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

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
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

各类隔离预防及控制措施

隔离预防是防止医院感染因子从病人或带菌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有效措施。隔离预防的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隔离技术,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爆发流行。一是隔离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针对病人诊疗、护理的预防措施。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执行标准预防,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附加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主要为空气、飞沫和接触),根据疾病传播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二是防护技术,医务人员须掌握正确的防护技能,保证自身、病人以及环境不被污染,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三是建筑布局上的隔离预防,从而切断传播途径,为所有医务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隔离预防技术。具体措施如下: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防护用品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

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主要如下:

1、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

2、戴手套

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患者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处理。

6、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7、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一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1、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2、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几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

3、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①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②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③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正确操作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4、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2)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①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②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③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①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②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4)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

6、鞋套的使用

(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人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7、防水围裙的使用

(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

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8、帽子的使用

(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四、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1、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疾病的传播途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经传播), 临床科室应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经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采取相应传播途经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传染病隔离要求。

2、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病人,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

2012年第一季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分析 一、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情况 1、内镜中心:胃镜仪器台面清洁消毒不到位,仪器设备无消毒登记,肠镜室、支气管镜室快速手消不能常规化,有间断现象,清洗消毒内镜时未戴帽子和防护面罩 2、新生儿室:暖箱水槽口和暖箱内台面微生物监测细菌总数超标。 3、发放间传递窗损坏一个需及时更换玻璃,有3个窗未关闭,实习同学未换鞋进入打包间,回收间布类不能按要求放入篮筐堆在地面上;各室物品摆放不整齐 4、手术室:布局流程不合要求,医护人员入口管理不严,有不换鞋入室现象,手术室外走廊物品摆放乱,拖把未悬挂;脚踏凳为木制器不便消毒,无菌室的门未关;腔镜器械未用超声洗涤。 二、第一季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情况 1、2012年第一季度我科对院内主要科室、主要区域和部分科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共采取样本为692例、合格685例,合格率99%。其中空气采样79例合格73例,合格率为92.4%.物表采样180例合格178例,合格率98.9%医务人员手采样64例,合格64例采样率100%。无菌物品采样298例合格298例。合格率100%。残余消毒液采样为48例合格率100%灭郡内镜采样41例合格41例合格356例合格率100%。已对不合格的科室发出通知,经过整改后复查不合格、采样不合格的科室有:空气:6例、物表2例。不合格的科室有手术室、ICU、新生儿室、血透室、血库。经整改追踪现已合格。 三、护理部检查消毒隔离情况反馈 个别科室对抗菌物品交接查对不严、对有效期不明确导致存在过期物品。 一次性无菌物品打开未写日期、时间,夜查房时存在较多。如棉签、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SOP)(完整版)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SOP) (一)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求和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HAP/VAP措施如下: 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2、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6、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1)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 (2)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也可选择环氧乙烷灭菌(各医院自行选择其中之一的方法); (13)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1、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12、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 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13、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14、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二、医院的布局、设施及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建筑布局、人流、物流符合感染控制原则。 三、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四、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五、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院感管理重点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培训。 六、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七、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按规定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

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十二、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度,职责明确。对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接收等环节严格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一0年三月修订

最新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 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

2015年4月护理质控分析

菏泽市立医院 2015年4月份护理质量检查汇总 一、检查结果 2015年4月份检查得分见下表1. 检查项目组织管理临床护理 服务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人力资源 管理 平均分99.2 98.3 98 98.4 97.8 98.8 表1.2015年4月份各检查得分 二、检查项目以及各项出现问题 检查内容包括护理组织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病区管理、临床护理服务、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6项内容。本月共检查出问题47条,其中护理组织管理6条、临床护理服务8条、病区管理6条、护理文书11条、消毒隔离6条、人力资源管理10条。对本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各检查项目中主要问题与条次进行分析整改 2015年4月各项目检查问题情况见表2。 检查项目出现问题条数 组织管理1.提问责任护士相关问题回答(制度、职责等)不全或不熟练 2.晨会提问记录和护士长手册不全 4 2 临床护理服务1.责任护理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全、病情观察不全面 2.护士回答药物副作用不全或不熟练 3.基础护理不到位 4.患者尿管未及时更换 2 2 3 1 病区管理1.病室乱、墙壁脏、物品放置乱 2.仪器操作掌握不熟练 4 2 护理文书1.体温单绘制存在漏记、错记现象 2.临时医嘱单签名不全 10 1

消毒 隔离 1.棉签、消毒液、湿化水过期或无开启日期 2.一名护士不知消毒液配置方法 3.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4 1 1 人力资源 管理 1.护士对相关理论和操作掌握不熟练 2.护理人员仪表不规范:未佩戴胸牌、工作服较脏、头发不符合要求等 2 8 表2.2015年4月份护理质量检查问题汇总 图2.2015年5月检查存在问题结果分布 由图2可以看出4月份质控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护理文书、人力资源管理和临床护理服务三个方面,其中病区管理出现问题所占比率较大,提示5月质控重点为护理文书、人力资源管理和临床护理服务三大方面。 三、原因分析 由表1图1可以看出4月份检查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病区管理、护理文书和临床护理服务三个方面。 1. 病区管理出现最多的问题为病室环境乱、物品放置不合理,(如病室内有异味、地面脏、墙壁脏等)和相关接物本登记签名不全,冰箱内私放私人物品。 护理组织管理, 13% 人力资源管理, 21% 临床护理服务, 17% 护理文书, 23% 病区管理, 13% 消毒隔离, 13% 护理组织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临床护理服务 护理文书 病区管理 消毒隔离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5个方面

沙河市人民医院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范 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0.9%生理盐水2次/日口腔护理。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度。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 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置管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范围直径>15㎝,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12㎝),碘酊原液消毒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稍干后用75%酒精脱碘3遍。 4、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该进行插管操作。 二、插管后 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1-2次/周,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保持三通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范本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内窥镜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

由于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清洗消毒不彻底而引起的医源性交叉感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内镜及其附件的结构复杂,怕高温,怕腐蚀,给内镜消毒,灭菌工作带来很了很大难度。同时由于内镜检查引起的医源性交叉感染问题引起了卫生部 的高度重视。2004年卫生部正式颁发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使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有法可依[1]。确保了内镜的消毒质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1内镜医源性交叉感染状况 1.1 交叉感染源:主要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幽 不张者,可在胸腔镜下采用双腔管进行单肺膨胀,效果更理想。 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DLT是Robertshaw系列,因无隆突钩,故有插管较简单但管端容易错位的特点。而DLT管端位置不当危险性很大,它可加重OLV时的低氧血症,如不及时纠正,可导致患者术中死亡[1]。传统的听诊定位法简单易行,但存在一定的错位率。由此可导致OLV时血氧饱和度的下降。本文中听诊组60例患者中血氧下降至90%以下的就有18例,占30%。导致其错位的原因可能有:(1)传导音与呼吸音难以区别;(2)大部分成人的主支气管直径都略粗于双腔导管的支气管部分的外径,以至导管易进入远侧管径较细的部分或下一级支气管,由此导管定位过深的比率较高,(3)气道内分泌物较多甚至堵塞气道而影响听诊。 我科自应用纤支镜对双腔管直接观察定位后,未再出现对位不良的状况,提高了双腔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FOB能直视下完成定位过程,成功率100%[2]。有关FOB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标准大多参照PDSlingerm[3]的方法, 以后有学者为了进一步分析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位置的情况加以改进,其中导管错位为:导管较正确位置移动大于0.5cm[4]。 OLV时维持血氧更多地取决于气道通畅(即保证DLT位置 正确),而生理性因素(如分流、肺功能等)不是主要因素。开胸手术用FOB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将现代光纤维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到临床麻醉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导管定位正确为手术野获得满意肺隔离效果,保证OLV时的有效肺泡面 积,为手术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总之, DLT定位行OLV时,听诊法因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使其定位的准确性低,且有一定的盲目性,用FOB定位更为可靠。FOB对确保DLT正确就位有很大帮助,是确认导管位置的“金标准”,如有条件应常规使用。参考文献: [1]赵 俊.新编麻醉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OO0.1122. [2]艾宇航.纤维支气管镜在麻醉领域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0,6(3):48. [3]SlingerPD.Fiberopticbronchoscopicpositioningofdoublelumen tubes[J].JCardiothoracAnesth,1989,3:486. [4]KleinU,KarzaiW,BloosF,etal.Roleoffiberoptiebronchoscopyin conjunctionwiththeuseofdouble-lumentubesforthoracicanesthe-sia:aprospectivestudy[J].Anesthesiology,1998,88:346. 收稿日期:2007-01-19 【摘要】目的:探讨进一步加强内镜的清洁消毒以及灭菌质量管理,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质量问题而导致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制定完善的内镜室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正确的内镜储存方式及严密的内镜消毒灭菌、生物学指标监测及控制;强化内镜室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结果:各项制度完善,措施到位,有效的控制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内镜的消毒质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结论:建立健全内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医护人员的慎独精神贯穿于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预防之中,使内镜的清洗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预防内镜室 发生交叉感染的根本手段。 【关键词】内窥镜;医源性交叉感染;预防文章编号: 1009-5519(2007)10-1427-02中图分类号:R444 文献标识码:A Themeasurestopreventendoscopiciatrogeniccrossinfection HANGui-yu,JIAOXiu-zhen (EndoscopeRoom,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Dezhou,Shandong253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preventandcontrolstrictlytheiatrogeniccrossinfectioncausedbytheendoscopicdisinfectionqualityproblemsthroughfurtherstrengtheningthequalitycontrolinthecleaning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ofendoscope.Methods:Toestablishaseriesofperfectmanagementschedulesinendoscoperoom,carryoutstrictlythetechnicaloperativespecificationofendoscopiccleaninganddisinfectionaswellasaccuratestoragemode,monitorandcontrolstrictlythebiologicalindicesofendoscopicresultof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andenhancetheprofessionalsecurityandtheprotectiveawarenessofthestaffsinendoscoperoom.Results:Withstrictregula-tionsandimplementedmeasures,itcontrolledeffectivelytheiatrogeniccrossinfectionandensuredtheendoscopicdisinfectionquality,medicalqualityandmedicalsafety.Conclusion:Topreventtheendoscopicandiatrogeniccrossinfection,itisessentialtoestablishandim-provetherulesandregulationsoftheendoscopicdepartment,strengthentheprofessionalqualityeducationofthestaffsandpracticetheendoscopiccleaningworkinscientificandstandardizationtrack.【Keywords】Endoscope;Iatrogeniccrossinfection;Prevention内窥镜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 韩桂玉,焦秀贞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窥镜室,山东德州253004) 作者简介:韩桂玉(1968-)女,山东德州人,主管护师,学士,主要从事内窥镜室的护理工作。

标准预防、隔离技术及医疗废物处理

标准预防、隔离技术与医疗废物处理 煤炭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钟秀玲 职业风险 2002 年11 月到2003 年6 月,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2002.11.16---2003.2.28 在广东省(7 个城市)暴发的非典型肺炎中共有792 个病例和31 人死亡,约30%是医务工作者。 2003.3.26 卫生部报告:北京出现10 个病例,其中3 人死亡,死亡病例中的2 人为医务工作者。在山西省发生4 例,无死亡,其中2 人为医务工作者。研究表明,在这场浩劫中,医务人员大多数是受到本地区第一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调查中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率最高,按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率18.38%,其中天津39.38%、北京25.43%、山西17.64%,医务人员如此高的感染率在迄今为止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从未出现过。而在北京,所有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48.8%,在各种类型的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最高,与护士和病人有着最为密切的接触有关。职业性感染不仅在非典型肺炎的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医院感染常被忽视。 职业风险---经血传播 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职业风险---针刺伤 通过被空心针损伤后经血感染的危险大约为:HBV6-30%,HCV3-10%, HIV0.3%。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有很高的皮肤损伤率,属于经血传播疾病如肝炎病毒和HIV 的高危人群,存在着极大的职业风险。 职业风险---普遍预防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至少将CDC普遍预防措施的建议应用在美国的卫生保健机构实行。美国CDC 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采取普及性预防

消毒隔离整改措施

消毒隔离整改措施

篇一:20XX年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自查总结 20XX年***人民医院消毒隔离 专项工作自查总结 根据市卫计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市医疗单位消毒隔离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有关内容,我院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规范。我院成立了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制订了各层级院感监控人员的岗位职责,责任明确。院感科负责全院的消毒隔离督导工作,并及时对科室相关工作予以指导,认真抓好日常消毒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各科室的消毒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强调各科室消毒隔离小组的职责,加强对消毒隔离小组成员的培训,定期检查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使各科室对消毒隔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消毒隔离监控工作。 1、加强手术室、产房、人流室、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注射室、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等重点部门对消毒隔离

制 度及无菌操作技术的学习,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规程。手术室采用空气层流消毒、各室间能按各项消毒规定执行,每月做空气、手术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各重点科室每季度进行消毒液、空气、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紫外线灯消毒登记具体到每一支灯管,准确登记消毒时数、更换时间、每周酒精擦拭时间,每季度测试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保证消毒的有效性,并作好详细记录。 2、加强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供应室的建设,保证医院消毒工作的落实。供应室坚持做到“三区”“三分开”“三通道”。 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每天进行工艺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3、加强对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库房严格检查购入产品的证件是否齐全,包装及质量是否过关,把好关口,购进后对相关物品按照要求进行贮存管理。严格防止将不合格的消毒产品、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到病人身上,保证医疗安全。 4、加强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从而使临床医务人员自发参与到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口腔科交叉感染现状及预防措施

现底物耗尽讯号者!""#$%&’试剂复溶后黄色很深(超过说明书要求者!利用#)*+,-)反应的试剂盒复溶后红色较深(超出说明书要求者!%&#$%.#$&/01’$234的起始吸光度5678或批内起始吸光度高低不一者以及9:$"&3;0:法<$ &/01&等起始吸光度=87>者! ;收稿日期?@A A B1A C1A@< #D.0E2%FG8H I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 对设置的应用 尤涛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陕西西安J688J J< K关键词L生化分析仪M交叉污染M应用 K中图分类号L N O P P Q K文献标识码L R K文章编号LS Q P S T B A U C;@A A B8883Y&<(影响&/0的测定结果!%&’试剂%和试剂2中都含有氯化镁(可能会影响XZ的测定结果!XZ试剂;9%&X%"E#[法<中含有["#%(可能会干扰9\的测定结果!#’和%&2测定时(反应中’0相差较大(会互相干扰! @设置交叉污染对程序 在W和]>号试剂位放6号清洗剂(在^和]]号试剂位放 W号清洗剂!在画面.[#9%I I_D‘[I’%E I.中设置程序!设定造成污染的项目和受污染的项目!设定用于清洗的清洗剂类型!设定进行清洗的次数! V讨论 生化分析仪一般用纯水冲洗(因此纯水的水质至关重要(当纯水的电阻小于678Xa时要更换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 全自动生化分析标本和试剂用量少(残存少量即会影响测试结果(每天应用无水乙醇擦洗并定期更换干燥棒(保证比色杯清洗后不留残液(避免比色杯的交叉污染! 参考文献? K6L李浩(缪应业(郭昭静7生化自动分析仪分析顺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K b L7临床检验杂志(W886(6c;G7 ;收稿日期?@A A B1A C1A e< 口腔科交叉感染现状及预防措施 王丽 ;运城市口腔医院(山西运城8G G888< K中图分类号L f P C K文献标识码L R K文章编号LS Q P S T B A U C;@A A B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1、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发放。 2、口腔科、放射科应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3、口腔科牙钻等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麻醉科可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导管、管道,如供氧管道、导管、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病室及门诊各诊室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患者用具(脸盆、尿壶、便盆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一人一份。 11、病人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定期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取,密闭运送至洗衣房,不得在病房、走廊内清点。传染病病人的被服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处置。 12、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3、病区的拖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14、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由专人定时收取,日产日清。 1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手提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预防艾乙梅交叉感染制度

预防艾乙梅交叉感染制度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发放宣传册、小折页等宣传材料,开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提高大众防治知识水平。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妇产科、围保门诊、孕妇学校、等多种服务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认识和利用。为感染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帮助其制订适宜的家庭生育计划,指导其正确避孕、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和使用安全套,减少非意愿妊娠和疾病传播。 二.提供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结合孕产期保健(产前检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尽早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能够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可获得干预服务。 1. 检测前信息提供 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所有孕产妇提供乙肝母婴传播的检 2. 测前咨询,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3. 提供乙肝检测

为孕产妇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有条件的机构要为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乙肝两对半)检测。 4. 检测后咨询 为孕产妇提供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三.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加强对乙肝感染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 为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四.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1.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 - 4 -

科室季度护理质控分析(季度对比)

2016年第2季度质控汇总分析 一、检查时间:2016年4—6月份 二、检查内容:消毒隔离、病区管理、护理安全、分级护理等内容 三、检查依据:《XXX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6.1) 四、检查方法:各质控小组对照《质控标准》进行检查,找出存在问题 五、2016年第1、2季度质控目标完成情况对比: 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值1季度指标值2季度指标值 1 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85.19% 85.55% 2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0% 100% 3 入院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90% 86.20% 96.20% 4 入院高危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符合率90% 100% 100% 5 住院患者疼痛评估正确率90% 79.69% 89.79% 6 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98% 97.06% 98.38% 7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00% 100% 8 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 95% 100% 9 患者满意度97% 99.21% 97.84% 10 给药错误例数2/季度 2 2 11 输血错误例数0 0 0 12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2‰0.03‰0.03‰ 13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5‰0.06‰0.10‰ 对比结果显示: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入院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入院高危

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符合率、住院患者疼痛评估正确率、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每季度住院患者满意度、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均较上季度有所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较上季度有所下降,但仍在安全指标值之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已反馈至各相关科室,进行针对性整改。 六、2016年第2季度质控目标完成情况统计: 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值 目标完成情况 4月份5月份6月份2季度均值 1 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81.48% 86.11% 86.11% 85.55% 2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0% 100% 100% 100% 3 入院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90% 96.20% 96.20% 4 入院高危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符合率90% 100% 100% 5 住院患者疼痛评估正确率90% 84.38% 85% 100% 89.79% 6 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98% 96.77% 100% 98.38% 7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00% 8 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 100% 100% 9 患者满意度97% 97.84% 97.84% 10 给药错误例数2/季度 2 11 输血错误例数0 0 0 0 0 12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2‰0.03‰ 13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5‰0.10‰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预防措施探究

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预防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13-06-04T17:30:48.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赵亚萍鲁晓红[导读] 环境污染通常来说,医院的感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病原体经空气传播所引发的。 赵亚萍鲁晓红 (浙江省湖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门诊部 313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门诊换药8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预防措施。结果:未有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结论:通过对门诊换药室环境的控制、保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对医护人员严格管理等措施的执行,能有效预防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关键词】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无菌原则医源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79-02 交叉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机体的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的体温界限(口腔温度>37.8℃或直肠温度>38.2℃)。目前,因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造成的医疗事故频频发生,受到了民众的普遍关注,这不仅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对医院的声誉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推动我国医疗改革的健康发展,已是迫在眉睫。 1 临床资料 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换药832例患者,其中男性483例,女性349例,年龄在2-75岁之间。感染伤口换药351例,无菌伤口换药481例,无1例有交叉感染现象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污染通常来说,医院的感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病原体经空气传播所引发的。在很多医院的门诊换药室,人员流动大且复杂,各种病菌微粒随着空气流动传播迅速。一般情况下,病菌在室内的存活时间较长,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消毒,可导致换药病人受到交叉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2.2 医疗器械和设备污染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无菌意识逐渐加强。但是,仍然有个别医护人员专业素养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只为完成任务而往往忽视了对医疗器械和设备无菌保护,用过的废旧注射器等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甚至随处放置,也可能引发门诊换药室的交叉感染。 2.3 医源性感染第一,医护人员未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对病人进行护理,如不戴口罩或给病人输液时未洗手;第二,缝合伤口前,未进行清洗,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甚至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第三,无菌意识不强,当对多个患者进行护理时,中间并未进行有效的消毒工作,造成多个患者的交叉感染;第四,没有执行双手执镊换药法,两镊混用,不及时清理污染敷料,污物桶不能经常保持封闭状态,污染空气;第五,脓肿切开引流时,因引流切口不通畅或未能及时拔除引流条,引起窦道形成,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机会;第六,皮裂伤缝合前不备皮,造成毛发严重污染创面而致使伤口感染。 3 预防措施 3.1 保证门诊换药室的环境具体措施有:第一,对进出换药室的人员进行严格控制,无关人员不得入内;第二,可明确设置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要保持室内的空气通畅和光线亮度;第三,严格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尽量让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的几率降到最低;第四,对于门诊换药室的人员构成,要使用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同时配备年轻药师,这样既能保证换药室的安全运作,又能为医院培养未来的可造之才。 3.2 注重医疗器械的消毒和处理第一,换药室经常换药所用的换药碗、镊子、敷料、手术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使用,换药碗严格执行一人一碗,不得合用或者重复使用;第二,室内有菌物品与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做好标志;第三,定期检查无菌包、敷料桶、换药碗、消毒凡士林油纱条以及各种引流条的有效期,保证不用过期用品。 3.3 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在医院,与患者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医护人员,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明确各项规章制度,有功比赏,有错必罚,树立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对他们进行组织培训,或聘请高级护理人员授课,或分批组织他们参观学习,总之,要让最优秀的护理人员服务在第一线。 3.4 无菌原则处理伤口不断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意识的培养,在缝合伤口,换药等具体操作时,要保证肢体的清洁,务必戴上口罩,防止病原体经空气传播。 3.5 完善换药室的各项登记制度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种登记制度,如紫外线灯消毒登记制度、各种消毒液更换时间登记制度、物品清洁消毒登记制度等。 4 结论 通过对我院门诊换药室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832例患者的具体分析发现,保证门诊换药室的环境,注重医疗器械的消毒和处理,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无菌原则处理伤口和完善换药室的各项登记制度等预防措施的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能极大的阻止交叉感染的事故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本君,刘涛.预防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95-1097. [2] 邹华定,胡辉东.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1,30(35):127. [3] 章秀芳,聂翠叶.如何预防门诊换药室的交叉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22-123. [4] 耿青.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1(12):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