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第四章园林美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旅游工作的研究发展,旅游美学研究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把美学用于旅游领域,着重研究旅游过程中的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审美关系,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影响旅游审美活动的心理要素和心理过程,掌握山水景观、园林、建筑、雕塑、书法、民俗风情等的审美形态、审美特性、审美方法,掌握旅游饭店、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设计和开发的审美规律,培养和提高未来旅游工作人员的审美修养,进一步还可以引导旅游审美消费行为,促进旅游审美活动的良性循环,合理开发旅游景观资源与安排相关设施,积极培养和提高旅游者与旅游工作人员的审美修养与鉴赏能力,进而从广义上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旅游美学》可以在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后再开设,进一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习。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6学时。
课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一、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二、旅游审美需求与旅游审美动机三、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四、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2第二章美学理论与旅游一、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二、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三、旅游美学审美对象的一般形态四、心理学美学要点与旅游活动4第三章旅游审美心理概述一、审美需求与动机二、审美意识与审美个性三、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四、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4第四章山水景观审美一、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二、山水景观的审美特性三、山水景观的审美特征四、山水景观的审美方法4第五章园林审美一、园林的基本知识二、中国园林艺术审美三、园林审美方法四、西方传统园林艺术审美4第六章建筑审美一、建筑美的主要形式与审美特征二、中国传统建筑审美三、外国建筑审美2第七章雕塑审美一、雕塑的形式与美学特征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2第八章书画审美一、中国书法审美二、中国画审美2第九章民俗风情审美一、民俗风情的构成二、民俗风情的审美特性三、民俗风情的审美价值四、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美学原则2第十章旅游饭店审美一、旅游饭店室外环境美二、旅游饭店建筑艺术美三、旅游饭店室内环境美四、旅游饭店装饰陈设美4第十一章餐饮审美一、饮食审美的要素二、餐饮造型艺术审美三、中国各大菜系审美特征四、酒水艺术审美2第十二章旅游纪念品审美一、旅游纪念品的构成二、旅游纪念品的特点三、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2第十三章旅游工作者的审美修养一、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形象要求二、旅游服务工作审美三、旅游工作者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2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审美需求与旅游审美动机第三节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第四节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第二章美学理论与旅游第一节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第二节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第三节旅游美学审美对象的一般形态第四节心理学美学要点与旅游活动第三章旅游审美心理概述第一节审美需求与动机第二节审美意识与审美个性第三节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第四节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第四章山水景观审美第一节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第二节山水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三节山水景观的审美特征第四节山水景观的审美方法第五章园林审美第一节园林的基本知识第二节中国园林艺术审美第三节园林审美方法第四节西方传统园林艺术审美第六章建筑审美第一节建筑美的主要形式与审美特征第二节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第三节外国建筑审美第七章雕塑审美第一节雕塑的形式与美学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第八章书画审美第一节中国书法审美第二节中国画审美第九章民俗风情审美第一节民俗风情的构成第二节民俗风情的审美特性第三节民俗风情的审美价值第五节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美学原则第十章旅游饭店审美第一节旅游饭店室外环境美第二节旅游饭店建筑艺术美第三节旅游饭店室内环境美第四节旅游饭店装饰陈设美第十一章餐饮审美第一节饮食审美的要素第二节餐饮造型艺术审美第三节中西各大菜系审美特征第四节酒水艺术审美第十二章旅游纪念品审美第一节旅游纪念品的构成第二节旅游纪念品的特点第三节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第四节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第十三章旅游工作者的审美修养第一节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形象要求第二节旅游服务工作审美第三节旅游工作者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美学生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了解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知道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为后面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园林美的形态
静水:静水淡泊、质朴,又显深沉宁静, 让人在平静中又陷入沉思,达到一种感悟 人生的境界。
动水:流动的泉水,发出欢快的水声,给 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一静
一动
植物美
作为园林要素之一的植物,是园林的弹性 空间部分,是极富变化的动景,它丰富了园 景的层次和色彩,增添了园林的生机和野趣。
植物构成了园林中的基本景观,给人 营造出不同的环境和空间。
中央公园
纽约中 央公园(Central Park)不只是纽 约市民的休闲 空间,更是全 球人民所喜爱 的旅游胜地。 园内分布着大 大小小的湖和 森林,设有动 物园、运动场 所及游乐设施, 有两个巨大的 人工湖。
E N D…………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意境空间和虚 实、有无的空间意识联系在一起,达到虚 意 景和实景的统一。 境
空 间 要充分体会意境空间之美,还要游 之 美 园者发挥想象力,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不
断延伸、扩展,超脱地界的限制,翱翔天 地之间。(日本的枯山水园林便是很好的 体现)
文化美
文化对园林的影响(以中国园林为例)
哥特式建筑
伊斯兰建筑
而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历史上的 帝王宫苑那些庞大的建筑群外,民间的亭 台楼阁、廊榭桥梁、洞窗登牌也别有韵味。 1. 亭 2. 台 3. 楼阁 4. 榭 5. 墙、窗
亭
园林中的亭历来选址精心,营造奇 巧,十分讲究与自然的结合。 亭的体形小巧,最适于点缀园林的 风景,与环境融为一体,满足停憩和造 景功能。
在某些狭小的园林空间中,由于有 限的空间,一些园林有了借景,可以远 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冠 云 楼 远 借 虎 丘 山 景
借 景
古典私家园林空间变化丰富多变, 丰 全园由山石、水池、小亭构成,空间大 富 小、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富于 变 变化和层次。
旅游美学的概念苏州园林
旅游美学的概念苏州园林
旅游美学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探究美学的理念、方法和价值观,以及对自然、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在旅游美学中,旅游活动不止是一种游玩,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人文艺术、自然美景和旅游文化等方面的美学魅力。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在旅游美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巧妙的构造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包括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寒山寺、网师园等苏州园林,都是兼具美学与文化性质的精品。
旅游美学的概念将旅游活动与美学思想结合起来,让人们在旅游中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深入了解文化背景,以及设计者对美的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苏州园林的旅游美学,既让人们欣赏园林美,又让人们领略园林文化的魅力。
旅游美学——第四章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水域景观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两岸高峰夹 峙,悬崖绝壁,水面狭窄曲折。
3
险壮
4
滩险
瞿塘峡关的夔门两岸相距不足100米,最狭窄 处仅50米余,有众水汇涪万,夔塘争一门之说。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以谷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而 闻名。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滩中有滩。 其中,崆岭峡内有崆峪滩,是长江三峡中“险滩之冠。”滩中礁石 密布,枯水时露出江面如石林,涨水时则隐没水中成暗礁,加上航 道弯曲狭窄,船只稍一不慎即会触礁沉没。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火山湖——长白山天池
分别在1597年8月、1688年4月和1702年4月有过三次喷发。 是我国最大、最深的火山口湖,也是中朝两国的界湖。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平面风景水体(江、河、湖、海等) 广义 立面风景水体(瀑布、冰川等) 水 域 景 观
山区多为裸露坡地。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周边陆域景观:
澜沧江源头
长江源头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周边陆域景观:
长江三峡绝壁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周边陆域景观: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 周边陆域景观: 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
旅游美学
3.2各类自然景观的审美 3.2.2 水域景观审美——河湖水域景观 河湖水域景观的宏观形态审美,主要具有以下观景要素:
1 形美
所处的地形部位和成因不同,多依沿岸地形变 化而不断地改变着其平面形态和岸线弯曲度形 成的美感。
旅游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旅游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旅游美学的概念1.1 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美的情感和审美活动的学科,它包括旅游者的美的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美的特征、动植物的美、人文景观的美等多个方面。
1.2 旅游美学的意义旅游美学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审美情感的需求,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喜爱度,提升旅游体验的质量。
第二章旅游美学的基本理论2.1 美的认知理论旅游美学的认知理论主要包括感知、想象、记忆、情感等要素,旅游者通过对景观、文化、历史的感知和想象,产生美的情感体验。
2.2 美的表现形式旅游美学的美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山水、花卉、古建筑、人文景观等,在旅游中人们通过这些美的表现形式感受到美的情感。
2.3 美的价值观旅游美学的美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美的认知、欣赏和评价,在旅游中人们会对目的地的美进行评价和欣赏,促进美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章旅游美学的体验要素3.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最直接感受到的美的要素,包括山水、湖泊、草原、森林等,人们在欣赏这些自然美时会产生愉悦和放松的情感。
3.2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旅游者感受到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美的要素,包括古建筑、宗教场所、民俗文化等,人们在欣赏这些文化美时会产生对历史和传统的敬畏和热爱。
3.3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们在旅游中感受到的人文风情、民俗风情等美的要素,包括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等,人们在欣赏这些人文美时会产生对人文情感的共鸣和认同。
第四章旅游美学的实践方法4.1 美学旅游的规划美学旅游的规划包括景区规划、景点规划、景观设计等,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提升景区的美学价值和旅游体验。
4.2 美学旅游的设计美学旅游的设计包括景点设计、路线设计、标识设计等,通过美学设计可以提升景点的美学价值和吸引力。
4.3 美学旅游的营销美学旅游的营销包括宣传推广、形象塑造、产品设计等,通过美学营销可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章旅游美学的发展趋势5.1 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旅游美学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包括自然美、文化美、人文美等多个领域。
园林美学概述
第一节 园林美学概述
第一节 园林美学概述
一、美的概念 二、园林美 三、园林艺术
一、美的概念
从“美”字不难看出“羊大为美”的意思。 在狩猎时代,可能人类赞赏的是生活中的捕 获物。最早认为美的事物是紧密联系生活的。
园林中的生活美还体现在其清新宜人的环境,清洁卫生、空 气清新,无烟尘污染,水体清透;要有适于人生活的小气候; 方便的交通、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有可以安静休息的散步、 垂钓、休息的场所等方面。
(三)园林艺术中的艺术美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的形态,而艺术美则 是现实美的升华。艺术美是人类对现实生活 的全部感受、体验、理解的加工提炼、融铸 和结晶,是人类对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
2.借用天象美
借用日月雨雪造景,如观云海霞光,看日落日出,设朝阳洞、夕照亭、月到风来亭、 烟雨楼、听雨打芭蕉、泉瀑松涛、造断桥残雪、踏雪寻梅意境等。
3.再现生境美
效仿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创造空气清新、温 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花草树木永远是生境的主题。
4.建筑艺术美
从生活到艺术史一个创造过程,艺术美是意 识形态的美。
具体特征:形象性、典型性、审美性
风景园林中由于游览景点、服务管理、维护等功能的要求和造景需要,要求修 建一些园林建筑,建筑不可多,也不可无,古为今用,外为中用,简洁便用, 画龙点睛,建筑艺术往往是民族文化和,游道廊桥、假山水景、电照光影、给水排水、档土护坡等各项设 施,必须配套,要注意艺术处理区别于一般的市政设施。
旅游美学最新版精品课件4
(3)自然风光的构成要素
质感
气味
形态
自然风 光的构 成要素
声音
色彩
动态
1.1.2自然风光的审美类型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1)山岳风光景观 (2)水体风光景观 (3)生物景观 (4)气象景观 (5)特异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1)山岳风光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2)水体风光景观
自然风光主要包括: (3)生物景观
张家界森林公园
二. 草原景观
草原是温带半干旱半 湿润环境下受地下水 或地表水的影响而形 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 草原景观主要是指大 面积的草原和牧场形 成的植被景观。
三. 荒漠景观
荒漠是指干旱气候条 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 的地理景观。荒漠地 区气候干燥、降水极 少,蒸发作用强烈, 植被缺乏,物理风化 强烈,风力作用强劲, 是那些蒸发量超过降 水量数倍乃至数十倍 的流沙、泥滩、戈壁 主要分布的地区。
三. 珍稀动物
在我国动物中,不少 珍禽异兽是目前世界 上特有的种属,如野 马、牛羚、金丝猴、 大熊猫、丹顶鹤、扬 子鳄、白鳍豚等,已 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 动物,这些动物都具 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3 动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4.3.1 植物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植物景观生态的审美特征 (1)色彩美 (2)形态美 (3)声味美 (4)象征美
3.1.5 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观
火山是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 体形态。熔岩地貌,是指地下岩浆喷发或溢流 于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火山
熔岩
3.1.6 丹霞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
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其形成的必要条 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 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古典园林的旅游美
古典园林的旅游美13级旅游管理刘梅生活中旅游美无处不在,渗透我们人生,古典园林的美让我最为偏爱。
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早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人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
这样就出现了圈养、圈种有一定范围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现了“因、眺”、“鉴、翻”等字,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从事农事、畜牧、手工业制作以及各种杂务劳动的专业奴隶阶层,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
这是我们古典园林愿游到行游起源。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
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
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和别的文化发展一样,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
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憩游,甚至宴乐之功能,一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如南朝梁·张僧怒擅长画山水,能“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之遥”,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辋川园”。
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艮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
这个御花园,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
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所有建筑,宫殿亭阁,高低错落,迭山凿池,别出胜景,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林木畅茂,迭石树峰,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山水美秀;又可称为唐宋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可惜已经在战火中夷为平地,在地面上永远地消失了,我们现在只能忆游于此。
旅游美学【课程编号】:022315教学大纲(新).jsp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131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分】:2【总学时】:32学时【先修课程】:二、教学目标《旅游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探讨旅游美学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培养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和旅游审美情趣。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师生按照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研究旅游美学理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理解和掌握旅游者作为旅游主体所具有的美学心理及行为规律,从而掌握和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的美学理论和艺术。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绪论:旅游美学概述一、教学内容及要求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与《旅游美学》教材。
教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1、旅游美学的定义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3、对旅游美学这门学科有一定把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难点: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理解。
三、作业1、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2、研究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四、参考资料1、《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著青岛出版社2、《旅游美学》王柯平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3、《旅游美学导论》张海荣著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章:风景美与观察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风景美与观察2、风景美的形态3、风景美的特征4、怎样观赏风景教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巩固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1、风景美的形态2、风景美的特征3、对怎样观赏风景有一定把握。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风景美与观察;风景美的特征;难点:怎样观赏风景。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理解。
旅游美学——第四章 自然景观与审美鉴赏——自然景观美
形式价值
形体 声音
旅游美学
3.1自然景观美
3.1.3自然景观美的价值 观赏价值——形式价值——色彩
A
色彩不仅直接引起人的视觉神经的生理反应,并以强烈的表情性,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信息和基本的美感意味。
1.色彩
民族文化(包括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感情) 个人素质(个人修养、个人性格、个人观念等)
旅游美学
3.1自然景观美
3.1.2自然景观美的特征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傲、幽、坚、淡
竹子: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舒朗的影子。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 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旅游美学
3.1自然景观美
姿态 色彩 声音
形式美
(与美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
旅游美学
3.1自然景观美
3.1.2自然景观美的特征
多重多样性 客观实在性
想 象 联 想 性
感性形式性
旅游美学
3.1自然景观美
自然景观定义和分类
定义 分类
自然景观美的特征
客观实在性 现象联想性 多重多样性 感性形式性
自然景观美的价值
观赏价值
自然景观美的审美意义
自然旅游景观
在一定区域内的山 川、气候、河流、 湖泊、海洋、生物 等自然要素,以及 社会、经济、文化 的各个侧面及其存 在形态或现象共同 构成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一个综 合整体
景观的一部分,包 含于景观之中。景 观的自然部分。
景观是“旅游者主要 通过视觉,其次还 有听觉等对特定的 某一旅游 时 间、空间场内具有 旅游意义的自然、 人文复合物象和现 象的感知景象” —— 王兴中
旅游美学(最终复习资料)
旅游美学前言1.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
2.影响或制约审美情趣获得及其审美修养水平的提高: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或制约着审美情趣的获得及其审美修养水平的提高,比如景观的特征,观赏的方法,审美主体的审美素养与兴趣、心境,导游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水平及其导游技巧等,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影响着旅游者的审美效果。
绪论1.旅游美学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
2.魏源在先贤旅游观赏经验和理论学说基础上创立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游山学”,可以说它是目前我们研究的“旅游美学”的先河。
3.清人郑日奎综合旅游活动的具体特征和相关经验,提出了“目游”、“鼻游”、“舌游”、“神游”与“梦游”等一系列方法,为立体性和全方位的旅游观赏奠定了相互补偿的理论基础。
4.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及审美价值,阐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审美对象的属性等,并从中找出规律,给审美主体以指导,以提高旅游审美效果,促进和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修养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科。
5.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旅游审美对象的属性、特征及意义;旅游审美审美对象与人们的关系;审美主体的条件与审美效果的关系;如何鉴赏美的事物等。
6.学习和研究旅游美学的意义:(1)旅游美学具有为旅游经济服务的指导性(2)旅游美学具有审美教育功能(3)旅游美学具有和谐人际关系及人与环境关系的作用。
第一章自然景观美概述1.景观的定义:所为景观,从美学的角度看,一般指地表上自然存在的景色,具体而言,是指地表上具有观赏价值的风景,它包含着“景”与“观”两方面的内容。
2.景观与风景的区别在于,景观是具有欣赏价值的风景。
3.景观的特点及各个特点的内涵。
特点(1)价值性。
风景的价值性,除了具备客观的特征外,还与观赏者的主观感受有关。
当风光景色与观赏者的主观感受、认识水平相吻合时,美的感受也就产生了,人们就认为这是美好的景色,因此景色是纯客观的,而景色的价值性则是人们对于客观景色的主观印象,是主客观地统一。
旅游美学讲稿
第一编旅游与美第一章美学理论与旅游第一节美学的基本概念与X畴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是年轻而又古老的学术。
审美意识和审美思想是古老的,但作为一门学科是年轻的。
仰文化时期,陶土上出现纹饰,但从对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为一种较为抽象的美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标志着这一演变过程重要成果是语言和文字中出现“美”。
东汉许慎:“美,甘也”。
徐铉:“羊大则美,故从大”。
现代有的研究认为:“美”就是以羊头和羊角为装饰的人。
古代巫师化装跳舞的象形字。
美的本义从事物的众多涵义中显示出外观形式的美。
孔子的“尽美矣,又尽善也”,“尽美矣,未尽善也”;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论述,老庄提出的美关系的相对论学说,均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审美活动的许多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但尽管我国先秦诸子关于美的问题的论述,没有独立构成一门完整的深科。
一直到18世纪,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推动,美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专著“美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经过康德,格尔等人的努力,形成严密的理论形态。
1858年出版的《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美学是研究自然和艺术中美的科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西方美学理论:近两百年形成的新型学科,长期隶属哲学,与伦理学、心理学关系密切。
二、西方美学根据研究对象与方法分类(一)、本体论美学: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不同学派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对美的本质存在不同的理解。
美的本质的学说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美在形式”,“美在理念”,“美在生活”,“美在典型”、“美的主观”。
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学派“美在形式”,认为事物形式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有关,甚至认为立体图形中最美是球形,平面是圆形。
柏拉图:“美在理念”,黑格尔完善了“美在理念”,提出“美是感性的显现”。
但美的本质问题一担解决,可能美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认识论美学:研究审美活动中的审美经验,人的审美活动中的审美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园林美[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分类的基本常识,理解园林的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能应用园林美的讲解和观赏方法。
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中园林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延伸,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纲中的相关考点,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导游讲解之中。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围绕园林景观的审美展开,介绍了园林的分类,园林的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以及园林景观的观赏方法。
其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石中乾坤——品味太湖石[教学过程]第一节园林景观美的形态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有机综合景观。
园林与建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中国是世界上园林艺术起源较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典的造园理论和实践对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都发生了重大的持久的影响。
因此,中国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一、中国园林美的历程中国园林是山水园林,追求的是自然美(人工美是为自然美服务的,讲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融于自然),其美的发觞、演绎的历程,就是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深化的过程。
中国造园起源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那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带有自然山水倾向。
“囿”主要是供奴隶主、帝王、后、大臣们游览、观赏和放牧游猎的。
面积广袤,多取天然。
春秋时期,园林中已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沼池或台,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并且在园林中构亭建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官式建筑为主的宫苑。
最有代表性的是皇家宫苑,如上林苑、建章宫等。
上林苑,还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三仙山,树立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模式,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自然山水成为园林的主题因素。
隋唐的园林形成了文人写意的山水园林特色。
唐代,士大夫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情趣不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倾向于以宏观的方式在无限的山水空间中极目游赏,而是倾向于以微观方式近观静赏,从有限空间景观中体会身处岩泉、心宁神怡之感,重在从有限景观中获得心灵的自由空间和精神乐趣。
这种变化与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关,也是中国禅学兴起等“精神气候”使然。
“中隐”思想的推崇,导致了城市宅园的兴起,同时也使园林艺术进一步走向自然山水化。
宋元时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实践和理论急剧发展繁荣,极大地影响了园林艺术,一大批由野而朝、由乡村到城市的文人士大夫追求丘山溪壑、村居野店情趣,以作为荣华富贵生活的一种补充和替换,尤其是作为宦海失意之后个人情感的寄托和宣泄,于是园林这种人造环境更加自然化。
晚唐至北宋,人们不但造园而且有人专门研究园林,这一时期造园之风大盛。
南宋的园林可谓“神理兼备”。
园林之“神”,可与绘画相比。
到了元代,更追求“神韵”,如倪瓒的山水画直接与园林有关。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北雄南秀的艺术风格。
园林匠师构思、建造的咫尺山林,呈现的是一种重含蓄、贵神韵、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园林的布局则通过空间艺术的变化,营造出了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效果。
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如果说魏晋时的寄情山水只是一种粗浅的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的话,到了明清,造园者已经用园林中的自然景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以抒情言志。
与宋元园林的求“神韵”相比,明清园林重在求“意”,所谓“意”表达的是人与园或人与自然的内在哲理。
此时的园林不仅是大自然的艺术再现,更是在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上或者人的自我价值上作演绎,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最具代表性。
明代园艺家计成著《园冶》一书,对中国园林艺术作了首次最系统、精到的总结。
【小资料】《园冶》二、中国古典园林美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比较常见的是以下两种,一是按园林占有者身份,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二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
各自的特点见表4-1、表4-2。
【议一议】请结合表4-1、表4-2的内容,参照图4-1、图4-2、图4-3,分析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园林的布局特色和园林风格,并探讨其形成背后的原因。
【小知识】苏州园林【小资料】网师园、余荫山房第二节园林景观美的特征以欧洲、西亚、中国(东方园林)为代表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欧洲园林体系和西亚园林体系虽有区别,但庭园的整体格局都是几何规则式的,体现的是人文的力量;而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则不同,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表现的是自然美,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使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
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艺术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和艺术特点,值得好好学习。
【小知识】三大园林体系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及其审美特征中国园林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和书画匾联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一)山水之美山:是园林的筋骨。
山的功能在于可分割空间,以布置景物,构成不同特点的风景点;同时用假山分割园林,会使园林有层次感。
园林内的山有真有假。
依山建园是一种造园方法,在园中造假山,是另一种手法。
假山创始于秦汉。
最初是“筑土为山”,到北魏时,才出现石叠假山。
以后假山手法趋精。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对造山叠石的艺术作了全面总结,提出“存真为假,做假为真”的理论。
【小资料】个园水:是园林的血脉。
水的功能在于它不仅可以造成许多景观,还能消除沉闷感,使山活,使园灵。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有三:掩,隔,破。
【小知识】日本枯山水庭园【小资料】颐和园西堤山得水而媚,水得山而活。
中国园林的山水之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明人邹迪光曾说:“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物,无论二者俱无,与有山无水、有水无山,不足称奇。
”(二)花木之美花木:园林的毛发。
花木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山水离开了花木,也就没有了美感。
在园林中,花木的功能在于:围合空间,反映时间,点缀山池,修饰建筑,组织道路,对比尺度,配衬主景,丰富层次,和谐色调。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
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花木的选择标准:一是看植物的物质特性,要求姿美,色美,味香;二是看植物的文化象征,如竹象征人品清逸,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高洁;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三)建筑之美建筑:园林的眼睛。
中国园林建筑,不仅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还要起着得景、点景、引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并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
得景,指建筑的审美价值不只限于建筑本身,而是通过这些建筑的门、窗,还可以欣赏外界无限空间的优美自然景色。
中国园林建筑的命名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审美特征。
如“烟雨楼”、“听雨轩”、“飞泉亭”、“望海亭”等。
点景,主要是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观赏点。
隔景,主要利用建筑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或者以建筑为主、辅以山石花木, 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
引景,主要是组织游览路线,以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游动观赏效果。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其中,亭、廊、桥、榭、舫是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也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要把握它们的审美特征。
(四)文字之美文字是园林的嘴。
“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文字在园林中有润饰景色(装饰性),揭示意境(隐喻性)的作用。
“一样烟波,有人吟,景便多”,说的就是园中必须有文字并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姿,片石生情”,从而把山水、建筑、花草树木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小游戏】家乡话读长联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概括来说,就是九个字:“喜自然”,“重意境”和“贵含蓄”。
体现为自然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一)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自然美在造园艺术手法上,可概括为“因”、“借”二字。
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并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
1.“因”就是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
2.“借”就是借自然风景。
3.为了突出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自由灵活的布局。
(二)师法自然,高于自然——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但并不是机械地照搬自然,而是在把握自然山水的形象特征和组合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创作,把造园者对自然山水及其美的感受外化,表达其内心的渴望和追求,赋予园林内在的气质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其高于自然之处,就在于将客体的景与主体的情有机融合,产生了超脱出现实的、梦幻般的飘渺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妙、神。
在造园手段上,主要是通过突出形象、比拟象征和借用文字来表现意境美。
(三)师法自然,中得心源——含蓄美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师法自然,中得心源”,即要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之内创造大自然的深广意境,不能直白浅露,而要含蓄。
体现在造园手法上,就是特别重视处理藏和露的关系,以巧妙地取得含蓄的效果;并利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游人在细细品量之后,才能领会其间旨趣。
第三节园林景观美的观赏方法园林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游园者可以自由自在地游览、观赏园内景物,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为了使游人更好地观赏园内景色,造园者在设计园林时会注意巧妙地组织安排景观因素,如景观线、景物点、特写景、借景、引景等,以使游人有步骤有目的地游览、观赏,能够步移景变,越看越想看,越有越兴起,从而得到丰富的审美享受。
因此,游览观赏园林景观,最好的方法就是遵循造园者的巧思。
同时,游人若想在游园过程中从现实感受到迁想妙得,较好地领会园林景观的意境美,还需要有与之相生相应的心境,这种接受心境,概而言之,就是闲、静、清、和。
一、沿景观线观赏景观线就是观赏风景的路线,也就是园林里的路。
园林中的景观线往往曲折迂回,有“曲径通幽”之感,同时,景观线上的风景点要步移景异,引人入胜。
一般园林都会设计一些不同特色的风景点,通过景观线将这些风景点连接起来,以引导游人有次序、有步骤地观赏园内景物。
所以,入园之前,应先看园林的平面图或导览图,循着景观线,找出代表性景物或想要参观的景物,可根据时间情况进行取舍规划游览线路,记得要标记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