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七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 《涉江采芙蓉》课件(32张ppt)
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 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 孤独凄清;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
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 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 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想起了 一声凄伤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 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发自男主人公的心 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的, 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同一个声音:它仿佛 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 居的夫妇的痛苦叹息。
君子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香草意向
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常用来譬喻高 洁的品格,表达对美好的向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歌前两句虽没有直接描写爱 情,却隐含着主人公忠贞、美好的 品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03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01
采之欲遗谁,所思添在加标远题 道。 还顾望旧乡0,2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添加,标题忧伤以终老。
我踏过江0水3 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添加了标题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 老异乡。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
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 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 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想起了 一声凄伤的浩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 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发自男主人公的心 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的, 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同一个声音:它仿佛 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 居的夫妇的痛苦叹息。
君子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香草意向
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常用来譬喻高 洁的品格,表达对美好的向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歌前两句虽没有直接描写爱 情,却隐含着主人公忠贞、美好的 品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03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01
采之欲遗谁,所思添在加标远题 道。 还顾望旧乡0,2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添加,标题忧伤以终老。
我踏过江0水3 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添加了标题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 老异乡。
高中语文必修二《 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实用课件 (共24张PPT)
“还顾”回头看,这个词语动作性和画面感很 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 和心情。
“漫浩浩”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这是写主人公 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 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
炼 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字
幽叹 同
怀 乡 思夫
采莲
男
女
ß 现在讨论一下,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 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请大 虚实结合,耐人寻味。 ß 从对面写起 ß 语言纯朴直率而意境高洁清幽。
作业: 1、背诵课文《涉江采芙蓉》,并准备默写。 2、完成《优化设计》上的本课练习。
本诗书抒写了什么情感? 离别相思之苦
(缓慢,悠长,低婉,哀伤的语气)
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本诗的大致情节。
ß 明确: 一个人去采莲,想把美丽的莲花送 给思念的人,结果因为路太远没送出去, 想到以后也不能跟TA生活在一起,所以很 伤感。
ß 结构思路: ß 采花 —— 送花 —— 望乡 —— 忧伤
诗歌 品味 鉴赏
涉江/采/芙蓉, 渡过江水去采莲花,生有兰草的 兰泽/多/芳草。 沼泽地长满多种芳草。
这两句选择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 菡萏、净友、芰荷等。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以荷花 喻君子圣洁之风范。
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朝 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 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漫浩浩”长路漫漫无边无际,这是写主人公 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 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
炼 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字
幽叹 同
怀 乡 思夫
采莲
男
女
ß 现在讨论一下,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 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请大 虚实结合,耐人寻味。 ß 从对面写起 ß 语言纯朴直率而意境高洁清幽。
作业: 1、背诵课文《涉江采芙蓉》,并准备默写。 2、完成《优化设计》上的本课练习。
本诗书抒写了什么情感? 离别相思之苦
(缓慢,悠长,低婉,哀伤的语气)
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本诗的大致情节。
ß 明确: 一个人去采莲,想把美丽的莲花送 给思念的人,结果因为路太远没送出去, 想到以后也不能跟TA生活在一起,所以很 伤感。
ß 结构思路: ß 采花 —— 送花 —— 望乡 —— 忧伤
诗歌 品味 鉴赏
涉江/采/芙蓉, 渡过江水去采莲花,生有兰草的 兰泽/多/芳草。 沼泽地长满多种芳草。
这两句选择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 菡萏、净友、芰荷等。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以荷花 喻君子圣洁之风范。
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朝 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 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谊绵长,永志不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转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想念等感情,另
朗诵感知 归 园 田 居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迎——敬慕贤才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作 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之忧。
•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 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入的内涵呢?
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庆祝。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 对全诗在营建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幽静、高洁的感觉。屈 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 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建了 幽静高洁的意境。
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 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明确: •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疑未定,彷徨不知何去
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期望。
•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期望多纳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 天下的愿望。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2《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8.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写一段赏析的文字,可以从意象的内涵,手法的运用, 以及如何体现对人生的反思等角度来写你的理解。字 数300左右。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
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 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 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 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 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 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 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 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 效果。
清人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 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 生新故之感。”(《古诗源》)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人一时所作,它大致产生于东 汉后期。作者是一些仕途失意或异乡漂泊的文士,他 们在作品里抒写着种种苦闷忧愤的情绪。语言浅近自 然,又异常精练。
《古诗十九首》题材内容可分为两类: ①失志和伤时之感。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
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 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 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 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 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2单元7《涉江采芙蓉》课件17张PPT
三、鉴赏品味
1、一、二句写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2、三、四句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3、五、六两句中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
4、五、六句描写的有人认为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 女子,你怎么看?本诗表达的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 思乡怀人?
5、最后的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有怎样的 “情”?
• 5、最后的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有怎样的“情”? 痛苦、忧伤的心情。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
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 “忧伤”。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表意境。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表现形式:常用“忆”、“想得”、“遥知”、
“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一是将写自己与写对方 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映衬。二是通篇纯从设想对方 来展开艺术构思,宛转曲达。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千里之外的自己。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分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
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 处境;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 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 怜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课件 (16张PPT)
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理解?本 文中“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有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 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 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清幽、高洁
小结
融
乐
景 情
衬 入
哀
景
情
本诗特点:
一、意境高洁、清幽
涉 江 采 芙 蓉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2.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01 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02 整体感知
读一读
诗歌大意
踏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到兰草生长 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 故乡的爱人吧
回头望望远处那曾经的家,却又长路 漫漫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 忧伤以至终老
03 深入探究
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 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提示: 涉江 采芙蓉 环顾望乡
采莲的可能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 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还顾望旧乡”的可能是在外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男子
如何理解“还顾望旧乡,长路漫 浩浩。”
背景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 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切选举、盗荣宠者不 可胜数也,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 乎?”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 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 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 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 别相思之情,从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 ,没落的时代面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26张PPT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 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 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4、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痛苦忧伤的心情,还能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相爱的人的 真挚深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 之切;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 之“忧伤”。
重难点: 1.学习通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的方法来
体会情感。(重点)
2.学习并掌握诗歌所使用的手法(难点)
《
①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梁
古
代萧统收 九
③“五言之冠冕”--刘勰《文 心雕龙》
首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
-钟嵘《诗品》
④主要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
相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 ①采用了对写法。 ②想象兄弟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感到少了客居在 外的自己而倍生思念之情。 ③将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感表达得更曲折。
表达技巧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情感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 鉴赏诗歌中所用的手法
1、分析诗歌抒情方式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的采莲背景上,写独自
空白演思示念以爱乐人景的衬忧哀伤情。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次失望之余,无可奈 何到了极点,只好直抒 胸臆。
2、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对写法
就是从对面写来,也叫主客移位。是古代思乡思 亲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 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想念自己 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4、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痛苦忧伤的心情,还能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相爱的人的 真挚深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 之切;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 之“忧伤”。
重难点: 1.学习通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的方法来
体会情感。(重点)
2.学习并掌握诗歌所使用的手法(难点)
《
①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梁
古
代萧统收 九
③“五言之冠冕”--刘勰《文 心雕龙》
首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
-钟嵘《诗品》
④主要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
相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 ①采用了对写法。 ②想象兄弟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感到少了客居在 外的自己而倍生思念之情。 ③将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感表达得更曲折。
表达技巧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情感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 鉴赏诗歌中所用的手法
1、分析诗歌抒情方式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的采莲背景上,写独自
空白演思示念以爱乐人景的衬忧哀伤情。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次失望之余,无可奈 何到了极点,只好直抒 胸臆。
2、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对写法
就是从对面写来,也叫主客移位。是古代思乡思 亲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 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想念自己 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涉江采芙蓉》课件 (41张PPT)
西北有高楼
•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 此诗借不遇佳人“知音”之悲,抒写了自 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 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 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 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 悲凉和迷茫。全诗融情于景,语言形象生 动,风格朴素浑厚,运用典故以及比喻、 寄托等手法,从高楼写起,以高飞作结, 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写得 缥缈空灵。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 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 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 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 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 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 去。
感情的纯洁、美好。
表相思之情之物: 红豆;明月和酒在传统文化中也经常用来作相 思的事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额,此物最相思。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 情感是否有变化?
轻松欢快
黯然销魂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 你从“远道”一词品出 什么?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 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 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诗歌第三句运用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 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PP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题探究
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 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美在情感。美丽的花草,美好的行 为,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 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抒情主人公是谁?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 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看法一
一、美在意象。“芙蓉”“兰泽”“芳 草”等词语,读之便觉香气袭人,沁人 心脾。
正值盛夏时节,江边花香日暖, 娇花撩人,主人公见此情景满心想要 采到鲜荷,甚至不惜“涉江”之劳。
二、美在行为。因为本诗所写的是主人公 于夏日江边采摘芙蓉以送爱人的情节。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 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 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 亲朋的美好祝愿。
推己及人的写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 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 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 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 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题探究
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 是意境高洁、清幽;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美在情感。美丽的花草,美好的行 为,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 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抒情主人公是谁?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 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看法一
一、美在意象。“芙蓉”“兰泽”“芳 草”等词语,读之便觉香气袭人,沁人 心脾。
正值盛夏时节,江边花香日暖, 娇花撩人,主人公见此情景满心想要 采到鲜荷,甚至不惜“涉江”之劳。
二、美在行为。因为本诗所写的是主人公 于夏日江边采摘芙蓉以送爱人的情节。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 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 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 亲朋的美好祝愿。
推己及人的写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 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 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 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 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1张PPT)
• 内容上: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 •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 柏》 写离别、相思,忧虑人生无常的情感。
•
• 诵读——感悟 •
叙述的转折点,本来采芙蓉,忽然转 还顾:
折 ,远行的男子蓦然回首想到各在天 一涯的妻子,错愕伤感之情跃然纸上。
• 1.2句起兴,以采芙蓉引发主人公内心的怅然遥 想之情。情景交融,叙事开端,语气平静缓和。 • • 3、4句叙事转折,描写主人公沉吟低思,乐景衬 哀情,更显忧伤。 • 5、6句空间转换,男子和女子相去万余里,无法 相聚不免悲伤。 • 7、8句最后两句痛苦而真实的哀伤,黯然销魂。
• • 虚实相生(对写法):抒情主人公撇开自己 从想象对方入手,把“我思人”想象折射为 “人思我”,明明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 思念自己,给人“代为抒情,其情更远”, 以虚衬实,使得感情表达更为深沉,余味无 穷,含蓄深挚。 •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分角色朗读
女生(1——4) • 男生(5——6) • 齐读最后两句
•
莲 子 清 如 水 。
低 头 弄 莲 子 ,
莲 花 过 人 头 ;
采 莲 南 塘 秋 ,
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以芙蓉比喻自己的忠心,政治上坚持自我,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芙蓉象征了屈原的清高不俗的品 格。
芙蓉的意象表达的是纯洁坚贞的品质, 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课件人教版
这场斗争和探春的反抄检鸳鸯的反霸占晴雯的反迫害尤三姐的反淫乱等斗争交织相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与腐败反映出当时已经萌发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统治传统旧思想的矛盾显示了封建作品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虽事件繁纷但错落有致
•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 陈子昂
• 兰若①生春夏,芊蔚②何青青!
赢 回得顾.望 仓旧 皇北乡顾 .看回 头,回头看 顾大三行顾.不臣顾于.细草谨庐之考中虑探问、拜访
顾 子.布念、蓄元劣表物诸终人无各所用顾.妻只子是顾 ,惜 不过、顾 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词类活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榆柳荫.后檐(名词用作动词,遮蔽) 鼓.瑟吹笙(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 去日苦.多(意动用法,以……为苦) 山不厌.高(意动用法,以……为厌)
• (6)诗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 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衿”,是衣领。“青衿”, 是周代学子的服装,这里作为贤士的代称。 “悠悠”,长的样子,形容绵长的思念之 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 《诗经·郑风·子衿》篇中的成句。“君”, 这里指所思慕的贤才。“沉吟”,就是低 吟,用低声吟诵表示渴念。“呦呦”,形 容鹿叫的声音。“苹”,指艾蒿。“鼓”, 是弹奏。“呦呦鹿鸣”以下四句是引用
•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 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 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 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 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晋宋时,这 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
• (2)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 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 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 三年(192),为兖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 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 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 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 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 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
•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 陈子昂
• 兰若①生春夏,芊蔚②何青青!
赢 回得顾.望 仓旧 皇北乡顾 .看回 头,回头看 顾大三行顾.不臣顾于.细草谨庐之考中虑探问、拜访
顾 子.布念、蓄元劣表物诸终人无各所用顾.妻只子是顾 ,惜 不过、顾 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词类活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榆柳荫.后檐(名词用作动词,遮蔽) 鼓.瑟吹笙(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 去日苦.多(意动用法,以……为苦) 山不厌.高(意动用法,以……为厌)
• (6)诗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有何作用?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 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衿”,是衣领。“青衿”, 是周代学子的服装,这里作为贤士的代称。 “悠悠”,长的样子,形容绵长的思念之 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 《诗经·郑风·子衿》篇中的成句。“君”, 这里指所思慕的贤才。“沉吟”,就是低 吟,用低声吟诵表示渴念。“呦呦”,形 容鹿叫的声音。“苹”,指艾蒿。“鼓”, 是弹奏。“呦呦鹿鸣”以下四句是引用
•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 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 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 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 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晋宋时,这 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
• (2)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 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 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 三年(192),为兖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 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 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 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 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 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7张PPT)
----- 杜甫《月夜》
三、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
爱之深才会思之切,才会见 荷花而欲遗之,遗之而不得 故深情回望,回望中更感路 途遥渺,相聚无望,于是, 郁积在心中的忧伤就幻化为 天地间的一声幽叹。 叹什么? 同心却离居,忧伤以终老。
“莲子”即“怜子”,“青”即
“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 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 情的纯洁。
由于“莲”与“怜”音同,“莲子”即 “怜子”,“青”即“情”〖莲心〗和 “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 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 着自己。
《邶(bèi)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 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 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 且异。匪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清人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 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 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 之感。”(《古诗源》)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人一时所作,它大 致产生于东汉后期。作者是一些仕途失意 或异乡漂泊的文士,他们在作品里抒写着 种种苦闷忧愤的情绪。语言浅近自然,又 异常精练。
《古诗十九首》题材内容可分为两类: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 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 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 不忘自己。
推己及人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
爱之深才会思之切,才会见 荷花而欲遗之,遗之而不得 故深情回望,回望中更感路 途遥渺,相聚无望,于是, 郁积在心中的忧伤就幻化为 天地间的一声幽叹。 叹什么? 同心却离居,忧伤以终老。
“莲子”即“怜子”,“青”即
“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 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 情的纯洁。
由于“莲”与“怜”音同,“莲子”即 “怜子”,“青”即“情”〖莲心〗和 “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 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 着自己。
《邶(bèi)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 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 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 且异。匪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清人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 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 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 之感。”(《古诗源》)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人一时所作,它大 致产生于东汉后期。作者是一些仕途失意 或异乡漂泊的文士,他们在作品里抒写着 种种苦闷忧愤的情绪。语言浅近自然,又 异常精练。
《古诗十九首》题材内容可分为两类: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 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 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 不忘自己。
推己及人的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7 涉江采芙蓉(共26张PPT)
初步了解
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 情感?从什么地方可以看 出?
诗歌鉴赏品味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 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 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 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 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 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 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 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 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 好祝愿。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 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 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兰泽多芳草”一句从景与情的角度 来说属于什么类型的景物?
乐景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 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思考
1、这两句诗歌从整首诗歌的 内容上看有什么作用?
涉 江 采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芙 还顾望旧乡 蓉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轻松、愉快 (乐景)
失落
思念家乡 孤独忧伤 (哀情)
乐景 衬
哀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探究: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 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 女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荷花又叫芙蓉,自古以来就
是文人墨客喜爱的花,它出现在 文人墨客的诗文之中,大家能不 能列举出一些写荷花的诗句来?
爱莲说
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涉江采芙蓉》课件33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三、赏画面,析意境
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各幅画面的主人公一样吗?营 造了怎样的意境?
画面一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 子。她与众多女子的 嬉笑不同,她注视着 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意境总结:那是一个 夏日,花香日暖,江上芙 蓉朵朵,赏心悦目,一幅 纯美静谧的画面,一个高 洁优雅的意境。这样的意 境,意在表达感情的纯洁 和美好。
涉 江 采 芙 蓉
知识导读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
古 选》,归入“杂诗”,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诗 的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
十
梁代钟嵘《诗品》将它列入上品,“文温以丽,
九 首
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观其结体散文, 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 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 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艺术特色
3.乐景写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整体把握
疏通诗歌大意,回答下列问题: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相爱之人两地相隔的极度相思、感伤之情。
二、找诗眼,抓主旨 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 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二 7 涉江采芙蓉 (共14张PPT)
学习文本
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 什么作用? 本诗的主要意象就是芙蓉,芙蓉就是莲花, 又叫荷花、芰荷、芙蕖等。
《爱莲说》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莲,花之君子者 也 君子之花: 高洁品质 优雅气质 优美姿态 庄重仪表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佳人之花:一片绿荷红莲丛中,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 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 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 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荷花意象总结: 荷 花在很多情况下被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 来使用,表达一种 圣洁、高洁、坚贞 ,爱情美好的意味 。
什么是意象?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 联想?
总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 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 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 现的贴切自然。
归纳:
1、形象可以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 2、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 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 意象由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 和物。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生 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这两句诗还有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芙蓉”“兰泽”“芳草”意象,让人顿 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感情的纯 洁、美好。
主人公心情:轻快、欢快、高兴 意境总结:那是一个夏日,花香日暖,江 上芙蓉朵朵,赏心悦目,一幅纯美静谧的 画面,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在这样的意 境下,我们的主人公驾着一叶轻舟,慢慢 摇着船桨,穿梭在荷叶中,去采那一朵莲 花。
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远 声音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
小结:恬静 空阔 幽雅 朦ppt精胧选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1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 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 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
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 的形象。
3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蓉 。,。,。?。,
ppt精选
4
诗歌首句提到“芙蓉”,这对全 诗的意境营造有什么作用?
你对“采芙蓉遗所思”这种行 为怎么理解?
芙蓉,常被用作高尚纯洁品德的象 征,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表达了主人 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ppt精选
11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除了表 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 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 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32
小雅·鹿鸣(节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ppt精选
3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比喻人才)
忧深 刻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
揭
阔谈讌,心念旧恩。
示 曹
谁“越陌度阡”?谁和谁“契阔谈宴”? 操 求
喜 越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您屈驾来
ppt精选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二单元第7课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0张PPT)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思妇相思之苦, 对社会动荡之不满,时光短暂之感……突出地 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 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 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 面貌。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艺术上又继承了 《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 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 种独特的“浑成”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 为“五言之冠冕”。 感情特征:感伤、苦闷。
神话传说
在源远流长的我国神 话传说中,大慈大 悲的观音菩萨的形 象可谓深入民心, 她端坐莲花盘,时 时准备普渡众生。 在人们的心目中, 莲花又成了神圣、 博爱、救人于苦难 的代表。
小结:
可见,在古人的心 目中,莲是高洁、 美好的象征,用莲 来表情达意,表明 抒情主人公的雅洁 以及所表达感情的 纯洁和美好。
Hale Waihona Puke 具体研读 4.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 还能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 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 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具体研读
5.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意境高洁、清幽。 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具体研读 1.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 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也是象征,意在从侧 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 纯洁和美好。
具体研读 2.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 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 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爱莲说
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 子者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2 第7课 涉江采芙蓉 课件 (共56张PPT)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 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 纯洁和美好。
涉 江 采 芙 蓉
• • • • • •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 的遥远无尽头。 •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 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 ⑧终老:终生。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 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 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 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 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 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 “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 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 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 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 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 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 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 • • • • • •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西北有高楼
• • • • • • • •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涉 江 采 芙 蓉
• • • • • •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 的遥远无尽头。 •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 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 ⑧终老:终生。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 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 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 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 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 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 “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 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 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 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 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 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 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 • • • • • •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西北有高楼
• • • • • • • •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 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你认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呢? 忧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 什么样的感情呢?
求贤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 么而“求贤”呢?
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
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
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
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
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
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契阔谈讌,
心念旧恩。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诗歌解读
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பைடு நூலகம்划着船在江中采莲,水边江畔,兰草盛开, 芳草茵茵。
简析:起首两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 “芳草”等意象,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 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翻译:采来了光艳美丽的莲花,要赠给谁呢?我所倾心 思慕的人儿啊,他正在远方的道路上孤身独行。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简介
•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 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诗。
• “古诗”与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 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 种诗体。
•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长子, 昭明太子。《文选》是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 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 明文选》。
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 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 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 的效果。
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们感情深厚,情意投合,却天南地北,无法相 见。恐怕只能在无尽的忧伤中孤独地度过晚年,直至老 去了。
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 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 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拓展思考:最后两句有何特色?
• 整首诗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当读到结 句时,让人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念之情 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含蓄婉 曲的表达方式,使之如山泉之曲折奔流, 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 撼人心魄的巨声。在哀伤中老去,这多么 令人心碎!
2、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 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
比 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总结
•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
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
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
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
简析: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较为缓和。“远道”一 词为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将人物置于 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 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回头遥望故乡,山高水远,只有漫漫长路杳无尽头。
简析:这两句空间突然转换,远方的游子此刻正带着无限 忧愁,回望着家人爱人所在的故乡。但他并未望见故乡的 山水、故乡采莲的妻子,他望见的无非是漫漫“长路”, 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云烟!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 生苦短”,为什么并非“唯有杜康”了 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 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 还要去“周公吐哺”,要做什么“统一 大业”呢?岂不很苦吗?
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 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
短歌行
关于作者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 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部后, 率军南下,败于赤壁。子曹丕称帝, 追尊为武帝。“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有《蒿里行》、《观沧海》等篇,著 有《曹操集》。与其子曹丕、曹植合 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 被称为“建安风骨”,团结在他们周 围的一批诗人叫“建安诗人”。
开头两节,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 功业未成的深深感慨。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三至七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 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 向我。
第八节表现了诗人搜揽天下贤才以完 成统一大业的宏伟决心。
情感基调: 慷慨、悲凉
•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 —钟嵘 ·《诗品》
•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刘勰 ·《文心雕龙》
•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毛泽东
译文对照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 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 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 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延伸探究: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 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 呢?
《庭中有奇树》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可见,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 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 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 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 之情。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 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 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 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 持槊歌此《短歌行》。
字词
譬pì如 呦yōu呦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 越陌mò 度dù阡qiān 三匝zā 吐哺 bǔ
当(对着)歌 几何(多少) 苦(苦于)多 何以(用什么) 悠悠(长久) 可掇(采取) 契阔(久别重逢) 谈讌(通“宴”,欢宴) 三匝(周) 厌(满足)深 相存(问候)
诗眼
人生短暂
忧
人才难求
朝露
[品味鉴赏]
生命短促、易逝。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 《赠白马王彪》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 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招纳贤才
酒
孤独 思乡 感伤
忧愁
探究诗法:
⒈化用成诗,引用典故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魏源“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陈沆“此诗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解》: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鲁周公世家》)
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诗人“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但此愁不是 消极颓废的情感,而是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而苦苦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 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用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你认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呢? 忧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 什么样的感情呢?
求贤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 么而“求贤”呢?
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
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
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
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
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
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契阔谈讌,
心念旧恩。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诗歌解读
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翻译பைடு நூலகம்划着船在江中采莲,水边江畔,兰草盛开, 芳草茵茵。
简析:起首两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 “芳草”等意象,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 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翻译:采来了光艳美丽的莲花,要赠给谁呢?我所倾心 思慕的人儿啊,他正在远方的道路上孤身独行。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简介
•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 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诗。
• “古诗”与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 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 种诗体。
•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长子, 昭明太子。《文选》是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 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 明文选》。
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 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 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 的效果。
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我们感情深厚,情意投合,却天南地北,无法相 见。恐怕只能在无尽的忧伤中孤独地度过晚年,直至老 去了。
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 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 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拓展思考:最后两句有何特色?
• 整首诗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当读到结 句时,让人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念之情 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含蓄婉 曲的表达方式,使之如山泉之曲折奔流, 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 撼人心魄的巨声。在哀伤中老去,这多么 令人心碎!
2、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 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
比 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总结
•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
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
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
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
简析: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较为缓和。“远道”一 词为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将人物置于 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 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翻译:回头遥望故乡,山高水远,只有漫漫长路杳无尽头。
简析:这两句空间突然转换,远方的游子此刻正带着无限 忧愁,回望着家人爱人所在的故乡。但他并未望见故乡的 山水、故乡采莲的妻子,他望见的无非是漫漫“长路”, 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云烟!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 生苦短”,为什么并非“唯有杜康”了 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 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 还要去“周公吐哺”,要做什么“统一 大业”呢?岂不很苦吗?
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 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
短歌行
关于作者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 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部后, 率军南下,败于赤壁。子曹丕称帝, 追尊为武帝。“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有《蒿里行》、《观沧海》等篇,著 有《曹操集》。与其子曹丕、曹植合 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 被称为“建安风骨”,团结在他们周 围的一批诗人叫“建安诗人”。
开头两节,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 功业未成的深深感慨。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三至七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 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 向我。
第八节表现了诗人搜揽天下贤才以完 成统一大业的宏伟决心。
情感基调: 慷慨、悲凉
•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 —钟嵘 ·《诗品》
•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刘勰 ·《文心雕龙》
•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毛泽东
译文对照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 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 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 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延伸探究: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 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 呢?
《庭中有奇树》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可见,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 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 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 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 之情。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 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 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 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 持槊歌此《短歌行》。
字词
譬pì如 呦yōu呦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 越陌mò 度dù阡qiān 三匝zā 吐哺 bǔ
当(对着)歌 几何(多少) 苦(苦于)多 何以(用什么) 悠悠(长久) 可掇(采取) 契阔(久别重逢) 谈讌(通“宴”,欢宴) 三匝(周) 厌(满足)深 相存(问候)
诗眼
人生短暂
忧
人才难求
朝露
[品味鉴赏]
生命短促、易逝。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 《赠白马王彪》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 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
招纳贤才
酒
孤独 思乡 感伤
忧愁
探究诗法:
⒈化用成诗,引用典故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魏源“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陈沆“此诗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管子.形解》: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鲁周公世家》)
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诗人“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但此愁不是 消极颓废的情感,而是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而苦苦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 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用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