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A
D
【媒体使用】 出示问题及问 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 细化问题,做 到教学设计问题 化,通过层层深入 的设计问题,让学 生一步步拨云见 日,最终达到解决 问题、获取概念的 目的。 边演示边解 决,对学生的思维 进行训练,增大课 堂容量。揭示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
B
C
F
(五)命题 16.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1)同角的补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4)对顶角相等; (六)平移 17. 能由△ AOB 平移而得的图形是哪
题及时和同伴交 流、合作。
【媒体使用】 出示问题及问 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 发展学生的合 作意识及数学表达 能力;引用竞争机 制,进一步激发学 生学习的内驱力, 使“课继续,趣更 浓”; 多媒体的使 用 有利于节时增 效,吸引学生眼球,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优 化课堂结构,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使学生进 一步明确: 平行线 的判定也是由“数” 即角与角的关系到 “形”的判断,而性 质则是“形”到“数” 的说理,在研究两 条直线的垂直或平 行时共同点是把研 究它们的位置关系 转化为研究角或角 之间的关系。
教 材
设计理念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小结》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以 PowerPoint 软件为制作平台,运用多媒体手段,以问题为主线, 活动为载体,在不破损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依据课标 要求,对教科书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当整编重组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 序列,以展示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整堂课通过不同的活动暗示教学思 路,在循序渐进地探究性活动的进行中,倡导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 采用边播放边讲述、解答的方式,以达到形象化、具体化的目的。
(二)垂线及其性质.
种解答结果。
5、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OE 是射
【教师活
【设计意图】
线 ,∠1= 32° ,∠2=58° ,则 OE 与 动】
(1) 复 习 时 教
AB 的位置关系是
。 教师先提问 师强调垂线的定义
垂线的定义及两 即可以作垂线的制
条性质,以及点 定方法用,也可以
EE
22
D
F
C
A
1 E
2 B
13、如图,AB∥CD,∠ABE=120°, ∠DCE=15°,则∠BEC=
题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为什 么研究平面内两 直线的位置关系 总是与角联系起 来?围绕这些问 题展开讨论,交 流.在独立解决问 题。
【教师活动】 教师根据学
生情况酌情给予 引导.
【学生活动】 学生发现问
【学生活 动】按照要求自 主完成作业
随时搜集掌握 评定学生尝试学习 效果,及时回授评 定的结果,以便有 针对性地组织质疑 和讲解,帮助学生 克服思维障碍,补 救知识或方法方面 的漏洞。为使学生 的主体作用得以有 效发挥,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为不 同学生的发展创造 条件,作业层推荐、 分类要求。
屏幕
被所
条关
第截
性质
直系
平 行
平行公理
判定
平移
师生互动
【教师活 动】
教师展示问题
【学生活 动】
1、同桌相 互交流,回答老 师的提问,完成 本章的知识点回 忆。
2、构建知 识框架图
媒体使用与教学评 价
【媒体使用】 出示问题及各 种解答结果。
【设计意图】 (1)揭示章 课题;帮助学生构 建知识框架图
活动二 变式训练,运用创新 (一)对顶角与邻补角
按要求,进
思想)。
行自主小结,注
意倾听同伴意
见,反思梳整存
在问题。
活动 推荐作业,深化新知 必做题 复习题五第二、四、六题 选做题:14、已知 AB∥CD,分别探讨 下面四个图形中∠APC、∠PAB、∠PCD 之 间的关系。
A P
AB A
B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P
C
DC
D
A
P B
A
B
C
DC
D
P
【教师活 动】课件展示作 业题




问题与情境
[活动 1] 建构有理数知识框架 本章相交线、平行线中学习了哪些主 要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形成本 章的知识结构图,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两线 邻补角,对顶角 条相 直交 垂线及其性质
对顶角相等 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线 面的 内位
相 交
两三
条条
直直 线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置
化、系统化。
B
C
活动三 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教师活
【媒体使用】
(1)自主小结:①对自己——谈本节 动】
(略)
课有哪些收获?②对同伴——谈在学习本
引导学生自
节内容时应注意什么?③对老师——谈本 主 小 结 的 基 础
节课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
上,进行概括小
【设计意图】
结,教师应关注
使所学知识条
(2)教师概括小结,重点强调: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已经在前两个学段已 经有所接触,但思维水平仍以经验型为主,理论型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
知识分析
学 习 目 标
相交线与平行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的
基础上引入的,本节课是章小结。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知识掌握的好
坏直接影响后继内容的学习;另外对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上都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
条理化,系统化, 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
知识与技能 2.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
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
质,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教师关注:
【媒体使用】
BA
学生能否分清楚
呈现二者的区
点到直线的距离 别与练习。
D
和点与点的距离
的联系与区别。
C
C
(三)三线八角
8、 如图,∠ 1 与哪个角是内错角,与 哪个角是同旁内角?∠2 与哪个角是内错 角,与哪个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分别是哪两
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A
D
E
B1
C
(四)平行线的判2 定和性质
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及目的
活动一 学生回顾 建构框架 图
揭示章课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框架图。
教 学 流

活动二
变式训练,运用创
通过有梯次的训练题组,巩固新 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活动三 全课小结,内化知识
将知识归类细化,形成知识体
体系
系。
活动四 推荐作业,延展新知
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 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及时捕捉学生 学习状况,适时进行有效诊断评价、 反馈补救、长善救失。
板 书 设 计
学生练习
课题 一、五角① ② ③ (4)、(5) 二、两线 ① ② 三、一距离 四、还有命题和平 移 五、四种思想 ① ② ③(4)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 看自然,写方 便, 展思路,显重 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资源
重点: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 合应用. 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练习法、合作学习。 借助 PPT 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 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
只要求学生 从图形中找出同 位角,内错角,同 旁内角.。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学 生交流,在独立 完成练习。
检查学生独 立的情况,重点 关注学生能否灵 活应用新知识。 及存在的问题。
发动学生评 价矫正存在的问
【媒体使用】 出示问题及各 种解答结果。必要 时采用动画演示, 帮学生理解题意。
d
a
1
A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 4,并交流共享。
顶角
(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 【学生活动】
相等
让学生明确,
(3)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对顶角总是相等,
(4)对顶角的补角相等
邻补角一定互补,
A、0 B、1 C、2 D、3 但加上其他条件
3、128 角的补角的度数为( ) 如对顶角或邻补
关注并适时 评价学生的表
1、下列各选项中,∠1 与
对顶角的是(

∠ 2 是 现。
1 2
12
A
B
【教师活
动】
问题 1、2、3、
12
1
教师提问: 4,进一步认识邻补
2
两条直线相交、 角和对顶角,以及 构成哪两种特殊 掌握对顶角和邻补
C
D
位置关系的角? 角性质。
独立尝试解
2、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 决问题 1、2、3、
提问:(1)怎样判别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平行线有什么特征? (3)对比平行线的性质和直线平行的条 件,它们有什么异同? (4)为什么研究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 系总是与角联系起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 论,交流. 9.学生练习:①填空:如图(8),当_______ 时,a∥c,理由是________;当______时, b∥c, 理由是_________;当 a∥b,b∥c 时,______∥ 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2
b
34
c
B
AD
D
CB
B' C
(8)
(9)
(10)
10、“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
线平行”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11、如图,直线 EF 过点 A, D 是 BA 延
长线上的点 ,具备什么条件时,可以判定 EF
平行
BC ? 为什么 ?
D
A
E
F
B
C
12、如图,已知 DE、BF 分别平分∠ADC 和 ∠ABC,∠1 =∠2, ∠ADC= ∠ABC 说 明 AB∥CD 的理由。
DD
到直线的距离。 作垂线性质用.加 再出示练习题。 深两条性质的掌握
情况。 【学生活 动】
A1 A 1 O C
BB
学生相互交 流,再独立完成。
6 、如图,线段 AB、AC、AD 中最短的( ),
理由是(

A
BC
D
7、(1)小勇准备在 C 处牵牛到河边 AB 饮 水,请你画出最短线路;
(2)若他要到 D 处,线路又怎样?
【媒体使用】 出示问题,在 学生交流的同时演 示平移的过程。
【设计意图】
B 个?
A
F
O
E
CD
. 18.纸上,利用平移画出长方形 ABCD 的 立体图,其中点 D′是 D 的对应点.(要求在 立体图中,看不到的线条用虚线表示)
D'
A
D
演示平移的过 程。进一步帮助学 生加深对平移的理 解。
使所学知识条理
4、如图,直线 AB、CD 相交于 O,且 角相等后,那么问
EO 垂直 CD 于 O,则∠ 1 与∠ 2 叫做 题中每个角的度
( )角,∠ 1 与 ∠3 互为( ) 数就随之确定,为
角,∠ 1 与∠ BOC 互为( )角。 90°角, 这时两条
O
2
A13 B
C
E
直线互相垂直.
【媒体使用】 出示问题及各
学生的表现,包 理化、系统化;让
括 知 识 掌 握 情 学生在交流中共
本章主要学习五角(对顶角、邻补角、 况、情绪状况等。 享,在反思中提升。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线(垂线、
平行线)、一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还有
【学生活
命题和平移。另加四种数学思想(方程思想、 动】
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换
教学评价
1、评价量规:随堂提问、练习反馈、作业反馈 2、评价策略:坚持“及时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量化评价与 定性化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 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 点评有机结合,既有即兴评价,又有概要性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又 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
过程与方法
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发展学 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综
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经历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 性;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 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A F
C
B E D
【教师活动】 教师充分调
动学生思考问 题。辅导分析问 题的方法。鼓励 多方面思考问 题。 【学生活动】
学生和同伴 合作交流。
14、如图,∠B=70°,∠BEF=70° ,
∠DCE=140°,CD∥AB,则∠BEC
=

A
B
CD
E
F
15.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ADB= 20°, 现将这一长方形纸片沿 AF 折叠,若使 AB’ ∥BD,则折痕 AF 与 AB 的夹角∠BAF 应 为多少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