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39dc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6.png)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国学经典融入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认同感,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本文将对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进行探讨。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教师是关键。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国学经典知识和理解,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熟悉国学经典的内容和精神。
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正确引导学生去诵读,真正引领学生进入国学经典的世界。
要合理安排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和形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诵读内容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等,这些经典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学生们诵读。
诵读形式可以采用单词、诗歌、歌曲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国学经典的美妙之处。
然后,要注重国学经典的内涵引导。
在诵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有机会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要注重国学经典诵读的实际运用。
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诵读《三字经》后,可以讨论借助其中的知识和智慧,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等。
要注重国学经典诵读的评价与反思。
国学经典诵读的效果评价应该是全面的,既要考察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要考察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作文、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个人成长。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国学经典,同时注重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样的实施,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结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结合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69e3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0.png)
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结合的意义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传统又有着重要意义的教学方式。
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传承经典文化,培养传统文化素养。
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等经典著作,不但具有精湛的语言艺术,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念。
通过诵读这些经典,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化内涵,领悟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从而培养出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第二,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典著作所使用的经典词句,对于学生的词汇积累、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能够接触到精美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拓展阅读视野,培养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经典著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更能够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和文学风格。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对于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经典诵读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道德理念和思想内涵。
学生在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接触到深刻的道德智慧,更能够从中体味到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忠诚友善等传统道德观念。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选择适合学生的经典著作,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内涵,从而让经典诵读教学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ddd5b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d.png)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注重多元化教学策略的整合和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文本阅读和经典诵读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们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如何将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起来,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的内涵及重要性1. 多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文本,比如图画、图表、漫画、小说、诗歌等,从中获取信息、理解阅读内容,并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多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文本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感受到不同的阅读乐趣,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和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经典诵读经典诵读是指学生通过背诵古代和现代经典作品,通过反复诵读、体悟、领悟其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感、修养和人文素养。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韵律,增强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 选择适当的文本在进行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教学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文本。
多文本阅读的文本可以包括图画、图表、漫画、故事、诗歌等,这些文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适当选择。
而经典诵读的文本可以选择古诗词、名篇警句、名言名句等,这些文本既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又适合学生的诵读。
在选择适当的文本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诵读的收获。
也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文本,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亲切感和认同感。
2. 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进行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比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3c75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e.png)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
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经典诵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朗诵古代文言文或现代经典名篇,培养对语文的感悟和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语文素养的培养。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增强语文修养和情感品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可以启迪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对文学的欣赏水平。
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语音语调,使其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加自如、流畅。
4. 塑造人文精神。
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厚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师们需要积极探索并实践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1. 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经典。
在进行经典诵读时,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学习水平和情感认知的文学经典,避免选用内容过于复杂或抽象的作品,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经典诵读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讲故事、引用名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
3. 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
经典诵读不仅要求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在进行经典诵读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有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
语文教学论文:《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ff7b0883c4bb4cf7ecd188.png)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总结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一学期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将“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我们这一学期来的诵读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活动开展情况一开学,我们就继续把这项活动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检测学生诵读情况,每月举行一次班级诵读比赛活动。
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二、活动收获和体会1、诵读活动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诵读活动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诗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经典诗文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经文,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诵读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好在:一,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能够掌握一定的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作文之中;四、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五、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文明行为不断形成。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d536f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b.png)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问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学生诵读兴趣不高目前很多小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兴趣不高,他们对古诗词、古文文章等经典阅读材料缺乏兴趣,导致诵读效果不佳。
2. 学生诵读难度大许多小学生对于古诗词、古文文章等经典材料的理解和诵读能力有限,诵读难度较大,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3.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部分语文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专业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导致诵读效果不佳。
4. 缺乏有效的诵读教学方法目前缺乏针对小学生的有效诵读教学方法,学生的诵读效果和兴趣难以得到提高。
二、对策1. 提高学生诵读兴趣针对学生对经典诵读缺乏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解古诗词、古文文章的背后故事、历史背景等,让学生了解背后的含义和意境,从而增加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可以通过诵读比赛、朗诵会等形式,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诵读兴趣。
2. 分层次、循序渐进针对学生诵读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诵读能力,选择适合的经典材料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在诵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段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段理解,逐段诵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
3.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需要具备专业的诵读能力和指导能力。
学校需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诵读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诵读教学理论,参加诵读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诵读。
在诵读教学中,可以结合音乐、戏剧等形式,让学生以更生动、更具感染力的方式进行诵读,从而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诵读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材料,提高他们的诵读效果。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f1b0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3.png)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从经典诵读的定义与特点入手,探讨了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和方法。
通过分析经典诵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可以看出其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推广和实施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整体素养水平。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影响,为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学生素养、重要性、提升、影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发现,经典诵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增强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目前关于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通过对经典诵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1.2 研究意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经典诵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和语音准确性。
通过反复诵读经典,学生可以提高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培养自律和毅力。
经典诵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研究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8c52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3.png)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一、绪论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经典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研究,分析其意义和实施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一些经典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4.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领略文学的魅力,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做好诵读材料的选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诵读材料,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
2.培养良好的诵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良好的诵读氛围,如每周开展一次诵读比赛、举办诵读表演会等,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表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诵读表演的形式来进行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加强对诵读的评价和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诵读的评价和指导,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诵读水平。
四、结语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经典诵读的重视,通过精心选择诵读材料、培养良好的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表演等形式,来加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途径探究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途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d54e0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b.png)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途径探究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如何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领域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意义、困难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意义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情感体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领略优美的文学情感,体味深刻的人生哲理,对语文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而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出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在一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结合,能够使学生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经典作品塑造自己的道德情操,培养对正义、真善美的追求和热爱,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使之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结合,对于学生的情感、思想和品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经典作品蕴含深厚的情感价值,其叙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现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和道德情感,通过诵读和体味经典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修养。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品格的养成和道德情操的塑造。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困难尽管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一些学校及教师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传统教育观念使得一些学校及教师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意义和作用尚未形成共识,缺乏对此的深刻认识和积极支持,这就给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33a0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d.png)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兴趣不高、诵读效果不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制定对策,以提高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
问题一: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不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对经典诵读缺乏兴趣,他们觉得这些古诗词或古文太难理解,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参与诵读活动,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一:设置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影视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社会环境和作者创作背景,提高他们对经典诵读的情感投入。
通过丰富的情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诵读效果。
问题二:学生诵读效果不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技巧掌握不够,诵读效果不够好。
有的学生念快了,有的学生念慢了,有的学生声音干涩,有的学生表情呆板,这样无法真正体会诗词的美感。
对策二:课外辅导,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外为学生提供个别诵读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对于念快了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练习放慢语速,让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对于声音干涩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喉咙放松操进行声音训练等。
通过个别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让他们真正体会诗词之美。
问题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策三: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的表演,同时也可以通过舞蹈、戏剧等形式来表演经典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a81e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2.png)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研究【摘要】本文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进行了有效教学研究。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取适合的经典诵读材料,并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是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评价方式与效果分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及时、细致地评价与反馈。
课堂实践与反思将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通过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进行总结,可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有效教学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评价方式、课堂实践、反思、有效性、教育教学、未来研究。
1. 引言1.1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研究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增强文化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接触到的文本形式日益多样化,然而经典文学作品却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与智慧,通过诵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热爱与崇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经典诵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经典作品,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评价方式与效果分析、课堂实践与反思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551ed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4.png)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介绍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方法。
教学设计是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合理选择适合的国学经典作品。
在一年级可以选择《三字经》、《百家姓》等简单易懂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在二年级可以选择《千字文》、《弟子规》等内容稍微复杂一些的作品;以此类推。
通过渐进式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国学经典的世界,并逐渐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
教学材料对于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从教育部、文化部以及各级教育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和出版社的教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
也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国学经典读本,如由国学大师撰写的注释版《四书五经》、《论语译注》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边读边讲、解读经典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思想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是基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如先听后跟读、小组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通过这些形式的诵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并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c0ec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c.png)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语文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经典诵读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修养和情感体验,在培养学生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教学问题分析1. 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不高在当前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们更倾向于接触新颖、时尚的内容,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逐渐降低,这也导致他们在诵读古典文学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理解不够深入经典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对于经典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常常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领会其中的深层意义。
3. 学生对经典诵读的音韵节奏掌握不够古诗词的音韵节奏是其语言美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往往缺乏对音韵节奏的把握,导致诵读的语言美感欠缺。
4.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板书讲解和生硬的语文背诵等方法,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对策研究1. 提高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和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可以通过电影、音乐、图书等形式扩展诵读内容,增加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投入度。
2. 深入挖掘古典文学的内涵和意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增加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感悟。
3. 加强音韵节奏的训练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音韵节奏,可以通过歌谣、打击乐、舞蹈等形式进行训练,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从而提高诵读的语言美感和表现力。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c9f6b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0.png)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多文本阅读和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整合这两项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接触到丰富的文本,又能够体会到经典的魅力,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给教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多文本阅读是指通过比较、联系不同的文本来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文本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增加阅读广度,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特点等,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多文本阅读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能够进行思辨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经典诵读是指学生通过朗诵、背诵经典文学作品,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经典作品经过岁月的洗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精华,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多文本阅读和经典诵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既能接触到丰富的文本,又能够体会到经典的魅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文本阅读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本,如散文、诗歌、小说等。
通过阅读不同的文本,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阅读策略,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文本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文本分享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多样化的文本阅读。
2. 选择经典作品进行诵读3. 整合多文本阅读和经典诵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进行有机整合。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经典作品相关的衍生文本,如对经典故事改编的小说、插画绘本等,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不同的文本,来领会经典作品的内涵和特点。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42defe524de518964b7db0.png)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导读:《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平罗县通伏小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类型:小学课题负责人:马雪,开题时间:2017年3月6日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1、课题提出的背景,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学生进入《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平罗县通伏小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类型:小学课题负责人:马雪开题时间:2017年3月6日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1、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
从小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
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
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下一代的全面素质,继往开来,激活传统,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018e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e.png)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数字化快节奏的社会中,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了解和熟悉度逐渐降低,经典诵读逐渐淡出日常生活和教学中。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兴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朗诵练习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下降。
经典诵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不容忽视。
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升其语文素养,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方法,深入分析经典诵读对学生的影响,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以及探讨经典诵读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旨在揭示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视角。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总结,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通过深入研究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经典诵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控能力,培养他们的品格和情操,促进全面人格的发展。
开展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fa94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3.png)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就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深入研究。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1.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经典诵读是通过学生朗读经典文学作品,锻炼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经典诗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语言魅力和表达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熟悉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的美感和情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3. 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学生的诵读,可以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历史记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选配经典课文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需要选配经典课文,要选择内容简洁、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的经典诗文,确保学生能够在诵读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2. 辅助教学手段在诵读教学中,可以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诵读的魅力。
可以在诵读前或诵读后,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相关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分层次诵读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分层次进行诵读教学。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内容简单、语言生动的课文进行诵读教学;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深奥的经典诗文,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深刻的文学韵味。
4. 课内外结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经典诵读教学,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朗诵比赛等形式,拓展学生的诵读空间,让学生在诵读中能够有更多的互动和体验。
三、经典诵读对小学生的影响1.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经典诵读可以陶冶学生的语言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更加自如。
2. 培养文学情感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诗词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情感投入,使学生在文学世界中获得精神愉悦和滋养。
研究论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研究论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efb30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4.png)
119670 基础教育论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熟悉我国经典文化, 不仅可以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一)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认识不足无论是“经典”还是“诵读”, 本身就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对于经典, 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因此在教学方面, 每个老师都由于自身认知不同, 对经典有一个不同的理解, 对于经典、诵读和经典诵读的教学目的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这就导致认知上出现混乱局面。
例如, 笔者在调查中得知, 有些老师认为经典诵读就是古诗文诵读, 而且认为必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背诵, 所以一直专注经典文学解读。
而且很多语文老师认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 所以不宜诵读一些内容太难的经典作品, 而是选择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的经典作品。
实际上, 经典诵读教学就是为了利用小学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去背诵一些最有价值的古代经典作品。
老师选择简单的经典作品不但没有达到这一目标, 相反, 还会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这一矛盾就表明语文老师对传统语文古诗文教学和经典诵读教学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 导致经典诵读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诵读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经典诵读在当前小学中还未受到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 学校也没有安排单独的时间用来做经典诵读教学之用, 语文老师可以用来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间不仅不固定, 而且比较少, 还特别分散。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小学中经典诵读教学时间大多是都是语文老师从其他项目教学中挤出来的, 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展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42034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a.png)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进行研究的文章。
经典诵读是指学生通过反复朗诵经典文学作品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品味,培养审美情趣的教学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作品积淀着中华文化的精华,通过诵读经典,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经典诵读具有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经典诵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应选择合适的经典作品。
经典作品应具有一定的知识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够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师应设计合理的诵读活动。
诵读活动可以包括默读、齐读、分组朗读等形式,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诵读活动,增强诵读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教师还可以结合表演、画画等多种方式,使诵读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诵读的难度和节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注重诵读的语音语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模仿经典作品的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的实施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示范诵读,并及时指导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语音语调的调整。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旨在探讨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正确选择经典作品,设计合理的诵读活动,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语音语调和有效引导学生的诵读过程。
通过有效实施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bbd3c63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8.png)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经典诵读可有意思啦!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经典诵读,但是现在我们把经典诵读和语文课结合起来,我发现了好多好玩的地方呢。
我们会在语文课上读一些经典的古诗。
老师会给我们讲解古诗的意思,还会让我们想象古诗里的画面。
就像有一次,我们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一行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飞翔的画面。
哇,我一下子就好像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场景。
然后我们再一起朗诵这首古诗,感觉特别棒。
我们还会读一些经典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道理。
像孔融让梨,让我们知道了要懂得谦让;司马光砸缸,让我们知道了遇到事情要冷静想办法。
我们会把这些故事表演出来,大家都争着当故事里的主角呢。
经典诵读还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有韵味。
有时候,老师会让我们用唱歌的方式来读古诗。
我们一边唱一边跳,可开心了。
还有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用画画的方式来表现经典故事。
我们会把故事里的人物和场景画得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
嘿,现在你们知道经典诵读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有多好了吧。
它让我们更加喜欢语文课,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经典的文化。
我希望我们能一直这样读下去,让我们变得更有知识,更有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导读:《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平罗县通伏小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类型:小学课题负责人:马雪,开题时间:2017年3月6日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1、课题提出的背景,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学生进入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平罗县通伏小学语文课题组课题类型:小学课题负责人:马雪
开题时间:2017年3月6日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世界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它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
从小多读些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
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
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下一代的全面素质,继往开来,激活传统,努力探索有特色的、成功的教育路子,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教育应倍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最近几年来,我县各个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书香校园”,打造读书氛围。
伴随着优秀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
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
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
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
倍”。
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
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
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
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这对于培养“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经典教材都是文言文,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文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文基础。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即祖先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
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
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
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3、课题研究的目的何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以经典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研究意义:此课题的提出是直面整个语文教学的不足,它的研究将涉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涉及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需要。
因此最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教师也能在这一研究中找到语文教学的归宿。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途径、目标
(一)主要内容
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2、研究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3、以经典文章、优秀诗文、格言警句、成语等为教材,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研究法、辅以访谈调查法、观察法。
1、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2、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专栏”,设固定栏目版块,每月一期,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楼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举办特色活动图片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3、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学生必须熟背《唐诗宋词》及优秀书籍。
(三)研究途径1、听,即听录音。
2、看,即通过开辟“古诗角”“经典壁”,以及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
3、读,每天读10分钟,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
4、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进行经典诗文摘记等
5、讲,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6、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诸如“经典诵读”、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书画等比赛,还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我读经典,我读古诗文”比赛等活动
(四)研究目标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以经典诗文,自幼陶冶儿童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诚信精
神。
2、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力,让儿童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6—13岁,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吸取最具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使儿童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并能学以致用,口语、习作水平明显提升。
3、开朗,自信乐观,乐于交往,有优秀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诵读经典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7.4——2017.8)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7.9——2018. 12)
对实验内容进行具体研究论证并分阶段及时总结实验的阶段性成果3、汇总阶段(2019.1—2019.3)
全面总结实验工作,统计好实验数据,搜集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编写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字词能力评价工具。
准备实验的鉴定、验收。
四、课题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组长:高彦红副组长:马雪
组员:郝春燕宋月萍张彦马登俊何占峰戸鹏凤
张合庭李晓红何学军石文岐王韶红
高彦红:具体组织课题的开展;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
马雪:负责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研究方案的设计、编写,负责主要文件的文字编辑等工作。
郝春燕宋月萍张彦马登俊
(小学低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何占峰马雪戸鹏凤张合庭
(小学中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李晓红何学军王韶红石文岐
(小学高年级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