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
摘要:新课标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依据。笔者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习以探究为中心”、“兼顾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多元化评价”四个大方面入手,叹了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新课标理念主体地位探究学习学生和社会需求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081-01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是新时期小学科学教学的指针和方向,是一线教师实施教学的理论依据,也是教学改革的进行的方向。因此,学习、研究新课程理念是教师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过程。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落实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收获。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全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这要求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学习指导,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只关注学优生的教学弊端。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
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成长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角色分配、教学评上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力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带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科学兴趣、特长、支撑也不同。农村家庭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多的种植和养殖经验,在动植物学习方面有突出优势;城镇家庭的学生受家庭启蒙教育的影响,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善于分析简单的科学原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践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又要根据学生的科学素养特长确定学习分工。比如,在学习《种茄子》时,可以让农村学生向大家讲解种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带领大家一起进行科学实践;在学习《浮力》的时候,让有着较好家庭科学理论研究氛围的学生带领大家一起探究:改变物理浮力的方法。
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之上的学习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主人公的自豪感。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个性问题要给予理解和肯定,以保护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比如,有学生提出:小鸡能不能像小鸭一样学会游泳呢?教师不必以传统的方式从鸭子的羽毛、身体结构、脚趾的区别等方面为学生解释,
也不必告诉学生一种固定的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查阅网络资料得出结论。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告诉全班学生:小鸡也可以学会游泳。此时,吃惊的不仅是其它学生,我也被这个结果震动了。我深深感到:没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我还会将我们的固有结论坚持多少年呢?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教学理论、课堂实践,而且成为以学生探索改进教师思想、丰富教师学科知识、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二、科学学习以探究为中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们知道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13岁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经常进行试验操作。因此,教师要遵循科学学科的学习规律,将科学探究、实践操作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以丰富学生的亲身经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抛弃“读课本”、“讲课本”、“学课本”的陈旧教法,而是以课本为线索,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倡导学生像科学教一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实践的乐趣,提高科学操作的能力,获得科学的第一手材料,形成既尊重科学事实,有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比如,在学习《沉与浮》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多种材质作为实验操作的备用材料,并思考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手段。学生准备了木块、塑料泡沫、塑料、铁块、
橡皮泥、面团、胶泥制作的泥模等材料。上课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那些物品浮在水面,哪些悬在水中,那些沉到水底?然后试着改变这些物体的沉浮状态(不限定条件)。于是,有的学生将面团、橡皮泥捏成盒状、空心球形、片状后都成功飘到了水面;有学生将铁块放到塑料或者塑料泡沫上,也漂浮在了水面;有学生将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木块也沉到了水底;有的学生将橡皮泥包裹在铁块外面,铁块和橡皮泥一起沉到水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再受课本教学内容的限制,实现了学习的无限拓展。
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但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还能增加科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现寓学于乐。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操作,不断用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探究欲望和热情。
三、科学学习兼顾社会和学生的需要
科学学习既要符合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需要,又要兼顾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知识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的科学是初高中生物、物理、化学的基础,既包含动植物、人的基本科学知识,又包括物理化学的基本现象和原理,是学生将来科学探究的基石。但是,小学所学科学知识都科学基础知识且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
教师要实现小学科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有课本走向开放。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辅助科学学习、实施科学探究,并以科学道理解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比如,在学习《冰、水和水蒸气》时,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利用炊具完成三者的转变,并观察水加热过程产生的现象(冒气泡),沸腾后蒸气对壶盖、锅盖产生的冲击力。并运用自己观察、感悟到的科学原理,解释冻虾煮熟后为什么会比原来变小。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选择,满足不同性格、兴趣、生活背景的学生需要,鼓励学生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科学学习放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实现科学与生活、科学与游戏一体化,顺应学生寓学与玩、寓学于乐的需求。
这种科学学习既围绕课本,又超越课本;既来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现象本身。兼顾了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双重需要,也实现了科学学习的开放。
当然,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一致的还有相应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要多元: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弱化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方法要多样,但是要以赏识激励评价为主,同时委婉提出建议;评价主体要多元,包括学