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PPT)ppt

合集下载

瑶族ppt

瑶族ppt
• 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 或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与古代的“荆蛮”、“长沙 武陵蛮”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 m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采取迁“谪戍”民于边 疆民族地区的政策,从中原派大批汉人进入长沙、武陵蛮地区,带来了先进 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武陵蛮地区的蛮人 按丁计税,到了后汉仍对蛮族征收“徭税”。永和元年(136),由于“徭税” 过处重,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武陵蛮纷纷起义。 南北朝时,瑶族先民已分布到“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 西商县一带),北接汝颍(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瑶 汉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唐代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及广东、广西境内,史称莫 徭蛮。莫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宋王朝对瑶族地区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 加以控制,部分瑶族地区在土官或土酋的统治下,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在 瑶族的历史上,有一次重要的迁徙。元朝时期,官员派人前来征税,当地瑶 民热情款待,以至官员忘了回衙,衙门误以为瑶民杀了前来征税的官员,故 派兵前来剿杀,瑶民被迫迁徙分转各地,临前将牛角分成十二节由十二姓掌 管,相约千年之后在回故地。
文化艺术
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

瑶族在远古时代就有了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先秦古籍《山海经》就有盘瓠 神话的原始记录。除盘瓠神话外,反映本民族远古社会生活的神话,还有 《盘古开天地》、《伏羲子妹造人民》等。歌谣在其文化艺术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 记述民族历史的古歌;表现劳动生活的狩猎歌和农事季节歌;爱情歌;祭祀 用的乐神歌;赞颂反抗斗争的革命斗争歌等等。其中的《盘王歌》歌词长达 3000多行,歌名多至数十种,为瑶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珍品。此外,还有史诗 般优美的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谜语、谚语……。有的述说历史 上的不幸遭遇,有的歌颂反抗压迫的起义斗争;有的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 有的歌颂爱情坚贞;有的描述民族风物等等,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思想、道德 观念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瑶族音乐、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教。其舞蹈著名者 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间盛行的舞蹈还有 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元舞、祖公舞、功曹舞、藤拐 舞等数十种。《盘王歌》有24种曲牌,唱腔相当复杂。民间流传的生产歌、 酒歌,曲调平缓而喜悦;苦歌、哀歌曲调悲痛深沉;情歌欢快动人。现在, 瑶族的长鼓舞、铜鼓舞已搬上了舞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瑶族服饰特点PPT课件

瑶族服饰特点PPT课件

瑶族服以穿着用蓝靛染制的布料服 饰而著称。蓝靛瑶在广西河 池的分布主要是巴马和凤山 两县境内,巴马瑶族自治县 的蓝靛瑶人口有8000多人, 分布在该县所略、那社、那 桃乡和巴马镇等地,是河池 分布最多的地方。蓝靛瑶的 服饰艳丽多姿,有蓝白对比、 也有蓝红对比的。
12瑶族服饰特艱蓝靛瑶13瑶族服饰的社会功能一保暖御寒遮羞瑶族一套着装包括了衣服裤裙带绑腿鞋和头饰首饰配饰其中服装不头饰最能体现保暖御寒遮羞功能包头帕巾丌仅可以保暖御寒还可保护头部头发丌受荆棘芒草的割扯
瑶族服饰特点
瑶族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 要从事山地农业。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 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瑶族服饰特色
——平地瑶
富川瑶乡的平地瑶,自言是瑶王盘 瓠的后代,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是
瑶族的聚居地。由于阶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尖锐、激烈,地方上的 起义战争不断,新旧战争,创伤 未复,瑶族人民生活更加艰难困 苦,被迫起义反抗,起义被镇压, 部分瑶民为了生存被迫受招抚, 接受封建王朝编籍入户册管理, 迁下山定居平地而谓之平地瑶; 一部分瑶民,择居仁里,定居平 地,创基立业,逐步加入封建政 府户籍,封建王朝认为这部分瑶 民安分厚道,称之为“良瑶”、 “粮瑶”、“抚瑶”、“平地 瑶”。
瑶族服饰的社会功能
(三)传承民族历史 以衣饰服装保持民族历史,这不仅瑶族有,其他
民族亦有。以这种特殊方式传承历史,更具有永久的 意义。当人们了解瑶族以龙犬为图腾的历史时,从其 部分服饰特征就能明了。瑶族人刻意把世间即将遗忘 或失传的历史故事,通过形象构思,以服饰为媒介使 之得以保存并流芳百世,不仅是保存历史的一种极好 方法,也为民族之间辨别设置了独特的服饰标志。
山子瑶的服饰大体上比较红艳。头 饰是十来块黑底绣布依次叠放而上, 前边露出大红的绣花。圆形顶箍之 下,是红的毛线缠绕,背后插着带 有坠链的银簪。山子瑶妇女发髻盘 于头顶,盖上一个银制头冠,用红 绒线缠住,再覆处一方绣花头巾, 缀以五色彩珠。山子瑶衣服有寸来 高的绣花立领,前襟有别于其它瑶 服,是如旗袍似的两个扣子之后斜 到腋下。最绚丽的是腰带,白的、 红的,罗裙之上缠一条,在背后打 结参差坠下,带尾丝绦串珠留穗, 走起路来飘摇摆动。

中国少数民族瑶族

中国少数民族瑶族

民间组织传承
瑶族地区有许多民间组织,如歌堂、 鼓社等,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传承文化 。
瑶族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困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外界文化的冲击,瑶族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境。
出路
为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立法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展学校教育等。
06
瑶族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共同作用
瑶族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共同作用于他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为瑶族提供了精 神支持和道德指引。
04
瑶族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组织
瑶族的经济生活
传统农业
瑶族地区主要依靠传统农业 为生,耕种水稻、玉米、红 薯等农作物。
林业
瑶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 源,人们通过砍伐树木、采 集林产品等方式获取经济收 益。
游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历史记载
瑶族在秦汉时期就有记载 ,宋代以后瑶族社会有,瑶族被确定为单一 民族。
瑶族的人口分布与地理分布
人口数量
瑶族人口数量在世界各民族中排 名前十,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 、湖南、广东、云南等省份。
地理分布
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地和丘陵地区 ,分布在南岭山脉的南北两侧。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包括瑶 族语言文字。
在学校教育中,一些瑶族聚居区的学 校开始引入瑶文课程,以增强学生对 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在广西、湖南等地,政府设立了瑶文 培训中心,推广瑶文教育,培养新一 代精通瑶族语言文字的人才。
此外,一些瑶族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 也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推广瑶族 语言文字的使用,以保护和传承这一 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展览
通过展览展示瑶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服饰、乐器等,让游客 了解瑶族文化的魅力。

瑶族简介PPT

瑶族简介PPT
瑶族一民族概况二服饰三饮食四重要节日五瑶族风光民族概况瑶族祖先为盘瓠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有茶山瑶花篮瑶山子瑶顶板瑶过山瑶白裤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盘瑶坳瑶红瑶等称谓之别


一 ︑ 民 族 概 况
二 ︑ 服 饰
三 四 五 ︑ ︑ ︑ 饮 重 瑶 要 族 节 风 食 日 光
瑶家十八酿


盘王节
• 盘王节”是瑶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日时 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日 • 节日期间,瑶族人民杀鸡宰鸭,男女老少 穿上节日盛装,汇集一起, 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起黄泥鼓舞和长鼓 舞,追念先祖功德,歌颂先祖英勇奋斗精 神。
盘王节
瑶族图腾
瑶族始祖——盘王
瑶族风光
民 族 概 况
瑶族祖先为盘瓠,居住地区多为亚热 带, 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 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有 “茶山瑶”、 “花篮瑶” 、 “山子瑶”、“顶板瑶”、“过山瑶”、 “白裤瑶”、 “蓝靛瑶”、“八排瑶”、 “平地瑶”、 “盘瑶”、“坳瑶” “红瑶”、等称谓之别。
服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服饰
饮食

瑶族PPT

瑶族PPT

瑶族食物以玉米、大米、 红薯为主,芋、粟、麦为辅 助食物。常食蔬菜有白西瓜、 冬瓜、南瓜、萝卜、白菜、 芥菜、辣椒、茄子、豆角、 番茄等。此外,还按季节采 摘竹笋、蘑菇、木耳、香菌 等作为菜食。瑶族喜欢自制 豆腐,特别是湖南瑶族自制 的"豆腐圆",鲜嫩可口,是节 日必备佳肴。瑶族制作腊肉、 熏肉及酢肉也很有特色,尤 其是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腌 制的"鸟酢",是一种著名的风 味小吃。糍粑亦是瑶族传统 的风味小吃,是节日必备食 品。瑶族有喝酒嗜好,不少 地方男子饮酒用碗不用杯, 特别是节日喜庆,终日痛饮。 打油茶是瑶族一种饮食风俗。
历史上,瑶族和苗 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 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 蛮”部落。大约在隋代, 居于现在湖南、湖北一 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 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 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 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 内的。以后又分迁到红 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 地。云南的不少瑶族不 仅会说本民族的语言, 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 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讨念拜,意译是 瑶族月 半所过的节,每年农历三月 十五至十七日举行。这三天, 瑶家山寨欢腾得象点燃的鞭 炮。那些泡在清泉绿涧里长 起来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 苗条多姿。这几天打扮得娇 气滴流,一个个身穿绣花衬 衫,腰系多种图案的挑花筒 裙,戴着银项链和镀金耳环, 微笑着遮在花绸伞下。小伙 子们,头裹方格巾帻,穿着 具有民族特色的挂裤,虎身 大眼,结实健壮,逗人喜爱。 连老大爷、老大妈也换上节 日的盛装,四面八方,熙熙 攘攘汇聚在水洞坪墟场,欢 度传统佳节。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 方 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 山瑶”“红头 瑶”、“大板 瑶”、“平头瑶”、“蓝靛 瑶”、“沙瑶”、“白头瑶” 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 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 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 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 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 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 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 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 掉花帽改包头, 主要居住在山区。自称“勉”、“金 门”、“布努”、“炳多优”、“黑 尤蒙”、“拉珈”等。瑶族有自己的 语言,通用汉文。1982年,中央民 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 式,设计了(勉语)文字。历史上, 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 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瑶族人 的长寿、美容与医术均有极高造诣水 准,已是世界公认的事实。瑶医治疗 癌症、红斑狼疮、妇科病、跌打骨折、 风湿病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果,历来 得到广大患者的公认。瑶族多信奉道 教和巫教,少数山区的极少部分瑶民 还擅长茅山巫术。

瑶族

瑶族

• 达努节 • “达努”是瑶语,意为“不要 忘记”。节日定在农历的五月 二十九日。相传这一天,是瑶 族始祖“祖娘”的生日,所以 又叫“祖娘节”。 • 传说祖娘叫密洛陀,她曾派三 女儿带着谷子到山里垦荒。密 洛陀将珍藏的铜鼓送给三女儿, 并帮助她驱逐鸟害,使粮食获 得丰收。从此,祖娘的三女儿 就在山区安居乐业,繁衍子孙, 成为瑶族。瑶族人民为了纪念 密洛陀,就把她的生日定为 “达努节”。
• 古有“度戒”的传统 习俗,“上刀梯”、 “踩竹筒火”、“踩 犁头”等都是其中必 不可少的项目。除了 寓意经过火的洗礼, 净化人的灵魂,消灾 灭难外,更锤炼了人 们不怕艰难险阻,勇 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 瑶族抛花包 • 抛花包是富宁县瑶族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形式,瑶语叫“武多”。 • 瑶族的花包用红、黄、蓝、白四色布拼缝而成,内装玉米。活动人数 不限,男女各为一方,每人都握两个花包,距离约一丈,左手接来右 手抛去,男女对掷,往复循环,一时满场彩花飞舞。 • 传说从前有对青年相爱,男的叫盘阿思,女的叫刘三娘。瑶族头领想 讨三娘为妾,被三娘拒绝,转而逼迫盘阿思,要盘阿思一天以内制一 件五色凤凰衣,否则不准与三娘结亲。阿思历经艰辛,连一只鸟儿也 没有猎获。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仙女为阿思的精神所感动,送给 阿思一件凤凰衣。阿思和三娘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打死了瑶族头领, 结成了夫妇。为了纪念仙女的恩情,三娘按凤凰衣的颜色,绣了四个 花包,保留了红、黄、蓝、白四色,摒弃了黑色,以表示冲破黑暗、 走向光明。自此以后,便有抛花包的活动。 • 富宁瑶族的抛花包活动,是青年男女的一种交际活动,许多青年男女 都是通过抛包活动结为终身伴侣
瑶族
1民族概况 2欧美瑶族的历代现状 3宗教信仰 4饮食习惯 5婚俗 6医学 7重要节日 8服饰
•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 族,民风淳朴而彪悍,人口多 居住在山区,因此有“无山不 有瑶”之说。瑶族自称“勉”、 “金门”、“布努”、“炳多 优”、“黑尤蒙”、“拉珈” 等。 • 在中国,瑶族人口为285.3万 (2010年),其中有59.9%在 广西(171万)湖南(70.5万) 广东(20.3万)云南(19万) 贵州(4.4万)。此外,江西亦有 分布,其中湖南省江华瑶族自 治县的瑶族人口为全国之最, 被誉为神州瑶都。 • 瑶族的分支众多,语言差异大, 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等多 种。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 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 创造了瑶文,用拉丁字母来拼 写勉语。瑶族,现今通用汉语。 很多人能同时操壮语、苗语等 语言。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 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 时的“武陵蛮”部落。

少数民族瑶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少数民族瑶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3
竹筒饭
竹筒饭是瑶族的一种独特烹饪方式,将米、肉等 食材放入竹筒中烤制,竹香与饭香融为一体,风 味独特。
瑶族美食的烹饪技艺
独特的腌制技术
瑶族的腌制技术传承千年,通过对食材的精准处理和特制调料的运用,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腌制美食。
竹筒烹饪
竹筒烹饪是瑶族独特的烹饪方法,既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融入了竹筒的 清香,显示出瑶族人民的独特烹饪智慧。
THANK YOU
感谢观看
现代瑶族建筑的融合与创新
01
材料创新
现代瑶族建筑在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引入新型建筑材料如钢筋
、水泥等,提高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02
设计融合
现代瑶族建筑在设计上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既保留传统建筑的文化底
蕴,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03
绿色建筑理念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现代瑶族建筑积极践行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
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展览、演出、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 了解和认识瑶族服饰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繁荣。
03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的节庆活动
“盘王节”
瑶族的传统节日,庆祝丰收、祈 求平安,是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 一,通常会有盛大的歌舞表演和 祭祀活动。
“火把节”
又称“星回节”,是瑶族夏季的 一个重要节日,人们点燃火把, 载歌载舞,祈求驱除疫病和灾难 。
少数民族 瑶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
授课人:XXX 日期:XXX
目录
➢ 瑶族概述 ➢ 瑶族服饰文化 ➢ 瑶族民俗风情 ➢ 瑶族的美食文化 ➢ 瑶族的建筑文化 ➢ 瑶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01
瑶族概述
瑶族的历史起源
古老民族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 文化的古老民族,其历史起源可 以追溯到古代的东夷、南蛮等族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PPT课件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PPT课件
族布朗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傈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概况
蒙古族的守门狗和猎犬禁止外人打骂 11
维吾尔族
概况:分布
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 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
12
民俗:居住
13
民俗:服饰
14
民俗:饮食
禁忌:忌食马、驴、骡、狗肉以及动 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 一般不饮酒。
15
民俗:节日活动
肉孜节、古 尔邦节、圣 纪节、那吾 鲁孜节 16
1
蒙古族
概况:分布
主要聚居在 内蒙古自治 区,其余多 分布于新、 辽、黑、甘、 青等省区。
2
民俗:服饰
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 爱穿长袍,称蒙古袍; 系腰带;蒙古靴。
3
民俗:居住
游牧地区牧民多住圆形穹庐顶的蒙古包;
蒙古地区的标志建筑也常饰以穹庐顶
4
民俗:歌舞
蒙古族能歌善舞,主要乐器为马头琴。
5
民俗:节日活动
民俗:歌舞
手鼓
弹拨尔
17
概况:分布
藏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青海、四川、甘肃 及云南等地。
18
民俗:服饰
19
民俗:饮食
藏族的饮食主要 是糌粑、肉食和 奶制品,不吃奇 蹄类兽肉,大部 分地区还有不吃 飞禽和鱼的习惯。
20
民俗:民居
农区碉房
牧区帐房
21
民俗:节日活动

瑶族介绍PPT精选文档

瑶族介绍PPT精选文档
•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 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 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广西都 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相传是纪念先 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
11
• 【宗教信仰】 • 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
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占有 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 教。其中道教对瑶族影响最大。瑶族人认 为狗是自己的祖先,在重大节日时都是先 有狗上桌舔食后方能食用。
展不平衡。大部分瑶族地区以农业生产为 主,兼营林副业,小部分瑶族地区则以林 业为主,兼营农副业。瑶族地区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商业和 林副业生产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一般作为 家庭副业而存在。
5
•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根据瑶族社会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民主改 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及各种封建特权,瑶族 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20世纪50年代 初期到60年代,在瑶族人民聚居或其他民族杂居 的地区,共建立了以瑶族为主或有瑶族参加的自 治县12个,有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 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等。
3

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
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
竹木叠翠, 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
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
和他称。如:盘瑶、 茶山瑶、山子瑶、坳
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2 0
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成了他们的
统称。
4
• 【社会经济】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瑶族社会经济发
16
• 引教师拿着神剑和神咒引领男孩走向度戒场院, 路上引教师还拿出早准备好的小钱给挡路人 , 以求买路放行 。到了天台后,男孩对天发誓: 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不奸女拐妇 ,不虐 待父母 ,不陷害好人……发誓完毕,由师傅用 一个三角形的印章在男孩手上打上一个红色印记, 至此度戒仪式结束。

走进瑶族

走进瑶族

【视频】点击观看瑶族舞蹈
下一页
{服饰}
上一页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 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 “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 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 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 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 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 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走进
瑶族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P4-5:瑶族简介 P6:瑶族音乐 P7:瑶族乐器 P8:瑶族舞蹈 P9:瑶族服饰 P10:瑶族房屋 P11:瑶族图腾 P12:瑶族医学 P13:瑶族节日
下一页
瑶族简介


上一页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 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人口213万 (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 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 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 语,属壮侗语族。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导。 主要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 等。
下一页
{房屋}
上一页
瑶族房屋一般是地房,为 土木结构或竹木结构,尤以土 木结构为多。但现在,除了在 土质不适于烧瓦的少数地区外, 茅草房已难见到,瓦房已取代 了茅草房。瓦草的支撑为圆柱 子,木料框架,以榫头相结, 墙壁为土墙、砖墙结合木板墙, 地板为土地板或水泥土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布
•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 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 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二】语言
•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
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
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
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

” 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
说“拉
珈”语,属壮侗语族。
• 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 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猪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 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 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习俗
• 瑶族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 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 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 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 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铜鼓舞
长Hale Waihona Puke 舞蜡染挑花瑶族的工艺美术有印染、挑花、刺绣、织锦、 竹编、雕刻、绘画、打造等,形式多样, 内涵丰富,其中尤以蜡染、挑花出名。
【五】风俗习惯重要节日
• 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 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 等喜爱吃腌制食品。
• “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 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 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 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 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 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
•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节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 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 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
•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 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 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 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 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
• 广西都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相传是纪念先 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
• 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每隔 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 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 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保佑 赐福。
SUCCESS
THANK YOU
2020/1/7
瑶族礼仪及禁忌
• 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 呼,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
• 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 • 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 • 忌讳衣裤当户晒。 • 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
• 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买卖牛马。 • 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
被认为傲慢无礼。 •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并让到路的下方。骑马者,见到
• 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 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 红薯糖、蜂糖等。
• 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 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 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 做染色花饭吃。
瑶族的成人礼——度介
• 度戒是瑶族男人的成人仪式,是瑶族特有 一种习俗,是瑶族男人成长程中不可少的 神圣一课,比娶新嫁女还要隆重。男孩长 到10岁时父母就请识字先生推算吉利年份 来给他度戒,决定度戒年后,父母提前一 两年为度戒作准备,并在度戒年内确定度 戒的具体时间。时间确定后又请师父,师 父越多越好。度戒前男孩要蒙被入睡5天, 等到度戒仪式时才能出门。
牛节
• 牛节这天,禁用牛一天,不能对牛高声吆喝,更 不能用鞭、棍打牛。广西田林潞城一带瑶族,牛 节这天,各家各户要杀鸡、杀鸭、捡田螺、捉泥 鳅来祭祀牛栏。将牛鼻圈脱下,连同3块石头、3 个桃子、1个小稻草人(象征牧童)装进竹篓挂在 牛栏上,俗称"保牛魂"。广西富川一带,人们用 酒和鸡蛋拌饲料喂牛,将牛赶到水草最好的地方 去放牧,众人则坐在草地上品尝从家里带来的食 品。傍晚,将牛洗刷得干干净净,才赶牛回家。 牛回栏后,人们点香放鞭炮,祭祀牛神,祝福牛 无灾无难。广西桂平一带的瑶族,家家户户用新 鲜芒叶包五色糯米饭,拿到牛栏前供祭,烧香拜 祭牛神,祈求耕牛无灾无难,六畜兴旺,五谷丰 登。然后将糯米饭喂牛。
多通汉语、壮
语,无本民族文字,
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
丰富。
【三】支系

布努瑶


平地瑶
盘 瑶 中 的 过 山 瑶 婚 庆
盘 瑶 中 的 排 瑶
【四】文化艺术
• 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 大型舞蹈。民间盛行的舞蹈还有狮舞、草 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元舞、 祖公舞、功曹舞、藤拐舞等数十种。
太阳尚未出来,仪式便已开始。主师父先替男孩诵 经做法事,然后身着红袍的引教师指导男孩穿上其 同样的神袍,系红腰带,头戴瑶族的“上元”圣像。 引教师把一条红布条的一端系在自己腰上,把另一 端系在男孩的腰上,象征着徒弟象婴儿一样尚未分 娩离开母体。引教师拿着神剑和神咒引领男孩走向 度戒场院,路上引教师还拿出早准备好的小钱给挡 路人,以求买路放行。到了天台后,引教师又领着 男孩在天台下从左到右转3圈,然后手持树叶神咒首先 从正面的梯爬上天台,口中念念有词,下来把男孩 领到天台的戒桌,解开系着的红布条,表示婴儿从 娘体分娩。并给男孩讲誓言,拜叩完后将木梯撤掉。 男孩对天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不奸女 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发誓完毕,由 师傅用一个三角形的印章在男孩手上打上一个红色 印记,至此度戒仪式结束。
•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 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 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 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 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 结婚的。
瑶 族 婚 礼
节日
•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 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 清明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