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

合集下载

二甲醚掺烧石油液化气存在的问题 2

二甲醚掺烧石油液化气存在的问题 2

二甲醚掺烧石油液化气存在的问题
甲醇是我国煤化工、生物化工中所提炼出来的产物,我国煤碳资源广阔,因此把甲醇提炼成二甲醚后充入部份混合石油液化气中作为民用燃料。

二甲醚的低位热值为28846kj/kg,液化气的低位热值为45976 kj/kg,二甲醚的热值为液化石油气的63%,如果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20%的二甲醚,则“液化气”的热值下降7.5%,与液化石油气相比,二甲醚自身含有氧,燃烧时对空气的需要量相对会减少,二甲醚燃烧量理论空气量为 6.96m3/kg,液化石油燃烧量理论空气量为11.32m3/kg,二甲醚的空气量仅为液化石油气的61.5%。

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后,如果炉灶保持不变,则燃烧所需的空气量过剩,会出现火苗串动或断火,还不时发出“呯呯“的响声,这样将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燃气费用。

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都曾批文表示二甲醚“能用”,但“如何用”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的技术指标和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二甲醚不能真正走向市场,企业的开工率逐减,生产量只占30%左右,以至90%以上二甲醚只能主靠掺混液化石油气(LPG)来生存,如果仅靠20%的比例掺混来寻找二甲醚产业的出路,对于年产近1484万吨的二甲醚产业来说,如同杯水车薪,如此小的掺混量怎能消化得了如此大的产能。

而且二甲醚本身还存在其它缺
陷,如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有害气体、鸣炮、火焰漂浮、点火困难、熏眼、刺鼻、热值低等现象。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1. 前言液化石油气(LPG)和二甲醚(DME)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它们在工业、交通和家庭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用途。

而掺混这两种能源资源在政策上的探讨和落实,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2. 对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的介绍2.1 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是一种通过压缩或冷却处理后液化的石油产品。

作为清洁能源之一,LPG在家庭生活中用于烹饪和供暖,同时也被工业和商业领域广泛使用。

2.2 二甲醚二甲醚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清洁性,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替代传统的汽油和柴油。

3.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3.1 政策背景近年来,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LPG和DME掺混的政策备受瞩目。

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并支持LPG和DME的掺混使用,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3.2 政策目的通过LPG和DME的掺混使用,旨在减少传统燃料的使用,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含量,改善空气质量,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创新。

4. 个人观点作为文章写手,我认为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一政策不仅能够引导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推广,同时也能够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生产力度,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5. 总结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

它不仅是对传统能源的改革,同时也是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持续推动。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LPG和DME掺混的使用将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亮点之一。

在撰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6. 目前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实施情况目前我国对于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政策的实施情况还在不断完善和落实中,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推广LPG和DME掺混使用的项目。

【精品】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气相色谱仪检测方案

【精品】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气相色谱仪检测方案

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气相色谱仪检测方案二甲醚是一种新型能源。

但这种燃料热值低于液化石油气,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橡胶密封圈有强烈的溶胀作用和腐蚀性.长期充装掺杂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可能导致钢瓶阀门漏气,产生安全隐患,二甲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大量或长期吸入对健康危害很大。

需要使用特殊的钢瓶和灶具。

把二甲醚掺杂到石油液化气钢瓶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气瓶充装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检特函〔2008〕17号〕》,要求气瓶必须专瓶专用,严禁在民用液化气中掺入二甲醚后,充入液化气瓶.2011年6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门印发《联合开展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国质检执联〔2010〕349号〕的紧急通知中对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检测。

依据相关标准,我公司推出的〈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气相色谱仪成套检测方案〉在我国很多地区成功使用,并得到相关领导与专家好评肯定及推广,效果良好。

适用范围:1、对燃气组分定性、定量全分析。

2、对燃气中二甲醚定性、定量分析.3、对燃气中C1~C5所关注的单组份定性定量分析.仪器配置方案: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及说明数量价格(元)1 TP-2060气相色谱仪主机+TCD(热导检测器)+双填充系统+六通阀进样系统1套275002 专用分析柱液化气中二甲醚分析柱3 液化气柱10M液化气柱4 专用色谱工作站双通道工作站(自备电脑、打印机)报告二甲醚含量数据5 高纯氢气发生器TP-3030型,产气量300ml/min,气体纯度99.999%,用途:载气6 二甲醚标准气体定性、定量燃气中二甲醚含量(含瓶、表、气)7 操作手册简介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优惠成交价(元):贰万柒仟伍佰元整(含普票)RMB:27500。

00元配套方案组图:北京北分天普仪器技术有限公司仪器简介如下:氢气发生器主要技术参数:1、氢气纯度:99。

999﹪2、氢气流量:0~300ml/min(TP-3030C)0~500ml/min(TP—3050C)3、显示方式:LED数字显示4、输出压力:0~0。

液化石油气中杂有二甲醚的原因

液化石油气中杂有二甲醚的原因

液化石油气中杂有二甲醚的原因
液化石油气中杂有二甲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企业为了商业利益,在液化石油气中人为掺混二甲醚。

二甲醚是一种无色、易
挥发的液体,具有热值高、燃烧稳定等优点,可以提高液化气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同时也能防止液化气在高温下氧化分解、沉淀和结焦,保证液化气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它还可以降低液化气的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运输过程中对罐车没有做到有效控制,装运液化石油气的罐车也用于装运二甲
醚,从而造成罐车对液化石油气的污染。

请注意,二甲醚对钢瓶角阀中的橡胶垫圈、调压器中的橡胶件、橡胶软管和燃气具中的橡胶密封件有腐蚀作用,长期使用掺有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会导致燃气泄漏,产生重大安全隐患。

此外,二甲醚的热值约为液化石油气的60%,掺有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热值相对较低,影响燃烧效果,缩短使用时间,增加用户的充装频率,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因此,不合格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须经整改复检合格后方能继续销售。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液化石油气时,也应注意检查其质量,确保使用安全。

液化石油气钢瓶中不得掺入二甲醚(新版)

液化石油气钢瓶中不得掺入二甲醚(新版)

液化石油气钢瓶中不得掺入二甲醚(新版)Safe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is the guarantee ofefficiency.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安全论文)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液化石油气钢瓶中不得掺入二甲醚(新版)摘要:本文针对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使用。

其储存充装的专用钢瓶与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应有区别,两者不能掺混使用。

关键词:二甲醚;能源;储存;使用1二甲醚产能大增,标准相对滞后二甲醚是一种新能源,能够从煤、煤层气、天然气和生物质等多种资源制取,自身含有氧。

燃烧充分,不析碳,组分单一,无残液,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在交通运输、发电、民用及化工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甲醚在常温低压下易液化,可储存于密封的承压容器中。

近年来世界二甲醚市场发展推动二甲醚产量快速增长,在中国二甲醚生产与建设投资更呈井喷之势。

二甲醚在民用、车用领域不断取得进展。

2006年底,我国二甲醚年产能为44.5万t。

而2007年达到220万t,猛增了394%。

2008年预测产能将达到436万t,2010年将达到1484万t。

第3届国际二甲醚会议暨第五届亚洲二甲醚会议于2008年9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

会议旨在探讨全球视野下二甲醚作为21世纪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加速和推进二甲醚产业化和市场化。

目前我省的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己有生产二甲醚的装置和大型的储存容器,但由于受到充装容器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二甲醚产业的发展。

为突破“瓶颈”,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则成为二甲醚产业寻求产能出路的一条“捷径”。

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

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

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该如何处理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

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汽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

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

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

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产的新原料,可以明显降低甲醛生产成本,在大型甲醛装置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为民用燃料气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煤气的调峰气、液化气掺混气。

也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与甲醇燃料汽车相比,不存在汽车冷启动问题。

它还是未来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原料之一。

二甲醚不可作为民用燃料使用,也就是石油气的替代品,因为二甲醚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橡胶密封圈有溶胀作用,对橡胶还有一定腐蚀作用。

长期充装掺杂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可能导致钢瓶阀门漏气,同时其不耐燃烧,且很容易发生爆炸,产生安全隐患。

国家名为规定二甲醚不可作为液化石油气使用。

部分充装单位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中销售以牟取非法利润。

目前每吨液化石油气价格6000元左右,二甲醚为4000元左右。

这一价差是违法分子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的主要原因。

经查,此种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液化石油气批发销售环节。

从事批发业务的大型充装站从生产企业购进或从国外进口液化石油气,按照客户的要求,将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按比例充装到客户的槽罐车中,再由槽罐车运送到各地的中小型充装站,由这些中小型充装站充入气瓶销售。

还有些槽罐车分别从不同单位采购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充入同一辆车中,再运到中小型充装站充入气瓶销售。

由此可见,二甲醚违法行为一般发生在液化石油气批发销售环节,质监部门负责生产领域气体质量,流通领域气体质量不负责。

液化石油气中的“李鬼”——二甲醚

液化石油气中的“李鬼”——二甲醚

液化石油气中的“李鬼”——二甲醚液化石油气是我国城市燃气中的一种燃料,但有时候却发觉家中的液化石油气不经烧,一会儿就一瓶气用完了,火力也不够旺。

这可能是由于买到了掺混了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了。

二甲醚在室温下为无色、无毒、具有稍微醚香味的气体,加压后变为液体,具有与液化气相近的性质。

但由于价格比液化石油气低的多,很多不法商贩经常在液化石油气中混入二甲醚来获得巨大的利差。

使用了混入二甲醚的"李鬼'液化气是特别危急的。

首先,二甲醚对橡胶有很强的腐蚀作用,简单腐蚀液化气钢瓶和灶具中的密封皮垫和橡胶管,长期使用会消失液化气泄漏等问题。

其次,二甲醚的爆炸极限比液化石油气更广,通俗的说,泄露的二甲醚比液化石油气更简单爆炸。

最终,为了使液化石油气泄漏后更简单被发觉,我国的液化石油气要根据国家标准加入加臭剂,但由于掺混了二甲醚后的液化石油气降低了加臭剂的浓度,使得泄露后不简单被发觉,造成了危急。

很多人买到掺了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是由于那些液化石油气的价格比正规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的液化石油气价格低,那么"李鬼'液化石油气真的廉价吗?二甲醚的热值远低于液化气。

一公斤的液化气充分燃烧能释放20000多大卡的热量,而一公斤的二甲醚只能释放16000多大卡,1公斤的二甲醚的热量只相当于0.6公斤液化气。

也就是同样的一瓶气,假如掺有二甲醚,那么表现出来就是不经烧,一会儿就用完了,而且火头也不旺,影响了使用。

一瓶"李鬼'气看起来单价廉价了,其实远远不如一瓶正规气耐用,从经济上看,掺混了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也是不合算的。

那么我要如何发觉液化石油气是否掺混了二甲醚呢?首先,从用量上分析,假如在不转变用气习惯的状况下一瓶气用的比平常快得多,那么很有可能掺混有二甲醚;其次,观看火苗,掺加二甲醚的液化气火苗明显的比正常火焰短,表现为火头不旺。

一旦怀疑自己买到的液化石油气掺混有二甲醚,可准时向当地的工商部门或者燃气管理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甲醚液化石油气掺混标准

二甲醚液化石油气掺混标准

二甲醚液化石油气掺混标准二甲醚(简称DME)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高燃点、低毒性和低温易液化的特点。

它是一种理想的液化石油气(LPG)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燃料、化工和制冷等领域。

为了确保DME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掺混标准,以规范其生产、储存和使用。

一、DME液化石油气的基本要求:1. 外观:DME液化石油气应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得有悬浮物和杂质。

2. 成分:DME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二甲醚,其含量应不低于99.5%。

3. 含水量:DME液化石油气中的水分含量应小于0.01%。

4. 气味:DME液化石油气应无刺激性气味。

5. 密度:DME液化石油气的密度应在0.65-0.75g/cm³之间。

6. 燃点:DME液化石油气的燃点应不低于35℃。

7. 蒸气压力:DME液化石油气的蒸气压力应在0.5-1.2MPa之间。

二、DME液化石油气与LPG的掺混标准:1. 掺混比例:DME液化石油气与LPG的掺混比例应按照实际需要确定,但DME的含量不得超过50%。

2. 掺混工艺:DME液化石油气与LPG的掺混应采用合适的工艺和设备,确保混合均匀,避免产生分层现象。

3. 掺混质量:掺混后的产品应符合DME液化石油气和LPG各自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成分、含水量、气味、密度、燃点和蒸气压力等指标。

三、DME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和使用:1. 储存条件:DME液化石油气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2. 储罐要求:储存DME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DME液化石油气时应注意防止泄漏和火灾,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DME液化石油气的质量检测:1. 外观检测:通过目测或仪器检测,判断DME液化石油气是否无色透明,有无悬浮物和杂质。

2. 成分检测: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DME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含量。

1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正式批准发布)

1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正式批准发布)

ICS75.040E2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T1697—2010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Mixed fuel of LPG and DM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2010-XX-XX发布2011-02-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技术要求 (1)3.1 原料要求 (1)3.2 产品要求 (1)4 试验方法 (2)4.2 二甲醚质量分数 (2)4.3 蒸汽压 (2)4.4 4C5及C5以上组分质量分数 (2)4.5 残留物 (2)4.6 铜片腐蚀 (2)4.7 水的质量分数 (2)4.8 气味 (2)5 检验规则 (2)5.2 出厂检验 (2)5.3 型式检验 (3)5.4 判定规则 (3)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3)7 安全 (3)附录A(规范性附录)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中二甲醚质量分数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临沂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奇、梅杰、张晓龙、李全发、杜静、郭朝光、王有良。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的混合燃气(英文缩写LPG+DME)。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 5842 液化石油气钢瓶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GB/T 7373 工业用二氟一氯甲烷(HCFC-22)GB 7376 工业用氟代烷烃中微量水分的测定GB 11174 液化石油气GB/T 13611 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程GB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804 气瓶警示标签GB/T 21616 危险品易燃液体蒸汽压力试验方法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SH/T 0230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SH/T 0232 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试验法SH/T 0233 液化石油气采样法CJ/T 259 城镇燃气用二甲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的原料应为液化石油气和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应符合GB 11174的规定,城镇燃气用二甲醚的质量应符合CJ/T 259的规定。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掺混的行业现状,掺入二甲醚后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而探讨液化石油气与二甲醚作为复合燃料替代液化石油气的可行性。

关键词:复合燃料;替代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是城市燃气的主要气源。

其中煤气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中有污染且含有毒气体排出,难以快速发展;国内天然气供应量不足,地下气源较少,需要从国外进口,且价格不断上涨;液化石油气国内生产量也供不应求,同样需要进口。

而二甲醚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气源不足,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易压缩、安全性高、燃烧性好、燃烧热值高等优点,可以应用到城市燃气中。

1 液化石油气与二甲醚的性质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挥发混合气体,主要成分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组成的,有些液化石油气还含有少量的丙烯(C3H6)和丁烯(C4H8)。

液化石油气与其他燃料比较,污染少、发热量高、易于运输、压力稳定、储存简单、供应灵活。

二甲醚,是一种最简单的脂肪醚,又称木醚,分子式CH3OCH3,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可燃气体,具有轻微的醚香味,其物理性质与液化石油气相近,二甲醚稳定性好,燃烧充分,燃烧无黑烟、燃烧后无杂质残留,并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排放量较低。

从表1可以看出,两者物理特性比较相似,如果将两者掺混于气瓶内,所表现出的物性特征基本无异常。

2 行业现状目前,石油价格上涨,二甲醚市场价格比液化石油气大概低了30%左右,两者价格存在巨大的价差,正因为有了价差利益的驱动,导致市面上销售的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的现象屡禁不止。

对于居民用户来说,首先,在使用掺混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时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其次,居民利益蒙受损失。

二甲醚燃烧热值与液化石油气燃烧热值相比,二甲醚热值占60%左右,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后的燃烧热值将大大降低,无形之中也就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假如原来一瓶纯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周期是30天,而掺混二甲醚30%的液化石油气只能使用26天。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解析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解析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混配的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标志、标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储存、充装。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的复合燃料(英文缩写LPG+DME)。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0410.3 液化石油气组分气相色谱与分析法GB 11174 液化石油气GB 12206 城市燃气热值测定方法GB 14193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382 气瓶阀通用技术条件GB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 16804 气瓶警示标签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842 液化石油气钢瓶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CJ/T 259 城镇燃气用二甲醚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测规则气瓶安全监察规定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技术指标3.1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的原料应为液化石油气和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应符合GB 11174的规定,城镇燃气用二甲醚的质量应符合CJ/T 259的规定。

3.2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一规定表一: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的技术指标项 目质量指标二甲醚在液化石油气复合燃料中质量分数%(v/v) 不大于20蒸气压(37.8℃),kPa 不大于1380C5及C5以上组分含量,%(v/v) 不大于1.0残留物蒸发残留物,ml/100ml 不大于油渍观察0.05通过铜片腐蚀(等级) 不大于1游离水无试验方法4.1 二甲醚质量分数:按附录A规定执行。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1. 引言液化石油气(LPG)和二甲醚(DME)是两种重要的替代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保护,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

本文将就这一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介绍。

2.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的特点2.1 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将天然气或原油等碳氢化合物经过压缩、冷却而得到的液态燃料。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易于储存和运输、清洁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

2.2 二甲醚二甲醚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高辛烷值、低碳排放等优点。

它可以作为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石油燃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锅炉等领域。

3.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的政策背景3.1 能源结构调整需求传统的石油燃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气候变暖等问题。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许多国家开始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作为清洁能源具有巨大潜力,成为了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

3.2 能源安全保障需求传统能源资源日益枯竭,不稳定因素增多,为了保障能源安全,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性能源。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作为可再生资源丰富、产地分布广泛、供应稳定可靠的替代能源,被视为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4. 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政策概述4.1 掺混比例要求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政策通常规定了掺混比例要求。

以中国为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掺混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的最低掺混比例要求。

4.2 财政支持政策为了促进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的推广应用,许多国家还制定了财政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减免税费、提供补贴资金、设立专项基金等,以降低成本、增加投资回报率,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产业中来。

4.3 市场准入机制为了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许多国家建立了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市场准入机制。

液化气中掺入二甲醚的危害

液化气中掺入二甲醚的危害

喜威工程师告诉您,向液化气中掺入二甲醚的危害在上期的液化气安全知识普及篇中,东莞喜威石油气公司提到充装黑气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其隐患之一在于液化气中可能掺入了二甲醚。

那么二甲醚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今天让喜威的工程师告诉您!1、液化气掺入二甲醚后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二甲醚的热值只有液化气的63%,其市场价格与液化气最高时相差2000元/吨。

当液化气中掺入了二甲醚后,混合气的燃烧热值就会降低,会导致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感觉气体不够力,燃烧的时间变长了,降低生产和生活的效率。

2、液化气掺入二甲醚会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二甲醚具有胶溶性,会严重腐蚀钢瓶的密封胶圈套件,导致液化石油气钢瓶阀门漏气和焊接气瓶严重腐蚀,从而造成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隐患。

同时,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的混合气体会产生有毒废弃物,过度吸入会使人头昏、恶心、胸闷。

国家质检总局在【质检特函〔2008〕17号】文中明确表示,向民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后充入液化石油气钢瓶,严重违反《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在2008年3月下发的《关于气瓶充装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又明确规定:气瓶充装单位不得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后充入液化石油气钢瓶。

3、二甲醚的危害这么大,客户如何判断液化气是否掺入了二甲醚呢?一般液化气掺入二甲醚后,会感觉一瓶气使用得比以前快,而且烧起来不够力。

如果您还是无法确定,可求助于专业正规的液化气公司。

喜威公司拥有先进的色谱仪等测试仪器,能有效的分析气体的所有成分,让二甲醚无处藏身!尽管政府与守法经营的燃气公司都在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燃气市场,仍然不能杜绝市面上鱼龙混杂的黑气。

因此,作为消费者,必须擦亮眼睛,一起拒绝掺加二甲醚的劣质黑气,维护我们自己的正当权益!。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12年2月1日1、二甲醚产业发展现状:二甲醚广泛应用于制药、染料、农药等工业领域,也用作气雾推进剂和制冷剂。

随着近年二甲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应用的开发,使二甲醚生产成本降低实现大规模生产,二甲醚以其优越的燃烧和排放性能成为未来全球理想的新型替代清洁能源,在车用燃料和民用燃料领域有着极强的竞争实力。

中国煤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原料合成甲醇,进一步脱水生成二甲醚,是解决石油、天然气资源紧缺的良好途径之一。

由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二甲醚的生产、应用日益受到关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二甲醚生产的规模化的扩大、技术的发展、产品用途的拓展和质量要求的差异,制定二甲醚相关标准,适应市场和生产的需要,推动二甲醚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二甲醚是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24.9℃,熔点-141.5℃,闪点(开杯法)-41.4℃,液体密度0.661g/cm3,相对密度 1.617,爆炸极限(空气中) 3.45%~26.7%。

目前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替代LPG,用作民用燃气,其次是替代柴油用作汽车燃料。

此外,二甲醚还可应用于气雾剂、制冷剂、发泡剂;或者用于化工原料,生产硫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烷基卤化物等。

据统计,2008年我国新增二甲醚产能147.5万吨/年,总产能达到408.5万吨/年。

2009—2010年,二甲醚项目共14个,产能合计395万吨/年。

到2011 年二甲醚产能达到966万吨,生产企业达到90家,其中年产能20万吨及以上企业17家。

2011年经济发展逐渐恢复,国内二甲醚行业整体开工率回升至38%左右,全年产量在344万吨左右,较去年增幅44%左右。

二甲醚在中国民用燃气领域和替代燃料领域都潜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007年,中国LPG消费量为2300万吨,柴油消费量为 1.25亿吨,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市场对于LPG和柴油的需求量都将保持稳定增长。

二甲醚与液化气的掺混说明

二甲醚与液化气的掺混说明

二甲醚与液化气的掺混说明
作为可以替代液化气的产品,二甲醚越来越受大广大业内人士的关注。

首先,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二甲醚与液化气掺混的相关事项:
二甲醚与液化气掺混说明
操作注意事项:
(1)严把混配比例关,秋冬季节为1:5或1:6,春夏季节为1:4或1:3。

(2)每天要在两个罐之间打2次循环,确保充分混匀,连续2个小时后完全融合。

(3)充装前须打一次循环。

(4)用户在使用中如果出现火苗偏短的现象,可以要求用户重新调整风门,如果还不好,主要原因是混配比例不当;如果出现嘭嘭的响声,原因是混配不匀,二者还未完全融合。

二甲醚与液化气的混配说明
二甲醚优势分析:
1.发挥两种气体的优势,使燃烧更充分,提高燃烧质量和热效率。

2.液化气更清洁,更环保。

3.有效带动液化气残液的燃烧。

4.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能为客户创造更大利润空间。

混配的操作说明:
1.必须备有二甲醚专用储存罐。

2.严把混配比例关,民用燃气的最佳比例为1:4,工业用气的比例是1:9
3.按以上比例混配后,每天要在两个罐之间打3次循环(回流),连续两天共打6次,分别是早中晚各一次,必须确保充分混匀,48个小时以后两者完全融合。

4.在第3天充装前必须打一次循环,然后可以正常销售。

二甲醚掺入液化气的危害

二甲醚掺入液化气的危害

二甲醚掺入液化气的危害液化石油气钢瓶掺入二甲醚的危害《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2023年3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关于气瓶充装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检特函)[2023]17号),强调指出“气瓶充装单位应严格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气瓶必须专用和不得改装使用的规定,设立专人对气瓶逐只进行充装前、后的检查,保证只充装与气瓶钢印标记一致的介质,不得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后充入液化石油气钢瓶或在焊接气瓶中擅自加入不明化学添加剂。

国家质检总局的通知,并没有禁止往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而是不允许往装有液化石油气的钢瓶里掺入二甲醚,对二甲醚以及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混合燃料的使用,应当做到专气、专瓶、专用。

1、液化石油气钢瓶掺入二甲醚易造成阀门漏气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掺入二甲醚,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掺入二甲醚后造成液化石油气瓶阀的橡胶密封圈漏而带来隐患。

液化石油气钢瓶在我国使用已有40多年历史,40多年从来示发生过阀门大量漏气的现象。

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的介质是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烷”类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不会与钢瓶及铜质阀门发生化学反应;阀门的密封圈材料常用的是顺丁橡胶,具有化学稳定性,也不会与“烷”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40多年来液化石油气与液化石油气瓶阀相安无事。

在液化石油气钢瓶中掺入二甲醚起于2023年,到了2023年液化石油阀门漏气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呈上升之势,这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些气瓶充装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将一定比例的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中,认为不会造成瓶阀漏气。

但实际上,国家燃气用具质量检验中心在对混装后发生泄漏的瓶阀进行部析后发现,瓶阀橡胶密封圈的外形尺寸发生了变化,导致了阀门的泄漏。

2023年底国家燃气用具质量检验中心分别试验了3家阀门厂提供的瓶阀橡胶密封圈,测试的瓶阀橡胶密封圈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7512-2023《液化石油气瓶阀》的规定,通过模拟实验检验瓶阀橡胶密封圈孤耐液体腐蚀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瓶阀橡胶密封圈的外形尺寸、体积和质量均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2012年2月1日1、二甲醚产业发展现状:二甲醚广泛应用于制药、染料、农药等工业领域,也用作气雾推进剂和制冷剂。

随着近年二甲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应用的开发,使二甲醚生产成本降低实现大规模生产,二甲醚以其优越的燃烧和排放性能成为未来全球理想的新型替代清洁能源,在车用燃料和民用燃料领域有着极强的竞争实力。

中国煤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原料合成甲醇,进一步脱水生成二甲醚,是解决石油、天然气资源紧缺的良好途径之一。

由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二甲醚的生产、应用日益受到关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二甲醚生产的规模化的扩大、技术的发展、产品用途的拓展和质量要求的差异,制定二甲醚相关标准,适应市场和生产的需要,推动二甲醚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二甲醚是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24.9℃,熔点-141.5℃,闪点(开杯法)-41.4℃,液体密度0.661g/cm3,相对密度1.617,爆炸极限(空气中)3.45%~26.7%。

目前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替代LPG,用作民用燃气,其次是替代柴油用作汽车燃料。

此外,二甲醚还可应用于气雾剂、制冷剂、发泡剂;或者用于化工原料,生产硫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烷基卤化物等。

据统计,2008年我国新增二甲醚产能147.5万吨/年,总产能达到408.5万吨/年。

2009—2010年,二甲醚项目共14个,产能合计395万吨/年。

到2011 年二甲醚产能达到966万吨,生产企业达到90家,其中年产能20万吨及以上企业17家。

2011年经济发展逐渐恢复,国内二甲醚行业整体开工率回升至38%左右,全年产量在344万吨左右,较去年增幅44%左右。

二甲醚在中国民用燃气领域和替代燃料领域都潜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007年,中国LPG消费量为2300万吨,柴油消费量为1.25亿吨,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市场对于LPG和柴油的需求量都将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到2012年,国内LPG和柴油的市场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600万吨和1.4亿吨。

如果按照LPG替代10%、柴油替代3%计算,2012年二甲醚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680万吨。

2、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城镇燃气是一种洁净能源,其中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等。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的实施,我国城市天然气有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天然气燃料的优越性所在,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由原有的人工煤气转换为天然气,天然气的比例逐年增加。

我国天然气的储量并不太多,而且储存设施有限,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还不太高。

前几年冬季用气高峰时出现过“天然气荒”,由此应该得到警觉。

从目前我国城镇燃气供应最广泛的液化石油气来讲,其液化储存方便,设施简单,既可瓶装供应,又可管道供应,受到各地的欢迎,因此许多中小城镇乃至农村都有广阔的市场。

但随着国际上原油价格的上涨,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许多村镇用户由于经济上承受不了,纷纷弃之不用,改烧薪木。

开发城镇燃气的新气源已势在必行。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煤炭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因此,以煤为原料制取洁净的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是提高能源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技术路线,也是减少油气进口、增强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煤为原料制取洁净的气体和液体燃料,世界上已经研究了几十年,许多工艺已经工业化,我国在这方面也开展了许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煤液化的工艺路线有多种,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之分,选用何种工艺路线,主要取决于目标产品的需求和经济性。

由煤生产二甲醚的选择性好,比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过程的产品分布简单,后加工比较方便,因此应该是煤制城镇燃气的首选产品之一。

二甲醚进入城镇燃气领域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使用二甲醚专用钢瓶、瓶阀,灶具等,实现二甲醚纯烧,二是将二甲醚掺混入液化石油气中,实现液化石油气与二甲醚的混烧。

一直以来,我国的二甲醚主要以与液化石油气掺混销售为主。

2010年9月2日国家发布了GB25035-2010《城镇燃气用二甲醚》,并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为二甲醚进入民用燃气行业打开另一扇大门——二甲醚纯烧。

液化二甲醚钢瓶、瓶阀,灶具、密封材料、调压器等相关行业也在积极制定与二甲醚应用于民用燃气相关标准,实现二甲醚纯烧,而且专瓶专用。

而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拒腐蚀而耐用的密封件已经研发成功,能保证石油液化气二甲醚掺烧的安全应用。

我国二甲醚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千万吨级规模,而开工率只有38%,二甲醚的销售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实现纯烧还需要一个推广的过程,需求量不会在短期内骤然放大。

目前二甲醚销售还是主要进入液化石油气行业,按照一定比例与液化石油气掺混后进行市场销售,目前这方面的标准和管理措施欠缺,制定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标准就势在必行。

在替代柴油用作汽车燃料方面,目前只报批了《车用二甲醚燃料》国家标准,二甲醚公交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只能处于试运行阶段。

二甲醚汽车从研发到试运行,再到大范围推广必然经过一个比较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

目前,国内二甲醚企业的扩能积极性很高,部分以煤炭为原料的甲醇企业则做好了进入该领域的准备。

但是,在配套条件尚不完善,上、下游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急于上马二甲醚项目是不明智的。

盲目的扩张不但会造成行业产能过剩,而且也会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加剧,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暂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只有重庆市出台了地方标准《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标准号:DB50/338-2009,山东省出台了地方标准《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标准号:DB37/T1697-2010,湖北省出台了地方标准《液化石油气与二甲醚混合燃气》标准号:DB42/T736-2011,广东省《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料》地方标准已经通过审查即将发布实施,福建省出台了《二甲醚液化石油气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地方标准。

但是这些地方标准的出台远远不能满足安全应用和市场规范。

近几年在国家替代能源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二甲醚在国内的生产突飞猛进,二甲醚用于民用燃气,对减少液化石油气进口、平抑液化石油气价格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二甲醚燃料是国家实施能源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鼓励的终端能源优质化的发展方向。

由于二甲醚掺烧液化石油气标准的缺失,煤制二甲醚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同时由于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经营市场管理法规滞后,对违规行为查处不力,造成大多数液化石油气储配(充装)站将二甲醚掺混在液化石油气中,冒充纯液化石油气销售,除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外,还因在液化石油气中大量掺混二甲醚引起气瓶瓶阀密封件腐蚀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全国各地在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已经非常普遍,在没有国家标准的前提下,编制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的地方标准,规范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的生产销售行为的条件已经具备,且非常必要。

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相关标准,促进二甲醚混和燃气市场秩序的形成。

到目前为止,国内二甲醚作为燃气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如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燃烧势、华白数测定,20%二甲醚混合燃气对灶具适用性试验等)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二甲醚作为补充气与液化石油气混烧技术已成熟。

本次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产品性能,从原料开始控制,对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产品的品质是一个重要的保证,从而可以有效推进二甲醚在燃气领域的应用。

因此本标准的制定,具有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是以液化石油气为主,天然气为辅的燃气消费省份,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是液化石油气的补充,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后,不仅符合国家替代能源的产业政策,起到一定的节能作用,而且由于二甲醚对液化石油气重组分具有亲和作用,有利于液化石油气重组分的挥发,能将液化石油气普遍燃烧不完全的重组分带动烧尽,从根本上解决了液化石油气在使用后残留物(碳五)常被用户倾倒而经常引发事故的隐患。

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燃烧后的空气质量,经检测各项有害气体指数均比纯液化石油气低,对加强城市环保,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为将来国内二甲醚产能过剩,开发应用下游产品具有重要的前瞻性。

与此同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在液化石油气行业气瓶大流转、大循环,安全管理难的现状,对国家推行电子标签气瓶安全立体管理,把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气瓶充装、使用全过程置于气瓶产权单位的可控状态奠定基础,进而为国家增设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的税控管理,防止国家税收流失做好前期工作。

3、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地方标准的政策及技术支持一、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二甲醚是理想的石油能源的替代和补充,2005年国家将醇醚燃料生产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6年6月15日,为实施石油能源替代战略,国家发改委在京召开了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

会后印发的《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纪要》(发改办工业[2006]1404号)中指出:“实施替代能源战略是抑制高油价挑战的重要措施”、“发展二甲醚等煤基醇醚燃料有利于迅速缓解石油供应短缺矛盾,是近期替代工作的重点”“为了规范二甲醚生产与使用,应紧急制订相关标准”。

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二甲醚》生产行业标准HG/T 3934-2007,而2007年8月国家建设部发布了《城镇燃气用二甲醚》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T 259-2007。

行业标准为我们编制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地方标准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2009年国家又开始制定二甲醚钢瓶、角阀等国家标准,同时车用燃料用二甲醚国家标准也已经报批,2010年制定了二甲醚燃气灶具国家标准。

在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出台前,地方已经陆续出台和颁布了一些标准和地方法规,规范二甲醚民用燃料的推广应用。

2008年7月25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并通过《重庆市液化石油气经营管理条例》,将“液化石油气与二甲醚混合形成的复合燃料”纳入液化石油气管理,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2009年重庆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渝质监函[2009]5号),由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和重庆市内引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组成起草小组,开展重庆市《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地方标准的编写工作,该地方标准已于2009年10月1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2009年7月27日贵州住房和城镇建设厅下发《关于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推广使用的意见》(黔建城发[2009]317)通知,可以在贵州全省推广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使用,并且要求专瓶专用。

2007年,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公安厅联合发文《关于同意久泰能源二甲醚和亿德轻烃混空燃气作为民用燃气应用的意见》(鲁建安监字[2007]17号)同意山东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以丙、丁烷为主的液化石油气中掺混20%以下的二甲醚作为城镇燃气在山东全省规定范围内推广应用,在试用完成并完善标准后正式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