仲裁 监测
标准
考核 咨询 方法
验证 监测
服务 监测
标准 样品 研制
污染 规律 研究 监测
背景 调查 监测
综合 评价 研究 监测
监测
掌握环境质量状况 和污染物状况
排污许可证;三同 时;污染治理项目 竣工;污染物总量
环控境制监测;01绪论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与监测技术概述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1.时间分布性
(1)工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随时间而变化; (2)河流的潮汛和丰水期、枯水期交替,使污染物浓度随时
间而变化。 (3)随着气象条件的改变会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点的污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监测01绪论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专业的骨干专业 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基本 功夫需较扎实的专业课。它为环境的分析提 供全套的技术和技能。 ☺所学学时:理论14h,实验32h。
环境监测01绪论
☺ 学习内容 (1) 绪论 (2) 水和废水监测 (3) 空气和废气监测 (4)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 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 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 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服务。
环境监测01绪论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大气污染监测 水 质 污 染监 测 土壤和固废监测 生物监测 噪声和振动污染监测 放射性污染监测
26日9时, 松花江四方 台水源地上 游苏家屯断 面硝基苯浓 度超过国家 标准2.88倍, 10时硝基苯 浓度超标 2.14倍,12 时,苏家屯 断面硝基苯 浓度超过国 家标准0.99 倍。
2干0流05发年生11重月大13水日环,境吉污林染石事化件公。司双苯厂环境发监生测0爆1绪炸论 和污染物泄漏排放导致松花江
环境监测01绪论
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技术路线及监测方案的制定
• 监测技术路线及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
• (一)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 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手段和途径。
• 特点:
• ①稳定性与变动性 • 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技术路线一经确定,就保持其相对 稳定。 • 变动性是指根据环境管理的需求和监测技术的发展,技术路线 需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和完善。
环境监测01绪论
(三)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01绪论
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技术路线及监测方案的制定
• 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
• 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综合评价等 • 程序:根据监测目的,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水文、气候、地质、地貌、气象、地形、污染源排放情况, 城市人口分布等)→根据监测技术路线,设计并制定监测方案 (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网点、监测时间、监测方法等)→实施 方案(布点采样、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测试等)→制定质量 保证体系→数据处理→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并提交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