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一轮复习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版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美解析版
精校版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Word版含解析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据武汉中心气象台统计,2011年1月21日晚,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中到大雪,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雪,风力达5~6级,局部达8级。
十堰、襄樊、宜昌北部和恩施、黄冈、武汉的局部地区积雪深度超过10厘米。
除鄂西南外,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24小时内下降了10~13 ℃。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普降春雪的天气系统可能是()2.大雪后的半小时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武汉市交通没有受阻现象②很多人到武汉东湖梅园“踏雪寻梅”③湖北大部分高速公路被封闭④黄冈市大街上水流成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从材料内容可知:湖北受到了强寒潮的影响,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是快行冷锋,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为冷锋。
第2题,雪后半小时内,积雪融化量较少,局部积雪深度超过10厘米,造成交通异常不便,为减少事故发生,高速公路应封闭。
此时东湖梅园内,梅花与雪景相互衬托,成就了“踏雪寻梅”景观,吸引了大量游人。
答案: 1.A 2.C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
据此回答3~4题。
3.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
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泥石流C.旱灾D.水灾解析: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
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水灾。
答案: D4.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储备基地的位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错误!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错误!错误!(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主要为渭河平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
(2)乙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
(3)由此可知,影响城市区位及密度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矿产资源等。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河流冲积平原利于耕作,利于聚落发展。
(√)1。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平原分布特点:海拔200 m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原因: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一步扩大发展,可以减少投资山区多形成于河谷两岸较平坦区域,地形条件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高原上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区位:有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的地区适宜建设城市。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3.水对城市的影响(1)水的意义错误!(2)影响:①城市选址:多形成于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大河的入海口、河流汇合其主要原因是()A.降低线路坡度 B.地质条件稳定C.施工难度降低 D.建设成本低答案:A 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垭口常有多条交通运输线通过,线网密度大分水岭、陡坡等地形线网密度稀疏,甚至是空白(三)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中图版必修一习题:第4章第2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教材第83页探索思考提示:阅读分析资料中的数据,了解中国未来气候可能怎样变化,同时组织学生探讨气候变暖可能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总体上,气候变暖对中国是弊大于利。
(二)教材第83页学习指南1.海平面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方面。
(三)教材第89页思考中国野象分布的迁移说明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教材第89页复习题1.研究古代气候的方法有:树木年轮分析、花粉记录分析、氧同位素分析和海洋沉积物分析等。
2.地球上的气候一直呈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经历了第四纪冰期的寒冷期。
第四纪冰期出现过数次,其间也有温暖的间冰期。
冰川消退后,气候虽转暖,但有数次反复振动。
我国在距今1万年前后气温还是比较低的。
距今5 000年全球出现了人类史上最温暖的气候;公元前1 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中国中原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公元前800年到公元200年,气候相对暖湿;20世纪初到40年代曾出现世界范围的增暖现象,而后世界气候变冷;进入80年代后,全球又有增温变暖的趋势。
3.略。
学业达标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下面的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解析: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稀疏。
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稀疏,中间稠密,可知B为正确选项。
答案:B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海水密度增大,海平面下降。
答案:C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
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下列做法中既符合该主题又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的是()1.(2)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我国将来有可能出现()A. 毁林开荒B. 发展高耗能产业C. 减少绿地面积D.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新能源【答案】D【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毁林开荒、发展高耗能产业、减少绿地面积都不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新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故选D【答案】D【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我国1月份0℃等温线可能会移动到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全球各地降水有可能增多也有可能减少天山的雪线会上升我国暖温带向北移故选D2.(1)这次印度尼西亚的火山活动及由火山引发的海啸涉及和影响的地球圈层包括()2.(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是()2.(3)关于图示地球圈层及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2.(4)联系图示的外部各圈层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A. I、Ⅱ、Ⅵ层B. Ⅱ、Ⅲ、Ⅵ、Ⅴ层C. I、Ⅴ、Ⅵ层D. Ⅰ、Ⅱ、Ⅳ、Ⅵ层【答案】B【解析】(1)Ⅰ为地核、Ⅱ为地幔、Ⅲ为地壳、Ⅳ为水圈、Ⅴ为生物圈、Ⅵ大气圈火山喷发一般认为是来源于地幔软流层中的岩浆穿过地壳喷出地表海底火山喷发引发海啸(海洋巨浪)火山喷发和海啸影响生物、大气以及人类故选B【答案】C【解析】(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以综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故选C分组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总称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故选B【答案】C【解析】(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所以联系图中四大圈层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水循环故选C3.(1)该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3.(2)交通线路的建设要注意成本甲、乙两条线路的交通造价相比较()A. 交通运输的需要B. 地形和河流的分布C. 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D. 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1)读图该城市位于山谷中沿河流布局发展空间受地形和河流的限制所以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和河流的分布故选B【答案】D【解析】(2)乙线路多次跨越河流穿过山脉要修建桥梁、隧道所以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 C对甲线路没有穿过河流所以造价较低故选D4.该山地的南坡与北坡相比()A. 热量较少B. 海拔较高C. 雪线较低D. 降水较少【答案】C【解析】C.读图分析可知高山冰雪带下限的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可判断山地南坡较北坡雪线低故C正确A.北半球山地南坡纬度更低且为阳坡则热量更多故A错误B.南坡、北坡同属一个山地两坡海拔相等 B错误D.图示南坡有森林带分布、北坡无森林带且雪线南坡低于北坡可推知南坡较北坡降水多 D错误5.(1)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5.(2)几十年来小镇新塘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①平原广阔土壤肥沃②靠近港澳和东南亚③改革开放的政策④交通便利5.(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是()A. 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B. 区域中心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 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答案】D【解析】(1)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城市化以发展中小城镇为主故选D【答案】B【解析】(2)小镇新塘位于珠三角地带土壤肥沃不是其发展工业的必要因素①错珠三角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市场广阔②对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受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④对故选B【答案】A【解析】(3)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受南岭的阻挡珠江三角洲经济腹地较小属于发展的不利因素故选A6.(1)图中Q处的地貌名称是()6.(2)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P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A. 河漫滩B. 冲积扇C. 三角洲D. 侵蚀平原【答案】B【解析】(1)从Q处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状且分布在山脚下是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的属于冲积扇地貌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答案】B【解析】(2)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P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乙地 B对读P地放大图可知甲地取水不便四周多山峰 A错丙地易发生洪水灾害 C错丁地位于半岛上取水不便 D错故选B7.(1)下图中与发生在我国的龙卷风结构相似的是()7.(2)以下关于龙卷风说法正确的是()A. AB. BC. CD. D【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龙卷风是空气强烈对流运动产生的灾害天气是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图中A是南半球气旋 B是北半球气旋 CD都是反气旋材料介绍的是影响我国的龙卷风是北半球气旋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答案】B【解析】(2)据材料信息“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旋涡是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产生的常与雷暴、冰雹和暴雨相伴出现可以说是对流风暴产生的最猛烈的天气现象”可知龙卷风风力强劲破坏力强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8.(1)推测面上聚落分布历经的演化过程是()①逐渐分散②内部聚集③零散分布④均匀分布8.(2)导致塬面持续萎缩的外力作用是()A. ②③①④B. ③②①④C. ④②①③D. ④③①②【答案】C【解析】(1)由材料知“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 甲—丁的演化过程中塬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以面上聚落的分布也是逐渐分散甲塬面面积大而完整所以聚落分布比较均匀乙塬面面积减小周围受到流水侵蚀边缘的聚落开始向中间集聚丙塬面破碎聚落开始由集中走向分散丁塬面完全破碎只有少部分塬面有聚落分布综上所述塬面聚落演变的过程是均匀分布—内部集聚—逐渐分散—零散分布故选C【答案】B【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塬面持续萎缩的原因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故选B9.(1)嘉陵江在水循环中主要属于()9.(2)嘉陵江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于()9.(3)嘉陵江一直未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 地表蒸发B. 水汽输送C. 植物蒸腾D. 地表径流【答案】D【解析】(1)地表蒸发是指地表水变成气态进入大气中的过程水汽输送是指气态的水汽在大气中的水平流动植物蒸腾是指水从植物体内进入大气中的过程地表径流是指液态的水在地表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嘉陵江属于地表径流 D正确 A、B、C 错误故选D【答案】C【解析】(2)嘉陵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因此嘉陵江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C正确 A、B、D错误故选C【解析】(3)嘉陵江是长江的支流属于外流河嘉陵江一直未干涸说明其补给水源一直没有中断嘉陵江受到海陆间循环从海洋带来的降水补给 A正确海上内循环无法直接影响到陆地上的河流 B错误陆地内循环主要影响位于内流区的河流 C错误发源地秦岭森林茂密能够涵蓄水源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D错误故选A10.(1)由图分析可以看出()10.(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 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答案】B【解析】(1)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各国人数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9.82倍接近10倍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4.05倍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故选B【答案】B【解析】(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还较低再加上我国公民的节水意识较淡薄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每万元GDP耗水量高故选B11.(1)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改变有a.①减少b.②增加c.③不变d.④增加11.(2)推测海绵道路中“旱溪”的主要功能是①蓄水②渗水③供水④调水A. abB. bcC. cdD. bd【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12.(1)罗安达形成城市的突出区位优势是()12.(2)罗安达常年气候温和素有“热带春城”之称的主要原因是()12.(3)罗安达所处的气候类型是()A. 政治中心B. 铁路枢纽C. 气候宜人D. 天然良港【答案】D此设城开辟外贸口岸 D正确1975年罗安达才成为安哥拉首都城市形成时没有铁路线修建 AB错误气候宜人是形成城市的一个区位因素但不是形成城市的突出区位优势 C错误故选D【答案】B【解析】(2)罗安达为“低洼之地” A错误罗安达地处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由于寒流的降温作用从而形成了常年气候温和的气候特征 B正确根据纬度位置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具有明显的干湿季 C错误处于信风背风坡气流下沉有利于增温 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3)读图并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得罗安达地处8°S—10°S之间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13.(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13.(2)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13.(3)厦门某校学生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 ①增加B. ②减少C. ③减少D. ④增加【答案】(1)D【解析】(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加雨水的下渗②增加增加地下径流③增加减少地表径流①.减少地表水域面积和植被覆盖率增加增加的地表的蒸发量④增加选D 正确【答案】(2)C【解析】(2)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经济发达人口城市众多但缺水严重适宜发展海绵城市其它三个地区降水少水循环较弱经济欠发达地区需水量较少选C正确【答案】B【解析】(3)14.(1)“精明增长”理念的核心是()14.(2)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宜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A. 控制人口密度B. 限制城市面积C. 提高城市等级D. 提升服务范围【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5.(1)与煤电相比指出太阳能发电的优势15.(2)简述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15.(3)简述包头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优势15.(4)分析图中光伏板下更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答案】(1)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解析】(1)煤炭发电会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太阳能属于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用太阳能发生的主要优势是清洁无污染且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2)海拔较高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解析】(2)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内蒙古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较高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答案】(3)太阳能资源丰富煤矿沉陷地区多荒地多土地成本低工业协作条件好可利用现成火电输电网等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成本包头市场用电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解析】(3)包头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优势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角度分析包头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煤矿沉陷地区多可利用的荒地多土地成本低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和工业协作条件好可利用现成火电输电网等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成本包头市场用电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答案】(4)光伏板遮阴减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地表蒸发量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光伏板削弱近地面风速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地表水分蒸发【解析】(4)图中光伏板下更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土壤、水源等角度分析光伏板可以遮阴从而减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进而减少地表蒸发量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光伏板削弱近地面风速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地表水分蒸发16.(1)该岛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该海域洋流有关请在图中两条线上用箭头画出该季节洋流流向并说明该洋流的形成过程及性质16.(2)分析该岛降水稀少的原因16.(3)依据图文材料指出该岛上植物的生长习性【答案】(1)夏季受西南季风(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涌来补偿形成上升补偿流性质寒流【解析】(1)据所学知识夏季该岛附近海域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离岸风)带走表层海水深层冷海水上涌补偿将海底盐类物质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根据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垂直递减规律可知夏季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底层海水温度低该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质【答案】(2)该岛离大陆较近冬季的东北信风和夏季的西南季风都从陆地吹来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夏半年时寒流经过降水稀少【解析】(2)读图可知该岛离大陆较近冬季盛行东北风从阿拉伯半岛吹来受海洋影响小夏季西南季风从陆地吹来空气干燥降水较少夏季受索马里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降水较少【答案】(3)耐热耐旱耐贫瘠【解析】(3)该岛纬度位置较低全年高温植物须耐热该岛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物须耐旱岛上随处可见生长在悬崖上的“沙漠玫瑰” 完全不需要土壤的无花果等说明植物耐贫瘠17.(1)该区域城市大多是沿湖、沿河、沿________兴起的历史上由于京杭运河的开通使扬州的________条件更加优越也使北方和南方的经贸联系得以加强17.(2)因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导致________、________、工业污水等排放严重造成大湾区内部分地区水质一定程度恶化出现水质型缺水17.(3)从千岛湖引水的角度看千岛湖湿地具有的重要价值是________ 引水后为有效节约水资源输入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需采取________等灌溉措施17.(4)大湾区的工业发展应重点以技术密集型和________密集型工业为主原有传统工业产生的污水可通过净化处理和________ 从而实现资源化保护水环境17.(5)历史上钱塘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从降水特征角度简述钱塘江流域洪涝频发的主要原因【答案】(1)海, 交通运输【解析】(1)该区域城市大多是沿湖、沿河、沿海兴起的历史上由于京杭运河的开通使扬州的交通运输条件更加优越也使北方和南方的经贸联系得以加强【答案】(2)生活废水, 农业污水【解析】(2)因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导致生活废水、农业污水、工业污水等排放严重造成大湾区内部分地区水质一定程度恶化出现水质型缺水【答案】(3)提供水资源 , 喷灌(滴灌)【解析】(3)从千岛湖引水的角度看千岛湖湿地具有的重要价值是提供水资源引水后为有效节约水资源输入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仍需采取喷灌(滴灌)等灌溉措施【解析】(4)大湾区的工业发展应重点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原有传统工业产生的污水可通过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从而实现资源化保护水环境【答案】(5)夏秋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年际变化大【解析】(5)钱塘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夏秋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年际变化大。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中图版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1~3题。
1.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B.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C.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2.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3.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A.赣州B.武汉C.广州D.大庆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第1题,b、c两地均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
选项C正确。
第2题,在a、b、c、d四地中,d地位于河口处,便于河海联运,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
选项D正确。
第3题,赣州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处,大庆是在石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城市区位与b地(b地位于干、支流汇合处)相似的是武汉。
答案 1.C 2.D 3.B读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4~5题。
4.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C.南非D.俄罗斯5.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的影响大解析第4题,俄罗斯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温室效应有利于改善其热量条件,从而增大粮食产量。
第5题,温室效应的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全球变暖是整体趋势,但不是所有地区的气温都升高;小岛国家面积小,地面的海拔低,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更大。
答案 4.D 5.C(2011·江苏地理,1~2)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图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1.(2)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A. 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 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C. 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 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答案】A【解析】(1)本题可根据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直接读出图中Ⅰ区域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不同程度的都在减少在Ⅰ区域旱地增加明显 A项正确故选A【答案】B【解析】(2)由祁连山的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图示Ⅰ位于Ⅱ的河流上游地区结合上题分析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故使中下游的水量减少则土地荒漠化扩展故选B2.(1)T1时刻a、b间气压变化规律是()2.(2)甲地从T1到T3时段的天气现象是()2.(3)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T3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A.B.C.D.【答案】B【解析】(1)依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判断a的气压值是小于1004 而b的值则是大于1004 C图中AB两个值是相等故错误 D图中气压值a>b 且图中是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故错误图中锋面应位于低压槽处气压相对两侧来说相对较低 ab两点间的气压值不是一直上升而是有两个低值故A错误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气压值是在变化的 T1时为小于994 T3时为996-1000之间所以从T1到T3时段气压值并非不断降低故A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T1时刻甲位于暖锋的锋后冷锋的锋前为暖气团控制随着冷气团运行速度加快 T2时刻甲位于冷锋后应为冷气团控制气温应降低并不是不断升高故B错误从等压线中可以看出 T3时刻与T1时刻相比 T3时刻甲处的等压线较密风力应更大且从T1时刻开始甲位于暖锋后至T2甲位于冷锋后因冷锋的运动速度大于暖锋的速度(冷锋追上了暖锋冷锋运行速度快就相当于空气前行速度快风力相应的较大)所以此时经过了大风的过程综合分析可知甲处在此过程中风速并不是一直减小甚至有可能是在变大故D错误T1时刻甲虽然位于暖锋后但位于气旋中心应是阴雨天气 T2时刻甲位于冷锋后的锋面附近应可能是阴雨天气 T3时刻冷锋在运行过程中已经追上了暖锋因此甲应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此时应该是阴雨天气所以在从T1到T3时段天气终未晴朗故C正确故选C【答案】A【解析】(3)读图可知甲、乙两地间锋面是由于冷锋追上暖锋所致因此能正确示意甲、乙之间锋面的是A故选A3.(1)下列说法中与“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无关的是()3.(2)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为()A. 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的汽车B. 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C. 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 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答案】D【解析】(1)“世界地球日”是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缺碘容易得甲状腺肿大与环境关系较小与人体健康有关故选D【答案】A【解析】(2)全球气温升高北海渔场的寒暖流交汇作用减弱环境发生变化渔业资源数量将减少 A正确全球气温升高高纬度部分地区会适合温带作物的种植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但低纬地区不再适合种植农作物故总体来说世界粮食产量有所减少 B错误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会使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C错误全球气温升高海拔较低的陆地会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会减少 D错误故选A4.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该村以村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直通村外八座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影响诸葛八卦村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B. 河流C. 土壤D. 气候【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诸葛八卦存位于太公山结合材料有八条小巷直通村外八座土岗说明影响诸葛八卦村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5.(1)该地区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是()5.(2)该地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 河谷平坝地区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B. 丘陵台地中未利用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C. 中低山缓坡的牧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D. 中低山陡坡主要用于发展林地和牧草地【答案】D【解析】(1)由图可知河谷平坝的各种用地类型均减少但其土地面积不会减少丘陵台地的未利用土地主要转化为耕地中低山缓坡牧草地减少主要转化为园地中低山陡坡适宜发展林草地所以其牧草地林地及园地都有增加故选D【答案】B【解析】(2)该地区20年间土地利用的明显变化是不同的坡度得到不同的利用农业实现立体发展林地、牧草地和园地由减少到增加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故选B6.(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6.(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省投资A. 气候因素B. 居民点分布C. 地形因素D. 工业分布【答案】C【解析】(1)山区地形起伏大则道路的坡度较大采用“之”字形分布可减缓道路的坡度降低施工难度提高运营安全故选C【答案】A【解析】(2)在山区兴建平直的高速公路需要挖隧建桥工程难度大、投资多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其提供了条件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利于缩短通行里程少占耕地与汽车性能提高无关故选A7.(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7.(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 陆风B. 我国的夏季风C. 长江D. 我国的冬季风【答案】【解析】【答案】【解析】8.2015年第9号台风“鸿灿”7月10号17时位于图示浙江省东南部海面上的黑点位置虚线与阴影部分示意台风中心未来可能的运动路径(70%概率)此次台风对浙江省的影响不可能包括()A. 暴雨如注B. 消暑降温C. 狂风扬沙D. 潮水陡涨【答案】C【解析】台风主要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不会产生扬沙天气故选C9.(1)在Ⅰ阶段孕育的城市大多分布在()9.(2)在Ⅲ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著名旅游地B. 河流中下游平原C. 铁路交汇处D. 矿产资源富集地【答案】B【解析】(1)结合图形可知Ⅰ阶段对各种环境资源的影响都较大因此城市也需要分布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因此集中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故选B【答案】C【解析】(2)A.产业布局集中主要在第Ⅱ阶段不符合题意B.人地关系紧张主要在第Ⅰ阶段不符合题意C.在Ⅲ阶段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进步符合题意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主要在第Ⅱ阶段不符合题意故选C10.(1)导致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的原因是()10.(2)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可能产生的影响是()10.(3)与北极夏季无冰现象关系最密切的是()A. 太阳辐射增强B. 全球气候变暖C. 极昼时间变长D. 沿岸暖流加强【答案】B【解析】(1)“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如极昼时间及暖流等无关太阳辐射与日地距离有关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2)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北极熊活动范围缩小 A错北极地区植物种类由于水热条件的改善会有所增多 B错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变长 C错北冰洋沿岸地区陆地被上升的海水淹没陆地面积变小 D对故选D【答案】B【解析】(3)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关系密切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保温效应明显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图示村落分布的形态特点是()11.(2)该地区的公路形态一般呈________字形与平原地区相比其工程造价________(“高”或“低”)11.(3)列举该地区村落形成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呈多边形B. 呈带状C. 呈环形D. 呈团状【答案】B【解析】(1)村落的形成、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读图可知该村落沿河流分布其形态为带状 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答案】(2)“之”, 高【解析】(2)据所学知识在山区修建公路时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故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修建公路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答案】(3)地形较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解析】(3)该村落沿河流分布山区河谷地带地形平坦水源丰富泥沙沉积土壤肥沃临近河流水运便利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12.(1)与2003年相比 2013年()12.(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下降B. 供水总量明显增大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答案】C【解析】2013年环境用水很大生活用水明显增加农业用水和用水减少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答案】A【解析】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水资源短缺得到缓解但是没有解决使用成本增加了13.(1)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的冰塔林的发育过程13.(2)分析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没有冰塔林分布的原因13.(3)从气温角度分析近30年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13.(4)指出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初期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冰川运动使冰层产生裂隙极强的太阳辐射使冰面的温度升高冰川的融水侵蚀、下切作用强末端被分割成一个个冰块称为冰塔成群出现的冰塔为冰塔林【解析】(1)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在海洋性冰川上不能形成冰塔林因为它冰温高、消融快、运动的速度也快冰塔林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细刻的作品只有在大陆性冰川上才可能出现冰塔林而且还要在中低纬度的地区高纬度地区的冰川上也不能形成冰塔林冰川运动过程中使冰层产生裂隙由于极强的太阳辐射使冰面的温度升高冰川的融水侵蚀、下切作用强末端被分割成一个个冰块称为冰塔成群出现的冰塔构成冰塔林【答案】(2)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累积速度快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冰川消融速度快【解析】(2)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累积速度快且南坡为阳坡温度较高冰川消融速度快故没有冰塔林分布【答案】(3)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地面反射率下降区域增温迅速冰川消融加速【解析】(3)冰川消融速度加快说明青藏高原气候在变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消融使得地面反射率下降区域增温迅速进一步导致冰川消融加速【答案】(4)水资源增加生物生存条件改善改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河流径流量增大导致泥石流、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加【解析】(4)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初期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回答有利影响包括冰川消融使得水资源增加使得生物生存条件改善同时改善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不利影响是冰川融水汇入河流使得径流量增大导致泥石流、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加14.(1)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主要有哪条?图示的是哪一条?简要说明该路径运行的路线14.(2)台风从大气运动形式看是________14.(3)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14.(4)简要评价台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答案】(1)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主要有西移、西北移、转向路径三条图中所示的是转向路径其运行路线是从源地先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东北朝日本方向移去【解析】(1)略【答案】(2)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解析】(2)略【答案】(3)东南沿海地区【解析】(3)略【答案】(4)台风带来丰富的雨水对降温解暑、缓和或解除旱情起积极作用但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解析】(4)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册 中图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社会经济因素D.科技因素2.某铁路在施工过程中经过下图所示区域,现有①②③三种线路方案,结合图示信息,关于这三种线路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图L4-1-1A.②线工程量较①线小B.③线地质条件较①线好C.①线对文物保护不利,不宜选择该线D.③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施工方便,为最合理线路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回答3~4题。
图L4-1-23.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与土壤B.地形与水源C.水源与植被D.气候与植被4.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A.河谷地带B.塔克拉玛干沙漠C.山麓冲积扇D.吐鲁番盆地5.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
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图L4-1-3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破碎,易于开挖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
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还曾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下图为“茶马古道”主要线路图,读图回答6~7题。
图L4-1-46.马帮运输是滇、藏、川之间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采用马帮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骡马数量多B.当地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发展马帮运输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运输收入C.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D.骡马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7.在建设滇川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铁路的原则,其原因是()①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高②沿线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量不大,没有建设铁路线的必要③公路运输的连续性比铁路强,运输效率更高④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回答8~9题。
2014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讲义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七、水资源的组成及其特征
1.自然资源概况 (1)含义: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的_物__质__和_能__量__。 (2)分类:依据能否循环利用分为_可__再__生__资源和_非__可__再__生__
资源。
(3)与环境的关系: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相关的自然资 源和环境表现出_整__体__性__。 (4)开发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处理好资源与_环__境__的关系。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加剧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五、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发生时间:冬半年。 2.表现:_强__冷__空__气__入侵,造成剧烈_降__温__,伴有_大__风__、_
_冻__害__、__雨__雪___等天气。 3.成因:冬半年,_高__纬__地带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八、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水资源 (一)古老文明的诞生与水资源 1.古老文明的分布特征: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
_尼__罗__河__、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_印__度__河__和黄河 流域的冲积平原上。 2.大河文明的形成原因 (1)河流提供水源。 (2)河流的_冲__积__作__用__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3)河流提供便利的_水__运__。
(2)影响工业能技源术利发用展减增:少节加_水_低高____节纬纬____能度__度__技地地术区区、供制耐暖冷高的的温能能耐源源干消消旱耗耗的培育 等技术获得_广__阔__的__市__场__
(3)影响人类健康夏增天加持疾续病高的温_发__,病__使_率_人,的扩死大亡疾数病量的相传对播_范_增_围_加_ (4)影响海平面和海岸带:海平面_上__升__,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的影响 (5)影响生态系统使某原些生渔态场系消统失内,的某些_物__渔种__场遭扩受大重大损失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检测: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4 Word版含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1~3题。
月份 1 2 3 4 5 6 月平均气温(°C) -7.3 -2.5 5.3 11.7 16.7 20.5月平均降水量(mm) 0.5 0.6 2.5 6.0 13.0 11.0月份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C) 22.4 21.0 15.9 9.4 1.6 -5.7月平均降水量(mm) 19.8 28.5 17.0 9.0 1.6 0.5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D.气候干旱2.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3.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地盐碱化C.土壤板结D.绿洲面积扩大解析: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土壤板结是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地下水漏斗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结果。
答案: 1.B 2.B 3.B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北京市),回答4~5题。
降水量(mm) 径流总量(mm)地表径流(mm)地下径流(mm)蒸发量(mm)城市中心区675.0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644.5 267 96 171 377A.地下水位的上升B.径流总量减少C.蒸发量减少D.降水量减少5.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扩大城市的规模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D.推广使用渗水砖解析:第4题,从表中数据看,北京城市建设导致市中心径流量增加,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增加。
第5题,要减少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就要增加下渗量,最合理的方法是减少不透水的硬化地表比重,推广使用渗水砖。
答案: 4.C 5.D根据下表,回答6~8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质量检测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必修1(20210
阶段质量检测(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影响①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 气候B.地形C.河流 D .湖泊2 .③地村落分布特点是()A. 呈团块状分布B. 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C. 沿河流呈带状分布D. 沿道路呈带状分布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完成3〜5题。
3 •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 山间低地B .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 .山前冲积扇4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 网状分布B. “之”字形分布C. 线状分布D. 环状分布5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B .气候 C.水源D .土壤2010年3月,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 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
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B. 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C. 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D. 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7 .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①日本发生强烈地震 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 ③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 线④近年来火山频发A. 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D .②③④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 用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 8〜10题。
8.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B.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C. 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D. 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阻断了洋喘 电的热输送①6.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积扩大洋血捕凉一一讯化碳浓度降低9 .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 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 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10.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 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
2016-2017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1检测: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本章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1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
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罕见旱情,一些地区因旱灾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与此同时,淮河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
据此完成1~2题。
1.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季风活动B.地面状况C.太阳辐射D.海陆位置解析:此题考查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我国的季风气候典型,季风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我国南北地区的旱涝灾害。
答案: A2.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解析:此题考查旱涝灾害的影响。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农业以水田为主,受旱涝灾害的影响最大。
答案: A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热量、光照的质量等级。
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回答3~4题。
地区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南方大部华北地区西北大部东北大部塔里木盆地X类型214 441 442 333 124 323 Y 312A.柴达木盆地B.漠河附近地区C.台湾西部平原D.江汉平原解析:漠河位于东部季风区,纬度较高,因此热量、光照的质量等级较低,水分的质量等级较高。
答案: B4.Y类型代号应为()A.134 B.421C.143 D.222解析: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因此水分的质量等级低。
由于所处纬度偏高,晴朗天数较多,光照的质量等级比热量的质量等级高。
答案: A读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分布表,回答5~6题。
5.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盆地地势平坦,有利于建城C.河谷区具有排污水和泄洪的功能D.气温凉爽,土壤肥沃,利于农耕解析:从表中可知,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试(1)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试、单选题1•下图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A. ①②①④(③④ DD⑤(2)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小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A. 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2.读下列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图,分析甲、乙两传统民居可得出的结论是()甲値;副缽從,潮刪牌A. 甲地水热条件优于乙地B.乙地昼夜温差大C.甲地土壤直立性强D.乙地地势平坦3•自1861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A. 气温不断下降B.气候没有变化C.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D.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4.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5. 以温度增加和降水变动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自然系统、生物系统、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发生振荡,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领域如农业生产在气候变化下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易损性。
下图表示我国60年来农业水热气候条件的年代变化。
(图中数值表示与多年平均值的差)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从A.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 B.气温年较差大致呈递减趋势 C.耕作制度发生明显改变 D.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的态势6.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 素。
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 ”,高铁对航空运输冲击最大,三种交通方式相比场的位置往往距离居民区最远,这主要是考虑了( )A.水体污染B.固体废弃物污染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7.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② 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流平原上④ 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A.①②②③(①④D ③④8•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称为坪”,坪”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读 我国西南某1950s 到,机2000s 我国()呼丁怡19*X )- J'N IK 铲柿* “网^ HFk [铀h日声虾门列门旅U时恻亠小时」地局部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共45页
必备知识·导学思练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变化特点:_冷__暖__干湿相互交替。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探索应用】 请你判断这幅画反映的主要问题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全球变暖。人类大量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的_兴__衰__。 (2)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_动__植__物__分__布__带__的迁移。
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 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部。从气候角度,分析
【思路分析】
材料 解读
图像 解读
我的 思路
①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 ②图1是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③图2是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①从图1中可以直接得出青藏高原东南部是泥石流的高 发区 ②从图2中可以看出,7月日均温比常年月均温偏高,降水 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易发生泥石流
答案:(1)C (2)粮食产量会增加。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 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足,有利于粮食产量增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母材料】 1.“北极熊将无家可归” 冰川是地球最大的淡水水库,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自1850年小冰期结束 以来,全球冰川开始退缩,这种退缩属于正常气候变化现象。然而,近几十年来世界各 地的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率在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到20 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融化加速,这一时段正好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温暖的10年。冰 川的融化和退缩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面临着洪水、干旱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IPCC预测说,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升高范围将在摄氏度至摄氏度。这将引起冰川的 进一步退缩。模拟分析显示,当全球温度升高4摄氏度时,全球大部分冰川都将消失, 而格陵兰岛上大陆冰川在温度升高2摄氏度至3摄氏度时就会融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11)1.沙尘暴属于()A. 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B.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C. 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D. 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C本题考查沙尘暴的相关知识。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也有人类社会不合理活动因素的影响,“沙尘暴”也是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合理活动的反作用。
C对,ABD错。
故选C。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
据此完成下题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①平坦的地形②肥沃的土壤③便利的河水灌溉④适宜的气温⑤充足的日照⑥较多的农业人口⑦较大的城市市场需求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⑥C. ③④⑤⑥⑦D. ①④⑤⑥⑦3.下列发展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采集和狩猎阶段——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B. 农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资源和交通状况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C. 工业社会阶段——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D. 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小题1】A【小题2】D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优势。
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大多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其形成主要与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关,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不大;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水源、气候,①②③④描述正确;农业时期,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对早期农业影响不大,⑤排除;由于大江大河合适发展农业,才有了更多的人口聚居,⑥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采集和狩猎阶段,地理环境制约人类活动,A 错误;农业社会阶段,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基础,B错误;工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交通是人类活动的基础,C错误;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D正确。
故选D。
4.关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只会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B.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同是7级地震,耕地易损性远大于建筑用地C. 人类活动能够“缩小”灾害影响,也能“放大”灾害效应D. 虽然不同时期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但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是相同的C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超强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会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但是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也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减少自然灾害。
A错;人类活第1页/共6页动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同是7级地震,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B错;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救援等人类活动可以“缩小”灾害影响。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人心失稳的地区,减灾不力,会“放大”灾害效应,C对;不同时期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会相同,D错。
故选C。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 ①④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③②④D. ②①③④6.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 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C.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 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小题1】A【小题2】D本题考查人地思想的演变。
读图可知,①时期劳动力主要从事狩猎采集,出现在人类社会的早期;④时期从事种植畜牧业的劳动力比重不断增大,表示农业文明时期;②时期从事工业活动的就业比重较大,表示工业文明时期;③时期知识劳动所占比重大,表示后工业化阶段,所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①④②③,A对、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的特点。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时期劳动力主要从事狩猎采集,出现在人类社会的早期;④时期从事种植畜牧业的劳动力比重不断增大,表示农业文明时期;②时期从事工业活动的就业比重较大,表示工业文明时期;③时期知识劳动所占比重大,表示后工业化阶段。
②阶段表示工业文明时期,该阶段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尖锐,环境问题较为严重,D对、ABC 错。
故选D。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
据此回答下题。
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③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
提高产品质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C本题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后工业化时期,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②错;新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④错;新技术产业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对环境要求较高,环境质量越来越被重视,①③对。
故选C。
8.下面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9.A. 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B. 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C. 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D. 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C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三幅图片分别为海神庙、天津港和海滨浴场,都是与“海”有关的地理景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类活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10.该图可以说明A. 自然界的碳循环只能在有机界进行B. 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可跨越不同圈层界限C.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独立而存在D. 人类目前还不能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11.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目前人类对环节M施加影响最大B. 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环节N水量的变化C.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D. 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小题1】B【小题2】D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界的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进行,A错。
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可跨越不同圈层界限,B对。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错。
人类可以通过开采化石燃料和排放二氧化碳等方式影响自然界的碳循环,D错。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读图可知,N为水分蒸发,M为水汽输送,P 为大气降水,Q为蒸发、蒸腾,L为地表径流。
目前人类对环节L施加影响最大,A错。
跨流域调水对海水蒸发没有影响,B错。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P和Q的水量,C错。
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D对。
故选D。
12.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③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④A第3页/共6页本题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
高新技术产业多分布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并形成集聚效应,①③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城市是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同。
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用地,A处最有可能形成区。
(2)简析B处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3)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准备建设一个卫星城,图中①②③三处最合适的位置是,该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主城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哪些环境问题?(4)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5)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城市化进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住宅商业(2)靠近铁路和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3)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热岛效应等(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布局(5)改变地表状况;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城市热岛、雨岛;水质变化;影响水循环环节;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少、生物栖息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1)城市主要功能区是住宅区。
读图,图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甲地区,所以是住宅用地;A地位于城市中心区,位于交通线的交汇处,消费人群多,符合商业区的选址原则,所以可能形成商业区。
(2)布局工业区要考虑到有便利的交通,充足的水源且不污染城区的环境。
根据图例,B处位于河流下游,既可以获得充足的水源,同时不会对城区的用水造成污染;附近有铁路通过,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有利于工业发展。
(3)建卫星城的目的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热岛效应等;而卫星城的选址应在城市的外围,②在城区内,而①相对于③来说,临近河流,有充足的水源,所以更适合建卫星城。
(4)评价类问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同时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布局。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水、生物等方面。
改变地表状况;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城市热岛、雨岛;水质变化;影响水循环环节;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少、生物栖息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14.(28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 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问题。
15.16.(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6分)17.(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6分)18.(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19.(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为对象,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0分)(1)气温特点: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
(4分)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分)(2)B处大于A处(1分),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
(2分)B处大于C处(1分),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2分)(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2分);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2分);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