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类、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鉴定

合集下载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深度思考](1)上述实验选材的标准是什么?提示①被检测物质含量丰富;②材料接近无色;③易取材,易操作等。

(2)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之前为何要留出部分组织样液?提示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鉴定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提示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4)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什么颜色?提示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蓝色[Cu(OH)2的颜色]。

(5)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要先加入试剂A,后加入试剂B?提示先加入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只有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才容易与Cu2+发生颜色反应。

(6)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如果没有产生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能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蓝色Cu(OH)2絮状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结果。

(7)脂肪鉴定实验中为什么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而不用清水?提示因为苏丹Ⅲ或苏丹Ⅳ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中,而不溶于清水中。

[技法提炼]1.利用“一同三不同”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g/mL。

“三不同”分别指:(1)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及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及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及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基础知识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最基本元素:C2、基本元素:C、H、O、N3、主要元素:C、H、O、N、P、S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5、微量元素:Fe、Mn、Zn、B、Cu、Mo (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6、鲜重最多的元素:O 鲜重排序:O>C>H>N;7、干重最多的元素:C 干重排序:C>O>N>H)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命特有的。

2、差异性:各种元素在细胞中和无机环境中的含量却有区别。

1)、生物体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O、C、N、H、2)、无机环境最多的4种元素:O、Si、Al、Fe3、感悟拓展:1)、生物体的元素是生物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有选择地从无机环境中吸收的,这体现了生物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2)、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相同,这是细胞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表现。

三、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合物:水:85%~90%无机物化合物无机盐:1%~1.5%糖类:脂类:1%~2% 1%~1.5%蛋白质:7%~10%核酸:一般情况下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1、水: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生物体内含水超过50%,是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不同器官含水量不同。

概念;在细胞内与其它物质结合的水结合水:含量;4.5%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概念;在细胞内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自由水:含量:95.5%(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功能;①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媒介③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有机化合物④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⑤调节体温——水的比热大⑥维持细胞的形态,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温度、代谢强度等(1)自由水结合水①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②在环境条件恶劣(如低温、干旱、盐渍)时,结合水的含量增多,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糖类的检测方法:1.放射免疫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或反应物与目标糖类结合,通过测量放射同位素的放射性强度来定量糖类。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糖类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定糖类的浓度。

3.还原糖法:通过还原糖的特性,将还原糖与试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通过测量其吸光度来定量糖类的浓度。

4.酶法:利用具有特异性的酶针对特定的糖类进行酶解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检测产物的浓度来定量糖类。

脂肪的检测方法:1.水解法:将样品中的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再通过酶法或化学法测定脂肪酸或甘油的浓度。

2.胆固醇氧化酶法:利用脂肪样品中的胆固醇通过酶催化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测量产物的浓度来定量脂肪。

3.紫外吸收法:利用脂肪样品中的化学结构特性,通过紫外光谱测量脂肪的吸光度来定量脂肪的含量。

4.气相色谱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脂肪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定脂肪的浓度。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1.低里氏法:利用低里氏试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可测定的复合物,通过测量复合物的吸光度来定量蛋白质的浓度。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3.毛细管电泳法: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在毛细管中分离,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大小和形状的差异来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4.射流显色法:利用射流试剂将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胺基酸与试剂反应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测量产物的吸光度来定量蛋白质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中的每一种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具体选择方法时需根据实验要求、样本特性和实验设备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还可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确认和校准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检测方法

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检测方法

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检测方法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检测方法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很多疾病和衰老现象都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本文对近年来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检测方法作简单综述,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化学发光法等,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与评价。

各种检测技术的对象各有不同,而且各有优缺点。

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及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脂质过氧化;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检测Lipids peroxidation and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sAbstractLipid peroxidation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potential damage of biological systems. The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the protec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are concerned to our living and health. Lipids peroxidation and the methods of determination of per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biological systems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Gas chromatography, Liquid Chromatography, MS, Chemiluminescence and so on. Different methods are compared comprehensively and evaluated. A variety of detection technologies have different target clientele, but also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purposes and conditions to choose a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Keyword: lipid peroxidation, antioxidant, antioxidant activity, detection在生物体内,很多脂类含有高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在生物膜的磷脂中,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

细胞中多糖和过氧化物酶的定位实验报告

细胞中多糖和过氧化物酶的定位实验报告

细胞中多糖和过氧化物酶的定位实验报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其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分子和结构。

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在细胞中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如提供能量和结构支持等。

而过氧化物酶则是一类酶类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本实验旨在探究多糖和过氧化物酶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以揭示它们在细胞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我们选择了小麦胚芽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这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细胞模型,便于我们观察和研究。

我们采用了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结合荧光标记的抗体和荧光探针,对细胞中多糖和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定位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多糖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壁中。

在细胞质中,多糖以颗粒状或线状分布,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可能与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结构支持有关。

而在细胞壁中,多糖则以纤维状的形式存在,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细胞的保护。

这些结果表明,多糖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过氧化物酶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中。

在细胞质中,过氧化物酶呈现出斑点状或颗粒状的分布,可能与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有关。

而在细胞膜中,过氧化物酶则以环状或斑块状的形式存在,可能参与细胞膜的修复和保护。

这些结果提示,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影响。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糖和过氧化物酶在细胞中的定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分别在细胞质、细胞壁和细胞膜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多糖参与细胞的结构支持和代谢活动,过氧化物酶则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生理活动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实验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细胞中多糖和过氧化物酶的定位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它们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细胞中的脂质及糖类和脂质的鉴定

细胞中的脂质及糖类和脂质的鉴定

动物细胞中储存的脂肪 (染成橘黄色 染成橘黄色) 染成橘黄色
洋葱根尖细胞中脂肪颗粒被苏丹 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染液染成橘黄色
成年人体内储存的糖原只有几百克, 成年人体内储存的糖原只有几百克, 几百克 而脂肪的储存量高达数千克甚至十几千 而脂肪的储存量高达数千克甚至十几千 数千克甚至 这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 克。这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高明之 处”! 1克脂肪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能 克脂肪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能 量约为39kJ,1克糖原氧化分解放出能量 量约为 , 克糖原氧化分解放出能量 约为17kJ ;而1克脂肪在体内储存所占的 约为 克脂肪在体内储存所占的 体积是1克糖原体积的 克糖原体积的1/5 。 体积是 克糖原体积的
11. 表示细胞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依 表示细胞四种有机物的组成, 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
是指_________;E在动物是 (1)A是指 ) 是指 ; 在动物是 指_______,植物主要是指_________。 ,植物主要是指 。
是指_______;它是由 (脂肪 (2)F是指 ) 是指 ;它是由B( 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 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 括_______和______。 和 。 (3)C是指 ) 是指________;通式是 ; 是指
A. ①③
B. ② ③ C. ①④
D. ②④
【例2】实验测 】 得小麦、大豆、 得小麦、大豆、花生 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 大类有机物含量如下 图,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呈紫色 B. 蛋白质检测实验最好选用花生作为材料 C. 三种种子都常用来做成面粉或榨食用油 D. 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 2量相同 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

检测碳水化合物的方法

检测碳水化合物的方法

检测碳水化合物的方法一、化学检测法。

1.1 斐林试剂法。

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常用试剂。

这试剂就像一个敏锐的小侦探,专门寻找还原糖的踪迹。

它由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等混合而成。

当我们把含有还原糖的样品溶液和斐林试剂混合后,放在热水浴里加热,就像给它们安排了一场热热闹闹的聚会。

如果溶液里有还原糖,溶液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会产生砖红色的沉淀。

这沉淀就像一个小信号,告诉我们这里有还原糖呢。

这方法简单直接,就像直来直去的大老粗,虽然很实用,但是只能检测还原糖,对于非还原糖就有点爱莫能助了。

1.2 碘液法。

碘液检测法就像是一个有特殊技能的小能手。

碘液遇到淀粉就会变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老规矩”了。

我们只需要把碘液滴到疑似含有淀粉的样品上,如果立马变蓝,那十有八九就是有淀粉存在了。

这个方法简单得很,就像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不过它只能检测淀粉这种特定的碳水化合物,局限性比较大。

二、仪器检测法。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就高级多了,它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大军。

这个方法是把样品注入到流动相里,流动相带着样品在色谱柱里“奔跑”,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就像不同速度的运动员,在这个过程中会被分离开来,然后被检测器检测到。

这方法就像一个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能把各种碳水化合物分辨得清清楚楚。

但是呢,它的设备昂贵,操作也比较复杂,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就像开飞机,得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行。

2.2 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法有点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

它利用近红外光照射样品,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情况不一样,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指纹一样。

通过检测这些差异,就能判断样品里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这个方法速度快,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太多复杂的处理,就像快刀斩乱麻。

不过它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就像一个有点小脾气的孩子,有时候会闹点小别扭。

三、酶法检测。

3.1 葡萄糖氧化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是专门针对葡萄糖这种碳水化合物的。

细胞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

细胞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
第 二 节
细胞中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的 鉴定实验
主讲: 刘乔顺老师
实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糖类中的可溶性 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 等),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时生 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目的:学会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成分。 一、鉴定淀粉(参考教材) 1、材料用具 2、方法步骤
2、方法步骤
制作装片
徒手切片 材料染色 显微镜观察
漂洗浮色
(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3、实验结论: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 橘黄色。
边学边做
鉴定蛋白质
• 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操作: 1.取材: 取一支洁净试管,加入2 ml组织 样液(黄豆研磨液,蛋清稀释液) 2.加双缩脲A液(0.1g/ml的NaOH溶 液):2ml 震荡后观察颜色 3.加双缩脲B液(0.01g/ml 的CuSO4 溶液 ):3-4滴.震荡 • 4.观察颜色变化 5.结论: 大豆和蛋清中都含有蛋白质
பைடு நூலகம்
蔗糖
2 紫色 3、实验结论:淀粉遇碘变蓝色。
淀粉
2 蓝色
鉴定还原性糖
1、材料用具 2、方法步骤
蔗糖
淀粉
淀粉、1mL 稀释的唾液
2
蓝色
2
蓝色
2
砖红色沉淀
3、实验结论:糖类中的可溶性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
作用,在水浴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原理:脂肪易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1、材料用具(见教材P19)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02细菌鉴定试验-涂片染色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02细菌鉴定试验-涂片染色

涂片抗酸染色结果观察
镜检时,油镜下仔细查遍整个涂片或至少100个视野; 抗酸性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及细胞呈蓝色; TB为细长,着色不均匀,可2个以上的菌形成V、Y、T
等或平行排列等。
涂片抗酸染色结果报告
结果报告,1984年国内统一暂行规定报告方式: 未找到抗酸菌-; 找到抗酸杆菌1或2个,全视野发现1或2个; 找到抗酸杆菌+,全视野发现3-9个; 找到抗酸杆菌++,全视野发现10-99个; 找到抗酸杆菌+++,每视野发现1-9个: 找到抗酸杆菌++++,每视野发现10个以上。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吲哚(靛基质或蛋白胨水)试验: 阳性: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水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
加入指示剂形成红色界面; 阴性:加入指示剂不变色; 区分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
尿素分解试验: 阳性:尿素分解酶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氨,使培养基
呈碱性,加入指示剂为红色; 阴性:加入指示剂不变色。
4、墨汁染色查隐球菌
新生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可存在于人体体表、 口腔及肠道中;
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 器组织,主要侵犯肺、脑及脑膜;
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AIDS、恶性肿瘤、糖尿 病、器官移植及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临床上怀疑脑膜炎时,常抽取脑脊液检查细菌真菌、抗 酸菌、隐球菌。
3、涂片抗酸染色:检查抗酸杆菌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增加结核病人约800万 1000万,死亡病人约300万;
全人类的三分之一即17亿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结核病人主要见于发展中国家,尤其经济落后地区; 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广东地区发病率较高。

脂肪鉴定脂类细胞化学实验报告

脂肪鉴定脂类细胞化学实验报告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1.实验目的:用苏丹Ⅲ染液对小鼠的肠系膜细胞染色,观察细胞颜色,掌握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方法。

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2)实验药品:蒸馏水、甲醛钙溶液、70%乙醇水溶液、苏丹Ⅲ染液(3)实验材料:小鼠3.实验原理:(1)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

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很广,大体上可以分为类脂和油脂两大类。

类脂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类。

而油脂可以分为常温下常温液态的油和常温下固态的脂肪两类。

这几种脂类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

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

(2)在固定细胞时,通常使用脂溶性固定液。

然而,鉴定的材料是脂肪时,脂溶性的固定液会溶解脂肪,致使把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时,观察不到被染色的脂肪,只能看到脂肪细胞中有很大的空洞。

最好的固定材料是甲醛类的固定液。

如医学上保存尸体采用的是福尔马林,即40%的甲醛水溶液,本次实验采用的则是甲醛钙溶液。

(3)光学显微镜的切片多是石蜡切片。

在熔接石蜡时,需要用到脂溶性溶剂,而脂溶性溶剂会溶解细胞中的脂肪,因此本次实验不可采用石蜡切片。

但是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采用石蜡切片。

(4)制作切片有多种方法,如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操作简单的铺片法。

(5)脂类染色的原理是,染料溶于脂类显色。

选择溶剂时应注意,溶剂必须既溶解的染料,又不溶解掉脂类。

4.实验步骤:(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

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使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

用剪子将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剪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15分钟,(2)吸蒸馏水滴于载玻片、载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取液体以去除固定液。

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鉴定

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鉴定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教学目标:
1、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 2、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问题探讨:
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
观察右图,你能提出什 么问题?请分析地壳和 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这说 明什么?
生物体总是和外界进行 着物质交换。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0C 50-65 还原性糖+斐林试剂 生成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1-2min
4、步骤: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2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 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 50-600C温水的大烧杯中 加热约2min;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5. 结果: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 实质: 还原糖中的醛基把斐林试剂混合后生成的 Cu(OH)2氧化成Cu2O
三、蛋白质 1. 选材与制备: 鲜肝提取液或者黄豆浆滤液或者鸡蛋蛋清 2.试剂: 双缩脲试剂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CuSO4溶液 3.原理: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4.步骤:
a) 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b) 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c) 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d)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核酸
化合物 %
质量分数
无机化合物

无机盐 蛋白质
85 ~ 90
1 ~ 1.5 7 ~ 10
有机化合物
脂质
糖类和核 酸
1~2
1 ~ 1.5
水 2.一般情况下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 , 蛋白质。 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________

过氧化物酶的显示和观察

过氧化物酶的显示和观察
◆glyoxysome乙醛酸循环体: specialized type of peroxisome, present in plants.
过氧化物酶体包括2种酶类:
◆氧化酶(oxidases) ●约占过氧化物酶体酶总量的一半 ●各种氧化酶作用于不同的底物 ●将氧还原成过氧化氢。
RH2 + O2 → R + H2O2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 ●约占过氧化物酶体酶总量的40% ●作用是将过氧化氢还原成水
RH2 +H2O2 → R + 2H2O
过氧 化物 酶体 的增

实验原理
• 氧化还原酶类的原位显示:根据氧化还原的原理,使 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物质得以定位。
• 过氧化物酶体系能把许多胺类氧化成有色化合物。本 实验用联苯胺混合液处理标本,过氧化物酶可将其氧 化为蓝色或棕色产物。
过氧化氢酶能使H2O2分解,生成H2O和O2
H2O2
H2O + O2
RH2 +H2O2 → R + 2H2O
作业
• 绘图表示出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分布。 •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有何功能?
实验二:
取马铃薯块茎一个,用徒手切片法切取一小薄片置 于载玻片上, 滴加3%的过氧化氢溶液。
用煮熟的马铃薯重复上述过程,结果如何?
实验结果
1、在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胞中有一些染成蓝色 或棕色的颗粒。即为过氧化物酶存在的部位。
2、 滴加了过氧化氢溶液的马铃薯组织四周 出现气泡,提示植物中过氧化氢酶的存在。
◆A diameter of 0.1 to 1.0 μm that often contain a dense, crystalline core of oxidative enzymes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生化实验的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了解这些物质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和含量,为生物组织代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1.糖类检测:糖类物质在生物组织中广泛存在,包括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其中,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可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非还原性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则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

2.脂肪检测:脂肪是生物组织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在酸性条件下,脂肪可被脂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可与热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酯,产生绿色荧光。

3.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生物组织中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样品:分别准备斐林试剂、脂酶、硫酸、双缩脲试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组织样品,如动物肝脏、植物叶片等。

2.制备样品溶液:将生物组织样品研碎,加入适量溶剂制成样品溶液。

3.检测糖类:取样品溶液适量,加入斐林试剂,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4.检测脂肪:取样品溶液适量,加入脂酶,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一定时间,加入热硫酸,观察颜色变化。

5.检测蛋白质:取样品溶液适量,加入双缩脲试剂,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结果。

具体数据如下:2.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生物组织中糖类含量较高,这可能与该生物组织的能量需求有关;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该组织的生理功能有关;蛋白质含量适中,表明该组织具备一定程度的生物活性。

此外,通过对不同物质含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该生物组织的代谢类型和生理功能。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生化实验方法成功地检测了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得到了较为可靠的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生物组织的代谢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细胞中的脂质及糖类、脂肪的鉴定

细胞中的脂质及糖类、脂肪的鉴定

反应现象
样液变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
(1)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5g/mL, 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 (2)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 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3)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 溶液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NaOH溶液, 再滴加CuSO4溶液。
2.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 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 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 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2) 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 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 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 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课时练习五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脂质的是( D )
A.维生素D
C.雄性激素
B.胆固醇
D.脂肪酶
2.下列图表示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解析】还原糖不包括蔗糖,葡萄糖不属于二糖;固 醇和脂肪都是脂质的一种;固醇不属于生物大分子。
3.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 ) A.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B .糖类只含有 C 、 H 、 O ,而脂肪除含 C 、 H 、 O 三种元 素外,还含有N、P C.糖类含C、H多,氧化时耗氧多 D.脂肪含C、H多,储存能量多,氧化时耗氧少 【解析】糖类和脂肪比较而言,在元素组成上均只含C、 H、O三种元素,但脂肪作为储能物质,其分子组成中C、 H比例明显比糖类高,因而在氧化分解时,耗氧多,释 放能量更多,据测定,1 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 kJ 的能量,而1 g脂肪可以放出约39 kJ的能量,所以脂肪 储存能量比糖类更有效,这也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 脂肪作为储能物质的原因之一。

生物体系中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检测与评价_纪俊敏

生物体系中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检测与评价_纪俊敏
2004 年第 29 卷 第 7 期
中国 油脂
33
文章编号: 1003- 7969( 2004) 07- 0033- 05
中图分类号: TQ641
文献标识码: A
生物体系中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抗 氧化活性的检测与评价
纪俊敏, 谢文磊
( 郑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 , 450052 郑州市嵩山南路 140 号)
关键词: 生物体系; 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活性; 机理; 检测; 评价
在生物体内, 很多脂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特别 在生物膜的磷脂中,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由于 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电子云密度大, 化学性质很不稳 定, 很容易受到过氧化作用的损伤, 产生有细胞毒性 的脂质过氧化物[ 1] 。这些化合物能破坏人体细胞正 常生理功能, 促使人体衰老和诱发癌症。近年来研 究证明[ 2~ 4] , 脂质过氧化与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 如 肿瘤、化学中毒、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疾病、动脉粥 样硬化( AS) 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以及衰老等生理过 程均有密切联系。目前国内外关于氧化应激、自由 基损伤和生物抗氧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化妆 品、生理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等领域[ 5] , 从分子水平 上研究其作用机理、基元反应和结构/ 活性关系的工 作尚不多见, 许多基础理论问题尚待解决。因此, 脂 质过氧化的检测方法在反应机理的研究中就显得尤 为重要。 1 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
脂质的过氧化通常认为是由自由基启动的。不 饱和 脂 肪酸 在 自 由基 和 一 些 氧化 引 发 剂 ( OH, H2O2, O2) 作用下生成自由基中间产物 R , 然后与 O2 反应形成脂质过氧自由基 ROO , 后者与另一脂质 作用, 引发非特异性氢提作用, 最后形成脂质过氧化 物 ROOH, 它们一方面自发分解形成更多自 由基进

高一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高一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葡萄糖液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1mL甲液 1mL乙液 ( 0.1g/mL NaOH) ( 0.05g/mL CuSO4)
现配现用,可用2次
实验课题1: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蛋白质鉴定:
颜色反应
2ml + 双缩脲试剂 蛋白质液
紫色
先加1mL甲液 再滴4滴乙液 ( 0.1g/mL NaOH) ( 0.01g/mL CuSO4)
标准颜色反应
实验课题2: 现有梨汁、马铃薯粉液、豆浆和花
生油四种待检液,请用试剂鉴定出来。 详细步骤: (1)每位同学拿1支试管上讲台取4mL的1种 样液。 (2)将样液平分到4支试管,分别标记。
(3)分别用4种试剂检测样液,确定所富含的 有机物。(先用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碘 液检测,再配制斐林试剂,注意观察水浴时的 颜色变化。)
实验课题2: 现有梨汁、马铃薯粉液、豆浆和花
检测
(2ml) (1ml甲乙液)
生油四种待检液,请用试剂鉴定出来,并填表。 实 验 现 象
(3滴) (1mlA液+4滴B液) (2滴)
待检液 斐林试剂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①液 ②液 ③液
无砖红色 沉淀
不变橘黄色
不变紫色
变蓝色
④液
结论
①液为马铃薯粉液,用碘液检测变蓝色, 证明含有淀粉。
实验课题3: 探究 富含什么有机物?
请运用你学到的知识,推 测你带来的材料富含哪种有机 物,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 脂肪、蛋白质试 剂 + 待检有机物颜色变化斐林试剂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脂肪
蛋白质
(如:葡萄糖)
橘黄色 紫色 砖红色沉淀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类、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鉴定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类、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鉴定


种子里含有脂肪。脂肪染色后必须马上观 察,不能超过10min,否则,油滴将陆续破 碎。这是因为苏丹Ⅲ溶液中含有酒精,而 脂肪能溶解在酒精中的缘故。
(一).实验目的 掌握细胞碳水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 马铃薯


1.器材
显微镜、镊子、小平皿、吸水纸、纱布、 载玻片、盖玻片。 2.试剂 革兰氏碘液:称取1g碘化钾,溶于50ml蒸 馏水,再加0.5g碘,使之溶解,最后用蒸馏 水稀释至150ml,盛于棕色瓶内、暗冷处保 存。

细胞中存在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 成化合物,联苯胺可被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 氧化成蓝色或棕色产物(蓝色物质为中间产 物联苯胺蓝,很不稳定,可转变为棕色的苯 胺腙),因而显示出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分 布。另外细胞代谢过程会产生对有机体有害 的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使其分解 为水,对机体起保护作用。通过植物块茎与 过氧化氢相遇后发生的反应可间接的证实该 酶的存在。

糖类是生物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淀 粉是植物细胞内储藏能量的多糖物质、淀 粉有直链和支链之分,遇碘显蓝色反应, 形成复合物——碘化淀粉,碘化淀粉不稳定, 容易被醇、氢氧化钠和热分解而使颜色退 去。

1.制片
切取马铃薯薄片于载玻片上。用吸管吸取 革兰氏碘液1滴于马铃薯薄片上,盖上盖玻 片。 2.观察

联苯胺
1、洋葱根尖细胞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1)取新鲜洋葱根尖于载玻片上压片 (2)加一滴0.1%钼酸胺,放置5min (3)加一滴联苯胺溶液一滴,待其出现蓝色。 (4)用生理盐水冲洗一次 (5)加盖玻片观察。


2、植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间接显示
(1)徒手切片:取马铃薯以徒手切片法切 取小薄片于载玻片上。 (2)滴加3%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载玻片上, 可见组织四周出现大量的气泡,证明植物 细胞中有过的过氧化氢酶存在。

细胞内多糖和过氧化物酶的定位

细胞内多糖和过氧化物酶的定位
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或棕色 络合物,根据蓝色或棕色的出现来表示过氧化物酶的存 在。
【实验材料】
一、仪器:显微镜、镊子、染色钵、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二、材料:马铃薯块茎、洋葱根尖或洋葱鳞茎 三、试剂:
1.高碘酸溶液: 高碘酸(HIO4·2H2O) 0.4g, 95%乙醇 35ml, M/5醋酸钠溶液(2.72g醋酸钠溶于100ml H2O) 5ml, 蒸馏水 10ml
【作 业】
1.简述PAS反应及联苯胺反应的原理。 2. 绘图示细胞中多糖及过氧化物酶的分布。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Schiff试剂 3.亚硫酸水溶液 4.70%乙醇 5.联苯胺溶液:在0.85%盐水内加入联苯胺至饱和为止,临用前加入 20%体积的H2O2 ,每2ml加一滴。 6.0.1%钼酸铵溶液:称取0.1g钼酸铵溶于100ml 0.85%盐水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内容】(一)细胞中多糖的测定:高碘酸—雪夫(PAS)反应 1.把马铃薯块茎用刀片徒手切成薄片。 2.浸于高碘酸溶液5~15min 。 3.移入70%乙醇中浸片刻。 4.Schiff试剂染色15min 。 5.亚硫酸溶液洗三次,每次1 min。 6.蒸馏水洗片刻。 7.装片镜检。 (二)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测定:联苯胺反应 1.把洋葱根尖徒手切成20~40μm厚的薄片或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 皮一小块。 2.浸在溶有0.1%钼酸铵的0.85%盐水溶液中5min(钼酸铵的作用是催化 剂)。 3.浸在联苯胺溶液内2min至切片出现蓝色。 4.在0.85%盐水溶液中洗1min 。 5.将薄片置于载玻片上展开,盖上盖玻片,显微镜检查。
Experiment 8
细胞内多糖和过氧 化物酶的定位
【实验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碘-碘化钾法 染色:把大豆种子浸软,剥去种皮,分 开子叶,做横成片,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 滴加碘-碘化钾,盖上盖玻片。 观察:蛋白质染成黄褐色(蛋白质与碘 作用呈现黄色反应),淀粉染成蓝色。

2.苏丹Ⅲ法 把大豆种子浸软,剥去种皮,分开子叶,做 横切片,从中挑选最薄的一片,用毛笔移到 载玻片的水滴里,倾斜的盖上盖玻片。 装片制成以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能看 到子夜的细胞里满是一颗颗油滴。在标本的 边缘,还可以看到从破碎的的细胞中散出的 油滴。 在盖玻片的一边加一滴苏丹Ⅲ溶液,在盖玻 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水,让苏丹Ⅲ溶液迅 速扩散进去。染色后再用显微镜观察,油滴 已染上橙黄色。


种子里含有脂肪。脂肪染色后必须马上观 察,不能超过10min,否则,油滴将陆续破 碎。这是因为苏丹Ⅲ溶液中含有酒精,而 脂肪能溶解在酒精中的缘故。
(一).实验目的 掌握细胞碳水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 马铃薯


1.器材
显微镜、镊子、小平皿、吸水纸、纱布、 载玻片、盖玻片。 2.试剂 革兰氏碘液:称取1g碘化钾,溶于50ml蒸 馏水,再加0.5g碘,使之溶解,最后用蒸馏 水稀释至150ml,盛于棕色瓶内、暗冷处保 存。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植物细胞中蛋白质贮藏颗粒的 方法。 品 1.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镊子、滴管、小碟子、水、 吸水纸、旧毛笔、刀片。

(1)碘-碘化钾试剂 (2)苏丹Ⅲ溶液:取0.1g苏丹Ⅲ,溶解在 20ml 95%酒精中。可用来染木栓、角质层 和脂肪。由于脂肪能溶解在酒精中,因此, 染脂肪时不能超过10min。

低倍镜下所见多角形的薄壁细胞中有许多 椭圆形蓝色颗粒,即淀粉粒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类、脂类和碳水 化合物的鉴定

掌握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类的鉴定方法

马铃薯、洋葱根尖



1、器材 显微镜、解剖盘、剪刀、镊子、刮胡刀、染色缸、牙签、 载玻片、盖玻片等 2、试剂及配制 (1)0.1%钼酸铵:取0.1g钼酸铵溶于100ml双蒸水中 (2)1%联苯胺:取1g联苯胺溶于100ml双蒸水中 (3)生理盐水:取Nacl9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4)3%过氧化氢溶液:量取过氧化氢溶液1.5ml,加入到 48.5ml蒸馏水中

细胞中存在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 成化合物,联苯胺可被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 氧化成蓝色或棕色产物(蓝色物质为中间产 物联苯胺蓝,很不稳定,可转变为棕色的苯 胺腙),因而显示出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分 布。另外细胞代谢过程会产生对有机体有害 的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使其分解 为水,对机体起保护作用。通过植物块茎与 过氧化氢相遇后发生的反应可间接的证实该 酶的存在。

联苯胺
1、洋葱根尖细胞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1)取新鲜洋葱根尖于载玻片上压片 (2)加一滴0.1%钼酸胺,放置5min (3)加一滴联苯胺溶液一滴,待其出现蓝色。 (4)用生理盐水冲洗一次 (5)加盖玻片观察。


2、植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间接显示
(1)徒手切片:取马铃薯以徒手切片法切 取小薄片于载玻片上。 (2)滴加3%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载玻片上, 可见组织四周出现大量的气泡,证明植物 细胞中有过的过氧化氢酶存在。

糖类是生物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淀 粉是植物细胞内储藏能量的多糖物质、淀 粉有直链和支链之分,遇碘显蓝色反应, 形成复合物——碘化淀粉,碘化淀粉不稳定, 容易被醇、氢氧化钠和热分解而使颜色退 去。

1.制片
切取马铃薯薄片于载玻片上。用吸管吸取 革兰氏碘液1滴于马铃薯薄片上,盖上盖玻 片。 2.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