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原文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原文咬文嚼字的意思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和物质本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二语文学习的《咬文嚼字》教案设计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 (2)
1.酒好喝 2.酒喝好 3.喝酒好 4.喝好酒 5.好酒喝 6.好喝酒
看下面两句话刻
有人开了一家旅店,服务员在登记时有一习惯,喜欢登记单 位简称,结果有一天在安排住宿时闹了一场很大的误会。 第一位客人是上海吊丝厂的,第二位客人是开封搪瓷厂的, 第三位客人是番阳皮革厂的,第四位客人是自贡纱厂的, 第五位客人是三味书屋的。 服务员在登记后,开始安排楼层房间,只听他高声喊道: 上吊的上一楼; 开搪(膛)的上二楼; 番(剥)皮的上三楼; 自纱(杀)的上四楼。 前四位客人一听,拉着五位客人向外就逃,第五位客人偏不 跑。四人劝道:“没看见这是杀人的黑店吗?”第五位客 人说:“跑什么跑,按他这个叫法,他该叫我三书(叔) 呢。
来,坐下,躺下,不要离开,让我们 在此安歇。每一只苹果都是一颗硕大的水 滴,每一棵果树都是一条丰沛的河流。在 这里,你不会感到饥渴。可惜过不了多久, 果子将摘净,叶子将落光,只留忧伤的枝 子冷冷回忆。永远是现在多好!
(《散文》2004年第10期)
二、暗含了林冲处境危险, 添一分为人物命运担忧的心 情。
散文《秋野》语段
这是金色的喧哗之前,一段必有的寂 静,连自由的鸟雀和昆虫都保持了缄默, 因为一开口,季节的奥秘就会被掠走。隐 藏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深厚,博大, 谦逊而富有。那些喜欢炫耀的人,如果观 察一下自然的作为,会发觉自己是何等浅 薄。
实战演练
1、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 句二首》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只开。——齐己《早 梅》 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1、“燃”字不仅写出了山花红火的颜 色,而且赋予了山花一种动态美。 2、“一”字,说明了梅花开花之少, 暗中突出了一个“早”字。 3、以一个“闹”字十分传神地把浓郁 的春意点染得生动别致,让人进入一 种勃勃生机、春意盎然的意境。
高中语文必修5(人教版)8 咬文嚼字(2)
解题
作者贬词褒用赋予这个成语 一种新的意义,那就是在文字 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理清文结构
理清文结构
展示
1组
2组
点评
3、5组
4、6组
展示要求:口头展示,声音洪亮,层次清晰,言简 意赅
点评要求:先说优点,再补充,后给展示组评分;
未发言同学:认真倾听,及时修订自己的答案
提炼作者观点,找出中心论点。
清茶
(味觉)
联
想
水中月 (视觉)
清沁心脾
探究4:本题自由发言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高考链接:
如2010年高考广东作文《与你为邻》中
考生甲:“与你为邻,我的生活变得美好; 与你为邻,我的生命变得璀璨;与你为邻, 我的人生变得多彩。”作为开头。
考生乙:“因为与你为邻,我的生活串入了 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珠子,灿如霓虹。让我在 身心困倦的时刻,看到生命的旖旎风景、人 生的多彩霞光。”作为开头
探究案分析
展示 点评
3、4组 探究1、3 2组
5、6组 探究1、2 1组源自展示要求:口头展示,声音洪亮,层次清晰,言简 意赅
点评要求:先说优点,再补充,后给展示组评分;
未发言同学:认真倾听,及时修订自己的答案
善于运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 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拓展:
⑴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 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 心情。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咬文嚼字》精编教案二
《咬文嚼字》教案二教学参考1204 0744《咬文嚼字》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教学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解释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本,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解题投影或多媒体显示情况: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咬文嚼字》导学案(二)
《咬文嚼字》导学案(二)教学参考1211 1345《咬文嚼字》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2.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桐城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二、文学常识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1.炼字题如何设问(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2.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尽量点出表现手法。
三、字音字形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咀嚼(jiáo) 上乘(chãng) 锱(zhī)铢(zhū)必较拘(jū)礼B.没镞(zú) 付梓(xīn) 清沁(xīn肺腑) 斟(zhēn)酌C.岑(cãn)寂憎(zâng)恶深恶痛嫉(jí) 胸襟(jìn)D.蕴(yùn)藉(jiâ) 尺牍(dú) 咬文嚼(jiáo)字流弊(bì)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援例红彤彤凝炼事过景迁B.含糊兴冲冲揉合锱铢必较C.谨严热烘烘付梓深恶痛绝D.含义耍花招精髓发人深醒1、D2、C四、整体感知1.“咬文嚼字”本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在这篇文章中,它是什么意思?是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目的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咬文嚼字2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部分的写作特点:
即举事例,讲道理。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说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本文例多,又分析精辟,令人心悦诚服。
例子是具体的,具体的例子可以给人以丰富的启发。
二.分析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思考
回答
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
作业
6.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
表明他们的套语滥调根本与文艺无缘。
7.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作者无创作动机。②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8.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①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②遇事往深一层想。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
A.正面:点石成金。B.负面:陈词滥调。
2.什么叫直指的意义?什么叫联想的意义?各有什么特点?各用什么修辞格?(略)
3.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的区别是什么?(略)
4.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四.造句:活用词语,推陈出新的句子。
初来乍到→初学乍练。
五.读《如何积累知识》小报,让学生做累积工作。
六.作业:课后练习(第二题是两种读书方法,各有裨益)
明确
总结
理解
赏析
品读
板
书
设
计
《咬文嚼字》朱光潜
举事例,讲道理。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高三语文课本中,《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原文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咬文嚼字 (2定)
“咬文嚼字”
义项A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义项B 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义项C 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咬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C )
手法、意境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唐· 贾 岛
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生愁 。
—— 唐· 孟郊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 清· 沈德潜
培根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人是“天才”
第二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人是“庸才” 第三个把女人比喻作花的人是“蠢材”
到底该如何形容美人儿?
讨论四: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
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 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 到艺术的完美。
主题
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来讲,咬 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即过于斟 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
韩愈改诗
文字与意境有关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 月下门。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 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
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 搅扰
自掩自推,独往独来, 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冷寂 ,无声
论述角度: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根据以上三例探寻 “咬文嚼字”的含义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咬文嚼字公布今年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
咬文嚼字公布常犯语文差错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
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
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
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
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
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优秀教案(咬文嚼字第2课时).doc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借助互联网或其他资料,查找有关文学创作中炼字炼句的经典事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有关朱光潜先生的棊木情况。
(美学宗师)2. 课文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怎样?3. 第一部分内部三个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4. 第一部分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举事例,作分析)合作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一)第二部分两个自然段分別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问关系怎样?明确:第六自然段首先指出“无论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并将字的直指意义与字的联想意义作了比较,紧接着作者以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來试人间第二泉”为例,解析了字的联想意义使用所带來的韵味,这是一个善川联想意义的例子;而第七自然段则指出字的联想意义易课川而生流弊一一“套板反应”,这可看作是字的联想意义使用的误区与教训。
两段内容,正反对比,道出“咬文嚼字”最紧耍的教训是“惟陈言Z务去”。
(二)第二部分以“字的联想意义”作为阐述的重点,它与文章的思想情感有何关系?明确:“字的联想意义”具有游离、偏于个性的特点,用得恰当,它就可以使意蕴丰富,如“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较Z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要来得含蓄蕴藉, 意蕴丰富,更能体现出明月照清泉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种清沁肺腑的韵味。
但如果用得过滥, 就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因为俗滥的语言,只能体现出俗滥的思想情感。
因此,这部分看似人谈特谈“字的联想意义”,但其实还是在强调“文字与思想情感间的关系”。
(三)字的直指义与联想义有何异同?明确: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精确的、偏于类型的,而联想的意义却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直指的意义易川,H多川于科学的文字方面,而联想的意义难丿I], H多川于文学的文字方面。
(四)文学创作时的“套板反应”是指什么?其弊端究竟是什么?明确:“套板反应”本是文艺心理学上的术语,此处是用來指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常常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人们往往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川。
高中语文上册:第15课《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不求甚解》课件(2)
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 有关,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调整思想和情感
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王若虚改字——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韩愈贾岛推敲——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咬文嚼字》这篇课文,了解到
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 做奴才的奴才!
④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你是个好不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⑤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 ,句式不同,不同意味。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文雅的姑娘。 其姝: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 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边的角落。 爱:隐藏,遮掩。通“薆(ài)” 见:通“现”,出现。
踟蹰:心里迟疑,犹豫徘徊,要走不走的样子。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 炜:鲜亮的光彩。 说怿: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 喜爱的意思。 女: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C )
找一找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课中的 “咬文嚼字”指的是什么?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 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 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 情。 3、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 一点,都说“推敲”。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 文主旨是否矛盾?
咬文嚼字 (2) PPT
“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把必须有的 附带语省略。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 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
“是”字句:1、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 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 在文字本身出现。
2、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你不 是”的讥刺意味。 (你是个好小子)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
“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
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
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
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
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
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
近日,王法官遇见一件难断的官司, 假如你是法官,该如何断案?
小李状告小张欠款5000元不偿还,而小 张拿出一张字条,说已经还清,双方还签 名了。字条内容为“小张还欠款5000元。”
这是还了还是没还?
生活需要咬文嚼字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
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
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
尴尬。
创作也得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朱光潜
跳读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
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细读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 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 明了哪些“道理”?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11.咬文嚼字课件(2)(北师大版)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 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余光中
咬文嚼字
①形容过分斟酌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蛮 缠,或强词夺理。
——《汉语大词典》
文本粗读,辩明立场
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文字和情感 关系密切
字
善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联
(《惠山烹小龙团》小团月、
文字意义的
(联系拓展)
人间第二泉的联想) 文字套板,思想滥俗
确定与控制
(“柳腰桃面”等套语)
结(总结论点、 谨严精神、随处留意
解决方案)
刻苦自励、推陈翻新
来独
品
试携
味 妙 语
人天 间上 第小 二团
泉月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提出论点: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 (阐释论点)
文
文字增减,意味改变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嚼议 (分析议论)
字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引(引述材料)郭沫若改字----是、这、有、这
析(分析材料)“是” 改“这”情感强烈;
“有”改“这”不宜赞美,语法不通
提出论点: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 (阐释论点) 文字增减,意味改变
文议 嚼 (分析议论)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咬文嚼字齿生香——《咬文嚼字》(鄂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解读
咬 . 些特 征 但又始 终 围绕 “ 咬文 嚼字 ” 与思 想情 感表 达 如 “ 文 嚼 字有 时 是 一 个 坏 习 惯 ” 在 这 个 最 平 常
余” .但 事实上 它 不仅 表 明了作 者对 左 的文艺 路线 线所 利用 的帮派 文人 。 老头 ” 中年 人 的女友 应该 “ 和 的态度 . 暗 含 了作 者 深刻 的文 学艺 术 观。 也
咬文嚼字齿生香
《 文 嚼 字 》 鄂 教 版 高 中语 文 第 二 册 ) 读 咬 ( 解
● 湖 北省 武汉 市新 洲二 中 李冬 平 余 建文
结构 严谨 。作者 开头两 段 “ 咬文 嚼字 ” 一词 。 如朱 光潜 先生 所说 ,有 时 的关 系这一核 心来 行 文 , 正 “
是一个 坏习惯 .所 以这个成 语 的含义 通常不 很好 ” 从 实例 人手 ,引 出论题 ,在第 三 段 提 出 中心论 点 , 它真 的不好 吗 ? 了《 读 咬文嚼 字》 篇文 章后 , 齿 生 “ 论 是 阅 读 或 写 作 必 须 有 一 字 不 肯 放 松 的谨 这 1 3 无
同属一 类 . 他们 可 以化 为那个 时代 极 左路线 的代 言
这 其次 , 从本 文 象征 意 义上来 看 。 段 文 字更 不 人 。从 全文 意象所 赋 予 的隐含 内容 来看 , 段文 字 这
因为 它 的存 在 , 很好 地 再 现 了 当时 时 是多余 。本文 一 共 出现 了“ 黄鹂 ” “ 鸥 ” “ 史 ” 也 并不 多余 , 、海 、老 、
高中语文课文原文(2)
高中语文课文原文(2)高中语文课文原文:咬文嚼字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
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2)
1绒绒的春草,直( )脚心。我一路 走,一路笑。
2老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在弯 弯曲曲的小路上。
3“飞人”博尔特以令人( 冲过终点。
)的速度
从准确→生动: “生活的真” →“艺术的美”
咬文嚼字: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 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 看不见。
朗读比较: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 ②不负言。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 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炼字角度之一:格律音韵
↗声调特点 律诗讲究平仄↘
发音特点(开口、闭口)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
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 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 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 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它类似的却很 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 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 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 而独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 “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 事业”。
跳读 作者是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的?
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 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 思想和感情。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 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道理”。
(咬文嚼
字)
调
无论阅
整 思
读或写 想
作,必 和
须一字 不放松
情 感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数不同情境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正)
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反)
为达
什到
么艺
术
的
完
怎 么 样
美 ( 意 义
)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
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 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 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 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 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 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歌
王维
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赏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 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 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 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 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 明了哪些“道理”?
实例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 小龙团》 做诗文的人从古 籍中找辞藻
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繁简不同,情境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滥用套语,新意全无
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 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 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 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福楼拜(法国)
春风又到( 绿)江南岸
——“绿”较之“到”写活 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 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红杏枝头春意浓(闹)
——着一“闹”字,可见其杏 之红,其红之浓。无“声”的 景象附上了有声的意味。视觉 与听觉被彼此打通,传达出精 微的感受。
诗
过香积寺
歌
王维
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 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 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 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 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 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 现。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 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意典著作,就是 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
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所长和局限性。对于学生来 说,应该以精读为主。
赏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
“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 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
过香积寺
——马南邨《不求甚解》
请思考: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 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 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单就 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 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 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 “字会、意会、情会、神会”的境界。
违规车辆禁止入内,违者重罚! 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入内! 不留足迹,不留垃圾 岳阳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咬文嚼字释义: 1. 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 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 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 表作《文艺心理 学》《诗论》 《谈美书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