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2013高考一轮复习优秀课件:第二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三单元 第6课时

必修1 第二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单元:实验与探究
第6课时-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 基础回顾
实验原理
1.当两个力共同作用使橡皮条伸长到______,一个力作 用也使橡皮条伸长到______,这一个力就是前两个力的合力.
2.借助刻度尺对两个力作力的__________________,借 助刻度尺和________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的________;其对角 线与单独作用的一个力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作图的合力与单独 作用的力是否相一致. 答案:
祝
您
(1)使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
①被测力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②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 簧秤竖直挂起来,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 通过移动指针调零. ③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 ⑤测量时,除读出弹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外, 还要估计一位.
(5)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做两次实验.
表1
次数 力F1/N 力F2/N 合力F/N 合力F′/N F与F′夹角 (图解值) (测量值) (方向偏差)
1 2 3
(6)根据表1的数据,通过比较力F′与F的大小和方向,得 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和F′的大小相等,方向相 同.
5.注意事项
请把必须做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答案:③ 转换手和弹簧秤所在位置拉橡皮条,使结 点仍到达某一位置O;⑤ 只用该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 皮条仍然拉到O点;按选定的标度.
题型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1)某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把橡皮 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 ②把两条细绳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 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 置O. ③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结点O的位置,描下两条 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 法则求出合力F.
第三单元:实验与探究
第6课时-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 基础回顾
实验原理
1.当两个力共同作用使橡皮条伸长到______,一个力作 用也使橡皮条伸长到______,这一个力就是前两个力的合力.
2.借助刻度尺对两个力作力的__________________,借 助刻度尺和________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的________;其对角 线与单独作用的一个力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作图的合力与单独 作用的力是否相一致. 答案:
祝
您
(1)使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
①被测力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②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 簧秤竖直挂起来,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 通过移动指针调零. ③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 ⑤测量时,除读出弹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外, 还要估计一位.
(5)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做两次实验.
表1
次数 力F1/N 力F2/N 合力F/N 合力F′/N F与F′夹角 (图解值) (测量值) (方向偏差)
1 2 3
(6)根据表1的数据,通过比较力F′与F的大小和方向,得 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和F′的大小相等,方向相 同.
5.注意事项
请把必须做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答案:③ 转换手和弹簧秤所在位置拉橡皮条,使结 点仍到达某一位置O;⑤ 只用该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 皮条仍然拉到O点;按选定的标度.
题型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1)某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把橡皮 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 ②把两条细绳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 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 置O. ③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结点O的位置,描下两条 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 法则求出合力F.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课件

D.被踢出后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牵
引力作用
解析:射出的炮弹向前飞行并不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惯性
向前飞行。被踢出去的足球向前滚动并不受牵引力作用,也
是由于惯性向前滚动的。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相互作用的力
是同时产生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 C 正确,A、
B、D 错误。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用来准确地表示力
用来粗略地分析物体受到的 力
区别
需要画出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联系
都是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使抽象的力具体化、直观 化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典例2] 如图所示,静止的木块对桌 面的压力为 6 N,试画出压力的图示,说明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提示:不正确。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力的性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受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作用点在笔记本电脑上;压
力的施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受力物体是电子秤,作用点在
电子秤台面上。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三、物体的重心 1.填一填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 分所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是重力的 等效 作用 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体的 形状 ;②物体的质量 分布 。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 高 ,物体的稳定性越差; 重心越 低 ,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2.判一判
(1)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 )
(2)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4章(第5课时)《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答案:C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72021/3/17Wednesday, March 17,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72021/3/172021/3/173/17/2021 5:06:52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72021/3/172021/3/17Mar-2117-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72021/3/172021/3/17Wednesday, March 17,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72021/3/172021/3/172021/3/173/17/2021
答案:C
探究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比较
特别提醒:(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异体、共线、反 向、等大、同性、同存”.
(2)平衡力是“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 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 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 衡力
解析:P 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Q 对 P 的支持力 的施力物体是 Q,它们是一对平衡力,A 错误.P 对 Q 的压 力的施力物体是 P,受力物体是 Q,P 所受的重力和 P 对 Q 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它们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B 错误.P 对 Q 的压力和 Q 对 P 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它 们分别作用于 Q 和 P,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正确.Q 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 Q 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分别作用于桌 面和 Q,受力物体分别是桌面和 Q,施力物体分别是 Q 和桌 面,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正确.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72021/3/17Wednesday, March 17,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72021/3/172021/3/173/17/2021 5:06:52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72021/3/172021/3/17Mar-2117-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72021/3/172021/3/17Wednesday, March 17,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72021/3/172021/3/172021/3/173/17/2021
答案:C
探究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比较
特别提醒:(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异体、共线、反 向、等大、同性、同存”.
(2)平衡力是“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 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 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 衡力
解析:P 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Q 对 P 的支持力 的施力物体是 Q,它们是一对平衡力,A 错误.P 对 Q 的压 力的施力物体是 P,受力物体是 Q,P 所受的重力和 P 对 Q 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它们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B 错误.P 对 Q 的压力和 Q 对 P 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它 们分别作用于 Q 和 P,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正确.Q 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 Q 的支持力都是弹力,分别作用于桌 面和 Q,受力物体分别是桌面和 Q,施力物体分别是 Q 和桌 面,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正确.
摩擦力ppt课件

2、运动的物体能受到静摩擦力吗?
摩擦力的应用
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 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避免。
鞋底上的各种花纹增大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
汽车在冰雪地行驶,轮胎 上加挂铁链可防止打滑
摩擦力的应用
各类机器轴承中安装滚珠且加入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保证机器的 良好运行.
1.(滑动摩擦力)有关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有滑动摩擦力必有弹力 C.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
例3 (多选)如图甲所示,固定的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3.75 kg的物块,受
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
擦力f的大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BC )
A.t=1 s时外力F等于零
B.t=6 s时外力F可能等于5 N
C.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8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三节 摩擦力
汽车的轮胎和鞋子的底部有很多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
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 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 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分类: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
手有向前运动的趋 势,桌面对手有一个阻 碍作用的力。
瓶子有向下运动 的趋势。在竖直方向 上,瓶子除了受到重 力,还受到一个与重 力方向相反的力。
用力推箱子,箱子有 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没 有推动,说明箱子受到一 个与推力方向相反的力。
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

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有关,但静摩 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等无关,只与外 力有关。
最大静摩擦力存在,但不一定出现
三、小结
1、滑动摩擦力:
大小: f N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滑动旳 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
大小: 0 f fm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方 向相反。
3、最大静摩擦力略不小于滑动摩擦力。
有,其大小和方向又怎样?
滑动摩擦力 f N 与运动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旳大小是一种固定旳值吗?它与压力 有关吗? 其大小不是固定值,与压力无关
是否拉力多大静摩擦力就多大? 不是,它旳大小有范围 0 f fm
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 势方向相反。
最大静摩擦力略不小于滑动摩擦力。
讨论3:木板对木块A有无摩擦力
物块A静止 A 图1
物块A静止
木板
物块A静止 F
A
木板
木板 图2
物块A匀速下滑
木板 图4
图3
物块A静止在物块B上
F
A
B 木板
图5
物块A静止 A 图1
木板
A与木板接触,但没有相对运动 趋势,木板对A没有静摩擦力。
物块A静止 木板
图2
A与木板接触,A在重力作用下相 对木板有向下运动旳趋势,木板 对A有没斜面身上旳静摩擦力。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旳相互作用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Choc
图一 轮子上旳花纹有什么作用?
图二 传送带是怎样传送物体旳?
图三 鞋底为何要有粗糙旳花纹?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两个相互接触旳物体有相对 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旳摩擦叫做滑动 摩擦。
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定性描述
共线反向,不同体 属于同一种力
定量研究
大小相等
概括提升
牛顿第三定律
解决问题
受力分析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做一做
例1:一个木块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请你试着对木块进行 受力分析并画出它的受力分析图
24
想一想
在这个情境中,涉及木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共有几对?
重力G 弹力Fn 静摩擦力f
木块对地球的引力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木块对斜面的静摩擦力
25
受力分析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顺序分析受力 画力的示意图
必须明确分析哪个 物体受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 根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规范作图
26
做一做
27
做一做
28
做一做
29
相同点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等大 反向 共线
作用点
不
同 力的种类
点
作用时间
在两个物体上 相同
在同一物体上 可能不同
20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相同点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等大 反向 共线
作用点
不
同 力的种类
点
作用时间
在两个物体上 相同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在同一物体上 可能不同 不同时
21
应用
水上飞行器
火箭发射
小结
13
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想一想
平衡力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各自对所作用的物体产
生作用效果,所以不能抵消。
15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3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思维升华:判断一对力是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看作用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应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即 有两个作用点;二是看产生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而 产生的,一定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对点训练
2.(多选)有一个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
着细绳水平牵引木块,弹簧测力计有示数但木块没有移动,以下判断正
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
『选一选』
如图所示,一人用水平力推一辆停在水平路
面上的汽车,但未能推动,此时
(C)
A.人的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摩擦力
C.人的推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的推力与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人的推力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3.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
隔离法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
概念
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分析的方法
选用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
原则 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 用力
注意 受力分析时不要再考虑系统内 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问题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点 效果 用效果,故不能作为使物体平 是合力为零
衡的条件
特别提醒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异体、共线、反向、等大、同性同存”, 而平衡力是“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是:看作用 点,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 用点一定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还可以看它们是不是相互作用产生 的。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66张)-PPT优秀课件

例1.一小车受水平向左的80N的力 请作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20N
F
F
例3、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那么它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D 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人推车
人拉弹簧 人提水桶 人坐
推
车
拉
弹簧
提
水桶
生 活 现 象
压
沙发
物体 推土机
作推用
物体 土
起重机
提
货物
压路机 磁铁
压 吸引
路 铁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推
车
拉
弹簧
提
水桶
生 活 现 象
施力 压 受沙发力 物推土体机 作推用 物土体
起重机
提
货物
压路机
关于重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
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物理课件(新教材鲁科版)第二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

√
选项A中小球只受重力和杆的弹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由二 力平衡可得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应竖直向上,故A错误; 选项B中,因为右边的绳竖直向上,如果左边的绳有拉力,则竖直 向上的那根绳就会发生倾斜,所以左边的绳没有拉力,故B错误; 球与球接触处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即在两球心的 连线上),且指向受力物体,故C正确; 球与面接触处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即在接触点与球 心的连线上),即选项D中大半圆对小球的支持力N2的方向应是沿着 过小球与圆弧接触点的半径,且指向圆心,故D错误.
(2)若将m向上缓慢提起,m至少向上移动多少距离才可以 使M离开地面. 答案 M+m m(L0-L)
对M受力分析可知,M恰好离开地面时,弹簧弹力大小 为Mg,弹簧被拉伸,形变量满足Mg=kΔx′ 又 k=L0m-gL,联立解得 Δx′=Mm(L0-L), 则此时 m 的移动距离 s=Δx+Δx′=M+m m(L0-L).
√
当小车匀速运动时,弹簧弹力大小等于小球重力大 小,此时细绳的拉力T=0;当小车和小球向右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时,绳的拉力不可能为零,弹簧弹力 有可能为零,故D正确.
考向2 杆的弹力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
例5 如图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 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 现使小车以加速度a(a≠0)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杆对小球的弹力一定竖直向上 B.杆对小球的弹力一定沿杆斜向上 C.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mg
2.计算摩擦力大小的思维流程
考向1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例7 (多选)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楷书笔 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 右按,再向左上回带.某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打滑,他 在白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如图所示.则在向右行笔的过程中 A.镇纸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选项A中小球只受重力和杆的弹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由二 力平衡可得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应竖直向上,故A错误; 选项B中,因为右边的绳竖直向上,如果左边的绳有拉力,则竖直 向上的那根绳就会发生倾斜,所以左边的绳没有拉力,故B错误; 球与球接触处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即在两球心的 连线上),且指向受力物体,故C正确; 球与面接触处的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即在接触点与球 心的连线上),即选项D中大半圆对小球的支持力N2的方向应是沿着 过小球与圆弧接触点的半径,且指向圆心,故D错误.
(2)若将m向上缓慢提起,m至少向上移动多少距离才可以 使M离开地面. 答案 M+m m(L0-L)
对M受力分析可知,M恰好离开地面时,弹簧弹力大小 为Mg,弹簧被拉伸,形变量满足Mg=kΔx′ 又 k=L0m-gL,联立解得 Δx′=Mm(L0-L), 则此时 m 的移动距离 s=Δx+Δx′=M+m m(L0-L).
√
当小车匀速运动时,弹簧弹力大小等于小球重力大 小,此时细绳的拉力T=0;当小车和小球向右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时,绳的拉力不可能为零,弹簧弹力 有可能为零,故D正确.
考向2 杆的弹力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
例5 如图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 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 现使小车以加速度a(a≠0)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杆对小球的弹力一定竖直向上 B.杆对小球的弹力一定沿杆斜向上 C.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mg
2.计算摩擦力大小的思维流程
考向1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例7 (多选)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楷书笔 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 右按,再向左上回带.某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打滑,他 在白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如图所示.则在向右行笔的过程中 A.镇纸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物理(粤教)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C
本节→牛顿第三定律→作反用作力用力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2022/4/162022/4/162022/4/16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2022/4/162022/4/162022/4/164/16/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62022/4/16April 16,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习目标
1.清楚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记住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的概念. 2.能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的确切含义,会用它 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别平衡力和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
重点难点
重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的特点.
难点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 解和应用.
答案:B
题后反思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 一物体上,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 体上.
1.(多选)2013 年 12 月 2 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点火起飞,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太空.下 面关于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
知识点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提炼知识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一个 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 这个物体也有力的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 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 一个力就叫作反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一性质,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本节→牛顿第三定律→作反用作力用力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2022/4/162022/4/162022/4/16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2022/4/162022/4/162022/4/164/16/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62022/4/16April 16,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习目标
1.清楚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记住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的概念. 2.能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的确切含义,会用它 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别平衡力和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
重点难点
重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的特点.
难点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 解和应用.
答案:B
题后反思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虽然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 一物体上,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 体上.
1.(多选)2013 年 12 月 2 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点火起飞,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太空.下 面关于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
知识点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提炼知识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一个 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 这个物体也有力的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 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作作用力,另 一个力就叫作反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一性质,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力学教学课件ppt

04
力学实验与实验设备
力学实验的基本类型与目的
验证性实验
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力学理论或 定律。
研究性实验
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力学现象或材 料的力学性能。
综合性实验
旨在通过实验综合运用多种力学理 论或技术。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力学试验机
振动测试系统
用于测试材料或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
用于测试结构的振动特性及其对外部激励的 响应。
1. 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等。
详细描述
2. 应用:利用动力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车辆行驶 时的阻力、火箭升空所需的推力等。
03
力学应用
结构力学与材料力学
• 结构力学 •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平衡和变形规律。 • 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力和运动规律。 • 弹性力学:研究物体在弹性范围内的变形和应力关系。 • 材料力学 • 材料强度: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强度和屈服条件。 • 材料刚度: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弹性模量。 • 材料稳定性: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失稳条件和稳定性问题。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
• 流体力学 • 流体静力学:研究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压力和平衡规律。 • 流体动力学: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下的速度和应力关系。 • 流体阻力和压强:研究流体在运动中遇到的阻力和压强分布规律。 • 液压传动 •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提供液压系统动力输出的设备。 • 液压阀和液压缸:控制液压系统流量和压力的设备。 • 液压系统的维护和调试:保证液压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措施。
力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性
总结词
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中扮演 重要角色。
2013高考一轮复习优秀课件:第二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答案:1.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力等于零 3.一系列的 2.物体所受的合外
要点深化
1.对平衡的认识 静止的物体一定平衡,但平衡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因为还 有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另外,匀速圆周运动不属于平衡,属 于变速运动. 2.三个不平行的力平衡的基本特性 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因为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 力平衡问题.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特征一:三个不平行的力平衡时,其力的作用线(或延长 线)必相交一点,且三力共面(汇交共面性).
(2)假设法 在受力是否存在,是存在但不明其方向时, 我们可根据力的性质假设一个方向给该力,然后通过分析运动 状态利用定律判断是否存在或利用定律列式计算得出该力的大 小和方向.
2.受力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为避免漏力,应做到 ①养成“一重二弹三摩四其他”的顺序分析受力的习惯; ②分析弹力、摩擦力这些接触力时,按一定的绕向围绕研 究对象,对其接触面逐一分析. (2)为避免多力,应注意
解析: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1)P受到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MN不对P产生作用力,所 以外力为2个. (2)MN 对 P 产生作用力时,根据受力平衡状态,画出受力 图(如图). 答案:AC
题型二
平衡问题中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木 块a与b叠放在水平面上,a受到斜向上 与水平成θ 角的力作用,b受到斜向下 与水平成θ 角的力作用,两力大小均 为F,两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 )
题型三
用图解法求动态平衡问题
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或力的矢量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的变 化关系,常常可形象、直观地定性分析物体所受各力的变化 情况.
如图所示,保持O、A点不变, 将B点向上移,则BO绳的拉力将(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要点深化
1.对平衡的认识 静止的物体一定平衡,但平衡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因为还 有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另外,匀速圆周运动不属于平衡,属 于变速运动. 2.三个不平行的力平衡的基本特性 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因为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 力平衡问题.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特征一:三个不平行的力平衡时,其力的作用线(或延长 线)必相交一点,且三力共面(汇交共面性).
(2)假设法 在受力是否存在,是存在但不明其方向时, 我们可根据力的性质假设一个方向给该力,然后通过分析运动 状态利用定律判断是否存在或利用定律列式计算得出该力的大 小和方向.
2.受力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为避免漏力,应做到 ①养成“一重二弹三摩四其他”的顺序分析受力的习惯; ②分析弹力、摩擦力这些接触力时,按一定的绕向围绕研 究对象,对其接触面逐一分析. (2)为避免多力,应注意
解析: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1)P受到重力和弹簧弹力作用,MN不对P产生作用力,所 以外力为2个. (2)MN 对 P 产生作用力时,根据受力平衡状态,画出受力 图(如图). 答案:AC
题型二
平衡问题中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木 块a与b叠放在水平面上,a受到斜向上 与水平成θ 角的力作用,b受到斜向下 与水平成θ 角的力作用,两力大小均 为F,两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则( )
题型三
用图解法求动态平衡问题
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或力的矢量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的变 化关系,常常可形象、直观地定性分析物体所受各力的变化 情况.
如图所示,保持O、A点不变, 将B点向上移,则BO绳的拉力将(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013高考一轮复习优秀课件:第二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三单元 第5课时

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弹力与形变量肯定有关系.为了研究弹簧形变量与弹力的 关系,我们选定一根符合实验条件的弹簧,先将弹簧悬挂在 铁架台上(如右图所示),分别用质量一致个数不同的钩码悬挂
在弹簧的下方,待钩码静止后,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伸长量, 探究弹簧所受的拉力(用钩码的重力替代)和弹簧伸长量(或长 度)的关系. 3.如何选择实验器材 需要的器材见下列表格(打“√”表示选用的):
答案: 1.弹力 伸长量 悬挂钩码的重力 2.绘制 分析 伸长量 在长度坐标上存在正截距 3.超过其弹性限度 长度 正比 通过原点
要点深化 1.如何提出猜想与假设 对于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可提出这些猜测与假设: (1)弹力大小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2)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 比;(3)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 平方成正比.
必修1 第二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单元:实验与探究
第5课时-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考点
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基础回顾 1.为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需要测量________和 弹簧的________.弹力可借助________来代替,伸长量可利用刻 度尺进行测量. 2.本实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图象,这个实验中的 两个典型图象分别是弹力和弹簧的________的关系图象以及弹力 和弹簧的________的关系图象.前者反映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成 ________关系,是一条________的斜线;后者反映弹力和弹簧的 长度成线性关系,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的斜线. 3.悬挂钩码的数量限制:弹簧所受的弹力不能__________.
(4)该弹簧的劲度k为____________ N/m.
答案:(1)弹力 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摩擦力的理解和计算
典例 4 如 图 4 所示,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 F=8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1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 A.当木块以 1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为 8 N B.当木块以 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
其中f1x=N 1x,N 2x=f2x,即它们 的水平分力互相抵消,木块在水平 方向无滑动趋势,因此不受地面的 摩擦力作用. 解法二 整体法:由于三角形木块 和斜面上的两物体都静止,可以把 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如右图所示,竖直方向受到弹力 (m1+m2+M)g和支持力N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 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不受摩擦力作用. 答案 D
解析 从图1中把A隔离出来,在隔离体A上画上重力 G.从图1中可看到A跟其他物体有两个接触面:左面接 触B,下面接触地面.两个接触面经分析都有挤压, 有弹力:B对A的弹力是水平向右的推力NBA,地面对 A的重力是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A、B接触面没有相对 滑动经分析也没有相对滑动趋势,没有摩擦力;A和 地接触面有相对滑动,有滑动摩擦力f,方向水平向 左.所以物体A受四个力:重力G,推力NBA,支持力 N,摩擦力f.把所有弹力和摩擦力都画到隔离体上, 就得到A的受力图如下图所示.
摩擦力f1、f2.由两物体的平衡条件知, 这四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N1=m1gcos θ1,N2=m2gcos θ2,f1=m1gsin θ1,f2= m2gsin θ2 它们的水平分力的大小(如上图所示)分别为 N1x=N1sin θ1=m1gcos θ1sin θ1, N2x=N2sin θ2=m2gcos θ2sin θ2 f1x=f1cos θ1=m1gcos θ1sin θ1 f2x=f2cos θ2=m2gcos θ2sin θ2
章末复习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网络相互作用 1.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 相互 力的相互性、矢量 性、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 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改
变
3.四种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4.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按效果分类:动力、阻力、拉力、压
力、支持力等
重力
产生:由于地球吸引 方向: 竖直向下 大小:G=mg 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 作用点,质量分布
答案 见解析
典例 2 如图 2 所示,物体 A、B 在力 F 的作用下一起
以相同的速度沿 F 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 A 所受
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甲、乙两图中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同 B.甲、乙两图中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反 C.甲、乙两图中A物体均不受摩擦力 D.甲图中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A受摩擦力,方向和
到的摩擦力小于 8 N C.当水平拉力 F=20 N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0 N D.将水平拉力 F 撤去,木块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解析 竖直方向上木块的重力与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始终平衡. 水平方向上,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与 滑动摩擦力f平衡,故f=F=8 N.且滑动摩擦力方向 向左. 当F=20 N时,因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均没有变化,故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 8 N.注意此时F>f,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 同理,当木块速度为2 m/s及木块越来越慢时,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仍为8 N,故选A. 答案 A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大小:0<f≤fmax
产生:① ② ③ 相对运动 方向:沿接触面,并且跟物体
大小:f=μN
力的合成 和分解
合力和分力: 遵 循 的 法 则 : 平 行 四 边 形 定 则 或三角形
两分力的合力范围:|F1-F2|≤F ≤F1+F2 正交分解
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
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性:两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图3
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
三角形木块
()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因m1、m2、θ1、θ2的数值均未给出 D.以上结论均不对
解析 解法一 隔离法:把三角形木 块隔离出来,它的两个斜面上分别 受到两物体对它的压力N 1、N 2,静
fmax=f滑=μN =0.3×120 N=36 N
无先后之分 同性质: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异体性:两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不能互相抵消
综合探究
专题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 典例 1 分析图 1 中物体 A 受的力,画出受力图,并说
明各力的性质.
图1 思路点1拨.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受 力分析→画受力图. 2.受力分析的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
F相同
解析 用假设法分析:甲图中,假设A受摩擦力,与 A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受力为零不符,所以A不受 摩擦力;乙图中,假设A不受摩擦力,A将相对B沿斜 面向下运动,从而判断出A受沿F方向的摩擦力,正 确答案应选D. 答案 D
典例3 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
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
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 个物体,m1>m2,如图3所示,若
均
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
产生:① ②
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 ,与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①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接触面,
②绳拉力的方向总沿绳的方向,并指向
胡克定律:F=kx
静摩擦力
产生:① ② ③ 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
典例5 如图5所示,物体A、B的质量
均为6 kg,A与B、B与水平桌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3,两接触
图5
面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与滑动摩擦力等大.滑轮及绳
的质量均不计,水平拉力F=30 N.则A对B的摩擦
力多大?方向如何?桌面对B的摩擦力多大?方向
如何?(g取10 m/s2)
解析 对 A 、B 整体分析,对 地面的压力 N=mAg+mBg=120 N. 故 B 受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