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模设计过程_如何有效的进行系统建模

合集下载

系统模型与系统建模方法

系统模型与系统建模方法

系统模型与系统建模方法在信息系统领域,系统模型是描述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关系的抽象表示。

而系统建模方法是指使用一套规范化的方法论和技术,以图、表、图形界面等方式,对系统进行描述、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系统模型和系统建模方法是系统工程学的重要核心内容,有助于理清系统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一、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是对系统进行概念化和抽象化的表示,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图表、符号等,以直观、简洁、形象的方式反映系统的实质内容和内部关系。

常用的系统模型包括输入-输出模型、流程图、数据流图等。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型:1.输入-输出模型:这种模型通过输入和输出来表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征。

输入是系统接受的外部信息,输出是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反馈,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推导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这种模型适用于描述关注系统的外部特性,而对内部结构关注较少的情况。

2.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方式,通过表示系统处理过程中各个阶段和活动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系统的内部流程和交互情况。

流程图通常包括起始节点、中间过程、决策节点和结束节点等,通过这些节点之间的连接和条件逻辑,可以清晰地表示系统的工作流程。

3.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表示系统中数据传输和处理的一种模型,它通过用箭头和圆圈等符号表示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来描述系统的信息流。

数据流图常常包括数据流、处理过程和数据存储等组成部分,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和传输关系,可以描述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处理过程。

系统建模方法是系统工程学的核心方法论,它通过一套规范化的流程和技术,辅助工程师对系统进行描述、分析和设计。

系统建模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系统工程的第一步,它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调查、采集和整理,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为系统的后续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面谈、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为系统设计提供合理的需求基础。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一、引言对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来说,需求分析与建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功能与特性的清晰描述。

本文将探讨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并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需求分析与建模。

二、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旨在识别和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

以下是系统需求分析的几个主要步骤:1. 需求获取和理解需求获取是指通过与用户、业务分析师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来收集和理解系统需求。

这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会议、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进行。

重要的是要确保获取到的需求能够准确反映用户的期望和业务的要求。

2. 需求分析和整理需求分析的目标是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和整合。

可以使用流程图、数据流图、用例图等工具来分析和描述系统的功能和流程。

同时,需求分析还包括对需求的可行性和优先级进行评估。

3. 需求验证和确认在需求分析的最后阶段,需要与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一起验证和确认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演示、原型展示或者文档审查等方式进行。

目的是确保需求可以满足用户和业务的期望,并且没有遗漏或冲突。

三、系统需求建模系统需求建模旨在将需求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描述和表达,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以下是系统需求建模的几个常用方法:1. 用例图用例图是描述系统与其用户之间交互的图形化表示。

用例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功能与角色,并识别各种场景及其对应的用例。

用例图可以用来指导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工作。

2.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描述系统内部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的图形化表示。

数据流图以数据流和处理器为中心,展示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流动的过程。

数据流图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系统的数据流向和处理逻辑。

3. 状态图状态图是描述系统各个对象的状态及其状态变化过程的图形化表示。

状态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行为和状态转换规则。

通过状态图,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及其对应的操作和事件。

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

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

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酒店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主要涉及到酒店的预订管理、客房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在建模和实现酒店管理系统时,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然后按照需求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以下是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的一般步骤:1. 需求分析:与酒店管理相关的所有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包括酒店预订需求、客房管理需求、人员管理需求、财务管理需求等。

根据需求的优先级和重要性,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模块。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工具如UML来建立系统的概念模型、功能模型、类图等。

3. 数据库设计:根据需求和系统设计的结果,设计数据库模式和表结构,包括客房信息、预订信息、人员信息、财务信息等。

确定数据的关系和约束,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的结果,进行系统的编码和实现。

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程序开发,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功能。

5. 系统测试:对已经实现的系统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发现并修复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6. 系统部署和运行:将测试通过的系统部署到服务器或云平台上,并配置好系统的运行环境。

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用户需求。

7. 系统维护:持续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及时修复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变化,进行系统的功能扩展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建模和实现酒店管理系统的过程是一个迭代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与业务人员紧密合作,不断改进和优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常用系统建模方法

常用系统建模方法

T2 0.058 0.378 1.000 3.540 140.700 867.700
a3 0.058 0.378 1.000 3.540 140.850 867.980
25
2. 建模的逻辑思维方法
3)演绎
由一般性的命题推出特殊命题的推理方法。
• 典型的,如公理化的几何学
实例研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演绎
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
• 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包括表述、求解、解释、检 验等。
5
1. 系统模型的概述
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航行问题”
甲乙两地相距750千米,船从甲到乙顺水航行需30小 时,从乙到甲逆水航行需50小时,问船的速度是多 少? 用 x 表示船速,y 表示水速,列出方程:
建立有效且可靠的系统模型是系统研究者的首要任 务。
数学模型是系统模型的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表示方式 。
4
1. 系统模型的概述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 对于一个现实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其内在 规律,作出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 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实例研究: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发现
23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发现
开普勒第一定律
也称椭圆定律、轨道定律、行星定律。每一行星沿 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
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向量 半径)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24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发现
地面相对平坦,使椅子在任意位置至少三只脚同时
着地。
17
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

简述通风系统的建模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通风系统的建模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通风系统的建模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通风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设施,它能够有效地调节空气的流动,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如何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

如何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

如何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如何使用MATLAB Simulink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一、引言MATLAB Simulink是一款强大的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ATLAB Simulink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二、系统建模1. 模型构建在MATLAB Simulink中,可以通过拖拽模块的方式来构建系统模型。

首先,将系统的元件和子系统模块从库中拖拽到模型窗口中,然后连接这些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

2. 参数设置对于系统模型的各个组件,可以设置对应的参数和初始条件。

通过双击模块可以打开参数设置对话框,可以设置参数的数值、初始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属性。

3. 信号连接在模型中,各个模块之间可以通过信号连接来传递信息。

在拖拽模块连接的同时,可以进行信号的名称设置,以便于后续仿真结果的分析和显示。

三、系统仿真1. 仿真参数设置在进行系统仿真之前,需要设置仿真的起止时间、步长等参数。

通过点击仿真器界面上的参数设置按钮,可以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

2. 仿真运行在设置好仿真参数后,可以点击仿真器界面上的运行按钮来开始仿真过程。

仿真器将根据设置的参数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输出仿真结果。

3. 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束后,可以通过查看仿真器界面上的仿真结果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Simulink提供了丰富的结果显示和分析工具,可以对仿真结果进行绘图、数据处理等操作,以便于对系统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

四、参数优化与系统设计1. 参数优化方法MATLAB Simulink还提供了多种参数优化算法,可以通过这些算法对系统模型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设置优化目标和参数范围,以及定义参数约束条件等,来进行参数优化计算。

2. 系统设计方法Simulink还支持用于控制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领域的特定设计工具。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对系统模型进行控制器设计、滤波器设计等操作,以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是确保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过程。

一、系统建模在进行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

系统建模是指将实际的网络控制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以便于系统性能的分析和优化。

1. 系统边界的确定确定网络控制系统的边界非常重要,边界决定了控制系统所涉及的物理设备和网络结构。

在确定边界时,需要考虑到控制对象、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元件。

2. 系统动态方程的建立根据控制对象的特性,可以建立系统的动态方程。

一般来说,网络控制系统的动态方程可以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表示。

3. 模型参数的确定在建立系统动态方程时,需要确定系统的参数。

参数包括物理设备的参数和网络的特性参数。

通过实验或仿真等手段,可以获取系统的参数值。

二、控制器设计控制器是网络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控制。

在设计控制器时,需要考虑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1. 控制策略的选择控制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系统的要求和性能指标。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2. 控制器参数的调整控制器的性能取决于其参数的选择。

参数调整可以通过试错法、遗传算法等方法进行。

通过调整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三、网络设计网络是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元件连接起来,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的传递。

1. 网络拓扑的选择网络拓扑的选择取决于系统的要求和网络的性能。

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总线型、环形、星型等。

2. 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网络通信协议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的重要条件。

根据系统的要求,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如以太网、CAN总线等。

3. 网络安全性的考虑网络控制系统往往面临各种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

使用UML对系统进行建模

使用UML对系统进行建模

使用UML对系统进行建模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同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软件工程相比,在需求的获取、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UML是OOA和OOD的常用工具。

使用UML来构建软件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系统进行不断精化的建模的过程。

这些模型包括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然后,我们需要使用具体的计算机语言来建立系统的实现模型。

当然,在整个软件工程中,我们还需要建立系统的测试模型,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使用面向对象的工具来构建系统,就应该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

然我,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开发人员虽然能够理解UML的所有图形,却仍然不能得心应手的使用UML来构建整个项目,其很大的原因,是仍然在使用原有的软件工程方法,而不清楚如何使用UML来建立系统的这些模型,不清楚分析和设计的区别,以及他们之间的转化。

应用软件系统,就其本质来说,是使用计算机对现实世界进行的数字化模拟。

应用软件的制造过程,按照UML的方法,就是建立这一些列模型的过程。

本文将就一个图书馆系统,说明如何使用UML来对系统进行这一系列的建模。

关于这个图书馆系统,基本的需求比较简单,就是允许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和归还图书,另外,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的终端来查阅和预订书。

当然,图书馆管理员也可以对图书进行管理。

为了简化系统,我们没有把图书馆中的人员作细分。

之所以采用这个相对简单案例,是因为很多人都对图书馆系统有很强的感性认识,这样,读者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理解系统包含的业务知识。

同时,也因为本文只是对使用UML 的过程做一个探讨,着眼于使用UML进行建模的过程,说明各个层次的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展示系统演进的过程,而不会深入UML的细节方面。

对于更加复杂的系统,其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是相通的,可以举一反三。

用例模型——系统需求的获取用例模型定义系统做什么,是用来获取系统需求的有效手段。

用例模型由“角色”和“用例”组成。

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一种用来描述和分析现实世界复杂系统的方法。

它使用图形和符号来表示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模拟和预测系统行为来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系统建模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工程、物流、生物学、经济学等等。

本文将介绍系统建模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影响。

系统建模的概念和方法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工程学和物理学领域。

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理解和描述复杂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建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系统建模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动态行为、交互和性能等。

系统建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图形表示法。

图形表示法使用各种符号和连接线来表示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系统中的各个步骤和它们之间的顺序关系;数据流图可以用来表示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路径;结构图可以用来表示系统中各个模块或组件的组成关系等。

这些图形表示法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系统,并且可以为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提供基础。

除了图形表示法,系统建模还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数学模型通常是基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建立起来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程和参数来表示系统的动态行为。

例如,在物理学中,可以使用牛顿力学方程来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在经济学中,可以使用供求关系方程来描述市场的价格变化和供需关系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模拟和预测,以评估不同决策和策略对系统的影响。

系统建模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和行业。

在工程领域,系统建模可以帮助设计和优化复杂的工程系统,例如飞机、汽车、电力系统等。

在物流领域,系统建模可以帮助设计和管理供应链网络,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生物学领域,系统建模可以帮助研究和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解决一些疾病和健康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系统建模可以帮助预测市场的走势和制定经济政策。

系统建模与系统分析详解课件

系统建模与系统分析详解课件

第三章
如今,兰德公司的研究范围已从最初的 军事、外交事务扩大到经济、交通、通 讯等公共事务的各个方面。系统分析方 法也从改善武器装备系统,走向了经济 管理、社会发展等各个域。
第三章
3.3.1 系统分析的定义
目前对于系统分析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解释是把系统分析作为系统工程的同义 语,认为系统分析就是系统工程。 狭义的解释是把系统分析作为系统工程的一个 逻辑步骤,系统工程在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 研制和运用问题时,必须经过这个逻辑步骤。
第三章
步骤
明确 问题
确定 目标
探索 建立模型 方案
优化或 仿真 分析
系统 评价
Y
决策 (分析)
N
第三章
案例: 企业与系统管理案例—— 海尔OEC管理法
O—Overall;E—Everything, Everyone ,Everyday; C—Control and clear
OEC—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一天的所做的每 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即“日事日毕,日 清日高”,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 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3.地位:模型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作用的局限性。它不 能代替以客观系统内容的研究,只有在和对客体系统相 配合时,模型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第三章
3.1.2 使用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研究方法,一 般来说主要有三种,即实验法、抽象法、模 型法。
第三章
三种系统研究方法对比
实验法 抽象法
模型法
目标
发展能源
手段 目标
发展能源生产
开发新能源 节能
手段 资源 基地 目标 勘探 建设
运输
太生 阳物 能能

论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论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论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软件系统建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和功能。

本文将就软件系统建模的方法和其应用进行讨论。

一、软件系统建模方法1.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面向对象建模是目前最常用的软件系统建模方法之一。

它以对象为中心,通过识别和定义对象的属性、行为和关系来描述软件系统。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具有可重用性高、易于维护和扩展的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数据流程图(DFD)方法数据流程图是一种基于流程的建模方法,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描述系统中的数据流动、处理和存储。

DFD方法直观地展现了系统的流程,有助于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 状态图方法状态图方法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对象的状态转换和行为。

它通过有限状态机的方式,展现了对象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以及状态之间的转换条件。

状态图方法对于描述软件系统中复杂的状态变化非常有用。

4. 数据库模型方法数据库模型方法主要用于描述软件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关系。

它通过数据模型的方式,定义了软件系统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数据层面的建模工具。

数据库模型方法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组织系统中的数据。

二、软件系统建模方法的应用1. 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设计。

通过建立模型,开发人员可以更准确地捕捉需求,并生成详尽的规格说明文档,保证系统开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功能设计和优化软件系统建模方法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

通过分析和建模系统的行为和结构,开发人员可以有效地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点,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3. 系统集成和测试软件系统建模方法在系统集成和测试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模型,开发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数据流动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何使用Matlab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如何使用Matlab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如何使用Matlab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一、引言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系统建模和仿真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Matlab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系统建模和仿真。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atlab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二、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将实际系统抽象成数学或逻辑模型的过程。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符号表达式或差分方程等方式对系统进行建模。

1. 符号表达式建模符号表达式建模是一种基于符号计算的方法,可以方便地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符号工具箱来进行符号表达式建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matlabsyms xy = 2*x + 1;```在上述例子中,定义了一个符号变量x,并使用符号表达式2*x + 1建立了y的表达式。

通过符号工具箱提供的函数,可以对y进行求导、积分等操作,从而分析系统的特性。

2. 差分方程建模差分方程建模是一种基于离散时间的建模方法,适用于描述离散时间系统。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matlabn = 0:10;x = sin(n);y = filter([1 -0.5], 1, x);```在上述例子中,定义了一个离散时间信号x,通过filter函数可以求得系统响应y,其中[1 -0.5]表示系统的差分方程系数。

三、系统仿真系统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系统的输出响应。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Simulink工具箱进行系统仿真。

1. 搭建系统框图在Simulink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模块来搭建系统的框图。

例如,可以使用连续时间积分器模块和乘法器模块来构建一个简单的比例积分控制器:![control_system](control_system.png)在上图中,积分器模块表示对输入信号积分,乘法器模块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系统建模的原理与方法

系统建模的原理与方法

系统建模的原理与方法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系统分析和建模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系统建模则是解决问题和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那么系统建模是什么?它有哪些原理和方法呢?本文将会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指根据具体问题和要求,利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图形方式、模拟方法及工具软件等手段,将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性质、结构、特征、规律等方面抽象出来,并进行描述、分析、说明和预测的过程。

系统建模的结果可以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模型、仿真模型,也可以是决策模型等多种形式,以期有效实现对目标系统的研究和控制。

系统建模常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科、管理、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如金融风险管理、市场分析、质量控制、环境管理、物流优化等。

二、系统建模的原理系统建模中的原理主要包括系统思考、系统论、模型理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五个方面。

1. 系统思考系统思考主要考虑整个问题背景,了解相关的因素和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系统建模过程中,则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作用,理清各种逻辑关系。

2. 系统论系统论是指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动态特性和层次性。

在系统建模过程中,则需要通过分析主要成分,确定系统的决策指标,以便准确了解问题的本质。

3. 模型理论模型理论则是指利用数学和逻辑等方法来描述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系统建模过程中,则需要通过寻找合适的模型来描述问题,管理和预测相关数据。

4. 信息论信息论主要是研究信息的生成、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在系统建模中,信息论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各种信息的传输过程,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效率。

5. 控制论控制论则是指控制和改进系统状况的方法和技术。

在系统建模过程中,则需要通过采用各种控制策略来调节研究对象的状态和特性,以改善其运行效果。

三、系统建模的方法在系统建模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马尔可夫模型、差分方程模型等多种方法。

生产系统建模仿真的5个步骤

生产系统建模仿真的5个步骤

生产系统建模仿真的5个步骤在制造业中,生产系统的建模仿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通过以计算机模型为基础的仿真模拟,可以有效地预测生产系统的运作表现,定位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优化。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生产系统建模仿真的5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仿真目标在进行生产系统建模仿真前,首先要确定模拟系统的目标是什么。

根据模拟目标的不同,建模仿真的方法和难度也会不同。

例如,如果要研究生产系统的瓶颈,就需要选取合适的指标来衡量系统瓶颈的程度,从而确定模拟目标。

第二步:收集数据建模仿真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这些数据包括生产线上的工作流程、机器人的运作、人员的操作规程等等。

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模型,是建模仿真的前提。

第三步:设计模型在收集到合适的数据后,开始设计模型也是一项关键过程。

设计模型是仿真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元件的组成、元件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留意各种元件之间的交互、反馈等动态调整。

第四步:运行仿真在设计完成后,就可以对建模仿真进行计算机模拟了。

仿真主要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进行,在计算机模拟的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测试和模拟,从而找到合理、最优的路线规划和管理方法。

第五步:验证模型完成仿真模拟后,还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以保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验证时需要比较各个仿真结果,分析和推测系统的特性、性能、缺陷等等,以便开展下一步的系统优化和改进。

结语通过以上的五个步骤,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制造生产系统的各种特性和优化方案,力求提供最优的生产规划。

与此同时,建模仿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从TXFX零件生产系统到大型制造企业生产网络,其应用价值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大。

系统仿真-第9讲-系统建模

系统仿真-第9讲-系统建模

生态学、环境保护。
系统描述
建模元素
模型关系
应用领域
生态系统涉及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 的相互作用,包括植物、动物、微生 物和它们所在的环境。
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
案例四:机器人控制系统建模
系统描述
机器人控制系统负责指导机器人的运动和行 为,使其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
建模元素
特点
混合系统仿真需要同时考虑离散 事件和连续过程,处理时间和状 态的连续性和离散性。
应用
广泛应用于制造系统、物流系统、 交通系统等领域,用于模拟复杂 系统的动态行为。
基于代理的系统仿真
定义
基于代理的系统仿真是一种基于代理的仿真方法,通过构 建代理模型来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
01
特点
基于代理的系统仿真将系统中的各个组 成部分抽象为代理,通过代理之间的交 互来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
• 内置了丰富的数学函数库,方便用户进行 模型开发和仿真。
MATLAB/Simulink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等领域。 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Modelica
01 功能特点
02
是一种基于方程的建模语言,支持物理系统的建模和
仿真。
03
支持多领域物理系统建模,如机械、电气、热力等。
险。
决策支持
通过系统建模,决策者可以更好地理 解系统的内在机制和行为,从而做出 更科学、合理的决策。
提高效率
通过模拟实验,系统建模可以大大提 高产品开发、系统设计和优化的效率。
02
常见系统建模方法
流程图建模
定义
流程图是一种用图形符号表示系统内各部件之间逻辑 关系的建模方法。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

2.2.1 抽象
• 椅子位置的表述:以中心点为对称点,正方形 绕中心的旋转表示了椅子的位置的改变,因此 可以用旋转角度表示椅子的位置。
• 椅脚着地的数学表示:设A,C两脚与地面距离
之和为 f( ), A,C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为g( ) ,
2.2.2 归纳
• 从特殊的具体的认识推进到一般的抽象的 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
• 模型分析与检验
– 稳定性分析,系统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误差分析,修正模型 – 对模型进行评价、预测、优化 – 在实际中对模型进行检验。
2.1.3 建模步骤的划分
准备阶段
系统认识阶段
系统建模
模型求解 模型不合格
模型分、检验 修正模型
模型合格 模型使用
2.2 建模的逻辑思维方法
• 要建立数学模型,必须具备下述五个方面 的能力
• 虽然发现了海王星,但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偏差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有趣的 是,海王星的运行轨道也不正常。于是人们推测,在海王星外还可能有一颗 未知行星。1905年,美国天文学家洛厄尔完成了“海王星外的行星”推算后, 便开始观测。但因为此星离太阳太遥远,搜寻极为困难,直至洛厄尔去世的 1916年,尚未观测到。1930年2月18日,天文学家汤博通过35 mm的折射望 远镜,采用先进的方法,终于发现了一颗亮度约是16等的暗星,位于海王星 外,此星后来被命名为冥王星。
• 后来有人提出太阳系中可能还存在未知的行星,就是此行星 的引力摄动,影响了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使得根据万有引力 定律计算的值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有相当差距。到了19世纪40 年代,探索天王星外未知行星已成为重要的天文课题。
• 1845年10月,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将他的关于“未知行 星”的计算结果报告了剑桥天文台和格林尼治天文台,希望 能根据他的计算结果进行观测。遗憾的是,他的努力没有受 到重视。

系统工程:第4章 系统建模方法

系统工程:第4章 系统建模方法

4.1.1 系统模型的定义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同一个系统可以建立不同的系统模 型。例如 ,城市经济模型,可以用一、二、三产业表示, 也可以用各个行政管理部门来表示。
同一种模型可以代表多个系统 。例如,y=kx (k是为常量), 几何上:代表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代数上:表示比例关 系;设k=π,x代表直径,则y表示圆周长;设k表示弹簧 刚度,x表示伸长量,则y表示弹簧力大小;当k=a表示加 速度,x=m表示质量,则y表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等等。
《系统工程》 第四章 系统建模方法
程森林
二O一O年一月
主要内容
4.1 系统模型概述 4.2 系统建模方法 4.3 典型模型介绍
4.1 系统模型概述
4.1.1 系统模型的定义 4.1.2 系统模型与原型 4.1.3 系统模型的分类 4.1.4 数学模型 4.1.5 计算机模型
4.1.1 系统模型的定义
抓住主要矛盾 模型只应包括与研究目的有关的方面,而 不是对象系统的所有方面。例如,对—个空运指挥调度系 统的研究,建模只需考虑飞机的飞行航向而无需考虑其飞 行姿态。 清晰明了 一个大型复杂系统是由许多联系密切的子系统 组成的,因此对应的系统模型也是由许多子模型(或模块) 组成的。在子模型与子模型之间,除了保留研究目的所必 要的信息联系外,其它的耦合关系要尽可能减少,以保证 模型结构尽可能清晰明了。
4.1.3 系统模型的分类
比例模型 是放大或缩小的系统,使之适合于研究。 文字模型 如技术报告、说明书等。在物理模型和数 学模型都很难建立时,有时不得不用它来描述研究结 果。 网络模型 用网络图来描述系统的组成元素以及元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逻辑关系与数学关系)
4.1.3 系统模型的分类
图表模型 用图像和表格描述的模型,它们可以互 相转化,这里说的图像是指坐标系中的曲线、曲 面和点等几何图形。 逻辑模型 表示逻辑关系的模型,如方框图、程序 单等。 数学模型 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模型。 计算机模型 用计算机语言描写的模型。

系统动力学建模流程

系统动力学建模流程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它是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横向学科,是基于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的新学科,是通过建立流位、流率系来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一门学科。

其解决问题的独特性在于:系统动力学是基于因果关系和结构决定行为的观点,从系统内部的微观结构入手进行建模,以微分方程(组)为分析工具,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来分析研究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行为的内在关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系统动力学的出现始于1956年,创始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Jay W.Forrester)教授。

1950年代后期,系统动力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领域。

初期它主要应用于工业企业管理,处理诸如生产与雇员情况的波动,市场股票与市场增长的不稳定性问题。

1960年代福瑞斯特教授的《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成为系统动力学学科的经典著作,它阐述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典型案例。

这本著作也是系统动力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本点鲜明地表明了它的系统辩证的特征。

它强调系统、整体的观点和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

系统动力学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与国内著名专家钱学森提出的复杂系统分析方法——“综合研讨厅”(Metasynthesis)方法是相互适应的。

它强调系统综合推理的方法,按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的模型,借助计算机模拟可以用于定性与定量地研究系统问题。

它可用于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生态和生物等一类复杂大系统问题。

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作为实际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态复杂大系统的“实验室”。

模型的主要功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个进行学习(模型运行结果的比较、选择)与政策分析的工具,并使决策群体或到整个组织逐步成为一学习型组织。

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电子与电气工程是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学科,其中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监测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系统。

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能源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控制系统建模控制系统的建模是指将实际的物理系统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分析和设计。

建模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系统辨识和模型建立。

系统辨识是指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确定系统的数学模型。

这可以通过采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并应用信号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来实现。

根据系统的特性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辨识方法,如参数辨识、非参数辨识和结构辨识等。

模型建立是在系统辨识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常见的模型包括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时变模型等。

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简化模型或者高阶模型。

2.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设计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指标等要求。

控制器的设计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控制器结构设计和参数调节设计。

控制器结构设计是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结构。

常见的控制器结构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等。

根据系统的特性和需求,可以选择单一控制器或者多个控制器的组合。

参数调节设计是通过调节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的响应满足设计要求。

常见的参数调节方法包括试验法、经验法和优化算法等。

根据系统的特性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数调节方法,并结合仿真和实验来进行参数调节。

3. 控制系统性能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是指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分析和评估,来判断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稳态误差、动态响应、稳定性和鲁棒性等。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软件系统的建模的方法和介绍
1、结构化建模方法:
结构化建模方法是已过程为中心的技术,可用于分析一个现有的系统以及定义新系统的业务需求。

结构化建模方法所绘制的模型称之为数据流图(DFD),对于流程比较稳定的系统可以采用结构话建模的方法.
补充知识点:数据流图,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已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化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急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2、信息工程建模方法(或者叫做数据库建模)
信息工程建模是一种已数据为中心,但过程敏感的数据,他强调在分析和研究过程需求之前,首先研究和分析数据需求,信息工程建模方法所创建的模型称之为实体联系图(ERD),主要用于数据建模补充知识点:E-R图,是指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显示世界的概念模型。

E-R方法:“实体”-“联系”方法的简称,它是描述显示世界概念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其中联系可分:1对1联系、1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3、面对对象建模
面对对象建模方法将‘数据’和‘过程’集成到一个称之为对象的结构中,消除了数据和过程的人为分离现象。

面向对象建模方法所创建的模型称之为对象模型、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形成
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标准。

即UML(统一建模语言)。

UML定义1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模型图,这些模型图以对象的形式共建一个信息系统或者应用系统,目前比较常用的一个建模方法
补充知识点:简单的描述下UML:UML分两类:结构型、行为型。

结构型: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部署图、包图。

行为型:活动图、状态机图、顺序图、通信图、用例图、时间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谢谢观看 2011-04-07 gsnidi
我们现在缺乏什么,何为治本的方法?
• • 场景1:一个项目里面的开发人员奋力的在不停的修改BUG,加班成为常态,但BUG 永远改不完。 场景2:系统上线后运行良好,但一个需求变更或者一个新来的需求,导致整个系统很 多地方都需要修改,业务人员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开发人员要很久时间才 能做出来,而且还破坏了以前的正常的功能。 上面两个场景是不是经常在我们的工作中遇到,当发生了上述情况下,我们是不是是 在疲于奔命解决但问题依然存在,BUG依然每天都有,需求一旦变更,系统要大范围 的进行修改和测试,每天都在在数据库里面调整性能? 根源在哪里?

• 根源分析: 1)我们的技术用的不对 2)数据库设计不正确 3)。。。。。。 是上面这些吗?那么是不是把技术提高了,数据库设计好了,这些场景中出现的问题就自 动消失?会消失一些但可能会有不断相同的问题重复涌现。
因为根源不在这里,根源在于【业务没有进行梳理,没有业务模型分析过程】, 才会导致后续的一系列的问题,业务梳理清楚后虽然也会有BUG出现,但会导致相同的问 题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同时修改一个bug不会影响到其他正常的功能的使用。
开始设计
2 上图是在1图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从整个设计过程可以看出, 没有一步到位的设计,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开始设计的时 候不完善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这种设计方法去不断完善设计, 最后达到你所要的效果。 因此我一直强调,正确的方法+坚持 = 成功的要素。 在系统设计领域,你再刻苦再努力,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 其实是事倍功半的。我一再强调正确的方法,何为正确的方式方 法?其实在本文档的前面已经在图上进行说明,这里再阐述一下。 我们很多系统开发人员在做一个系统的时候,常常忽视了业务 梳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业务建模的基础,而这个业务梳理过 程和需求人员的需求分析调研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是系统 设计人员在脑海里面形成结构的过程,而后者是需求人员出需求分 析成果的过程。 我们很多系统开发人员尤其是很多设计人员并没有这个思考和 设计的过程,而是直接到达物理表层面和代码层面,思考如何应用 好的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但很少去考虑业务层面的东西, 打个比方:地基都有问题,地基上面的东西全是浮云。
我们现在缺乏什么,何为治本的方法?
• 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常常根据需求就直 接到代码或者到数据库上去了,很少对需求文档 上面的东西进行梳理,进行归纳,去研究分析其 外延的关系,内在的关系,一句话总结就是忽略 了业务建模的过程,所以才会有大家经常口头上 的一句话:为什么需求到技术就走形了呢?理解 就偏差那么大呢? • 因为我们缺了中间那步,没有有效的把需求语言 所表达的东西无歧义的转化为技术人员能够看的 懂的技术语言,导致了脱节,自然业务都是混乱 的谈何系统稳定?
如何进行架构设rchitectural Pattern 模块结构(From Mud to Structure)型
分散系统(Distributed Systems)型,为分散式系统 提供完整的架构设计
人机互动(Interactive Systems)型,支持包含有人 机互动介面的系统的架构设计
开始设计
1 简单描绘出如何去定义类/接口中的各种元素,以及类和接口间的关系 接口可以 多继承接 口
类只能单继 承类 可多继承 接口 类/接口的属 性指向类/接 口
开始设计
继续渐进设计,属性开 始添加数据类型 为了满足复杂数 据类型关联,添 加父亲类
不同的属性实体对应不同 的数据类型实体
完整的代码 生成器业务 模型架构图
例子 --基于实体的代码生成器的业务建模
• 需求分析 2)不需要数据库支持 :必须是实体模型,能够进行序列化成二进 制文件,也可以放入数据库中进行存储 :要设计的中间结构不能是数据库表,而是 可以进行序列化的实体对象
例子 --基于实体的代码生成器的业务建模
• 3)能够将结构中的元素自动组合生成相应的代码
重视业务建模,它的作用抵半只军队
• 业务建模是整个项目开发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节点,但我们 常常忽略它,业务建模的位置居于需求分析和技术分析之 间,并且侧重于业务层面。它的核心价值就是作为需求和 技术的平滑过渡调节剂,那么业务建模人员自然就是平滑 过渡人员,不仅要能够对需求进行抽象,并且还需要技术 层面的支持,所以建模人员需要兼顾业务和技术两方面的 知识,脱离于具体语言和具体的技术细节,只是从业务角 度,以技术眼光来构建整个系统,构建出来的方案再根据 项目的具体要求去完成其他的技术设计细节比如物理表结 构,技术框架等。
Adaptable Systems型,支持应用系统适应技术的变 化、软件功能需求的变化。如Reflection(反射)模 式、Microkernel(微核)模式等
如何进行架构设计
• 架构的分类(我的理解)
如何进行架构设计
• 从以上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架构设计是分层进行 的,从业务层面->技术层面,我认为任何割裂这 种层次顺序进行设计的东西都可能会存在问题。 •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在业务模型上面没有将客户 的需求进行很好的抽象和分类,那么即使在技术 建模方面运用了大量的设计模式,代码也十分的 优美,但因为业务关系的不稳定性,软件仍然会 处于随时修改的风险阶段,优美的代码也会随时 因为不断的修改而逐渐变得混乱。
有效的架构设计
--帮助企业面对业务的不断扩展& 帮助开发人员的顺利转型
何为架构
• 人们对一个结构(或领域)内的元素及元素间 关系的一种主观映射的产物,是一种抽象 的过程。
架构设计的目的
• 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将客户的需 求转换为规范的开发计划及文本,并形成 特定的需求边界内的,规范的,经过抽象 的业务集合体结构。该结构中展示了业务 元素自身具有的属性特征,反映了业务元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能够使得团队成员,不管是开发人员还是 需求业务人员都能通过设计形成的规范文 本去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去把握在客户 需求中易变的部分,使得开发出来的软件 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扩展性。
要思索实体模型与物理模型的关系
在我们一般常识性的认识中,实体模型是什么结构其反映在物理模型上的表结 构也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不完整,上面提到的只是对应于实体映射模型中一种映射关系,其实 还对应其他两种实体映射关系,见下图:
要思索实体模型与物理模型的关系
• 从以上图形中可以看出,业务实体结构和物理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并 不是唯一的,而且根据对系统的不同应用所采取的映射策略也可能是 上图3种方式的变种,但不管怎么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 1)只有继承类才能在物理结构层面进行合并。 • 2)任何形式的变化都要不能破坏业务结构的划分,例如:为了提高 数据库的访问效率,在物理表层面把会员和会员卡属性进行合并,虽 然在数据访问上提高了效率,但其破坏了业务实体职责单一性的约束, 这会导致一系列的关联修改问题。 • 3)任何的变化都必须符合整体的业务架构的清晰,不能为了提高性 能而牺牲业务结构,破坏了业务结构的合理性,带来的影响就是系统 根本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不断拓展的业务发展,而时常处 于风雨飘摇中。
例子 --基于实体的代码生成器的业务建模
• 需求要求: 1)要有一种结构能够容纳类/接口/枚举的标 示结构 2)不需要数据库的支持 3)能够将结构中的元素自动组合生成相应的 代码
例子 --基于实体的代码生成器的业务建模
• 需求分析 1)一种结构能够容纳类/接口/枚举等标志结构 :类/接口/枚举如何保存到一个中间结构去,该中间结构能够将类/接口/ 枚举所具有的属性标志进行分解后存储在其中,这些属性标志包括: 访问修饰符(private/public/protected) 标示(class/interface/enum/flag enum) 类修饰符(abstract) 继承关系 属性 私有字段 数据类型 。。。。。。
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成为合格的系统业务建模人员
• • 本文以上的篇幅通过介绍系统建模的整个思考过程和渐进改进过程,说明系统建模并 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东东,但如果你没有领悟,那么它就是一个很玄的东西。 何为领悟?技术人员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不停的追逐技术热点,在工作中也大谈技 术细节,殊不知这些东西却是阻碍开发人员思维转变的一个根源,那么技术细节你掌 握的再牛又如何,充其量就是一个程序牛人。所以开发人员要从围城里面脱离出来, 要认识到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比掌握多牛的技术要重要的多。 转变思维 --核心思想,如果你不能转变思维方式,那么你永远就是一个在技术里面打 转的程序牛人,最高成就就是系统分析员。 必须要看的书籍:建模的书籍(企业应用架构模式等) 减少看的书籍(不是不看是减少看):各种技术书籍(C#核心技术揭秘等等) 在工作中:在做一个任务的时候,要整体考虑,不是为了完成而完成。以锻炼自己的 思维进行尽快转变。
例子 --基于实体的代码生成器的业务建模
市面上有很多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称为代码自动生成器。这类工具能 够使用代码自动生成实体和实体所对应的数据库操作类,来代替开发人 员手工的录入,这样做的好处: 1)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2)使得底层的代码风格趋于一致 3)底层代码不需要再进行测试 4)防止因为人员流失导致新来人员先要适应代码编写风格,然后再了 解业务的尴尬 因此本例以如何去设计一个代码生成器为开始点,阐述了如何进行业务 建模的过程,以帮助开发人员向系统架构师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